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末生涯-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大家脸上慢慢流露出担忧表情的时候,卫征开口了。

“周老,你接手山陕两省经济也有好几天时间了……你来说,山陕两省未来的经济实力,可否满足虎豹军一年所需……”

“可以……”出乎所有人意料,在几双目光的同时注视下,周老想也没有想,就给出了一个肯定回答。

随后,对着卫征和周书源,一脸自信的保证道。

“大帅,总理……承蒙你们信任,在我如此年纪,还让我坐上如此高的位置。既然大帅和总理这么信任我,我也绝对不会辜负你们……”

“今天,我在这里保证,今年年底之前,保证山陕总督府的各种税收总额突破三千五百万两白银……加上虎豹军两次出击蒙古的战争红利。今年年底之前,也就是剩下的五个月时间,总督府至少还有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可用……”

“明年一年时间,我保证山陕两省的税收总额突破四千五百万两……再加上两省数百万屯民陆续偿还的总督府欠款,总督府明年可以动用的银子,绝对在五千万两以上……”

“至于以后的情况,我敢这么说,总督府的税收,只会越来越多……”

听到这里,卫征也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对着周老反问道……

“这么多,周老,你会不会搞错……”

周老摇了摇自己脑袋肯定道:“大帅,我敢在这里下军令状,绝对不敢有丝毫的妄言……在这些税收中间,除了最基本的粮税和商税外,随着山陕两省粮食的不断增产,物价不断下降,外贸司从全国各地的收入,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卫征的眼睛一亮,对着周老反问道:“本帅似乎有点明白了……周老你的意思是,控制山陕两省的所有粮食,把粮食降下来。而后,低价从百姓手中买粮,然后再把粮食送出山陕两省,以高价卖出……”

周老大声肯定道:“大帅英明,不仅仅粮食,牛羊牲畜,都可以给我山陕两省赚回大量的银子……”

第四百四十九章盐价

山陕两省军政两界开始进行大规模军政改革,人员调整的时候。

代表朝廷前来同山陕总督府进行谈判的王忠颖,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为了尽快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文人出身的他,仍然一路快马加鞭,赶到大同府。

山陕总督府会客厅,面对老熟人王忠颖,卫征脸上仅仅闪过一丝诧异后,就恢复平静。而后,对着王忠颖直言了当的问道。

“王大人,你可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这么着急来我山陕总督府,不出意外,一定是朝廷除了什么事情?说吧,皇上让你过来,又有什么事情?”

清楚卫征性格的王忠颖,没有进行隐瞒,直接将朝廷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朝廷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巨大压力给说了出来。

随后,一脸诚恳的说道:“卫大帅,实不相瞒,本官此次奉旨前来大同府,一是希望卫大帅能帮助朝廷度过眼前这道难关。二是给卫大帅送好处来了…。”

对于王忠颖的第一个要求,卫征直接忽略不计。

但是,王忠颖的第二个目的,给自己送好处,却吸引了卫征的注意力。

上次的常委会上,副总理周老虽然做了保证,一定满足虎豹军十几万大军所需的所有粮饷。但是,卫征并不满足于此…。。

在卫征眼里,山陕两省有限的税收,除了满足虎豹军十多万将士所需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满足百姓所需…。。

所以。对于卫征来说。山陕总督府的收入是越多越好……

不过。当卫征的一双眼睛,因为王忠颖所说,迅速向外射出两道精光的时候。朝廷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局面,直接浮现道卫征脑海。

随后,对着面前王忠颖,略带嘲讽的反问道:“好处…。王大人,本帅没有听错吧…。现在的朝廷,连各地驻军的粮饷都摆不平。还有能力给本帅好处?”

