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末生涯-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用得上老夫的地方,尽管吩咐……”
“这就当是老夫的一个毛遂自荐吧……当然,如果用不上也没有什么,毕竟老夫曾经是朝廷的人……”
骆养性的最后一句话,虽然有点激自己的意思。但是,卫征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如果是自己在骆养性这个位置,也会出现同样的想法。
身子一口气后,卫征直接接口道:“骆大人,这就是本王来找你得第二个目的,请骆大人你重新出山,给本王做事,帮助本王……”
卫征清楚看到,自己这句话说完后,骆养性的一双眼睛,迅速向外射出两道精光。
而后,一脸期待的对自己反问道……
“王爷,你真得打算让老夫出来做事……”
第五百八十九章多出来的人才
“不仅要让你出来做事,而且还要让你坐会你的老本行……”卫征毫不犹豫的给了骆养性一个肯定回答。
得到卫征的再三肯定后,骆养性脸上的期待和激动,此时此刻已经被笑容给覆盖。
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尽可能平静的语气问道:“王爷,你的意思是让我再组建一个专门给虎豹军服务,听王爷你命令的锦衣卫……”
卫征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为了和朝廷的锦衣卫区分开来,本王要组建的这个部门,名义就不叫锦衣卫了……本王给这个部门起的名字叫做内卫,而你,就是内卫的第一任局长……如果用朝廷的品级来算的话,这个局长相当于朝廷正三品大员,专门对本王负责……”
内卫,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专门针对自己人的一个部门。作为一个在官场混迹多年的情报头子。骆养性仅仅一眼,就看出卫征组建内卫的目的。
而后,直接对卫征问出一个关系到自己权利的问题……
“王爷,这个内卫局长老夫当了。只是,老夫想要提前知道,这个内卫到底有多大规模,每年有多少银子充当经费,内卫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行家出手,一开口便知道。而坐在面前的骆养性。明显就是行家中的行家。
因为。他问出的这几个问题中。无一例外,都是针针见血。
对自己选定的这个内卫局长,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以后,卫征开口回答道。
“既然骆大人,不,现在应该叫骆局长了……既然你已经清楚本王组建这个内卫的目的那本王就先跟你说一说这个内卫的权利……”
“为了避免权力重复,内卫只有侦查权,没有逮捕和审问权。本王组建这个内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境内所有文武官员的衷心,廉洁,奉公值法……所以,内卫平时需要做的事就是,监督境内所有七品以上,正三品及正三品以下的所有文武官员……
“当然,如果碰到违法乱纪的官员,可以直接密保给我……”
“除此之外,内卫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每十天,将境内各个县城所发生的大事形成文字。上报到你那里,由你进行筛选后,再交给本王进行处理。当然,如果碰到什么大事和意外,可以不分时间,直接进行上报……”
“一共两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内卫的规模如果太大,又会引起所有文武大臣的担忧后恐慌。所以,我的想法是,内卫的规模控制在八千人以内,也就是一个官员两个内卫人员进行监督……等内卫真正成立以后,争取在每个省射一个分局,每个府再设一个规模更小的分局。如此一来,就可以一层一层进行管理……”
“至于内卫的经费,本王的初步想法是,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至于内卫各级人员的俸禄,可以参照军队的标准进行发放。至于骆局长你的俸禄,暂时参照虎豹军中将军长的俸禄进行发放……好了,本王要说的就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其它想法?”
