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了片刻,侍婢微微行礼道:“夫人说了,家翁不在,不方便相见,让奴婢送国公出府。”
  裴旻怔了怔,这倒有些反常,只是吕氏不想相见,他也不能勉强,颇为遗憾的点了点头,出了高府。
  让街上的寒风一吹,裴旻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竟然觉得有些寒意。
  他体魄向来健壮,之前未穿衣服觉得寒冷,到没在意,如今穿了不少,还觉得冷,颇为怪异了。
  想着昨夜不明不白的醉倒,裴旻一扬马鞭,直奔仁德药坊而去。
  ……
  长安,崔家!
  “父亲!”
  崔鸿在崔澄下朝回到府的第一时间,迎面走了上来。
  父子两人心领神会的走向了书房。
  崔鸿关上了门,轻声道:“孩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武婕妤,这次可能真的给冤枉了。”
  崔澄神色肃然,问道:“此话怎讲?”
  他手上的力量是为李隆基效命的,在武婕妤嫁祸王皇后此事发生后。
  李隆基在当天就找他谈了一次话,让他了解文武百官的动向,看看有谁是站在武婕妤这边的。他好将之提拔,以为武婕妤翻案。
  只是武家人给朝廷带来的危害太大,而且宋璟治吏水平奇高,朝堂上的诸多大佬多是干吏,分得清轻重缓急,多是与宋璟统一战线的。
  只有少个别为了媚上,愿意站在武婕妤这边。
  但是地位太低,不足以成事。
  此事也不了了之,但崔澄看得出来,李隆基是真心想救冷宫里的武婕妤。
  谁要是能将武婕妤从冷宫里救出来,必然得到李隆基的垂青,青云直上。
  不过此举等于是同满朝文武为敌,也因有些顾虑,目前还没有人帮着武婕妤说话,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如果王皇后罪有应得,武婕妤是无辜的。
  此事实揭露,固然会受到颇多微词,却也不会陷入千夫所指的地步。
  利大于弊。
  崔鸿带着几分兴奋的道:“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皇后的胞兄王守一。此人不学无术,平时就倚仗舅兄的身份在长安潇洒度日,贪墨无度。皇后无后,皇后不得宠,他比皇后更要焦急焦虑。据我所知,他此前跟一个叫明悟的和尚走的很近,这个明悟和尚精于符厌之术。也就是说武婕妤并非诬告,实是却有此事。只是不知为何,是皇后技高一筹,还是另有原因。那个记载着陛下生辰八字的符咒不见了。”
  崔澄来回渡了两步道:“此事为父立刻安排人调查,你也暗中去寻那明悟和尚的下落,只要一切属实。将武婕妤从冷宫里救出来,陛下定然不会亏待我们。”
  “同时王皇后必废,武婕妤即便是做不了皇后,却也会成为后宫的无冕之主,我们救了她,自然会受到回报,对我们大有利处。”
  崔鸿道:“此事最好立刻跟陛下说说。”
  “为何?”崔澄脸上带着几分茫然。
  崔鸿沉声道:“孩儿发现王皇后绝非表面那么简单,温婉贤惠。她的背后别有势力,她自己似乎拉拢了一批人为她效力,力量还不小。孩儿担心此事受他们挑唆,就此作罢。与陛下说明,一方面可以体现青龙的价值,让陛下更加器重父亲。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在我们为武婕妤翻案的这段时间里,谁与我们为敌,谁就是王皇后的人。”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这几天崔鸿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裴旻、青羽盟太过冷静,冷静的有些反常。
  让他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自己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藏得那么深。
  既然摊牌在即,不如先跟李隆基挑明,免得夜长梦多。
  如此即便裴旻察觉了他们的一切,他们也可以如计划中的一样,将裴旻归为王皇后一党,让他同王皇后一同殉葬。
  崔澄向来沉稳,迟疑道:“可如此一来,却也将我们逼入绝地,万一寻不到明悟和尚,陛下必将责怪我们无能。”
  崔鸿自信满满地笑道:“孩儿有信心找到那个和尚,不瞒父亲,孩儿这里已经有他的线索下落了。”
  崔澄看了自信满满的儿子,沉思了好一阵子。
  崔鸿也知自己的父亲向来稳重,这种稳重在他看来就是魄力不足。
  富贵向来险中求,一点险都不愿意冒,如何成就大业,又如何光复崔家?耐着性子,再三相劝。
  崔澄受不住劝,同意了下来,道:“为父这便进宫,跟陛下说此事。你立刻落实明悟和尚,无论如何都要将他寻得。他是关键……”
  看着崔澄离去的身影,崔鸿露出了胜券在握的表情。
  ……
  裴旻一路来到仁德药坊。
  今日难得,刘神威、梨老并未聚在一起谈论医术。
  而是各忙各的,刘神威熬着药,梨老炼制着她的草蛊。
  裴旻开门见山的道:“神医,梨老,麻烦你们给我看看,我是不是生病了。感觉身子有些虚,昨天喝酒,才喝了斤把左右,就醉的不省人事了。”
  刘神威、梨老闻言分别走了上来,一左一右给裴旻把着脉。
  裴旻忍不住乐呵,这也太奢侈了。
  刘神威摸着脉象,又看了看裴旻的脸色道:“脉象平和,脸色正常,并无异样。”
  梨老却拿起了裴旻的手,认真的闻了闻,沉吟了片刻,叫了声:“小乖!”
