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枭雄-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国人是中原朝廷,自然是能信的。”常梦锡说道,却忍不住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杨琏笑了,言语充满了揶揄,道:“常侍郎,按你的逻辑,契丹人不可信,汉国人可信,是因为契丹人是异族。可难道常侍郎忘记了吗?本将刚刚提醒你,汉国是沙陀人刘知远所建。”
  “当年大唐横扫四方,高祖、太宗皇帝平定天下,才有煌煌大唐,四夷咸服,‘天可汗’之名震慑天下。可惜后来天子蒙尘,被奸人朱温所害。烈祖皇帝崛起于江南,当今天子英明,正要收复中原,光复天下,恢复昔日大唐荣光。”
  “常侍郎,你是想要阻止天子收复大唐河山,难不成你是汉国奸细?本将听说你是扶风人,当年曾为李茂贞效力,莫非还在念着旧主?”
  杨琏厉声责问,常梦锡脸上大汗淋漓,他是扶风人不假,可是对于大唐,忠心耿耿,而且李茂贞早就死了。杨琏如此说他,令他吃惊的同时更加愤怒,可是,他又找不到反驳的话,打压杨琏的嚣张气焰。
  “杨指挥,这是朝廷,你如此咄咄逼人,是为何故?!”李弘冀不紧不慢地说着。
  杨琏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道:“何故?本将毫无私心,只是为大唐江山考虑罢了。可是有的人,居然图谋大唐,与敌人勾结。东平公,这种人可要远离呀。”
  李弘冀目光闪烁,杀意一闪而过,但他知道此时不是与杨琏闹僵的时候,不由冷笑了一声,不理杨琏。
  李弘冀不说话,常梦锡被杨琏一阵臭骂,孙晟也暂时陷入了沉默,大殿内,几乎鸦雀无声。杨琏扫视了一眼四周,见没人说话,这才道:“陛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与契丹人结盟的同时,与汉国结盟。这种结盟,当然只是形式上的结盟,一旦北方有变,便可趁虚而入。”
  孙晟冷哼了一声,对杨琏的话嗤之以鼻。常梦锡想了想,终于忍不住道:“杨将军,你这话岂非是痴人做梦。契丹人、汉国人都不是傻子,岂会签下这种和约。”
  杨琏朗声笑道:“事在人为,若不努力,又怎能知道不成?”
  常梦锡抿抿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杨指挥,你若能与契丹人、汉国人同时签订盟约,我便告老还乡!”
  “别,可别!”杨琏急忙说道,一脸讥讽之色,道:“常侍郎的府上用度奢华,就连马车都是铺的蜀锦,若是不当官了,恐怕会入不敷出,那么本将岂不是成了坏人,害了常侍郎一家鸡犬不宁?”
  常梦锡闻言,气的嘴角的胡须一抖一抖的,此时他终于意识到不能与杨琏说话,于是讪讪了退了下去,不时看着杨琏,带着恨意。
  杨琏的话引起了李璟的兴趣,他想了想,道:“杨爱卿,你能做到吗?”
  “陛下,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与契丹人、汉国人达成同盟。”杨琏说道。
  李弘冀开口道:“杨指挥,不知道与汉国使者的谈判如何了?”
  “东平公很快就会得到消息。”杨琏说道。
  李弘冀冷笑了一声,道:“杨指挥若是能与汉国签订平等的条约,本公一定重重有赏。”
  “东平公言重了,末将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不敢要东平公的任何东西。”杨琏拒绝,他知道,李弘冀一定有什么诡计,虽说这笔钱不拿白不拿,但杨琏又不缺那几个钱。
  李弘冀被杨琏噎住,便再也不说话。
  这时,一名小黄门匆匆而来,高声道:“陛下,汉国使者刘信在外求见。”
  杨琏微微一笑,心想刘信还不算太笨,知道来找李璟。
  李璟有些诧异,问道:“杨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杨琏不紧不慢,将昨夜生的事情一一说了,朝廷上的群臣都大吃一惊。齐王李景遂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若是让刘信成功杀死契丹使者,恐怕大唐与契丹的梁子结大了,要知道耶律海里可是麻答的儿子。耶律海里若死,麻答岂会善罢甘休?
