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曦有姐姐在,极少自己动脑,此刻脑子也有些混乱,支支吾吾的道:“一种感觉,我觉得吧,就高力士那样的人,真要对付我们没有必要那么麻烦,直接来就好了。”
裴旻笑赞道:“这次我的看法跟曦姑娘一样。”
公孙曦听了笑颜如花,颇为得意。
裴旻说着望向公孙幽道:“这眼见未必是真的,可能是受到了误导,也可能有什么误会。你们与我关系密切,高内侍一早就知道。真有什么事情,他也不会用这种过激的手段。就算要用,也会跟我打招呼。而且以高内侍的实力,他要向你们下手,你们不可能有机会反抗。他代表的是皇帝,在长安天子脚下,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撼动皇权。”
公孙幽道:“所以我们怀疑高公公是不是背着圣人干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他另有他图,也一直往这方面查。”
裴旻摇头笑道:“不可能的,你们不了解高内侍才会这么说。高内侍跟陛下是一心的,他或许会对陛下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但绝不会背叛他,甚至瞒着他另外控制一个势力。你们一定搞错了,别的不敢说,这一点,你可以相信我,高内侍不可能是幕后黑手……”
公孙幽揉了揉脑门,笑道:“你这般肯定,想必是不会错了。只是我想不明白,不是高力士又是何人,为何最后的矛头会指向高力士?难道有人陷害他?这种陷害的手段也太低下了吧……”
裴旻一时也想不明白原委,道:“无妨,是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一天。你们回去重新整理一下情报消息,将高力士除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我这边也会帮着一并调查。倒要看看究竟是哪路牛鬼蛇神如此嚣张。”
“也只有如此了!”公孙幽微微一叹,但想着此次不同,不在是自己一人,心底莫名的一阵安心。
公孙曦欲言又止的,好半晌才道:“我觉得那个老妪还是有些本事的,我们用十虎的小命要挟,让她给你治伤怎么样?”
裴旻摇头道:“此事不急,这手臂无法灵动,确实碍事,能早一些恢复我也乐意见得。明日我找来刘神医,由他帮忙看着。这有一个专业人士在一旁,我们也可安心,免得着了道都不知道。”
公孙曦笑道:“还是师傅想得周到!”
“天色不早了,早些休息吧!你们睡屋里,不介意,我睡在这外边吧?”
屋里关着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裴旻不放心回府去睡,就这样聊到天亮也太累了。
公孙幽脸色微变道:“那怎么行?”
“没什么不行的!就这么定了!”裴旻挥手赶走了身旁的公孙曦,将她方才坐得席子两两一合,搭了一个小床,直接躺在了上面道:“只要在给我来张被子就好了。”
现在是秋季中晚时节,长安这边的气候也稍稍有点凉了下来,晚上睡觉还是需要一张被子取暖的。
见裴旻已经躺下了,公孙幽也拿他没办法,只好依他随他了,弄了床被子给他。
两姐妹见裴旻睡在大厅,也不好在大厅久待,一并去卧房休息。
姐妹两人担心再出什么变故,和衣而睡,平躺在一张榻上。
公孙曦突然问道:“老姐,你跟师傅,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
……
长安,一栋富丽堂皇的豪宅!
卢杞悠然的看着手中的《三字经》,看的津津有味。
白衣公子兴冲冲的走了进来,叫道:“卢兄,一切果如你所料,湘西的梨老婆子动手了,只是不知他们斗的如何?”
卢杞目光未从《三字经》上离开,悠然道:“别有任何期待,梨老婆子与我们不是一路人,她是不会下重手的。她本质是一个大夫,指望他们拼个两败俱伤是不可能的。最后只有一个结果,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不管过程如何,他们目的相同,早晚会一并合力。”
白衣公子带着一些复杂的看着卢杞,叹道:“如此可怕的布局,也只有你卢杞敢想。”
卢杞笑道:“是元长兄太过保守了,没有真正抓住你手中这股力量的定义,而且过于跟上面分开。分开固然便于我们发展,可发展太慢,获益太小。与其步步为营,不如一步登天。我们要让上面知道,他的江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稳固,让他明白,他离不开我们。太子的成年,裴旻的背叛就是给他的一个警钟……”
白衣公子想着卢杞的布局,眼中也闪过一丝炽热。
“事成之后,我要对付两个人!”卢杞突然说道。
“谁!”
