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枭雄-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晟顺利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天子的耳中,原本以为大怒的天子会撤销杨琏的职务,但很快,他们就失望了,等了两日,始终不见陛下发出圣旨,反而是杨琏在这两日内连连上书,请求调南方兵马,进入山东备战,一旦郭威赶跑契丹人,就立刻攻打开封,收复中原,恢复昔日大唐的荣光。
杨琏折子递上去之后,朝廷中的主战派连连上书,支持北伐。刘仁瞻得到消息,也一连写了几份折子,表示愿意将功补过,率兵北伐。刘仁瞻背弃了天子的命令,攻打宿州、宋州,郭威大军抵达之后,经过苦战,却守不住宋州,只得退守宿州。
天子得到消息,把他召回,另派大将守卫宿州。刘仁瞻为了将功补过,因此积极支持北伐,若是立下大功,这份耻辱就此揭过。
朝廷中主战派一时声势浩大,这不仅让郭荣大惊,就连燕王李弘冀,宰相孙晟也觉得事态的发展有些控制不住,几人商议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办法,尤其是常州大捷,唐军士气高昂,求战成为主流,孙晟、周宗等人反战的声音就像一滴水落入大火中,根本无济于事。
更重要的是,周宗几次试探,发现天子的确有出兵北伐的心思,而且还打算以杨琏为主帅,先夺取中原,再收复河北,赶走契丹人。这个消息让众人大吃一惊,当初杨琏虽说北上,但打仗的主力是他的顺天军,皇甫晖、李金全的兵马不多,而刘仁瞻、刘彦贞率兵的兵马虽然多,却走了其他路线。
杨琏能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占据山东,若是掌控了更多的兵权,恐怕真的会收复中原。
众人自然不愿,杨琏势力越大,他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更加恶劣,孙晟、周宗、李弘冀商议了两日,始终没有结果。见众人束手无策,郭荣先坐不住了。
大周主力正在北方与契丹人鏖战,河东刘崇出兵,又吸引了大唐一部分兵力,如果大唐真的抽调南军北上,开封兵力空虚,根本不可能挡得住唐军。如果中原落入大唐之手,大周将何去何从?
郭荣仔细思量之后,见贿赂之策根本不能动摇杨琏的地位,只得再度赶去杨府,与杨琏商谈。郭荣并没有意识到一点,谈判一事,杨琏压根不来找他,都是郭荣亲自赶赴杨府,无形中,他在心理战上,已经落了下风。
杨琏对于郭荣的到来并不意外,他慢悠悠地喝着茶水,等郭荣进来了,只是抬了一下眼皮,继续喝茶。
今非昔比,郭荣不敢再多言,至少想要和大唐签订了和约,免除了后患再说,至于日后,那就另说。
“杨节度,义父决定答应杨节度的要求。”郭荣回答的很是巧妙。
杨琏抬头看了他一眼,懒洋洋地问道:“真的答应了?”
“真的答应了。”郭荣点头。
杨琏站起身来,竖起了食指,道:“大周天子答应我前几日提出的条件?”
郭荣点头称是。
杨琏笑了,竖起了中指,道:“可是这几日,我已经改变了主意,想要再提几个要求。”
郭荣额头上冒出了汗水,杨琏这是在刁难,但他只有答应,忙点头,道:“请杨节度说来看看。”
“大周朝廷每年进献给大唐西北的好马一千匹!”杨琏说道。
郭荣擦了一把汗水,一年进献一千匹,这是何等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大唐有了战马,就能组建一支战斗力不俗的铁骑,随着战马的增多,大唐至少在野战上,就不惧怕大周。大周若要翻脸,在赶走了契丹人之后,至少需要休养生息两三年,这就是两三千匹战马。
郭荣脸上阴晴不定,想了想,还是决定答应:“杨节度,这个条件我答应了。”
“你能代表郭威?你能保证郭威以后不后悔?”杨琏问道。
“我能代表!”郭荣坚定地点点头。
杨琏笑了,竖起了无名指,道:“还有一点,我希望郭兄能留在金陵,做人质!”
