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右前伏护住中军左右,左右前锋听我号令出击!自两翼对敌形成包抄之势。时机成熟就纵深割裂、歼灭敌军阵首。本帅与封常清节度使、崔希逸都督、李嗣业军使是为中军,指挥协调支援诸路兵马。”
  “张孝嵩都督布置于中军偏后的两侧,为后军防止敌人自两翼以及侧后包抄我军……”
  顿了一顿,裴旻特地给下了一个命令:“折军使,我传给你的战法,在这关键时候可用的出来?我可指望着你,拔得头筹呢!”
  折虎臣在马背上行了一个军礼道:“裴帅放心,末将用这颗脑袋担保,若是不成,可斩某头。”
  “脑袋你自己留着用,就看你的了!”
  在裴旻一道道的命令之下,大战的中场就在这不知名的丘陵平原中拉开。
  伴随着激荡昂扬的鼓声,唐军的前锋军与阿拉伯的前锋军即将展开交锋。
  但是唐军的先锋军似乎并没有正面对决的意思。
  五千先锋骑兵摆的并不是冲锋的阵势,而是一个圈,一个圆形的圈。
  众所周知,骑兵的威力在于突击,速度配合碾压性的力量,穿透打乱敌人的阵容。
  故而凿穿战术是最为常见的,近百年来将凿穿战术用至大成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
  他的玄甲军配上其自身的战术水平以及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翟长孙的神勇,所向无前,无可抵挡,甚至创下三千击溃十万大军的奇迹。
  虎牢之战便是用凿穿战术不住穿透敌军,让敌军首尾不得相顾,从而大乱。
  无独有偶,擅于打野战的莫斯雷马萨也是一个擅于使用凿穿战术的行家。
  他的先锋骑用的就是西方的楔形冲锋阵,是一种骑兵穿透力加强阵型,比起一般的骑兵阵,速度更加快,更容易机动,威力自然也是更强。
  故而擅于用骑的莫斯雷马萨看着唐军骑兵这种一个圈的骑兵阵,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要不是裴旻名声在外,还让他多次吃了亏,他甚至都要觉得裴旻这是来搞笑的。
  “这一个圈,什么玩意?”
  莫斯雷马萨完全看不懂这个阵法有半点的可取之处,到处都是破绽,不但一点攻击力都没有,反而限制了骑兵的特点。
  听到莫斯雷马萨的话,他身旁的诸将也跟着笑了起来。
  有一将说调侃地笑道:“有点像车轮,这是滚着来送?”


第五十一章 车轮讨敌之术
  三百步、二百五十步、二百步、一百五十步……
  两军已经渐渐逼近。
  唐军依旧用这可笑的阵型,莫斯雷马萨顾不了那么多了。
  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一下就知道。
  巨大的牛角号吹响。
  这是阿拉伯下达加速强袭的命令。
  然而就在这双方到了冲刺距离的时候。
  排着疏松圆形阵的唐军逐渐密集,无数弩矢自黑压压的从阵势中飞了起来。
  位于圆形阵最外圈的唐军寄出了自己的利器!
