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焚清(猴子)-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叫恩威并重!
张勋扑通一声跪倒在周宪章面前:“我张勋跟随总兵大人,总兵大人指到哪里,我张勋就打到哪里,如有二心,不得好死!”
张勋算是彻底服了周宪章。不过,在整个章军中,张勋就服周宪章一人,其他人,他一个也看不上眼,尤其是冯国璋,张勋怎么看都不顺眼。
收复了张勋,周宪章开始整编队伍,任命各级军官。以前罗鸣芳和汉纳根搞整编的时候,大家吵闹不休。现在周宪章出来说话,那是一言九鼎,没人敢说个不字。一会儿,章军的编制和各级军官名单就出炉了。
章军整编为一个师,下辖四个团,一个师直属营,一个jǐng卫连,一个炮兵队。
周宪章以义州总兵的身份,任师长。姚喜仍然担任周宪章的副官。
罗鸣芳任副师长,兼炮兵队队长。毅军拖回来了五门野炮,这本属于张勋。以前,清军习惯于把大炮分散于各营,单独拿出一个营与rì军相比,火力要强于rì军,但是,火炮分散,很难形成重点打击。要想充分发挥大炮火力,必须集中使用大炮,所以,周宪章下决心组建师直属炮兵队,把张勋所部的大炮抽掉出来,又把罗鸣芳原先所部炮兵重新抽掉在一起,组建起章军的炮兵队。张勋虽然心痛,可他不敢违逆周宪章的命令,痛快地交出了大炮。
原章字营第一营扩编为章军第一团,团长吴佩孚担任。第一团下设三个营,其中101营和102营由清军组成,103营为朝鲜营。
原章字营帝二营扩编为章军第二团,团长皇叔那哈五。第二团下设三个营,其中201营和202营由清军组成,203营为朝鲜营。
原毅军及盛军一部整编为第三团,团长张勋,下辖301、302、303营。
其他东学教教众则全部整编为第四团,团长朴永烈,下辖401、402、403营。郑世雄任401营营长,韩令准任402营营长。
第137章缺枪
原盛军一部一千人整编为师直属营,这是一个加强营,下设四个连,营长冯国璋。这个营全都是卫汝贵的盛军,骄兵悍将极多,周宪章把他们设为师直属营,就是要把这些骄兵悍将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好好调教。周宪章知道,这些前盛军还是有战斗力的,如果调教得好,他们会成为一支jīng兵。
此外,章军成立训练部,由汉纳根担任训练总监。负责全军的军事训练,此外,汉纳根兼任章军参谋长。
按照汉纳根的建议,章军还成立了军需部,小商贩出身的钱有贵,有幸担任了军需部部长。这是章军与清军其他部队一个极为显著的区别。
传统清军部队中,设有军需官,但没有专门的后勤保障机构,后勤保障完全不成体系,粮草弹药都是各营自己筹备。周宪章在章军设置军需部,安排了三百多个老成持重的兵丁给钱有贵,形成一个类似于“兵站”的系统,章军粮草弹药全部由后勤部统一配给,各团、营、连等战斗单位只需向后勤部申请领取所需物资,不用自己筹集。如此一来,后勤保障效率大大提升,各战斗单位的战斗力也大为提升。
周宪章果然有威望,一会儿功夫就完成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官兵上上下下,不管是朝鲜人还是清国人,都没有异议。
军官们接到任命,马上回到部队,着手整顿队伍,章军上下热火朝天,官兵们情绪高涨。很快,各部各就各位,井然有序。
周宪章则是坐在卧室里,撰写有功将士名单和拟封赏的官职,准备呈报朝廷批准。朝廷不承认什么师长、团长、营长、连长,在大清国的武职官列中,只有提督、总兵、千户、守备、千总、把总之类官职功名,周宪章任命的各团、营、连长官,其实都是白丁,他们要想获得朝廷俸禄和地位,必须获得朝廷承认的官职品位。
