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纵横家-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缡且玻钦嬖敢庠旆矗且玻撕夯实郾破纫玻裨蛩敢庠谑⑹雷龀霾灰逯拢衲骋嗍侨绱耍芨苯耸悄持讶耍耸背肪巢槐刈肪浚蘸蠖ㄌ煜拢匙曰嵋岳裣啻!背仑g很是淡然的说道。
曹参闻言,略微叹息,“既然如此,不为一营,不说一话,还请将军放马过来,参世代为汉将,自要护汉家太平。”
言罢,立即持枪而,旁边的陈豨也不多言,两人瞬间缠斗在一处,正正鏖战半个时辰,两名主将却不分胜负,而两军亦是各有损伤。
曹参心知此处乃是东垣与聊城地界,若是久战于此,必会引来聊城士兵,待时,就算自己有两条命也是葬送在这里。
于是,便趁着两军交战有些疲敝,立即鸣金收兵,陈豨所率领的军队也不在追赶,退回东垣城中,此战只能说曹参惨胜。
陈豨回到城中,想要为张春运粮,但匈奴那边迟迟没有音讯下来,埋伏在西处的汉军,等候十多日的时间,并未见到匈奴士卒,因此无奈撤军。
但是并不是撤回汉营之中,而是一万士卒直接驻扎在聊城后方,就是为了截断张春与陈豨的联系。
前些时候张春不知道陈豨是个什么情况,今见到汉军驻扎两城之间,似乎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在张春看来,现在绝不能出城与陈豨夹击,否则前方的汉军直接趁机入城。
为今之计,只有等待陈豨派兵支援,然陈豨与曹参交战,损失将士七八千,只得修养,准备与匈奴联和。
但是匈奴似乎并没有出兵的意思,左右贤王并没有任何的音讯,想来慕容敬与矛盾单于在鲜卑城中,本欲出兵,但是细细想来,让他们窝里斗挺好,到时候趁着哪方势弱,与之交好,亦或是灭掉,换点实在的东西回来。
那驻扎在东垣与聊城之间的汉卒,心中何尝不惶恐,但是他们的主将是樊哙,不服也不行,樊哙要戴罪立功,所以接受了这个危险的工作。
十多日的时间,陈豨并没有出兵的意思,他现在丝毫没有要救张春的意思,而是在努力地和匈奴商议,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
陈豨的方法也简单,就是给匈奴送礼,这就意味着你的势力稍弱,因此匈奴方面忸忸怩怩,而陈豨只得厚着脸皮不停地送礼。
东垣诸事不提,且说聊城内,前后左右皆是汉军,而且粮食也送不进来,诸多士兵相继潜逃,将军不给粮食,也就没必要效命于他了。
仅仅几天的时间,可能有些连锁因素,城中万余士兵,竟走了大半,汉军见到代军逃出来,皆是好生对待,故意放出风声,使得城内士卒为之心动。
这个办法还真有效,不过张春乃是陈豨的死忠粉,因此决心很大,并不为之所动,依旧死守城门。
但是他的副将却不行,于是四五名副将聚在城东头商议事情,其中一名首先说道:“今天下太平,唯有吾等叛乱,不过是小打小闹,如何与汉军相比,今城中士卒,十之去八,吾等应当可以明日之事。”
“公所言甚是,吾听闻大王造反,完全是因为韩信的事情,今韩信被杀,无人与之里应外合,可见大王难以胜利,吾等投降乃是明智之举。”
两人一唱一和的说道,旁边的副将有些皱眉的问道:“士卒逃跑有情可原,敌军自然善待,吾等乃是副将,主将之下便是吾等,若是投降,生命难以保住,敢问两位如何处理此事,否则还不如在此等待汉军来攻,死守数天,或许代王自会遣兵来救。”
听罢此人言,诸将皆是沉默,许久那首名副将略显低声地说道:“不若吾等将张春杀了,开城投降,此番绝对是大功,汉王乃长者,定会留下吾等性命。”
