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臣参见父王。”将闾谨慎的说道。

    嬴政稍微侧起身子,“将闾,有什么事情就直说的,是不是为了那个淳于越。”

    “父王英明,儿臣前来正是为了老师,博士性情耿直,但是颇有学识,念在教授孩儿有功,还请责免博士。”将闾缓缓的说道。

    “你所说确实不错,如今已经关了一两天,想必也知道悔改,放了他也无妨,只是将闾啊,你觉得他还合适做你的老师吗?”嬴政略有深意的说道。

    将闾有些无奈的低头,“若是博士性情还是如此,儿臣宁愿另择良师,亦或是前去咸阳学宫也无妨。”

    “好孩子,当真是好孩子。”嬴政抚掌大笑的说道。

    将闾也是喘了一口粗气,若是说再让淳于越为自己的老师,恐怕效果就不是这么明显了。

    此刻的张府之中,陆言已经备好马车,张苍也在咸阳宫殿外候着淳于越,只要他一出来便让他回齐国之地,日后再做安排。

    “赵高,你去把淳于越带上来吧,我交代几句便让他归故里,若是日后咸阳学宫建成之后,他也可来教授皇家子弟。”嬴政缓缓的说道。

    不过归故里倒是真的,再来教授皇家子弟可能就真的没有什么资格了,将闾见到赵高出去,心知师傅有救,也是宽慰了许多。

    廷尉司之中,蒙毅也知道淳于越是个刚强之人,所以对待他也算比较上心,并没有进行抽打一系列的体罚。

    若是来的是一些宦官,搞不好已经死在廷尉司了,就算嬴政知道也不会说什么,只是稍加责备几句,继续在任上为官,三代忠良,嬴政对于蒙家那是格外的信任。

    张苍在宫外等了许久却没有见到淳于越,反而见到了赵高从宫中出来,由于赵高和陆言的关系较好,所以赵高对张苍的印象也非常的好。

    见到旁边站着张苍,立即上前行礼,“御史大人午时为何候在这里?”赵高很是恭敬的问道。

    “子玉说淳于越一会就要被放出来了,让我在这里等他。”张苍颇为淡然的说道。

    赵高也是略显惊讶,“陆贤弟当真是聪明,如今王上已经下令放了淳于越,只是要他进宫稍微安排几句事情。”

    “原来如此,那赵掌印先去忙吧,我在此候着就行。”张苍缓缓的说道,两人作揖告辞。

第136章 一言不慎遭屠戮

    咸阳殿外,张苍送走赵高,当下叹了一口气,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在张苍眼中,这下淳于越是彻底的玩完了。

    倒也不是他非得这么决绝,而是淳于越的性格使然,当然张苍这么说虽然有点夸大的意味,但是反正见到嬴政自然是凶多吉少。

    赵高作为跑腿的,根本没有张苍想的那么远,只是带着几名宦官去把淳于越带回来,赵高和蒙毅素来不和,只是旁边的小宦官将人从廷尉司带出来。

    淳于越从廷尉司出来的脸色依旧不是太好,“博士,你虽然为人耿直,但是王上念你为公子授学,特命我前来将你带到王上面前,回几句话,你可要好好回答。”赵高颇有些提醒的说道。

    毕竟此人是陆言要救的,赵高从中自然要说几句好话了,不过淳于越似乎并不领情,有些鄙夷的看了一眼赵高,然后独自向着咸阳宫殿走去。

    “真是不知好歹,如此这般怎会有下场。”赵高在后面亦是低声说道,不过身为博士低看宦官,也属于正常现象,陆言若不是现代人,本着人人平等的观念,哪会这么顾忌赵高的颜面。

    博士淳于越在前,赵高在后,来到咸阳宫殿外,见到张苍已经不在等候,如今淳于越已经出来,他却走了,使得赵高心中很是疑惑。

    嬴政此刻端坐在床榻之上,将闾就在一旁垂首,赵高先从殿外走了进来,“启禀王上,博士淳于越已经带到。”