“当然,只要卫大帅愿意帮助朝廷度过眼前这道难关,朝廷就有办法给卫大帅好处…。熟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朝廷现在的局面多么难,朝廷毕竟是朝廷,管理着整个大明朝十几个省份,上百万军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得好…。。”卫征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后。

对着面前王忠颖,一脸感兴趣的反问道:“既然如此,本帅真要好好听一听,现在的朝廷。到底还能给本帅什么好处……”

王忠颖脸上闪过一丝自信后,大声回答:“本官知道。山陕两省的所有收入中,精盐和玻璃镜两项,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不过,本官也相信,现在的卫大帅,一定在考虑,怎么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精盐和玻璃镜。将精盐和玻璃镜的销量提高到最大,赚取更多的银子……”

听到这里,卫征如果还不明白朝廷的小算盘,那卫征这个山陕总督就白当了。

在王忠颖的注视下,直接反问道:“本帅明白了,朝廷打算帮助本帅销售经验和玻璃镜…”

王忠颖大声肯定道:“是的,放眼整个大明朝,也只有朝廷有这个实力,将卫大帅生产出来的精盐和玻璃镜,销售到大明朝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同朝廷进行合作,最终获利的,一定是卫大帅……”

听到这里,卫征直接心动了。不过,卫征并没有马上给王忠颖一个回复。

因为,作为虎豹军最高统帅,卫征非常清楚,自己和朝廷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根本保持不了太长时间。早晚有一天,自己还会和朝廷处于对阵状态。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自己的两大经济命脉,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

于是,一个想法,迅速浮现到卫征脑海。

在王忠颖的注视下,果断开口道:“本帅可以同朝廷进行合作,有银子一起赚。但是,本帅有一个要求。只要朝廷同意这个要求,本帅现在就可以做决定,同朝廷合作…。”

王忠颖的眼睛一亮,一脸急切的追问道:“什么要求?”

“本帅给朝廷供应精盐和玻璃镜的同事,也会向周边所有商人供应玻璃镜和精盐。也就是说,本帅不允许朝廷垄断整个大明朝的精盐和玻璃镜销售取代…。。”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后,本帅必须要慎重,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当然,王大人你也不要太担心,本帅给朝廷的精盐和玻璃镜价格,绝对低于普通商人。”

“所以,只要朝廷不进行恶意竞争,最终掌握精盐和玻璃镜市场的,仍然是朝廷。最终赚钱的,仍然是朝廷。至于那些商人,根本不可能是朝廷的对手……”

“另外,精盐给了朝廷后,就属于所谓的官盐。也就不需要向原来那样,偷偷摸摸的在私底下进行销售。既然如此,精盐的价格,就要进行适当的提高…。”

“所以,从今以后,朝廷从本帅手中提取精盐的价格是,每担十五两银子。至于普通商人的价格,则是每担十六两银子……”

“这么贵…。。”听完卫征所说,王忠颖下意识发出一声惊呼。

卫征没有丝毫犹豫的冷笑道:“贵吗…。据本帅所指,在朝廷同本帅进行军事对峙的一个月时间内,京城精盐的价格,已经从当初的十五两银子一担,涨到如今的二十五两银子。”

“本帅开始想全国各地输送精盐后,及时价格有所回落,也不可能回落到当初的十五两银子一担。所以,不管怎么样,朝廷都有赚头…。。”

“再说了,如今的大明朝,用精盐的都是官绅地主…。这些人有的是银子,至于怎么将他们手里的银子掏出来,就要看朝廷诸位大人的能耐了…。。”

“除了精盐意外,从下个月开始,本帅已经控制的山东半岛,还会以二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向大明各省销售没有任何杂质,比普通粗盐更加洁净的海盐…。。”

“如果朝廷想要,本帅也会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朝廷,让朝廷帮本帅销售这些海盐。”

“至于玻璃镜的价格,本帅可以肯定的告诉王大人,价格绝对比当初供应皇店时候的要贵一些。至于具体价格,届时会有专人跟朝廷具体谈判……本帅就不多说了。”

听完卫征所说后,王忠颖直接闭上嘴巴。

因为,卫征所说全部属实…。。

即使朝廷以十五两银子一担的价格购买精盐,仍然有非常大的赚头。

但是,有了那些商人同朝廷进行竞争后,朝廷卖出的价格,明显不能太高。否则,精盐生意,就会全部落入那些商人手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一担精盐赚取一两银子,还是必须的。

当然,清楚大明朝人口数量的王忠颖,绝对不会小看这一两银子。

别的不说,仅拥有人口几十万人的京城,一年所需要消耗的精盐就在五万担上下,更何况整个大明朝…。

按照王忠颖的顾及,只要朝廷将精盐销售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凭借大明朝的那些官绅地主,一年消耗一百五十万担精盐,绝对没有丝毫问题。