几人亦是觉得有理,皆是颔首赞同,“既然如此,就按照公所言,杀了张春,举城纳降,陈豨不管吾等,也就没有必要为其效力。”
于是乎,四五名副将一拍即可,于当夜便将张春毒杀,次日清晨,汉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聊城城门已经大开。
刘邦本来还不信,那副将献出降书,刘邦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遂将几人留帐听用,怎么说也是有功之人,大不了不重用就是了。
聊城就这般戏剧性的被汉军攻占,而陈豨得知消息之后,难免有些悔之莫及,不过事已至此,加紧防范东垣才是关键。
第464章 东垣城陈豨遣使
陈豨派人多次出使匈奴,皆是无功而返,尽管韩信尚在匈奴,却丝毫不敢露面,毕竟陆言尚在汉朝,只有韩王信派了几千人马前去支援陈豨,犹如杯水车薪。
这些对于陈豨的打击还都不算太大,最为主要的是,当初事情的最先掀起者周昌竟然率领赵地的万余士兵,将代郡等地收复大半,使得陈豨更是没有了周边支援力量。
刘邦占领聊城之后,马不停蹄地进军东垣,陈豨率领军队只得死守,两军就在东垣城外对峙,汉军缓缓前行,使得后方并无代军,这也是兵家最稳的打法,步步为营。
东垣城中,陈豨左右无将,唯有两名谋士王新与董瑾,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叫来议事的,这个时候王新已经逃走,仅余下董瑾在府内。
董瑾听闻陈豨有请,心中不免有些惶恐,不过身为人臣,不可违逆,只得跟随左右前往代王府中议事。
陈豨面色平和,早已经备好茶水,见到董瑾前来,当即叙礼,“先生可算来了,本王当真错看王新那竖子了,唯有先生乃是性情之人也。”
“王新遇事左右逢源,当初前往匈奴一事无成,今见汉军前来,故而逃去,不仅怕大王责罚,亦是害怕汉军攻破东垣,其将身首异处也。”董瑾颇为淡然的说道。
“王新之事莫提,现下汉军兵临城下,某心中甚是忧虑,想来城中唯有先生能运筹帷幄,故而请来,详咨此事,望先生指出一条明路。”陈豨有些无奈的说道。
董瑾略微颔首,“大王莫要着急,东垣城粮食还有数月之期,将士更有两万,何故担忧汉军,匈奴虽不来救,吾等亦有帮手。”
“最近赵代之地连失数城,匈奴未曾营救,使得我军处于劣势,此刻汉军若是与燕王联和,我军必败,然燕王却无任何动静,可见其并不愿帮助汉军,大王可利用这次机会,说服燕王,助我军突出重围,如此边境胜负便未曾可知。”董瑾很是认真的说道。
陈豨闻言,亦是觉得有理,“先生此计甚妙,不知先生可愿前往,本王定会备上好礼,静待先生佳音。”
董瑾在旁,心中自作思量,今东垣城除了后方皆是汉军,最近也是出城的好机会,不管能不能促成燕代联盟,先出了东垣城是最关键的事情,他王新都可以携财潜逃,我董瑾未尝不可。
“既然如此,那瑾愿为大王效劳,今夜便可出城。”董瑾思考片刻说道。
陈豨见他踌躇不定,也不知其心中所想,遂说道:“先生可安心前往,汝之父母妻儿,某会好生照料,先生不必在外忧心。”
这下搞的董瑾有些无奈,只得低声道:“那瑾就谢过大王了,此次出使,绝对不辱使命,还请大王放心。”
两人虽然心中各怀鬼胎,但也算商议完毕,趁着夜色,董瑾当夜便出城而且,直奔燕国王都,毕竟现在自己的妻儿都在陈豨手上,帮他办点事情也是应该的。
东垣城被汉军死围不提,且说董瑾到了燕国之后,卢绾心中大为惊讶,慌张召集张胜等人,商议如何处理董瑾这位代王使者。
偏殿之中,卢绾首先开口问道:“今代地多数被汉军攻占,仅余下数城,想必董瑾前来,必是要某与代联和,到时某当如何应答?”