在卫征一双伶俐目光的注视下,骆养性虽然对内卫的权利有所不满和失望。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卫征的话刚刚说完,骆养性整个人就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大声保证道……
“请王爷放心,我在虎豹军控制的这些省份,还有不少老部下。只要经费充足,我保证,两个月时间,让这个内卫初具规模,为王爷你做事……”
卫征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后,继续说道:“本王相信骆局长你的能力。要不然,本王也不会亲自来骆府,邀请你骆局长出山,组建内卫……”
“另外,本王再跟你透露一件事,十天以后,本王将对北直隶所有主动留下的原朝廷官员进行考核。只要通过考核,本王就会任命他们官职。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品行和留下来的目的,本王并不清楚。所以,内卫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查清这些官员的底细。本王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和势力,遭到这些人的破坏……”
“是,王爷……”骆养性没有丝毫犹豫的点头赞同道。
三天时间不到,北王王府要在北京城举行会考,选拔官员的消息,就好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整个北直隶。
前面说了,这些不愿意跟着朝廷南下,仍然留在北直隶的文武官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钱。
不管他们留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失去官位对于他们来说,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如此情况下,北王王府的这个消息,就好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他们面前。
因为他们都知道,北王王府可能给他们开出的俸禄,是朝廷的好几倍。如果他们真的能被北王王府选中。不说别的,仅凭北王王府高得吓人的俸禄,就足以让他们家人过上好日子。
当然,俸禄的诱惑是一方面,当官所带来的权利诱惑,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
所以,会考的消息刚刚传开,整个北直隶境内,被朝廷留下的底层官员,就开始赶往北京城准备会考。
而就在这时,周书源精心准备的会考考题,正握在卫征手中,被卫征阅览……
整整过了半个时辰,卫征的一双眼睛,才从手中的考题上移开……
而后,直接对周书源评价道:“总体还可以,但是。本王这里有一个想法。希望军师你能综合下去……”
“本王手里的这份考题。你把所有内容都集中在了一起,一起进行会考和打分。这样很不好……”
“本王的想法是,将这份考题一分为三,一份主攻刑律,一份主攻算术,至于最后一份,则主攻政务管理……也就是治国策略……”
“三份考题分别进行考试,分出每一门的排名和综合排名……”
“综合成绩很好的。那就说明这个人真得很有才,样样精通。对于这种人,本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重用,大大的重用,而且还要把他们放到一县县令或者是一府知府,这种正职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己才能……”
“至于其中一门的成绩好,其它两门及格,而且成绩平平的人。我们就要针对性的进行使用……算数好的送到户部,或者是到下面的知府和县衙去担任专管税收的副手。刑律成绩好的。那就专门担任管理刑律的副职。政务成绩好的,当然就是担任处理政务的副职……至于其他的,都照此类推,本王就不多说了……”
“总之一句话,通过这场考核,我们一定要选到我们需要的足够人才……”
因为这场会考的报考要求实在是太宽,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识字,就可以报考。
十天时间不到,诺大的北京城,就汇聚了上万人之多,就人数来说,一点也不比朝廷几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要少……
面对这个意想不到的热闹局面,卫征直接就被镇住了。
没有丝毫犹豫的对周书源问道:“军师,你不是说朝廷迁都南下以后,整个北直隶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满打满算只有三千人不到吗?怎么会忽然之间冒出这么多人……”
“一万多考生,就算五个人中间有一个人能满足王府的要求,那也是两千王府急需的人才……虽然多了,但是,本王一点也不嫌弃。即使现在用不上,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当副手,把这些人才给存起来,留着以后地盘多了再用……”
