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枭雄-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荣忙点点头,道:“陛下放心,微臣这就去修书一封,告知父亲。”
  “好罢,你们暂且退下。立储之事,便在明日。”刘知远又说道。
  苏逢吉、史弘肇、苏禹、郭荣点头退下,直到这几人消失在视线里,刘知远又开始咳嗽起来。
  刘知远叫过了儿子,又低声叮嘱了半响,这才困乏之极睡下了。
  刘承祐走出了皇城,这个时候,他觉得很多人都不可信,因此在第一时间,去鸿胪寺找了杨琏。他希望这个陪他玩了好几个月的唐人,能给他一些建议。
  杨琏此时正在与林仁肇说着今日生的事情,谁也不会想到刘知远诈死,将朝廷里那些反对二皇子继位的臣子给炸了出来,张彦威一死,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有人敢对二皇子有异心。刘知远能诈死一次,就能两次,谁又敢去冒险呢
  说话间,陈铁匆匆而来,道:“杨指挥,刘承祐来了。”
  杨琏点点头,道:“你们先出去。”话刚说完,刘承祐就匆匆走了进来,杨琏忙迎了上去,道:“太子。”
  刘承祐微微一愣,摇摇头,道:“你还是叫我承祐吧。”说着,看见案几上有一杯茶水,也不管那么多,端起来就喝,今日生了太多的事情,让他又惊又喜,嘴里已经渴了。
  “不要急,慢慢来”杨琏为他斟满了茶水,等他说话。
  刘承祐喝了好几口,这才喘过气来,道:“今日的事情真是峰回路转,吓了我一跳。”
  杨琏淡淡笑道:“陛下仍在,这是大汉的福气。”
  刘承祐放下茶杯,皱着眉头,幽幽叹息了一声,道:“可惜,父皇的身体依旧不好。唉”
  “今日群臣之中,有异心之徒已经被除掉,你何必还如此郁郁”杨琏说道。
  “杨大哥,这些人都是害怕父亲的威风,我真担心,若是父皇驾崩,他们都联合起来反对我怎么办”刘承祐说着,一屁股坐在地上。
  杨琏目光闪烁,原来他担心的是这个,不过说起来,汉国的根基一点都不稳,尤其是刘知远称帝之后,不过半年就要病逝,压根没有给继任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地的节度使仍然是尾大不掉。后来郭威造反,几乎是一帆风顺,就兵临开封城下,夺了大汉的花花江山。
  “可惜,你是一个唐人。”刘承祐又是摇头又是苦笑。
  杨琏忽然捕捉到一个机会,便笑道:“承祐,我虽然是唐人,可是你要知道,我是大唐的使者,是负责与汉国谈判的。”
  刘承祐眼睛一亮,道:“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若是两国联盟,有谁敢小看我”
  杨琏微微一笑,道:“承祐,我相见天子,你能帮我引荐吗”
  刘承祐皱起眉头,道:“杨大哥,你要见父皇作甚”
  “有些事,与天子谈才能谈出结果。”杨琏笑道,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刘承祐舔了舔嘴唇,道:“父皇说困了,不让人打扰,我得去问一问。”
  “立刻去问,此事很急。”杨琏说道。
  刘承祐立刻站起身来,匆匆走出去了鸿胪寺,朝着皇城狂奔而去。
  杨琏在屋子里负手踱步起来,其实此事等到刘知远驾崩,刘承祐登基之后再谈,刘承祐答应的机率很大,可是,就算刘承祐答应了,如苏逢吉、史弘肇、苏禹等人,肯定是刘知远留下来的辅政大臣,他们必然不会答应刘承祐的选择。
  而刘知远则不同,只要他同意此事,以他的威望,必然能震住群臣,就算不久后刘知远病逝,只要双方达成了协议,事情就好办了许多。他子所以要急着见刘知远,是知道他身体非常不好,随时可能毙命,杨琏要尽快搞定此事。
  就在杨琏踱步思考的时候,刘承祐赶回了皇城,李皇后正在一旁服侍这刘知远。刘知远刚刚躺下,还没有睡着,见儿子匆匆而来,不觉有些奇怪。等刘承祐说杨琏想要见他,不由便是一愣。
