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枭雄-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如此。”杨琏苦笑,想不到睡了这么久,又道:“我饿了,可有吃的?”
  “有,眭刺史让下人时刻备着呢。”士兵说着,让杨琏稍等片刻,匆匆走了。


第六十章 未雨绸缪
  洗漱之后,杨琏喝着米粥,这个时候,不能吃太硬的食物,而且不能吃的太急。‘
  米粥看起来熬了很久,肥肥的羊肉切成了肉丁,同样熬的稀巴烂,喝到嘴里就化了,味道也非常不错,杨琏食指大动。
  一碗粥喝下,杨琏身子暖和了许多,腹中也不再咕咕叫着,人也有了几分精神。
  一旁的下人又端上来一碗,杨琏这一次吃的度慢了很多。
  “昨天有什么事情生吗?”杨琏一边吃一边问。
  下人垂手而立,这个人虽然只是将虞侯,可是眭刺史千般叮嘱,要好好照顾此人,他一个下人又怎敢怠慢?
  “这几日,又有不少败兵回来,大约有两千多人,已经安置在城外。据说朱统军正在极力安抚。”下人知道的也不多,只能给杨琏一点点消息。
  杨琏点点头,这些消息就够了,将这碗米粥吃完,便出去散步。睡了一天一夜,这骨头酸疼,很不舒服,锻炼一下总是好的。
  深夜时分,微风吹来,还是有些凉意,杨琏倒不在乎,一边踱步一边思考。
  以杨琏的估计,吴越人应该不会攻打常州,福州那边的战事虽说应该定了,但安抚民心、恢复经济、建立防线等等,可是要花大力气的,更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更何况李仁达引吴越人入福州,只是为了赶走唐人。南唐从福州撤退的话,李仁达与吴越人指不定有什么龌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攻同样是坚城的常州,吴越国势必会陷入苦局中不能自拔,损失也会巨大。
  吴越人那边暂时不提,福州战败,苏州战败,天子必然震怒,冯延鲁、陈觉甚至李征古受到怎样的处罚,杨琏半点不知。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齐王抽身事外,不能为这几人求情,不然在天子的眼中,齐王也有党争的嫌疑。
  以韩熙载、徐铉为的另一派,必定会落井下石,这几人都是难啃的骨头。8小 说‘若是让李弘冀占据上风,甚至抢走储君一职,是杨琏不愿意看到的。
  必须要未雨绸缪,破除这个死局。可是,杨琏想了想,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杨琏又闲不住,便在屋子里继续锻炼身体。等到太阳刚刚升起,眭匡符得到消息赶来。
  这两日当真是忙坏了他,常州重镇绝不能有失,数千败军就像被堵住的长江水,随时可能冲出来,让他怎能不担心呢?幸亏杨琏为他除掉了大患,解除了常州危机。
  败军的住的吃的,如今要靠常州城提供,数目不少,府里的衙役、捕快都动了起来,才将所有人安置好,后续还会有败兵,但数量应该不多了,眭匡符也算松了一口气。
  见了杨琏,寒暄了一番,见杨琏精神抖擞,也就放了心。
  杨琏问了他吴越人的情况,知道钱文奉暂时没有北上的意图,不由松了一口,不然以常州的败兵,能不能挡住吴越人还是一个问题。
  等眭匡符走了,杨琏整理了一番,先去看高审思。
  高审思虽然年迈,但毕竟是武将,身体素质不错。断了的手臂被包扎起来,又用上好的草药敷了,吃些养血的药物,总算看起来没有前几日的糟糕。
  杨琏进去施礼:“卑职杨琏见过统军。”
  高审思忙站起来,笑道道:“杨琏你终于醒了,来,这边坐,你不必多礼。”
  杨琏上下打量了一番高审思,道:“高统军,这一战九死一生,大唐被杀至少千人,我的心真是不甘啊。”
  高审思摆摆手,道:“虽然是不甘,又能怎样?陛下令我等撤退,必然有他的深意。 ‘段时间之内,应该不会去图苏州。”
  杨琏道:“高统军,这一次撤退,是临时得令,下午收拾行李,晚上撤退。此事非常机密,那钱文奉如何得知,并提前埋伏了奇兵,等待我等上当?”