卫征刚刚说完,已经正式上任内卫局长,并且开始审查这些考生的骆养性就开口道。
“王爷,忽然多了这么多考生,我知道是什么原因……”
“朝廷每四年一次的科举,虽然给了读书人当官的机会。但是,这个科举只针对全天下的读书人。除了读书人外,不管你是婿吏,是商人,还是军户,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忽然多出来的数千人中间,超过四成都是有才能,缺因为出身,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一辈子都只能当婿吏的读书人……”
“另外,还有差不多五成的考生,都是商人的后代。因为商人有钱,从小就让他们后代接触四书五经,接触算术和刑律。所以,整个北直隶一带,几乎每个商人家族的后代,都满足我们王府提出来的报考要求……”
“至于最后多出来的一成,则是整个北直隶境内军户的后代……”
“好……太好了……真没有想到,我们看似一个非常平常的会考,竟然引出来这么多的人才……简直超乎本王的意料……”听到这里,脸上已经被笑容完全笼罩的卫征,直接开口叫好道。
而后,对着周书源等人说道:“军师,骆局长,本王可以肯定的说,这一万多人中间,一定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人才。既然朝廷守着这么大一个宝库舍不得用,那本王就给他用了……”
“军师,不管多少人,只要符合条件,全部可以参加会考……朝廷举办科举进行考试的会场如果不够大,本王就把军营给你腾出来,当做考场进行使用。考官如果不够的花,本王从警卫师抽调一个团给你,还不够的话,两个团也行……”
“总之一句话,本王要看到这场考核顺利开始,顺利结束。当然,对这场考核的结局,本王也是越来越期待了……”
第五百九十章腐朽科举
对于仅仅学过四书五经的秀才和官员来说,这种完全有别于科举的考核,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吸引中原数省所有人目光的大会考刚刚开始,考生拿到第一份考卷。一些秀才和官员就呆了。因为,虎豹军给他们出的考题,在四书五经中都找不到答案。
如此情况下,一些自诩是读书人,高人一等的秀才和官员,直接在考场破口大骂。
有说虎豹军意图不轨,擅自改动太祖皇帝定下来的科举考试……
也有人说虎豹军霍乱大明律法,让军户和商人跟读书人痛堂考试,有辱读书人……
对于这些酸腐的读书人,周书源没有丝毫客气,直接命令虎豹军将这些人给轰出考场。
当然,除了这些只会之乎者也的读书人外,其它前来参加老师的人,就显得激动很多。
因为,这些考题无一例外,都是切合实际,可以在现实中遇到的。
而无论是商人后代,还是军户后代,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常接触各种事物的人。如此情况下,他们对这些考题,简直可以称得上游刃有余。
特别是那些商人出身的读书人,对三门考核中的算术,简直可以称得上精通二字……
就这样。长达一天的会考中。有人激动。兴奋,并且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当然,也有人失望,悲愤,甚至于直接被虎豹军轰出考场……
位于京城东南面的一座府邸,表面上看,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院。但是,如果走进去。你就会发现,几进几出的大院,被装饰得简直比皇宫还要豪华。
不用猜就知道,这个府邸一定住着一个有钱,但是缺没有丝毫地位,出门连锦衣都不能穿的商人。
没有错,这家人就是商人,而且还是个大商人……
因为世代经商,当李家传到李鑫文这一代的时候,已经达到百万两白银的身价。
这样的身价。虽然比不上京城的豪门大族,比不上那些皇亲国戚。但是。在诺大的京城内,绝对排的上名次。
但是,因为商人低下的地位,再加上朝廷对商人的各种规定。李鑫文虽然很有钱,但是,却不敢表现出来。而这,就造成了李家大院外表落魄,内在缺非常豪华的情况。
就在李鑫文认为李家世世代代都抬不起脑袋,只能闷声发大财,不能正大光明享受财富的时候。虎豹军的到来,给了他对未来的期望。
作为一个大商人,李鑫文人虽然在京城,但是,发生在大明朝各地的大事,缺逃不过他的眼睛。因为这些大事中间,很可能隐藏着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正因为如此,李鑫文算是一个对虎豹军各种政策非常了解的人。
在虎豹军控制的地方,商人不再被人瞧不起。不仅不受朝廷各种规矩的约束,而且还可以出来当官。在这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总督府担任副总理大臣的周老……
这些对商人的各种政策,不管是哪一条,都是李鑫文日思夜想的。
所以,当他得知北京城激将成为虎豹军地盘后,李鑫文的心,直接就沸腾了。
在他眼中,虎豹军的到来,就意味着他日思夜想的事情,马上就会发生。
进驻北京城的虎豹军没有让他失望,这才不到一个月时间,北王王府就下发了在北京城举行会考,不拘一格,不看出身,大规模选拔人才的通告。