  这个唐使,刘知远很有印象,与高怀德打了一架,此外,在毒鸠事件中,意外地没有中毒,使得刘知远的计划失败。就内心而言,刘知远对杨琏有些恨意,只是这个时候,他就算有再多的恨意,也只能隐藏在内心,国内动荡不安,完全没有必要再和大唐交恶。
  只是,唐使急着要见他,究竟有什么急事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谈判
  皇城里,红烛闪动,将四周照耀的如同白昼。 br 》
  刘知远躺在书房的软榻上,闭目养神,经过两个多时辰的休养,他觉得精神略微好了一些。不过,他仍然感觉到了体力正在快的流失。生命也许在明日就会到了尽头,甚至,有可能是现在,这谁又能说得准呢
  四周一片安静,李皇后也不在此地,宫女、太监远远地站着,生恐惊扰了天子。
  杨琏在刘承祐的带领下,越过一间间的房子,穿过复杂的建筑,最后在一间书房前停下。
  “父皇就在里面。”刘承祐说道,脚步轻轻,走到门口,轻轻一推大门,闪了进去。
  杨琏跟着走了进去,一眼便看见刘知远躺在软榻上,一副病怏怏的模样,不,此时的刘知远就是病重,应该说一副随时要死的模样。杨琏目光扫过刘知远一眼,深深呼吸了一口气,这一次出使汉国,能取得怎样的成果,就看这一遭了。
  “父皇,唐使来了。”刘承祐轻声。
  刘知远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儿子,嘴唇蠕动,道:“你先退下去吧。”
  “父皇,我”刘承祐想要留在这里,听一听父皇和杨大哥会说什么
  刘知远皱起了眉头,但态度还是十分和蔼,道:“你先出去,我有事要说,等事情办妥了,再叫你过来。”
  刘承祐咬着嘴唇,求救似的看了杨琏一眼,见杨琏点着头,示意他先出去,只得闷闷不乐走了出去。
  “陛下安好。”杨琏微微躬身施礼。
  “呵呵,我记得你,你叫杨琏。”刘知远说道。
  “陛下果然是好记性。”杨琏稍微恭维了他一声。
  刘知远哼了一声,想要坐起来,但力不从心。杨琏见状上前几步,慢慢扶着他坐好。
  刘知远坐好之后,先喘息了半响,这才道:“承祐说你找朕,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你先别说,让朕猜一猜。”
  杨琏微笑着不说话,心想这刘知远有些意思。
  刘知远道:“你找我,莫不是想要落井下石,要我大汉臣服于大唐”
  杨琏闻言,哈哈一笑,道:“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哦”刘知远侧目,有些不解地看着杨琏。
  “我是唐使,自然想要为大唐争取更多的利益。如今天下的局势你我都清楚。自从唐末之后,天下板荡数十年,当真是乱到了极点,昨日还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今日就成了断头鬼。这一点,相信陛下深有感触。”杨琏说道。
  刘知远微微点头,眼睛眨了眨,示意杨琏继续说。
  “陛下,最近汉国生的事情,我都有所耳闻,甚至,还还亲身经历过。我想问一句,陛下行此险招,难道不怕天下英雄”杨琏单刀直入,说的很是明显。
  刘知远的身子微微一震,不可置信地看着杨琏,失声道:“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陛下不用管我怎么知道,我只想说,若非我命大,那日在大殿上,死的人恐怕不止杜重威一个。”杨琏又道。
  刘知远一双浑浊的眸子忽然焕了光彩,死死地看着杨琏,此时,杨琏的话表情了他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知道那一次的阴谋,但刘知远很是纳闷,他的行动非常隐秘,汉国群臣没有一个知道的,为何一个唐使得知难道说,在这深宫之中,有人暗通唐使不,不对,那一次的事情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就是那些个宫女,也不知道她们的酒中有没有毒。太子被毒鸠而亡,自然是不可能的了,难道是蔡王私通唐人刘知远脸上阴晴不定地想着。
