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纵横家-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敬听罢,略微颔首,就在这时,西单于忽然从帐外走了进来,“慕容族长,何必要听信这使者的话语,此刻出兵,中原唾手可得!”
“你懂什么,此乃我同族兄弟,当初我能在鲜卑安身立命,多亏有他,今他不让出兵,就不出兵,大不了以后再商量。”陆敬颇有气势的说道。
西单于在旁愣是把话全部咽了下去,有些不甘的站在一旁,“兄长,今子玉也是好不容易来趟狼山附近,不若带我前往鲜卑诚,见见故人。”
“这个自是应该,想来婉儿姐整日在鲜卑城中挂念着你,而且卫儿都快长成大人了,也该见见了。”陆敬颇为慨然的说道。
于是乎,陆言这次充当使者,完全就是探亲,陆敬也是豪爽的将兵撤退,陆言与陆敬两日的时间才赶到鲜卑诚。
此城目前与长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真是厉害,陆婉儿见到陆言前来,心中大为感慨。
不待婉儿来见陆言,陆言早就备好常服前来拜访陆婉儿,由于陆敬是城主,所以婉儿的生活并不差。
府中,婉儿正在为嬴卫缝补衣服,忽见门首有人来访,不免有些茫然,当即出门查探是什么情况。
还未走出府门,陆言直接从旁边站了出来,“玉婉姐,好久不见啊。”言语颇有打趣的意味。
时刻多年,陆婉儿容貌并未有多大变化,而陆言更是分毫未变,陆婉儿猛然看见陆言,当真是喜极而泣。
“子玉,你,你怎么会来到此处,莫不是中原安定了?”陆婉儿语无伦次的说道。
“玉婉姐,里面说话,此次我只是来看看你们的,过些时日还是要回去的。”陆言有些无奈的说道。
陆婉儿稍微点头,“进府上来吧,卫儿正在后院耍枪呢,都已经十几岁的孩子了,还不知读些诗书。”
话音刚落,嬴卫竟从后院跑了过来,“娘,和谁说我不读书呢?”
陆言顺着声音看去,那嬴卫个子修长,和当初的扶苏颇有几分相似,“卫儿,认不认识你这个舅舅了?”
嬴卫有些疑惑的走上前来,“子玉舅舅,你怎么回来了,卫儿想死你了。”说着竟一把抱住了子玉。
“卫儿果然大了,只是不在府内照顾母亲,出来耍什么刀枪。”言语中尽是宠溺。
“子玉舅舅,随我来,我让你看看我的武艺!”嬴卫很是认真的说道。
陆婉儿在旁稍微摆手,“去吧,我去后房备菜。”
第433章 陆言归汉迁祠堂
陆言在鲜卑诚逗留多日,觉得此处虽好,但天气严寒,不如中原地势广袤,民丰物博,便欲与陆敬辞别,但心中又放不下嬴卫和陆婉儿。
府内,陆婉儿与嬴卫就在陆言旁边,见其忸忸怩怩,不觉有些疑惑,“子玉,莫不是心中有什么事情?”玉婉首先开口问道。
“哦,是这样的,我过几日就要离开,不知道玉婉姐和卫儿愿不愿意和子玉一起,前往中原住上几日?”陆言缓缓的说道。
玉婉听罢此言,心中倒没有多大的波动,但嬴卫似乎很是向往,“娘,要不我和舅舅回去,过些时日再回来。”
“胡闹,难不成你想让娘一个人留在这里,每日牵挂与你。”玉婉有些打趣的说道,见嬴卫这么高兴,又不忍心拒绝。
陆言在旁,劝慰到:“玉婉姐,现在老夫人已经去世,文儿独自在长安,甚是寂寥,婉儿姐何故一直住在这狼山附近呢?”