汉纳根原本就有二品总兵的功名在身,作为一个洋鬼子,算是到头了,总不能要求朝廷给他一个一品武职的提督衔,周宪章只能请求朝廷,赐予他jīng神鼓励,诸如封爵赏花翎顶戴黄马褂之类的。
周宪章本人已经被朝廷封为正三品的总兵,以下各级军官,副师长罗鸣芳拟授正四品指挥佥事,皇叔纳哈五身份尊贵,拟授从四品护军参领,其余团长拟授正五品千户,营长拟授正六品千总,连长拟授正七品把总,副职则顺推半级。
此外,姚喜身为周宪章的副官,你授正六品千总,冯国璋为师直属营长,品级与团长相同,也是正五品千户。
周宪章正写着,忽听门外脚步声吵杂,抬头一看,只见团营军官齐集门口,情绪焦躁。
“你们这是怎么了?难道有人不服从整编?”周宪章问道。章军是个大杂烩,什么人都有,整编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如果有人借机闹事,倒也在周宪章的预料之中。
“师长,”罗鸣芳说道:“整编倒也顺利,只是部队缺枪。”
章军一万多人,只有四千多条枪。各团当中,只有张勋的第三团、那哈五的第二团武器算是充足,他们平分了卫汝贵毅军两千多条枪,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枪。吴佩孚的第一团本是主力团,全团两千多人,只有三百条枪,朴永烈的第四团是朝鲜人组成的,全团上下只有八十条枪。最惨的是冯国璋的师直属营,竟然一条枪都没有。
武器装备捉衿见肘,各单位长官就乱打主意。
冯国璋的直属营是盛军改编的,他们原本是有枪,他们的枪先是被那哈五缴了,后来,那哈五又按照周宪章的命令,分出一千条枪给了张勋。冯国璋心中不服,找到张勋要枪,张勋原本就对冯国璋心存不满,岂能把到手的枪拱手让给他,两人争吵不休,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吴佩孚眼见那哈五从盛军那里搞了一千多条枪,极为眼红,求那哈五分五百条枪过来,那哈五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又仗着皇叔的身份,严词拒绝,把个吴佩孚气得七窍生烟。
朴永烈倒也知书达理,他没有去找那哈五、张勋要枪,而是列出一张军需单,上书步枪一千五支、子弹一万发,野炮八门、炮弹五百发,带着一伙人冲到军需部长钱有贵那里,要求军需部按照所书数量,足额供给,否则,就要砸了军需部的招牌!
为部队提供枪械装备,是军需部的天职,可怜钱有贵一个做小买卖出身的,刚刚当上军需官,满以为捞着个肥缺,猛不丁接到这张大单,顿时吓得面如土sè,这家伙倒卖点草药皮毛还行,要让他搞步枪大炮,他连魂头都摸不到!
众人吵闹不休,都跑到周宪章这里来评理诉苦。
屋子里乱哄哄的,众人各说各的理,争的脸红脖子粗,周宪章干脆闭上眼睛,靠在椅子里,来了个充耳不闻,不一会,竟然打起了呼噜。
周宪章一打起呼噜,姚喜就紧张起来。周宪章昏睡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清醒过来,看似康复,其实身体状况很不稳定,这要是又睡着了,天晓得什么时候醒得过来。
姚喜大喝一声:“都他妈的闭嘴!闭嘴!你,那哈五你个狗rì的给老子闭嘴!”
那哈五正在和张勋对骂,忽听姚喜一声爆喝,大怒:“狗rì的姚喜,老子是清室宗亲,老子是皇叔,你狗rì的敢这样跟老子说话!”
姚喜早就不是那个动不动就尿裤子的姚喜了,打了几场恶仗,给周宪章当了副官,脾气见长:“老子不认皇叔,老子就认大哥,就认师长!那哈五,在别人面前你随便当你的皇叔,在大哥师长面前,你狗rì的就是那哈五!”
那哈五犹自不服气:“姚喜你他妈的狐假虎威!老子当然认大哥!你凭什么在老子面前吆五喝六!”
