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样说法,也并非无稽。你先起来说话,”皇帝让他起身,“当年朕做皇子的时候,天性顽皮,成天惹祸、恶作剧层出不穷,不但上书房的师傅、谙达饱受其苦,就是先皇,也深以这个最年长的阿哥荒诞不经而头疼——这可不是朕说的,是额娘她老人家生前说过的话。”

曾国藩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提及旧事,垂手肃立的听着,“不过朕虽然顽皮,但自问脑筋不弱于任何一个兄弟,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学业也堪称第一。故此,蒙皇考爱重,将这万几重担,交付仔肩。”他说,“当念书之时,每每阅看列祖列宗圣训的时候,总以为如同和⑼鮼嵧鳎澳环ǎ焕词且蛭腔盗诵某Γ词俏烁魇 ⒅蜗鹿僭彼烈夥暧接腥绱硕艘话阄薅哪切┙旧菀饕葜鳌!

“后来才知道,不是这样的。”皇帝抬头,看着曾国藩,“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臣愚钝,只能想到皇上圣训的两节,其他的缘故,臣不知。”曾国藩说,“不过,臣听翁心存大人言及,元旦之日,皇上驾临府中,于我天朝吏治之评,曾有一番上谕。臣听闻之下,心中钦服无地。臣想,我大清内外臣工,如汤文正者自然是如凤毛麟角;如和⑼鮼嵧⒐┲鞯模嗍前僦形抟弧4蠖嗍墓僭保芑故呛玫摹!

皇帝叹了口气,诚然,天下这么多的官员,好的终究应该是占多数——但也只限于汉人官员,反倒是满族官员,不肖之辈,比比皆是!只不过,这样的话曾国藩不敢说,而他,即使贵为天子,也是不能出口的,一时间养心殿西暖阁中静了下来。

君臣默然良久,皇帝忽然问道,“这数日以来,京中内外,于朕很有些言语吧?”

“这倒不曾,京外蜚声如何,臣未得知晓,城中百姓,都在说,皇上龙体欠安,多是朝臣不作为,完事积压,引致皇上不得休息之故。”

皇帝展颜一笑,从御案上拿起奏折,“林文察上的这份折子啊,虽是湖北一省所见,却也很有代表性——湖北如此,湖南、山东、河南、四川,是不是也是同样呢?李元度、朱洪章几个,分发到各省去,专责练兵事宜,等一会儿你下去,把林文察的这份折子誊抄几分,廷寄几人,让他们不要考虑情面……你怎么了?”

曾国藩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皇上信重为臣,臣本当不顾议论,豁死以报,只是,兵者国之大事,臣恐才短智绌,还是请皇上交由军机处共议吧?”

“曾国藩,你少和朕来这一套!”皇帝突然发怒,“你当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忧谗畏讥,只担心着自己的名利禄位?朕看你越来越不像当年那个给朕上《敬陈三事折》的曾国藩了!”

曾国藩以头触地,咚咚作响,“臣的这点小心思,原也不敢蒙蔽圣明。只是,我大清朝早有祖制,汉员领兵,大非所宜,还请皇上俯察。”

“祖制?就是因为有祖制,才有了宁夏将军善庆、特兴额这样的魂账奴才!仗着祖上的余荫,在任上胡作非为,你现在居然还要以祖制为他们做辩解吗?”

“臣不敢。”曾国藩说,“善庆等人自取咎戾,与人无尤,皇上于其有任何处置,都是一本大公之心。臣不敢以彼等身为朝中宗室,而稍有回护之意,只是臣想,皇上简派光武军中将佐到各省帮办军务,原是有整肃军法之至意在内,而林文察、李元度等人,出省办差之际,难免有所疏漏。若是只有臣一个人专负其责,念及当年在天津训练兵士之时,这几个人与臣都有僚属之谊,难保大公之心……”

皇帝终于给他的话说动了,“你若是执意如此,朕也不好勉强。不过兵制改革一事万不能有半点疏忽,下去之后,先拟旨进呈吧。”