第一百零六章 签订合约
留在金陵做人质?郭荣一下子愣了,他肯定是不愿意留在金陵做人质的,虽说他不是天子的亲生儿子,可实际上,天子对他一点都不差,行军打仗,时常带他在身边。对他精心栽培,日后很有可能把大周的江山交给他。
当然了,郭威本身有儿子,一度被刘承祐囚禁起来,但最终没有生命危险,理论上大周的江山会交给他们,但郭荣有信心能把皇位抢回来,他要做千古一帝,统一天下,北驱契丹,西复西域各国,建立不世功勋。
可是如果留在金陵,他就不能立功,不能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更重要的是,大周发生什么情况的话,他不能及时得到消息,一番北方有变,他不能做出最为有利的选择。而且他不在大周,天子很有可能就转而培养亲生儿子,将来把皇位传给他们。义子虽好,终究比不得亲生儿子啊。
郭荣脸上阴晴不定,杨琏突然抛出这个要求,令他难以抉择:如果不留在大唐,就不能与大唐达成停战协议,大周很有可能覆灭,大周覆灭,他的帝王梦想就此破灭,何谈统一天下,做他的千古一帝?可是留在大唐,他就不能登上皇位,如果天子的亲生儿子登基,他就是臣子,如果做出弑君的行为,他就是乱臣贼子。
杨琏眯起眼睛打量着郭荣,他知道这个选择很难,但他就是要留郭荣在金陵。印象中,郭威似乎没有几年好活了,留下郭荣在金陵,日后大周的第二任皇帝是谁就有了更多的变数,当初他让刘承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善待郭威的妻子儿女,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郭荣思考着,杨琏并不催他,慢慢端起茶水喝着,足足过了半柱香的时间,郭荣这才苦涩的开口了。
“杨节度,难道不能让其他人留在金陵吗?”郭荣问道。
杨琏放下茶杯,呵呵一笑,道:“其他人?你是说正牌的皇子吗?我想大周的天子一定舍不得吧,你横竖是假子,我想大周天子应该舍得。再说了,金陵有什么不好,灯红酒绿,你不是喜欢看人的妻子吗?”
杨琏的话说到最后,充满了戏讪,郭荣如此聪明,哪能不明白杨琏这话的含义?他有些迟疑了,难道说他在金陵的一举一动,都被杨琏掌握着?
可是杨琏说完之后,继续端着茶水慢慢喝着,杨琏如此表现,又让郭荣迟疑了,他到底知不知道?而且这话里的含义,那个所谓的妻子,难道指的就是符家女子?
“郭荣,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你若是没有想好,那你就先回去,等待我大唐进兵吧!”杨琏说道,也不强求他答应。
郭荣抿着嘴,这个选择,实在是太难了。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门外,管家李雄心禀告道:“老爷,费云山费公子来访。”
杨琏脸色微微一变,他立刻站起身来,冲着郭荣道:“郭荣,你先回去,想好了再来!”
郭荣忍不住握紧了拳头,不管怎样,他是大周的使者,更是大周天子的养子,杨琏对她如此怠慢,而且要求如此苛刻,根本没有和谈的想法。现在,一个所谓的什么费公子来访,他就赶自己走,难道这个费公子,身份更高不成?
面对杨琏的逐客令,郭荣虽说愤怒,但没有丧失理智,他是为求和而来,不想节外生枝,想了想,握紧了拳头,后退几步,朝着杨琏施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郭荣走到屋子拐角的时候,看见一个衣着十分华丽的人站在那里,自有一番气度,郭荣忍不住打量了一番,那人发现了,见郭荣长的不凡,朝着他点点头。
郭荣还了一礼,匆匆离开了,到了杨府门口,一群家奴正在搬运着东西,郭荣好奇地打量了片刻,发现多半是些珍奇的物件,郭荣有些诧异,躲在一旁看了半响,见家奴把礼物都搬进了杨府,这才离开了。
郭荣觉得有些不对劲,他立刻让赵匡胤调查一番,这个所谓的费公子究竟是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杨府书房,茶香充盈,杨琏哈哈一笑,道:“费兄,别来无恙?”