  高审思点头道:“我与李副使,朱统军也曾说到这个问题,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那钱文奉难道是千里眼顺风耳不成,能知道我等的所作所为。”
  “高统军,按理来说,我军斥候密布在大营方圆十余里内,吴越人根本进不来,又如何能探知我军情况?卑职斗胆,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杨琏说道。
  这时身后响起一个人的声音:“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回头一看,却是李征古。
  李征古一脸郁郁,兵败如山倒,他只觉得负了皇帝的重托,瞬间苍老了许多,胡须凌乱,哪有平时云淡风轻的潇洒?听见杨琏说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像落水之人抓到了稻草,管不了许多了,先抓住再说。
  “既然钱文奉无法探查我军情况,是否有人暗中通敌,将这个消息传给了钱文奉?”杨琏说出了猜想。
  李征古摇摇头,道:“这似乎不可能吧。”
  高审思抿着嘴,杨琏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毕竟禁军士兵,家眷多在金陵,众人应该没有通敌的可能。但是,这个猜测最为靠谱,不然无法解释。可是,是什么人?证据又在那里?
  杨琏微微一笑,道:“或许,不是神武军、天雄军的任何人,而是旁人,甚至是从金陵来的人呢?”
  “什么?”李征古和高审思在这一瞬间的表情异常相似,两人怎么都不肯相信,会有从金陵来的人,将如此重要的消息卖给了吴越人。而且,能得到这个消息的人,必然不是一般人,至少是能参加朝会的人。
  这样的人是谁呢,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除了皇室的某些王子,便是朝廷重臣。可有这样身份的人,又怎么会做出通敌叛国的事情来?再说了,如今只是猜测,半点证据也没有,不要说王子,朝廷重臣也不能诬告。
  李征古半响这才反应过来,苦笑道:“这种话,以后可不能再说了。”
  杨琏点头,道:“这也只是猜测而已。卑职以后会小心,绝不会乱说。”
  高审思点点头,道:“这一战虽败,但在沙山,斩杀了一名指挥使,也算挽回了一些颜面。杨琏,你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行事可要小心,不可因为乱言,误了前程。”
  杨琏点点头,道:“多谢高统军提醒,小子日后定当谨记。”
  李征古却微微皱着眉头,道:“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看了一眼杨琏,李征古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杨琏,如果不是我看过杨琏的画像,也曾见过他的坟墓,我真的怀疑,你就是那个杨琏。”李征古还是有些忌讳,前朝旧太子,是一个不能提起的话题。
  高审思微微皱眉,这样的话题,当初他也问过杨琏。
  杨琏哈哈一笑,道:“若我就是前朝旧太子杨琏呢?”
  李征古脸色一变,不满地挥挥手,道:“不可妄言。”
  杨琏正色,道:“身体肤,受之于父母,我这名字,断然是不能改的。若是真拿我当前朝旧太子,我必奋力抗争,不死不休。”
  高审思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太过于刚强,须知刚强易折,你为何……”说道这里,觉得无话可说,杨琏就是这样的人,恐怕一时半会无法改变。
  杨琏拱拱手,笑道:“多谢高统军提醒。”
  李征古沉默片刻,道:“其实也不然。那前朝旧太子死的时候,朝野上下无不震惊,永兴公主得到消息,还闹了几次,引得天子震怒。最后不了了之,永兴公主郁郁而终。”
  “如今过了这么多年,虽然事情淡了,但天子不可能忘记,一个死人,又怎会活过来?”李征古慢慢说道。
  高审思点点头,道:“这也有道理。”
  杨琏闭嘴不言,等着两人挥想象。
  李征古又道:“再说,我如果是杨琏,好不容易活得性命,又怎会到这金陵,让众人怀疑?”
