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公-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很显然是不行的。
必须重新把他们打压下去。
王承恩很难撼动,毕竟他的忠心完全可昭日月,但杨庆就不一样了。
不过臣们都是老谋深算,不会在这种时候动手,这里也不是他们的地盘,必须一步步来,先造势通过这些江东才俊们,把山海关之战的罪魁祸首安在杨庆头上,再渲染一下他不惜和李自成合作也要弄死吴三桂,本身也不是出于对大明的忠心,而是因为他给吴三桂戴了绿帽子,这样他血战救出崇祯的所有功劳全部抹杀
他哪是为了救皇帝,他分明就是一个急于弄死武大郎的西门庆!
“斗吧,谁怕谁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杨庆冷笑道。
这是必然的结果,只是臣们的反应速度有点快而已。
五天后,天津。
“臣天津巡抚原毓宗叩见陛下!”
就像上次崇祯来的时候一样,原毓宗率领属下官员,毕恭毕敬地叩拜在运河码头,恭迎二次驾临的大明皇帝。
崇祯当然不会走海路了。
帝王之尊不能涉海上风波之险。
之前计划走海路那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害怕走陆路不安全,但如今还怕个鸟啊,三万五千关宁军护驾,加上杨庆的家奴和锦衣卫,还有宋权和韩赞周所统辖部分明军,总计五万大军再加上随行的移民在内三十万人跟随,这样当然要摆出全套皇帝仪仗按照正规巡幸标准沿运河下江南
第一站还是天津。
“臣天津巡抚原毓宗叩见陛下!”
原毓宗又喊了一声。
然后他茫然抬起头,看着面无表情站在面前的崇祯,突然间他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因为一张狰狞的面孔又一次出现在他面前。
“原兄,又见面了!”
杨庆狞笑着说道。
“杨指挥佥事,别来无恙!”
原毓宗带着僵硬的笑容说道。
说话间手在背后悄然做了个手势,而在他身后近万列阵的士兵,在这些士兵前方一面旗帜缓缓挥动,远处树林中一队骑兵的身影出现
“指挥同知。”
杨庆看着这一幕更正。
他升官了,从指挥佥事升到了指挥同知,这也是对他立了那么一大堆功劳的奖励,不过别的没有了,就是从指挥佥事升到指挥同知,很显然崇祯也怕以后没得加,毕竟他还年轻,二十出头就指挥使以后还怎么加?再说锦衣卫指挥使后期有点虚,相反同知,佥事才是真正实权,崇祯准备着到南京后重设北镇抚司交他掌管。王承恩司礼监掌印太监,韩赞周提督东厂,指挥使,南镇抚司则从南京的锦衣卫勋贵中任命,反正锦衣卫系统真正臭名昭著的就是北镇抚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杨庆的凶残来执行其意图。
今天这是试试他活的。
原毓宗丝毫不知道自己就是崇祯拿来检验杨庆的,他一边向部下发暗号警戒一边笑着说道:“恭喜杨同知官运亨通。”
“谢了!”
杨庆满意地说。
“原毓宗弑君谋逆,下诏狱!”
他紧接着说道。
他身后四名锦衣卫同时上前。
然而原毓宗却冷笑着站起身,一脸毫不在意地看着杨庆,而他身后那些将领同样站起身,再后面列阵的一万部下也纷纷起身,远处近千骑兵涌出树林。
“杨同知,你说什么?”
原毓宗掸了掸膝盖上的土,淡淡的说道。
下一刻杨庆的拳头就落在了他的脸上。
原毓宗惨叫一声,吐出满口的牙齿倒下
“玛的,还敢在我面前装逼!”