陆婉儿沉吟良久,方才说道:“子玉,吾等乃是前秦之人,若是回去,那汉朝皇帝岂能容得下我们。”
“玉婉姐这就多虑了不是,想来当初的商纣子嗣,武王何曾杀伐,而秦三世,若非楚霸王,汉帝亦是不会杀他,玉婉姐若真的担忧,不若将卫儿暂时改成陆氏,这般总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陆言缓缓的说道。
“娘,大不了以后卫儿姓陆,也没有什么不好,卫儿只不过是想和子玉舅舅一起回中原看看罢了。”嬴卫很是委屈的说道,其实他的心中,亦是对中原很是向往,自从当初离开之后,想来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陆婉儿最终缠不过嬴卫的软磨硬泡,同意与陆言回中原,不过嬴卫需要改名,新名字就是陆卫,这点陆言倒也不介意。
陆敬听闻陆言离开,心中虽然不舍,但他的家小都在长安,岂有不回去的道理,当日宴会上,十公主等人皆在,还有公子高的后人,以及陆敬的两个孩子。
嬴卫见陆敬有些不舍,当即起身说道:“大舅子,你就放心吧,我们只是去中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有时间还会回来看你的。”
陆敬却被嬴卫几句哈逗笑,“你这小子,当真是本性不改,有了小舅,就忘了大舅,这些年是白养你了。”
话音刚落,便引得众人大笑,酒过三巡,陆言的脸色颇显认真,“兄长,此一别,日后恐难相见,不过你们安安稳稳的就好,莫要在挑起战事,子玉于秦朝保全诸位,再不想你们受到任何危险。”
“放心吧,兄弟我知道你在汉朝安全,就没有发兵的必要的,除非那汉帝敢对你不利,我会立即遣兵前去救援。”陆敬很是直接的说道。
陆言略微颔首,次日便和婉儿母子离开了鲜卑诚,向着长安进发,此一行来回将近月余的时间,而韩王信则是彻底归属于匈奴帐下。
刘邦久在长安无事,忽闻陆言归来,不免有些激动,当即设宴款待,又闻带回一队汉人母子,更是敬佩。
殿内,陆言与刘邦对坐,剩下的官员已经全部退下,“子玉,此去匈奴,他们的情况你应该最为了解,觉得如何?”声音压的很低。
“启禀陛下,匈奴士卒将近有数十万之众,且在狼山山脉有一城池,名为鲜卑,其地方不比长安城小。”陆言缓缓的说道。
“原来如此,看来朕未曾出战当真是明智之举,此处多亏子玉,使得边疆和谐,不知子玉想要说明奖赏?”刘邦饶有兴趣的问道。
陆言被问,心中茫然,他何曾想过还会有赏赐,但是本身已经是平南王,自然不可乱加封号,再说也没有比王更高的封号了。
“启禀陛下,臣素来没有心愿,但有一事还请大王允许,子玉此生无憾矣。”陆言颇为认真的说道。
刘邦略微颔首,“子玉请讲,莫要和朕客气。”
“子玉自幼跟随老母,立志出人头地,今随天下太平,然家中却独剩子玉一人,着实可悲,因此子玉想将老母的墓碑迁到临淄,另外将父兄的墓碑移入其中,也算是为亡人做些应有的事情。”言语间尽显悲切。
“子玉孝心可嘉,朕自会准许,另外子玉之父母就是朕之父母,每年奉常司会前去祭祀,子玉大可放心。”刘邦略微满意的答道。
现下陆言的风光无尽,自会有人不服气,此人便是审食其,他也是沛县的人物,当初天下大乱的时候,其为舍人,照顾刘邦家小。
而诸将尽皆封侯,唯有他审食其未曾得封,当初他听闻陆言为张耳求得赵王封号,心中大喜,遂亲自拜访陆言,也想请他求陛下封侯。
陆言根本不知道审食其是何种人物,当初楚汉相争的时候很少露面,因此并无多少战功,便婉言谢绝了此事。
有些人的性格就犹如审食其一般,你若是帮了他,那就是朋友,你若不帮他,那就是敌人,反正没帮他就是害他,好像帮他封侯是天经地义的一样。
正是由于此事,审食其对陆言怀恨在心,今见到平南王举家竟可以受到帝王香火供奉,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审食其和刘邦的关系一般,但和吕雉的关系比较好,当初刘邦在外征战,都是审食其帮他照顾老婆,至于刘邦头上有没有绿,这个事情就不好说了,反正刘邦死后,审食其是可以经常出入后宫的。