  李璟心中微微一惊,旋即感到庆幸,若非杨琏,恐怕就让刘信得手了。他想了想,道:“刘信来此,究竟是为何?”
  杨琏笑道:“陛下,如果微臣没有猜错,刘信是赶来与大唐交好的。这个时候,他除了与大唐交好之外,别无选择。”
  刘仁瞻有些担心地道:“可是,既然与契丹人结盟,耶律海里又怎会放过刘信等人?”
  李璟也道:“刘爱卿说的极是,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啊。”
  杨琏微笑不语,事实上他已经有了良策,不过,他不急着说出来。
  齐王李景遂想了想,也道:“若是有一个办法,既给了耶律海里一个交代,又让刘信安全离开,那该有多好。”可是,有这样的办法吗?
  群臣都垂下头考虑,不过时间太仓促,谁都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兴祥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呼吸声清晰可闻。
  半响后,杨琏笑道:“陛下,微臣有一个办法,相信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国人,都会满意。”
  李璟眼睛一亮,急忙道:“杨爱卿,你有什么好办法?”
  “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屏退左右,微臣才能献上良策!”杨琏说道。
  李璟点点头,深以为然,立刻宣布退朝。


第一百一十一章 礼尚往来
  偌大的兴祥殿内,只剩下寥寥数人,李璟、李景遂、杨琏自然不可少,李弘冀、孙晟、宋齐丘等人身份特殊,也都留了下来,众人看着杨琏,有的充满了欣赏,有的充满了不屑。  ‘
  杨琏在打点上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说了,李璟连连点头,杨琏的计划,不失为好办法,而且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成功。
  宋齐丘微微一笑,一直以来,他和杨琏的接触不多,但通过齐王,他还是也有一些了解。此时的关键是,杨琏属于齐王一系,而他与齐王的关系也不错,孙晟、常梦锡乃至于李弘冀都是敌人,所以宋齐丘决定帮杨琏一把。
  “陛下,杨将军的办法确实可行。”宋齐丘说道。
  身为开国元老,朝廷重臣,宋齐丘的话自然值得重视,更何况杨琏已经分析了利弊,李璟闻言连连点头,目光扫过宰相孙晟、齐王李景遂等人,道:“诸位爱卿,你们是什么意见。”
  孙晟抿着嘴不说话,这个时候他怎会去支持杨琏?
  齐王李景遂十分认真地踱步思考,半响,这才道:“皇兄,臣弟以为这是最好的办法,可以一试。”
  大势之下,李弘冀也点点头,道:“父皇,可以一试。”
  在场的几个重臣大多同意,李璟便答应着,道:“既然如此,此事就按杨爱卿的办法去做。”
  朝廷内,消息很快传了出来,汉国使者觐见大唐天子,由于出言不逊,大唐天子震怒,将刘信及其一行人关押在大牢内,甚至,天子都不等审判,直接将刘信等人判了个斩立决。
  “叶律使者,这样的结果。你可满意?”鸿胪寺内,杨琏笑道。
  耶律海里显然没有想到大唐天子如此果断,甚至还派出了齐王前来安慰自己,赏赐了不少东西。‘这让耶律海里很是满意,大唐是有诚意的,与大唐结盟也是有利的。
  耶律海里当即与杨琏签订了和约,对于此行,耶律海里认为达到了目的。数日后。耶律海里亲眼目睹大唐斩杀了刘信等人,便满意地离去。耶律海里以为,刘信等人已经死了。可是事实上,刘信依旧还活着。
  天牢内的刘信精神尚可,虽然住的地方糟糕了一些,但相比死亡,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他有些弄不明白,杨琏为什么要救他?
