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公-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随后解释道。
现在监国和信公就喜欢拿种子赏赐给别人,不过的确更受欢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种带着他俩噱头的新作物不管是否真有用,都一样会广受欢迎的,事实上也都的确有用。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出售这些东西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像甘蓝这样的种出来拿到集市上加个宫廷御用品的名头,肯定会获得追捧的。
南京的饭店都这么干。
无论他们的种子是赏赐,宫女太监偷出来的,还是山寨品,只要冠以这种宫廷御用的名头立刻身价倍增。
杨庆就这样用不到一斤大头菜种子和里面一份种植手册,打发了杨继云两口子,反正他老婆识字,好歹也是咱大清礼部侍郎,赠太傅的孙女。哪怕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面黑腰粗的农妇,但骨子里也是琴棋书画的,教她男人按照种植手册种菜肯定不成问题。
“这女人是谁?”
坤兴公主疑惑地低声说。
“孝陵前剐了的那个枭獍之獬的孙女,她爹在淄川组织民团,跟着建奴一起死守,被攻破淄川的谢迁给剐了。”
杨庆说道。
“这样处置最好了!”
坤兴公主也有些感慨地说。
的确,杨庆主政后哪怕反对他的对这一点也是多少带些敬意的,尽管杨庆对士绅们手段凶残,但事实上仔细算他极少杀人。就算抄家灭门也只杀主要成员,男丁绝大多数流放,哪怕流放台湾海南岛也是保住性命,而女人更是没杀过一个,打入奴籍也不会当官妓,基本上都是官配给一个民兵。虽然需要自食其力劳动,但相比起过去习惯的扔到教坊司当官妓,终究也算是一个好结局了。
“二位师尊!”
他们身旁一个年轻人说道。
杨庆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从他手中接过了一摞文稿。
“这就是你考察的结果?”
杨庆看着最上面徽州农村调查报告八个字说道。
“回师尊,是的!”
那年轻人说道。
“走,找个地方看看你的收获!”
杨庆满意地说道。
旁边皇庄庄头赶紧带路,他们一行到了皇庄的公所,坤兴公主在一群侍女簇拥下到隔壁小学找小朋友玩了,杨庆则在皇庄公所,检查他的这个学生在徽州农村考察半年的结果。他那些扔出去考察的学生,多数都在徽州,衢州,金华这些地方,还有一些跟着土改队去了广西实习。
“徽州实际上是半商半农,这里的山区众多田地有限,已经无法承担目前的人口,但徽商控制着淮盐,可以通过淮盐的利润从外界购买。尤其是饶州这些产粮区是他们主要贩粮地,为此甚至经常和当地士绅冲突,比如徽商的运粮船时常有被毁的。这种方式使得各大家族对地方的控制力极强,故此如上次一有事就迅速集齐数万人甚至敢动武。就是因为这些豪绅以盐业利润购粮补宗族的不足,宗族青壮跟他们贩盐,在家的同宗缺粮接受其救济。这就像过去咱们的军队一样,盐商豪绅是将领,宗族是其家丁,控制着数量更多的佃户和农nu为炮灰。
这样形成一个严密组织。
组织内部以家法族规为约束,形成一个个近乎国中之国,而当这些豪绅的族人通过科举,甚至干脆纳捐,最终进入官场后,就不仅仅是影响地方,连朝廷都受其影响。
因为他们有钱。
他们可以出钱扶持一个和他们一伙的官员集团,比如像东林党这样的,他们的财力保证这些人的升迁,这些人的升迁保证朝廷制定更符合他们心意的制度。比如上次的事情发生后,几乎满朝文官全都支持方家,甚至部分武官也保持回避态度,如果不是师尊在圜丘突然发布释奴令,学生可以保证就算大都督府军法处的审讯,结果很可能也是给杨继云定罪。
这样方家在地方的权威依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是师尊救了他。
朝廷的制度没用。
无论是文官审还是武官审,方家都有的是手段摆平,而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朝廷官员,都不会为杨继云真正主持公道的。无论出于私利还是公心,都只会袒护方家,哪怕出于公心也不希望在这种小事上,得罪一个掌控地方的豪绅而使地方出现混乱。
除非是为了纯粹的正义。