张胜略作沉吟,“启禀大王,今汉军士气大胜,吾等绝不能出兵相助,否则汉家皇帝定会趁着灭代的这股力量进而消灭大王。”
“先生所言有理,然代地若是被汉军拿下,此番边境异姓之王唯有我卢绾也,那吕雉乃是心狠手辣之人,如何容得下我?”卢绾满面忧愁的说道。
“大王不必有此忧虑,吾等从陈豨反叛以来,并未做过任何错事,仅有一件,即范齐出使代地,若是皇帝追查下来,将范齐杀死即可,不过代地既然来使,大王还是见一面的好,就说燕地与代地征战数月,并无可用之兵,吾等亦是有心而无力。”张胜很是自信的说道。
卢绾遂听从张胜的意见,与王宫待见了董瑾,谁知那董瑾见了燕王之后,当即上前抱头痛哭,使得殿上的百官不免有些皱眉。
卢绾无奈,只得亲自上前扶起董瑾,“公乃一国使者,何故于大殿之上行此无礼之举,难道心中无半点羞愧之感?”
“启禀大王,今某命将无,何故羞愧耶?代地陈豨若亡,某之妻儿老小皆要与其归天,且大王亦如是也。”董瑾抽泣着说道。
卢绾闻言,面色颇为不悦,“尔等父母妻儿在东垣城中,若是城破,公自会伤心,不知东垣城中,何人被抓,某欲要伤心耶?”
董瑾稍微擦拭脸面,停止抽气,瞬间变得很是认真,“启禀大王,那代王被抓,燕王自会忧愁矣。”
“某与代王素无瓜葛,何来忧愁,汝乃使臣,若无正事,早早回东垣,免得见不了父母妻儿最后一面。”卢绾当即怒道。
“大王息怒,当初范齐曾出使代地,此事城中诸将皆知,若是代王被抓,供出此事,以刘邦的性格,大王觉得陛下会信谁的言语呢?”
“梁王彭越,战功赫赫,名噪大梁,却被吕雉斩杀于洛阳,究其原因,何也?只因门客揭发其欲有谋反之罪也,藏荼皆如是也,如此,以吕雉皇帝性格,还请大王深思。”董瑾煞有其事的说道。
这番话语说的卢绾有些踌躇,若是陈豨被抓,供出范齐之事,难免落得身首异处,若是出兵前去支援代地,典型的谋反罪。
卢绾此刻也是左右为难,“使臣远道而来,本王过些时日自会给你答复,还请下去歇息几日?”
“敢问大王,歇息几日?”董瑾颇为镇定的问道。
“两日即可。”
“既然如此,某先告退,大王自思。”言罢,直接潇洒的向着宫门外走去。
就是卢绾也没有料到董瑾给自己来这么一手,张胜的意见完全没有用啊,看来后路还需要谨慎谋划才是。
最主要的是张胜还不能经常出现在明面上,毕竟已经上报给刘邦,说这小子已经死了,要不然就把张胜拉来,当面与董瑾互怼了。
第465章 董瑾与范齐同逃
卢绾回到偏殿之中,面色苦闷,而张胜却已经久等多时,见卢绾的表情似乎不该如此,便上前行礼道:“大王难道未曾打发走代地使者?”
“先生休说此事矣,那使者竟敢威胁于我,致使得本王于殿上颜面尽失!”卢绾此刻稍有脾气的说道。
“大王何故管他说什么,只要大王不出兵不就行了。”张胜倒是挺淡然的说道,卢绾在旁,便将殿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张胜。
张胜听罢,也是变得沉吟不语,“现下还有两天的时间,大王不必着急,可召集门客询问计策,天下哪有死局,重赏之下必有良策。”
“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先生定要帮我谋划一番出路,否则陈豨亡,某命将不久矣。”卢绾说完,便向着正宫走去。
张胜在偏殿,亦是有些叹气,“大王当真多虑了,今陛下所做之事,就是除去天下有威胁的人物,为子孙留下一个太平盛世,今不死,明日也难说。”
而董瑾回到使馆之后,立即命人备好酒食,这下给燕王出个难题,想必其定会出兵,如此回去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董翳刚端起酒杯,便看到小二来回送菜,不免有些辛苦,便将手中的酒杯递了过去,“小兄弟,也喝杯酒暖暖身子,今秋高气爽,菜食不必这么着急。”
那小二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喝吧,店家不会骂你的,客人为你撑腰,你还怕什么?”