  当杨琏再一次进入天牢的时候,刘信提出了疑问。
  杨琏怎会说出真正的原因?他只是告诉刘信,耶律海里已经离开了金陵。接下来,是大唐与汉国人谈判的时候了。
  杨琏提出的条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和平相处,大唐富裕不假,可是朝廷上下,奢华之风很是盛行,在天子李璟的带动下,韩熙载、孙晟、常梦锡等人也都是奢华之人。皇帝也就罢了,韩熙载出身寒门,仅仅凭着当官的那点俸禄。根本不足以支撑府内的用度。那么这笔钱从哪里来?无非是贪污,仗着手中的权利强取豪夺。
  杨琏来到金陵不过一年,便现金陵四周,土地兼并已经到了极为恐怖的地步。达官贵人拥有上百上千甚至上万亩的良田,而有的百姓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若非金陵工商业也十分达,可以凭借出苦力,帮人做工等办法获得金钱,养活一家人。恐怕金陵早就乱了。
  如今的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如果有可能,杨琏甚至希望将土地兼并之风给制止掉。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为主的社会,农田对于大多数的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很多人拼命买地屯田,便是处于这种心思。
  刘信显然想不到杨琏会选择与汉国和谈,和谈的内容,是双方开通边境的商榷,互相经商,大唐出口茶叶、陶瓷等物,换取汉国的铁器。这个时候的大唐,产铁的地方不多,而要装备军队,铁器或者说铁矿是必不可少的。而北方战乱不堪,经济遭到破坏,无论是茶叶还是陶瓷,都远远不足。其实刘信还想向大唐购买粮食,不过杨琏拒绝了。‘
  此时的大唐吃大米较多,而北方主要食用小麦、粟等食品,吃大米并不习惯,因此,刘信略微坚持了一番之后,便放弃了。
  除了开通商榷通商之外,双方约好为友邦,永不侵犯——当然其实谁都知道,这一条根本没有约束能力,一旦汉国整合了内部,又或者是大唐解决了内部的矛盾,双方必然会再度生冲突。
  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这都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在杨琏的坚持下,刘信还无奈地接受了一点,汉国每年免费给大唐两百匹战马。数量虽说不多,但杨琏也知道,若是再多,刘信恐怕不会接受。而且,汉国恐怕没有几年就会被郭威所灭,能得到一点实惠便是一点,总比闹僵了好。
  这个和约的内容比起当初孙晟谈的要好了很多,除了得到铁器、战马不说,大唐与汉国都是平等的地位,这让李璟非常满意,痛痛快快地签订了国书。刘信保住了性命,也达到了目的,至于与大唐通商互市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也就代表刘知远签订了和约。
  李璟满意,刘信满意,李景遂也满意。不过杨琏不太满意。
  杨琏不太满意是因为他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他依稀记得,刘知远建立了汉国之后,不久便去世了,而继任者能力不足,乱杀大臣,导致郭威造反,汉国存在的时间,似乎只有短短数年。如此算来,恐怕汉国在这两三年内,就会灭亡。
  同时,他也觉得,李暻实在没有太大的志气,汉国承认与大唐同等地位,他就喜上眉梢,显然要求太低。
  杨琏思前想后,进言大唐天子李璟,既然大唐与汉国签订了盟约,礼尚往来,大唐是礼仪之邦,也有派出使者前去汉国的必要。
  李暻犹豫不决,这时齐王进言,说汉国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就算签订了条约,也未必有用。毕竟在利益面前,一纸盟约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暻觉得齐王的话有道理,不过他犹豫着,派什么人出使汉国好呢?
  李景遂呵呵一笑,道:“杨琏这一次立下功劳,成功与契丹、汉国人缔结了盟约,至少在短时间内,大唐可以安枕无忧。论合适的人选,谁又有杨琏合适呢?”
  此时的杨琏刚刚忙完,正想要休息片刻,想不到圣心难测,又要他出使汉国,不得不苦笑两声。
  “什么,李暻要你出使汉国?”潇湘阁内,曾忆龄瞪大了眼睛。
  “出使汉国也没有什么不妥。”杨琏笑道。
  曾忆龄摇头道:“刘知远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攻打魏州的杜重威,你这一去,恐怕会有困难。”
  “困难是有的,其实你我现在做的事情,就不困难吗?有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去做。”杨琏淡淡的道。
  曾忆龄美目瞟了杨琏一眼,道:“我正是看中你这点。”
  杨琏微微一笑,道:“是吗?拿来吧。”说着,伸出手去。
  曾忆龄吓了一跳,后退一步,抱着前胸,道:“你这是做什么?”