杨庆鄙夷地说道。
四名锦衣卫迅速按住原毓宗。
这时候那些将领才反应过来,一个个怒不可遏地拔刀,在他们身后一万士兵齐声鼓噪,杨庆闪电般上前两步,双手分别掐住两名将领脖子,一下子将他们同时举到半空,后面那些士兵瞬间闭嘴,一个个愕然地看着那两名将领无助挣扎地身影,下一刻杨庆双手猛一用力,那两名将领的脑袋立刻歪向一旁嘴里冒出鲜血。
他把两具死尸向地上狠狠一摔。
“敢在陛下面前拔刀,想弑君吗?”
他恶狠狠地喝道。
其他几名将领面面相觑,然后看了看地上抽搐着咽气的死尸,没有丝毫犹豫地把刀扔在了地上,以最快速度重新跪倒,后面的士兵们还是继续面面相觑,倒不是说他们对原毓宗忠心,而是他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都没听见吗,都跪下!”
杨庆喝道。
他紧接着抓起地上一具死尸猛然甩过去砸在人群中。
那些士兵唰得全跪下了。
“陛下,逆臣原毓宗归案!”
杨庆转身向崇祯行礼说道。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后面的宋权和张慎言互相看了一眼表情有些凝重,至于再后面包括吴伟业在内的江东才俊们一个个愤愤不平,原毓宗有没有罪先放到一边,但这种嚣张的行为完全是有辱斯,好歹人家也是进士及第。而随行护驾或者说监督他们南下的高一功一脸无所谓,崇祯不动手他们也得动手,李自成不可能还容原毓宗这样的家伙控制天津,解决了多尔衮这个外敌的他,接下来最主要目标就是这些北方的异己分子,而这些异己分子里面原毓宗基本上排首位了。
“雨恭兄救我!”
清醒过来的原毓宗,在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瞬间被瓦解后,立刻换上一副表情一边吐着嘴里血和牙一边朝宋权高喊。
宋权装没听见。
虽然他很想拉原毓宗一把,但这家伙的地没法洗,虽然把崇祯留在北方符合他们这些北方人利益,但也不能做的那么绝,宁可把崇祯弄死在北方也不能让他南下,而且还直接派兵追杀,宋权自认还是一个忠臣,他对崇祯是忠心的,在这种事情上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
“陛下,原逆之罪是否应查证”
吴伟业小心翼翼地说。
崇祯带着杀气朝他转过头,皇帝陛下的脸上甚至带着几分狰狞,吴伟业吓得赶紧闭嘴,他很显然不知道当初崇祯被追杀时候憋了多大怒火。
“对,说我弑君谋逆证据何在?”
原毓宗立刻抓住救命稻草喊道。
“证据?啊,对,我们锦衣卫办案是最讲证据了,你要证据我们就一定会给你证据的,把这逆贼先押下去好好伺候着,咱们接着去他家找他要的证据,把他家里所有一切全带走,路上咱们慢慢检查,高都督,这是钦案,你们北京留守司可不能插手!”
杨庆对高一功说。
他哪是找证据,分明就是去抄家搜刮银子,这是告诉高一功别跟他抢生意。
高一功笑着做了个请的动作。
第六十七章 阉党的崛起
杨庆的找证据,为崇祯的內库一下子增添了十万两白银。
话说这个捞钱速度还是可以的。
至于原毓宗,第二天就因为不堪锦衣卫的荼毒,在专门关押他的船上含恨而亡,他的彻夜惨叫娱乐了崇祯的心情,然后仇也报了,钱包也鼓了的崇祯心满意足地继续南下,前往他的帝国都城。而黎玉田被任命为临时的代理天津巡抚,负责安置正从山海关源源不断海运过来的那些辽东百姓和关宁军,他们将在天津同样登上南下的运河船,前往他们未来的家园。
原本韩赞周郑芝龙等人押运来的军粮转给他们。
实际上还给了李自成五万石。
原本史可法还有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是做连往返再加上交战,十万人至少也得三个月充足准备的,所以前后两支迎驾军共携带三十万石军粮。