“老子是大哥的副官!见官大半级!”姚喜毫不客气。
“你……”那哈五还要争辩,却见周宪章闭着眼睛打鼾,众人全都凝神定气,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周宪章面前。
显然,在这帮兄弟眼里,一个皇叔比不上周宪章的副官。
那哈五再也不敢聒噪。
众人安静了下来。
姚喜急忙小心翼翼地凑到周宪章身边,轻声喊道:“大哥,大哥。”
周宪章的鼾声戛然而止,眼睛却没有睁开。
周宪章并没有睡着,他的大脑正在快速运转。
枪械问题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然而,他猛然意识到,还有一个问题,比枪械更为严重,它直接关系到章军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兄弟们的前途。
章军严重缺乏武器的直接原因,是人数太多。如果章军不是一万人,而是四千人,人人手里都有枪,还挣个屁。
而人数太多,队伍庞大,这犯了朝廷的大忌!
第138章朝廷大忌
章军不是朝廷的正规军!甚至连杂牌军都不算!
朝廷的正规军只有绿营和八旗,。
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尽管他们的战斗力远远高于绿营八旗,但朝廷始终不给予他们正规军的名份,他们只是“勇”,而不是“兵”!朝廷对于这种由地方长官招募的军队,素有防范。因为,这种军队据有私家军队的xìng质,而且,多是汉人统军。当初,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朝廷不仅不给予表彰,反而到处找碴,严加申斥,直到曾国藩裁撤湘军,朝廷才算是放过了曾家兄弟一马。
而现在的章军,与当初的湘军,也面临着相同的尴尬局面。
如今,rì本人大敌当前,朝廷当然希望周宪章率章军据守朝鲜,抵抗rì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希望章军存在。但同时,朝廷绝不原意看到章军坐大!
那晋颁旨的时候,宣布了皇上的赏赐——白银五千两,将官每人赏一百两,兵丁每人赏三十两,这笔钱只够八百人分。
这就是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朝廷认可的章军编制,是八百人上下。
按照旨意,周宪章作为义州总兵,可以募兵练勇,扩充部署。但是,扩充是有限度的,如果章军扩充到两千人上下,朝廷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大着胆子扩充到三千人,朝廷虽然内心不满,但也可以忍受。
可现在的章军,还没有开始募兵,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人,这个数量大大超出了朝廷的预料,虽然还没有达到当初湘军的规模,但足以让朝廷坐立不安。
这支一万多人的部队是由一个剪了辫子的汉人统帅的!如果章军留在朝鲜与rì本人作战,倒也罢了,如果章军踏上大清国的国土,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怎么看都有些“反清复明”的意思。
本来,接受朝廷敕封后,周宪章可以向朝廷要枪要粮,队伍缺少武器,周宪章只要向朝廷上一个奏折,列出所缺枪支弹药,朝廷酌情予以供给。
可是,周宪章意识到,他不能向朝廷开口了!
他甚至不能向朝廷透露章军的真实兵力和武器装备。
章军虽然严重缺乏武器,但总归有四千条枪和五门大炮,在朝廷眼里,就凭这四千条枪和五门大炮,章军就已经是一支足以撼动朝廷的武装力量。如果朝廷知道周宪章的兵力高达一万一千人,那么,等待章军的,将不是表彰,而是勒令遣散!
如果周宪章逆来顺受,朝廷或许能给周宪章一个闲职,让他当一辈子富家翁。而跟着他的兄弟们,朝廷绝对会像拔刺一般,一根根剔除掉。
李鸿章明明知道北洋水师虚弱无力,也不敢向朝廷开口要钱购置军舰枪炮,眼睁睁看着海军军费挪用到颐和园,一句话也不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现在,如果周宪章向朝廷开口要钱要枪,朝廷的第一反应就是,章军拥兵自重!
满清权贵们早就扬言——宁肯亡于洋人,也不能亡于乱党!
