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谈论多时,陆言写下帛书一封,章邯只带领百余名随从便向着高奴赶去,陆言见到章邯出城,心中略微快意,总算是拿下了废丘,如此三秦之地已得其二,唯有塞王、翟王未破。

第354章 章邯亡张良归汉

    韩信在军营之中一直观察着废丘城的变化,今见到章邯带领百余骑出城,心下大喜,立即带领千人前去截杀。

    此事说起来还是需从当初韩信逃往废丘说起,在陆言看来,章邯极尽周到,后又帮助两人周旋龙且,方使得他们逃离废丘,赶往南郑。

    但在韩信看来,章邯的确有心帮助他,不过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鄙夷,韩信全程都是在蹭陆言的光,因此使得韩信对章邯特别的反感。

    今见到章邯出城,便知平南侯已经将废丘拿下,刘邦当即与萧何入城,一万当地士兵坦然受降,唯有韩信不见行踪。

    章邯快马沿河岸而走,本想奔走至高奴,在董翳处休息片刻,之后便可赶往贺兰山,未曾想却发现后有汉军追来。

    “莫不是侯爷放心某不下,故而派人前来护送?”章邯心中暗自生疑,缓缓拽住马缰,准备劝退汉军人马。

    韩信策马急追,忽闻章邯驻马不行,心中大喜,立即率军追杀过去,章邯见是韩信兵马,面色不由得惊讶。

    “汝胯夫为何来此?”章邯颇为疑惑的问道,同时调转马头,百十名将士皆是手握长戟,以防止韩信有诈。

    “自是来取逃将首级,侯爷饶你北去,重言却饶你不得,尔乃秦将,素有谋略,若是逃到他处,必成祸患!”韩信直截了当的说道。

    “原来是胯夫心中之意,某临行前便告知侯爷,知你面色不善,不可深交,今侯爷放我,未曾想胯夫之貌显露无遗!”章邯大怒道。

    韩信不想与之废话,立即命骑兵上前厮杀,章邯亦是丝毫不退却,当下便迎前而上,似乎势要直取韩信首级。

    奈何韩信前有百十名骑兵,章邯根本冲不破汉军阵仗,韩信面色不惧章邯,手持长戟,亦是策马冲了过来。

    “尔等退下,吾欲与逃将决一雌雄!”韩信握戟冲来,汉军左右而退,章邯脸色冷笑,拔剑相迎。

    废丘城中,陆言早已经安排好诸多事宜,刘邦萧何入城之后,心中大喜,陆言在府中设宴,却独不见韩信身影,不免生疑。

    恰萧何尚在门旁,陆言遂上前行礼问道:“兄长与相国皆来城中,为何独不见重言,莫不是在城外安排兵马?”

    萧何如何知道韩信行事,见到陆言发问,亦是眉头微皱,“上将军他独自率领一千人马出营,至今未回,何亦是不知。”

    “这胯夫!定是截杀章邯去了!”陆言颇为动怒的说道,当即命人备马,不待开宴,便独自策马出城而且,独留萧何四下茫然。

    黄河岸边,章邯与韩信独斗,韩信手握长戟,章邯却持青铜剑,兵器各有长短优劣,韩信迎面便是出戟刺向章邯,章邯持剑横劈长戟,躲过致命一击。

    韩信见长戟未中,当即收回,策马向后跑去,章邯不甘,持剑追去,就在这时,韩信突然勒马,章邯见机俯身刺去,韩信面色不屑,陡然侧身,竟用长戟勾中章邯坐骑。

    战马腿上被割,忽提蹄后仰,章邯猛然抱紧马身,韩信立即用长戟扫过马身,章邯见状,只得松手,转身落马。

    后方的汉军,见势一涌而上,章邯躲避不及,直接被刺杀黄河岸边,余下百余骑,无一人生还。

    韩信见章邯既死,脸色大喜,命人将尸体扔入河中之后,便撤军而回,恰巧路上正遇见平南侯赶来。

    “重言,章邯可是被你所杀!”陆言见到韩信军队,直接高声喊道。

    “兄长息怒,重言心中担忧章邯投靠高奴董翳,与司马欣联和,如何乃是汉军极大的隐患,故而除之,毕竟人心似水,最易转变。”韩信于马上行礼道。

    陆言听罢,只是长叹一声,“心傲弑杀,早晚赴死,且与我回营商议破高奴,日后若再杀降者,定按照军法处置!”