    “让他进来吧。”嬴政说着挥了挥手,赵高转身对着殿外喊道,淳于越当即来到嬴政面前,行跪拜大礼。

    “臣下多谢王上厚爱,免受责罚。”淳于越很是恭敬的说道。

    “博士暂且免礼吧,将闾今日为你求情,朕只是看在你们师徒情份上,免你一死,但是你所犯罪责希望你心中有所明白。”嬴政很是淡定的说道。

    淳于越当即起身,退到一旁,嬴政倒也和气,示意赵高为博士端上温茶,“王上,臣之罪责并不清楚,还请王上明示。”

    此话一出,旁边的将闾有些小心的扯扯淳于越的衣衫,榻上的嬴政也是眉头微皱,这分明就是在顶嘴,嬴政长舒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

    “朕不想多说,你自己反省。”言语之间多些阴沉。

    淳于越到底只适合当老师,根本不知道察言观色,看到嬴政这般依旧自顾自的喝着茶,“王上既然不知,臣下自然无错。”

    嬴政本来想给他一点台阶下,哪知道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如今天下已为郡县,你妄谈前朝诸侯,这便是错,在宴会之上与相国诸臣顶嘴,这便是错,身为朝臣不敬天子,这便是错!”

    淳于越听后只是摇头,“我谈诸侯制乃是知道其中道理,宴会之中与其辨理,不算顶嘴,臣下见君便拜,受茶则坐,何为不敬。”

    旁边的赵高也是立即拿起蒲扇为嬴政消火,同时倒上一杯凉茶,旁边的将闾也是起身向前,跪在嬴政面前。

    “父王,老师他在狱中受有委屈,如此这般只是在父王面前抱怨一番,还请父王见谅。”将闾很是焦急的说道。

    嬴政听到自己的孩儿如此说,只是端起一杯凉茶一饮而尽,心中稍显舒畅,也不在与淳于越多做口舌。

    张府之中,张苍已经从咸阳宫殿走了回来,见到陆言在收拾马车行礼,立即走了过去,示意他将马车牵走。

    “师傅,莫非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博士怎么不见回来。”陆言有些疑惑的说道,同时将马缰交给手底下的侍臣。

    张苍稍微叹气,“淳于越被赵高带着面见王上去了,你说还有希望吗?”

    “这有什么,定是王上安排几句,便让博士回乡,日后想起他时,再做重用,还能有什么事情。”陆言随张苍走着说道。

    “淳于越性情太过耿直,若是王上问他一些问题,他照本心回答,定然出事,你我先回客厅等候消息吧。”张苍顺了顺胡须说道。

    而咸阳宫殿之中,气氛很是紧张,没有一人敢说话,唯有嬴政有些阴沉的看着淳于越,对将闾多了几分怜悯。

    过了片刻,嬴政稍微摆了摆手,“这事暂且作罢,你出宫之后径直回到故地就行,不过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嬴政也算是有些妥协,淳于越见到王上竟然向自己妥协,以为是忠诚感动了王上,心中稍显放肆。

    “臣临行前,确实有话要告诫王上,一则周青臣乃是祸国殃民之人,王上应尽早做处理,二则王上焚书乃是大逆不道之事,望王上自省,三则郡县制不得长久,天下必乱,王上应自知,早做决断。”言语间颇显优越。

    嬴政没有听见也罢,反倒是听得清清楚楚,这淳于越临行就说了三句话,两句都再说嬴政的不是,刚才已经让步,这厮又得寸进尺,实在是岂有此理。

    “天下乃是朕的天下,朕如何治理,岂是你一个小小博士能知道的,我已经三番两次告诫与你,你偏偏又提焚书与郡县,难不成我这天子的位置要让给你不成。”

    见到王上斥责,淳于越倒是没有半点害怕,当即起身反驳,“王上焚书,立郡县,天子宝座我虽不得,但天下人共得之。”