费云山还了一礼,道:“别后一两载,杨兄可是越来越年轻了。”
“哈哈,请坐!”杨琏说道。
两人分宾主坐下,寒暄了几句,费云山便说出了来意。
唐军北上,大汉改朝换代,如今周国建立,却根基不稳,费云山此来,是想要联合大唐,再度攻打周国,费云山的打算,是唐军攻打中原、河北,而蜀国攻打关中,如果有可能的话,连陇西一带也拿了。
费云山建议,日后两国划潼关、黄河一线而治,蜀国治理关中、汉中、蜀地等地,尊大唐天子为兄。为了表示诚意,这一次他带来了许多钱财,希望杨琏能够说服大唐天子。
杨琏对这个计划倒是很感兴趣,蜀国本身军事能力不强,与他联合,大有好处,更关键的是蜀国富裕,粮食充足,达成同盟,可以取得粮食,符合大唐利益,至于日后是敌是友,到时候再说。
杨琏同意了这个计划,费云山很是高兴,两人聊了半响,费云山见天色不早,起身告辞,临行前,告诉他住在秦韵客栈。
杨琏送了他出去,在院子里踱步,费云山来找自己,看来蜀国是想要趁着契丹人南下,大周兵力不足之际,再度攻打关中,若是能夺取关中,守住潼关,慢慢消化,逐渐恢复关中的经济、人口,仿效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历,当有一番可为。可是,唐末之后,关中人口损失很大,经济也受到极大的削弱,没有五六十年,根本恢复不过来。
答应费云山,利用他们牵制大周的兵力,日后大唐收复中原,机率会大很多。杨琏决定明日进宫,面陈圣上。当然了,郭荣这边,也要尽力争取利益,杨琏同意攻打大周,却不是现在,也不算违约。
再说了,蜀国若是兵出关中,大周就会陷入战火中,至少关中的经济得不到恢复,这对大唐同样有利。杨琏所犹豫的,是郭荣会不会答应,尽管他在与郭荣说话的时候,显得一副不在乎的模样,但实际上,他很希望郭荣答应,如果郭荣不答应这个条件,杨琏觉得把郭荣扣押在大唐,也未尝不可。
次日,孙晟早早进宫了,他昨夜得到消息,有人来拜访杨琏,送来了很多值钱的礼物,经过调查,这些人是蜀国人,孙晟认为,杨琏与蜀国人有所勾结,日后必然会出卖大唐的利益。
孙晟去得早,可是没有想到杨琏去的更早,杨琏早早进宫,便是与天子李璟说北伐的大事。逼迫郭荣答应让出徐州,大唐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占据徐州重镇。有徐州的庇护,山东相对安宁,而且杨琏已经计划在梁山泊创建水师,与徐州一北一南,互相呼应,无论敌人是从河北还是中原来,都能死死地顶住他们。
李璟听了杨琏的分析,也认为徐州必须要得到,只是他有些不明白,杨琏为何要坚持把郭荣留在金陵?扣押大周人质,这是好事,可是为何偏偏是郭荣?
杨琏却不太好解释,只得胡乱找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杨琏的要求李璟基本答应了,不过他依旧让杨琏镇守海楚两州,林仁肇则另有指派。
杨琏满意地走出来,恰好看见孙晟,见孙晟行色匆匆,杨琏也不理他,自顾走了。
天子李璟高兴,也接见了孙晟,孙晟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递给天子,里面弹劾杨琏收受蜀国人费云山的贿赂,很有可能要出卖大唐的利益。
李璟看了折子,脸色却阴沉了下来,把折子扔在地上,道:“孙宰相,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弹劾杨琏,究竟意欲何为?”