这些连黄蜚所部也够了。
但没想到第一批迎驾军刚到没几天就打完了,这样正好调拨给了总计二十四万辽民十万石,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他们走到淮安,而崇祯也已经为他们找好了安置地。就是杨庆给他建议的庐州和安庆两府,另外分汝宁府设立信阳府,毕竟淮河以北给了李自成,这样汝宁府淮南部分只能单独出来,二十四万辽东内迁的百姓将在这三府屯田。以刚刚伤好归队的曹友义为庐州总兵,统领总计三万五千关宁军,而黎玉田则以巡抚庐信安三府职位驻安庆,原本历史上的江北四镇就这样变成了五镇。准确说应该是六镇,刘良佐凤阳总兵,刘泽清淮安总兵,高杰盱眙总兵,黄得功滁州总兵,实际上防区包括滁州和州和太平府,还有原本驻登州的黄蜚所部南迁驻军扬州,很显然他的忠心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崇祯的整个江北防御圈。
沿淮一线是刘良佐,刘泽清,高杰这些崇祯信不过的杂牌,凤阳总督马士英和监军卢九德负责控制他们,这两人都是有一定才能的,而且本身也一直与他们打交道。
信得过的守京畿。
扬州的黄蜚,滁州的黄得功,他们名义上是前三家后援,实际上是督战队防止他们逃跑。
上游交关宁军。
实际上崇祯也知道李自成短时间內不会南下的。
老李光北方的烂摊子也得收拾个三五年,他只是吞下但完全没消化,甚至境内士绅反抗还愈演愈烈,毕竟多尔衮没指望了,他们现在只能想办法自救,还有因为宣化贸易线的封锁,晋商们也在蠢蠢欲动。
而在这期间对于崇祯来说最大威胁是他那个拥兵二十万,几乎已经形同割据的宁南伯。
防范左良玉的任务就交给曹友义和黎玉田的关宁军了。
他们和黄得功算两道防线。
而这次北上的方国安,王之仁等部驻应天周边。
这算是崇祯的第三道防线。
整个三重防御体系无论对北还是对西都算层层包裹,最终崇祯在南京的皇宫里依靠杨庆的锦衣卫和韩赞周的东厂控制中枢,王承恩负责帮他处理政务,剩下内阁和各部就负责干活,这一套也都是杨庆与王韩二人给他谋划的,基本上没张慎言和宋权什么事情。至于以后的内阁首辅,杨庆其实是推荐马士英,但马士英需要镇守凤阳,韩赞周倒是提议史可法,不过遭到杨庆的反对,史可法名气节操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才能就完全不值得恭维了,用他当首辅还不如淮安的路振飞呢!
但最终崇祯还是选择了史可法。
毕竟他得考虑安抚江南士绅,北方人的路振飞,明显不如史可法这个东林党中坚符合后者心意,说到底崇祯这是要到东林党的地盘上当皇帝,他首先要做的是向后者示好,至于以后在南京站稳脚跟了,看史可法不顺眼大不了换人。
最终首辅内定为史可法。
这些任命除了关宁军系统的,其他全都提前以圣旨发出,黄蜚等部已经带着圣旨走海路提前南下,他们到南京最多也就半个多月时间,然后史阁部会在心情愉快的江南士绅帮助下迅速完成皇宫的准备,等待皇帝陛下驾临。刚刚赶到的郑芝龙在得到了一个南安伯的爵位后,带着和李自成之间的一系列秘密协议也心满意足地回师,至于他儿子是个监生,原本崇祯想赐锦衣卫籍,让他跟着杨庆当千户慢慢成长,但郑森终究还是没逃过对科举正途出身的梦想,然后他准备继续回国子监学习考进士。
既然这样崇祯也就只好勉励他一番拉倒,不过他依然跟在那些江东才俊里面给杨庆做鼹鼠。
他现在可是杨庆的粉丝。
考科举那是为了正途出身,但可不代表郑成功这样头脑的会真傻到和那些嘴炮们一伙,和这些家伙天天凑一起吟诗作赋相比,明显杨庆那宽广的知识面更有吸引力
“令尊为何不学荷兰人?”