道理很简单,如果大清国败给rì本人,不过是割地赔款,皇上还是皇上,太后还是太后,王公贵族还是王公贵族!而要是乱党造了反,满清朝廷就不存在了!太后做不成太后,皇帝做不成皇帝,王爷也做不成王爷!
周宪章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周宪章不想拥兵自重,更不想与朝廷为敌。如果可能的话,他宁可裁撤部众,以明心迹!
但是,章军孤悬于朝鲜义州,面临强大的rì军第一军,那是一支武装到了牙齿的现代化军队,兵力高达2万,随时可能进攻义州。以章军现有的兵力装备,就算装备齐全,也很难顶住rì军第一军的进攻。
章军的前身章字营虽然屡经战阵,但是,它所经历的战斗,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遭遇战,最大规模的战斗发生在成欢,那也不过是rì军的一个混成旅团,而且,还有聂士成武毅军配合作战。中小规模作战,有时候可以投机取巧。
如今,章军面临rì军第一军,那将是大兵团作战。
大兵团作战,靠的是实力!投机取巧是不行的。
周宪章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率军退回鸭绿江西岸,躲过rì军的锋芒;第二,全军装备齐全,尚可与rì军一战。
第一条路走不通!朝廷封他为义州总兵,这个封赏的潜台词就是,章军必须呆在朝廷!一兵一卒也不能过江!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朝廷派出钦差过江犒赏章军,但却没有解除鸭绿江上的禁江令,鸭绿江上,一条船都没有!
满清王公大臣们要章军给朝廷挣面子,又要让章军在朝鲜自生自灭!甚至,希望rì本人剪除掉这支剪了辫子的汉人军队!
第二条路更走不通,朝廷怎么会出钱出枪来武装一支它不信任的军队!
屋里安静了下来,周宪章睁开了眼睛。
姚喜长长舒了一口气:“大哥,您没睡着呀?”
所有人都凝视着他,周宪章醒来了,大家心里有了主心骨。
有了主心骨的人是不需要争吵的。
周宪章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姚喜,我准备奏请朝廷封你为正六品千总。”
“谢大哥提拔!”姚喜乐得嘴都合不拢,正六品千总,比县太爷还大,回去娶几房姨太太,是大有希望的。
“另外,我准备奏请朝廷封那哈五为从四品护军参领,比你高三级。”
“跟着大哥您,就是不当官都行!”姚喜叫道。
“可你已经是官了!”周宪章打了个哈欠,说道:“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见了比你大的官,虽然咱们不兴磕头,可你怎么着也该行个军礼,尤其是那哈五,人家还是皇叔呢!你小子一口一个‘你狗rì的’,成何体统!朝廷的面子何在,皇上的面子何在!”
姚喜大叫:“他狗rì的当初和我一样尿裤子……”却见周宪章面sè不善,急忙闭嘴。
“还不快给皇叔敬礼!”周宪章皱着眉头喝道。
姚喜斜了一眼那哈五,只得冲着那哈五立正敬礼。那哈五倒也谦虚:“免礼免礼,这都是咱大哥的提携,我说姚喜,咱们都是水里火里过来的老兄弟了,你狗rì的以后对老子还是客气一点,老子也不会登鼻子上脸。”
“好说好说。”姚喜说道。
周宪章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刚才我突然想到,章军军务繁重,我这个师长难以事必躬亲,罗副师长兼任炮队队长,也极为繁忙,而且,炮队以后还要扩编,五门炮太少了,以后要扩大到一百门甚至三百门!罗副师长在炮队上要多费心。至于参谋长汉纳根先生,要负责咱们一万多人的训练,更加难以分身。所以,我觉得,还需要增加一名副师长,替我和罗副师长分担一些工作。那哈五团长久经战阵,智勇双全,jīng力充沛,又是天潢贵胄,德高望重,我个人以为,纳哈五完全堪当副师长一职,兼任第二团团长。大家以为如何?”