当日审食其正在烦闷之时,听闻陆言从匈奴带回来一对母子,心中就开始起疑,他们若是久居匈奴,身为本地人,岂会这么容易就跟你回中原。
因此断定他们并不是匈奴人,审食其便派人暗中调查,你别说,还真有线索,定然查到陆婉儿乃是前朝宫中之人。
仅凭这一点,就足够陆言死一百次,前朝的宫人有子嗣,这分明就是前朝遗子,本来就是祸患,陆言还敢带到长安,当真是胆大妄为。
审食其得知此事后,当下便前往宫中会见刘邦,欲告知此事,在审食其看来,当初陆言身边的人,除了陈平之外,似乎都已经就封,定然不会有人替他求情,所以对此颇为有信心。
第434章 审食其进谗高祖
审食其将资料整理的很完善,虽然他没有查出来陆卫是否为秦皇子孙,但他可以委婉的表示应该差不了多少,毕竟古人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当日刘邦也是刚下令让陆母祠堂迁到临淄,另外改为陆氏祠堂,且临淄所有陆氏宗族,官位不列三公九卿,亡故不得入陆氏祠堂,可见这也是死后的荣誉。
刘邦正在与萧何饮茶谈心,忽闻审食其求见,不免有些惊讶,说来审食其虽然没有封为王侯,但也算是九卿之列,奈何古人嘛,对于名誉有种莫名的向往。
“陛下,那审食其求见,老臣就先退下来。”萧何说罢欲要起身,刘邦却在一旁摆手道:“他能有什么事情,你且坐着,等到他事情谈完,再与朕饮茶。”
两人说话间,审食其也从外面走了进来,“微臣拜见陛下,见过相国。”言语甚是恭敬,刘邦随即赐座备茶。
“审生,多日不见,怎么想起来朕的大殿了,莫不是想来看看这边的风景。”刘邦颇为打趣的说道。
审食其的面色却是异常的认真,“启禀陛下,臣有大事禀告,是关于平南侯的,还请陛下明察,莫要含糊。”
刘邦听闻是关于陆言的事情,神情颇为疑惑,“你且说说看,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啊。”
审食其略微颔首,当即答道:“启禀陛下,当初陆言从匈奴回来的时候,带回一对母子,微臣觉得可疑,便派人细查,方才知道二人乃是秦皇子孙!”
不待刘邦回话,旁边的萧何首先慌了神,“你可莫要胡说!那平南王久为去过匈奴,当初不过是为了谈和,哪里来的秦皇子孙。”
“相国说的在理,你且细细说来。”刘邦虽然表面上觉得荒唐,但是心中却很重视,故而仔细问道。
“那对母子,现在虽名为陆婉儿和陆卫,但其真名应该是陆玉婉和嬴卫,殊不知当初虽二世秉政,但并未诛杀扶苏的子嗣,想必陛下也知道,那扶苏曾有一子名叫嬴卫,而陆言的姐姐陆玉婉就是做了扶苏的妃子。”
“当初平南王见天下打算,不忍心这对母子受到伤害,便遣送其往匈奴,以至于今日天下太平才接回来的。”审食其缓缓的说道。
萧何在旁听得仔细,“今母子全部改名易姓,有何可追究,况且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又不多,陛下也无需计较。”
刘邦也是缓缓点头,“相国说的有理,那陆玉婉是陆言的姐姐,接回中原也属于正常,况且那陆言又无兵权,与朕兄弟相称,岂会容有二心。”
“启禀陛下,臣也是这般想法,但细细思索,似乎事情的重点并不在这,那匈奴来势汹汹,陆言为何能让他退兵,而且有什么理由让他们退兵,想来中原纷乱已久,此乃匈奴进攻的好机会,却因陆言前往狼山一趟,匈奴数万军队,竟毫无缘由退兵。”
“而且微臣听闻,当初平南王在秦朝为官的时候曾有一个亲兄长,名为陆敬,因为扶苏赐死的事情而消失不见,另外当初从边疆调兵回中原的时候,仅有涉间和苏角,并无陆敬此人,最为重要的是始皇帝派出去的秦兵数十万之多,自蒙恬身死之后,从边疆回来的只有几万人,其中数万何往矣?”