说白了杨继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老兵,不可能和一个拥有庞大人脉和财力的豪绅对抗。
后者有无数可以弄死他的手段。
实际在这件事上,方家走错了一步棋,他们不应该武力解决,也可能是他们气昏了头或者太自信,毕竟他们已经做土皇帝几百年,最终他们走错了这重要一步。但他们的最大错误并不是想袭击民兵截杀杨继云,而是他们让自己的实力原形毕露,如果他们能赢那他们肯定会得寸进尺,可被民兵打得惨败就原形毕露了。
他们知道这徽州不是他们能为所欲为的了。
当然,皇庄反应坚决也很重要。
如果当时皇庄选择退缩,而不是通过战斗揭开他们像师尊经常说的纸老虎的本质,他们还会继续以为自己还能为所欲为然后闹下去。”
杨庆的这个学生看着一旁庄头说道。
“小的也没多想,只是军户们受他们欺压多年,如今有监国和信公为军户主持公道,那么就不能再软弱,杨继云怎么处置小的管不了,但把他安全送到旅部是命令,那小的就无论如何也得完成任务。”
庄头说道。
其实他没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翻身后想让士绅们见识一下军户的力量。
“那么如何瓦解这个体系呢?”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
“很简单,和广西土改一样,分田地开诉苦大会就行了,没有哪个宗族体系能撑得住这个,一遍诉苦大会下来什么族长也都原形毕露了。”
那学生说道。
“但你也说过徽州粮食不足,很大程度上得靠盐商利润,从外地购粮来补充本地,如果土改实行均田,盐商就不可能再用其利润补给宗族,那么结果不会造成本地缺粮吗?”
杨庆问道。
“不会,只要玉米和地瓜种得足够多就行,徽州不是缺地,而是缺适合种稻的良田,毕竟山间就这么一点平地可以耕种。但山区荒地有的是,这些荒地开垦成梯田,就算缺少水源灌溉无法做稻田也一样可以种玉米,地瓜,冬天种小麦或者油菜,最后还是一年两熟。过去这种开垦需要大量人力,很难真正组织起来,那些士绅又看不上这种山岭薄地,都是些逃难的开垦,如果都改成皇庄,那就很容易组织了。小的去年就组织人力开了好几块梯田,种玉米的收获比麦子还高,几块种地瓜的梯田更是大丰收,虽说地瓜面不如米好吃,但至少也是真正粮食。甚至还可以在梯田大量种植茶叶,小的正在庄子里商议种一块茶叶自己采茶炒制,哪怕卖不出去自己也能炒了喝,反正就是在山岭是垒起几块梯田而已。”
庄头说道。
“但现在还是需要他们。”
杨庆说道。
“是的,现在的确需要他们!”
那学生点头承认。
第三五九章 美人,你准备好了吗?
“有些事情不能太急,你们首先得明白一点,大明目前的盛世还很脆弱。
我们的确有了良种。
可良种的种植面积有多少?
前年这里才产出第一批地瓜,去年才产出第一批玉米,你们看到了它们的丰收,却没看到它们的产量在我们目前的粮食总产量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它们的确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但那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至少短期内它们并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它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推广才能改变我们对稻麦的依赖。这个时间甚至有可能以百年计,我们这一代人都未必能真正看到它们和稻麦同等种植面积。
土改的确可以解决一切。
但土改带来的混乱我们同样也必须得面对。
你们看到了广西土改,那的确很痛快,但你们首先得明白,广西土改只是一隅之地,那里造成的混乱同时就被我们迅速解决,那里很小,我们的力量足以压制其混乱。你们只看到土改后南宁百姓在欢呼,却没看到后面有几万大军在保护他们,同时还有朝廷的财力在支撑。即便如此那里的地主反抗依然激烈,雇佣土匪杀害土改队员,杀害那些分到土地的农民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的整整一个步兵军在那里剿匪,几乎每天都有规模不等的战斗,那里的战斗甚至超过了真正的前线。而他们在经济上故意制造破坏的行为也很常见,那里的粮食产量至少目前并没有因为土改而增加反而下降,但我们从越南购买的粮食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里的老百姓没感受到,你们也很难看到这些。