  杨琏淡淡一笑,道:“或许,这个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人呢?”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如此,这可比深入虎穴还要艰难。杨琏,你难道不是一个正常人?”李征古笑了笑,在他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最后那句,只是调侃罢了。
  杨琏哈哈一笑,道:“杨琏自然是个正常人。”
  这个话题就此结束,李征古道:“恐怕陛下已经得到消息,也不知道他会如何。”
  “还能怎样?”高审思摇摇头,道:“陛下虽然是个文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但在内心里,还是想要建功立业。接到这个消息,必然是天子震怒。”
  李征古点头,陛下继位之后,一改烈祖保守的政策,主动出击,的确是想要建功立业。可惜闽地一战,虽然占了不少土地,但福州一战,还是便宜了吴越人,想一想,都觉得不甘心啊。
  杨琏也点头,道:“如今战事对大唐不利,回到金陵之后,恐怕会有小人落井下石,李副使、高统军,不得不防啊!”
  李征古叹息了一声,道:“这是必然的,韩熙载、徐铉等人不弄出来点事情,又怎会甘心?”
  “这一次是他们最好的机会,自然会拉拢心腹,上书弹劾我等,回去之后,恐怕金陵城中,难免会腥风血雨。”
  “李副使,高统军,我等决不能让韩熙载等人做大。”杨琏说道,想了想,又道:“我有一个办法,也不知道成不成?”


第六十一章 天子震怒
  四月初的金陵,已经是莺****长,天空湛蓝的如同一块碧玉,最优秀的纺织能手都自叹不如。‘
  位于金陵中轴线的皇城,已经是绿叶满枝,一眼望过去,让人心情十分舒畅。大唐的主宰,第二代天子李璟正在院子里走动,这几****的心情非常不好。
  先是福州传来消息,白暇浦一战,冯延鲁的本意是要引吴越军上岸,然后将吴越军全歼,但却低估了吴越军的作战能力,不得不弃阵而逃,裨将孟坚战死,余者尽皆崩溃。吴越军趁势与李仁达合兵一处,士气大振,出兵夹击城南的冯延鲁军队,冯延鲁力不能支,逃亡而去。王崇文、魏岑等见势不利,也先后焚营而遁。这一战的结局,基本上就定了。
  余安率军乘胜追击,杀得大唐士兵血流成河,南唐兵战死有两万人之多,被缴获的军资器械更是不可胜数。福州一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李璟不由握紧了拳头,这是他第一次出兵,想要彻底灭掉闽国,但最终,福州这个桃子被吴越人摘了。吴越人就像一只讨厌的虫子,总是给自己一些麻烦,令李璟愤怒。
  可是吴越国在南方各国中,实力不菲,大唐要想灭掉吴越国,只有倾尽国立才有可能。但李璟又不可能倾尽全力去打这一仗。福州的战事让李璟觉得李征古的出征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他派出了使者,让李征古撤兵,可是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李征古在撤退的当夜遇伏,损失不小。从常州刺史眭匡符的折子来看,李征古、高审思以及朱匡业等人下落不明,不然就不会任由败兵围城。
  常州是大唐与吴越国交界的重镇,城池高大,也有一定的防守兵力,这些败兵是拿不下常州的,但让李璟郁闷的是,这些败兵居然敢攻打常州!这是他不能忍的。这些败兵居然背叛了大唐,背叛了朕,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李璟决定等常州事件平息之后,杀鸡儆猴,将这些士兵满门抄斩,但目前,他需要解决掉常州被围的事情。
  李璟已经决定派兵出征,但还没有想好人选,大唐名将死的死,亡的亡,让他一时之间,选不到更好的人。
  院子里的李璟已经没有了欣赏景致的心情,脑海不停地转动着,这时,脚步声响了起来,查文徽快步走了过来。前几年查文徽率兵攻打闽地,擒获王延政,立功不小。李璟多有赏赐。此时查文徽仍是枢密使副使,掌管大唐军机。
  “臣查文徽见过陛下。”查文徽过来,施了一礼。
  李璟回头,见是查文徽,心中一沉,料想不是福州的坏消息,便是常州那边又有不好的事情生,只得郁郁的摆摆手,道:“查爱卿,有话不妨直说。”
  查文徽一愣,见陛下不开心,显然是受了福州、常州战局不利的影响,当即禀告,道:“陛下,这一次的消息是个好消息。”
  “哦?好消息?”李璟总算有了一点精神。
  查文徽笑道:“常州刺史眭匡符派人送来急报,常州之围已经解了,根据描述,是吴越人在煽风点火,败兵又都惶恐不安,于是都失去了理智,围攻常州。”
  “哼!”李璟心中微微有了一丝喜气,但依旧不悦,败兵惶恐不安,就可以围攻常州吗?若是那日心情不好,是不是也要围攻金陵,围攻皇城?