第71节 四省公务(1)

第71节四省公务(1)

每天一早的军机处见面,是从雍正年间成立该衙门一百余年来无一日或缺的,便是前几天皇帝精神不振,这样的叫起也从为间断,只是时间有长有短而已。前几日,每天见面,说不到几句话,皇帝就摆手示意众人跪安,弄得奕也很觉得无可奈何,列祖列宗,以勤政为优长,新皇登基数载,秉承了这份好习惯——不过为崇实一番奏答,大大的影响了心境,众人无不心知肚明,只是找不到什么言辞解劝而已。

不过今天面君,奕立刻发觉了不同:皇帝的脸色大见红润,黑白分明的眸子熠熠生光,c魂边带着一抹笑意,比之往日那样显见不同。进殿碰头行礼,奕说道,“臣弟见皇上龙马精神,恢复如初,心中实在欢喜……;圣体康健,不但是臣工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臣弟不胜为我皇欣喜。”

奕的话说得并不得体,大异他平时言辞便给的本色,不过皇帝感念他一番眷恋君父之心,是很感动的神色,“朕这几日身体不爽,国事上,军机处的几个人都多多辛苦了。”

“为皇上分忧,厘清国事,本就是军机处职责所在。臣不敢当皇上嘉勉之词。”

“你们都是朕的近人,也不必说这些话了,”皇帝点点头,“说正经事吧。崇实离京了吗?”

“这,还不曾离京。”翁心存说,“昨日崇实到臣的府上来,自陈在任上行事恍惚,辜负圣上厚望,心中追悔不已,妄求皇上开恩,能够政事闲余之际,拨冗传见,他想在皇上面前,一呈忠悃。”

“朕不见。”皇帝说道,“等一会儿下去之后,立刻拟旨,着崇实即刻动身,从哪里来,让他回哪里去。若是真有心报答朕躬一番提携之恩的话,就在任上好好做出一番模样来。若仍旧是这般颟顸度日的话,难道朕就当真不舍得杀了亲手选中的第一个门生吗?”

他想了想,“就照朕的这个意思拟旨,给他的措辞不妨严厉一些。”

心存碰头答说,“崇白水是皇上登基之后,从泥途之中捡拔而起的我朝第一个异族状元,心中感怀君父,自不待言。皇上对他的器重,也是臣等一一看在眼里,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崇实小兄得皇上谕旨,定将如前朝郭琇般,断指明志,以湔前耻。”

“他若是能够这样想,自然是他的福气。”皇帝不愿意为崇实的事情多费心思,转而说道,“咸丰四年的时候,朕巡看京畿、直隶兵事,曾经问过胡林翼,他说,任职天津府,旁的事情还容易料理,只有一节,就是,京、外官员,过境甚多,供应浩繁,赔累不起。朕让他以后所有供应饮食,全数从简,两菜一汤,白米饭管够——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

“是,臣弟记得的。”奕说,“如今天下各省,只是用于这等往来迎送之间的官费,就不知道要花销多少——都是一些巧立名目,慷公家之慨的国家蠹虫。”

“正是如此。今后各省招待过境官员的,一概照天津例办理——若是在城中有一二交好,公务之余愿意延至府中,呼朋唤友招待的,朕管不到。若是有假借公家之名,行大张享乐之实的,一经查出,概行撤职查办!”

奕等人知道,皇上这几天来心血不顺,都是由崇实的一番奏答引致,这时候哪敢触他的霉头?更何况,听崇实鹦鹉学舌一般的复述一遍,也觉得各省之中的这种浮躁、奢靡之风是到了该狠狠煞一煞不可的时候了,当下恭敬碰头,“喳。臣弟都记下了。下去之后,会同内阁,明发各省。”

皇帝兀自不依不饶,“朕这几天想了很多,越想越觉得奇怪,当年在天津,胡林翼所奏陈的府道苦楚,难道旁的省中就没有吗?四年的时间过来,居然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官员,为同样的事情有所奏陈?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等花费国家的银子,填充一己口腹之欲壑的做法,是为君子所不耻的?”

