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焚清(猴子)-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山岩将他的司令部设置在旅顺口,这座号称“东方要塞”的天然良港,是大山岩军事生涯的辉煌,也是他为rì本军人树立的一座丰碑!
大山岩对此并不满足!
他还要为rì本军人树立起第二座丰碑——山东,威海卫,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的老巢!
第245章比战争更为沉重
第一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望着地图,说道:“最佳的进攻时间,应该是1月25rì!那是中国人的chūn节,在这一天,清军士兵们应该躲在军营里吃饺子!”
“山地将军,你别忘了,那个时候,rì本士兵也应该吃年糕了!”第二军参谋长笑道。
农历chūn节,曾经是中国和rì本这两个民族共同的节rì!
然而,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的rì本摈弃了chūn节,元旦成了rì本人最为隆重的节rì。
这标志着,这两个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分道扬镳。
大山岩终于开口了:“我们的军人可以放弃年糕,而大清国的军人,却无法放弃饺子!”
原本喧闹的指挥部,立即安静了下来,所有的军官停止了争论,望着帅椅上的大山岩,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因为兴奋而急不可耐的火焰,他们恨不能马上就飞到山东,向大清国亮出利剑。
大山岩欠了欠身子,缓缓说道:“一个放弃了年糕的国家,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一个珍藏着饺子的民族,正在岔路口上犹豫不决!放弃和珍藏,究竟孰是孰非?”
山地元治立正说道:“司令官阁下,这个问题一目了然,年糕和饺子都是守旧的表现,rì本放弃了年糕,开始突飞猛进,而大清国守着饺子,却是rì渐没落!显然,国家强盛,是需要放弃掉一些东西!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大山岩点点头:“不过,对于年糕和饺子的争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也许,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历史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我不明白。”山地元治说道。
“是啊,你不明白。我想,我也没有想明白!”大山岩说道:“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如果我们轻易地放弃掉一些东西,等于是割断了我们的历史!或者说,割断了一个游子与故乡的联系!据我所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割断过历史的国家,哪怕是在她最虚弱的时候!”
“可是……”
“算了,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大山岩摆摆手:“它比我们将要进行的、残酷的战争更加沉重!军官们,我想,我们应该谈一谈比较轻松的话题——山东战役,参谋长,现在,你可以想大家宣布第二军的行动计划了。”
军官们发出一片轻松的嬉笑声。
是的,战争进行到现在,战争和死亡已经比历史更加轻松!
参谋长举起指挥杆,指向山东半岛北部的一个海湾:“1月25rì凌晨,中国的农历大年初一,第二军将在联合舰队的护送下,在荣城湾登陆!负责登陆作战的是第二师团、第三师团和第六师团,登陆行动完成后,立即向荣城发起突袭,克服荣城后,全力攻击威海卫侧后!与此同时,联合舰队将在海面上封锁北洋水师出口,将北洋水师围困在港口内。我军将从陆海两个方面夹攻威海卫,从而达到全歼北洋水师的目的!大本营给我们的时间是十五天,完成整个威海卫战役。”
“各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大山岩问道。
山地元治站起身来:“司令官阁下,为什么不让第一师团担任进攻任务?难道我们的战斗力不如第二师团吗?”
第二师团师团长左九间左马太悠悠说道:“那是因为,大本营不想把威海卫变成第二个旅顺!”
第一师团在旅顺的暴。行,在rì本军界,是公开的秘密。在左九间左马太看来,第一师团对平民百姓大开杀戒,这是rì本军队的耻辱!
山地元治大怒:“你……”
“山地君!”大山岩阻止了山地元治的咆哮:“第一师团是大rì本帝国最为jīng锐的部队之一,这一点,包括天皇陛下都承认。你们的任务,是固守辽东!辽东不仅是支撑山东战役的基地,也是进攻大清国满洲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大本营已经表态,希望把辽东建设成rì本人的海外殖民地。所以,辽东不能有任何闪失。而清军宋庆所部十万大军虎视辽东,随时可能进犯辽东,因此,大本营决定,你和你的第一师团,固守辽东,山地君,你应该明白,这个担子并不轻!”
山地元治大笑:“宋庆的十万大军,那也算得上是军队吗?他们连金州都迈不过去!”