    “重言谨记,兄长莫要生气,章邯乃是秦末肱骨,除之最为稳妥。”韩信依旧辩解道。

    陆言不再与他答话,径直回到废丘,刘邦见陆言从外归来,脸色忧愤,不免有些惊讶,“侯爷面色为何如此不佳?我听相国说,侯爷急忙而出,莫不是临淄有危险?”

    毕竟项羽进攻齐赵,临淄有危险倒也在情理之中,“重言此人虽有大才,但日后恐怕会功高盖主,望兄长慎待之。”

    “如今废丘初胜,皆是侯爷之功也,何必说出如此不悦之话,重言年少,做事鲁莽也属应该,莫要动怒才是。”刘邦颇为慨然的说道。

    恰在其实,张良亦是从韩国回来,汉军集团的主要将才此刻基本都在废丘,欢聚一堂,陆言只当章邯命该如此,也就未做多少计较。

    雍王府中,刘邦居首位,群臣左右,“今汉军出蜀,初得大胜,其一庆也,张军师从韩国赶回,稳住韩王,其二庆也,诸位与我痛饮,明日发兵栎阳!”

    汉军得胜不提,且说霸王尚在胶东,司马欣的书信经彭城快使,也算是送到了项羽的手中。

    项羽见信,心中大惊,未曾想到刘邦竟怀二心,当即在营中与范增商议对策,范增其实早就知道刘邦绝对不会安分于蜀地。

    “亚父,今刘邦村夫,已经袭击三秦,楚军与齐鏖战,之后该当如何?”项羽眉头微皱的说道。

    范增稍微看了一眼舆图,“启禀大王,张良已经投汉,想必韩国并不安稳,而能够阻止汉军北进的唯有衡山王吴苪以及颍川韩王。”

    “张良在汉,韩王其心必异,不若派人另立韩王,与衡山王共同抵御汉军,待到齐国告破,大王再折回攻打刘邦。”

    项羽颔首,“亚父所言有理,今既然发兵齐赵,便不能冒然撤兵,且由刘邦去做,到时候汉军疲敝,朕可一击致命!”

    于是乎,项羽便听从范增的意见,另立郑昌为汉王,与衡山王、西魏王共同抵御汉军,而临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依旧是无动于衷,坐山观虎斗。

    然而此刻最为着急的另有其人,那便是栎阳翟王司马欣,咸阳告破,本欲发兵夺回,但是听到章邯废丘被围的消息后,只得固守栎阳不出。

第355章 栎阳破汉王抚民

    栎阳城中,司马欣将各县的兵马全部调了过来,共计两万人马,其中不乏栎阳本城居民,长的稍微壮点的直接拉去充兵。

    汉王暂住废丘,另由韩信领兵驻扎咸阳,以图栎阳,攻城略地最怕的就是守将龟缩城中,不肯迎战。

    就目前来看,齐赵之地正在与霸王鏖战,因此需要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栎阳拿下,然后攻破韩国,便可以正式和楚国交锋,二分天下。

    韩信见司马欣并无出城迹象,便命樊哙在城下叫骂,大致内容就是章邯都已经被上将军杀死,你守城艰辛,到底是为谁而守,加上你是二臣贼寇,有何忠心可表。

    司马欣听闻樊哙在城下叫骂,心中大怒,当即召来副将曹咎,命其甩五千兵马迎敌,曹咎只得领命前往。

    栎阳城外,两军对峙,樊哙见是无名小将,不觉有些鄙夷,“栎阳无将乎?竟派小将前来,当真是贻笑大方!”

    曹咎本不愿迎战,见被樊哙嗤笑,不免大怒,当即对喊道:“沛县狗屠,安敢如此,得志便在吾军阵前狂吠,无礼至此,何故笑我!”