“这等同僚迎送,臣弟想,不过是因为多年沿袭而下的陋习,官场之上早已经习以为常,便是有君子立命之人,怕也难抵浊流滔滔,轻易不敢进言。”奕说,“今日皇上实事求是,一扫官场歪风,想来诏旨所到之处,各省督抚,亦当洁身自好,约束僚属,痛改往日之非在前,敉平民怨在后了。”

皇帝笑着说道,“这也不过是你附和之言,怕是连你自己,也未必能够说服的吧?”他一摆手,制止了奕自陈有罪的话,“先不必提它了,左右有明发天下的谕旨在,再有犯禁的,照此办理就是。”

“喳。”

“还有,”他的面色逐渐转暖,“这一次和英法两国商谈休战事宜,更签署于我天朝大有斩获的《北京条约》,总署衙门上下秉承朕意,不卑不亢,大扬国威,实应嘉奖。此番所有参与会商之人,一概升职一级。赏袍褂料一匹,花瓶、欲璧各一,荷包四、帽纬一,手炉、如意各一。”

这番赏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会商之事,一月有奇,总署衙门忙得四脚朝天,公事料理的妥妥当当,虽然事后有齐园岭和边宝泉上折子弹劾,也给皇帝在乾清宫当众驳斥了回去,不当大碍,“臣惭愧,三国会商,全靠皇上指点,臣等方能拨云见日,有湔雪前耻在前,上慰先皇,下安黎庶在后的些许微劳,若说有功,也是皇上应为第一大功。”

“虽然会商之际,有朕从旁指点,终究也是要靠你们做那些筚路蓝缕的具体事务,我等君臣各自有功,就不必去说它了。”皇帝好笑的摆摆手,又问道,“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省本月的晴雨折,朕已经看过了,从去冬到本年三月,五个月之中,四省雨雪极少,各省虽已经组织民夫挖井取水,但照这个样子看起来,怕是旱O灾将临……,想来百姓又要吃苦了。”

听皇上言语之中时时处处挂念小民疾苦,奕几个无不大为感动,“皇上爱民之心,古今难寻。不过臣弟以为,即便以上四省今年真的遭了旱灾,也是不妨事的。”

“嗯?怎么这么说?”

“各省自咸丰四年以来,多建官仓储粮,正是为遭遇旱涝灾害之年时,以备不时之需。不用朝廷筹措、调转,一道谕旨,各省敞开放赈,百姓绝无冻饿之苦,灾年无灾,……”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只不过,朕还是担心,翁心存?”

“臣在。”

“上一年朕南幸的时候,曾经命户部详细统计各省粮仓存粮总数,以上四省,共有粮米多少?”

“这……”翁心存料不到皇上会突然问到这个,迟疑了一下,“臣糊涂,各地存粮之数,未能记忆犹新,请皇上容臣下去之后细细查来,再行回奏。”

皇帝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有点强人所难,当下点点头,“朕只是担心,以上各省上下其手,门g蔽朝廷——表面上看账目,各种新旧米粮堆积如山,实际上却都是纸上的虚数——到时候,要百姓吃什么?”

“军机处,廷寄山东、河南四省,着各省巡抚到存粮之仓地认真的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若是确有存粮,一切休提,若是粮仓空空如也,也要及时陈奏——只要能够提前自首的,朕一概不追究,若是真到了百姓盈门求救,却拿不出粮食来发放的,朕一个也不能饶过!”

奕几个心中同时泛起怪异的感觉:皇帝自幼受教,执业的都是朝中耆宿,理学大家,所学的也都是圣人之学,谁知道到最后,居然教出来一个崇尚‘人性本恶’的法家弟子吗?他怎么就会铁了心的怀疑以上四省之中,全都是品行下流的官员呢?