大山岩微微摇头:“山地君,你不要忘了,在朝鲜,还有一支清军,这支军队让山县有朋吃了苦头,还有,俄国人似乎对辽东也很感兴趣,他们似乎有利用朝鲜的章军渗透辽东的想法。”
山地元治笑道:“据我所知,那支部队不可能离开朝鲜,大清国的朝廷不信任他们,拒绝给他们提供任何后勤保障,他们自顾不暇。而且,如果他们真的敢进攻辽东,汉城的大岛义昌也不会放过这个收复平壤的机会!”
山地元治突然问道:“神尾君,你的情报机构有些什么收获?”
坐在长桌最远端的神尾光臣站了起来。
在第二军司令部里,身为大佐的神尾光臣军衔最低,坐得最远。
但是,作为大本营派驻第二军的情报官,他原本是有资格坐在离司令官大山岩很近的位置上。
神尾光臣选择坐在最远的位置上,是对自己的惩罚。
尽管,大本营对于他的安州行动表示满意,他成功地铲除了一个威胁到大rì本帝国国家利益的叛徒!
但是,在他看来,安州行动失败了。他没能把龟井兹明活着带回来,而且,他又失去了一个优秀的部下——向野坚一郎。
神尾光臣不能原谅自己,更何况,他不认为龟井兹明是一个叛徒。
神尾光臣说道:“司令官阁下,情报显示,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出一个名叫张佩纶的幕僚前往平壤,劝说周宪章放弃朝鲜,率章军收复辽东。”
“他们真要狗急跳墙吗!”山地元治喝道。
神尾光臣摇头:“周宪章已经明确拒绝了张佩纶的请求!”
“情报可靠吗?”大山岩问道。
“可靠!”神尾光臣说道:“情报的提供者名叫刘芬,他是李鸿章的外甥,这个人曾经向我们提供高升号运输清兵入朝的准确情报,帮助联合舰队在丰岛截获高升号。据刘芬称,李鸿章得知周宪章拒绝出兵后,大病一场,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李鸿章把章军视为北洋水师最后的机会!现在,因为战争失败,李鸿章已经被朝廷解除了指挥权。”
“大清国朝廷对章军是什么态度?”大山岩问道。
神尾光臣说道:“大清国朝廷,尤其是慈禧太后,对章军戒心极深,近rì,慈禧太后想用一场政治婚姻拉拢周宪章,却被周宪章拒绝了,慈禧为此很是恼怒,她已经把章军视为叛军,密令宋庆所部在鸭绿江集结,以防章军渡江回国。这也是宋庆所部停止向辽东发起进攻的原因之一。此外,因为周宪章拒绝进攻辽东,俄国人也停止了向章军提供武器装备。”
第二军参谋长说道:“令人费解的是,据汉城第一军通报,章军突然进占临津江北岸阵地,有进攻汉城的意图。”
大山岩不由得大笑:“这一点也不奇怪!我要是周宪章,也会这么做!这是一个政治姿态,完全与军事学无关。这个周宪章和大清国的所有官僚一样,懂得如何做官!他这是让他们的太后和皇帝知道,章军并没有袖手旁观。我相信,野津道贯司令官知道如何应付这种象征意义上的进攻,周宪章是打算在朝鲜过chūn节了。”
“理论上可以这么说。”神尾光臣说道。
“理论上?这是什么意思?”大山岩问道。
神尾光臣沉吟片刻,说道:“司令官阁下,早我看来,周宪章这个人,难以用常理推断。”
山地元治冷笑:“神尾君,这种带有宿命论sè彩的说法,不应该出自一个优秀的情报官嘴里。周宪章远在朝鲜,中间隔着宋庆的十万大军和一条鸭绿江,他如何能进入辽东?你要知道,黄海和渤海,是联合舰队的天下,海路根本行不通。而且,就算周宪章来了,他的部队有能力能够打一场现代战争吗?他们好像连大炮都没有!”
神尾光臣默然。
山地元治说的,无疑是正确的,所有的情报也证明,周宪章无意也无可能进入辽东。
但是,一种直觉让他感到不安!
可惜的是,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莫名其妙的直觉!
山地元治面向大山岩,鞠躬说道:“那么,恳请司令官允许第一师团担任山东战役的主攻!”
大山岩摇摇头:“山地君,你的任务是巩固辽东!这和周宪章没有关系!你应该记住,以前,旅顺是大清国的东方要塞,现在,它是大rì本帝国的东方要塞!”