  红眼猴子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钻了出来,看着裴旻向他龇牙咧嘴的,敌意满满。
  裴旻对着猴子招了招手,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猴子小乖却是记仇,不甚领情。
  梨老进屋取了一根消过毒的银针,在裴旻的手指尖刺破了一个小孔,挤出了一滴鲜血,笑道:“给小乖闻闻!别怕,有我在,小乖不敢咬你。”
  裴旻还是有些提心吊胆的伸手过去。
  梨老在一旁,猴子也不敢放肆,嗅了嗅,冲着梨老手舞足蹈叽叽喳喳的叫了一阵子。
  梨老看着点了点头道:“国公怕是中了岭南冯家人的忘忧草了。”


第五十五章 四个问题
  岭南,冯家?
  梨老的话让裴旻神色一凝。
  冯家在岭南百越曾经是显赫的望族,也是有大功于天下的一大家族。
  这说到冯家就不得不说冼夫人。
  冼夫人是广东高凉人氏,家族世代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她自幼贤明,多谋略,在娘家时,已能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后来嫁给了高凉太守冯宝,两家合一,统帅岭表一地。
  因冯宝意外去世,冼夫人以女子之身,扛下了南方大权,不但恩惠遍及百越,护着华夏南边疆土太平,还心怀忠义。大权在握,却不裂土不封王,极力维护国家统一。
  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之后,冼夫人毫无条件的交出了大权,促成天下一统。
  冯家也因洗夫人的功绩,在岭南一代根深蒂固,直到武则天时期,岭南流人谋反案发,冯家人莫名受到牵连。
  冯家因此凋零,冯家的后代冯元一被阉割,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
  冯元一为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
  自己并未说从何处来,梨老并不知自己昨天去了高府作客,却说出了“岭南冯家忘忧草”,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裴旻问道:“忘忧草是什么东西?”
  刘神威也感兴趣的看着梨老,他的长处是治病,对于各种奇门药物显然比不上梨老这位出生于湘西苗寨的巫蛊师。
  但孙思邈号称药王,对于天下百草多有涉猎。
  刘神威也从恩师遗留下来的手札中,读过忘忧草的记载。
  梨老道:“那是百越深山特产的一种草药,一直为冯家占据控制,也只有他们知道栽培之法。后来冯家为武后所灭,忘忧草仅余少量分布在百越山林中了。忘忧草并没有毒性,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只是能够让人短时间内沉迷不醒。我苗寨镇痛蛊的药引就有忘忧草,接触过不少。老身或许可能闻错,但小乖的鼻子是我们常人的数倍,不会错的。”
  刘神威接话道:“用我们的话来形容是迷药,但比常见的蒙汗药要高明的多,不易为人发现。”
  裴旻有些傻眼了,实在想不透高力士为何这么干,自己似乎除了有些怕冷畏寒,没有什么异样,将情况说明。
  刘神威道:“这纯属正常,忘忧草性寒,现在天气渐凉,寒上加寒,身体抵御不住,并不意外。我给国公开一个驱寒药汤,保管药到病除。只是忘忧草稀少极不易得,国公给人灌了忘忧草,定有用意。这东西一般是下三滥用在女子身上,国公一个大老爷们,倒也稀奇。”
  裴旻听到这里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想起了后世,诸多菊花不保的哽,心底有些拔凉拔凉的。
  但念及是高力士,登时舒心了,就算他有心也是无力呀。
  带着万千疑惑,裴旻让刘神威给他针灸调理了右臂,又喝了驱寒药汤。
  这一碗热乎乎的汤药下肚,裴旻身上的寒意也随之消散。
  带着满心的迷茫,裴旻回到了裴府。
  高力士已经回到了皇宫,诸多疑问也得不到解释。
  “等有机会,与高力士再会时再说吧!”