“贺知章,张旭!”卢杞眼中闪过一丝恨意。
他给贺知章投过一份文章却给两人评价的一无是处……
第三十三章 早朝逸事
裴旻在孙府睡了一宿,相安无事!
李隆基也迎来了这日的早朝。
朝会毫无疑问是围绕封禅这件大事商讨的。
针对封禅的流程,有很多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逐一讨论。
开销,当然是最主要的。
办的豪华,还是节俭,这个必须最先定下来。
唯有将这个定下来,才能开始接下来的一切事情。
这日一早,朝堂上的文武已经准备就绪。
李隆基还未抵达,文武百官各自做着大战前的准备。
这种朝会争论是最能体会官员才能的时候,也是最能在君王面前加分的时候。
文武百官都卯足了劲力,有的准备劝说以节俭为主,有的准备劝说以奢侈盛大为上。
好比王毛仲,作为著名的唐元功臣。
王毛仲的待遇是绝佳的,他不似高力士,时常伴随李隆基左右,也不如裴旻战功彪炳,无人可比。但是他却是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地位等同太师、太傅、太保。
王毛仲身为大将军,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宫中无人的阔地养养马,种种菜。次要任务才是负责皇宫安全。
书上也记载说王毛仲“苑中营田草莱常收,率皆丰溢”。
作为左武卫大将军,霍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不以军功论实力,而以种菜种马草出名,古往今来也就王毛仲一人。
也可见李隆基的用人本事。
这任人唯亲是李隆基一辈子也甩不掉的毛病,所有跟他亲近的人都得到重用,但他会用人的特点也彰显无疑。
他深知王毛仲的才华,打仗不行,行政不行。给他高位,却安排他在宫里种菜种草。
王毛仲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傲。
近来王毛仲可谓诸事不顺,首先他谋求陇右节度使的位子,两次给裴旻搅黄了。
其次,他最看不起太监,对于皇宫里的太监动辄打骂。
即便是李隆基的近侍,王毛仲也不放过。
高力士、杨思勖这样级别的宦官也给他骂过,以至于两人见到王毛仲都要退让三分,尽量不与之对上。
王毛仲对此也是沾沾自喜。
可现在他发现高力士不知不觉声望已经在他之上,一个他看不起的阉竖,竟然爬在了他的头上。
王毛仲实在心有不甘,比不过战功彪炳的裴旻认了,比不过一个阉竖?
王毛仲此次是下定决心,要往上冲一冲,他看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意图将现在的兵部尚书韩瑜挤掉。
对此他有全盘计划,先投其所好,帮着李隆基将此封禅做大,讨得欢心之后,再向李隆基开口索要兵部尚书。
果然如重文武所想一样,这朝会一开。
话题立刻围绕封禅之展开……
王毛仲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夸夸其谈,引经论道,将自己重金请大儒所写且背了一整晚的文章,一字不漏的念了出来。
好一番大道理,说得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王毛仲竟然口若悬河的说出了这番大道理,就跟太阳从西方出来一样稀奇。
百官看着李隆基的反应,心底不由的打鼓。
察言观色是官场必备技能,李隆基前些日子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位君王的本意是冲着大张旗鼓的弄一次的,只是劝说的人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有定下来。
而今他的态度却让人摸不着头脑,脸上没有半点的表情呈现一股犹豫,半晌道:“此事无需再提了,朕昨夜想了一宿,忽然念及我朝太宗皇帝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感天下黎民艰辛,而今九州方定,百姓刚刚过上富足生活。朕不忍心因封禅一事而伤民之利……此次封禅,无须铺张。无畏的排场能简则简。朕以诚心报天之功,是为天下苍生祈福,而不是炫富于世。”
大义炳然的一番话,说的满朝文武大感惭愧,纷纷拜道:“陛下心系苍生,贤德圣明,我大唐必定昌隆万胜……”
王毛仲傻站着,一脸的茫然,外加欲哭无泪。
李隆基见百官反应激烈,也知裴旻所言不虚。此事传扬出去,天下百姓,谁不念他李隆基的好?