“平南王回来的时候,曾言匈奴有城名曰鲜卑,依微臣看来,鲜卑一族人员寥寥无几,怎么可能会依照他族的名讳,可见其中大有深意。”
刘邦听得很认真,“你的意思是说,匈奴的一举一动都是平南王在控制,今将嬴卫接回来,欲要谋反?”
萧何猛然一惊,手中的杯子差点掉落,“启禀陛下,此事还需明察,臣愿意全权解决这件事情,还望陛下恩准。”
“相国平日忙碌,此事暂且交由审生处理吧。”刘邦缓缓的说道。
审食其闻言心中大喜,“多谢陛下,臣即刻便将那对母子抓来,定能审讯的一清二楚,不怕平南王不招供。”
“如此也好,匈奴为患,或许真与陆言有关。”刘邦颇为信服的说道。
审食其为防止萧何多说,当即起身告辞,前往长安学宫抓人,而陆言对此事更是一无所知。
见到审食其带兵来到学宫之中不免有些大惊,陆言当即上前阻止,毕竟这里面还有诸位王公贵族的公子爷,岂能容审食其撒野。
学宫外,审食其已经等候陆言多时,见其到来,不免冷笑,“平南王,今陛下让我来,不为其他的事情,欲拿匈奴而来的母子二人。”
陆言听罢,心中大惊,“汝可有陛下诏书!”审食其稍微摆手,后面的士卒直接将诏书递到了陆言的手中。
大致意思就是,这个事情是朕让审食其去办的,暂且委屈一下平南王,到时候水落石出,定能还平南王清白。
就在陆言发愣的时候,审食其已经去学宫后院拿人,众多公子爷也是大惊,不过审食其倒也明白事理,仅仅带走陆婉儿和陆卫而已。
恰在此时,吕公却从门首走过,见到审食其带兵匆匆离开,心中忧虑,当即向前询问陆言何事。
陆言只是摆手,“某为公之女婿谋天下,今恐怕要亡于他手矣。”
吕公闻言大惊,当即将陆言拉到偏殿之中,“王爷可细细说来,老夫定会帮你解决。”
“前时韩王信勾结匈奴,某去讲和,带回失散多年的姐姐,此次恐怕陛下是怀疑我勾结匈奴,欲置我于死地也。”陆言面无表情的说道。
“王爷莫忧,某不就信那混小子敢如此,当初席间我曾观王爷乃是大富大贵之人,应当不会有事的。”吕公略微安慰道。
“某有事无事倒也无妨,主要玉婉姐与其子,某不想有失,他们若是保我,定会被审食其严刑拷打,此番何解?”陆言摆手道。
吕公闻言沉吟良久,“老夫与子房同去见陛下,王爷待在学宫即可,免得越描越黑,老夫倒要看看刘季这小子要干什么!”