  强弩,大唐王朝的骑兵弩。
  强弩的特点是又远又准,有时间从容瞄准,但上弦比较费力耗时。根据这些特点,强弩通常被用于防御和伏击,射击的连续性则依靠几组射手的轮番齐射。
  但是唐军对于强弩的使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唐朝喜攻,故而常有远征败绩,但只要是胜,动辄灭国。
  尽管后人有人嘲讽唐王朝什么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可毋庸置疑的是,唐王朝存在的数百年中,亲自灭掉的异族国家,是所有华夏王朝中最多的,没有之一。
  用于防守的强弩,在他们手上玩出了花样。
  在李靖、苏定方的兵法战策中有很多高明的战法,比如说王忠嗣在之前子亭防御中使用的连环突弛之术。
  其中就有一套弩骑配合的战术,叫做车轮讨敌战术,是将弩箭与骑兵的威力同时发挥出来的高明战法。
  强弩的特点就是不好上弦,尤其是骑兵,在马上更加不易上弦,而且不能像步卒一样,利用叠阵的方式一层层的射击,来维持那种绵延不绝的箭矢。
  但车轮一样的圆形阵却避开了这个问题。
  只见唐军的骑兵不住的转着圈,他们每掠过阿拉伯的楔形冲锋阵的正面,皆会对着那密密麻麻的骑兵阵扣动括机。
  一圈一圈,箭矢绵延不绝。
  阿拉伯的骑兵哪里料到还会有这一招,他们满脑子都是突击。
  用他们的力量撕裂唐军,取得荣耀。
  可怕的弩箭漫天而来,他们根本无力躲闪,只能本能的举着盾牌,护住面门。
  但是经过先前的一次交锋,唐军已经知道阿拉伯骑兵有着圆盾这一事实,他们瞄准的不再是人,而是马。
  骑兵弩的威力要逊色伏远弩,做不到穿人透马,却也不是血肉之躯可以抵挡的。
  高速中奔袭的骑兵一个个被受创的战马甩在了地上。
  唐军固然没有对他们下手,但身后涌上来的骑兵却无法预控的将自己的战友踩踏而亡。
  在那短短的一瞬间,数以百计的阿拉伯兵倒在了两军阵前。
  唐军一直在高速如车轮一般旋转,弩矢也是接连不断,根本没有停歇的时候。
  凭借着强大的弩矢火力,唐军硬生生的压制了阿拉伯骑兵的冲锋,将他们的楔形冲锋阵射的七零八落,不成建制。
  看着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了下去,莫斯雷马萨心头滴血。
  至于那些笑话唐军车轮来送的将军,脸更是硬生生的给打肿了。
  直到五千弩箭尽数射完,阿拉伯的骑兵才有了喘气的机会。
  但是迎接他们的是唐军骑兵全新一轮的攻势。
  原本的圆形阵在转圈的时候,神奇的如同变戏法一样,在奔行中完成了一个变阵,变成了一个最适合骑兵突刺的尖锋骑兵阵。
  那超凡的执行力让后边观战的阿拉伯诸军看的是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其实阿拉伯应该庆幸,他们的骑兵队有盾。
  持盾的他们,让唐军的车轮讨敌战术威力削弱了三成。
  车轮讨敌战术的核心精华在于“讨敌”,战术的核心是发挥骑兵弩的最大优势。
  先看中敌将的位子,利用弩箭的穿透性,对着敌将的方向一通劲射,强行撕裂一道口子。
  能够射杀敌将是最好,射杀不了亦能撕裂一道口子,随后精锐骑兵顺着口子杀入,直取敌将首级。
  然而阿拉伯有盾牌,能够防得住这种弩箭的纵深撕裂,获取不了斩首战术的机会。
  裴旻用兵向来不拘于一处,故而改纵深撕裂为火力压制,直接将阿拉伯骑兵阵的刀尖给射平了,速度什么的完全压制下来。
  不成建制的阿拉伯骑兵,遇上了折虎臣骑兵队,下场可想而知。
  折虎臣是一员不亚于李翼德的虎将,作为折家的奠基人,这位虎将挥舞着大刀,咆哮连连,踩踏着倒在地上的阿拉伯兵士的身体,分开阿拉伯骑兵血肉的波浪,杀进了敌丛,大肆砍杀。
  这先锋军的对决,显然是唐军完胜。
  看着在前军肆意冲杀,来去入无人之境的唐军将领,莫斯雷马萨铁青着脸道:“我阿拉伯勇士纵横西方,从未受过这般耻辱。谁去与我讨了此贼……稳住溃败之势。”
  他话音一落,立刻有人接话道:“伊嗣路斯愿意为狮王效力!”