  杨琏见他眸子明亮,一脸思索的表情,顿时笑道:“陛下也不用猜了,只能说那一次我的运气非常好。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虽然差点儿被陛下毒鸠,但我对陛下没有恨意。”
  “为什么”刘知远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
  “因为我们是敌人,而对待敌人,自然是要狠一点,最好将他杀死”杨琏淡淡一笑,言语间杀气弥漫,却说得无比轻松。
  刘知远点点头,道:“不错,大汉与大唐,的确是敌人。”
  “可惜,这个敌人却认错了。”杨琏摇头。
  “认错了”刘知远重复。
  杨琏在刘知远身边坐下,离他不足一尺的距离,轻声笑道:“不错。我主仁慈,一向很少动兵戈,这一点想必陛下也十分清楚。窃以为,大汉与大唐都是中原政权,何必斗个你死我活其实大汉与大唐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一南一北,划江而治。”
  刘知远看着杨琏,不由讥笑道:“划江而治仿效南北朝时期可惜,终究被大隋一统天下。”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各自有朝代更迭,这个我就不细说了。后来大隋统一天下,那已经是数年后之后的事情了。而陛下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此刻大汉的长治久安罢了,至于日后,大汉能够存在多久,大唐能够存在多久,这都是不能预料的。”杨琏笑道,说话的同时,倒了两杯茶。
  刘知远在这个时候不可能下什么毒,杨琏将一杯递给刘知远,留下一杯自顾喝着,给刘知远思考的时间。
  刘知远接过茶水,抿了一口,道:“不错,周朝八百年,两汉四百年,大唐也差不多三百年,这都是极为长久的朝代。其他朝代,有的不过数年,短暂的如同昙花。”
  “陛下希望大汉朝廷如同昙花吗”杨琏淡淡一笑。见刘知远摇摇头,便又开口,继续说道:“陛下也清楚,如今摆在大汉朝廷面前的困局是什么,内有各地桀骜不驯的节度使,外有契丹、蜀、乃至于大唐等国的威胁。可以说,大汉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许多困境。”
  刘知远不由点头,杨琏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大汉的确十分困难,他有时候苦恼,若能多活几年,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可惜,贼老天不给他时间。
  “其实无论对于大汉还是大唐来说,目前都有困难,我也不瞒陛下,大唐南部的吴越同样是个劲敌,当真是如鲠在喉。我知道,吴越国与汉国交好,达成了同盟。这种形势对大唐极为不利。”
  “如果大汉动用吴越国的势力,想要夹击大唐,那么必然会引起大唐的敌视。大唐完全可以联络契丹、蜀乃至于西北的党项人,与他们联盟,甚至,与汉国那些个心怀不轨的节度使合作,我想汉国会十分难受。当然了,这对于大唐和大汉来说,除了空耗国力,几乎没有一点好处。”
  杨琏的话让刘知远点头,不过刘知远不想承认一点,他勉强露出笑容,道:“谁说大汉内部有桀骜不驯的节度使自从杜重威投降之后,各地节度使纷纷投降,奉开封为正朔。”
  杨琏哈哈一笑,道:“陛下何必自我安慰若不是陛下觉得无法控制,怎会设宴毒鸠大臣更何况,那杜重威一死,令各地节度使更加畏惧的同时,同样觉得性命不保,那李守贞事当夜,就匆匆逃了出去,难道不是心中有鬼此人占据河中,若是与关中各地节度使联合起来,至少能占据潼关以西的关中。随时可以入主中原。”