“小的多谢大人,今大人乃是代地使者,小的奉劝一句,应当小心行事,那燕王和皇帝的关系甚好,很难说不杀了大人去邀功。”那小二满饮酒杯说道。
董瑾本是看小二辛苦,敬他一杯酒,没想到这小子竟说出这般话语,使得董瑾不得不重视此事,便随口问道:“那燕王会反汉吗?”
“大人有所不知,燕王和黄帝都是沛县的人物,据传两人乃是对门邻居,又是同年月所生,反汉应该不会可能。”小二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董瑾略微点头,又给了小二些许钱财,“小兄弟辛苦了,先去招呼其他客人吧,剩下的菜,过会一齐送到使馆来。”
那小二领命而下,独留董瑾在使馆泛起了嘀咕,搞的是酒食难进,这卢绾若是真的不反汉,唯一表诚心的机会,该当如何呢?
这些天卢绾并未出兵,定是用借口隐瞒刘邦,例如多次出兵,使得燕地士卒疲敝这种情况,今若出兵袭击代地,刘邦反而不欣喜,更多的是怀疑。
反正现在的代地已经是穷途末路,卢绾出兵将陈豨斩杀,总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隐瞒什么,所以卢绾绝对不会这么做。
那剩下的方案又有几何,董瑾稍微抿口温酒,出兵不成,难不成就等着刘邦前来质问,天下没有死局,只有下策。
说来下策,卢绾只有表忠,若是表忠,只有杀人,那杀谁表忠呢?想到这里,使得董瑾不免有些惶恐,只有将使者杀了表忠,之后在斩了范齐,燕王不承认燕地有此人,那么就算代王被抓,此事也无从查起啊。
董瑾实在不敢再想下去自己的后果,这边若是被卢绾杀了,陈豨见自己久去不回,自己的妻儿老小也是难逃一死。
这边酒菜还未吃一半,董瑾便慌张地向着外面跑去,他并未着急出燕地,而是赶去了范齐府上,欲要商议大事,他人不好骗,范齐还是可以解决的。
此时的范齐依旧在燕国任九卿,权利也算不小,本正在与家人用宴,听闻代地使者董瑾前来,不觉有些疑惑,但来者是客,当即邀入客厅叙礼答话。
范齐见到董瑾,首先开口问道:“公从代地前来,已经见过燕王,为何又来某之府上,莫不是有什么事情相商?”
“范大人,在下深夜前来,就是为了保全公之性命,再晚一些时日,恐怕你我皆要丧命燕国。”董瑾很是认真的说道。
范齐亦是觉得此事不简单,因为只有他出使过代地,这恐怕也是董瑾也找他的原因,”还请公详说,某洗耳恭听。”
董瑾略作思考,方才缓缓说道:“自汉王定天下以来,赵代燕等地从未平复,尤其赵地,连易数主,汉帝见势大,便以借口屠灭,唯有卢绾尚存一息。”
“今燕王卢绾势力渐大,本欲与代王陈豨联和,无奈陈豨现下自身难保,且公出使过代地,此不可谓不是燕王的担忧之处。”
“若是陈豨被刘邦所擒,心中定会怨恨匈奴与燕王出兵甚少,亦或是不出兵救援,自会供出与燕王来往的事情,待时吾等就成了此事的根本!”