杨庆端着酒杯说道。
此时他们已到青县,不过崇祯没有下船,所以整个船队都排在运河之上,主要是崇祯下船的话肯定有地方士绅来哭丧一样哀求,在天津和静海都有过,这些家伙在没有盼到咱大清王师之后,又开始幻想着崇祯能够幡然醒悟然后带着大军直捣北京,毕竟李自成还没回来,当然,原本增援山海关的袁宗第进北京了,而高一功率领的顺军骑兵依然在岸上跟随,李自成也怕崇祯这么干。
崇祯被这些家伙烦得头疼,索性停船也不上岸,在外围布上锦衣卫设立防线,那些耆老乡贤一概不见。
杨庆就负责这个。
“杨兄之意是?”
郑森疑惑地问道。
“去南洋抢一块香料产地,然后移民过去自己采香料运回国内。”
杨庆说道。
“不需要。”
郑森笑着说。
“咱们大明商人根本不需要费如此大的力气,第一,咱们大明海商没有能力在南洋与荷兰战舰抗衡。第二咱们也不需要如此,只要海船能把咱们的丝绸瓷器哪怕最粗劣的瓷器,运输到巴达维亚去,自然就能从荷兰人手中换来香料,要什么有什么,然后运回来依然是厚利。第三,实际上此时南洋已经有不少咱们大明的移民在做这个,之前荷兰人没有拿下巴达维亚等地的时候,万丹等香料港一直就是咱们的移民与当地土人合作,荷兰人虽然攻灭那些土人小国,但咱们大明移民依然受其优待。
那么为何要抢呢?”
他接着说道。
“但抢总归会赚得更多吧?”
杨庆说道。
旁边正在表演茶艺的圆圆白了他一眼。
“不,更少!”
郑森说道。
“抢的话首先要与荷兰人打,那么就必须大量制造战船,和他们一样的大型战船,否则就根本打不过,料罗湾一战咱们以数倍优势依靠家门口的便利才打败他们的十几艘武装商船,而真正的荷兰战舰更大更坚固,那么造船的投资巨大根本不是商人能够承受。另外就算抢到一块地方,还得筑城驻守,还得以舰队维护航运,还得与土人纠缠,还得与泰西其他公司战斗,所有这些都得需要巨额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两的投资。但如果是贸易的话,咱们的丝绸瓷器茶叶之类只要运过去就可以换来想要的,在江南采购这些根本就花不了几个银子,茶叶是最劣等的,瓷器是最劣等的,但换来的香料却是最优质的。”
他笑着说。
“那你们郑家岂不是富可敌国?”
杨庆一脸纯洁地惊叹。
“呃?!”
郑森悚然一惊,自己好像上当了!
“这个,也只是赚些苦命钱,这海上风波之险也非比寻常,南海波涛如山深不可测非北方浅海可比,往返往往超过半年,疾病死者不计其数,甚至有时候风浪翻船就全完了,再加上海盗横行,泰西诸国甚至琉球等国商船竞争,最后算算也就是维持而已。”
郑森小心翼翼地说。
“哈哈,你不要害怕,我是不会对你们的银子感兴趣,咱们是兄弟,我杨庆虽然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些原则还是讲的,我倒是正在谋划一场大富贵,到时候少不了郑家一份,不过暂时还没到时机,到了以后咱们再说!”
杨庆笑着说。
大明版东印度公司没那么容易。
这东西动的利益太大,沿海士绅全指望海上贸易,想要把这块蛋糕一口吞下,哪怕崇祯也得做好不小心掉玄武湖里的准备。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江南可是这些人的地盘。
他们欢迎崇祯只是因为崇祯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旧的体系,代表着他们的一切都会延续,崇祯和大明代表的是旧世界,而李自成不受欢迎是因为他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如果崇祯也变成旧世界的破坏者,那么江南士绅弄死一个在自己地盘上求食的皇帝算得了什么?大明皇帝在北京时候都没妨碍他们玩阴的,何况这个皇帝到了他们的地盘上。
从明天开始恢复每天两更
第六十八章 精神崩溃了
崇祯就这样打着众人回避的招牌沿运河一站站向前,兴济,沧州,东光
然后很快就走不动了。
桑园。
“陛下,臣宁死不能奉诏!”