    这句话当真把嬴政气的不轻,当即拍着案牍起身,身为臣子不认错也就罢了,还说什么这宝座天下人共得之,简直就是活腻了,纵使遇到隋唐开国之主,怕心中也是不爽,更何况是脾气不好的秦始皇。

    “来人,将这蛊惑朝堂之人给我拉出去,三日之后东门午时问斩,另外焚书之事朕要亲自下令!”嬴政随即怒道。

    淳于越虽然被侍臣拉走,嘴中依旧说着嬴政的不是,“这人要做忠臣,谏臣,朕就成全他,将闾,你先回去,日后咸阳学宫建好,在其中就学,这种顽固不化之人,留之无用,大道理倒是比平常人多,最后不还只是个博士!”嬴政当即吩咐道。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是一个下午,整个咸阳城全部都知道了淳于越的事情,不过大家都缄口不语。

第137章 博士心诚终断魂

    陆言正在客厅等着消息,赵高得到情况首先来到张府禀告,陆言最先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可是并没有什么用,纵使天王老子也救不了此人。

    “师傅当真是一语成谶,那淳于越三日之后咸阳东门问斩。”陆言略有些惋惜的说道,张苍也是点头。

    嬴政因为此事两日没有上朝,淳于越问斩前一天,嬴政心情欠佳,但是他就是想让淳于越知道,天子想做之事没有人能拦住,当日便下令群臣上殿,商议焚书之事。

    不仅诸位百官,扶苏公子也是前来,他倒不是为了淳于越求情,而是因为焚书之事实在是太过严重,若是下令,恐怕民心难以控制。

    陆言身在殿堂之上,只得静观其变,在他看来,焚书之事刚有所转变,但是淳于越虽然想做好事,没想到弄巧成拙。

    “诸位爱卿,焚书之事势在必行,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嬴政在宝座之上脸色不善的说道。

    群臣没有一个敢向前说话,此时唯有旁边的扶苏站了出来,“启禀父王,焚书之事恐怕有伤风化,况天下初定,朝廷不稳,如此大行此计,难免使得民心有变,还请王上收回此意,天下必会歌功颂德。”

    嬴政并没有搭理扶苏,还是转而看向了其他人,陆言见状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启禀王上,焚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先行分出何为不良之书,何为治国之书,然后焚烧之,如此仓促决定,确实不妥。”陆言缓缓的说道。

    此番话说的也是模棱两可,只是想为焚书拖延点时间,只要王上心思有变,焚书之事或许还有改观。

    两人说罢,朝堂之上在没有其他的反驳之声,“就依陆爱卿所言,先行分类,再做处理,这件事情先由相国去做吧。”

    李斯当即出列领旨,事情本来就是他扯出来的,嬴政对他也是非常的信任,宝座上的嬴政突然之前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事情。

    “还有淳于越的事情,就由陆爱卿和相国监斩,不要有任何的闪失。”嬴政言语之间很是不善,见到没有其他事情,嬴政便吩咐下殿。

    殿上的人只是面面相觑的离开,唯有扶苏没有离开,转而走到陆言的面前,“平南侯何故如此,不劝谏焚书也罢,为何还要出谋划策。”

    陆言连忙摆摆手,“不是我出谋划策,如今王上心情忧虑,事出有些仓促,我这么说只是为了拖延一点时间,希望王上回心转意。”

    扶苏公子稍微有些明白,“子玉觉得此事能不能驳回?”言语间稍微客气一下,也不在直呼平南侯尊称。

    “焚书之事提出已有十多日的时间,王上非但没有忘却,反而更加的仔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李斯分类的时候稍微做点手脚,奈何我和相国虽是同门,但并无任何交情。”陆言有些无奈的说道。