  杨琏叹息了一声,道:“你在想什么,我是找你要郭威的画像。”
  曾忆龄哼了一声,返身走了回去,在一个柜子里倒腾了半响,拿出一卷画轴,递给杨琏,道:“喏。”
  杨琏伸手接过,打开一看,笑道:“这便是郭威?画的也真是抽象。”
  曾忆龄皱起了眉头,道:“什么意思?”
  杨琏摇摇头,道:“没有什么。这一次去开封,我想要得到你的帮助。”
  “开封那边,我的势力不大,不过你想要什么消息,我还是可以帮忙的。”曾忆龄说道。
  杨琏点头,道:“这一次出使汉国,不折腾些风雨,我绝不回来。”
  曾忆龄微微一笑,道:“你打算怎样?”
  “具体的还不清楚,我要依据汉国的形势做出相应的判断。”杨琏说道。
  曾忆龄想了想,道:“李暻既然要你出使汉国,若是一个指挥使的身份,恐怕不成吧。”
  “李暻自然有他的主意,我不急。”杨琏显得很是轻松。
  曾忆龄沉默片刻,道:“这一次去大汉,恐怕是凶多吉少。我请米诗薇与你一起前去,你看如何?”
  “米姑娘武艺高强,若是有她相伴,那是最好不过了。”杨琏笑道。
  曾忆龄冷哼了一声,道:“你少打她的主意。”
  “********,若是你情我愿,有何不可?”杨琏呵呵一笑,不等曾忆龄回答,拿着画轴走了出去。匆匆回到家中,吩咐小二黑将郭威的画像挂了起来。
  杨琏在等待着机会。果然,傍晚时分,刘信得到消息,带着赵弘殷、赵匡胤父子赶了过来。
  虽说曾经被杨琏摆了一道,但不管怎样,刘信最后还是被杨琏所救,这个恩刘信可以不报,但当听说大唐也要派出使者,前去开封与汉国互通的时候,刘信立刻意识到,这个杨琏不简单。
  所以,刘信在第一时间带着赵弘殷、赵匡胤父子,买了不少礼物,前去拜访杨琏,希望从他的口中,探出一些风声。
  杨琏本来在国子监有天子的赐给的宅子,但杨琏却将宅子改建成了茶室和赌坊,每日的进账不少,而以杨琏的身份,被征收的赋税不高,杨琏很有赚头。
  刘信一开始去了茶室,现杨琏不在,找人问了,这才知道杨琏住在何处,一行人匆匆朝着客栈走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反间计
  这个时候杨琏正在与林仁肇、陈铁等人商量着事情,出使汉国是大事,杨琏必须要有所准备。‘
  中原大地,人杰地灵,此时,杜重威、刘知远、李守贞、郭威等人,在后世稍微知道历史的人,大多知道他们的存在。
  杨琏最大的考虑还是郭威,这一次出使汉国,十之**能与他见面,也不知道真正见到此人的时候,会怎样?还有他的外甥,也就是养子柴荣,应该也能见到。
  杨琏打算带上陈铁,陈铁骁勇,若是遇见危险,一个可以抵两个。至于林仁肇,杨琏有些犹豫。林仁肇有勇有谋,是个人选,但杨琏担心的是,一旦他离开金陵,齐王的身边少了武将,恐怕有些危险。就在这时,小二黑进来,道:“老爷,刘信求见。”
  “刘信?”杨琏忍不住笑了,想了想,道:“仁肇,我有几句话给你说。”细细地说了,林仁肇连连点头,杨琏又吩咐小二黑将刘信请到书房。杨琏先去了书房,手中拿着一卷《孙子兵法》看着,片刻之后,小二黑引了刘信、赵弘殷等人进来。
  刘信心中有些不爽,杨琏居然没有亲自出来迎接自己,这让他觉得杨琏是故意的。不过,当刘信进了门来,杨琏立刻放下了手中的书,大笑着站了起来,道:“蔡王,本将正考虑与你说些事情,想不到蔡王亲自来访,真是让人过意不去。”
  刘信被杨琏这话弄得有些懵,疑惑地看着杨琏,道:“杨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杨琏笑道:“蔡王,你这一次来,恐怕是早就得到消息了吧。”
  刘信也不是笨蛋,知道杨琏问的是什么,便道:“不错,本王已经得到消息,恭喜杨将军。”