面对这个消息,京城大部分商人还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李鑫文已经没有丝毫犹豫的让两个儿子全部报名,参加会考……
而此时此刻,李鑫文正坐在李府大堂内,满脸焦急得等待两个儿子从考场归来,希望两个儿子能给他带回来好消息,给李家带来新的期望。
就在李鑫文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的时候。一声惊呼,忽然在大门口响起。随后,管家仓促的身影,就出现在李鑫文视野……
“老爷……老爷……两位少爷回来了……少爷回来了……”
李鑫文猛得一楞,下意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并且向大堂门口迎接过去。
李鑫文刚刚走到门口,面带笑容的两个儿子也正好走到门口。
看到李鑫文后,两个儿子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同时开口道……
“父亲,你怎么出来了……外面风大,赶紧进去,别冻着了……”
被两个儿子扶进正堂后,已经有点着急的李鑫文,直接开口追问道:“老大,老二,你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通过会考……要知道,只要通过会考,出来以后,就会被北王王府任命为七品以上官员……到时候,咱们李家就会变成官宦人家,再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在李鑫文的注视下,笼罩在两个儿子脸上的笑容,不仅没有丝毫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浓。
两个人互相对视一眼后,年纪大一些的老大,直接开口回答:“父亲,你尽管放心,这次的会考,我们兄弟两个人,一定能通过……”
“这么有信心……”面对儿子脸上的自信笑容,李鑫文一脸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毕竟,自己两个儿子连秀才都没有考过,忽然让他们去参加比科举还要重要的会考。就算李鑫文对两个儿子的才学充满信心,心中也免不了非常得担心。
这个时候,站在另一边呢老二开口道:“那当然。我们兄弟可不是那些只会读四书五经。只知道什么之乎者也的穷酸秀才……”
“穷酸秀才……会考难道不是考四书五经吗……你们快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鑫文似乎听出了儿子话中对穷酸秀才的鄙视之意,而后,下意识开口追问道。
面对李鑫文看向自己的迫切目光老二直接想到那些秀才被虎豹军赶出考场的画面。而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并且对着李鑫文回答……
“父亲,你猜对了,今天的会考中,没有一道题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好多只会四书五经的穷酸秀才。看了考题以后,直接在考场上谩骂虎豹军,而后,被虎豹军给赶出考场……”
“不考四书五经,那虎豹军考什么?”一脸震惊的李鑫文,继续开口追问道。
“考政务,考算术,还有就是考律法……幸亏我们兄弟平时什么书都读,要不然,绝对不会考得那么顺利。而且每道考题都做了……”
“好,虎豹军不愧是虎豹军。就是和朝廷不一样……虽然我没有当过官,但是,我却知道,算术,律法,政务,这些都是当官必须要掌握的。朝廷还在考没有太多作用的四书五经时,虎豹军已经冒着天下之大不违,改变科举,考这些东西。现在看来,虎豹军已经走到朝廷前面了……”
老大一脸赞同的接口道:“父亲,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三份考卷中,特别是考政务的,竟然直接在考卷中问我们,当官以后,面对各种问题,怎么进行处理……”
“只要不出意外,没有内定,通过这场会考,虎豹军一定能找到很多人才……”
这个时候,李鑫文脸上,竟然露出一副前所未有的严肃表情。
而后,对着两个儿子,一脸慎重的交待道……
“根据你们说得这些情况,再加上我的商人眼光,我可以肯定的说,虎豹军崛起指日可待。如果这次会考,你们通过并且当官了,一定要记住,好好做官,为王爷效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李家跟着王爷,一定会向大同府的周家一样,被王爷器重,成为真正的官宦之家,光宗耀祖……”
又是十天时间过去了,在北方数省数千万百姓的注视下,十天前的会考成绩,终于出来了。
李鑫文李家的两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上榜。
学识渊博,并且拥有一定从商经验的老大,直接考出综合第二的好成绩。如果是科举,老大就是名副其实的探花……
老二的综合成绩虽然没有拍上号,但是,算术这一门,凭借其管理李家账房的经验,直接考出第一的好成绩……
面对这个好消息,在北京城低调了上百年的李家,第一次张灯结彩,没有丝毫顾及的显示出李府的强悍实力。为了庆祝,直接财大气粗的花费十万两白银,在李府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宴席……