    扶苏也是点头,“既然如此,我择日去找相国,望他能够好好琢磨此事。”扶苏说罢转身告辞,陆言随即躬身行礼。

    次日下午,淳于越终究还是没有逃过死于咸阳的命运,李斯和陆言也是相继赶到,让李斯没有想到的是这里或许也是他的葬身之地。

    陆言稍微走近,看到头发凌乱,苍老许多的淳于越不免有些叹息,“博士真当人杰啊。”陆言不禁感叹道。

    “多谢平南侯高赞,只可惜我淳于越就要命丧于此了。”淳于越也是有些后悔的说道。

    后面的李斯也是笑着走了过来,“博士啊,当初我就不该举荐你为官的。”虽然故作怜惜,更多的还是嘲讽。

    淳于越虽然双手被缚,依旧是白眼相看李斯,“你为官只是为了自己,而我确实为了黎民,今日至此,只是汝等蒙蔽圣听。”

    说来这个李斯和淳于越,两人虽然在朝为官,李斯也就比淳于越早了几年,但是李斯却从一个小小的吏官爬到了位高权重的相国之位。

    而淳于越经过李斯多方提拔最终才成为博士,前些年日两人因为治国思想不同,所以分道扬镳,淳于越尚古风,喜诸侯制,而李斯坚持郡县制,奈何李斯身为相国,王上自然听他的,国中治理的也不错。

    这次淳于越旧事重提,本来李斯已经和淳于越形成路人,这次又变成了思想不同的敌对。

    听了淳于越的话,李斯不得不承认的点了点头,随后拍了拍其肩膀,“我李斯虽然为民,但更是为自己,为官自然是先饱足自己,在饱足黎民。通古迎合王上,那也是身不由己,否则就不能身居高位,更好的为黎民百姓,所以要想作好官,必须牺牲一定的主见,得到王上信任,那时候不就可以任凭你自己做事,我身为相国,辅佐王上统一天下,铸造钱币,建郡县制,不都是身居高位才能做得到。”

    看着眼前的淳于越,李斯也是吐露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声,淳于越没有反驳只是叹息,“通古之心,忠奸合一啊。”

    李斯听后只是抚掌大笑,当即起身回到案牍之前,陆言有些疑惑的看着两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评价。

    “平南侯,此刻动手否?”李斯坐在案牍面前,看着陆言笑道。

    陆言只是在淳于越面前踱步,以为会像电视剧中一样,突然之间军马来到,王上撤回旨意什么的,然而并没有。

    “博士可有什么遗言?”陆言当即走进淳于越面前问道。

    淳于越终于留下了久违的眼泪,“吾一生并无寸功,只教书公子,当日力荐王上,却无功效,只希望平南侯好生照顾我的后人即可,也无其他安排。”

    陆言当即点了点头,“平南侯如今年且十八,切不可焦躁,焚书之事王上已定,平南侯顺从便是了。”言语间颇显无奈。

    李斯见到两人絮絮叨叨没完,当即下令行刑,“淳于越,时辰已到,一刀泉下魂,万事不忧心。”

    陆言见状也是无奈退下,侩子手眉头不皱,对着淳于越脖颈便是一刀,鲜血挥洒,人头翻滚,陆言只得掩面离开。

    公元前二百一十六年夏,淳于越因焚书之事,死于咸阳,似乎比历史上早了两年。

第138章 焚书诏令颁天下

    看到淳于越问斩,陆言当即命令侍官收拾尸体送回故乡之后,便向着府中走了过去,心中多少有些愧疚。

    总的来说不过是李斯想对付陆言建立学宫而已,没想到却引出这么大的事情,淳于越身死,而且焚书的诏令恐怕不久就要颁布天下。

    张苍此刻正在府外等着陆言,见到陆言心情压抑,张苍当即走了过去,稍微拍了拍陆言的肩膀。

    “此事乃是天命,子玉莫要忧伤,纵观夏商周,春秋战国,杀忠良之事层出不穷,何必为此惋惜。”张苍倒是很淡然的说道。

    “师傅教诲,徒弟受教了,或许真的如此吧。”陆言有些无奈的说道,自己又不是君王,除了叹息别无他法。

    倒是李斯斩首淳于越之后,心情并没有太大的波澜,毕竟在他手上倒下的人,淳于越只能说是一个小人物了。

    李府的书房之中,有点迷信的李斯也只是稍微沐浴更衣,老奴也是立即拿来诸多的竹简铺在木案上面。

    如今除了为诸多书籍分类,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事情了,李斯刚要下笔,外面的扶苏公子便来求见,老奴立即引见客厅之中。