  刘知远不说话,杨琏的话击中了他的软肋。他知道,在汉国李守贞的威胁比较大,其次就是符彦卿,他本来想要除掉两人以及其他节度使,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如此一来,引得他们怀疑甚至心怀不轨,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你,有什么意见”刘知远深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艰难地说道。
  “很简单,大汉与大唐结成盟友,在必要的时候,大唐可以帮助大汉,比如说提供粮食、金钱等物,帮助大汉平定国内叛乱。与之相反,大汉在大唐统一南方的过程中,不得干预,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战马、铁器。这个建议,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杨琏说道,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建议,还需要再商谈。
  刘知远沉默着,南方各国林立,势力盘根错节,大唐想要统一南方,恐怕比起汉国的任务来说,还要更加艰难。至于粮食、战马,早在朱温时期,梁国便与杨行密的吴国互通有无,这算不了什么。不过,刘知远觉得,杨琏的要求显然不会只有这么一点。
  “除此之外,为了两国的友好,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杨琏笑的很是开心,他凑近了刘知远,在他耳边轻声说着什么。
  刘知远听了,脸色不由一阵通红,道:“不,这绝不可能。”
  “陛下可要考虑清楚了,如此这般,实际上对大汉的更有益处,只要陛下愿意,我可以保证,在开封受到威胁的时候,大唐必定会派出精兵,支援大汉一个面子,又能值几个钱呢想一想前朝,已经有人做出了榜样。”杨琏利诱。
  刘知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摇摇头,道:“不,这绝不可能,朕不会答应。”
  “陛下不要急着回答,可以先想一想。提醒一下陛下,其实若是陛下仍在,又或者是前太子仍在,这大汉的江山自然是固如磐石,但二皇子不定性,为人乖张,陛下又安排了好几个辅政大臣,我只怕到时候冲突一起,这大汉朝廷,又岌岌可危啊”杨琏笑着,站起身来,打算走出去。
  刘知远目光闪烁,恨恨地看了杨琏一眼,道:“你果然卑鄙,我低估了你。”
  “多谢陛下夸奖”杨琏朝着他微微躬身,移动脚步,转身就要走。
  “慢你再容朕思量片刻”刘知远还是忍不住叫住了他杨琏,兹事体大,他需要仔细思量。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威逼利诱
  杨琏返身,慢慢坐下,依旧倒了茶水喝着,一副悠闲的态度。
    这个时候,刘知远病重,可以说思考能力已经大大减弱,是最有机会的时候,刚才杨琏说要走,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此时刘知远叫住他,自然也就顺着杆儿爬,留了下来。
  刘知远闭着眼睛,若不是手指头轻轻敲打着软榻,就像睡着了一样。刘知远自然有他的顾虑,因为杨琏的要求,太过分了。大汉是大国,自从朱温取代唐朝之后,无论中原朝廷换谁做主,都自称为正朔,吴越、南平、楚等国都奉中原朝廷为主,这些国家大多是称藩的,比如说吴越国一只只是称国王,而不是皇帝,南平也是如此。
  正是由于中原朝廷的强势,无论是梁、唐、晋,还是如今的大汉,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是天下正统。所以,杨琏提出的条件,刘知远真的很是难受,一旦答应了这个条件,中原王朝的脸都被丢尽了。
  刘知远想着,思绪万千,杨琏不紧不慢,在一旁喝着茶水,静待刘知远思索。足足喝了一壶茶水,刘知远还没有做出决定。杨琏站起身来,将水壶递给一名太监,让他再上一壶茶水。
  “陛下,这么久了,总该做出决定了吧”杨琏淡淡地问道,语气也不焦急。