    樊哙听罢,眉头微皱,当即策马上前,曹咎自然不甘示弱,亦是上前颤抖,两人交战二十回合,曹咎不敌,退回本营。

    汉军得势,立即冲上前去,塞王兵少不敌,匆忙应战,不过片刻,损失千人,城楼之上立即鸣金收兵,退回城中。

    司马欣见首战失利,心中自是郁闷,而且樊哙得胜之后,更是精神饱满,每日叫骂不断,欲要与司马欣决战。

    塞王府中,诸将齐聚,司马欣面色难堪,“樊哙匹夫,自恃勇猛,每日在阵前叫骂,辱我名声,需速速应战,不可懈怠!”

    曹咎见状,当即叩首跪拜道:“大王万万不可,此乃樊哙诱敌之计,大王当沉心静待,霸王兵胜,必会前来支援,况翟王尚在高奴,是时,两面夹击,汉军不攻自破,必会退回蜀地南郑,不复出蜀。”

    司马欣听罢只是沉默不语,片刻后答道:“曹副将所言有理,在此静待,栎阳城高墙厚,想那汉军定然无法攻破。”

    樊哙叫骂多日,见栎阳城中不再有任何的动静,当即差人回禀韩信,营帐之中,韩信不觉冷笑。

    当即认命曹参带领一万人马协助樊哙,务必前往栎阳,直接攻城,每日投射砂石,亦或是火箭,连续三日不可停断。

    曹参得令,告知樊哙,让士兵在后方制造火箭、砂石管子,装进尘土,向城中投去,本来宁静的栎阳城。

    被火箭砂石攻击,不过一天的时间,城楼失火,烟尘漫天,箭矢如雨,司马欣复派两千余人把守,纵使如此还有人员伤亡。

    连续三日如此,司马欣无奈,便派人拆了城楼,只留下土墙高垣,亦是不再命人把守,任凭汉军攻击,却未能伤到城中士兵。

    韩信听闻此言,心中大喜,立即命令樊哙莫要进攻,静待城外即可,五日之后夜袭城门,如此,栎阳城便能告破。

    城中司马欣见韩信不复攻击,以为砂石火箭全部用光,便命士兵复修城楼,于是塞王兵每日修城,前两日还有人把守,见到汉军并无任何动静,后面便不复过问。

    五日夜间,樊哙观栎阳城中并无任何动静,心中大喜,便命两千精兵夜架云梯,快速进城,塞王兵每日修城劳累,夜间无不沉睡,只听到城外叫嚷之声,方才清醒,不过此刻城门楼上已经插满汉军旗帜。

    塞王兵心中大惊,慌忙禀告司马欣,司马欣闻言亦是惊慌失措,立即与副将收集兵马一万,准备从西门弃城而逃。

    樊哙带领汉军入城,并未惊扰百姓,而是直逼塞王府,不过此刻已经人去府空,樊哙欲要擒住司马欣,安排好士兵之后,便带兵前去追击塞王。

    司马欣出城之后,心中尚有打算,那就是投靠高奴旧友,秦朝同事翟王董翳,韩信早就料到此举,前日便命王陵率两万精兵埋伏在黄河岸,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董翳支援。

    夜间时刻,王陵命人熄灭全部火把,静待塞王军队,忽见西南有火光向这边赶来,心中稍作思量,便猜测是司马欣军队。

    王陵见状,当即传令三军,不可轻举妄动,待到塞王路过此段,从中截杀,务必擒住司马欣。

    黄河岸处,司马欣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沿岸缓缓前行,哪知道,刚出栎阳二十余里,便被王陵截杀。

    司马欣如何会料到有汉军截杀,担下乱了手脚,匆忙迎战,致使得塞王军损失大半,司马欣见前方被阻拦,只得向后退回,准备投降西魏王。

    奈何樊哙这时已经率兵杀来,司马欣前后无路,左右乃是高山黄河,心中霎时间万念俱灰,只得与汉军死战,清晨被擒于汜水之畔。

    而韩信已经整兵,迎接汉王入了栎阳,栎阳百姓无不箪食壶浆迎接汉军,原来司马欣曾身为长史,略知兵法,并无治民之法。

    使得栎阳百姓生活艰辛,犹如处于水火之中,萧何立即命人整理粮食,分发百姓,至于司马欣,结局略微悲惨,被樊哙枭首,挂于栎阳南门。

    汉王此次入栎阳,并未大摆筵席,毕竟栎阳的与废丘想必,简直是千差万别,因此汉王遂依照张良计策。

    进城之后,召集城中长者,认命有德者接任栎阳县令,并发表了很重要的讲话。

    书曰:“霸王无道,欲步二世后尘,新安坑杀秦卒二十余万,已是大逆之事,复又杀子婴,焚咸阳,弑义帝,都彭城,沉迷酒色,有虞姬美人,不思进取,实乃祸国殃民,不顾百姓于水火,独思自身之享乐。”