  裴旻心底如此念着,回到了府邸,还未走进大堂,宁泽已经迎面而来,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信,递给了裴旻。
  这封信是昨天送到的,因为裴旻不在府邸,他一直贴身收藏,甚至一夜未睡,就怕出个意外。
  裴旻一看信封落款有个裴字,便知信是何人所写了,收入怀中,回到了书房。
  检查了一下封泥,确定完好无损,裴旻这才将信封里的信件取出来,足足有六大张。
  如他想的一样,这份信是裴行俭的夫人库狄氏所写。
  裴旻不想牵扯太多,也不想惹人注意,用了最原始的方式信件交流。
  相比他亲自前往,信件才是最隐秘的,只要操作得当,烧毁及时,通信是最绝密的方式。
  坐在位子上,裴旻看着库狄氏给他的信。
  只是看了一个开头,裴旻立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姜是老的辣。
  库狄氏这开头的第一段就连续问了是个问题,让裴旻正视自己的身份。
  他是谁?
  身份如何?
  地位如何?
  受宠如何?
  这四个问题很简单,可却点破了迷雾的关键。
  他是裴旻!
  是大唐势力最强的边帅,大唐唯一的两镇节度使,手握十五万大军!
  地位整个朝廷几无相比者,几位宰相也唯有宋璟能够相提并论,其他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至于受宠,除了高力士不敢比,其他人,裴旻还真不虚。
  就他这样的人物,别说是犯小错。
  即便现在走出去,在大庭广众之下,杀几个无辜的路人,都罪不至死。
  充其量就是下狱关几天,意思一下,有机会有借口就无罪释放了。
  就如当年侯君集一样,侯君集率兵攻取高昌,但因私利作祟,在未奏请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令得麾下兵将四处劫掠,造成极大的影响。
  可是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令之无罪释放。
  在封建社会,很多时候,就是如此现实。
  就凭裴旻的功绩、地位、身份以及受宠程度,只要他不弄得天怒人怨,杀个把无辜的人,犯些过错,根本就不是事。
  当年的王毛仲也是如此,他将天子禁卫练成弱鸡,亲信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围堵有功之将,结果几百人打不过四人,闹出了天大笑柄,都未受怪罪。
  足见这世间根本没有什么公正可言。
  或许如传言的一样,“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可迟到的原因大多都是主人自己太作……
  对付他这样的人物,小打小闹就跟挠痒痒一样,大打大闹都要不了他的命。
  只有将天捅破,让朝野震惊,让李隆基动了必杀之心,才能影响到他的存在!
  库狄氏这几个问题,已经分析出了青龙即将采取的手段。
  对方能够采用的招数唯有变节,谋反,也只有威胁到李隆基的皇位,才能让李隆基对之痛下杀手。


第五十六章 老而弥坚
  接下来的书信里,库狄氏围绕长安的政局给裴旻做了详细的介绍。
  信中明确的写道:“陛下英明神武不亚于太宗,但真与太宗相比,却有天壤之别。”
  “太宗并非完人,然他能克制自己。而今陛下却做不到,对于自己人,他信任过度。对于外人,视如工具草芥。率性而行,不喜他人违背自己意愿。而今宋璟、苏颋二人,因武婕妤一事,已惹陛下盛怒。只是时机未到,未及处置。一旦张说于朝中站稳。宋、苏二人必为陛下迁怒,从而清除出朝。”
  “国公不凡且看,此次东去封禅。宋、苏二人定不为同行,张说为亚献者。待陛下回朝,不月余,宋、苏二人定获罪罚。”
  裴旻看到这里,有些漠然以对。
  不得不说库狄氏分析的太有道理了。