  刘知远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嘴角抽动了一下,道:“杨琏,你急什么”
  “我不急,只是天色已晚,我要去休息了。我已经决定,这两日就会转金陵。”杨琏说着的时候,太监匆匆而来,将一壶茶水放在案几上。
  “怎么,你要回金陵了”刘知远问道。
  “去年的金秋十月,我就北上开封,如今将近半年,开封虽好,却比不上金陵。”杨琏笑道。
  刘知远点点头,道:“你这是思乡了。”
  “陛下能够理解,这最好不过了。”杨琏又倒了茶水喝着。
  刘知远闷哼了一声,略略停了一会,很是突兀的转移了话题,道:“杨使者如此年轻,就被大唐皇帝委以重任,想必在大唐,深受李璟信任吧。”
  “深受信任倒也谈不上,不过杨琏与齐王交好,也算有点门路。陛下或许不知道,大唐天子想要立齐王为皇太弟,齐王若是登基,我便是元从之臣,不敢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少也能呼风唤雨。”杨琏眯起眼睛打量着刘知远。
  大唐的诸多事情,刘知远自然早就问过出使金陵的蔡王刘信,从刘信的口中,他知道很多消息,比如说齐王李景遂与皇长子东平公李弘冀的暗斗;比如说大唐朝廷内的党争;这些事情都严重削弱了大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像大汉一样,只是大汉更为严重一些罢了。
  当然了,刘知远也就知道杨琏的确与齐王有些关系,当初杨琏靠着怀柔郡主算是一飞冲天,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小子变成了从五品的官员,而且还深得李璟信任,成为出使大汉的使者,除了运气,杨琏也算有几分本事。
  刘知远之所以如此问,不过想要从杨琏的嘴中套话,不过杨琏倒是很诚实地说了他的一些情况,让刘知远觉得杨琏倒有几分可信。联想到刚才杨琏的话,刘知远觉得,只要在十余年间,大汉和大唐保持这种关系,还算可以接受。
  而且,大唐受制于吴越国,想要一统江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大汉不帮助吴越国,楚、南汉、南平等国,也不会坐视南方的大唐做大,在缺乏中原政权帮助的情况下,十之会联合起来,给大唐制造麻烦。
  相比较而言,大汉比起大唐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有优势,那就是地大物博,而且军队的战斗力要强很多,一旦缓过气来,根本不用担心契丹与大唐。杨琏的话有一句说的不错,他刘知远能保大汉一时,不能保住大汉一世。这天下,没有永久存在的国家,只是长短罢了。
  刘知远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为儿子,为大唐的继任者铺平一条路,让他顺利继位,掌握政权。如果,大唐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大汉帮助,那就最好不过了。但刘知远的心中仍然有疑惑,他想不明白。
  “可是,你为什么要帮助大汉”刘知远忍不住问道,如果北方战乱,对于大唐来说,不是更好吗
  杨琏摆摆手,竖起了一根手指头,笑道:“理由很简单,第一,中原若是内乱,契丹人必定南下。杨琏虽然不是好人,但也不希望契丹人南下,屠杀中原百姓;第二,我觉得二皇子非常顺眼,所以想要帮助他。”
  刘知远一怔,这就是杨琏的理由
  “其实坦白说来,陛下是沙陀人,杨琏也不喜,但大汉多存在一天,就能挡住契丹人一日。如今契丹人实行南北面官制,北方以契丹人治理契丹人,南方,主要是幽云十六州,以汉人治理汉人,这其中的含义,我想陛下比我更清楚吧。”杨琏又道。
  刘知远陷入了沉思,契丹人南下,几乎是摧枯拉朽就灭了晋朝,大晋皇帝也被捉回了契丹。不过,契丹人在中原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中原军队和百姓的反抗,每一天契丹人都会莫名其妙的失踪、死亡,再加上当时天气回暖,一向习惯了北方寒冷的契丹人受不了中原的炎热,因此才引兵北还。