孙晟忙道:“陛下,老臣只是担忧国事,大唐社稷决不能让害群之马给毁了呀。”
“哈哈!”李璟大笑了几声,这才道:“害群之马?若是能为大唐开疆拓土,朕倒是希望大唐多几个这样的害群之马!朕告诉你,你若是再对杨琏有所谗言,朕就撤了你的宰相之位!”
孙晟吃惊地看着暴怒的天子,噗通一声跪下了,道:“陛下息怒,老臣知错了。”
“哼,知错?希望如此!”李璟说着,一甩衣袖,怒气冲冲地走了。
孙晟弄不明白,陛下只是看了折子,就勃然大怒,至少,他要调查一下,看一看有没有这回事吧?孙晟走出了宫城,回到了皇城里的办公地点,慢悠悠地踱步,思考着这是怎么回事。
“哎,你们听说了吗?杨节度又送了好多礼物进宫,至少价值千金。”一个小吏说道。
另一个小吏抿抿嘴,十分羡慕,道:“前几日好像也松了不少礼物,你们说,这杨节度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钱财?”
“谁知道,或许是有人为了巴结杨节度,这才送给他的呢?”
“唉,官大就是好呀!”小吏依旧十分羡慕。
两人又嘟囔着说着话,孙晟在门外听了半响,他明白了,不管是前几日郭荣的礼物,还是昨日蜀国人送来的钱财,杨琏都送了一部分进宫,天子本身就爱财,得了好处,自然是对杨琏刮目相看,孙晟弹劾他,岂不是自寻死路,拍到了马腿上?
想到这里,孙晟不由打了自己两巴掌,为何事先不调查好一切?不然也不会功败垂成,反而让天子对自己印象极差,日后再弹劾杨琏,根本没有作用。
孙晟没有心思处理政务了,他去了燕王府,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燕王,李弘冀心情顿时跌落到了低谷,周宗也明白了,天子为何对杨琏如此维护。
从如今的局势看来,杨琏深受陛下信任,短时间内无法动摇杨琏在陛下心目中的形象,这条路,行不通了。
几人束手无策,郭荣也觉得没有了希望,赵匡胤也带来了消息,那个蜀国人找到杨琏,是想要与大唐签订军事盟约,双方一东一西,攻打大周,日后以潼关、黄河为界,共分大周。
这让郭荣很是焦急,原本杨琏只是计划,还没有实施,但如今蜀国人已经找上了门来,联盟就要成为现实,怎能不令他紧张万分呢?
郭荣想了足足两个时辰,这才叹息了一声,站起身来,吩咐赵匡胤备马,要去杨府商谈议和一事。一路上,郭荣连连抽打战马,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就赶到了杨府。
杨府大门正打开着,杨琏站在门口,赵鹏牵着战马,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郭荣急忙翻身下马,快步走了过来,施礼道:“杨节度。”
“原来是郭兄。郭兄此来,一定是要想好了?”杨琏问道,翻身上马,策马缓缓而行。
郭荣催动战马,跟了上去,咬咬牙,道:“杨节度,郭荣同意了。”
“所有的条件都同意了?”杨琏问道。
郭荣咬着牙,用力的点点头,他生恐不答应,就会反悔。
杨琏停了下来,转过头,眯起眼睛仔细地打量着郭荣,片刻之后,杨琏笑道:“郭兄签订合约,可是自愿?”
“是自愿,自愿!”郭荣急忙道,生恐杨琏反悔似的。
杨琏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郭荣脸上阴晴不定,想了想,还是决定答应:“杨节度,这个条件我答应了。”
郭荣擦了一把汗水,一年进献一千匹,这是何等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大唐有了战马,就能组建一支战斗力不俗的铁骑,随着战马的增多,大唐至少在野战上,就不惧怕大周。大周若要翻脸,在赶走了契丹人之后,至少需要休养生息两三年,这就是两三千匹战马。
“你能代表郭威?你能保证郭威以后不后悔?”杨琏问道。
“我能代表!”郭荣坚定地点点头。
杨琏笑了,竖起了无名指,道:“还有一点,我希望郭兄能留在金陵,做人质!”