  查文徽说完,不多话了,递上常州刺史眭匡符的折子。李璟接过,翻开仔细看着。眭匡符不仅写的一手好字,文章也是写的极好。常州生的事情,在他口中,变得波澜起伏。
  败军如同蝗虫一般,铺天盖地地袭来,想要夺取常州,常州军民无不是惶恐不安,更有数人提议,放弃常州。‘在这个最为黑暗的时候,一个英雄出现了,他单枪匹马,擒获了贼,并将贼的阴谋揭破,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随后,以高的手段,安抚了败兵,将他们安置在常州城外十里的地方。
  在折子的后面,眭匡符话锋一转,却是在告罪。因为他擅自动用了常州的储备军粮,请陛下降罪。
  李璟能从众位皇子中脱颖而出,又不是笨蛋,岂能不知动用常州储备军粮是那人与败兵商议的结果?
  “这个眭匡符,倒是对那人有爱护之意。”李璟说着,看向下一页,顿时就愣了。
  那个英雄的名字居然叫做杨琏!这个名字,还有很多年没有听过了,前朝旧太子的名字,在本朝是一个禁忌,尽管杨吴朝廷已经消失了数年,族人也被关押在海陵。李璟知道,那些被关押在海陵的杨氏族人,由于与外界不能接触,因此开始**,民间也一度有同情杨氏、反对朝廷的声音,但李璟作为一个帝王,根本不可能因为民间的反对声音就有所改变。
  杨行密虽然对先帝有大恩,但那些都是往事,李璟才不在乎。
  杨琏的名字在李璟的心中荡起了一番涟漪,勾起了他心中的往事。他的妹妹,皇室的长公主,后来因为杨琏的死,坐化而亡,如今葬在了樱洲,与杨琏的坟墓隔着一条人工挖掘的河流。生,他们曾经同床,死,他们不能同穴,或许,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折磨吧。
  曾经的文学青年,如今的文学大叔李璟心中感慨了一番之后,与大多数的人同样认为,前朝旧太子已经死了,而且被葬在樱洲,这也就意味着,折子上出现的这个人,并不是前朝旧太子。
  李璟心思活络,更是想的很透彻,如果这个人真的是前朝旧太子,那么他只需要煽动败兵,夺取常州,然后献给吴越人,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又怎会单枪匹马,解除这场危机?
  常州之乱已经解了,让李璟有些郁郁的心情得到了一丝安慰,既然福州的战事已经落定,苏州战事又不可能再起,李璟想了想,道:“传朕的旨意,即日起,神武军、天雄军会师金陵。”就算要算账,也不是此时。
  查文徽点点头,道:“遵命。”
  李璟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道:“查爱卿,朕记得前几年,就是你抓了王延政?”
