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两者综合起来,做个分析,对于薛家生意,完全不必考虑其盈利能力,也可以忽略部分综合管理,要害在于人员管理和账目管理。
而涉及人事和财务,恰恰是最为复杂的。
更不用说,薛家生意完全是由家仆打理,利益关联,盘根错节,就更为复杂了。
照他看来,在这其中,若要着手管理,外人不宜介入。
否则不但薛蟠本人不情不愿,下面的掌柜、伙计也势必消极怠工,乃至强势反弹。
这个合适人选只能在薛家找。
难就难在这里。
目前压根就没有合适人选。薛姨妈年近四旬,精力有限,此时接过生意,相当吃力;宝钗倒是能轻松胜任,但一个待嫁姑娘,说嫁就嫁,无疑行不通。
沉吟半晌,在脑中过滤了一遍又一遍,贾玮到底想到了一个或许可能成为合适人选的人选。
之所以说或许可能,在于这个人选并不十分确定。
此人就是陈晓青。
在他想法中,陈晓青当真嫁过来,便能以主母的身份插手此事,不但下面的掌柜、伙计不敢作对,就连薛蟠也得低头,毕竟陈晓青辖治得了他。
此外,陈晓青不忌抛头露面,不怵同男子打交道,尽管是个女儿身,管理起来,却丝毫没有障碍,显然又是一大优势。
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她都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但这个人选……委实确定不了。
哪怕有七八分的把握,也总有二三分是悬着的。
如此想了想,贾玮对宝钗道,“……姐姐既是问到我,那我也不敢推脱,一些想法,仅供姐姐参详……”说着,便将适才整理的思路,从薛家生意的分析,到其中的要害,再到圈定陈晓青这个人选,详详细细道来。
宝钗认真倾听,随后凝思一阵,点头道,“多谢宝兄弟。正如你所言,此事定然要着落在晓青妹妹身上了,换了别个是不成的。”
“姐姐客气了,以姐姐的聪慧,不难想到这些,只是一时关心则乱。”见宝钗完全认同,贾玮微笑回应,此时话题已讲到此处,他便趁势问道,“恩,陈姑娘那边……上门提亲的事儿,姨妈预备得如何了?”
“快了,听我们太太说,已寻下了官媒,再过二三日,便可登门。”
听到贾玮当面赞她聪慧,宝钗莹白的面庞飞起两朵红云,心里头一阵甜蜜,语气轻快地答道。
“是么?那我便等着听好消息了。”
前几日,由于临近腊月,将至新年,陈晓青已从园子离开,返回叔父陈掌柜住处。
临走时,提到说正月十五过后,即返苏州,届时会再过来同大家道别。
情形如此,陈晓青在燕京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二个月,薛家提亲事宜自是要从速进行。
说起来,便在上个月,陈掌柜已同家兄互通书信,正如陈掌柜所料,兄嫂对这门亲事颇为满意,此后他便告知贾玮,贾玮转而同薛姨妈和宝钗说了。
一切皆妥,如今只看陈晓青本人的意思。
提亲事宜在眼下进行,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回音,倘若陈晓青回到苏州,由陈掌柜书信往返,一来一去,至少又得耽搁近一个月。
在此话题上稍稍流连,听得远处的梆子敲到二更,俩人停止交谈,贾玮朝宝钗挥了挥手,出了二门。
一路出了院门外,空旷的甬道上空无一人,各处院子的灯火延绵开来,星星点点,旁边梨香院依旧喧嚣热闹,贾玮从来路返回,缓缓前往园子。
回味起今夜的情景,倒是感慨。
宝钗在陈晓青面前演戏,他今夜是在薛姨妈和宝钗面前演戏。
只不过陈晓青一无所知,而他却让宝钗觉察到了。
但无论如何,在种种人事的纠缠中,或许正如梨香院院门前所贴对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罢?
尤其是自个,前世今生,两世为人,重生到这红楼梦的世界,事实上,从开始到现下,始终都在演着一场又一场的戏份。
在这些戏份中,他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轨迹,但在接下来的大戏中,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轨迹么?