一百五十万担精盐,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更加重要的是,这还仅仅是精盐一项的收入。

如果算上更加赚钱的玻璃镜,一年多出三四百万两银子,都不在话下…。。

每年三四百万两银子,对于早就入不敷出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大笔收入。

想到这里,王忠颖心里,直接露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笑容。

但是,让王忠颖没有想到的是,朝廷虽然从中占了不少便宜。但是,真正赚钱的却不是朝廷,而是坐在面前,表面上看,仍然一脸平静的卫征。

一担精盐十五两银子,一百五十万担精盐就是两千多万两银子。

要知道,自从莱州湾延长开始出产海盐后,山陕总督府每出产一担精盐的成本,已经缩减到五钱银子。也就是说,一百五十万担精盐的成本,连八十万两都不到…。。

这样算下来,山陕总督府光精盐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两千多万两。

当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打算对整个大明盐业进行改革的卫征,并不打算让大明的盐价继续这个一路高飞下去。

现在之所以定这么高的价格,完全是为了赚取大明朝那些官绅地主的钱。

等自己有了足够的实力以后,山东半岛的各大延长,可以出产足够的海盐后。卫征就会着手进行自己早已经想好的盐业改革。

到时候,整个大明朝对精盐的消耗,一定会大幅度降低。

不说一百五十万担,也许连五十万担都不到。

不过,即使如此,卫征也可以通过普通海盐,赚取利润不低于精盐的大笔银子。

因为,莱州湾出产的海盐,品质上虽然远远超过大明市场上的粗盐,但是,他的成本,却低到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数字…。。

晒制一担海盐的成本,竟然连三分银子都不到,近乎于无……

也就是说,总督府卖出去一担海盐的存利润,几乎达到惊人的二两银子。

按照大明一亿五千万人口进行计算,一年至少需要两千万担。按照二两银子一担海盐的利润进行计算,就是整整四千万两银子,远远高于精盐收入。

第四百五十章黄太极的担忧

当然,对于这些事卫征只会在自己心里偷笑,不会说出来。

短暂沉思后,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结果的卫征,继续开口问道:“朝廷给本帅的好处,本帅接下来了……一句话说得好,任何时候都没有免费的午餐。说说吧,朝廷有什么事情要本帅帮忙?只要本帅能做到的本帅一定做到……”

王忠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赶紧开口回答:“卫大帅,按照上次我们之间的谈判,三个月后,山陕总督府应该向朝廷上缴一年的税收……朝廷希望,山陕两省能提前上缴这些税收。当然如果山陕总督府没有银子,用粮食代替也是可以的……”

“据本官所知,因为山陕两省大力兴休水利,无论是民田,还是屯田,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本官相信,卫大帅一定会体谅朝廷的难处,帮朝廷渡过眼前这道难关……”

三百万两白银,按照京城的目前粮价,就是六十万担粮食……

对于获得前所未有大丰收,手中握着数百万担粮食的卫征来说,这些将士的确不算什么。但是,卫征并不打算就这么便宜朝廷。

想了想后,对着王忠颖回答:“三百万两白银,按照市价,全部折算成粮食,就是六十万担……这些粮食本帅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来,也可以马上给朝廷……”

卫征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已经浮现到勉强王忠颖脸上。

但是,卫征接下来的这句话。直接让他刚刚浮现到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下来。

“但是。朝廷必须弥补本帅提前三个月上缴税收所带来的损失……”

“损失……”脸色瞬间凝固下来的王忠颖,带着满脸不解,开口反问道。

卫征脸不红,心不跳的开口肯定道:“对,就是损失……”

“三百万两,可是一笔数额很大的银子……如果本帅是商人,完全可以在三个月内,把三百万两变成四百万两。不过。看在朝廷帮助本帅销售精盐和玻璃的份上,本帅就不要那么多的补偿。但是,一点不要,又不是本帅的性格。”

“所以,只要朝廷愿意,本帅站在就可以把这些粮食交上去。但是,这些粮食就不是六十万担,而是五十万担……王大人你好好考虑一下本帅的这个提议……”