“燕王若想自保,唯用下策,先杀代地使臣,也就是在下,表明与代王并无瓜葛,然后再杀范公,如此陈豨若是供出两人关系,你我皆死,无凭无据,加上卢绾与刘邦关系甚好,定然不会怀疑,而到头来,吾等却成了孤魂野鬼,父母妻儿恐怕都难以保全。”
范齐闻言,沉吟良久,不免有些后悔,“哎,早知道如此,当初某就不应该出使代地,此事皆出自张胜竖子也!”
“公说此言未免有些过晚,为今之计,还请公与某早日离开,待到陈豨被擒,吾等先一步告知卢绾与陈豨的来往,或可保全性命。”董瑾缓缓的说道。
“此话甚是,不知何时离开?”范齐无奈的问道。
董瑾稍微抚须,“有些事情宜早不宜迟,说不定明天早晨卢绾便来取吾等性命,依某看来,今晚就走,在下已经将话带到,全看公如何决择了,若是无事,瑾告辞!”
范齐当即拉住董瑾,心中略显惶恐,“走,今日就走,使者有文书,某与家人愿跟随使者出城避难。”
董瑾闻言大喜,两人商议计定,趁夜色拿着文书,又给了守将诸多财物,方才走出城去,直接赶往东垣城中,准备等到汉军登上城来,直接投降,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
而此刻的卢绾并不知董瑾与范齐逃走,辰时左右,张胜才从府内赶来,脸色略显疲劳,估计也是为燕王苦思了许久。
第466章 陈豨不敌东垣破
卢绾召集一群门客也没有商议出来个良策,可见都是庸人食禄,不办正事,唯有那张胜进殿,方使得卢绾心中稍微有点希望。
“先生你可算来了,今已经过了一日之期,殿上竟无一人想出办法,纵使下策也是无半分,当真愁煞本王也。”卢绾很是着急的说道。
张胜有些无奈地向前扶住卢绾,脸色颇显惭愧,很是低声地说道:“启禀大王,此事皆怪某考虑不周,竟让使臣前往代地,当时吾等不出兵便可,这般便不会有今日之事了。”
“先生莫要再提当初的事情,敢问一夜的时间,先生可有妙计?”卢绾眼神很是渴望,现在这个骑虎难下的局势,卢绾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
张胜略作思量,“启禀大王,今代王已是劣势,趁此机会一不做二不休,将使臣和范齐全部斩杀,然后派兵与刘邦联和,表明忠心!”
“难道只有此策某?”卢绾似乎并不像如此,倒不是心疼董瑾,而那范齐终究是老臣,卢绾还是有点不忍心。
然就在卢绾考虑范齐的时候,突然有侍官从殿外跑了进来,卢绾被侍官惊到,有些不悦的说道:“何事如此惊慌?竟这般不顾礼节!”
“启禀大王,不好了,那范齐府上空无一人,似乎逃走了!”那侍官有些惶恐的说道,根本不敢抬头观看卢绾的脸色。
卢绾站在殿前,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加上五六十岁的人,竟有些喘不过气,差点倒在殿上,“赶紧派人!定要将其抓回来,范齐老匹夫,本王不欲杀他,他竟然还敢逃走,当真是佞臣!赶上格杀勿论!”
侍官当即起身向外跑去,却被旁边的张胜叫住,“追范齐之前,速去使馆一趟,顺便看下董瑾在否?有消息立即禀报!”