口中不言,众人面上的那种不以为然的神色还是不能克掩饰的流露的出来,皇帝兀自不觉,继续说道,“另外,着户部给事中齐园岭、山东道御史何桂清,一个到山东、河南;一个到山西、陕西……”

刚说到这里,恭王霍地站起身来,响亮地答一声“皇上,臣弟不敢领旨。”声音之大,连皇帝也给他吓到了,“你……说什么?”

“皇上,椿寿、吴衍、杨国桢、鄂顺安等人不论满汉,皆是自幼束发受教,饱读诗书典籍,心中常念先皇、皇上圣恩的朝中大员。皇上命臣弟等廷寄四省,命其详细查明省内官仓储粮情况,并随时上报也就罢了,若是再派遣各部司员赴省查探,臣弟以为,传扬出去,以上数人不仅失却任上威望,更与皇上圣明有玷。”

他说到一半的时候,皇帝就听明白了,好整以暇的端起奶子浅浅啜着,一直到奕说完,“你的话,不能说不对。只是有一节,这几个人持身方正,狷介不取,又能够保证下面的僚属,和他们一样心存公正吗?各省粮道,自古以来就都是美腴甲于天下,每岁陋规多至二十余万银——你当朕不知道吗?”

“不要说彼此同为一省官员,上下通气,或具贴邀请,或上书乞帮,怒其无因,悯其无赖,未尝不小加点染。张集馨当年任陕西粮道,出京前为留别之用,告贷了一万七千余两银子,任职一年,不但本利全数还清,还寄回老家一万余两银子——张集馨犹算得贤者,尚且如此,他人又当如何?”

皇帝越说火气越大,厉声怒斥,“别以为念过几年《朱子格言》,抄过几本《高头讲章》,就可以在朕跟前说什么‘人心’、‘礼法”人心若是可信、可靠的话,朝廷又何必有刑名之设?”

他大声说道:“你自己算算,当值以来,出京过几次?见识过多少百姓疾苦?今天居然在朕面前说什么,派司员到省内详查,会使这几个人‘失却任上威望?’等到灾民饿着肚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一旦有人聚众起事,这几个人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官箴?”

众人想不到皇帝会突然发这样大的脾气,吓得跪在地上,咚咚碰头,皇帝以手抵额,深深地喘息着,“朕不是说椿寿几个一定为官不清,也不是说各省所建官仓内中都是虚假账目,只是,这样的事情,朕……”

他有心说:见过太多太多了!又一想,自己从小在禁中长大,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京畿之地,如何知晓下面的这些弊政?虽不惧旁人会问诘,但终究是不妥。话到嘴边,又变了,“朕心中实在是担心啊!”

曾国藩看看众人一时间都有点无言答对,在后面碰头说道,“臣以为,皇上方才所说,准许各省自查,于发现粮仓空虚之后,向朝廷上表自首,并既往不咎之言大是。这样一来可以给朝廷充分准备,从邻近省份调粮支应,救助灾民;二来也给了这些人以自新之机,正合乎圣人仁恕之道。臣以为此法甚为妥当。”

皇帝勉强点点头,“那好吧,就依照朕刚才说的,着各省认真自查,一旦发现情况有失,及时陈奏。齐园岭几个,暂时不必出京办差了。”

廷寄到省,椿寿行礼之后,展开看过,命下人把府中的幕僚清客唐先生请了过来。

唐先生叫唐树义,字子方,贵州遵义人,举人出身,为椿寿笼络在身边,到府不过数日的光景,进到堂中,先给大人请了安,椿寿坦然坐受,等他起身,随即递了一封公事过来,说道:“你先看一看这道上谕。”

唐树义知道,这是军机处转达的谕旨,称为“延寄”,不过虽久闻其名,却还是第一次瞻仰,只见所谓“煌煌天语”,不过普通的宣纸白单帖所写,每页五行,每行二十字,既无钤印,亦无签押,如果不是那个铃了军机处印的封套,根本就不能相信这张不起眼的纸,便是圣旨。

认真的过,双手奉还,“大人,不知道大人心中,可有定见?”