清楚朝廷困境的王忠颖,虽然很心痛白白损失的十万担粮食。但是,仍然狠了狠心。大声回答:“可以,不过。本官希望能和这批粮食一起,回京……”

山陕总督卫征,大明朝的正统崇祯皇帝,开始展开第二次合作的时候。

朝廷和山陕总督府之间的秘密协定,也通过后金无处不在的情报人员,传到后金黄太极耳朵。

当后金的文武大臣得知,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已经被后金看做囊中之物的辽东半岛,竟然要被大明朝廷交给虎豹军的消息后,整个后金朝廷都炸营了。

虽然这些文武大臣中间,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见识过虎豹军,见识过虎豹军的强悍战斗力。但是,能把后金虎将多尔衮一次又一次逼上绝路,并且将其杀死在战场上的军队,能是一支战斗力底下的军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自从后金多尔衮战败在虎豹军手里,并且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到后金后。后金朝廷的每个文武大臣,都对战斗力强悍的虎豹军,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唯一让后金文武感到庆幸的是,虎豹军并没有真正同后金国土交界。虎豹军的战斗力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到后金的安全。

而后金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针锋相对训练出一支战斗力不低于虎豹军的火器部队。除此之外,后金铁骑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继续南下入侵大明,在大明境内,劫掠后金急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和粮食,增强后金实力。

可是,同后金接壤,并且处于后金侧翼的辽东半岛,一旦被战斗力强悍的后金控制,情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一条,已经被后金视为囊中之物的辽东半岛,只要被虎豹军占领,后金军队就没有办法,那么容易的从虎豹军手里,取得辽东半岛的控制权。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一旦辽东半岛被虎豹军控制,战斗力强悍的虎豹军,就可以从侧翼,出兵攻入后金腹地,威胁后金对整个关外的统治……

如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后金本土的安全,后金就不得不从有限的兵力中,抽调出一支主力,专门防备虎豹军。

更加重要的是,有虎豹军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随时威胁后金侧翼安全。在今后的时间内,后金也就没有办法,集中后金整个国力,全心全意的向大明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击,从大明境内,劫掠后金所需,进一步增强后金所需……

所以,想通这一切后,后金的文武大臣,难得在一件事上,形成一个统一意见。

趁着虎豹军还没有从大明朝廷手中接手辽东半岛之前。后金马上集结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辽东半岛。从而阻止虎豹军进入辽东,威胁后金本土。

于是,刚刚平静不到一年时间的关外,随着大量军队的调动,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拥有无数战马,所有作战给养全部依靠战场缴获的后金铁骑,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集结了两个旗,总计两万后金铁骑,两万步兵的兵力,浩浩荡荡向辽东半岛压去。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步骑,防守辽东的五万官军,凭借城墙和火器,坚守几个月时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遵化战场,见识过虎豹军火器之犀利,并且从大明劫掠了数千工匠后,如今的后金军队,表面上虽然没有丝毫变化。但是,后金的八个旗中,每个旗,都装备了五十门口径不一的火炮……

如果用来工程,这些火炮甚至在局部战场上,已经远远超过大明边军。

第四百五十一章孙承宗的作用

在这些火炮的协助下,一向不善于攻城的后金铁骑,就好像长了翅膀一样,所向披靡。

当辽东遭到攻击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所向披靡的后金铁骑,已经连续攻占三座城池,消灭上万明军将士……

面对后金铁骑忽如其来的趁火打劫连大明内部骚乱都还没有解决的朝廷,怎么可能有精力,有能力派兵支援辽东,挡住后金铁骑的进攻呢?