因为这个不需要你们看到。
这是我需要解决的,而不是你们需要去解决的”
杨庆语重心长地说道。
广西的土改当然不可能顺利,那些士绅雇佣土匪乃至越南境内土匪袭击土改队,袭击村庄,这都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有没有土司的狼兵受雇佣都很难说。
新编的第十八军为了保障土改不得不展开大规模剿匪。
光去年就是阵亡了三百多。
这甚至超过了前线,明军和清军主要互相猎杀的黄河北岸缓冲区,去年也不过阵亡了两百多人,而他们猎杀的蒙古骑兵都近千。也就是说广西土改过程中,剿匪的战斗激烈程度超过了这个实际的主要战区,虽然这与广西的特殊情况有关,但也足以证明那些士绅的抵抗烈度。
不仅仅是公开的抵抗。
同样还有那些士绅在经济上进行的破坏。
钦廉二港对外出口大幅萎缩,广西的士绅宁可走西江去广州也不会再走这两港,甚至他们还与越南海盗勾结袭击驶往两港的船只,南洋水师不得不在北部湾巡逻护航。因为土匪袭击甚至烧村庄烧庄稼,南宁和廉州二府去年粮食不但没因为土改增产,居然还有一定程度减产,尤其是城里因为出口萎缩而失业的工人,还得从越南就近买粮来救济。但这些问题都被土改的欢呼掩盖了,哪怕当地人也土改的幸福中忽略这些,同样江南这边的贫民们也只看到了土改的好处,这些被杨庆以强大实力迅速解决的问题他们是看不到的。
但杨庆能解决南宁和廉州两个府土改带来的混乱,他却没能力解决整个江南土改带来的混乱。
所以他得压制年轻一代的热情。
热情是好的,但不恰当时候的热情或者热情过头就不好了,土改这种事情必须慢慢来,不能单凭热情就硬上。如果说之前和士绅的斗还能维持斗而不破,这个就是真正全面点燃战火了,杨庆可没有太祖的实力,他必须先以各种手段削弱土地士绅,尽量把那些头脑清醒的引到工商业上。不断增加皇庄数量陷住,困住那些顽固的土地士绅,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干部队伍,直到准备就绪,再以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学生的表现他是满意的。
这是真正的新青年。
“你的考察结束了,也算我第一个真正毕业的学生,先回京师去到图书馆做个管理员,你愿意考科举就去报名,不愿意就等我回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给你!”
他紧接着说道。
“多谢师尊教诲!”
那学生也没多废话,向他以大礼跪拜后离开,自己收拾行囊回南京去学院的图书馆报到了。
至于杨庆……
他陪着坤兴公主游黄山去了。
而就在此时一船船的银币依然沿着运河和黄河北上到达洛阳,在朱聿键和顾君恩的共同接收下,一箱箱被抬上码头,然后装上一辆辆四轮马车沿着崤函古道运至陕州,再重新装船运到长安,在长安核对后装入李自成的银库。
它们不会在银库停留太久的。
虽然江南士绅掏这笔银子掏得很肉疼,但其实他们都很清楚,这些银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他们手中,这说是他们被李自成敲诈,但实际上对江浙来说并不能真就说损失。
钱这个东西得流通起来,不流通起来就毫无意义。
如果不是这一千五百万补血,李自成那里接下来的购买力肯定会不断下降,毕竟他抄家的那些银子到现在也花掉绝大多数了。他那里如果缺钱无法继续大规模采购,那么江南士绅卖出的粮食也罢其他货物也罢都得降价,甚至有可能积压卖不出去,比如棉布之类的。李自成的五百多万人口直到现在仍旧是江南棉布的第一大市场,如果李自成购买力下降那些纺织厂会很难受,但有这一千五百万的补血,至少三年內他那里的需求不会下降的。
至于三年后就算下降也无所谓。
因为三年后随着海船数量的大幅增加,已经可以把更多棉布运输到南洋和倭国了,那时候李自成那里就不是最大市场了。
江浙士绅们心里有数。
这笔巨款的损失只是表面上,实质上它不但不会带来损失,反而会给新兴工商业资本家们带来好处。土地控制者们也没多大损失,因为李自成还得通过买粮给他们,他们只是损失了部分粮食,但如果没有李自成的购粮推动,江南粮价也不可能至今维持一元一石的高价……
这还是杨庆强制性压制的结果。
如果没有他的压制,这时候江南粮价至少涨到两三元。
但没有李自成的购粮呢?