第一百零七章 总揽山东
御书房,李璟正在看着盟约的内容。
大周承认山东为大汉的实际控制区,当然这是明面上的,实际上,是受大唐控制,只是都不会说出来罢了。除了得到山东大部分的州县,大周放弃已经占据的徐州,至于宿州,被刘仁瞻实际掌控,对于大周来说,还不算十分肉疼。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大周需要每年奉送给大唐最为优良的战马,以及精铁,此外,这一次谈判的使者郭荣也会留在金陵,作为人质。
这对于李璟来说,不仅获得了实际的利益,面子上也非常好看,郭荣被留在金陵,如果北方的郭威有什么异动,李璟在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杀了他。总体来说,李璟对这个盟约还算满意,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他没有奢望一下子统一中原,恢复盛唐的景象。
“做得好,做得好!”李璟很是满意,连声称赞。
“这是托陛下洪福。”杨琏笑了笑。
李璟摆摆手,自从遇见杨琏之后,他的运气似乎就来了,先是救了怀柔公主,后来更是屡次击退强敌,如今成功为大唐开疆拓土,实在是功不可没。这段时间,李璟已经想清楚了,山东初定,而且是挂着大汉的名义,所以大唐的重心依旧是山东各州县。
李璟已经想好了,就让杨琏监管海、楚、徐、兖、青、郓等州县,虽说权利涨了一大截,但李璟对杨琏数次的试探,让他坚信杨琏不会叛国。更重要的一点是,李璟舍不得钱。山东各地战乱频仍,尤其是前两年的大水,对土地损害非常严重,要恢复这些地方的经济,需要大量的钱财,李璟舍不得。
所以他宁愿让杨琏掌管这些地方,反正杨琏造盐很有一手,利用食盐的丰厚利润,杨琏一定能迅速恢复山东各地的经济,至于其他地方,皇甫晖掌管密州,李金全掌管莱州,这两个地方位于山东府邸,也算是一种牵制。
此外,刘仁瞻留守宿州,刘彦贞调回京师,李璟还打算抽调其他人进入边疆,以待北方有变,收复中原。不过,这几年虽说丰收,存粮颇丰,但经历了连番大战后,粮食缺口很大,用来抚恤士兵的金银钱帛也消耗了不少。
李璟咳嗽了一声,道:“杨爱卿,朕有一个要求,你能答应吗?”
杨琏一副惶恐模样,道:“陛下,微臣的一切都是陛下赏赐,陛下有命,岂敢不从?”
李璟呵呵一笑,道:“杨爱卿,你那种造盐方法,能否推广开来?”
杨琏点点头,道:“推广倒是可以推广,但微臣以为,这个时候,并不能推广。”
“为何?”李璟心中有些不悦,杨琏表面上说愿意为大唐效力,奉献一切,但只是要一个造盐的方法,他就拒接了。
杨琏看出李璟的心思,便笑了笑,道:“陛下,微臣之所以能够造盐,是因为严格管控,不许任何人进入,这才防止了有人偷学,可若是大规模的推广开来,难免被吴越人偷学了造盐之术,如果吴越人也有这些产量,大唐的盐必然价格暴跌。”
李璟点头,脸色缓和了一些,杨琏说的有理,以李璟的性格,绝对不希望吴越人得利。李璟想了想,道:“自古以来,齐鲁大地便是煮盐之地,若是朕把沿海地区给你,你能给朕多少盐?”
杨琏想了想,道:“陛下能给什么地方?”