    “汉王长者,施行仁义,并无暴虐之行,汉军至之处,民物无所动,分发钱粮,此次出兵,并非欲图天下,而是为义帝报仇,诛杀霸王此等无道之人,还天下之太平。”

    言语间丝毫不说夺天下,他打的旗号就是为义帝报仇,这点刘备倒是学到了精髓,也不说夺天下,三国刘玄德如此,只是为了匡扶汉室。

第356章 张良说魏豹反楚

    栎阳百姓被司马欣压榨,生不如死,今听闻汉王这番话语,又见到汉王这番作为,无不感恩戴德,皆是称颂汉王乃长者也。

    汉王行驻栎阳,其下一步军事战略,应是攻打翟王高奴,从而将北方汉地相连,属于相当宏大的战略部署。

    但是想法很好,项羽的韩王郑昌也不是摆设,另外还有西魏王魏豹虎视眈眈,若是派兵攻打高奴,两处合兵,栎阳危矣。

    栎阳翟王府中,刘邦面色憔悴,陆言等人在旁默不作声,唯有张良略显尴尬,“张军师,你前往韩国这么长时间?难道就是为了策反韩王叛汉?”

    张良闻言,慌忙下跪,“大王有所不知,子房刚出颍川,那项羽就派人将韩王废了,另立郑唱为王,子房亦是始料未及啊。”

    “既然如此,那就由你派兵攻打韩国,逐出郑昌,这般韩将军出兵高奴,中间止有西魏王,到时候他定然不会轻举妄动。

    高奴、颍川、安邑、衡山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安邑和颍川在衡山和高奴之间,距离栎阳稍近,因此不得不防,只有占领两处之一,方可安稳进兵高奴。

    张良闻言,心中大惊,虽说张良擅长谋略,但是真的带兵打仗,未免与樊哙等人相差较远,因此眼下踌躇。

    “怎么,颍川地方百里不到,难道军师不是他们的敌手?”刘邦有些怀疑的问道。

    陆言见状,当即出列,“兄长,子玉觉得军师应该另有妙计,否则以他的才智,怎么可能攻打不下来颍川之地,子房兄长,你说是不是?”

    “正是如此,臣觉得此时攻打颍川,只会使得霸王起疑,若是霸王撤军反攻我军,魏豹等人听从他的号召,我们可就腹背受敌了。”张良紧接着说道。

    刘邦闻言亦是觉得有理,“那军师有何良策,但说无妨,若是有理,朕定当从之。”

    张良故作思量,“启禀大王,臣觉得应先将颍川置之不理,写书信告知霸王,大王无益于争天下,只想收取关中而已,之后说服魏豹,让其叛楚。”

    “此计甚好,就由军师前去说反魏豹。”刘邦当即摆手说道。

    张良无所辞,只得前往平阳,入见魏王,此时魏王乃是魏豹,即魏咎的弟弟,听闻韩国张良求见,不免有些惊讶。

    遂问左右,“张良乃是汉王麾下,此来定有说辞,不知其意何在?”

    旁边的魏国大夫周叔首先行礼道:“启禀大王,张良必是汉王说客,今前来乃是说大王叛楚,大王应当谨慎待见,斟酌行事。”

    “原来如此,不过一耍嘴狂生,待到张良入见,必先斩下其首级!”魏豹略有不善的说道。

    周叔连忙摆手,“张良乃是名士,当初曾袭击始皇帝,六国之中尚有美名,大王不可造次,还需以礼待之,但万不可听信其言也。”

    魏豹略微点头,遂吩咐左右将张良召入宫中,两人礼毕,魏豹面色淡然的问道:“闻公在汉王麾下,今来有何说辞?”