  “正是微臣。”查文徽说道。
  “福州一败,宵小得志,朕的心中着实不安。查爱卿,你用过兵,对福州有什么看法?”李璟问道。
  查文徽想了想,道:“福州之败,看似是冯延鲁政策错误所致,但实际上是对局势判断不准,诸将争功,这才导致半年未攻克福州。”其实查文徽觉得,便是陛下令多人统兵,有多个主事人,诸将争功,因此才有此败,只是这话不能说。
  查文徽说的隐秘,李璟不通军事,只听出一句诸将争功,并没有多想。沉吟片刻,道:“查爱卿,福州之败,朕绝不能忍。若朕以你为建州留守,统领建州兵马,你将如何做?”
  查文徽想来对此事已经有过了解,道:“李仁达引吴越人进入福州,只是为了对抗大唐。若大唐兵马退却,吴越人又赖在福州不走,两者之间,必定心生龌蹉。微臣去了建州,必当整顿军备,静待福州有变,寻机会攻打。”
  “好。”李璟见查文徽说的头头是道,不由赞美了一声,又道:“既然如此,爱卿整理一下,即日便是建州就任。”
  虽然是离京,对于查文徽来说,却是升迁,当即拱拱手,道:“微臣领旨!”
  查文徽告退之后,李璟又拿着眭匡符的折子,目光凝视在杨琏二字上,此人能进入神武军,必然有一番本事,也罢,这次立下大功,就召见一番。这个名字,终究让他心中有些不安。
  此时的常州,杨琏并不知道金陵生了什么事情。在经历了最初的****之后,常州逐渐稳定了下来,败兵都得到了有效的安置,逐渐也有败兵回到常州。周弘祚也回来了,乱战中,他奔往了宣州方向,还斩杀了几名追击的士兵,不过与杨琏斩杀了指挥使以及都头的功劳,就差了许多。
  杨琏甚至隐隐感觉到周弘祚对自己的敌意,但他不在意,一个周弘祚都对付不了,何谈复国大业?在常州等待了几日,败兵都回来的差不多了,点了人数,最后这一战损失的有两成半左右,也就是死伤了将近三千人。
  考虑到是被突袭,这个损失还能接受,而且吴越人也损失了大约五百人,其中有一名顾姓的指挥使被斩,一名胡姓的小将被斩,都头也有两三人,这个功劳已经不小。
  这时,陛下的圣旨也下来了,令各军点起人数,先回转金陵——至于这一次的败兵围城事件,圣旨里压根没有提,也没有人敢问,包括李征古。
  杨琏倒是不在乎,收拾了行李,那几颗人头就地埋葬,反正军功已经报了,留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三军在得到圣旨后,休息了一日,第二天,朝着金陵缓缓而行。
  每个人的心情都有不同,原本抱着建功立业的心情来到苏常,但这次回去,很多人的命运都会生改变,李征古、高审思、朱匡业,乃至于杨琏,都会有不同的改变。或许这一次回去,,有的人就永远再也见不着了。


第六十二章 斗智斗勇
  大军一路缓行,足足用了十日方才抵达金陵。‘离金陵还有十余里,便被告知在城外驻扎。不久,又有枢密使的官员赶来,令各军缴了军械,等到各军缴了军械,金陵城内,调出来其他禁军,安置在神武、天雄两军的侧翼。这其中的含义已经不用多说了。
  光是凭这点,杨琏就看出天子是一个多疑的人,神武军、天雄军的亲人、家眷大多在金陵,其实无须如此紧张。天子如此,反而会让两军的士兵惶恐不安。
  杨琏找到了李征古、高审思等人,说了心中的担忧。李征古觉得有些小题大做,高审思却认为杨琏做的不错。军心惶恐之下,难免会有人不满,如果说吴越人又来捣乱,那形势就危险了。当即找来了部下,让他们安抚士兵,在这个节骨眼上,绝不能出错。李征古见他同意杨琏所想,便让人封锁营门,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响午时分,一名太监来到军营,下达了陛下的旨意,召见李征古、高审思、朱匡业以及杨琏等四人。