这时候能有六角一石,那些控制粮食的士绅就烧高香了,他们的确遭受了些损失,但别忘了这是国债还能收回来的,要不然他们会买那么多的国债?他们又不傻,相反在银子的问题上他们都很会算计,这一千五百万撒出去,最后不但全得回来,而且还能带来一定收益。经济就是这样,赚钱不赚钱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钱流转起来,这一波折腾事实上是让大量死钱投入市场,让这些原本不流转的钱流转起来。
比如说那些土财主的窖银。
比如说那些大师们囤积有可能近百年的银子。
这些统统投入市场。
就像央妈习惯性放水一样,这些原本不动的银子,以如此规模投放市场,要想不带来一场经济上的繁荣那就奇怪了。当然,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在这些都是给李自成一个人,他不会真得一下子抛出,他得勤俭节约地一点点抛,这样造成的影响就很小了。
不过……
大师们是真哭了!
士绅们还能收回,他们是不可能收回的,因为他们是捐款啊!
当然,这个就没人关心了。
不过大师们情绪稳定,毕竟他们也都是久经考验,这点小事和三武一宗比起来不值一提,只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一个忍字功,到头来一切都是浮云……
反正他们也只能忍了。
包括对他们新生活的安置都只能忍受,南京周围的大师们都已经开始亲自耕种了,毕竟不耕种就没粮食吃了。别的地方可能还有善男信女给他们提供些帮助,但南京周围这样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倒是供奉杨庆牌位的生祠越来越多,就像过去供奉九千岁一样。而且那些有人布施的寺庙其实也得自己种田,因为监寺从中抽的税太狠,基本上经过他们的手之后就剩不下多少了。
总之一千五百万元,就这样一船船运输到了李自成手中。
六月底最后一船到达洛阳。
紧接着朱聿键和沐天波带领他们的那个旅,连同最后一批银币一起从洛阳启程赶赴长安。
同一天监国返回南京。
紧接着南京皇宫开始清理,主要是监国换住处,毕竟坤兴公主肯定不能继续住乾清宫,虽然谁都知道她要和杨庆成亲,但成亲之前她还是得住在皇宫,而且在她哥哥回宫前她的监国职务也不能解除。而就在这时候龙兴天子也开始正式选好了他们俩的婚期,并且以圣旨昭告天下,同时给她加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封号。另外还给杨庆改封,信国公这种小国公变成了顶级的楚国公,而且破格增加楚国公封地为十万亩,实际上和杨庆糊弄那些藩王一样,也在湖北给他划了十万亩荒地。
而根据新的封爵制度,只有藩王封地才能到十万亩的,公爵其实只有一万亩的。
这就给他藩王待遇了。
楚公对自己新爵位情绪稳定。
返回南京后实际上他就不怎么管正事了,主要工作是给他和公主重修他们的新居,也算大明头号富豪的楚公从去年开始就在自己家中大兴土木修建一座高楼,这时候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这座因为某些局限只能修到八层的高楼足有十丈,依靠着海南铁矿石的供应,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和南洋产柚木,而且在顶层大量使用玻璃制造了一个夸张的环形房间。
这就是他的卧室。
至于坤兴公主以后怎么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往上爬……
难道不能抱吗?
话说这是楚国公和公主以后专门玩情调的地方,又不是说真得天天住在上面。
除了这个环形房间和附属的如暖气房,卫生间,侍女房之外,顶层还有一个露天的观景平台,站在上面极目远眺,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反正除了四民大会堂的尖顶,承天门的城楼,城内单纯的建筑物来说就属它最高了,至于阅江楼之类本来就在山上的建筑不算,至于另一个超越它的单纯建筑物是城外的琉璃塔。
当然,这个观景台用途还很多。
比如……
“美人,你准备好了吗?”
杨庆低头对坤兴公主说道。
他就像杰克抱着露丝一样抱着自己的未婚妻,后者闭着眼睛,张开了双臂,带着一脸难以抑制的激动点点头,就在同时他们俩的身体开始了上升……
坤兴公主发出兴奋地尖叫。
然后他俩越来越高,很快就离开了身后的卧室……
呃,其实他们是在热气球里。
这个热气球在下面那些侍女紧张的目光中不断上升,同样站在侍女中间的圆圆几个一脸羡慕嫉妒恨,不过因为气球太小,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两个人,她们是没法一起了。以后想上去得把楚国公哄好了,得看楚国公的心情,话说她们终究还是没法跟坤兴公主比的。
但气球却没有一直升高,在上升到二十丈左右的时候,就被下面的绳子拉住了。
这是系留气球。
一百多米高处的坤兴公主张开双臂,看着脚下一览无余的南京城,在街道上越来越多仰望的目光中,尽情地尖叫着。反正这个高度再加上楚国公府的面积,下面街道上的行人是看不到监国这种失态举动的,话说这可是她释放压力的最好办法。毕竟一个二十岁少,少妇,要天天摆出一副庄重的姿态,保持一个实际一国之君的形象,还是很容易抑郁,必须得有一个释放心情的方式。
“美人,您真得准备好了吗?”