  刘知远便是借着阻击契丹人,想要救出石重贵之名从太原兵,不过他行军到了半路,突然南下,夺取了中原,并大肆收买人心,在众人的支持下,这才建立了大汉帝国。
  前车之鉴就在去年,可谓历历在目,刘知远又怎么不担心契丹人南下,灭掉大汉呢而且,耶律德光是死在撤退的途中,契丹人必定会将这笔账算在刘知远的身上,一旦汉国生大事,契丹十之会南下。
  这时,刘知远已经得到消息,契丹在耶律屋质的周旋下,最终和平过渡,耶律李胡同意耶律阮为帝,至少从表面上来说,契丹一片祥和。契丹人强大的国力,尤其是骑兵的战斗力,让刘知远心有余悸。
  刘知远知道自己撑不了几天,一旦驾崩的消息传到契丹,耶律阮很有可能南下,那个时候,大汉既然面临契丹人的进攻,又要面对各地的节度使,甚至,有可能面对南方意图不轨的势力北侵。
  一想到面临这种局面,刘知远就觉得两眼一抹黑,他自信就算是他,也无法应对这种局面,更何况是不成器的二皇子呢契丹人实行南北面官制,摆明了便是有南下的企图,让刘知远不得不防。
  刘知远沉思的时候,杨琏仔细地打量着刘知远,只见他满脸皱纹,闭着的双目偶尔张开,却显得十分浑浊,这是一个即将入土的老人,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就在杨琏想着的时候,刘知远幽幽叹息了一声,双目张开,看着杨琏,道:“朕是说如果,一旦契丹人南下,你有几成把握说服大唐天子援助大汉”
  “坦白说,只有五成,不过,我更有把握说服天子不屯兵边境,不给大汉压力。”杨琏笑着说道。
  刘知远笑了笑,其实他也没有打算让大唐出兵,对于他来说,大唐不趁机落井下石,那就非常不错了。
  杨琏又低声说道:“不过,若是陛下答应了我的条件,我想大唐出兵援助的机会,至少有八成,而且,大汉若不同意,大唐绝不会出兵。”杨琏摊开双手,耸耸肩,有些无奈地道:“既然与大汉签订了和约,大唐自然会遵守,大唐若真的出兵,又没有土地可得,空耗钱粮,还要死不少士兵,几乎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压根不值得。”
  刘知远自然不会相信杨琏不会趁机落井下石,但杨琏的话他认为有理,想了想,便道:“既然如此,我也想看到大唐的诚意。”
  “陛下想要什么诚意”杨琏问道。
  刘知远想了想,道:“除了上次与蔡王的协议,朕还想要几样东西,两淮的茶叶、江南的海盐,这些东西,都要便宜市场上三成的价格便宜卖给大汉。”
  “便宜三成”杨琏摇摇头,道:“实不相瞒,两淮的茶农实际上受到剥削极深,三成太高了,我只能让价两成陛下放心,这些东西,我都会想办法运送到开封,绝不会走徐州。”
  徐州是大运河转向之地,这一次杨琏从广陵北上,便是从徐州走,然后运河向西拐了一个弯,朝着开封、洛阳一带行进。刘知远自然清楚杨琏说着话的目的,大唐与中原朝廷贸易之际,走运河必定要走徐州,而走徐州,难免受到管辖徐州的武宁节度使的盘削,因此,好不容易运送到开封的茶叶、盐的售价都非常好。
  茶叶也就罢了,这是贵族的饮品,战乱之际,一般百姓哪里喝得起但盐却不一样,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大唐以来,产盐地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巴蜀、江南,河中的两池也是极为重要的产盐地,关中便是依靠河中的两池供给。
  其他各地虽然也有产盐地,但产盐量都不及上述几个地方,而今,巴蜀、江南都不在大汉的控制下,剩下的一个河中也被李守贞控制,而且此人有异心,非常不靠谱。
  从江南、巴蜀大量购买食盐也不是不可以,但价格高昂,官府贩卖的价格也就贵的离谱,不符合大汉的利益,若是食盐价格降低两成,那也是可以的。
  刘知远想了又想,点头答应,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信你一回。”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合约