    怎么说李斯也是扶苏的老岳丈,所以扶苏见面行的是晚辈礼,而不是官礼,李斯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沏茶备座。

    “公子前来所为何事啊?”李斯也是有些疑惑的问道,自从李氏回门一次之后,东宫和李府素来没有多少来往。

    “听说父王将焚书分类的事情交给了相国,不知道相国如何分类?”扶苏当即开门见山的说道,丝毫不隐瞒。

    李斯稍微顺了顺胡须,当即明白扶苏所来何事,只是这分类的事情,李斯心中也是没有底,自然不知道如何答话。

    “那依公子之见,应该如何分类?”李斯为扶苏斟满温茶,随即反问道。

    扶苏躬身接茶,“这个事情,父王交于相国,我也不好多说,但是有几点建议,希望相国采纳。”

    “公子心中既然有打算,说来听听也无妨,若是有理,老夫自然虚心采纳。”李斯缓缓的说道。

    在李斯看来,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扶苏日后必为秦朝二世,今日卖给他一个面子也是应该的,暂且听他说说也无妨。

    纵使得罪秦王,最好还是不要得罪扶苏,毕竟这天下早晚是子替父治,见到李斯如此表现,扶苏心中稍显满意。

    “依扶苏看来,书不过为诗书礼仪,琴棋书画,亦或是兵法策论、医农杂书,这些都是重中之重,如今焚书已定,莫不舍小取大,礼仪之书、琴棋书画之书,留不得,但是兵法策论,医农杂书便可以留下。”

    听了扶苏公子的建议,李斯只是点头,说来除了这些书还有历史传记,六国书法多数文物,既然扶苏没有提到,旁边的李斯也不补充,他要是没有说到,李斯便可以自行定夺,何必提出来自取烦恼。

    “不知公子可还有其他安排?”李斯淡然的问道。

    由于扶苏公子来的仓促,也没有多想,只是想到这一点,“相国如此就行,扶苏也无其他说明。”

    李斯慌忙摆手,“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只是最近小女和陆玉婉是否和睦,陆玉婉还有多少时日诞下子嗣?”

    见到李斯没来由的问起家事,扶苏有些茫然,殊不知李斯只是为了转移话题而已,身为人父,问子女事情也属正常。

    “两人相处和睦,婉儿还有些时日。”扶苏立即回答道。

    “如此甚好,到时候王上定会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公子也会得到王上宠幸。”李斯有些贺喜的说道。

    说的扶苏有些尴尬,当即起身告辞,“相国之意,扶苏心领了,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扶苏就先告辞了。”

    李斯也是起身相送,“老管家,天气炎热,去送送扶苏,老夫还有要事,就恕不远送了。”说罢立即躬身行礼。

    送走扶苏,李斯只是稍微舒了一口气,还好扶苏只是说出来这一点要求,李斯也是见机行事转移话题,使得扶苏不得不离开。

    回到书房之中,李斯把扶苏的安排写好之后,便又添了许多的条件,最后下来,唯一不列入焚书之中只有一小部分。

    其中分别包括医农杂记,秦朝史书,以及部分兵书,但是六国的书籍无论是何书,只要不是用小篆写的,全部焚烧,一律不留。

    整整忙活了半日,李斯也是分好了所有的书籍,次日下朝之后,李斯独自来到咸阳后宫椒兰殿之中。

    虽然是夏日,但是椒兰殿之中犹如秋季,原来自秦皇开始便有冰窟,用于藏冰,时至夏日不化,用来装饰宫殿。

    侍官禀告之后,李斯当即来到殿上,嬴政此刻正在吃着水果,眼神微眯,见到李斯到来,也没有起身,毕竟都是几十年的君臣了。

    “相国,安排你的事情可做好了?”嬴政慵懒的问道。

    李斯行礼之后,慌忙从袖中取出竹简,赵高接过直接呈给了床榻之上的嬴政,竹简上也就几百字。

    却是把书籍分类清清楚楚,嬴政看过也是点头,“相国果然是办事利落,如此分类最为妥当。”