  李隆基就是一个矛盾体,他有着明君的贤明,却也有昏君对宠臣的放纵,对于功臣的排挤不信任。
  他能够提拔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姚崇、宋璟、张九龄这一票文武重臣,也会听信李林甫、杨国忠、边令诚等奸佞的话,自毁栋梁,造成了安史之乱,一边倒的景象。
  裴旻继续看了下去。
  “陛下是多情之人,又是无情之辈。对于他认可之人,盲目信任,视之若珍宝。对于不认可之徒,视只如草芥,弃之如敝履。国公能成为陛下认可之一,实是莫大幸事。”
  为了表明自己此话的正确,库狄氏还在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例子还是王毛仲。
  王毛仲与典掌万骑的葛福顺结为儿女亲家,势力胶固,相互依仗,掌握皇宫大半兵权。
  吏部侍郎齐澣劝说李隆基“顺典禁兵,不宜与毛仲为婚。毛仲小人,宠过则成奸,不早为之所,恐成后患。”
  此事王毛仲并未受到任何异样,齐澣却给李隆基问了罪,说他离间君臣关系。
  吏部侍郎,吏部第二把手,就这么让李隆基赶出了朝堂。
  裴旻继续看下去。
  “当前之势,并未了结。只因封禅大典,更为重要,压下了后宫之争。一旦封禅结束,必然旧事重提。而且王皇后必败无疑,作为一个女人,完全失去了丈夫的信任器重,又无子嗣护卫。陛下是不会对她容情,只待他清洗了宋璟、苏颋,令其他宰相主政,即会行动。”
  “是以当下大事,唯封禅、王皇后,武婕妤之争,能够威胁国公。”
  “阻碍封禅,与国公并无任何利处。老身认为,他们因不至于此事上大费周章。”
  “王皇后,武婕妤之争是陛下心病。”
  “此事也无任何公理公道可言,谁占王皇后这边,即是陛下的敌人。恰恰令堂与王皇后关系匪浅,细细说来也算是老身之过。若无老身奔走举荐,令堂未必能在诰命妇人中左右逢源。”
  裴旻当然知道这跟库狄氏无关,真正要分个因果,他才是主要关键。
  “若老身所料不差,对方定在此事上做手脚。”
  “王皇后给置疑的关键是‘符厌事件’,而今国公却因廖家人与巫蛊有关联。换做是老身,必将两件事情混为一谈。”
  “国公且想一想,王皇后以符厌害陛下未成,国公又与巫蛊师往来密切。以此诬陷国公有谋害陛下之心,与皇后串通一气,意图弑君,把持朝政。”
  “国公莫要觉得陛下对您盲目信任,便觉一切无畏。皇家人最是无情自私,而今太子年幼,您大权在握,兵马离关中最是接近。一旦关中异样,陇右军可直入关中勤王,左右局面。面对种种虚构的事实,哪怕只有一星半点的怀疑,陛下都不会冒险。”
  裴旻打了一个寒颤,一股寒意直入脊背。
  很多事情,他再有一点察觉,总觉得梨老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如今看来,对方是为了对付他而埋下的杀手锏。
  细细一想,却有觉得不对。
  对方用廖家十虎的时候,他还不知长安的情形了。
  思量半晌,裴旻心底明悟,念道:“定是如此了!”
  对方用心歹毒,他们对于廖家十虎以及梨老儿子的身份了如指掌,将梨老引来,对付的不是自己,而是王皇后他们。
  以符厌、巫蛊来佐证武婕妤的冤枉。
  他们要帮着李隆基将武婕妤从冷宫里救出来,从而邀宠,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自己因为封禅突然就从凉州杀到了长安。
  这一步他们显然预料不到,他们已经从截取的书信中知道了自己与公孙姐妹的关系,知道他们欺负了自己的老婆小姨子,定会受到反击。
  面对这种情况,索性将自己一并拖下水,玩一波大的。
  富贵险中求。
  要是能够一举扳倒王皇后,扳倒他这个手握十五万大军的镇边大帅,他们青龙就可谓一战成名了。
  如果真是这样,梨老与剩余的廖家人,真的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她炸的体无完肤。
  “需不需要劝他们离开,返回湘西?”