  杨琏回到鸿胪寺的时候,已经是月上中天,四周一阵沉寂,就连鸟儿都睡着了。
  几名禁卫军侍卫将杨琏送到鸿胪寺之后,便匆匆离开了。杨琏看着几名禁卫军侍卫离开的背影,心想此事终于告一段落,不管刘知远如何想的,终究是答应了杨琏的要求,这个条约签了,对于大唐来说,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十分划算。
  来到开封将近半年,事情终究是办成了,让杨琏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想要尽快赶回金陵,他还有许多事情要抓紧去做。
  杨琏走到住所,推门而入,就见里面亮着烛光,符金盏用手撑着脸,在案几上睡着了,案几上摆着好几个菜,看样子似乎已经冷了。杨琏的推门声惊醒了符金盏,她擦了擦脸,看见是杨琏,不由露出了笑容。
  “你回来了”符金盏说道,就像后世的小媳妇,看见丈夫回家,格外高兴。
  杨琏笑着走了上去,替她将脸上的一根头发揭了下来,道:“你在这里,等了多久了”
  “好像是戌时就在这里了吧,林将军他们说你进宫去找大汉天子了。”符金盏说着,忽然想起来,说道:“你饿了吧,我这就是热热饭菜。”
  符金盏这么一说,杨琏顿时觉得肚子咕咕叫着,不由摸了摸肚子,苦笑道:“是有些饿了。”与刘知远谈判,可是斗智斗勇的事情。刘知远虽然将要入土,但毕竟是一国君王,是一代枭雄,岂是好相与的。
  符金盏听见杨琏肚子咕咕叫了几声,忍不住抿嘴一笑,走到案几边上,将饭菜收进食盒里,道:“你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不等杨琏说话,人已经走了出去。
  杨琏见她走的匆忙,不由一笑,她本是个大家闺秀,此时居然会做这等事情,当真是上了心。与刘知远谈判甚久,身上也有了一身臭汗,此时还没有完全干掉,衣服湿湿的粘在身上,好不难受。杨琏便打算先去洗个澡。
  此时不过二月的天气,天气虽然回暖,但还有冷意,不过杨琏洗冷水澡习惯了,便取了桶去井边打水,就在沐浴房里洗澡。冷水冲头上浇下,滑过皮肤,一股冷意让杨琏的长了不少鸡皮疙瘩。杨琏拿起帕子使劲的搓着,很快皮肤就变得红润起来。
  简单了洗了洗,杨琏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出去。回到屋子,符金盏已经摆好了饭菜,见杨琏头发还是湿的,忙站起身来,找了一条干净的丝巾,递给他,道:“夜色深了,小心着凉,还是擦一擦。”
  杨琏接过丝巾,有些不以为意,不过既然是符金盏的好意,也不好拒绝,便笑着将发丝的水渍擦干净了。
  “来,趁热吃饭。”符金盏说着,替杨琏盛了一碗饭,又找来了一壶酒,替杨琏满上一杯,让他喝酒驱寒。
  “你也吃一些。”杨琏说道。
  这么一说,符金盏也觉得有些饿了,便点点头,坐下吃饭。符金盏吃饭吃的极慢,似乎有心事一般。
  杨琏瞧在眼中,放下筷子,道:“金盏,我看你闷闷不乐,有什么心事不妨直说。”
  “没有。”符金盏摇摇头,但明显的口不应心。
  杨琏忽然笑了笑,道:“可是想符节度了”
  符金盏美目带着惊讶之色看了杨琏一眼,道:“你怎么知道。”
  “符节度将你托付给我,我自然会好好照顾你。”杨琏说道。
  符金盏摇摇头,道:“妾身担心的,并不是这个。若不是对你有一定了解,妾身怎会舍得去金陵”
  杨琏一副明了的表情,笑道:“我明白了,你是在担心符节度的安危,其实早在几日之前,符节度已经离开了开封,想必此时已经离徐州不远了。”
  “当真”符金盏水汪汪的眼睛睁大了,父亲什么时候走的,这个杨琏也不说一声。
  杨琏敲打了一下额头,自责道:“这几日事情较多,我居然忘记了告诉你。”
  符金盏见杨琏说的真诚,不像作假,当即点着头,胃口也好了几分,开始吃着饭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