唯有宋璟、张说这类人明白真正的缘由。
他们太了解自己这位皇帝了,这根本不是他性格干的事情,定是有人说服了他。
这个人是谁,以他们的才智,根本不用去猜。
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一句:“裴公智勇仁德,天下无对。”
裴国公是身份官职的象征,但是裴公却是对一个人由衷的认可。
封禅的排场已定,但是接下来依旧有着诸多琐事需要商议。
如亚献人选,李隆基走后太子监国一事,这些细节都需要好好商议。
尤其是亚献,亚献是封禅至关重要的存在。
三献是封禅祭天祭祖最为隆重的仪式,即是初献、亚献、终献。
初献自然是有皇帝李隆基负责的,这个是必须也是必然。而亚献古来由朝中重臣负责,一般是最高职事官的任务,为高级官员所垄断,终献亦是公卿负责,但远不及亚献重要。
本来延用古制即可,可此前高宗封禅时,高宗李治听了武则天的意见,以皇后身份行降禅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紧接着的唐中宗李显又是一个无能的妻管严,皇后韦氏执掌亚献以宣誓自己的地位。
而今是依照古制选择朝中重臣行亚献大礼,还是依照新制,以皇后执掌亚献?
亚献,一个武则天都要争取的职位,可见意义是何等的重大。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将武则天争取亚献大礼,视为野心的初显。
有了选择,自然有了争论。
最终张说以武则天、韦后为例,围绕着“尊天敬神,事资革正”为主题,说了一大推屁话,将事情定下来了,反对皇后行亚献之礼,改为古制。
接下来又是太子监国一事,针对太子监国,展开的议论。
因王皇后无后,李隆基则以庶子李嗣谦继任太子之位。
李嗣谦方刚成年,从未有监国处理政务的经验。
李隆基也只是让李嗣谦跟着大儒学习文化知识,压根就没有让他接触过半点的政务,突然负责监国这种大事,自然需要好好地商议。
李隆基面色如常的听着百官的商讨,心底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第三十四章 天下父母心
裴旻在孙府后院大厅住了一宿,直到清晨,坊市一开,青羽盟的高层押着廖晴凤进了府邸。
府中有了足够的人手,裴旻才放心的准备离开。
公孙幽来到后院相送。
这一早都未见到公孙曦,裴旻忍不住问道:“曦姑娘呢?”
公孙幽望了一眼卧室方向,淡笑道:“还在睡呢,昨夜也没怎么睡。”她也只是假寐片刻,放不下心来安睡,老妪的奇术,让她记忆犹新。
裴旻同是如此,他打着地铺,一晚上都在担心,会不会睡着睡着,一条蛇就钻进来与他大被同眠了。
可不是每一条蛇都叫白素贞,又漂亮又友善……
一个晚上都没怎么睡,只是他体格健硕,人又年轻,看不出来而已。
“那就让她多睡会儿吧!”对于自己这个小姨子兼徒弟,裴旻还是很宠的。
公孙幽顿了顿,轻声细语的道:“我们的事,小妹已经知道了。”
裴旻拉着公孙幽的柔荑小手,道:“那小姨子怎么说?”
他也看的出来,他们之间的事情,公孙幽并没有告诉公孙曦。
这点裴旻尊重公孙幽的意愿,没有点破,更没有在公孙曦面前露出什么亲昵姿态。
而今一切挑明,裴旻心底自然高兴。
公孙幽温婉矜持,还未成亲这般接触,心底固然有些欣喜,但更多的是娇羞,道:“反应跟你一样,说什么师傅变姊夫了,一惊一乍的……”
裴旻耳中听到了脚步声,柔声道:“此间事了,我娶你过门!”
“好!”公孙幽细语轻声的应着。
裴旻松开了手,顺着原路回到了孙府。
虽有些困意,但想着颜杲卿的嘱托,裴旻还是以知己的事情为上。
骑着辛巴,裴旻直奔颜府而去。
而今颜府日显萧条,府中的丫鬟下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个别管事依旧守着宅院。
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颜家固然是儒门世家,祖上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颜回,但青黄不接谁也无法抗拒。
颜家传到今日,也只有颜元孙、颜杲卿在士林中站得住脚。
颜元孙一去,颜杲卿也往凉州赴任,长安颜府彻底没落了。
现在的颜府由颜杲卿的从弟颜阙疑负责。
颜阙疑是颜元孙弟弟颜惟贞的长子,没有什么干略,坐吃山空而已。
虽是一脉血亲,但他们自己不争气,颜杲卿也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自由他们走自己的路。
唯有还未长大的颜真卿、颜允臧以及仅剩的长辈叔母殷夫人让颜杲卿放心不下。
敲开了门,门房的孙老,裴旻认识,热心的打了一个招呼,没让孙老声张,只是道明了来意。
这人要人看得起,首先得上进,有担当。
哪怕是一个乞丐,他都是靠自己吃饭。
而颜阙疑自身无才,没有本事过上流生活,还不愿意去干吃力的工作,就靠祖上遗留的家底过日子。
这类人,裴旻心底看他们不起,也懒得于他们接触。
孙老也知自己现在家主的德行,不多说,直接领着裴旻进了别院。
还未走到院里,裴旻耳中已经听到了争论之声。
“娘,您老在长安呆的好好的,去什么苏州。这一路长途跋涉的,孩儿实在放心不下!”