姚喜立马叫道:“大哥说的话,自然是对的,兄弟们没有意见!”
“哪里哪里?”周宪章摆手:“还是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扬mínzhǔ,这个,大家如果有更好的人选,也可提出来。”
冯国璋笑道:“大哥的提议最好,我看那团长完全当得起副师长!兄弟们真的没有意见!”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张勋动了动嘴唇,却没敢发出声音。副师长兼团长,这可是张勋梦寐以求的好差事,张勋心痒,见众人的意见一边倒,不敢造次。
章军这帮兄弟,大多是出身微贱,要么是农民,要么是行伍,搞不懂官场,罗鸣芳和吴佩孚是秀才出身,读过几天书,不过,罗鸣芳有些呆气,吴佩孚虽然jīng明,可毕竟以前没当过官,搞不懂官场里的名堂。周宪章说要提拔那哈五为副师长,大家自然举手赞同,谁也没多想。
只有冯国璋猜到了周宪章的用意。
周宪章这是在效法曾国藩。
第139章旗人的优势
当初,曾国藩出山创立湘军,朝廷百般掣肘,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经常挑刺,动不动就严加申斥,搞得曾国藩心灰意冷。后来,曾国藩经人提醒,从绿营里拉了一个旗人将领进入他的湘军,担任高级军官,如此一来,朝廷的态度大变,对湘军信任有加,湘军这才得以发展壮大。
周宪章把那哈五提拔到副师长的位置上,就是要用那哈五旗人兼皇叔的身份,打消朝廷对章军的戒备心态。
冯国璋冲着周宪章发出会心一笑,周宪章还以一笑,两人心有灵犀。
那哈五当上了章军副师长,章军向朝廷做出了一个姿态,这支军队不是纯粹的汉人军队,它的主要将领是旗人!
朝廷多少会对章军有所放心。以后向朝廷要钱要粮要枪,朝廷就算不给,也不会起疑心。
有了这个前提,周宪章才能大着胆子,把章军的实际兵力状况告诉朝廷。
周宪章说道:“至于武器装备,请大家各回营地,稍安勿躁,我马上去面见钦差大臣,一则,把封赏各位的奏章交给钦差,二则,请钦差大人向皇上转述我章军面临的困难,请求朝廷拨付枪械和军费。”
忙活了一天,已经到了三更天,众人各回营地安歇。
周宪章带着姚喜和那哈五出了县衙,赶往钦差大臣袁世凯的住处。
朝廷派来了两个钦差,那晋为正,袁世凯为副。然而,周宪章总觉得,真正的钦差大臣不是那晋,而是袁世凯!
颁旨的时候,袁世凯的话并不多,貌似是附和那晋,不过,袁世凯的言谈举止里,处处透着弦外之音。
周宪章早就听说过,袁世凯城府极深,而且是一个朝鲜通。袁世凯在朝鲜干了十二年,清rì战争爆发之前,袁世凯身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大臣,牢牢掌控着朝鲜的权力,其实就是朝鲜的“太上皇”。袁世凯极有能力,且八面玲珑,在朝鲜,有恨他的人,也有爱他的人,不管是恨还是爱,朝鲜人都怕他。
至于那晋,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个迂夫子,道学讲得头头是道,要说治国平天下,十个那晋也比不上一个袁世凯。
章军是大清国在朝鲜最后的一个军事存在,是朝鲜作为大清国宗属国地位的最后象征。如此重要的差事,朝廷却让迂夫子那晋为正,朝鲜通袁世凯为副,这不合情理!
唯一的解释就是,袁世凯肩负着不为那晋所知的秘密使命,这个使命要么来自皇上,要么来自太后,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是皇上还是太后,对于这个秘密使命,都说不出口。
那应该是一个摆不上桌面的使命!
既然摆不上桌面,那就不能写进圣旨,也不能在大庭广目之下堂而皇之地宣布。
所以,那晋在白天向周宪章颁旨,袁世凯则是要在晚上召见周宪章!