杨庆抚摸着她的纤腰说道。
坤兴公主一扭头就像被薅了一下毛的小猫般,狠狠咬在他的胳膊上……
第三六零章 螳臂挡车
长安。
“怀远侯倒是真忠心啊!”
大明陆军第十六山地军第一旅指挥使甘辉,看着远处的常延龄多少带着敬意说道。
老常正挂上吊绳。
这个也算大明朝的最后一把老骨头正挡在大路上,旁边一棵歪脖老树向里伸着枝杈,看着很像原本历史上崇祯那棵。随行的两个仆人正爬在树上,把一条白绫给他放下来,老常自己踩着一个凳子,两手抓着白绫把头伸进去……
“陛下,老臣宁死不能坐视陛下自寻死路,陛下欲往南都,今日需从老臣的尸体上踏过!”
他大声喊道。
朱慈烺一脸无语地从四轮马车里探出头看着这个挡路的。
在这辆马车前面数十名倭奴骑兵迅速分开避免阻挡他视线,而马车后面庞大的迁都队伍纷纷停下,那些倭奴步兵以最快速度上前,将车驾两旁用人墙堵住。一个个背对马车手执长矛组成长矛的密林,在长矛林前方火枪手严阵以待,用警惕的目光看着两边聚集围观的百姓。后面的水太凉等随驾群臣也纷纷上前,全都无语地看着准备上吊的常延龄,而那些热闹的老百姓一片起哄……
很显然他们把这当成一出好戏。
话说这些公社社员们,已经对大明没有任何印象了,他们现在只认李自成这个秦王,后者给了他们吃的给了他们穿的,带着他们从原本饿殍遍野的饥荒中挣扎出来,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那么秦王就是他们的天。
至于皇帝……
你说当年让我们饿殍遍野的朱家那群贪官污吏吗?朱慈烺和他的小朝廷在长安百姓眼中,就是一群丰富日常生活的戏子。
今天依然是给他们提供娱乐的。
至于甘辉……
他的一个旅被赶到了最后面。
皇帝陛下不可能放心地把他们安排在自己身旁,事实上明军这一个山地步兵旅自从到长安后,绝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帝,哪怕甘辉也是刚到时候入宫觐见一次,但之后就再也没得到召见。而且被大批顺军事实上包围在城外的驻地,除了采购物资的其他都不准出去,更别说是得到皇帝召见了。直到龙兴天子的车驾正式离开长安,那些倭奴军到达并把车驾保护起来,他们才被顺军放行并被安排在车驾最后当后卫,这时候绝大多数士兵都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甘辉是带着骑兵营单独上前。
“走!”
他催动战马说道。
五百骑兵迅速上前准备阻止常延龄。
但朱慈烺身旁的宋王脸色一变朝身旁丁魁楚说了几句,后者立刻用粤语向倭奴骑兵下达命令,后者以最快速度向前,硬生生隔开甘辉的骑兵和皇帝车驾。两支骑兵在路边的荒野中并列狂奔,并且不时互相靠近,甚至干脆撞一下抽一鞭子,那些倭奴火枪手则举起了枪。
甘辉懒得理他们。
在最前面的他径直冲向常延龄。
而此时水太凉,王应熊也走向前劝说常延龄,但他们的出现起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都是尔等这些奸臣!”
常延龄怒发冲冠般吼道。
“尔等难道不知南都情形?尔等难道不知陛下无异羊入虎口?尔等为一己之私,怂恿陛下送死,尔等有何面目去见先帝?王应熊,先帝以汝为大学士,汝就是如此回报先帝?钱谦益,汝乃神宗朝进士,数十年历大明五帝,汝之所有皆神宗一脉所赐,汝就是如此回报?
尔等这**臣!
老夫今日就算死,也先把尔等送去十八层地狱!”
他说完松开手,从腰上拔出一支燧发短枪,瞄准最近的王应熊扣动扳机,老王吓得一头扑进路边水沟,子弹从他身旁掠过,一下子擦着后面的水太凉脑袋飞过,后者的官帽瞬间就被打飞了。
钱谦益吓得转头就跑。
老常在后面恨恨地继续装弹。
不过等他装好子弹,无论钱谦益还是王应熊都已经躲远了,他重新把短枪插到腰上,再次把脖子伸进了那个白绫。
“陛下,老臣请陛下回宫!”