    “多谢王上夸奖。”李斯有些得意的说道。

    “赵高,取笔来,我稍作改善。”嬴政看着竹简说道,赵高不敢怠慢,侍臣也是立即取出石墨。

    只见嬴政在竹简上修修改改,“相国,你可知道朕为何要听你的建议,焚天下书籍?”嬴政无意的问道。

    李斯不知其中道理,自然不敢回答,“还请王上明示。”

    “天下未定之前,诸侯效命于周室,法令思想如一,奈何周室势弱,诸侯并起,法令思想因地而异,因此朕要焚天下书,使百姓只读秦记,百年诸家法令思想因秦而合一。”嬴政淡然的说道。

    “王上圣明,臣下不知其意之深,实在惭愧。”李斯很是恭敬的说道。

    片刻时间,嬴政稍微放下手中墨笔,“赵高,你把竹简抄写一遍,写成诏书,颁布下去,令诸郡实行,若与其中所述不同之书,皆焚之。”

第139章 陆言受命监法令

    李斯送去分类竹书之后,嬴政当即在殿上修改,下令全国三十日之内焚烧违令竹简书籍,如若不行其令者,与书同焚。

    次日咸阳宫殿的诏书已经下达全国各地,不过殿上的群臣依旧是缄口不语,使得殿内的气氛有所尴尬。

    “莫非诸位爱卿以为朕做的不对?”嬴政看着下方,面色不善的说道。

    下列李斯当即出列,“王上所在之事乃是千秋伟业,不过此命令怕是有人不依,王上深居九宫,恐不能得知宫外之事,不如派人前往各地监察如何?”

    嬴政也是稍微点头,“朕也是觉得各地郡守有藏书的嫌疑,不知道相国以为谁最合适?”

    “臣下以为非平南侯无人能做此事,平南侯乃是朝中最少封侯之人,况且自从封侯之后未得荣归封地,此次都监各地郡守焚书之事也好,一来显示我大秦国威,用人不在年高,二来平南侯素来办事恭谨,若是应承下来,想必也是减少后顾之忧。”李斯缓缓的说道,好似和平南侯的关系很好一样。

    而李斯旁边的陆言有些茫然,这明显是把焚书的错事扣在自己的头上,简直是岂有此理。

    陆言也是准备出列,哪知道后面的张苍拉了一下陆言的衣袖,陆言回身想要说什么,张苍只是摇了摇头。

    “陆爱卿,你觉得此事如何?”嬴政颇有些信任的问道,若是此番推辞,定然惹来不快,不如当下应承,之后再说打算。

    “臣下也愿意为帝国解忧,前往各地郡守都监此事,只是臣孤身一人未免有些寂寥,臣想王上吩咐一名随从即可。”陆言淡然的说道。

    嬴政暂且不问陆言要何人随从前往,只要陆言同意嬴政便满心欢心,“陆爱卿想要何人随行,朕定会准予。”