第247章迁都
海城,北风卷起散落的积雪,在小城的上空呼啸,一面硕大的帅字旗随风飘摇,旗面上一个硕大的“宋”字,表面这里是四川提督宋庆的指挥部所在地。
旅顺失守后,驻守在鸭绿江边的宋庆所部,离开鸭绿江防线,全军向辽东半岛攻击前进,企图夺回金州、大连、旅顺一线。
宋庆被朝廷委任为辽东各军统帅,其属下各部包括其直属毅字军、刘盛休铭字军、章高元嵩武军、徐邦道拱卫军、张光前亲庆军,以及从朝鲜败退到鸭绿江的叶志超所部,其中最有战斗力的,是聂士成所部武毅军。各部队合计八十五营,总兵力近五万人。
同时,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所部66营,巡抚吴大溦所部40营、以及辽东各地将军、督抚所属部队70营,总兵力约7万人,部署于锦州、牛庄、鞍山、辽阳、高丽城一线,配合宋庆军作战。
清军在辽东的总兵力达十三万之众。
而rì军在辽东的总兵力,只有第二军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兵力不足四万。
宋庆所部向辽东rì军发起了三次大规模进攻,以期夺回金州、大连、旅顺。
然而,每一次进攻,不仅没能收复失地,进攻受挫后的溃败,反而让rì军扩大了占领区。
第一次反击,宋庆所部以瓦房店为基地,直攻金州,结果是,全军在金州城下溃败,rì军乘胜攻占瓦房店,清军只好退守盖平。
第二次反击,清军出盖平,强攻瓦房店,结果,清军在瓦房店前溃不成军,败军狂奔三百里,丢掉了盖平,到了缸瓦寨才算停止了溃败的脚步。
第三次反击,宋庆再次整编部队,准备以缸瓦寨为堡垒,向盖平发起进攻,然而,还没等部队冲出缸瓦寨,rì军第二军所属的第一旅团就向缸瓦寨发起了主动进攻,第一旅团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亲率部队向缸瓦寨清军发起疯狂进攻,接战后仅仅两个小时,清军防线崩溃,缸瓦寨失守,宋庆率败兵退守海城。
乃木希典率第一旅团,乘胜直逼海城城下。朝廷发现海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火速增援海城,海城兵力达八万人,这才阻挡住乃木希典的进攻,保住了海城。
三次战役后,清军不仅没能收复辽东半岛,反倒与旅顺越来越远了。
因作战不利,宋庆被朝廷追究责任,将两级留用。部下徐邦道、章高元也遭到革职留用的处分。
清军原本低落的士气,随着一次次失败,已经下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缸瓦寨之战,原本据有一定战斗力的铭字军,在遭到rì军围攻时,宋庆主力坐视不救,统领刘盛休一怒之下脱离部队而去。朝廷竟然对刘盛休不闻不问。这使得部队的士气再一次遭到重创。
海城军营里,开小差屡禁不止,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到了逃跑的行列中,就连营官们,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他们已经没有兴趣再诛杀部下了。这些部下能活到现在已属不易。
只要rì军再向海城发动一次进攻,哪怕是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十万大军就会灰飞烟灭!
整个海城,完全沉浸在一片残云愁雾之中。
宋庆的帅字旗,在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摇,那似乎不是帅旗,而是招魂的灵幡!
宋庆以戴罪之身站在帅旗下,呼出的气息在冷风中凝结成了碎冰,挂在他雪白的胡须上,宋庆竟然浑然不觉。
他的身后,是同样戴罪的徐邦道、章高元、聂士成等大小将佐。
每个人都是垂头丧气。
远处,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声,宋庆缓缓抬起头来。
一队骑兵从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马蹄溅起阵阵雪雾。
“当啷”一声,营垒前一个兵丁手里的步枪竟然掉在了地上!
一个哨长怒斥:“没用的东西,那是钦差,不是rì本人!”
宋庆闭上了眼睛,心中一声哀叹。大清国的兵丁们已经被rì本人吓破了胆!