李璟眯着眼睛,走到了地图边上,他原本打算让李金全掌管莱州,如今看来,需要作出变更,李金全守卫齐州,可北上南下,地理位置更为重要,山东各地兵马的调动,走齐州最为快捷,这等于掐住了山东各州县的脖子,也是防患于未然。至于皇甫晖,依旧掌管密州。密州是莱州、登州等地南下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同样险要。
这两个地方不给杨琏,有他的好处。
李璟眯着眼睛想了想,指着登州、莱州,这两州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临海,是优良的造盐之地:“杨爱卿,这两个地方如何?”
“登州、莱州都临海,而且海岸线漫长,尤其是登州,北部有好几个小岛,是优良的港口,也方便造盐。微臣若是领了登州,加上海州等地,微臣愿意给陛下两千担食盐,而且都是最好的。”杨琏十分清楚,天子给他好处,自然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投桃报李,杨琏立刻做出了许诺。
李璟眼前一亮,两千担食盐,他的呼吸有些急促起来,道:“当真?”
“当真!”杨琏说道。
李璟抿着嘴仔细想了想,做出了决定。
杨琏总管山东一半的州县,恢复经济的同时,积极练兵,为将来图谋中原做准备。杨琏趁机提出扩军的计划。他原本有五千精锐新兵,任城一战,被打了个七七八八,虽说林仁肇同样在征兵,但数量不多,最多只能自保。想要攻入中原,这点兵力根本不足。
李璟也有私心,李金全、皇甫晖北上,其中禁军有一万人,徐州一战,基本都被打光了,后来刘仁瞻、刘彦贞带走两万多人,周邺、柴克宏支援常州,又损失了一万多人,禁军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禁军需要补充,李璟采取的是各州县抽调精锐,杨琏提出练兵,他立刻答应了,还允许杨琏征兵三万,其中一万,练兵若成,就南下守卫金陵。
杨琏答应了,这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机会。杨琏在金陵又停留了大半个月,把盟约一事彻底解决,天子赐了一座府邸给郭荣,还赏赐了三十多名侍女,对郭荣也算特别好。
天子让杨琏守卫山东,对于杨琏来说,人手是最为紧要的,他一方面向符彦卿请教,毕竟符彦卿在徐州多年,认识不少人,杨琏决定从徐州的乡绅中,选择一批有见地、有学识,而且人品不错的人从政。另一方面,杨琏修书一封,给章文益、章文莹兄弟,让两人推荐一批愿意北上,品格良好的族中子弟,进入山东任职。
杨琏处理好了事情,大周那边,也有了消息,郭威咬牙同意了这个决定,并让杨琏收取徐州。天子大喜,立刻下令,让杨琏北上。杨琏想了想,带着符金盏、张绮栎离开了金陵,至于曾忆龄则依旧留在金陵,她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离开金陵之前,周邺、柴克宏也率领大军回来,两人都立下了功劳,得到了赏赐。周邺重新获得天子的信任,掌管禁军,柴克宏被抽调北,协助刘仁瞻守卫宿州。暗地里,燕王一党欢欣鼓舞,周邺正式向燕王表示效忠之意,并愿意为燕王夺嫡效力。
但是作为三军主帅的李景达除了得到一些金银之外,李璟却没有其他表示。
杨琏一路北上,他已经想清楚了,为了守卫山东,他决定把节度使府衙建在郓州,郓州靠近黄河,南方又有汶水和梁山泊,便于防守。杨琏思考了许久,郁洲是重要的产盐基地,一定要让心腹守卫,杨琏想来想去,最终选定了朱琦,千叮万嘱,郁洲绝对不能出事。
在楚州停留了一些时日,章氏族人赶来,共有二十多人,文武各占一半,都是章氏一门的庶出,继承家中祖业无望,只能靠自己打拼。这些人都知道杨琏,大抵是章文益兄弟俩说的,听说杨琏奉天子之命,镇守山东,都抱着建功立业的心思来了。
杨琏自然是欢迎,先带着这批人赶往郓州。杨琏尚未抵达郓州,就接到了消息,随着天气变热,契丹人有些不适应,正在缓缓退却,郭威自然不肯放弃,率兵追击,他对契丹人恨透了,若非契丹人南下,他就能攻破任城,消灭杨琏,抓住刘承祐,彻底解决这个后患。