“那就多谢吕公了。”陆言颇为无奈的说道,搞不好弓藏狗烹的事情真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第435章 都尉府有惊无险
审食其抓到陆婉儿母子二人并未审讯,他现在必须得到刘邦的指示,意思就是你随便搞,最后朕来给你撑场子,否则审食其这边也不敢下重刑,最多囚禁。
而吕公见过陆言之后,饭都没吃,便直接向着未央宫赶去,势要找一个说法,至于刘邦刚好下令让审食其务必查出来结果,过程没必要那么重视。
这下可是满足了审食其的愿望,上来就对婉儿母子严刑拷打,虽然高祖即位不久,但重刑这种东西完全可以秘密施行,其他事情对外依旧是宽大处理,唯独威胁帝位的东西不容小觑。
都尉府严审不提,且说吕公气势冲冲的来到宫中,着实把刘邦吓了一跳,慌忙下殿来迎,表现的十分殷切。
“老丈,这个时候不在学宫听教,怎么有时间来这宫中,今未央修建不久,待到完善,朕自会请老丈来宫中游玩。”刘邦颇显客气的说道。
“刘季!老是跟我说,为何要将平南王带回来的那对母子囚禁!”吕公此刻简直就是无敌状态,愣是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刘邦哪里敢跟老丈顶嘴,当初自己生活不济的时候,吕公非但没有嫌弃自己,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自己,这种好人年纪大了应当礼遇,故而刘邦只能顺着老丈。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审食其得到线索,怀疑平南王勾结匈奴,而且带回来的那对母子有可能是始皇帝的子孙。”刘邦有些颤颤巍巍的说道。
吕公当即甩袖,“就因为这点子虚乌有的事情,竟让审食其带兵来学宫捣乱,竟带走那对母子,有什么证据吗?难不成让审食其严刑逼供!”
“刘季,我告诉你,平南王若是造反,勾结匈奴,何必非得现在,当初楚汉相争的时候,岂不是绝佳的机会,今匈奴势大,你不去剿灭,反而在窝里横,若是平南侯真的出事,那匈奴打过来,看你拿什么挡着他们!”
“审食其前些时候求见平南王,欲让他求你封王,故而审食其心中厌烦子玉,所以才会想出这么损的招数,刘季,我告诉你,立刻放了那对母子,否则老朽跟你没完!”吕公言罢当即扬长而去。
还未走出宫门,又转身补了一句,“你若是真有能耐,就去带兵攻打匈奴啊,到时候抓住匈奴王,不就可以水落石出了,何必在这里逼供一些平民百姓!”
吕公出了未央宫,长舒了一口气,想来那刘邦定是心中懊悔,反正老夫也活不长了,现在就前往都尉府,将两母子接回来,我看他刘季敢说什么。
刘邦听了吕公的一席话语,心中五味杂陈,好像事情就是这么个道理,看来还真不是陆言的错,不若与群臣商议,攻打匈奴,如今年纪大了,正好挥洒一腔热血。
未央宫主意未定,而吕公已经赶到了都尉府,众人见是皇帝的老丈,哪里敢阻拦,只得任由其前往后院私牢之中。
“审食其,你小子快给我出来,将那对母子给我交出来!”吕公虽然七八十的人了,但是嗓门很大。
此刻的审食其正在想法设法让陆婉儿招供,两人被审食其打的已经不成模样,四肢麻木,嬴卫虽然如此,依旧狠狠地瞪着审食其,他心中依旧对自己的舅舅抱有希望。
“老爷,不好了,国丈来了!”就在审食其欲再次用刑的时候,一名随从跑了进来,很是无奈的说道。
审食其颇感疑惑,“国丈素在学宫,怎么会独自来我这里,你且去周旋,我随后就到。”
“那国丈就在外面,希望大人将此母子二人交出,想必是平南王从中相求,老爷还是早早参见吧。”随从急切的说道。