  莫斯雷马萨大喜道:“等的就是侯爵你的这句话,砍了对方的大将,我记你首功。”
  莫斯雷马萨心底一点也看不起伊嗣路斯,在他眼中伊嗣路斯就是一个小人,叛徒。
  伊嗣路斯并非是阿拉伯人,也不是阿拉伯培养训练出来的战奴,而是正统的波斯贵族,有着波斯王族的血液。
  多年前阿拉伯进攻波斯萨珊王朝,伊嗣路斯这位波斯最出名的萨珊波斯铁骑的统帅,是波斯人最后的希望。几乎所有波斯人都将未来寄托在他的身上。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选择无条件的接受阿拉伯的招降,背叛了波斯。
  莫斯雷马萨崇拜英雄,看不起伊嗣路斯这样的背叛者。
  但是这位昔年继承波斯人厚望的铁骑统帅,却有超凡的能力,他的武力更在卡赫塔巴之上,麾下的萨珊铁甲重骑兵战斗力仅次于他麾下最出名的骆驼骑兵。
  此次与唐王朝的交锋,是唐军强行开启的,莫斯雷马萨并没有来得及将骆驼骑兵调来。
  伊嗣路斯的重骑兵,反而是最管用的杀手锏。
  伊嗣路斯得命之后,一声唿哨,的哒的哒的蹄音响起。
  萨珊铁甲重骑兵跃阵而出。
  莫斯雷马萨望向左翼,发现左翼已经开始于唐军杀的难舍难分,正处于胶着状态。
  接着望向右翼,面色一喜,右翼却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第五十二章 阿拉伯的怪兽
  阿拉伯军的右翼大将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跟着莫斯雷马萨一同来长安,败在公孙幽手上的那个让猩猩养大的魁梧巨汉……亚汉。
  亚汉昔年败给凌空飞剑的公孙幽,一直引以为耻。
  回到阿拉伯之后,此事经由往来的商人传到阿拉伯,人尽皆知。
  亚汉没少听到这样的话,说阿拉伯的第一大力士却在唐王朝输给了一个女子、娘们。
  亚汉脑子本就缺根筋,当即就把说这话的人给杀了。
  但是这种流言随着亚汉的过激反应,越传越盛。
  固然大家都不在亚汉的面前说,可背后的议论却是无法制止的。
  西方尚武的风气比起唐王朝只高不低,自己国家的第一力士,输给了一个娘们,也实在太丢脸了。
  亚汉在那段时间连大门都不敢出,看谁的眼神都觉得对方在心底嘲笑自己,险些得了精神抑郁症。
  经过年余时间的调理,亚汉这才恢复过来。
  今日与唐军一战,他是主动请缨的。
  在唐王朝受到的耻辱,他要在战场上讨要回来。
  他让人世人都知道,阿拉伯第一力士绝不是浪得虚名,输给公孙幽不是个人实力问题,而是那个娘们太古怪。
  亚汉生下来就是一个巨婴,父母以为是怪物,将他抛弃了。为猩猩抚养,是一个翻版的人猿泰山。
  也许是天赋异禀,也许是喝猩猩奶长大的缘故,亚汉自幼神力,如同怪物一样。
  此刻在战场上更是体现了非人的实力,他的对手是唐军左前伏王虎。
  王虎是裴旻原来陇右军的一员骁将,是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的部将。
  郭知运给裴旻留下来的诸将,固然不及薛讷留下来的三员大将那么出色,却也有独到之处。
  这个王虎就是其中之一。
  王虎本是江湖人,因受郭知运恩情,为郭知运效力,擅长拳法、刀术,身手敏捷。
  开元元年,吐蕃侵入战,攻伐洮州城时,王虎率部先登,第一个冲上城楼,只凭双手,击毙十一人,成为第一个登城的勇士。给提拔为河源军军使,麾下是清一色的步卒。
  王虎将江湖刀法简易化,传授麾下兵士,训练出了一支单兵战斗力极强的步卒劲旅。