    “良欲回韩国,奈何汉王屡次召见,以礼待之,乃长者也,今前往拜见汉王,路过西魏,闻大王乃是有德之人,威名远扬,平阳百姓无不称赞大王功名,今来魏国,若不求一见,乃今生之一大憾事也。”张良缓缓的说道。

    魏豹闻之大喜,当即设宴款待,席间,魏豹亲自为张良斟酒,“公乃六国名士,应知天下时势,不知这天下,何人当兴?何人当亡?”

    “良觉得汉必兴,楚必亡,今汉王出兵十万,各地诸侯望风归附,致使兵力达五十万之中,此乃长者之贤也,兵定三秦,指日可待,反观楚王,多日来发兵齐赵,却未有尺寸之功,无非巨鹿一战,竟坑秦卒二十余万,今霸王欲称帝,必定扫荡诸侯,齐赵若亡,韩魏岂可独存?终究成为霸王刀下亡魂也。”张良很是认真的说道。

    魏豹听罢,亦是觉得有理,当即举杯敬酒道:“今虽被封王,仍觉心中难以平复,只因霸王久不复问关中之地,吾慕汉王,早有依附之意,还请先生为我举荐才是。”

    不待张良开口,竟惹恼了旁边的周叔,也就是魏豹的老师,谏议大夫,当即起身说道:“大王万万不可,如今天下局势未明,不可弃楚投汉,使天下嗤笑吾等乃反复小人尔!”

    “周大夫此言差矣,天下纷乱,何来反复之说,唯有强弱之说,弃弱还投强,乃明智所选,何来反复。”张良亦是反驳道。

    周叔心中不忿,眉头微皱道:“今先生说汉势力强势,楚国衰弱,不过是数口微词,楚国占据千里,汉王尚未悉定三秦,先生何来夸口之词,扬汉贬楚。”

    “良所说乃是实话也,汉王得栎阳,安抚百姓,使得当地诸侯纷纷倒戈,而楚国霸王,不过是匹夫尔,得地不知守,有叛便出兵,非明智之举也,今三秦止有高奴,韩信用兵如神,夺取高奴,易如反掌,且当初秦之名将章邯,威名远扬,亦是被韩信斩于马下,此乃人才也,霸王不用故而为汉效力,可见汉用人不问出处,此贤何人能及耶?”

    周叔刚要起身驳回,魏豹连忙摆手示意,“今公前来所言甚是有理,某欲归汉,老师不必再做规劝。”

    “可是大王,若是归汉,霸王伐齐赵后,吾等便是俎上鱼肉,任人宰割啊。”周叔很是直接的说道。

    不过魏豹似乎决心已定,便不再听取周叔言语,当即与张良立下盟约,表示愿意归汉,共同伐不义之楚。

    张良说罢魏国叛汉,当即又前往韩国,现在的韩国有点乱,毕竟项羽又新立郑昌为韩王,原来的韩王姬的地位自然尴尬,只得做韩国新相。

    此次张良前去,自然是说反韩王姬,赶走郑昌,复立韩国,而且郑昌为人爱财,并没有前韩王仁德,致使得人心向背。

    张良的心思与韩王姬不谋而合,当日便将郑昌围在王宫之中,郑昌无措,今被新相所围,回去难以复命,惧怕霸王威严,便在宫中自杀。

第357章 袭高奴悉定三秦

    刘邦得到张良书信,心中大喜,便命韩信带领将士前往上郡袭击高奴,如此三秦地尽皆属汉,而此时的项羽亦是得知栎阳城破,大为震惊。

    虽然现在齐赵之地未能平复,但是范增认为刘邦日后的潜力要比田荣厉害的多,遂想请霸王撤兵,回防彭城,与诸侯联和,共同剿灭刘邦。

    这个时候张良就开始实行第二条计策了,连忙命人伪造汉王印绶,造成伪印书,派人加急送往霸王营中。

    此时霸王与田荣战事焦灼,心中觉得再坚持月余,或许胶东就收复了,但是范增执意要攻打刘邦,使得项羽辗转反侧,左右为难。

    恰在此时,汉王印书送到,项羽并不知汉王用意,慌忙命人拆开书信,欲观信中内容,之后再做定夺。

    书曰:“汉王刘邦顿首而拜,今闻齐田荣,赵陈余皆反,邦心中日夜忧愁,恐霸王为其所困,又思霸王勇武过人,谋略无双,定能力破群敌。”