审食其当即颔首,向着前厅走去,吕公正在厅中品茶,见审食其过来,并未说话,依旧自顾自的饮酒,吕公本是沛县人。
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沛县人之中,吕公最为看不起的只有审食其,另外则是卢绾,两人能力不怎么样,一个和刘邦的关系几乎情同手足,一个和刘邦的妻子关系甚是亲密。
“老国丈,你怎么有时间来我都尉府?莫不是有什么事情吩咐?”审食其很是认真的问道,同时将眼前的温茶敬了上去。
吕公只是瞥了一眼审食其,“赶紧把那对母子交出来,否则有你好看,刚才我已经见过刘季了,这个时候你不交人,信不信我让刘季赶你回去,另外张良萧何已经备好谏书,事情大不大,你自己看着办。”
审食其一听,瞬间慌了神,“这个是陛下安排的,我怎么敢轻易交出来,还请国丈恕罪。”其实不是审食其不想交出来,而是两人被他打的有点惨,这般交出去未免有些尴尬。
“那你就是不交了,行吧,你等着,现在你是都尉,明天就是小吏!”吕公很是直接的说道。
“老国丈莫要动怒,我即刻命人送到学宫,然后禀明陛下,此事不妥。”审食其当即改口道。
“那就快点,老朽就在后面跟着!”吕公很有气势的说道。
审食其一面差人将母子二人梳理好,一面写诏书呈给刘邦,吕公见母子二人用马车被送到学宫,心情舒畅了许多。
而刘邦看到审食其的诏书,就算有再多的无奈,此刻也得唯命是从,毕竟老丈也不是好惹的,细细想来,陆言若是真的造反,也没有必要再回来,若是想光复秦朝,直接在匈奴起兵就行了。
陆言听闻婉儿两人回来,心中又惊又喜,本来陆言表现的也是手足无措,一直在学宫等待吕公的消息,未曾想午时就送了回来。
府中,陆言亲自备上茶水果食,请玉婉二人叙话,“玉婉姐受苦了,那审食其可对你有什么不敬?尽管说出来,到时候子玉定让他百倍奉还!”
“这个到没什么,今事情已经过去,子玉就不用担忧了。”玉婉颇为淡然的说道。
一旁的嬴卫也是点头,“是啊,子玉舅舅,何必和那种小人过不去,徒添麻烦呢,反正我们都没事。”
陆言听罢,心中很是慨然,“卫儿当真懂事!”
第436章 高祖发兵击匈奴
张良和萧何已经在府中写好谏书,今听闻那对母子已经被放了出来倒是放松不少,而刘邦虽然不再过问此事,却因吕公的话有了新的决定。
说来刘邦虽然不忧虑陆言的事情,但始终对匈奴的兵力耿耿于怀,毕竟身为开国皇帝,要给后代留下一个盛世。
刘邦心中计定,次日便召集群臣商议此事,陆言萧何皆在,对于那对母子的事情,刘邦有必要先澄清问题的根本。
陆言倒是随意,不管刘邦怎么说,只是频频点头,你是老大,你说什么都对,混迹官场这么多年,谁还没有两把刷子。
刘邦对此也很满意,“今韩王信投靠匈奴不归,朕心中甚是烦闷,想来我中原故土,纵使春秋战国之分,未曾让匈奴占得半分便宜。”
“朕即天位以来,四海臣服,唯独匈奴却自视甚高,朕欲启禀讨伐,诸位以为如何?”刘邦解决陆言的事情之后,转而认真道。
萧何又是第一个出列,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此事平南王已经讲和,而且并未有任何损失,何故要于此兴兵?”
“昔日田横逃离海上,今回长安而取义,南越王赵佗见中原安定,亦是拱手来朝,为何那匈奴却这般冥顽不化,欲与天朝为敌,朕自是要带兵攻打,朕之疆域,何来平起平坐之理,唯有臣服方显天朝神威!”六部很是激动的说道。
众人皆是沉默不语,陆言在旁,略作思考道:“匈奴离此甚远,陛下不比亲自远征,不若让诸侯联和讨伐,以削弱实力,岂不两全其美。”
刘邦沉吟不语,许久方才说道:“兵马自然他们来出,但朕需亲自带兵,朕倒要看看匈奴是何等样人,竟让韩王信拱手而降!”