大明庆藩奉国中尉朱帅钦趴在甲板上痛哭流涕地说道:“陛下,大明之江山非陛下之江山,乃太祖皇帝之江山,臣与陛下同为太祖之后,宁死不能坐视陛下弃淮河以北,使中原百姓为逆贼荼毒,陛下此时有十万大军山东百万义民,何惧那闯逆,臣请陛下回师,臣与山东义士为陛下前驱还都北京扫清宗庙!”
这就是李自成接下来需要收拾的反抗势力之一。
也是最大的一支。
吴三桂以崇祯名义发出各地起义师勤王的圣旨后,被李自成助饷逼急了的德州,东昌,临清等地以前工部尚书张凤翔为首,奉朱帅钦起兵,趁着李自成山海关大战的机会卡断了运河。
然后现在倒霉了。
高一功的大军就在崇祯后面呢!
他们逃过此劫的唯一办法就是再把崇祯拉下水,所以他们是坚决不能让崇祯过去,这要是崇祯走了,那李自成还不得把他们的脑浆子都夹出来呀!最终结果就是德州,临清,东昌三地组成攻守同盟,连同鲁西北一带其他地主武装齐聚德州,准备在这里做下一个吴三桂。话说他们也是真得走投无路了,尤其是崇祯离开天津后接管那里的顺军对原毓宗保护下的士绅进行了彻底清算,据说光盐商就夹死十几个,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更是让他们没了退路。
话说李自成现在可很需要钱。
他需要赈济灾民,需要扩充军队尤其是组建水师,黄蜚等人南下带走了几乎所有的水师,李自成部下如今没有水师,想要继续维持对咱大清的封锁,那么就必须自己造船重建,还需要从南方引种地瓜,在这笔生意上郑芝龙肯定要宰他一笔的。话说这从流寇变成坐寇之后,李自成也感受到了压力,这君主的确不是那么好当的,外敌,内敌,百姓,士绅,官员,制度等等乱七八糟全都得由他来操心,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又是银子。
尽管他抄了几千万两。
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他至少今年是不准备向治下老百姓收税的。
因为他很清楚,无论多少士绅官员反对自己,只要老百姓还惦记着他的均田免粮,那么后者就统统都是渣,相反,一旦均田免粮这个旗帜倒下,那么他的基础也就崩塌了,所以至少在今年他还是得高举这面旗帜。
哪怕有所改变也得以后再说。
所以他还是得重新拾起打土豪,之前是因为担心各地反抗愈演愈烈影响了山海关的大战,但现在山海关打赢了,缺了一个蛋蛋的多尔衮再无力南下,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当然是重新对士绅举起屠刀。收老百姓税和打土豪相比,明显后者更符合他的风格,所以原本山海关之战时候被他匆忙叫停的助饷,这时候在各地又开始恢复,反正这些士绅已经是他圈里的肥羊了,不宰那真得就没天理了。
可怜那些士绅真得走投无路了。
崇祯是他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这时候无论如何不能放过。
“朕之旨已下,岂有食言之理,尔等不欲为北官,随朕南下就是。”
崇祯缓缓说道。
说起来他对这些人还是满意的。
毕竟这些人理论上也是为他而战的,虽然和那些真正对他忠诚不二的相比还是要差一些,但对比那些背叛他的,追杀他的也算对得起他了,尤其是朱帅钦这样的宗室,在宗室普遍都表现如猪的情况下,能有这份魄力也算难得。
“陛下,臣能走,这百姓能走吗?”