  “有什么值得恭喜的?出使大汉。可谓困难重重,蔡王,你说是吗?”杨琏问道。
  刘信脸色有些尴尬,他的确有想要为难杨琏的意思。‘但不是此时,而是要等杨琏到了开封之后,今日他受的委屈,早晚要讨回来。不过杨琏如此单刀直入地问着,令他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接口。
  “本将只是开玩笑罢了。”杨琏笑了笑。这时小二黑上前奉上了香茗。
  “蔡王,请!”杨琏说道。
  刘信揭开茶盖,嗅了嗅,道:“果然是好茶。”
  “这是雨花茶,产地就在金陵,蔡王若是喜欢,可以带些回去。”杨琏说道。
  刘信拱拱手,道:“多谢杨将军。”顿了一顿,又道:“这一次本王逃过一劫,全靠将军。如今大唐天子欲派将军前去开封。本王可以引荐。”
  “如此,多谢蔡王。”杨琏淡淡一笑,似乎并不关心的模样。
  刘信觉得杨琏的态度有些淡淡的,一时找不到话语,正在沉吟间,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林仁肇出现在门口,看见刘信,林仁肇显然愣了一下,略略犹豫。欲言又止道:“杨指挥。”
  杨琏站起身来,道:“蔡王,我去去就来!”
  刘信笑道:“杨将军慢走。”心中不觉奇怪,杨琏是有什么秘密?目送杨琏走了出去。刘信有些无聊地看着这间书房。书房里藏书不少,刘信有些感兴趣了,这个杨琏,并不是纯正的武人啊,怪不得如此难缠。
  刘信忍不住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踱步。看着书柜里的书籍,书柜里,多是兵法类的书籍,什么《孙子兵法》、《尉缭子》都堆满了。刘信皱了皱没有,这个杨琏,看来日后是大汉的劲敌。
  略略看了几眼,刘信被挂在墙壁上的几幅画吸引了,刘信虽然不喜欢画,但也能看出这些画的水平很高,看了几幅,当走到其中一幅头像面前的时候,刘信不由愣住了。
  画中的那个人似乎在哪里见过的样子,可是他一时又想不起是谁。  ‘画像上没有注明姓名日期等标记,这让刘信无迹可寻。刘信眯起眼睛,死死地打量着,努力地回忆着,他忽然现,画像中的人和郭威有几分相似,不过他也不确定。而且让他更加疑惑的是,如果真的是郭威的话,郭威的画像怎么会在杨琏的书房里?
  难不成两人认识,甚至有所勾结?刘信脸色阴晴不定。
  这时,门外传来若有若无的声音,只听杨琏说道:“你令人飞鸽传书,让郭大哥早早准备。”
  “喏,杨指挥,这一行你可要小心。若是情况不对,便立刻启程,回转金陵。”另一个声音说道,刘信能判断出,这是林仁肇的声音。
  杨琏又道:“放心,以郭大哥的势力,定能保我安然无恙。另外,还可以借助他的势力,影响汉主。”
  刘信闻言,瞳孔猛地收缩,杨琏口中的郭大哥,莫非便是郭威?这时,他又听见林仁肇告辞的声音。刘信三步并作两步,坐在椅子上,一副正在品茶的模样。
  刚刚坐下,杨琏便走了进来,看见刘信,笑道:“蔡王久等了,刚才有些事情,还望蔡王恕罪。”
  “杨将军是大唐重臣,公务繁忙,本王是能理解的。”刘信笑道。
  这时,杨琏忽然脸色微微一变,快走了两步,却又突然放慢了脚步,慢慢在书房里踱步,不动声色地将那副人像摘下,慢慢卷了起来,然后放在书柜里。
  刘信明明看见了这一切,却装着在品茶的模样,一点都不关心杨琏的所作所为。
  杨琏收好了画卷,这才微微一笑,坐了下来,道:“托蔡王洪福,这一次本将能出使大汉,本将衷心祝愿两国友谊长存,互不侵犯。”
  刘信呵呵一笑,道:“杨将军说得极是。从此之后,大唐与大汉各守疆界,世代结为兄弟。”
  杨琏点点头,道:“蔡王,详情不如偶遇,今日就在寒舍用餐,如何?”