可是契丹人的南下打破了他的计划,他怎能不愤怒呢?郭威一路追杀,斩首数百,契丹人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后撤,仓皇逃回契丹,这时,已经是盛夏的事情了。
杨琏抵达任城,与林仁肇商议了一番,林仁肇也同意杨琏的做法,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杨琏留下陈铁守卫任城,他赶往郓州。为了在登州造盐,杨琏又不得不把林仁肇派往登州,而且登州有极为优良的港口,可以兴建水师。
随着陈铁、林仁肇的离开,摆在杨琏面前的,是心腹太少,可用之人捉襟见肘,虽说章氏有二十多人赶来投奔,但人数远远不够,而且杨琏还不清楚这些人的才能,不敢轻易委任。
卢多逊倒是有一个建议,隋朝时期,就有科举,大唐也曾几度科考,有不少人落榜,卢多逊建议,招揽落榜的士子,总会有人愿意来的。
杨琏觉得这个意见不错,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只要是德才兼备之人,通过考核,均可录用,录用之人,除了给予俸禄,还能额外分到田地。这年头,土地最为金贵,想必会有很多人被吸引过来。
告示贴出去,陆陆续续有士子前来应聘,杨琏为了表示吸纳人才的诚意,特意将赶来投奔的人都安置在一处颇大的客栈之中,过一段日子,集中考试,按照才能、经历分配,或为一县之长,或为一州刺史。
这段日子,北方又有消息传来,郭威击败了契丹人,大军赶赴潞州,这时刘崇正在猛攻潞州,听说契丹兵败,郭威大军赶来,吓得立刻退兵,他留兵一万驻守辽州,大军会太原休整。
北方战事告一段落,郭威回到开封,一连下达了几个命令,这些命令多半是恢复中原河北的经济,没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金钱,大周如何能收复山东?
双方出现了难得的默契,都没有动兵,杨琏抓紧时间,兴建水师,并从海州调了一批船只上来,增强郓州的防备能力。
随着天气的炎热,李璟任命的各地节度使、刺史也纷纷就任,密州节度使皇甫晖写了一封信给杨琏,述说昔日情谊。刘仁瞻也对杨琏表示了谢意,他改变了行军路程,虽然夺得了宿州,却差一点令杨琏功败垂成,天子震怒,杨琏说了好话,刘仁瞻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派人送来了宿州特产,杨琏笑纳了,同时也表示了感谢,派人送了回礼。
林仁肇抵达登州之后,立刻做出了考察,登州以北,有沙门岛、庙岛等一系列的岛屿,零星散布其中,绵延着朝着辽东半岛而去,当年隋唐攻打高句丽,登州便是出海地,此地若发展好了,可以大用。
林仁肇拥有丰富的水师经验,又在海州经营了一两年,在登州考察之后,立刻做出了安排,在沙门岛修建港口,同时准备修建水池造盐,登州的建设如火如荼,郓州这边,也不甘落后。林仁肇建立的水师本来就有了雏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水师已经有了七千多人,个个都水性娴熟,可谓浪里白条。
以梁山泊、郓州为中心,杨琏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垒,就目前的阶段来说,杨琏依旧是防守为主,郭威虽然签订了和约,也留下了郭荣为人质,但各种层出不穷的骚扰肯定是存在的,杨琏不得不防。
水师的建设有了进展,陆军也招收了一万五千多人,杨琏让楚州的老卒带领新兵,狠劲地操练着。
新兵的事情上了轨道,杨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考上,这段时日卢多逊十分忙碌,在准备着试题。士子们经过一段时日的准备,表示可以科考了。
杨琏带着郭荣到了鸿胪寺的办公地点,这时,潘承佑正在里面翻阅着书籍,看见杨琏进来,忙站起身来,道:“杨节度,大驾光临,潘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杨琏笑道:“潘寺卿,今日杨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