袁世凯的住所在城西一座大宅院里,原本是一位朝鲜乡绅的庭院,是义州城最好的房子,其实所谓最好的房子,也就相当于中国北方一个中小地主家的房子,三间大瓦房加一个小门楼。朝鲜的经济比大清国差很远,百姓生活水平比大清国差一个档次。
为了表示对钦差大臣的尊敬,周宪章让钱有贵出高价租用这座大院,让袁世凯居住。
说到租房子,周宪章心中颇为欣慰。
章军入住义州城的时候,义州城里只有卫汝贵的盛军,一个老百姓都没有。百姓都跑光了。章军从来到义州,一路上秋毫无犯,名声远扬,陆陆续续有不少百姓回到了义州,甚至有不少百姓原本并不是义州的,也跟着章军来到义州,在百姓眼里,章军不仅不祸害百姓,而且,还是百姓的保护神,跟章军在一起,不管是rì军还是清军,都不敢来欺负人。
事实上,在朝鲜百姓眼里,章军不是清军!这是一支与大清**队完全不同的军队,当然,章军也不是朝鲜军队。百姓们懒得思考章军究竟算是哪**队,他们只知道,跟着这支军队有安全保障。如果非要他们回答这个问题,百姓会说,章军是周宪章的军队!
那座宅院的主人姓姜,家境殷实,当地尊称为姜员外。清军过境的时候,姜员外拖家带口跑进了义州城外的东古山,在山里呆了半个月,吃尽了苦头。听说义州城来了一支不扰民的军队,姜员外大着胆子回来探看,发现章军果然名不虚传,部队全都在城墙下宿营,没有人占用民宅,而且,章军里还有不少朝鲜人。
姜员外这才放心,带着一家老幼回到了义州,刚住下,钱有贵就拿着大把银子上门,要租姜员外的房子给钦差住。
姜员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管是在朝鲜还是在大清国,钦差大臣路过某地,当地乡绅都是哭着喊着供奉钦差,朝廷钦差能在自己家里住上一天,那是家族无上的荣耀。如今,大清国的钦差要在自己家里落脚,姜员外格外欢喜,死活不要银子,钱有贵害怕周宪章怪罪,硬是把银子扔给了姜员外,威胁说,如果不收银子,就把他一家抓起来!
姜员外活了一辈子,还没见过这样的军队,不收钱就要抓起来,收了钱反倒没事!姜员外感恩戴德,全家马上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举家搬迁到了城墙下的土地庙里。
已经到了深秋季节,黑郁的天空中挂着一弯明月和几颗残星,秋风拂面,彻骨生寒。
周宪章带着姚喜和那哈五,向姜家大院走去。
义州城是一座小城,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窗户里透出点点灯火——大部分的居民回城了,义州城恢复了生气。
而在朝鲜的其他地区,城市乡村还是一派凋敝,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义州的百姓,则是把自己的命运,放心地交给了章军,交给了周宪章!
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有章军,他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为此,他们甚至完全无视平壤城里虎视眈眈的两万rì本军队!
周宪章知道,战争远远没有结束,很快,战火很快就会烧到义州城,焚毁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
周宪章发出一声轻叹,义州百姓把他看成是保护神,而他,却无法阻止rì军进攻的步伐!
第140章使西纪程
街道上,不时有巡哨士兵列队走过,大部分士兵没有枪,扛着长矛或者大刀,但他们jīng神饱满,队伍齐整,在长官的带领下,大步前行,见到周宪章,则是立正敬礼。
秋风吹佛,撩起士兵们单薄的衣服,一些士兵的脸sè发青。
周宪章猛然想起了西京丸。
在仁川,西京丸给第一军运来了棉衣!
这是一个信号,莫非,rì军打算在冬天展开鸭绿江作战?