  陛下召见李征古、高审思、朱匡业三人是常理,毕竟三人或是领兵的主帅,或是统军这等高官,但杨琏不过一个将虞侯,能被陛下召见,看来是要得到奖赏。
  不少人都眼红地看着杨琏,但杨琏却没有太在意,与李暻早晚都要见面,现在见面,比以后再见面要强。
  众人上了马,在太监的带领下进入了金陵城,这让杨琏有些唏嘘,当初离京的时候何等盛况,可谓万人瞩目,如今回京,当真是凄凄切切,大多数的人都成了待罪之身,随时可能人头落地。
  一行人穿过中轴线,沿着秦淮河缓缓而行,中途,杨琏看见自家的客栈与酒楼,更是觉得人生恍如梦境。
  足足花了半个时辰,众人这才进入了皇城。皇城里,琼楼玉阁,装饰得非常华丽,处处鲜花开放,美不胜收。可以看出,李暻对皇城的经营很是用心。一个贪图享乐之人,怪不得大唐只是打了几仗,国力就不济,原来是浪费在这上面了。
  皇城内还有宫城,这才是皇室的居住之所,包括皇后、嫔妃以及年幼的王子、公主等等,都在这里居住。 ‘
  宫城内更为华丽,不少地方用红漆刷了,用来自巴蜀的锦缎铺就,若不是大唐富庶,根本无力支撑李暻如此挥霍。
  杨琏、李征古等人进去之后,便在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召见。杨琏也不急,眼观鼻,鼻观心,悠闲得很。倒是李征古有些紧张,这一次战败,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李征古双腿都有些麻了,这才看见齐王李景遂从宫里走了出来,看见杨琏,李景遂微微点头,脸上带着笑意离开了。
  片刻之后,便有太监带李征古进去,杨琏等了半个时辰,也不见李征古出来,倒是刚才的那名太监,又带了高审思进去。
  难道李征古被下了大牢?杨琏猜测。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那名太监依旧是带了朱匡业进去,还是没有看见李征古与高审思。
  “搞什么名堂?”杨琏暗自想着。这一次等的时间只有半柱香,那名太监匆匆出来,引了杨琏进去。
  “公公,李副使与高统军他们怎样了?”杨琏问道,左右看了一眼,四周无人,迅从袖口里掏出一块银子,不动声色地递给了太监。
  太监咧嘴一笑,轻声道:“没事。”说着,便朝着大殿走去。
  杨琏跟在身后,绕了好几圈,才进去了一间屋子。
  屋子里有些阴暗,朱红的漆已经变得暗红,杨琏不觉有些奇怪。太监微微一笑,带着他继续向前走去。
  走了二十多步,依旧十分阴暗,太监站定了,低声道:“陛下,杨琏来了。”
  杨琏向前看去,只见前方约有三十多步的地方,有一个人影,显得有些飘忽。 ‘
  杨琏也不理李暻究竟在弄什么玄虚,一抱拳,道:“微臣杨琏见过陛下。”
  “杨琏,你可知罪?”里面那人说道。
  “苏常战败,微臣未能提醒李副使,的确有罪。”杨琏淡淡的道。
  “哼。”里面那人冷哼了一声,道:“朕说的,可不是这个。当年你侥幸逃走,本该离开大唐,偏偏你不怕死,还来大唐,莫非你是想要复国吗?”
  “陛下这是何意?微臣来到金陵不到一年,在此之前从未到过,不知陛下指的是什么?”杨琏倒是很冷静。不过他想不到,在这里,居然有人这样对他,从这人的口气来看,不太像天子,可是他又是何人?
  “哼,狡辩!”那人又是一声冷哼,声音有些尖锐,见杨琏不为所动,道:“来人呀,将杨琏抓起来,狠狠拷问一番,我倒是想知道,是他的嘴巴硬,还是朕的皮鞭硬!”