起兵临清的兵部主事凌駉说道。
他倒是南方人,他是在山西兵败而回的,原本历史上归南明,后来受弘光命令守归德阻清军,但守军都投降,他愤而自杀。
“百姓依秦王即可!”
张慎言不耐烦地说道。
“陛下,老臣历事四朝,老臣敢问陛下如此,何颜见先帝,何颜见神宗皇帝,何颜见大明列祖列宗!”
张凤翔悲愤地说。
他其实原本还可以历事五朝的,这可是咱大清顺治朝太子太保,话说他此刻心情的确唯有悲愤,不过肯定不是对大明列祖列宗的感情使之,主要是他是本地人,他家就是聊城的,这连跑都没法跑啊!他人跑了家里的几万亩良田总不能带着吧?
“元蓬公,请自重!”
吴伟业厉声喝道。
“陛下不过是南幸还都太祖皇帝旧都而已,何来弃淮河以北之说,难道秦王非大明之臣,难道太子不是还在北京,难道这山东再非大明之地?秦王虽出身草莽,然已洗心革面得陛下之赦,率领所部为大明藩屏镇守北京阻挡建奴,再非过去之流寇。公即为神宗及先帝旧臣,当知建奴为患数十年乃大明世仇,国家用兵数十年未能诛灭,当年建奴入关劫掠山东遭其荼毒,此番秦王归顺,与朝廷联军一战而诛其数万,尔等不思尽心协助秦王使其再接再厉荡平建奴,反而兴兵阻挡圣驾是欲为乱否?”
他紧接着大义凛然地怒斥。
话说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脸皮有点厚了,尤其是那李自成洗心革面一出,他自己都有点作呕,但他又必须得这么说,他家是太仓又不是德州,他管山东士绅是不是被李自成夹出脑浆子呢!崇祯南下明顺停战,他们继续在秦淮河上吟咏风月拿着海上贸易而来的白银风流快活才是正理,至于北方士绅的哀嚎他们是不会听见的,或者听见了也装听不见就行。
“狗东西,老夫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汝何人?降生否?何敢在此教训老夫?”
张凤翔一口浓痰啐他脸上,毫不客气地骂道。
“呃?!”
吴伟业张口结舌。
的确,人家中进士时候他还没下生呢!
“大明就是尔等东林党坏了,尔等居南方丰饶之地,坐视北方饥荒饿殍遍野,天下大乱盗贼蜂起之时尔等于秦淮河上欢歌宴饮,宗庙蒙尘之时不顾廉耻以北方之民饵贼,以万里河山换尔等之苟安,以千万黎民之尸骨换尔等之升平,尔等厚颜无耻简直令人作呕,尔等欲为南宋,难道就不怕有朝一日吾等为张弘范?老夫虽行将就木,但终有一日观汝等之崖山!”
张凤翔恶狠狠地说道。
说完他站起身,也没有再向崇祯行礼,直接带着随从走向船下。
而朱帅钦和凌駉尴尬地看着他。
“陛下,元蓬公也是一时激愤。”
凌駉小心翼翼地说。
崇祯微微叹了口气。
“凌卿,朕南幸之意已决,汝等不欲为北官随行即可,汝等属下之人亦可跟随,若留在北方就安心听秦王号令,还都北京之事就不要再提了,北方如今这样子,朕实有负百姓,秦王若能使北方百姓平安,那就随他去吧!”
紧接着他摆了摆手说道。
“陛下,那德州”
刚擦干净脸的吴伟业欲言又止。
他的意思是咱怎么过?
德州,临清,东昌三城在运河上串成串,绕也没地方可绕,要想过去就只能一座城一座城地挨个打开,真打倒也没什么,毕竟崇祯后面还跟着关宁军和高一功的三万顺军,可大明皇帝带着自己的军队和贼军合伙,进攻某种意义上说一群大明的忠臣义士
这,这,这怎么这么别扭啊?
这些人的确算是大明的忠臣义士了!