朝鲜的冬天一般是在十一月下旬来临。
如果这个判断正确,rì军很可能会在十一月中下旬才会对义州发起进攻,现在是九月下旬,也就是说,章军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休整。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目前章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都不足以与rì军决战,有两个月的时间休整,那是周宪章求之不得的。
周宪章转身对姚喜说道:“冬天快来了,大家还穿着夏天的衣服。明天你告诉钱有贵,枪炮的事他不用管,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无论如何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搞到一万多套冬衣。要不然,大家都得当冻死鬼!”
“师长,咱们要在朝鲜过冬吗?”姚喜有些失望。他满以为到了义州,很快就能见到他的新婚妻子了。
周宪章没回答。
那哈五喝道:“姚喜,这是军机大事,我这个副师长都不敢乱问,你个副官还问个屁啊!”
姚喜咧嘴:“你?副师长?我cāo,我……”
“那哈五是我任命的副师长!”周宪章冷冷说道。
姚喜只得怏怏闭嘴。
很快,三人来到姜家大院,大院门楼前挂着两只灯笼,在夜风中摇摆不已,门前站着两位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是袁世凯的亲兵,体格健壮,站姿笔挺,jīng神饱满。
周宪章暗暗点头,强将手下无弱兵!袁世凯不仅在官场上左右逢源,看来,他在军事上也颇有一手,门前的这两个士兵,明显与李鸿章的淮军不同,他们的站姿和持枪的姿态,颇有些西式军cāo的影子。这个袁世凯,莫非在cāo练新军?
周宪章知道,袁世凯曾经当过兵,不过,现在的袁世凯是个文官,他手里没有军队,只有几个亲兵卫队。
见到周宪章,一个士兵举手敬礼:“周总兵,袁大人正在等你。请!”
周宪章点点头,跟着士兵进了宅院。宅院不大,迎面就是一间堂屋,三人来到堂屋里,里面灯火通明,一张圆桌上,摆着茶具,茶具很是普通,不算jīng致。
士兵说道:“请周总兵随我去书房,这二位请在此用茶。”
姚喜叫道:“我是副官……”
“姚喜,这是钦差大人的住所,不要大呼小叫,不成体统!”周宪章斥道:“客随主便!”
姚喜急忙噤声,和那哈五在圆桌旁坐下。姚喜的眼里没有钦差,除了周宪章,他眼里谁也装不下。
周宪章跟着士兵,出了堂屋,来到西厢房,西厢房大门紧闭,门窗里透出淡淡的烛火。
“周总兵请,袁大人在里面等你。”士兵闪在一旁,做了一个手势,然后离去。
周宪章轻轻敲了敲门,朗声说道:“义州总兵周宪章,求见袁大人。”
里面传出袁世凯的声音:“周总兵请进。”
周宪章轻轻推开门,厢房里,一张暗红sè的长几正对大门,长几上摆着红烛和一堆书籍,袁世凯端坐长几之后,手捧一本书,封面上一行正楷字《使西纪程》,正读得津津有味。
《使西纪程》是**!其作者是朝野公认的汉jiān卖国贼郭嵩焘!
周宪章心中暗暗吃惊。
说起郭嵩焘这个大汉jiān,还要从马嘉礼事件说起。
1874年,英国修筑一条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的铁路,派出一支探险队从缅甸出发,前往云南,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出翻译马嘉礼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礼到达缅甸,与探险队汇合后,向云南进发,2月21rì,在云南腾越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礼与数名随行的中国人被打死,史称“马嘉礼”事件,或称“滇案”。
马嘉礼事件的主因是英国探险队未经中国。zhèngfǔ允许,擅自闯入云南,且悍然向当地居民开枪。然而,事件发生后,英国公使威妥玛趁机向清zhèngfǔ施压,声言派兵入滇。其时,xīnjiāng正值多事之秋,清zhèngfǔ决心派左宗棠西征,全力收复xīnjiāng,难以两面兼顾,又担心英国人与俄国人联合起来夺取xīnjiāng,只得派出李鸿章与英国人谈判,签订《烟台条约》,向英国赔款道歉,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马嘉理事件和平解决,为左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