殿上听闻这个消息,瞬间炸开了锅,就是卢绾也只得弯身扶着案牍,方才能站稳,“范齐逃到汉营,就算某出兵,恐怕陛下也难以相信我了。”
“大王不必忧虑,陛下与大王乃是隔墙之邻,纵使有范齐只言片语,陛下未必肯相信,因此大王勿忧,为今之计,只有静观其变了。”张胜缓缓说道。
不消片刻,果有随从来报,即董瑾不在使馆,似乎已经逃回了东垣,卢绾闻言,当真是万念俱灰,不知如何是好。
众人殿上商议多时,未有任何结果,卢绾只得叹道:“吾该命丧大汉开国皇帝之手,此乃命也,诸君皆散了吧。”言语间很是凄凉。
张胜在旁,于心不忍,当即跪拜道:“启禀大王,某曾去过鲜卑诚,与其左贤王关系甚密,大王若是不行,可先与匈奴联系,日后陛下来讨伐,可前往匈奴避难。”
卢绾听罢,脸色倒是缓和了不少,“卿果然是燕国的栋梁,既然如此,还请先生在燕与匈奴之间周旋,某之性命,全在先生也。”
“此事本就是胜引起,大王何故这般言语,况且胜之性命亦是大王所给,为大王前程,胜在所不辞。”张胜很是认真的说道。
两人商议计定,便开始频繁与匈奴往来,不过此时的刘邦似乎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毕竟还在东垣城外忙着攻打刘邦呢。
燕国诸事不提,且说董瑾回到东垣城后,陈豨亲往迎接,听闻燕王不愿出兵,倒也使得陈豨有些失望,但董瑾没有抬走,也算是让陈豨心中稍显安慰。
现在的目的就是死守,若是守不住,就让董瑾与范齐两人出去,离间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但凡刘邦对卢绾有点顾忌,离间计便很容易成功。
东垣城外,汉军将东垣围得水泄不通,不过汉王的身体却大不如从前,原因嘛,还要从前些时候说起,那时董瑾刚去游说燕国。
陈豨见汉军咄咄逼人,便命代军在城门楼上辱骂刘邦,大致可以分为地盘、父母、杀功臣三条,首先就是地盘问题。
当初刘邦打着义帝的旗号,召集诸多士兵,打败各路诸侯,占领中原千里之地,却未曾将土地归还义帝旁系后人,这简直就是利用百姓的忠心。
还有就是项羽欲要烹杀太公,那刘邦竟然还恬不知耻,欲要分一杯肉羹,试问古今千年,可有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唯有刘邦可以做的出来。
最后,这个就不用说了,陈豨也把自己算在了其中,大致就是明知道我们是被污蔑,还要派军攻打,显然是要消灭我们,巩固刘家的势力。
陈豨将这数条,用墨笔写好,挂在了城门楼之上,刘邦见状,心中大怒,立即命令樊哙、曹参强攻,陈平都劝不住。
如此盲目进攻,后果也可想而知,汉军损失万人,而东垣城却无任何攻破的迹象,正是如此,加上刘邦当初被项羽射中一箭,疑似旧病复发,所以只得躺在营帐之中养病,也不愿在出去,看到城门楼上的条幅。
刘邦得病,诸事皆有陈平处理,反正城墙上骂的不是陈平,所以陈平监军就冷静了许多,况且当初人家说他和嫂子有来往,陈平都是一笑付之,还怕这些代军辱骂。
两军相距月余,陈平期间趁夜袭击多次,皆是重伤代军,不过城楼坚固,难以攻破,然代军确实有水无粮。
陈平多次在城外观看,那代军皆是面黄肌瘦,唇角发白,而且最主要的皆是衣衫褴褛,想来,兵驻塞北,入冬时节,唯有用计破之。
于是乎,陈平便命人将汉军粮食衣物摆在东垣城外,又命汉军在城外喊道:“今天军在外,体谅中原百姓,若出城拱手而降,皆发粮与衣,如此便可与父母妻儿相见,享受凡人之乐,何故如此站与凌风之中,为逆贼卖命!”