    “邦久居蜀地,何德何能欲与霸王相比,奈何三王乃秦之旧属,正所谓将难为二主,邦心恐三秦反楚,九江王与临江王虽在西南,未有出兵之意,邦欲为霸王除之后患,故而出兵,只为平定关中,别无他求。”

    “况霸王巨鹿之战,深得人心,天下臣服,邦岂敢反楚而自立,此乃逆天背心之事,邦若为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也。”

    “霸王可悉心伐齐赵,邦绝不敢有二心,待齐赵既定,邦愿拱手相让土地,北面称臣,汉王刘邦顿首再拜。”

    项羽读罢书信,心中大喜,倒是范增,细读刘邦印书,眉头微皱,此不过缓兵之计也,奈何项羽齐赵若不平定,反攻刘邦,何尝没有腹背受敌之险。

    今有刘邦书信,范增也就不再催促,是时刘邦若不遵守约定,便可将此帛书昭告天下,反说刘邦乃是无信无义之辈。

    张良留在韩国颍川一直未回,就是为了观察项羽的动向,没想到还真没有了动静,于是便回栎阳向刘邦禀报此事。

    刘邦对于张良的做法自然是大加赞赏,魏豹反楚之后,河南王申阳、衡山王吴苪两人心中也是泛起了嘀咕。

    就目前汉王这个势头,大有超越西楚霸王的驱使,若是现在不选好下家,日后倒霉的肯定是自己啊,于是乎,纷纷向刘邦示好。

    刘邦见状,心中大喜,你们示好自然要实诚一点,其他的我不要,你们既然降汉,咱们就别说其他的了,分点士兵过来就行。

    这边刘邦派出郦生、张良等人四处拜访诸侯,当然除了临江王和九江王,这两个人倒也不是多么厉害,而是其所辖地略微宽广。

    若是派人前往说降,自然有些不妥,搞不好那句话不顺心,两王联和,汉军不用西楚霸王前来,这两人就把刘邦给干掉了。

    经过张良、陈平、郦生三人的忽悠,周围郡县集兵马达到五十六万之多,刘邦也很谦虚,再三扬言,我并不是为了夺得天下,我是为义帝报仇,这个意思大家也都明白,否则的话也不会拿出来这么多的兵力支持。

    栎阳兵马汇聚一堂不提,且说章邯带五万兵马,在咸阳稍作整顿,便向着高奴出发,若是翟王董翳拿下,三秦皆定,如此向北挺进便无任何敌手。

    而高奴城中,除了翟王董翳之外,还有一个人,便是司马欣的副将曹咎,此人见到司马欣大势已去,便转身投到了董翳门下。

    到了高奴之后,曹咎大哭特哭,说自己想为司马欣报仇,希望董翳能够给他兵权,让他报仇。

    董翳在旁听后,唏嘘不已,没想到司马欣旁边还有这等忠臣,当即将兵马与给曹咎一半,令任命其为大将军。

    当日韩信带兵四万,樊哙和夏侯婴带兵一万为先锋,驻扎在汜水之畔,也就是当初司马欣被擒杀的地方。

    韩信得知曹咎逃走,心中大喜,当即命人写了一封书信,连夜差人送到了高奴翟王府中,欲以言语激怒曹咎。

    书曰:“汉上将军韩信拜首,今三秦失二,唯余下翟王一人,想必是孤掌难鸣,吾闻曹咎逃往高奴,侍奉翟王,此等弃主而逃之人,翟王竟安心重用,真乃匹夫也。”

    “曹咎身在塞王府时,出兵战敌,并无谋略,只一战,便不复出城,此等畏首畏尾之人,翟王应当斩首示众,何来拜将耶?”

    “莫不是翟王无能,因而启用无能之人,遥相呼应耶?”

    董翳读罢书信后,转而递向了旁边的曹咎,“曹将军,可愿意出战否?”