崇祯也很纠结,他这时候才发现走运河完全是个错误,要是走海路就没有这些破事了,可他也没想到自己在这里还有些忠臣义士啊,他如果真得下令进攻德州,那么大明这个招牌在北方士绅心目中也就彻底臭了。就像张凤翔所说的,既然你们想做南宋,那就别怨我们做那些跟着金军和蒙古军南下的汉人军阀,别怨我们做灭宋者张弘范了。是你们抛弃我们的,是你们把我们出卖的,南宋把我们卖给异族,你们把我们卖给贼,这对我们来说都一样,以后我们跟着李自成南下灭你们的时候就是你们咎由自取了。
而他可是还想有朝一日中兴呢!
他当然不可能就这样认命,他和李自成的妥协不过是换取重整旗鼓的时间而已,只要在江南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他还是要杀回北京的,那时候北方士绅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现在怎么办?
此刻不仅仅是崇祯,这船上所有人都默然不语。
“咳!”
突然间一声咳嗽响起。
朱帅钦和凌駉愕然抬头,看着一直站在崇祯身后的那个年轻锦衣卫。
后者身穿红色飞鱼服,背后就像孔雀开屏般斜插七把刀,那造型看起来也是相当夸张,然后他一脸矜持地再次咳嗽了一声。
“杨庆,此事交给你了!”
崇祯缓缓说道。
“但不能攻城,此辈皆忠义之士,虽阻朕南下但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他紧接着补充道。
第六十九章 闯王来了不纳粮
德州,钟鼓楼上。
“你是个疯子,为何我也要跟着你一起发疯?”
高一功说道。
此时他身穿大明北京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的正一品官服,魁梧的西北大汉身材外罩绯袍加狮子补子,头戴七梁冠,看上去也颇有几分衮衮诸公的味道,而在他身后一名锦衣卫不断撞击着大钟,钟声正回荡在这座其实并不很大的靴子状古城。
“我可是给你们帮忙的!”
他身旁杨庆在钟声中说道。
这家伙身穿红色飞鱼服,背后孔雀开屏一样七把刀,这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打起仗来除非是狼牙棒一类野蛮式武器,否则都会很快损耗,尤其是刀一类的,要不然他怎么就喜欢割喉呢,割喉不废刀啊!砍脑袋用不了几下刀就没法用了,这就是为什么泉盖苏身配五刀,他那不完全是为了装逼的,到了战场上是真有这种需要,当然,杨庆这是纯属为了装逼的。
“这样一座小城,难道我的大军打不下来吗?”
高一功不屑地说。
“能不打还是不打吧,这天下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杨庆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高一功默然不语。
“圣旨到,德州军民接旨!”
杨庆骤然间对着下面大吼一声。
而在这座钟鼓楼的下面,是无数因为他俩的突然出现,尤其是突然响起的钟声而匆忙聚集起来的大量百姓。
甚至一队距离最近的士兵也正匆忙赶来。
杨庆和高一功其实是带着十二名锦衣卫化妆进城,而他们的大军依然停留在桑园,这是崇祯的命令,然后杨庆拉着很不情愿的高一功,一起玩这种明显有些疯狂的游戏,反正城里也没人认识他们。至于什么官服和武器的运输完全不值一提,在城门口塞两块银子就解决了,这里可是运河重镇,南来北往什么样的商人没有?话说那些守门士兵谁还没见过几个运违禁品的呀!这种小事无需杨庆操心,他那些锦衣卫可是运河纤夫,对这些事情都清楚得很,实际上他带来的十二个以前全来过德州。
他们一行进城后直接登上钟鼓楼,再换上衣服突然露面,以这种突然性来制造轰动效果吸引城内军民。
然后
伴着杨庆的吼声钟声停止。
紧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卷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他展开圣旨大喊一声。
话说他的嗓门可足够大,下面正在聚集的数以千计百姓,全都愕然抬起头看着这个锦衣卫。
守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