  这种大规模的战斗是分好几个战场的,唐军前锋的胜利,影响不到左前伏。
  从一开始,王虎就知道自己遇上了对手。
  亚汉实在太过勇悍,称呼他一句怪物,一点都不为过。
  他近乎八尺的高大身形,一张丑陋的长脸,脸上居然可以看出一块块的肌肉。光亮的脑袋没有一根头发,两只眼睛精光四射地向四方盯着,宛如一对灯笼。
  他没有披甲只是身上的几处要害捆绑着类似于钢块一样的东西,身上上下布满了刀剑的创伤,手上拿着一柄重达百斤的长柄大铁锤,只看那模样,足以让人退避三舍。
  需知此刻的八尺是唐尺,唐一尺是日后的三十厘米,八尺几乎等于后来的两米四,较之姚巨人还要高。
  两方一接触,亚汉就展现了非人的实力,百斤的铁锤在他的巨力加持下,一个横扫便如打棒球一样,将人打的飞跌出去,撞倒好几人。
  他就如闯进人群里的大猩猩,舞动着铁锤,将一个个唐军砸倒击飞,直接以碾压式的力量向前推进,根本无可阻挡。
  王虎见自己的兵跟蝼蚁一样给撵杀,气急败坏的迎了上去。
  他念着亚汉神力无双,有若怪兽,反应力速度理当不足,利用江湖功夫,避开了亚汉的一计横扫,逼到近处。
  凶狠的刀子,直捅亚汉心窝。
  只是王虎没有见过亚汉与公孙幽的比试。
  亚汉的反应其实不慢,笨重的身躯,协调能力意外的不俗。
  当初之败,是因为对上的是公孙幽:公孙幽的轻灵,还有她飞剑的神出鬼没都不是亚汉能够应对的。
  王虎的速度确实比亚汉更快,但他的速度远没有到亚汉反应不过来的地步。
  巨锤已经挥出,想要收回格挡却是来不及的,但亚汉也是身经百战,微微的半蹲下了身子向右倾斜了一些。
  原本捅向他心肺之间的一刀,变成了心脏。
  刀捅在了笨重的钢块上,向上一滑,在亚汉的左肩割了一刀。
  紧接着王虎就觉得天一黑,脑袋被牛蹄踏到一般,瞬间失去了知觉。
  亚汉的右手仿佛是如来佛的手掌一样,重重的拍在了王虎的脑袋上,将他的脑袋打的凹陷进了脖子里去。
  王虎带兵多年,还是颇得人心的,见自己的将军死在了面前。
  两人气红了眼睛,一左一右的举刀刺向亚汉。
  亚汉居然放下了他的巨锤,一手一个,抓住刺来兵士的手腕,微微一掰:只听得“咔嚓”一下脆响,骨头直接让他掰断了。
  一手抓着一人的脑袋,向里一合,两位兵士的脑袋不由自主的撞在了一起,直接开了花,接着拎小鸡一样的将他拎了起来,然后充当武器,左右横扫打倒了一大片。
  他嘟哝了一句“不过瘾”,将手中的尸体甩了出去。
  两位兵士不说粗壮,但也有百来斤竟然被那怪物抛起丈余高,皮球似的翻滚着向人群飞去!
  亚汉继续拿起了自己的大铁锤,向前突进。
  一般而言,在战场上个人的武勇改变不了全局。
  但是只要武艺勇悍到了一定境界,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如西楚霸王项羽,如三国第一的吕布,再如能够万军丛中取敌首级的关羽、秦琼,还有这个怪物一样的亚汉。
  唐军的左前伏,几乎是让他一个人给摧垮的。
  其他阿拉伯兵士存在的意义就是护住亚汉的三面,不让他陷入重围。
  左前伏的动荡,裴旻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看着如同怪物一样的亚汉。
  他甚至都有自己出战的冲动,或许唯有自己亲自出马,才能稳胜他吧?
  “裴帅,末将请战!”
  裴旻在犹疑之间,一人大步走到了马前,高声行礼。
  看着面前的神通大将李嗣业,裴旻默然点了点头道:“小心,等你取胜的好消息!”
  李嗣业紧了紧手中的陌刀,高声道:“末将定取此僚首级,献给裴帅!!!”