这倒像是学生考先生了,不过椿寿知道,他到府的时日不多,有些事未必清楚,当下对他说,“上年皇上临幸山东的时候,曾经说过,山东平,则天下安。而平安二字,在我以为,首在民心安定;民心安定,首在仓廪充足。只是,我到任不足一年,足迹不出济南,……省内所见官仓,皆是在兖州、泰安、东昌等地,我从未去过,又如何知晓?”

“此事倒也容易,学生想,请辛阶大人过衙一问,不就清楚了吗?”

“你说的容易,若是真如皇上所料,粮仓之中空空如也,又当如何?”椿寿瞪了他一眼,“难道还真的能够上奏自劾吗?”

唐树义一笑,“怎么不能?”他说,“大人,莫不是忘记了,少公子南行之前,曾经和大人说过的话吗?”

第72节 四省公务(2)

第72节四省公务(2)

崇实回京述职,弄了个灰头土脸,本来想在临行之前在御前陛辞的,不料皇帝为了他在任上处事不明、随波逐流动了怒气,根本不给他乞恩的机会,直接打发了他。

恩遇一衰,内务府、户部、工部的那些官对他就另眼相看了,该他得的得不到,可以搪的搪不过去,眼下就有一笔款子,非交不可。

这是一笔参款,上一年万寿节的时候,崇实知道,内务府库中有一批人参要处理,若是在往年,都是由江宁、苏杭二州三处织造负责经手发售,不过自从文端为皇帝痛加处置,并且命人专程到省,详加盘查三处织造衙门这数年来的往来账目之后,发现其中漏洞重重,皇帝大怒,除了文端之外,另外两省的织造,都给他夺官罢职了。

崇实看到有了忌讳,派人上京活动,经由肃顺牵线,把这内务府人参售卖的差事拿到了手中。人参一共六种,两千余斤,银钱总署在五万四五千两上下。他先缴了一半,剩下的钱数,等到售卖完毕之后,再行补齐。

若是按照往年的惯例和他的帝眷,便是缓上几年,也是不妨事的,尽可以拿这笔人参款子,再行牟利。不过这次进京,际遇可谓糟糕,内务府多次派人过府探望,表面上是问切,实际上言辞之间始终不离这一笔数万两的参款。

崇实心知肚明,胡乱的应付下来,只说到省之后,即刻派人上京,将参款逐一还清,万万不能让好朋友从中受拖累,才算把来人敷衍过去。

他不敢在京中多呆,接旨之后,即刻收拾行李,带着家人、听差上路南返——今年的早春比往年来得早,三月中旬刚过,运河就已经冰解河开,泛舟而下,风景着实不坏,到了山东德州,崇实上岸,命官船在码头等候,自己走陆路,直奔济南。一来是向阿玛求教,二来,是准备接上红莲和孩子们,回省赴任。

见到了阿玛,把朝堂奏对的话说了一遍,父子相对无言,“那,你想怎么办呢?”

“皇上责以大义,儿子只有精诚以报。回任之后,整肃僚属,做出一番成就来,到时候,希望皇上仍念及旧情,重新见喜。”

“四川距离京中万里之遥,皇上派你过去,本就是有着观风察吏之意的。你可好,不但未能替君父解忧,反倒与这些人同流和污,沆瀣一气?照我看,你这数年来,可真的是得意得忘了行了。”

“是,阿玛教训的是,只是,儿子这一次来,是有事情阿玛援助一二的。”

“是什么?”

崇实把内务府追讨参款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上年参款到账之后,儿子和道台衙门的僚员商议了一下,左右银子放在这里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为朝廷生利?”

“魂账?什么为朝廷生利?你当我不知道吗?还不就是你们几个人上下其手,用朝廷的正出款项,做个人贪利的本钱?”椿寿洞察其奸,恶狠狠的瞪着他,“我现在知道皇上为什么连见你都不愿意见,就直接将你打发出京了。若是君前奏答,听闻此一节,只怕皇上一怒之下,就将你交付刑部治罪了!你个魂账的奴才!”