“你是担心娘走了,允南不往长安寄钱来吧。”
“……”
“阙疑,你已经成家,娘管不了你。真卿、允臧还小,不能让他们有个坏榜样。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也无需再劝。至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你……”
还未等颜阙疑开口,裴旻咳了几声,大步走进了院子里,见颜真卿的母亲殷夫人,叫了一声:“殷叔母!”
见是裴旻,颜阙疑吓的脸色苍白,忙上来问好,一脸尴尬。
裴旻理都不予理会,直接来到了殷夫人的面前,行礼问安。
殷夫人脸上也颇为尴尬,毕竟家丑,颜阙疑再如何不肖,也是她的儿子。
殷夫人也是大家闺秀,出生苏州殷氏。
略微尴尬之后,殷夫人回礼作福,道:“裴国公太客气了,叔母之称,岂敢担当。”
裴旻笑道:“您是杲卿的叔母,即是我裴旻的叔母,此来也是替杲卿看望您的。他说他领着母亲迁居到了姑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特让我来看看。”
殷夫人摇头长叹,都是门房长子,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带着几分苦笑道:“有劳杲卿费心了,去了凉州,还顾念着我们。”
她做了一个请的架势,让裴旻入内去说话。
在大堂入座。
裴旻问道:“适才在外边听,叔母要回江南?”
殷夫人脸上微红,惭愧道:“让国公见笑了。也确有此意,真卿、允臧还小,原本他们是跟着长兄学文,而今长兄去世。长安这边风气不佳,娘家那边更适合真卿、允臧学习。”
裴旻敬慕道:“叔母此心可比古时孟母,旻深感佩服。有母如此,相信真卿、允臧一定会成大器的。”
孟母三迁,不过是县内迁居,而殷夫人却要从长安迁往江南苏州,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殷夫人为子如此,无怪颜真卿、颜允臧会有历史上那般赫赫成就。
颜真卿自不用说,书法界的亚圣,他的书法成就不逊于王羲之。
比之王羲之,颜真卿更是当时少有的宰相才,只可惜他没有遇上真正的明主,一直受到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等权臣的排挤,给赶出庙堂下放为官多次,但每一次他都凭借超凡的政绩回到朝廷,经历多次大起大落,依旧保持方正本心。
每每念及颜真卿,裴旻都为他感到遗憾,要是给他一个明主,他相信颜真卿的成就绝不亚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宋璟这类名相。
至于颜允臧,固然比不上他兄长那般惊才绝艳,却也推劾不避强御,是一代名臣。
看着殷夫人的望子成才,裴旻心底也着实喜欢那个曾经跟他一起为颜元孙守孝的小弟,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女,突然道:“不如这样,真卿也算是我半个徒弟,他懂事聪慧,我素来知晓。我儿小七小八,越来越顽皮,正缺一益友玩伴。不如叔母也搬去凉州如何,那边正在推广文教,我打算将我老哥哥张旭请到凉州,负责此事。真卿于书法一道,极有天赋,若能得张老哥指点,那可再好没有了。”
第三十五章 诅咒未来的自己
裴旻这个意念是临时起意,主要是受到了殷夫人的影响。
殷夫人对于颜真卿、颜允臧前途的不辞辛劳,让裴旻想起了娇陈。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岁,顽皮是必然的。
将近四岁的小七小八开始有了调皮任性的负面属性。
许是父亲的威严在,小七小八在裴旻面前还好,但是在娇陈尤其是裴母那里,一有不顺心的就会撒娇闹别扭。
娇陈为此烦透了心,生怕小七小八会成为二世祖,给裴家丢脸抹黑。
裴旻、裴母对此看的很开,四岁的孩子调皮任性是很正常的事情,好好管教便是。
裴母不止一次说裴旻小的时候比小七小八顽皮的多,现在还不是一样好好地?