第五十三章 死斗怪兽
  左前伏因一人而溃,换而言之,只要将之击溃,败势即能挽回。
  李嗣业因故没有带多余的兵马,只是领着百余心腹,直接投入战场,支援左前伏去了,剑锋直指阿拉伯的怪兽亚汉。
  亚汉越杀越是尽兴,将这些年的苦闷都发泄了出来,巨大的铁锤,横扫挥砸,便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将唐军击飞。
  亚汉的实力太强,力量太大,强的让人无法抵御。
  固然唐军军纪严明,未得金鸣声,不得后退。
  但出于人类求生的本能,唐军兵卒不免自发的绕开亚汉的攻击范围,选择于其他阿拉伯兵士拼杀。
  这样一来,亚汉突进的更加容易,但无可避免的,个人过于孤军深入了。
  不过亚汉已经杀红了眼,却顾不了这些。
  突然“嗡”的一声。
  亚汉意外发现自己的大铁锤给架住了。
  一把从未见过的兵器与他的大锤撞击在了一起。
  两股巨力的碰撞,让亚汉后退了一步,双手微微有些震麻,嘴里不由自主的“咦”了一声。
  似乎不相信居然有人能够使硬接下他的一击!
  扛住亚汉这一锤之人,自然是李嗣业。
  李嗣业自从加入裴旻麾下之后,一直是陇右军的一员。
  陇右军上下皆是相识,王虎身上有着江湖人的气息,仗义豪爽,与李嗣业关系不错。
  李嗣业主动请战,也有为友报仇的心思。
  这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格挡下了亚汉一击之后。
  李嗣业一句话也没说,双脚一并,力量由足到腰,由腰部传到上身手臂,陌刀破空而下。
  巨大的刀锋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甚至发出了“撕拉”的声音,好像长空都给撕裂了一样。
  亚汉表情也罕见的变为肃然,之前的那不经意间的碰撞,已经让他意识到面前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不是简单的对手。
  亚汉却也无畏无惧,暴喝一声,大铁锤再一次的挥砸而出。
  这一锤与以往大不相同。
  亚汉身经百战,那一身的创伤就是最好的证明。
  即便智商不在线,却也有着人类的本能,平素挥锤,只有四成气力,如此才能不断的挥锤。
  要是招招全力施为,早就累趴了。
  可就是四成气力的锤击,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但是这一锤,亚汉却用了十成的劲力。
  两股劲力,实打实的撞击在了一起。
  就听一声巨响,李嗣业手腕一阵剧痛,虎口直接裂开,手中的陌刀都抓不住,弹飞了出去,人跟着向后蹬蹬蹬的退了几步,险些摔了一个屁股蹲,幸亏撞在身后的兵士上。
  亚汉脸色也是骤变,双手的大锤也在同一时间脱手而出,双手血淋淋的,身子不受控制的向后退了好几步。
  物理学定律:力量是相互的!
  两个无双力士的十成劲力的碰撞,完全超出了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他们两人都受不住这股力量。
  不约而同的受到了彼此力量与自己反震力的影响。
  不同的是,李嗣业撞到的是自己人,而亚汉撞到的同样是唐兵,却不是自己人:唐兵绕过亚汉去跟后面的阿拉伯兵士作战。
  唐兵惊恐之下,反手就是一刀,在亚汉的背心开了一道口子。
  亚汉暴怒叫吼,扭身一拳,将那名唐卒的脑袋直接打爆了……
  血浆与脑浆的喷射出来。
  “混蛋!”