崇实又愧又悔,老父责骂,不敢分辨,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阿玛教训的是,儿子知道错了,今后再也不敢了。”

父子两个在书房闹得一塌糊涂,连老太太也为之惊动了,命人抱着孙子,领着一对孙女,由丫鬟服侍着到了书房,“这又是怎么了?爷儿俩有什么话不能说?怎么……哎!老爷,他也不是三岁的孩子了,人前人后,总要给他留几分体面才是的嘛!”

“你说的简单,你知道这个忤逆的东西做出多少有负圣恩、有悖国法的勾当?你自己和你额娘说。”

老太太心疼儿子,不等崇实开口,让孙女过去,把阿玛扶了起来,“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崇实知道母亲不通外间之事,说了她也未必明白,只能是更增老人心中牵挂,随意的扯了几句,哄骗了过去,“总是儿子不修官箴,在任上私自纳妾,又生下姐弟两个——事后为同僚所告,故此阿玛才生气的。”

这件事老太太的知道的,不但知道,而且很是高兴,媳夫进门数载,生下一子,但孩子生得很蠢笨,做阿玛的不喜欢,老人家也不大待见。后来崇实在四川任上纳了一个汉人小妾,前一年生下一个女儿,过了两年,又生下一个儿子,老夫人听到此事之后,请丈夫给孩子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着一双儿女,到山东来,老太太也好看看这刚刚出生不久的孙子。

于是,年初崇实进京述职之前,带着红莲和一双儿女,共同上路,在山东放下这娘儿三个,和父母团聚,自己一个人继续北上了。

听闻是这样的原因,老太太长出了一口气,“是为了这个啊?老爷,您听见了吗?现在的官儿,也真是糊涂。不过是为纳妾之事,居然也要上折子?”

椿寿当然猜得出儿子为什么撒谎,他也不好说破,“总之是他行为不检点,才给人抓住了错漏处。”

“你是他老子,教训他几句就是了。”老太太轻轻摇晃着臂弯中睡得香甜无比的娃娃,转而说道,“老爷,这一次儿子回四川任上,不如就把孩子留在山东吧?你看,他多可爱啊?”

椿寿想了想,“还是在吃奶的娃娃,你就让他们母子分离?你也真忍心?”

“那,不如我和儿子、媳夫他们一起到任上去?左右也可以每天看看孩子们?”

还不等大人说话,崇实那已经三岁大的女儿立刻欢呼开来,“好bāng啊!太太,您也和孙女一起走吗?”

“闭嘴!”崇实呵斥了一声,“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

儿瘪瘪嘴,站到奶奶身边,“太太,阿玛说我?”

“不怕的,等一会儿我说他就是了。”老太太瞪了儿子一眼,拉着孙女的小手,仍自由丫鬟服侍着,转身出去了。

经过这一番折冲,椿寿的火气大为消减,“你回任之后,准备怎么办呢?”

“儿子想,总要秉承圣意,把道台衙门中种种往来迎送、馈赠、吃请之分好好煞一煞。旁的衙门,儿子职分所在管不到,但儿子所管的衙门,一定要好好管一管。”

“你能够这样想,自然是极好。不过,也不要仗着皇上倚重,就胡乱伸手,不该你管、你问的,便是闹得沸反盈天,也不要去过问——须知,在官场上从来就是留下恶名容易,转头市恩却难啊。”

“是,儿子都记下了。”

父子书房畅谈良久,晚来用过餐饭,各自回房休息,准备第二天早上起来,向父母辞行,一家人就要南下回省了,不料崇实听红莲说闲话的时候说起,阿玛这几天以来,多见苦恼之色,似乎有什么烦心之事?

“哦?你是怎么知道的?”