  裴旻自语着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左右渡步,脑中不断思考。
  “不,不行!一旦他们走了,贼人定会惊觉,从而潜伏下来。我不能在长安久待,此次不将他们一网打尽,未来必成祸害。无论如何都要在封禅之前,将他们一网打尽。梨老他们是很好的诱饵,不能离开……”
  想到这里,裴旻突然猛地一拍脑袋道:“真傻,险些将杀手锏给忘记了,我可是有一张无敌的杀招正在来的路上,怎么忘记了?梨老他们可以无视,现在关键的是王皇后……”
  裴旻来回走着,嘴里囔囔自语。
  他无心与李隆基为敌,但是现在的情况,他必须站在王皇后这边。
  武婕妤就是个祸害,裴旻不可能帮李隆基将武婕妤从冷宫里救出来。
  即是如此,也只能选择在置身事外的情况下,保王皇后不为奸人所害。
  裴旻脑中回忆这历史上的‘符厌事件’,他记得王皇后就是因为‘符厌事件’而给李隆基罢免的。而王皇后是给自己的哥哥王守一坑了。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莫名改变,反而是武婕妤自讨苦吃。
  追击缘由,王守一是突破口。


第五十七章 不犯傻就是支持
  王守一最近的日子极不好过。
  作为当朝的国舅兼之驸马,王守一在“符厌事件”发生以前,小日子还是过得悠哉悠哉的。
  这也跟李隆基与王家的关系戚戚相关。
  王守一的王家虽源于太原王氏这样的大族,但却是很偏很偏的偏房,没有半点的政治背景。
  也因如此,王皇后才能嫁给李隆基。
  当时的李隆基为武则天软禁在宫中,李隆基是不可能娶名门望族增强自身实力。
  那一段时间也是李隆基最为清苦拮据的时候,长达十多年之久。
  在这十多年里,李隆基有一天生日想吃汤饼,也就是面条,但是一点面粉也没有。
  王守一的父亲王仁皎心疼这个女婿,脱下自己身上的紫色坎肩换回一斗面,才勉强为女婿过了个寒酸的生日。
  此事虽小,但李隆基是个顾念旧情,重情义的人。
  发达之后,毫不迟疑的将王氏立为皇后,将王守一封为驸马都尉。至于王仁皎,从一品的文散官待遇,还将之视为后父一样照顾,直至开元七年病故。
  有了这一层深厚的关系,王守一固然一无是处,无才无德,却也成为大唐身份地位最高的上流人士。
  又是国舅又是驸马,双重皇亲国戚加身,还是太子少保,祁国公,能够比得上他的真没几个。
  王守一天性贪鄙,依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收受贿赂,积财巨万。
  一个无能之辈,混到这个程度,正应了一句古话,大树底下好乘凉。
  同样的,今时今日的王守一也成了另外一句古话的印证,树倒猢狲散。
  王皇后的失宠,令王守一格外焦虑。
  有本事的人,靠的是自己。
  王守一这样的无能之辈,一旦没了靠山,即意味着失去一切。
  聪明人遇到挫折是尽出奇招妙招,愚笨的人,自然就是昏招迭出。
  坑爹坑妹坑自己。
  王守一勾结明悟和尚,以符厌之术,意图帮助王皇后成就则天事业,直接导致王皇后被废,他自己也给赐死。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事件。
  因裴旻的出现,历史有了小小的偏差。
  王皇后侥幸打了一个翻身仗,反而将武婕妤关进了冷宫。
  现在世人都知道王皇后受到了武婕妤的陷害,唯有王守一明白,武婕妤并非是陷害,是确有其事。
  实是因为王皇后得到裴母的告诫,安分守己,这才躲过了一劫。
  王守一经此一事,便如那惊弓之鸟,称之为草木皆兵,毫不为过。
  整天浑浑噩噩的,生怕东窗事发。
  李隆基也不如以往那样,时不时的找他进宫玩耍了,原本围绕着身旁的那群狐朋狗友一个个都神秘失踪,大有孤家寡人的意思。
  现在王守一除了一屋子的钱,什么也没有了。
  到了今时今日,他才明白自己贪墨了那么多钱财,根本无济于事,一旦有个意外,这些钱都要充公……
  “唉!”
  王守一长叹一声,抱着脑袋,傻傻的坐在书房里,胡思乱想。
  “祁国公大难临头,还有闲情逸致的长吁短叹,某也是佩服。”
  书房的角落,突然闪过了一个黑影。
  王守一吓的几欲叫喊出声。
  黑影却一个箭步逼到了近处,明晃晃的长刀已经搭在了王守一的肩膀之上。
  “好汉饶命,我,我有很多的钱,好汉大可自取。”
  王守一便如大神上身一般,全身抖动,如打摆子,原本就苍白的脸色,更是无半点血色。
  黑影是一个蒙面黑衣女子,她摇了摇头,眼中透着一丝的不屑,厉声道:“你若不是皇后的兄长,我恨不得一刀杀了你……”
  黑衣女子说着,收回了刀,退后了两步。
  王守一惊魂未定,念着黑衣女子先前说的话,战战兢兢的道:“你,你是皇后的人?”