  李嗣业叫吼了一声,飞身扑了上去。
  亚汉也不甘示弱,对冲了过去。
  两人的兵器都不在身旁,直接冲在了一起,手脚相抵,双臂架在了一起,像是斗牛一样,头对头,臂挟臂。
  令人吃惊的是,两人居然僵在了那儿,谁也没有被谁推动。
  在亚汉身后的唐军似乎觉得有机可乘,意图转过身子在后背下冷刀子。
  但是阿拉伯的其他兵士岂能让他如愿,直接冲杀到了近处,将亚汉身旁的唐军杀死杀退,护在了亚汉的身后。
  阿拉伯兵看着李嗣业,眼中跃跃欲试。
  同样的唐军看着阿拉伯兵也是跃跃欲试,都恨不得能够给对方一刀,除之而后快。
  这战场之上只有生死,没有道义一说。
  但彼此都忌惮对方对自己的大将下手,都克制着自己的心思,反而无人敢上前尝试。
  亚汉一声低吼,全身的肌肉都鼓胀了起来,颈上和臂上甚至青筋暴露。
  而李嗣业也跟着鼓着一口气,整个豪迈的国字脸都憋成了圆形,鼓胀的通红。
  突然咔嚓一声,李嗣业背心捆绑铠甲的绳带,居然一根根的开始迸裂。
  随着全身肌肉的鼓胀,明光铠居然撑不住,大有裂开的感觉。
  他们力量的相撞,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大气也不敢喘一个。
  又是一声“撕拉”!
  这一次却不是李嗣业,而是亚汉。
  之前唐兵的那一刀,在亚汉的后背开了一道口子。
  本来亚汉那怪兽一样的体魄,这小小的刀伤并不算什么。
  类似的伤,他身上有百余处。
  但是他遇上了李嗣业,一个能与他对抗的盖世英豪。
  两人的角力,看似风平浪静,却暗涌巨浪旋涡,就如小说里武林高手的内力相拼。
  全身上下每一块肌肉的力量都要调动起来。
  小小的刀伤却成了致命的弱点,肌肉的强行运劲,两股力量的相搏,直接让刀伤自行撕裂,原本只是溢出的鲜血,迸射而出。
  最终亚汉惨叫一声,劲气全消。
  而李嗣业的劲力却趁势涌入,原本架住亚汉的双臂向前一伸一抱,一把就反抱住了对方的后腰,猛的向上一举,硬生生的将亚汉巨大的身体举到了头顶上。
  接着,李嗣业将亚汉的身体头朝下的重重往下一摔。
  他自己身子晃了晃,也跟着倒了下去。
  他全身的气力枯竭,失去了意识。
  阿拉伯、唐王朝双方的兵士相互一怔,不约而同的涌了上前。
  尤其是李嗣业带来的百余心腹陌刀兵,他们舞动着手中的硕大陌刀,一刀一个,砍瓜切菜一般将意图逼近的阿拉伯兵斩杀阵前。
  不怕死的兵士将李嗣业抢了回来。
  心细的兵士还乘机给了亚汉一刀,让濒死的怪物,彻底一命呜呼。
  李嗣业死斗亚汉,大涨了左前伏的唐军士气,也因此稳住了溃局。


第五十四章 后起之秀对年长宿将
  唐王朝、阿拉伯双方兵力加起来近乎十万。
  这十万大军的拼杀并非是一窝蜂的拥挤在一起,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下。
  整个军阵排开,绵延十数里,首尾根本相顾不得。
  故而与阿拉伯的此次决战分好几个战场,前军、右先锋军、左先锋军、左前伏、右前伏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场。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相对独立战场的胜负,直接影响大军的全盘输赢。
  安重璋站在西面一处较高的丘陵向战场俯视,长出了一口气,看着李嗣业打赢了亚汉,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下了,一抹额头上的汗水,专心致志的看着眼前的战局,传令给他父亲安忠敬,让他给面前的敌军施加压力。
  左前锋的战斗已开始了近两刻,但在这之前情况殊不乐观。
  问题倒不是出在他们左翼军,而是王虎的左前伏。
  左前锋、左前伏叫法不同,作用意义自然不一样。
  左前锋是左路军的刀子,以攻坚为上,刀锋直指敌方右翼。
  而左前伏身兼两个任务,其一支援左前锋的进攻,其二,护卫左前锋、中军安危,免得左前锋给敌军切割开来,成为孤军。
  故而之前,安重璋看出了左前伏的溃败之局,心急如焚。
  但左先锋有左先锋的任务,未得命令,他不能去支援左前伏。
  可是一旦左前伏溃败,他这个左先锋将有可能给阿拉伯军割裂,彻底了与中军失去连接,成为大阵之外的一支孤军。
  这种规模的战争,左先锋军一旦成为孤军,很容易为敌人吃掉,从而导致整个左路军崩盘,影响唐王朝全军的胜负。