他对着朱慈烺喊道。
朱慈烺最后看了他一眼,然后把脑袋缩回马车,很显然皇帝陛下不想搭理这个老不死的。
“烈宗皇帝,老臣为您尽忠了!”
常延龄也没废话,对着天空悲号一声,紧接着蹬翻了脚下凳子……
“玩真的啊!”
甘辉惊叫一声。
他急忙拔出自己的短枪。
“等等!”
他身旁的训导长拦住他,然后看着朱慈烺的马车。
后者没有任何反应。
皇帝陛下正烦老常呢!虽然老常说是旧臣,与国同休的勋贵,但实际上两人从未见过面,后者居南京他居北京,作为大臣也不可能私下跟太子交往,所以单纯从感情上说是根本没有的。原本朱慈烺还对他抱有很大的期待,毕竟老常是锦衣卫同知,理论上仅次于杨庆的二号,是接管锦衣卫的最佳人选,一旦拿下杨庆就可以让他代替。可老常一来就生拉硬拽不让他南迁,甚至还很不给他面子的经常性硬怼,这样朱慈烺就对他彻底失望了,他愿意死就死吧!要不然天天这么捣乱也让人上火!接下来还得走很长时间呢,总不能天天和他纠缠。
至于那些大臣……
皇帝都不管他们管个屁,救下老常让他给自己一枪吗?这个老家伙明显跟疯狗一样,视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奸臣逮着谁就咬谁,既然这样管他去死呢!所有人就那么眼睁睁看着常延龄挂在歪脖树上蹬着腿,那两个仆人很显然也得到严令,只能老老实实地垂首站在一旁。
老常蹬腿的动作越来越无力。
训导长长叹一声。
然后他朝甘辉一招手。
甘辉立刻举起自己的短枪,但这样的距离明显他没自信,打不中不要紧,打常延龄脑袋上就不好了,紧接着把自己的短枪挥了一下。就在同时他身后一名猎兵扣动了扳机,伴随枪声响起,从线膛枪射出的球型弹正中白绫,常延龄一下子坠落在路上,两个仆人赶紧上前抬着他向路边。
但伴随着枪声,那些倭奴骑兵全都拔出来了刀。
这些人的确很忠心。
事实上因为语言不通,他们什么都不懂,只有那些军官懂粤语,只听同样懂粤语的丁魁楚命令,他们也不知道皇帝,信国公,李自成这些人之间乱七八糟的关系。他们的军饷是毛奇龄和朱之瑜发,他们的命令由丁魁楚下达,这些都是皇帝的手下,那么他们就只需要尊敬并保护皇帝和这些人,至于命令因为语言关系,实际上他们只听丁魁楚的。虽然他们愿意听朱慈烺的命令,但语言不通这个就没办法了,倭国是上层社会那些文臣懂汉语以便日常装逼,普通老百姓尤其秽多们不可能懂。朱之瑜估计语言天赋比较高一些,也能和他们用日语进行一些简单交流,但真正命令还是丁魁楚用粤语下达给那些军官,后者用日语命令那些士兵。
甘辉冷笑一声,这个原本历史上郑成功的五虎将之一,紧接着将短枪对准了一名倭奴军官。
他的五百骑兵全部举枪。
这些家伙一水的燧发短枪,而且都不支一把,因为海南铁矿开发导致优质钢铁产量暴涨,燧发枪的价格越来越低,像这样的燧发短枪造价只有不足十元。虽然标准配置是两支,但骑兵自己掏钱多买几支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的标准战术和欧洲同行们差不多,都是直冲敌军阵型,冲到近距离朝人多的地方一顿乱射。如果对手乱了就拔出刀直冲,对手不乱就撤退,回去装弹需要的话再来一波,或者等待步兵的进攻……
当然,如果追击就爽了。
冲到背后近距离狩猎就行,马鞍旁挂满短枪的他们就喜欢这个,打空所有短枪基本上也就胜利了,就算还有漏网之鱼,无非也就是拔刀砍杀一阵。而且这些骑兵已经不带长矛,他们都是双刀,直刀骑兵对战,弯刀追杀步兵划人头。
此刻瞬间一片枪口对准了拔出刀的倭奴军。
后者匆忙拔枪点火绳。
大同社没给他们买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