  黑衣女子不答反问:“娘娘可让你害死了,而今陛下、娘娘已经情绝,如若水火,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
  王守一哭丧着脸道:“我哪里知道会这样,我只是想帮忙而已,看着皇后失宠,我心里急。”
  他并不怀疑黑衣女子的身份,在他看来符厌事件是绝密,只有少数几人知道。
  黑衣女子一口笃定是他害了王皇后,显然是了解内情的。
  “哼!”黑衣女子冷哼了一声,道:“别说的那么好听,你不过是为了你自己着想,怕娘娘失宠,你也跟着失去这一切,身份,地位。才病急乱投医,造成了这一切。要不是事已至此,杀你无用,我恨不得现在给你一刀,让你带着你的愚蠢,见阎王去。”
  王守一给嘲讽的无地自容,怒道:“我是好心干错了事,可结局并不赖。怎么说也将武婕妤打入了冷宫,给她了结了一个劲敌,是她自己不争气……”
  他破罐子破摔,还想要说,却见黑衣女子露出了厉色,吓得闭上了嘴。
  黑衣女子道:“一个满脑子肥肠的蠢货!你到现在还不明白,那个明悟和尚就是武婕妤的人,从一开始,人家就看中了你的愚蠢,为你设套,等着对付王皇后。要不是皇后谨慎,你这颗脑袋就没了。”
  王守一脸色变得更加的难看,其实他隐隐约约有所感觉,只是如鸵鸟一样,将脑袋藏起来,不敢去想。
  如今让黑衣女子挑明,恐惧再次涌现,王守一茫然的道:“那可如何是好?一旦武婕妤以明悟贼秃为证,我们可就完了。”
  黑衣女子哼了一声道:“别将武婕妤想得跟你一样幼稚,人家宁愿在冷宫里受累,也不用明悟,足见她的高明。现在满朝文武都在针对她,明悟的出现,只会让她陷得更深。唯有风波过去,无意间冒出证据,才能取得奇效。现在的关键就是明悟的下落,只要在武婕妤行动之前,找到明悟此人,才能化解此次危局。你与明悟往来最深,好好想想,他说漏了什么。他是关键……”
  王守一双手抓着脑袋,十指都伸进头发里去了,好半晌突然一拍大腿道:“我知道他在翠香坊有个相好,认识好久了,是一次无意间遇上,或许她知道那贼秃的下落。”
  黑衣女子慎重点了点头,还嘱咐了一句:“你什么也别干,老老实实的呆着。只要你不犯傻,就是对皇后最大的支持……”


第五十八章 谁说的算
  夜!
  孙府!
  裴旻与公孙姐妹相对而坐。
  在他们的下手多了一位面貌平庸的女子……赵姝,也就是展如、展雪的师妹。
  裴旻道:“明悟和尚的下落有了,他躲在了少室山藏身在少林寺,躲的可真好……”
  少林寺算不上历史悠久,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起初叫陟岵寺。细细算来,也就是两百多年而已。
  不过因为隋文帝崇佛,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
  唐初年间,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
  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作为天下最大寺庙,少林寺里的和尚多达三千人,要从三千人中找一个和尚,却不容易。
  赵姝惊喜的瞧着裴旻。
  公孙幽、公孙曦也是一脸的意外。
  公孙曦忍不住道:“这也太快了,刚刚昨天得到的消息,今天就调查到了?”
  裴旻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在察觉王守一是突破口之后,裴旻第一时间联络了公孙幽、公孙曦,让他们安排人从王守一这里突破。
  裴旻此刻可用之人唯有王小白,但他跟着裴旻多年,在长安已经有一定的名气。
  在此事上,他是站在王皇后这边的,可就如库狄氏信中说的那样,帮助王皇后等于是跟李隆基为敌。
  裴旻还想在大唐好好混下去,就算真的要与李隆基为敌,也不能表露痕迹。
  所以他尽量避免用自己人去跟王守一接触,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青羽盟的赵姝是最好的选择。
  赵姝是展鹏最得意的弟子。
  对于她的期盼,展鹏这位内卫都统,更在自己的儿女展如、展雪之上。
  其实论及天赋能力,展如、展雪比赵姝更胜一筹,但是赵姝有着先天性的长处。
  这是展如、展雪不具备的。
  那就是相貌。
  赵姝的相貌平庸,身材平庸,体格平庸,一切都很平庸,是那种看了一眼,掉个头就忘记的那种类型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