  安重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他的名字不叫安重璋,而是李抱玉。
  安史之乱时,安重璋被赐姓李氏,改名抱玉。
  李抱玉是李光弼麾下的第一大将,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功居第一,累官泽潞节度使、司徒,封凉国公,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干将。
  但现今安重璋依旧叫安重璋,不过自身的干略也依然不凡。
  他的目光不仅限于自己的左先锋军,而是将整个左翼军包括王虎的左前伏都考虑在内了。
  他顾念不了全局,但却顾着整个左翼。
  面对左前伏的劣势,安重璋无奈,只能选择强攻敌军的右翼,希望以击溃敌军的右翼来牵制亚汉的进击的步卒。
  然而他们遇到的对手很稳健,一点儿也没有着急着进攻,反而以防守为上,步步为营。
  面对这样稳健的对手,安重璋找不到任何进攻的机会。
  安忠敬多次强攻,也是无果。
  现在李嗣业的出击,稳固住了左前伏的局面,作为左前锋的安重璋心头的压力大减,也终于可以静心下来对付敌人的右翼军了。
  这时安重璋发现阿拉伯右翼的敌军上钩,他们不在一味的稳健,而是展开了攻势。
  心念电转,安重璋也想明白了缘由。
  对方的主将想来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干将,之前是因为亚汉打出了优势,他不需要进攻,只要稳住右翼的局面,就能从容的击溃唐军的左翼。
  现在亚汉意外阵亡,唐军的左前伏已经稳定下来,阿拉伯的右翼失去了优势。
  对方也只能选择进攻,毕竟一味的死守,可守不出胜利。
  想透了对方大将的心思,安重璋眼中更是闪现一丝兴奋,不怕对手出击,就怕他们如乌龟一样缩着,不好下口。
  正如安重璋预料的一样,他的对手是一员老将叫纳普曼,而今已经有六十高寿了。
  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但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古代婴儿死亡率极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造成的,剔除这些因素,古人的寿命并不见得会逊色现代人。
  不过这仅限于华夏,阿拉伯的医疗文化远无法于唐王朝相比。
  他们的六十,真就是高寿了。
  纳普曼看着不远处的唐军,深沉的咬着马鞭,这是他一个不好的习惯,想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咬着东西,不然脑瓜子就不会转,马鞭就是他最常咬的物件之一。
  “传令下去,以斧盾兵掩护在前,投斧兵再后,长矛手位于投斧兵之后,以方阵出击。骑兵队不要上马,跟在最后,佯装步卒,以作奇兵之效。”
  纳普曼冷静的下达了一条条的命令,他十八从军,打了四十多年的战,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是阿拉伯现存资格最老的大将。
  这年纪越老,心思越是稳重,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不出不必要的风头,也不去争不必要的功绩。
  亚汉打出了右翼的优势,他就稳扎稳打,不争这个先,让唐军无计可施。
  而今优势失去,纳普曼自然在这应该他出击的时候出击了。
  唐军之前发动了好几次的攻击,纳普曼已经看出了唐军骑兵是擅于骑射的轻骑,而不是擅于进攻的突骑兵。
  纳普曼经验丰富,对骑兵运用,自有一定的了解。
  骑射骑兵与进攻骑兵,虽都是骑兵,却有很大的差别。
  骑射骑兵需求的是平稳,故而马匹多是以耐力见长的矮小马。这类战马爆发力不强,故而冲阵能力有限。
  以盾斧兵防止弓箭,待骑兵进入射程之后,以投斧兵展开远距离攻击,然后长矛手近战突刺,潜伏在最后的骑兵预防敌人逃脱。
  战术环环相克。
  对于自己的判断,纳普曼还是很有信心的。
  知识任何人都能学到,但是经验这种东西,只能倚靠时间来累积。
  看着远方的骑兵再一次的掠来,纳普曼心底暗暗惊叹,唐王朝的国力。
  以他的眼力自然看的出来,唐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