“妾身啷个晓得呦?”红莲说一口很不纯正的官话,经常带出一些四川方言来,“只是听额娘啷个说的。为什么,可不敢问。”

崇实心中惭愧,自己几时变得如此自私了?让老父为自己的事情担惊受怕,于老人家的心事,却一无所知?若是始终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身为人子,势必不能轻车上路,不闻不问,左右还有时间,就在省城多留一天吧。

打定了主意,和红莲说了几句,红莲无所不从,“妾身自然全凭老爷做主。”

第二天起áng,到堂上给父母请安,父子说了几句话,崇实问道,“阿玛,儿子想多住几日。”

“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是,儿子听红莲说,阿玛近日来愁眉不展,似乎有太多心事积压,不如由儿子为阿玛分担一二?”

“你又糊涂了!这里是山东,不是四川,你能够给我分担什么?”

“老爷,话不是这样说的,所谓上阵父子兵,孩子有这份孝心,就让他为老爷想想办法,也是好的嘛!”

椿寿半晌默然,“好吧,你终究是在主子身边多年的,皇上的脾气,你知道得最清楚,若是由你从中献计,比之旁人瞎子摸象,总要有脉络得多。”说着话,他摆摆手,吩咐听差,“到衙门里去,请辛阶兄过衙议事。”

就着这片刻的功夫,椿寿向儿子解说了一番——。

原来,椿寿忧烦的是为了上一年皇帝巡幸江南,驻跸山东德州,码头、跸道、行宫、殿阁、花园、一切供奉花销,总数不下四十万两银子。而皇上南幸之前,早有上谕:‘沿途不允许各省大员假借南巡之机兴以土木,只可将原有行宫殿阁略加修饰’。虽然皇上是这样说,但各省份应迎驾的官员,又有几个有胡林翼那样的胆识和魄力?依旧是耗费靡辸,争相报效。只是其中有一节,内务府、户部因为上谕在在,对各省为迎驾而花用的银子,根本不予报销,只能是在各省自行解决。

若是在往年,四十余万两银子立上一个名目——诸如‘起身炮’,‘倒炮’,‘太平炮’——便轻易可得,不过自从咸丰四年,国家推行商课,并予商民以‘见所属地方,有种种非法杂支各项,俱可到上属衙门呈控’之权以来,官员心怀畏惧,生恐为几两银子坏了前程,轻易不敢重操故伎,这笔银子的来处,也就成了不大好解决的难题了。(注1)

椿寿说到一半,劳崇光的轿子抬到抚台大门,父子两个暂时停止交谈,亲自迎接,“给老前辈请安。”

“哦,是白水小兄啊?”劳崇光也大约知道崇实这一次回京述职,给皇帝痛斥遣返,闹得很是失面子,不好多谈,和他打过招呼,向抚台大人行礼,“见过大人。”

“来,辛阶,到堂上说话。来人,准备茶水点心。”招呼着他到了堂上,彼此落座,崇实在一边作陪,椿寿解释了几句,随后说道,“辛阶兄,犬子愚钝,不过老夫以为,他总是皇上身边近人,主子的脾气,比外面的人更通晓一二,不如就让他从旁筹谋一番?”

劳崇光也很觉得为难,他是一省藩司,专管钱粮、人事二端,为了迎驾亏空的这些银子,几次和府中的清客幕僚共商,也是彼此纷繁不定,莫衷一是。处理的办法有两条,第一是派人上京活动,最好能够疏通内务府的路子,争取以旁的途径,销账了事,还有一种意见,就是在一年所收的厘金、河工、堤工中各自挪借出一部分来,不足之数,命各府县派人下去乐捐,特别是那些府城内的大商家、大店铺,把商会联合在一起,要他们暂时支应,度过难关。

劳崇光认真想想,都觉得不好,内务府的路子不说能不能走得通,只是要打点这些人,怕就不是三两万两能够了事的;挪借更是不好,数年以下,各项银钱征缴、解运到京,都是有差不多的常数的,骤然减少,朝廷追问下来,如何搪塞?至于第三条,更是大大的不妥。商户如今再不是那些可以为官府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弱民了,正好相反,商课推行之后,只要是税丁、胥吏行事之间稍有不恭、不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