于是,一道圣旨,直接快马加鞭的被送到大同城内,还没有来得及离开的王忠颖手中。要求王忠颖,马上劝说卫征,派兵增援并且接手辽东半岛所有防务……

面对眼前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仅王忠颖,卫征也被吓了一大跳。

因为,后金铁骑正在发动的这场进攻,是大明历史上没有的。

也就是说,随着自己的横空出世,实力越来越强大,这个时代的历史走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发生变化。

想到这里,卫征的脸色,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这样一来,自己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可能依赖历史。今后所有的路,都需要自己来走,没有任何的有据可依,有循可遁……

更加重要的是,刚开始进行整编的虎豹军,还没有做好出击辽东半岛的准备。

但是,辽东半岛又必须去救。否则,自己就会失去这块可以威胁,并且出击后金本土的地盘。

很快,孙承宗。王峰。赵云。周书源四个人就被卫征聚集在了一起。

看完朝廷送来的战报后,曾经担任过辽东总督,清楚辽东对整个大明重要性的孙承宗,第一个站出来开口道:“大帅,我的想法是,不管困难再大,都要出兵辽东,确保辽东掌握在我们手中……要不然。最后吃亏的不仅朝廷,就连我们,也会吃很大的亏……”

卫征点了点头反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理由有三:第一,向全天下百姓证明,我们组件虎豹军并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叛乱朝廷,而是为了打鞑子。一千我们在遵化,遭到后金鞑子攻击的时候打。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后,仍然会打。而且会继续一直打下去……”

“第二,我们虎豹军和后金鞑子之间。早晚都有一仗。如果我们拥有这块可以威胁到后金腹地的辽东半岛,将来的这一仗,对于我们来说,将会非常的有利。所以,辽东半岛我们必须要保,而且还要让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第三,辽东半岛一旦落入后金鞑子之手,我们刚刚从朝廷手中夺得的山东半岛,将直接面临后金鞑子的威胁。占领辽东半岛后,后金鞑子,就可以走海路,攻击我们的山东半岛。甚至于整个东南沿海,都处在后金鞑子的攻击范围。”

“综合这三个理由,我坚决认为,困难再大,也必须增援辽东半岛,并且守住它……”

听完孙承宗这个参谋长的三条理由后,除了卫征外,几个人脸上都流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个时候,周书源忽然开口道:”大帅,今年的粮税虽然还没有换成银子。但是,两次出击蒙古的收入,精盐和玻璃的收入……都还有大量剩余。现在,光现银一项,总督府府库都还有一千三百万两。所以,银子和粮食这两个方面,府库完全可以保证……”

这个时候,参谋长紧随其后开口道:“其他方面的物资保障,只要后勤部生产出来的装备,暂缓供应地方驻军。同样可以保证一个野战军的高强度作战……”

听到这里,卫征心里的担心,直接少了一大半。

因为,卫征非常清楚,打仗除了考验参战军队战斗力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考验两支交战部队的后勤供应能力。

而现在,虎豹军的后勤物资供应,显然非常充沛,不需要卫征担心。

面对这个结果,卫征马上将目光转移到王峰身上,等待王峰回答。

在几双目光的同时注视下,王峰一脸为难的开口道:“大帅,站在距离上一次的常委会,满打满算也才过去了四天时间……我就是有分身术,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将六万多野战部队全部整编完成,您不是为难我吗?”

“到目前为止,真正完成整编的,只有一个野战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重炮团……”

“至于剩下的八个师,因为兵员缺额太大,还在地方驻军中间补充新兵。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整编,形成战斗力。”

听到这里,卫征凝重的一双眼睛,迅速向外射出两道精光。

而后,在大家既震惊,又不解的注视下,大声说道:“两个野战师的兵力,足够了……”

“本帅决定,亲自统帅这两个野战师,一个重炮团,出击辽东,挡住后金铁骑的同时,将辽东半岛,牢牢的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另外,参谋长孙承宗,跟着本帅一起去辽东……王峰留守大同,继续整编军队……”

“本帅不在大同的这段时间,山陕两省的所有军政要事,全部以总理为主。召开常委会,做出最终决定……如果有什么大事,实在没有办法做出决定的,直接快马加鞭,报告本帅……”

卫征的决定,大家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就在卫征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周书源开口提醒道。

“大帅,我并不到对你去辽东。但是,朝廷的军报上说得很清楚,入侵辽东半岛的后金鞑子,一共有四万步骑……如此情况下,你只带两个野战师,一万两千多将士,是不是太少了点……毕竟,进入辽东后,总督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给大帅你任何增援。而进攻辽东的后金鞑子,因为其背靠后金本土,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增援……”