  随着他的声音,几名甲士从暗处走了出来,他们全副武装,铠甲摩擦的声音让人心惊,刀锋在烛光的照耀下,闪动着嗜血的光芒。
  一个小太监点亮了更多的蜡烛,屋子里越的亮堂起来,杨琏终于看清了前方的那人,身着黄袍,头戴冲天冠,大约三十多岁的模样。
  在杨琏打量着他的同时,那人也在打量着杨琏。看见杨琏的面容的时候,那人身子一震。杨琏说不上丑,但脸上的那道伤疤为他减分不少,看起来颇为吓人。
  死死的盯住杨琏看了半响,那人终于开口了:“怎么,你还不承认你的身份?”
  杨琏忽然笑了起来,一开始笑声很低,接着慢慢变高了起来,丝毫没有因为面前的这个人是大唐的天子而害怕。笑声越来越大,那几名甲士面面相窥,不知所措。
  杨琏笑了半响,这才停止了大笑,认真地问道:“陛下真的认为微臣是前朝的旧太子吗?”
  “难道不是吗?”那声音很是冷静。
  “微臣的确是杨琏,祖籍关中长安。如果陛下真的认为微臣是前朝旧太子,那就认为是吧。陛下是大唐之主,而微臣不过是大唐的臣子,岂敢忤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在死之前,微臣有一句话想说,微臣与那前朝旧太子没有丝毫关系。”
  杨琏说着,闭上了眼睛,一副引颈自刎的模样。
  那人看着杨琏半响,道:“你当真不怕死?”
  “怕死,微臣当然怕死。更怕死得不值。微臣虽然死了,却为陛下担忧啊!”杨琏淡淡的道。
  “为朕担忧?”那人奇怪地道。
  “常州兵变,败兵差一点就攻打常州,若是如此,常州生灵涂炭不说,吴越国恐怕也会借着福州大捷,趁机攻打常州。那时候,大唐势必陷入战乱之中。微臣不才,侥幸解除了此祸,就算没有功劳,也不至于被降罪。微臣死不足惜,陛下若是杀了微臣,恐怕于陛下名声有损啊。那时候,群臣、百姓恐怕会说,陛下擅杀有功之臣,不是明君。”杨琏侃侃而谈,一副为天子考虑的模样。
  那人沉吟,杨琏不过一介武夫,居然口舌伶俐,令他有些意外。
  就在这间屋子的隔壁,烛光明亮,齐王李景遂站在一人身后,笑道:“皇兄,你看此人究竟是不是前朝旧太子?”
  被唤作皇兄的正是大唐天子李暻,而在外面与杨琏问答的是他的弟弟李景达。虽然李暻觉得这个杨琏不可能是前朝旧太子,但还是进行了一番试探。
  杨琏的话虽然有些不敬,但也不失为一个铁铮铮的汉子。由于齐王曾经告诉过他杨琏曾经救过怀柔郡主,而杨琏本身是个草莽,所以李暻也没有觉得特别过分。尤其杨琏主动请死,但又特别为他考虑,李暻觉得杨琏是个大有前途的青年。
  见杨琏如此,李暻哈哈一笑,先走了出去,齐王李景遂也随后走了出去。
  “景达,此事到此为止。”李暻笑道。
  李景达忙将身上的黄袍除下,冲天冠也摘下,朝着李暻施礼,道:“陛下,微臣得罪了。”
  “你奉命行事,何罪之有?不必多礼。”李暻笑道,看着杨琏脸上的那道伤疤,打量着他,对杨琏又有一番新的评价。
  这一次杨琏立下功劳,常州刺史眭匡符、枢密院副使李征古先后上书将此事禀告,李暻对杨琏有着很深的印象。
  在福州、苏常战线都先后失败的情况下,斩杀了吴越国的一名指挥使、数名都头,甚至还从沙山将枢密院副使,两军的高级将领救了出来,已经是了不得的功劳了——要知道这人不过是一个将虞侯而已。
  但这还不算完,谁又能想到,他单枪匹马,力擒吴越国的探子,解除了常州之围!
  对于李暻来说,在几个战线都崩溃的时候,杨琏的功劳就像黑暗里的一根蜡烛,照亮了李暻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