  刘信笑道:“杨将军相邀,敢不从命。”
  两人相视一笑,都带着一丝得意,只是笑容后,各自的心思不同。两人聊了片刻,杨琏站起身来,叫过小二黑,让他准备几样特色菜,再备上好酒,要与刘信好好喝一顿。
  小二黑答应着退下,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小二黑又来禀告,道:“老爷,酒食已经准备好了。”
  杨琏站起身来,道:“蔡王,请!”
  刘信有些犹豫,他觉得那副画不简单,可是杨琏已经收了起来,让他无从下手。这时,杨琏突然眉头一皱,道:“蔡王,杨某内急,失礼了。”说着,杨琏匆匆走了出去。
  刘信眼睛一亮,见杨琏走了出去,快步走到书柜前,将那副画藏在宽大的衣袖里。左右看了一眼后,刘信这才匆匆走出了书房。赵弘殷和赵匡胤正在大厅里喝着茶水,很显然,日后赫赫有名的宋太祖这个时候还没有资格入内。
  刘信匆匆走了过来,叫过赵弘殷,低声吩咐了几句,将画卷递给了赵弘殷。赵弘殷妥善地收了起来。刘信低声叮嘱了几句,这时杨琏慢慢踱步走了过来。
  刘信故意咳嗽了一声,高声道:“啊,本王想起来了,这一次南下,本来带来了一壶好酒,赵将军,你可回去,将美酒带来。”
  赵弘殷应了一声,道:“王爷放心,末将一定将美酒带来。”
  杨琏听见两人说话,呵呵一笑,道:“蔡王果然是好雅致,千里迢迢都要带酒过来。”
  “本王没有什么爱好,只是贪杯而已。”刘信呵呵一笑,摆摆手示意赵弘殷快走。
  赵弘殷朝着刘信、杨琏施礼,匆匆走出去。
  杨琏打量着赵弘殷离去的背影,淡淡只是一笑。不一刻,酒菜端了上来,杨琏与刘信两人有说有笑,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小半个时辰后,赵弘殷带来了一壶酒。
  刘信让赵弘殷将酒打开,一股酒香传了出来,杨琏忍不住叫了一声,“好酒!”
  刘信眯起眼睛,呵呵笑道:“杨将军,请!”
  两人继续吃着喝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直到月芽爬上树梢,两人这才吃饱喝足,杨琏让陈铁送刘信一行人回府。
  刘信等人刚走,杨琏摇摇头,整个人显得十分精神,哪有刚才醉醺醺的模样?