当然,同样高兴的,还有北京城超过三成的商人。
要知道,在通过考核的两千人中间,差不多一千两百人都是这些商人的后代。
再除去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军户子弟,最后通过考核的读书人和原朝廷官员,竟然只有六百人不到,直接出乎卫征意料……
看着手中的会考结果,一脸笑容的卫征,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现在看来,朝廷的科举考试是真得不行了。一千多官员,通过考核的竟然连一半都不到。真不知道,朝廷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官员,是怎么当官的……”
“还有那些读书人,简直太让本王失望了。读那么多的四书五经,难道能当饭吃……”
卫征感慨之余,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已经在北直隶迅速蔓延开来。
第五百九十一章意外之喜
士农工商……历朝历代,商人的地位在所有阶层中,都是最低的。
在这其中,大明朝廷则表现得特别明显。
只要你入了商人这一行,整个家族的世世代代,就只能做商人,连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在大明朝,商人虽然很富有,但是,却被人瞧不起……一个小小的秀才,甚至于普通百姓,都可以羞辱他们。而作为商人,在身份和地位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他们能做的就是拿钱消灾。
而现在,时代变了。
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他们,不仅可以参加虎豹军组织的会考,而且还通过会考。只要北王王府下发任命,这些通过会考的商人后代,就可以进去官府为官,光宗耀祖……
所以,此时此刻沸腾的不仅仅是北京城李鑫文一家……
整个北直隶地区,凡事有家人通过会考的商人,无一例外,都在自己家里大肆进行庆祝。
不仅如此,平时看不起这些商人的秀才,甚至于官府中人,此时此刻,我不得不带着满脸的谄媚笑容,到这些商人家里去表示祝贺。
毕竟,这些通过会考的人,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
搞不好,平时自己瞧不起,甚至于被自己欺辱过的商人后代,摇身一变,就会成为自己顶头上司。如此情况下,如果自己现在不来巴结和讨好,难道等对方上任以后欺负自己……
北京城李鑫文府邸大堂。看着以往连自己家门都不进。从不正眼看自己。一天到晚只知道从李家明目张胆敲诈银子的官员。此时此刻,就好像见到猫的老鼠,带着满脸恭维,不断给自己两个儿子敬酒。李鑫文心里,忍不住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于此同时,内心中也做出一个决定。从此以后,李家一定要仅仅跟着虎豹军,跟着北王。因为。是虎豹军和北王卫征,让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地位和身份给他们带来的荣耀。至于远在南京的朝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李鑫文给忽视……
酒宴结束,看着眼前有着丝丝醉意的两个儿子,李鑫文直接开口决定道:“既然你们已经被北王选中,即将为北王办事,那我们李家,也就成了官宦人家……”
“为父非常清楚,咱们李家之所以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商人。变成现在连知府看到我,都要客气问一声好的李老……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虎豹军和北王给我们带来的。所以,对于北王王府制定的各种政策,我们李府,一定要无条件支持,以报答北王……”
老大带着丝丝醉意回答:“父亲,我们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北王给的。如果没有北王,我们什么都不是。所以,儿子我完全同意你刚刚说得,你有什么决定,尽管说,我绝对支持。”
李鑫文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回答:“很好……据我所知,王府现在准备对整个北直隶的土地进行改革。咱们李府虽然是商人,但是,在城外也有差不多一万五千亩良田。为了支持王府进行土地改革,为父决定将这一万五千亩良田,无偿交给王府……”
一万多亩良田,按照王府定下的良田回收价格,就是整整十五万两银子。
李府虽然家大业大,在北直隶拥有大量商铺。但是,一年的总收入,也才二十万两上下。而这,就意味着李鑫文一送,就送出了李府差不多一年的收入。
所以,即使两个儿子已经有了心里准备,还是被父亲李鑫文的大手笔给吓了一大跳。
就在老大准备开口问一问具体原因的时候,一脸平静的李鑫文,直接抢先一步开口道。