殿上左右百官皆是出言劝慰,然刘邦似乎心意已决,因此诸人也就不在劝谏,想来民生安稳,北定匈奴除了路途遥远,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唯有陆言心中踌躇,想来双方不管是谁输赢,都是损失,除非陆敬不出兵,让西单于来战,事情或许就可以迎刃而解,到时候刘邦也很难发现陆言与慕容敬的关系。
长安诸事不提,刘邦经过百官的同意之后,当然属于自作主张,召集各路诸侯人马三十万,欲要一举剿灭匈奴。
而鲜卑城中,陆敬听闻陆婉儿被囚禁,险些丧命,心中已是大怒,今又听闻刘邦来攻打匈奴,不免有些嗤笑,陆敬本身还真看不起汉朝。
于是乎,陆敬便与诸位长老商议,但是毕竟前些时间刚与自己的兄弟达成合约,不应出兵,但作为联合酋长,陆敬不出兵,不代表手下不能进军。
这个时候,西单于首先表明立场,也就是冒顿单于,隶属于北单于的分支,当初被蒙恬打走的头曼单于,由于某种原因,治理本部不善,冒顿单于脱离而出,与陆敬较为亲近,在中原纷争的时候,陆敬出兵帮其解决了头曼单于,然后匈奴就全权归于冒顿单于。
闲言少叙,冒顿单于当即说道:“慕容首领,我早就听说汉军不善,当日就不应该撤军,今汉军来攻,为之若何?”
陆敬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今诸位奉我为首领,汉军又前来攻伐,岂有不出兵的道理,然汉军天子来伐,我们虽有重兵驻扎草原,但我不出战,我需要让汉天子知道,匈奴部下便可将其击败,汝等谁愿往?”
不待众人答话,冒顿单于首先站起,“族长放心,给我十万兵马,管教那汉军有来无回,全部葬身匈奴之地。”
“这个,不是我不信任你,只怕十万之众难敌汉军三十万人马啊。”陆敬颇有些刺激的说道。
果然,那冒顿单于瞬间性情高涨,很是大声的说道:“今不把汉军赶走,我愿提头来见族长!”
陆敬听罢方才点头,“既然如此,就由你带兵,一切皆要小心,另外吾等深居草原,不喜中原地方,若是打败汉军,莫要杀绝,从中多抢一些钱财奴隶。”
“这个族长放心,我自有分寸,绝对不会让族长失望!”冒顿单于很是自信的说道。
匈奴整兵不提,刘邦此次亲征,诸将终究不放心,因此由夏侯婴、陈平伴其左右,也好有个照应。
而匈奴一方,则是冒顿单于和右贤王,他们的制度不清楚,反正单于旁边总有那么几个贤王,应该是听着比较舒服。
最先与汉军交战的并非是匈奴士兵,而是韩王信,你既然投靠了匈奴,也不能闲着,必须前往迎战表示一下忠心。
诸位试想,汉军三十万,韩王信的那点封地恐怕都容不下三十万人,双方对战,就算不用计谋,自然也是毫无悬念。
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
这下子,可真的使韩王信慌了神,身后什么事情也不管了,带着几千人马直接逃奔匈奴。而韩王信的将领稍微耿直一点,其中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再与汉军一战。
韩王信自然不再其中,在韩王信看来,这些人绝对都是愣头青,残兵败将几百人,与汉军几十万人斗,挨个让你杀,也得十天半月才能解决,后果自是战败。
韩王信逃到匈奴之后,自是和冒顿单于、以及右贤王屯兵广武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然后截杀汉军,这个时候,冒顿单于比较小看汉军,只派出了两万匈奴士兵。
而汉军打败王黄等人之后,继续乘胜追击,顺便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直接追至离石,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汉骑兵部队击溃。
此刻冒顿单于才意识汉军并非鸡蛋,自己也不是石头,这样和汉军打下去岂不是很难和慕容族长交差。
于是,冒顿单于便将所有的精兵集结在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