还这般有出息……
娇陈依旧不放心。
对此裴旻也只能以可怜天下父母心来感慨了。
现在见殷夫人亦是一样,裴旻也体会到了娇陈的感觉。
颜真卿的成就,裴旻是知道的,不仅是能力出类拔萃,为人上也值得称道,孝悌过人,忠义兼备,诚可谓无双之士。
正是因为如此,裴旻当初还特地带小七小八来找颜真卿玩耍,让他们有个好榜样。
小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好的玩伴,论及重要不亚于一个好父亲好母亲。
这好榜样,好玩伴,又舍颜真卿其谁?
方才动了这般念头。
殷夫人听了瞬间心动,张旭的大名,她一个妇道人家都听过,若真能师从张旭,那颜真卿于书法一道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然好处远不止如此,裴旻这般欣赏颜真卿,颜真卿在凉州成材,焉有不给他重用的道理?
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殷夫人敢从关中独自回江南娘家,自然有勇气往凉州一行。
“这个……不太好吧!”
殷夫人很想一口气应下来,只是心底有些忐忑,不知裴旻图的是什么,这般热心。
裴旻笑道:“有什么不好的,其实邀请你们去姑臧。晚辈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晚辈有一子一女,现今快四岁了,有些淘气。让他们的母亲特别伤神,真卿是我见过最懂事的孩子之一。另外一个是王忠嗣,也就是王海宾的儿子。只是王忠嗣已经长大成人,不适合当小七小八的榜样玩伴。真卿的年岁正好合适……”
“过了这个年,我回姑臧的时候,打算在府里开西席。给小七小八请一个大儒,传授他们学业。真卿、允臧若不嫌弃一并来学,殷夫人你看如何?”
殷夫人也明白了缘由,再次心动了,裴旻现在是什么身份,他请的西席哪里会是等闲之辈?
先有张旭,再有一个未知的大儒,还有裴旻这尊大神。
殷夫人没半点迟疑,感慨道:“如此,奴家就带犬子先谢过国公。”
“各取所需,各取所需!”
裴旻到没有别的什么心思,是真心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一临时起意,他亲自培养出了一个可比萧何的名相,加上能与韩信齐名的王忠嗣。
军、政顶尖人物,他一人培养出了两位……
商议妥当,殷夫人也将正在后院学习的颜真卿、颜允臧叫了出来。
颜真卿见到裴旻眼睛一亮,亲昵的上前叫了一声:“旻哥!”
“别没大没小的……”
殷夫人想要叱喝,裴旻伸手制止了她道:“没叫错,没叫错。杲卿能当真卿的昕哥,我自然当得了这一声旻哥。”
颜真卿道:“我跟娘就要去江南了,江南跟凉州隔着好几十个洛阳那么远,正想着有好多问题不知怎么请教呢。旻哥来的正是时候……”
裴旻摸着颜真卿的脑袋笑道:“放心,旻哥刚刚跟你娘说好了,你们不去江南,去凉州姑臧。到时候你几乎天天都能见到我,有不懂的,尽管来问。”
“真的?”颜真卿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殷夫人。
从母亲那里得到了答案,颜真卿开心的欢呼起来。
裴旻问道:“哪里不明白?”
颜真卿立刻止住笑声,一脸肃然的将自己遇到的情况向裴旻细说。
裴旻而今也是书法行家,一丝不苟的给颜真卿解惑。
至于颜允臧,他年纪还小,很是认生,缩在母亲殷夫人的身侧。
殷夫人见裴旻认真的指点颜真卿,对于自己的决定更加放心了。
裴旻并未在颜府久呆,在指点了颜真卿之后,便向殷夫人告辞了。
他也没有立刻离开颜府,而是找上了颜阙疑。
颜阙疑看着裴旻,又是羞愧又是敬畏,缩头缩脑的。
“要是我不打断你们,你想跟你的母亲说什么话?”