骑兵队由远及近,来到了帅旗前。
一位身穿一品武将官服的老人跳下了战马。老人长须过胸,冷峻的脸上,满是如刀刻出来的皱纹。老人年过六旬,身手却还是那么矫健。
这位老人,就是名震一时的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
刘坤一,字岘庄,湘军宿将。他的湘军资历,甚至笔曾国藩还早。太平天国起事后,刘坤一以廪生的身份,招募乡勇,投身到湘军江忠源所部,在湖南、江西一带与天平军绞杀,而那个时候,曾国藩还在长沙城里和当地官员因为练勇之事打嘴仗。
刘坤一率湘军屡立战功,由廪生逐级升为教谕、知县、知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及广西布政使,并于1865年起晋升为江西巡抚。后来,刘坤一接替曾国荃担任两江总督,后调任两广总督,1890年,再次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其地位,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不相上下。
在世人眼里,刘坤一属于曾国藩的湘军系统,与李鸿章的淮系素有隔阂。曾国藩死后,刘坤一被世人看做是湘系扛大旗者。
清rì战争打到现在这个地步,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军队一败涂地,这似乎意味着淮军的没落。于是,太后老佛爷想起了湘系的刘坤一,她剥夺了李鸿章的指挥权,任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总理对rì战争。
不过,刘坤一自认为,他既不是淮系,也不是湘系,刘坤一就是刘坤一,他不属于任何一个系统。
宋庆率领众将官跪倒在地:“罪臣宋庆,率众将恭迎刘中堂大人。”
刘坤一把马鞭扔给了身边的侍卫,扫了一眼跪在雪地上的清军将领,淡淡说道:“宋提督请起。”
“谢中堂大人。”宋庆站了起来,而他身后的将领们,谁也不敢起身。
刘坤一的威名,足以让每一位将军心甘情愿地跪倒在地。
“让他们都起来吧。”刘坤一淡淡说道。
宋庆这才招招手,众将小心地站起身来,低头站立在辕门两旁。
宋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此处寒冷,刘大人请移步军帐。”
刘坤一回头望了望四周,不远处有一个小山包,山包上光秃秃的,满是积雪。
“宋提督,咱们到那边走走。”刘坤一缓缓说道。
“这个……”宋庆看了看山包,一阵风起,山包上的积雪被风鼓荡起来,四处飞扬:“那里风雪太大,刘中堂年迈……”
“我年迈吗?”刘坤一沉声说道。
宋庆慌忙说道:“那就过去走走。刘中堂请!”
“宋提督请。”
刘坤一迈开大步,向山包走去,一个小个子军官跟在他的身后。
宋庆慌忙快走几步,跟了上去,他的卫兵急急跟上,却被宋庆摆手阻止了。
刘坤一和宋庆走出一里地,上了山包,极目四望,众将和刘坤一的随从们站在辕门下,眼巴巴望着他们。
只有那个小个子军官跟在刘坤一身后四五米,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北风肆虐,刘坤一的身躯却如铁塔一般,纹丝不动。
宋庆暗暗惊叹,这个行伍出身的两江总督,果然名不虚传。
“宋大人,你认为,海城守得住吗?”刘坤一问道。
宋庆看了一眼刘坤一身后的军官,沉吟不语。
“宋提督但说无妨。”刘坤一说道。
宋庆轻叹一声:“士气全无,海城恐难据守!”
刘坤一点点头:“宋提督快人快语。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守海城?”
宋庆仰天长叹:“卑职奉命夺回金州旅顺,如今不仅没有夺回失地,反倒要丢掉海城,我宋庆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和太后!”
刘坤一点点头:“宋提督,咱们彼此彼此!”
两人沉默无语。两人达成了默契——辽东守不住了!
良久,宋庆说道:“刘中堂,辽东战败,我宋庆罪无可恕,自当伏罪,并无怨言。只是,大清国一旦失去辽东,又该如何?太后和皇上,应该早作准备了。”
“如何准备?”
宋庆一咬牙,说道:“请刘中堂恕卑职直言,或许,应该考虑迁都!”
“迁都?能迁到哪里?”刘坤一苦笑:“南京?前明不是迁都南京吗,结果又是如何呢?”
南明小朝廷在南京不过支撑了一年,那还是因为有江南士人的支持下。满清政权如果迁都南京,江南士人是绝对不会拥戴这个朝廷的!满清朝廷很可能比南明垮得更加迅速、更加彻底!两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
宋庆低头不语。
刘坤一突然说道:“宋提督,朝廷绝不会迁都!”
“辽东怎么办?”宋庆问道。
刘坤一低声说道:“总理衙门大臣张萌桓、湖南巡抚邵友濂已经奉太后之命前往rì本。”
“干什么?”
“和谈!”
宋庆苦笑:“rì本人兵临城下,辽东、山东唾手可得,他们怎么会同意和谈?”
刘坤一沉声说道:“太后的意思,是割让辽东和山东给rì本。这本来就是rì本人的囊中之物。”
宋庆吃了一惊,随即一声长叹:“也许,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第248章监军
太后老佛爷终于出手了!对于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满清政权而言,这是最好的选择——rì本人一旦占据了辽东和山东,他们是不会试图颠覆大清国朝廷的,因为,这个朝廷的存在,对他们有利!