  “杨指挥,你说刘信会不会中计?”林仁肇问道。
  杨琏想了想,道:“瞒过刘信不难,但若要瞒过刘知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那你为何还要如此?”林仁肇有些不解。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只能是竭尽全力。”杨琏笑道,吩咐小二黑将这场酒宴撤了下去。
  “仁肇,我思前想后,这一次你还是随着我去开封,至于齐王那边,或许拜托刘仁瞻是可以的。”杨琏说道。
  林仁肇道:“刘仁瞻此人不参与党争,在群臣之中,算是洁身自好之人,恐怕他不会答应。”
  “保护齐王不受奸人所害,这并不是党争。刘仁瞻心中有一杆秤,他清楚,若是齐王被奸人所害,则大唐会动摇根本,内乱若是不息,大唐根本无法强大起来。作为纯臣,刘仁瞻绝对不希望出现这种局面。明日一早,我就去找他说明此间的厉害,想必他会接受。”杨琏打算试一试。
  林仁肇想了想,道:“若是刘仁瞻不愿意,边统军或许值得信赖。”
  杨琏眼睛一亮,他怎么将边镐给忘记了。说起来,边镐与陈觉、查文徽关系不错,勉强可以算是宋齐丘一党,要他保护齐王,是最好不过了。


第一章 使者
  江南的树叶刚刚枯黄了第一片,在大唐天子的圣旨下,杨琏带着林仁肇、陈铁等人,押送着瓷器、茶叶,珍珠等各种东西,先准备是乘船从金陵到广陵,然后又从广陵沿着运河一路北上。‘
  在临行前,杨琏拜访了边镐、刘仁瞻等人,其实京中的形势谁都知道,齐王暗弱,东平公有宰相孙晟等人支持,占据了上风。边镐就算不支持齐王,但他知道当今天子的心思,又觉得杨琏最近受到陛下宠信,在成功与契丹人、汉国人结成盟约之后,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封赏,除了赐给田地五千亩之外,金银各有五百两,赏赐金鱼袋,赐正五品的武散官定远将军。
  据说,天子本来要对杨琏大加赏赐,却被人劝住了,说杨琏还年轻,若是赏赐太多,恐怕杨琏会得意忘形,因此陛下减少了赏赐。此时不管真假,杨琏也不想贸然升官太快,他更希望的是能多打仗,这样,他才能在军中闯出名头,逐渐收复军心。可惜天子暂时没有动兵的想法,一来是财力所限,二来是被吴越人打怕了。
  将事情都安排妥当,杨琏这才与刘信等人登船北上。在大唐境内的运河,还保持着顺畅,两岸也有不少民居、城市,像星星一样点缀着运河这条玉带。
  “江南,还真是繁华啊。”快船上,刘信感慨。与大唐的繁华相比,刚刚被契丹人蹂躏的中原大地,残破不堪。这也是皇兄为何要派他来大唐和谈的原因。
  “此间乐,不思蜀。”杨琏笑道,语言并不是讥讽刘信,而是杨琏觉得,整个大唐朝廷上下,死气沉沉,表面看似繁华,内里却已经被腐蚀空了。就像一根巨大的木头,内部已经被蛀空。外表看起来光鲜,但若有外力撞击,就会变成废渣。沉醉在江南表面的繁华,李璟不正是如此吗?他已经忘记了。身处乱世,最重要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刘信却以为杨琏在调侃他,不过他也认为,这句话没有错,安逸的生活的确会让人丧失斗志。 ‘汉国初建,决不能学那刘阿斗,乐不思蜀,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多谢杨将军提醒。”刘信说道,对于杨琏,他的心情真是复杂。
  杨琏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不由笑道:“蔡王多虑了,本将只是看见这番景象,有所感悟而已。”
  刘信眯起了眼睛。回味着杨琏的话,内心里,突然涌起了一个念头,到了开封,一定要千方百计将杨琏留下,如果能为大汉效力最好,如果不能,那就杀了,决不能让他回到金陵,不然。他很有可能是大汉最为强劲的对手。
  刘信虽然这样想着,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杨琏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刘信,脸上带着自信。这种笑容让刘信有些吃不准。
  船只沿着运河北上,逐渐进入后广陵。这时运河逐渐有变窄的趋势,这条开凿了三百多年的运河,经历了唐末的战乱,有的地方已经堵塞了,两淮在杨吴的治理下逐步稳定,又经过大唐数年的治理。运河还算畅通,不过有的地方显得狭窄一些罢了。
  船只到了广陵停下,这一排浩浩荡荡的船只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广陵守将得到消息,赶来查看,当得知船上的是出使汉国的使者的时候,忙带着士兵迎接杨琏、刘信等人下船。
  杨琏有些犹豫,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