这时,王峰也进跟着劝道:“大帅,总理说的对,两个师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只要大帅再给我五天时间,我就可以再整编出两个野战步兵师……”

卫征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谁也不知道,五天以后,辽东战场上的局面,会糜烂到什么程度。所以,为了辽东半岛,我们必须马上出兵……”

“另外,在本帅看来,两个师的兵力出击辽东半岛,一点也不少……”

说到这里,卫征脸上,直接闪过一丝发自内心的神秘笑容。

在大家充满疑惑目光的注视下,语出惊人的回答:“你们不要忘了,辽东战场上,除了本帅即将统帅的两个野战师,还有正在进行血战的数万边军将士……”

“只要我们能把这些边军将士为我所用,全歼侵入辽东境内的数万鞑子步骑,都不是问题。所以,本帅完全不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

周书源的一双眼睛刚刚向外射出两道精光,随之就变得黯然起来。

在卫征注视下,一脸担忧的提醒道:“大帅,你可不要忘了,那些边军都是朝廷的军队。他们会听大帅您的指挥吗?不出我的意料,我们的增援部队刚刚进入辽东半岛,这些驻防辽东半岛的边军,就会在朝廷的命令下,撤离辽东半岛……”

卫征一脸无所谓的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既然本帅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有办法将辽东半岛上的数万边军将士留下,为我所用…。“

“要知道,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官军,而是久经沙场的边军。对于本帅来说,这些边军将士,都是我们虎豹军将来进行扩军,对战后金骑兵的最好兵员。”

“因为,这些边军将士都是辽人出身,从小生活在辽东一带,非常适应辽东的天气。既然他们适应辽东的天气,就应该非常适应后金的天气。”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辽人出身的边军全部收入麾下,将来有一天,他们一定成为我们对抗后金鞑子的主力…。。”

“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本帅都要想办法将这些辽人出身的边军给留下。”

这个时候,孙承宗一脸赞同的回答:“我同意大帅的想法…。这些辽人天生就是同后金鞑子进行作战的最好兵员…。他们不但耐寒,而且善于齐射,非常吃亏。只要我们能将其为我所用,最迟半年时间,我们就能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周书源脸上的担忧表情,并没有因此而消散。对着卫征继续追问道:“大帅,我还是有点担心,不知道你能不能将办法说出来…。”

卫征一脸意味深长的回答:“本帅的办法很简单,说出来你们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这个办法就是站在本帅身边的参谋长孙承宗…。。”

“你们想一想,以孙参谋长当初在朝廷的地位,跟随本帅到了辽东半岛后,能帮助本帅留住那些边军将士,为我所用吗?”

“可以,一定可以……”周书源脸上的担忧表情终于消失不见,对着卫征,一脸坚定的回答。

第四百五十二章辽东危机

卫征的话里虽然有利用自己,并且让自己挖朝廷墙角的意思。但是,孙承宗并没有因此而流露出丝毫不满……

卫征的话刚刚说完,孙承宗就一脸爽快的肯定道。

“大帅,我以前担任过辽东总督。只要不出意外,这些边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我有信心留下他们中间的大部分将令,并且让他们为我所用。”

“至于那些普通将士,大家就更不用担心了。几年前,朝廷有钱的时候,边军将士的月饷银,连二两五钱都拿不到手,更何况现在……”

“如此情况下,我可以肯定的说,只要我们把地方驻军的饷银开给他们,这些辽人出身的边军将士,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给我们卖命……”

硝烟四起的辽东半岛上。

在后金鞑子势如破竹的攻击下,护卫辽阳的几座县城,已经被四万后金步骑团团包围。

不仅如此,战场缴获加黄太极配属的上百门火炮,一字排开的架在城外一百多步位置,源源不断的向辽东半岛,仍然被明军占领,规模最大,防护能力最强的辽阳城。

此时此刻,仅仅看到辽阳城外遍地尸体,城墙上随处可见的红色献血……就知道,眼前这座辽阳城,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厮杀……

没错,整个攻防战的确打得非常艰难。

从鞑子开始围城到现在,虽然才五天时间。但是,就是这五天的厮杀和战斗。让拥有三万边军将士的辽阳守军。直接损失五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