维持太后的权威、维持满清政权的存在,这是太后老佛爷的核心!割让土地能换取政权的存在,这笔交易可以做!不仅可以做,而且是最佳选择!
宋庆叹道:“如果是这样,卑职呆在海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刘坤一点点头,缓缓说道:“太后的意思,请宋提督率军据守九连城。”
“九连城?”宋庆吃了一惊:“刘中堂,九连城在鸭绿江边,对面是朝鲜的义州,那里有周宪章所部章军,据守以平壤为核心的朝鲜北部,rì军不可能从那个方向进攻,除非,他们先攻取平壤。”
刘坤一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那个小个子军官,说道:“章军与俄国人有勾结!宋提督,不能不防啊!”
宋庆这才恍然大悟,太后已经决心与rì本人议和,甚至不惜割让辽东和山东。一旦议和成功,大清国的主要敌人就不是rì本人,而是俄国人!
太后要腾出手来,对付北边的俄国人!
宋庆摇头说道:“刘中堂,卑职没有听说周宪章与俄国人有勾结,这恐怕是空穴来风吧,据卑职所知,章军的装备捉衿见肘,他们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如果他们与俄国人有勾结,岂能落得如此狼狈?”
刘坤一冷笑:“正因为他们如此狼狈,才最有可能投靠俄国人!”
宋庆心头一阵悲叹,如果章军投靠了俄国人,那也是朝廷逼的!太后不仅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倒要对章军下手!可是,在大清国,谁也不敢说这话。
身后,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请宋提督下令,全军后撤到九连城!”
宋庆眉头紧皱,说话的竟然是身后不远处那个小个子军官。
刘坤一堂堂一品大员,宋庆也是朝廷的正二品武将,而那个军官从服饰上看,最多也就是个正五品,岂能随便插言!
刘坤一向宋庆缓缓说道:“孟将军所言,也是太后的意思。”
“孟将军?”宋庆满腹疑惑。
刘坤一沉声说道:“这位是太后身边的带刀侍卫,孟明仕,孟将军!孟将军文武双全,如今战事紧迫,正是用人之际,太后亲命孟将军为五品步军副尉,前往你军中参赞军务!还请宋提督多多照看。”
宋庆仔细看去,那军官身披铠甲,头戴毡帽,毡帽帽沿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然而,帽沿下的半个脸,却是透着一股摄人的寒气,让宋庆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既是太后派来的上差,卑职岂敢托大,凡是必与孟将军商议。”宋庆心中一阵莫名的悲哀,太后这是不放心他了!所谓参赞军务,实为监军!
刘坤一说道:“不知宋提督如何安排孟将军?”
“孟将军可作为随军参赞参与军务。”
“这恐怕不妥。”刘坤一摇头:“孟将军不是单身而来,太后恩准,孟将军率武卫军三营,随军效命!”
宋庆大吃一惊。
武卫军驻扎在丰台,是京城的御林军!那是大清国最为jīng锐的部队!
这个孟明仕不仅是太后的贴身侍卫,还能够调动御林军!此人非同小可。这说明,太后命孟明仕前来,绝不仅仅是要他参与军务!
太后是要孟明仕节制诸军!
宋庆慌忙说道:“卑职以为,孟将军智勇双全,可担任卑职副将,节制徐邦道、聂士成诸军。”
孟明仕冷冷说道:“在下只是五品步军副尉,岂能节制诸将。在下只是想请宋提督,从各军中拨出四个营,加上我的三个营,组成和字军,由我亲自统领。”
“这没有问题。”宋庆说道。
刘坤一点点头:“那么,就请宋提督下令,全军拔营,移军九连城。”
“遵命!”宋庆躬身说道。
孟明仕带来了大清国最为jīng锐的部队,这支部队却不是用来对付近在咫尺的rì本人!
太后老佛爷已经把周宪章当成了最为危险的敌人!