裴旻看着颜阙疑,声音很轻很小,可在颜阙疑的耳中却寒冷刺骨。
“我……我……”他支支吾吾的,根本说不上来。
对于颜家的情况,裴旻有着一定的了解。
颜家也算得上是千年儒门世家,只是不同于孔家人丁兴旺,传到上一代只有颜元孙、颜惟贞两脉。
颜元孙唯有一子既是颜杲卿,颜惟贞却有七个儿子。
颜阙疑、颜允南、颜乔卿、颜真长、颜幼舆、颜真卿、颜允臧。
除颜真卿、颜允臧外,其他几子皆以成家。
颜允南、颜真长、颜幼舆远在外地,定期往长安寄送抚养费。
颜阙疑就靠几个兄弟的抚养费生活,因故对于殷夫人回娘家的打算万分抵触。
“我最恨不孝之人!今日是不想你母亲难过,才没让你说出来!现在也是因为你母亲,我饶了你。你自己好自为之吧……记住我一句话,大街上的乞丐都比你活得有尊严。给你的孩子立个榜样,别让他有个连乞丐都不如的父亲!”
裴旻摇头而走。
换做以前,他是不会对颜阙疑说这番话的,真要管这事,会用雷霆手段。
实在是殷夫人对颜真卿、颜允臧的殷殷期盼,勾起了裴旻的父爱,也让他想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想到了在后世,自己天真的说要当科学家,发明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那高兴的笑容。
他们怎么会不知这是孩子的戏言?只是期盼未来而已。
念着梦中的约定,裴旻在心底念道:“要是你没将我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我就诅咒二十一世纪的我一辈子找不到媳妇。”
第三十六章 东宫邀约
裴旻离开了颜府,直接去了长寿坊的仁德药店。
老朋友孙博正在坐堂,给前来问诊的病人医病。
见裴旻踏入医馆,热情的打着招呼,道:“刘伯正在药室炼药,国公可自行前往。”
裴旻也不打扰他给病人看病,未与他多聊,走向了内堂炼药室。
还未走到近处,裴旻以闻得了浓郁的药香味。
已达百岁高龄的刘神威正指挥着药童扇火加水。
这熬药在真正精通医理的大夫这里,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用多少水,熬几道,火候如何,都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尤其是名贵的药材,想要做到不浪费,将药效从药草里逼出来,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刘神医!”
裴旻叫唤了一声。
刘神威见是裴旻,走出了炼药室,笑道:“国公来的正是时候,正想使人去请国公来药店试新药呢。这新药若有想象中的效果,可保你手臂提前半月恢复自如。”
裴旻欣喜若狂,道:“什么新药,这般神奇。”
刘神威道:“倒也不是新药神奇,而是药材名贵。昨天宫里来人了,说国公的手臂需要用什么药材,直接向太医署申请。某早年在太医署待过,我大唐各地的珍稀药材,每年都会以进贡的方式,由四方送达。各国朝见进贡,也会送上彼此国家的特产,包括一些珍稀药材,这天下就没有比太医署更大的药堂。”
“这是陛下亲自开的口,某自不会客气。点了许多药材,今早便送达了。都是名贵之物,熬制它们就废了半日功夫。未免药效流失,浪费了这珍稀药材,只能请国公屈尊了。”
裴旻心底略感温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作为一个后世人,裴旻对于“忠诚”一事,看的很淡。
倒不是不忠,而是觉得忠于国家,而非君王。
这种思想于封建时代是个笑话,因为在世人眼中,君王就等同国家,一个概念。
但是后世人却不这么看,裴旻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也存在这样的念头,只是没有表露出来。
不管李隆基这种做法态度是收买人心,还是别的什么。
但这份情,这份心,裴旻领受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裴旻让刘神威无需客套,拉着他稍稍走远了一些,轻声道:“对于蛊术,您怎么看?”
刘神威神色微凝,警惕的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国公敢这般问,足见信得过我刘神威。某也实话实说,很是好奇,甚至想研究,只是欲求无门。先师在《千金要方》记载了十一种蛊毒的医治方法,其实他还遗留下一份手稿是关于蛊虫治病的例证。其中就记载了一种能够让人丧失痛感的蛊虫,而且不像麻醉散那样霸道,对于身体有着极强的破坏力。要是将这种手段用于开刀疗伤,更加便于行事。”
念叨这番话的时候,刘神威语速加快,神色有些向往。
他活了一百余岁,见过太多的生死,也经历过太多的事情。
对于生死什么的,早已看的很淡。
女色、权势、财富、名望这些世人追求的东西,在刘神威眼中根本不屑一顾,都是浮云。
世间之事,唯有疑难杂症,古医偏方还能让他产生兴趣。
蛊术,是他一直未涉足的领域,也是一直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