    曹咎心想我今前来投靠董翳,韩信却来书信诋毁与我,如今樊哙等人驻兵于汜水之畔,那里并无高山丘陵,且前往会战,定能杀敌精英。

    “韩信胯夫,污我名声,咎愿往击之,必死战。”曹咎很是笃定的说道。

    董翳闻言尚感欣慰,“将军不必动怒,今高奴有兵四万,将军带兵两万前去与樊哙迎战,不可怯敌,定能打败樊哙。”

    “本王亦是亲自带兵两王,在前军后方,若是你战不过樊哙等人,可佯装败退,我自会派兵支援,将汉军击杀于汜水之畔。”

    “大王此计甚妙,吾这就去准备,明日便前往迎敌。”曹咎很是自信的说道。

    而韩信自知董翳必然动怒,所料不错,定会出兵前往汜水之畔攻击樊哙,到时便亲自率兵两万,埋伏于高奴与汜水之间。

    另外曹参领兵两万士兵,在后方支援樊哙,如此五万士兵便安排妥当,次日,曹咎果然带兵马两万前来迎敌。

    韩信设伏见到曹咎人马掠过,并未出兵,而是准备等到曹咎撤回的时候,反打一波,哪知道曹咎过去半个时辰之后,又有董翳派兵掠过。

    埋伏的韩信瞬间明白,这恐怕是让曹咎佯装失败,然后董翳率兵袭击樊哙等人,细细想来这高奴城不就空了吗?

    反正樊哙后方尚有曹参王陵支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乎,韩信便带兵直接前往攻打高奴城,想必此刻的高奴城定然空虚无兵。

第358章 董翳兵败汜水畔

    樊哙与曹咎对战不提,且说韩信带领两万兵马,直击高奴城,城中四万兵马,董翳与曹咎各带两万,此时城中仅有千余人把守。

    这般的高阳城和空城无异,韩信当即命人强行破城,不到片刻,城中士兵竟主动投降,打开城门,放汉军进城。

    韩信留下一万士兵把守,依旧放心不下樊哙等人,火速率领一万士兵前去支援,而曹咎和樊哙两人见面之后分为眼红。

    虽然曹咎有两万兵马,但樊哙似乎并不畏惧,照样与曹咎直面叫板,“秦贼,某以为你要在翟王府龟缩不出呢,没想到还真有点胆量。”

    “汉贼休要多言,速与我决战!”曹咎话罢,直接向前冲了过去,樊哙丝毫不惧,亦是持长戟而战。

    两人交战二十回合,曹咎力怯,慌忙后退,樊哙根本不给曹咎后退的机会,曹咎见状,当即侧身反刺樊哙。

    樊哙不但没有闪躲,竟直接抓住曹咎的长戟,很是凶猛的向后拉去,曹咎眉头微皱,立即回拽,樊哙故意卖个破绽,稍微松开,使得曹咎险些落马。

    这时,翟王兵立即摇旗,两万士兵瞬间冲了过去,汉军丝毫不惧,见翟王兵来,亦是持长戟迎战。

    双方领军都憋着一股气,虽然樊哙领军只有一万,丝毫不惧曹咎,两军人马你来我往,血流不断,曹参在后方见樊哙不撤退,只得静观其变,董翳亦是如此。

    韩信带领一万士兵很快便来到刚才埋伏的地方,原地整兵设伏,另外派遣数十名小兵换上翟王兵的服侍,前往通报董翳。

    董翳埋伏在汜水北十里,见高奴城有士兵赶来,当即截下,询问情况,得知高奴城被韩信占领,心中大惊,准备趁樊哙鏖战之时,速速收回高奴。

    于是乎,董翳先行撤兵,向高奴城赶去,韩信探兵得到消息,心中大喜,命人做好准备,待到翟王兵走到丘陵处,先放箭,再出兵。

    不过半个时辰,翟王兵果然来到丘陵处,随着山丘汉旗挥舞,董翳还未来得及反应,瞬间箭矢如雨,人马皆是惊讶。

    “诸军莫要惊慌,准备迎战!”董翳表现的很是淡定。

    然而韩信连续射箭三次,使得董翳军队折损小半,之后便命人从丘陵处杀出,董翳等人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