1895年一月二十rì,农历腊月二十五,宋庆所部进驻九连城。
同rì,乃木希典少将率第二军第一旅团进占海城。
……
临津江北岸,汶山。
临津江发源于元山一带的虎飞岭山区,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横贯朝鲜中部,将朝鲜一分为二,在江华岛附近流入黄海。
临津江在群山之间蜿蜒曲折,两岸的高山银装素裹。
汶山位于临津江北岸,是临津江上的一个连接南北官道的渡口。距离平壤约两百公里,距离汉城则只有八十公里。
正因为如此,汶山被认为是连接朝鲜南北的咽喉通道。rì军北进必先攻占汶山,而章军若要南下,则是以汶山为桥头堡。
周宪章把他的指挥部设置在临津江边一座名叫青丘的山峰上,这是一座青石为主体的山峰,突兀地站立在临津江北岸,临津江南岸数十里地尽收眼底。
章军挺进临津江,可谓是倾巢出动。除了原本部署在临津江北岸三十公里处张勋第三团,驻守平壤的吴佩孚第一团、那哈五第二团、冯国璋直属营、驻守义州、安州、元山一带的朴永烈第四团,也全部按照周宪章的命令,到达临津江边,从北向南依次展开。
其中,第一团部署在九化里,第二团部署在汶山正面,第三团部署在马智里,第四团和师直属营则是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北岸道元里。师直属炮队则是部署在青丘附近。
经过三个月的休整,章军在朝鲜招兵买马,三千多朝鲜百姓报名参加了章军,章军总兵力再次达到了八千人左右。
不过,部队仍然缺乏装备。钱有贵从俄国人那里弄到了一批军火,但数量不多,只有一千多条毛瑟枪、五门加特林机关炮、三门野炮。这批武器加上从rì本人手里夺来的一千多条村田式步枪,只能解决两千多人的装备,还有一千多人没有武器。
不过,这比起章军在义州时的情况,已经改善了许多。最让周宪章感到欣慰的是,安州战役,章军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整个部队的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得到了锤炼,加上汉纳根的悉心调教,章军的战斗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绝大多数士兵能够熟练掌握单兵战术和协调,对于现代战争的规律和原则的认识,也是大幅提升。
如今这支在战火中成长的部队,不比任何西方列强的国防军差。他们唯一差的是,现代化的装备和后勤补给。
副师长罗鸣芳站在青丘山顶上,举着望远镜,瞭望对面的临津江南岸。
对面狭窄的河滩里,空无一人。只有皑皑白雪,和白雪上跳跃飞行的鸟雀。
然而,在河滩以南的山脉背后,冒起了一阵阵淡淡的烟尘。烟尘悄无声息地飘上纤云密布的天空,很快就消散无踪。
罗鸣芳的嘴角发出一丝淡淡的冷笑。
罗鸣芳知道,那是rì军第五师团在调兵遣将,他们借助群山和雪原,小心地隐蔽着行踪,生怕被北岸的章军发现了行踪。
现在的第五师团,和三个月前那支骄横跋扈的军队完全不同了!
三个月前,rì军甚至胆敢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从容摆开战斗队形,然后迅速发起进攻。
然而,在经历了安州战役后,第五师团在章军面前,再也没有骄横的底气,他们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对手——战争终于让rì本人懂得了一个道理,尊重对手才是尊重自己。
武装到了牙齿的第五师团,终于放下了身段,开始把章军视为劲敌!
连续两天了,章军与第五师团隔江对峙,然而,临津江两岸都是寂静无人,双方谁也不敢暴露自己。
要赢得对手的的尊敬或者敬畏,不是靠老天爷的恩赐,而是靠自己的努力!
章军的军威,是用血肉换来的!
罗鸣芳想起胎里峰前那条血河,以及漫山遍野血肉模糊的尸体!他的眼角湿润了,泪水在寒风中凝成了冰屑。
身后,突然想起了一阵咆哮:“老子要见师长!师长在哪里?”
罗鸣芳心中恼怒,部队进入阵地后,为了保持隐蔽,曾经严令所有官兵保持肃静,有人竟敢公然违抗军令,在师指挥部咆哮!
罗鸣芳放下望远镜,回头一看,只见第二团副团长兼201营营长赖传武被师部卫兵拦在山崖边,赖传武冲着卫兵骂骂咧咧,却也不敢硬闯。
在章军里,赖传武的名声不好,这家伙是个偷马料的贼。不过,师长周宪章对赖传武另眼相待,这家伙又有一手好枪法,在桥川江反击战中,表现也算突出,率领201营率先突破rì军阵地,这让他在章军站稳了脚跟,属下201营官兵对这位营长,还是非常认可的。
而且,赖传武参加过牛歇里大战,曾经和师长周宪章并肩作战,他这条命还是周宪章救的,凭着这个资历,章军师团级军官对赖传武都是礼让三分。
第249章师长失踪
罗鸣芳走到赖传武面前,喝道:“赖传武,你这是要暴露师指挥部的位置吗?”
赖传武立正敬礼:“副师长,卑职不敢,卑职只是一时着急,忘了师长的军令,请副师长治罪。”
“算了算了!”罗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