    陆言略作思考,“皇陵处章邯章校尉,不知道王上以为如何?”嬴政只是有些疑惑,这陆言竟然想到了章邯。

    “既然如此,章邯也无妨,明日我便派遣他回来,让他随你前往各地都监。”嬴政当即摆手说道。

    之后商议诸多琐事便下朝而来,王绾和冯劫两人当即追上李斯,在朝堂之上两人便觉得不妥,只是没有说出来,以为李斯心中自有打算。

    “相国且留步。”王绾挥手说道,李斯在前面听到声音立即驻足,看着后面的王绾二人,当即躬身行礼。

    “王兄、太尉,莫非有什么事情吗?”李斯淡然的说道,心情似乎很是高兴,冯劫见状当即皱眉。

    “相国说要惩治平南侯,为何又要王上给他安排差事,岂不是让他更受王上信任。”冯劫很是直接的说了出来,王绾也是在一旁点头。

    “两位有所不知,这次平南侯定然会受到处罚,他心中根本就是反对焚书,如今前去哪里会全心全意办事,此行我会派人跟随,其中事情本相一目了然。”李斯颇显得意的说道,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若是这平南侯认真办事,肯定会受到世人唾骂,总之,不认真办事王上责罚,认真办事百姓责骂,看似美差,实则进退两难。”李斯又紧接着说道。

    两人听到李斯如此分析,不禁有些佩服,相国不愧是相国,此等计策当真是天衣无缝,纵使平南侯恐怕也没有想到这么深。

    此刻的张府之中,陆言和张苍对坐,两人的眉头都是微皱,旁边的侍官递过茶水之后便退了出去。

    陆言只是稍微抿了一口,便了无心思的放下茶杯,“师傅,此事如何是好,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言语间颇显疑惑。

    “自然是不对劲,师兄此计乃是一石二鸟也,此去你也不用担心,诸事小心即可,就算办错了事情,想必王上也不会太过责罚。”张苍抚须说道。

    陆言只是点头,“我身为都监法令之人,出了咸阳莫非还有人监视我不成?”

    “师兄的人就在左右,纵使只有你和章邯两人,一举一动也是会被察觉。”张苍淡然的说道。

    陆言也不在多想,此事只能随机应变,没想到自己却落一个焚书都监,着实有些让人进退维谷。

    当日晚间,扶苏听说嬴政已经把诏令颁布天下,而且其中所焚烧之书甚多,唯有秦令稍微保留,心中很是愤懑。

    不等宫人劝阻,便独自跑到咸阳后殿之中,此刻嬴政还没有入睡,只是在宫中看着阿房宫的建筑,这阿房宫是嬴政目前最为关心的东西。

    “王上,扶苏公子闯进来了。”就在这时,一名侍臣从殿外狼狈跑来,慌忙跪在嬴政的面前。

    嬴政脸色陡然变得阴沉,赵高也是立即执扇,根本不敢说话,说罢扶苏公子便从宫殿外走了进来。

    “父王,儿臣有话要说。”扶苏当即跪在嬴政面前说道。

    嬴政稍微看了一眼扶苏,终究有些爱惜,当即摆了摆手,示意扶苏说下去,“父王,焚书之事已经颁布法令,但是所涵盖范围之广,实在匪夷所思。”

    “这都是朕亲自看的!”不等扶苏说完,嬴政紧接着说道。

    “可是,父王,这般焚书之法,容易失了民心,帝国将无根本啊,一般书画焚了即可,为何还要焚烧六国古籍。”扶苏言语之间有些发颤。

    嬴政稍微喝了一口温茶,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毕竟跪着的不是淳于越,而是自己的孩子。

    “六国作乱,朕当然要焚六国之书,使六国皆为愚民,纵使朕百年之后,那些流寇,那些贱民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嬴政有些深沉的说道。

    跪伏在地上的扶苏此刻显得很是无奈,“可是父王,若是帝国稳固,那些六国余民又会有什么理由造反呢?”声音很小,很是委屈。

    “你真是不懂朕之苦心,赵高,送扶苏回宫,罚禁闭一个月。”嬴政挥袖说道。

    “臣下遵命。”赵高低声说道,示意旁边的几名宦官扶起公子,很是小心的将扶苏送到咸阳东宫之中,父子之间的隔阂终于有些浮出水面,不过暂且还没有什么导火索,嬴政还是非常疼爱扶苏的。

第140章 颍川郡英布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