这番喊话,彻底是击碎了代军的心理防线,诸多代军直接开门投降,陈豨在府内得知守城无望,便召来董瑾与范齐议事。
两人倒也挺忠心,还真来到了代王府上,此时的陈豨已经收拾好了行囊,见二人前来,依旧以礼相待。
“今东垣即破,某身为代王,留此必亡,汝二人可见机行事,将燕王之事说出,那卢绾若亡,二位先生皆可无事,切记。”陈豨很是认真地说道。
第467章 高祖养病回长安
董瑾二人见陈豨这般照顾,不免有些动容,当即伏地跪拜道:“大王可安心离去,好生保全性命,吾等老迈之躯,自有苟活之策。”
“如此甚好,此为一事,另外某曾命士卒辱骂刘邦,触怒其往事,以刘邦之心胸,难以宽大处理,汝二人定要替我为士卒求情。”陈豨再三叮嘱道。
安排好诸事之后,仅有五千余人与陈豨一同赶往上郡边境,暂且往灵丘驻扎,由于刘邦病重,加上天气严寒,并未派人前去追赶。
而代军投降士卒共有一万余人,刘邦在帐内听闻东垣城破,心中大喜,立即穿上常服前往查探,这个时候城墙上的大字帛书还未撤下。
刘邦在下方见到如此场景,心中大为震怒,差点吐血,还好旁边有随从搀扶,尽管如此,依旧对着樊哙等人喊道:“诸将何在!”
樊哙见刘邦发怒,皆不知是何缘由,今东垣城破,应当高兴才是,樊哙近前,当即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冒昧进言,有何吩咐?”
“今东垣城破,将投降的代军全部斩杀,一个不留,速去执行,否则连你一同连坐!”刘邦很是气愤的说道。
樊哙当场就懵了,“陛下,这个不太好吧,汉军从无杀降之说,这般做法,恐难得民心啊。”
“此等谋逆之兵,有何好怜悯,况在城中不知悔改,竟辱骂于朕,难道这就不该死没?莫要在此耽搁时间,速去与曹参共同bàn lǐ。”刘邦再次说道。
恰在这时,陈平正带着董瑾、范齐赶来,见到刘邦面色不悦,当即走上前来,“陛下身体不适,还请速速回营,诸事平会安排。”
刘邦并未答话,倒是一旁的樊哙有些低声地说道:“参乘,你可得好好劝慰陛下一番,他要杀东垣城中的降兵,将近万余人啊。”
陈平闻言大惊,当即跪拜道:“启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今东垣城刚破,陈豨又率军逃往灵丘,今若将东垣城的代军杀害,那灵丘的代军宁愿死战也不愿投降,如此破代则遥遥无期也。”
“而今虽有人辱骂陛下,大王可斩杀写此帛书者,警示众人,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将诸人全部斩杀,还请陛下三思。”
刘邦在旁长舒了一口气,“先生所言有理,今陈豨未擒,不可多杀降,将写帛书者斩杀即可,另外城楼上的帛书速速撤去,朕看见心中不悦。”
樊哙这才得令退去,立即将城楼上的帛书撤去,然后斩杀了写帛书者十人,还有百余人流放边境,其余皆以礼待之。
处理完诸事,刘邦才缓缓走进帐中,陈平则是紧随其后,“先生这么着急前来,莫不是有什么事情吩咐,还有后面的两名老叟乃是何人?”
陈平立即上前为刘邦斟满一杯温茶,“启禀陛下,帐外两人乃是陈豨的谋士与卢绾的卿大夫,特来拜见。”
刘邦刚端起茶杯,还未品尝,又放回了原处,“将他们两个带进来,朕有事询问,看来此事不简单啊。”
话音刚落,左右便将董瑾和范齐带了进来,刘邦颇为认真的打量着两人,“你们谁先说,到底何事?”
董瑾当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微臣告燕王欲结匈奴,自立为王,还请陛下裁决。”
刘邦稍微冷笑一声,“细细说来,朕倒也看看我那兄弟因何谋反?”
“启禀陛下,赵代燕所立之王,经常遭变,燕王亦是有此忧,故而派范齐前往代地说合,不在与代王为敌,进而使得陛下所率将领难以征服代王,如此便可使得燕王长久存在。”
“而今代王势弱,卢绾心中忧虑代王被擒,供出两者关系,便欲杀范齐,范齐心中惶恐,便由燕地逃出,微臣遇之,从中搭救,今东垣城破,吾等特来投诚,因为说出此言,欲求陛下及早发兵,使得燕地不复战事。”董瑾缓缓地说道。
刘邦稍微看了一眼范齐,“你便是燕国卿大夫?此事可否属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