“你们一定是认为为父的手笔太大了。但是,为父要跟你们说的是,送出去这些良田,对我李府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稳赚不陪……”
看到两人脸上迅速流露出来的不解表情,李鑫文继续解释道:“表面上看,咱们李府每年从各个商铺获得的收益为二十万两上下。但是,你们知道,为了维持这些商铺,我们李家光上下打点那些官员和衙役,一年要花费多少银子吗?十万两,整整十万两,而且只多不少……”
“但是,你们当了官以后,你们认为,还会有人赶来我们李府的各个商铺来敲诈吗?如此情况下,我们李府每年的收入,就会多出至少十万两白银……”
“所以,对于为父来说,一万多亩良田和你们的前程和地位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另外,为父还要提醒你们两个,当了官以后,就要好好当官,千万不要违法乱纪,特别是贪污……咱们李家有的是银子,不需要你们贪污的来的那些银子。要知道,你们官做的越大,李家的生意,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收入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因此,咱们李家人当官并不是为了银子,而是为了身份和地位,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名声……如果是为了钱,那这个官趁早不要当,回家帮助为父做生意……都清楚了吗……”
李鑫文的一番话说完后,两个儿子直接就陷入沉思。
最后的结果毫无意外,两个儿子不仅同意李鑫文无偿送给王府一万五千亩良田的决定,还在李家家训上加了当官不违法乱纪,不贪污……的家训……
说做就做,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儿子就带着一万五千亩良田的地契,来到王府……
一万五千亩良田,折合成白银的话,就是十五万。对于如今财大气粗的王府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商人来说,十五万两银子,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银子。
所以,这件事刚刚在王府传开,卫征就被惊动了。
特别是当他得知李鑫文两个儿子全部通过考核,即将为官的消息后,卫征脸上,直接露出一副感兴趣的表情。想也没有想,就把两个人叫进王府,打算问一问他们一次性娟出这么多良田的原因。
在卫征一双伶俐目光的注视下,两个人不敢有丝毫隐瞒,直接将前晚李鑫文的理由给说了出来。
而后,就带着怀揣不安和满头大汗,静静站在王府大堂。
通过他们的表情,卫征肯定,他们说得都是真话。所以,没过多久,一声畅快的笑容,就从卫征嘴里发出。而后,对着两人说道:“很好,非常高,你们李家果然是世世代代的商人,果然会做生意。听了你们回答,本王倒是有了一丝想要见一见你们父亲的想法……”
面对卫征的表扬,两人怀揣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最先恢复冷静的大儿子!直接一脸感激的说道:“王爷,如果家父能见到王爷您,家父一定会非常高兴……”
“本王一定会找机会,见一见你们父亲。因为,你们父亲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商人,给本王培养了两个人才,更是帮了本王一个大忙……”在两双充满激动目光的注视下,卫征意有所指的说道。完了以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据本王所知,你们两个在此次的会考中,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一个综合第二名,一个算术第二名。既然你们今天来了,那本王就顺道把你们的官位告诉你们,回去后,让你们父亲也高兴高兴……”
说到这里,卫征脸色直接就被严肃给覆盖,一脸威严的宣布道。
“李鑫中,会考综合排名第二,本王决定,由你担任保定府知府,正五品……本王给你五天时间进行准备,五天以后,马上赶往保定府上任……”
“李鑫光,会考算术第二名,本王决定给你正六品官衔,于北王王府任职。具体职务,由总理大臣周大人和副总理大臣周老共同决定,同样是五天以后,到王府报告……“
包括李鑫文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北王王府竟然真得不拘一格用人才。两个完全没有当过官的商人后代,仅仅凭借会考成绩,就当上了正五品,正六品这样的大官。不仅如此,其中还有一个手握重权的正五品知府。
所以,两人任职的消息刚刚传开,北京城乃至于整个北直隶,再次变得轰动起来。
于此同时,一个消息,也迅速在北直隶境内蔓延开来。
李家两个公子,之所以会如此受到王府重用,受到北王信任。除了他们在会考中取得的好成绩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李家将手里的一万多亩良田,无偿送给王府,支持王府在北直隶进行土地改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