他很难回答自己。
PS:陈掌柜对侄女陈晓青亲事的态度描写见本书第三百九十三章 想法、第三百九十六章入园//感谢羲风和、西伯利亚群狼、指成的打赏!
第四百一十章 王子腾
时间上过去两日,到了廿九,上午巳时时分,一溜长长马车驶出荣府,前往位于南城的王府。
各辆马车中坐着贾政一家子、贾琏一家子、薛姨妈一家子。
日子并非特殊的日子,这么齐整整地过去,是因为昨日王子腾结束巡边,回到京城,今儿大家过去拜访宴聚,既是亲戚情份,又是礼节必须。
当然,这同王子腾的身份地位也是分不开的,王子腾位高权重,历任京营节度使,并两次奉旨巡边,圣宠无以复加,这样的姻亲,不能不格外重视、礼节周到。
从西城到南城,一路穿行,半个时辰后,马车在王府大门前停下。
随即王子腾夫妇出迎,先是陪着贾政等人到老太爷老太太院落看望,出来后双方说说笑笑来到王子腾夫妇所居的正经院落。
人数众多,堂屋里济济一堂,王子腾同妹婿贾政叙谈,太太陈夫人则陪着王夫人、薛姨妈这俩个小姑子,底下双方小辈,王毅、王坚、王仁、王智、王青妤、贾琏、凤姐、贾玮、探春、薛蟠、宝钗等人或是各自聊天,或是听着别个聊天,贾琏凤姐的女儿巧姐儿如今已满了四周岁,长得可爱,分外活泼,别个都坐在那里,独她坐不住,满屋子地绕着跑。
“……舅兄此时回京,赶上一家子新年团圆,算是可喜可贺,再耽搁些时日,恐怕就要到年后了。去年新年身在外地,今年若又是如此,未免惆怅。”堂屋正中,两张太师椅,分别坐着贾政和王子腾,俩人意态闲适,偶尔笑望一眼从一旁跑过的巧姐儿,随口交谈。
“妹婿说得是。我这一年多来,奉旨巡边,无时不刻想早日回京,在老太爷老太太膝下尽孝,无奈忠孝不能两全,顾得上朝廷大事,也就顾不上家里头了,呵呵……倒是惭愧……”
“话虽这样说,舅兄效国尽忠,深受圣上倚重,俩位老人家也不无欣慰。”
“岂敢,岂敢……”
俩人来来去去说着,这种场合下,自然大多是些闲话,大家皆不理会,唯有贾玮不同,饶有兴致在一旁听着,且不时向王子腾望上一眼。
重生以来,今儿头回见到王子腾,他自是格外关注。
此人身居要职,皇帝将拱卫京畿的重任相托,可说信任之切,但最终此人和身后的家族,也随同贾、史、薛三大家族一同灭顶,此是贾玮最难以索解之处。
因此重生过来,他始终留意王子腾的事迹,任何风吹草动,皆不放过,以期推测贾家灭顶的原因。
此番王子腾奉旨巡边,他自也没放过。
无非是想通过王子腾履职中的各种细微变化,推敲出一些东西来。
不过由此延伸开来,不可避免地对建元帝的意图也产生了些许兴趣——正值南疆边患,建元帝令王子腾巡边,其中究竟有无必然联系?
推测的途径自然只能通过邸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巡边的深入,六月份王子腾前往南疆,从邸报上看,王子腾在南疆并无任何动作,既没有严厉申饬边将,更没有着手更换边将,停留的时间也并不比其他几个边地更长,完全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意味。
照此观察,王子腾奉旨巡边同南疆边患之间,应该没有必然联系。
但贾玮还是隐隐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在按兰犯边期间,建元帝派重臣巡边,无论如何,都不应视为巧合。
很有可能是私下交待王子腾,让其回京后,将在南疆看到的,听到的密禀与他,至于什么都不做,有时也是一种态度,帝心难测,便在于此,总要结合更多的迹象进行分析。
只是对贾玮而言,对此事的兴趣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这不是他关注的方向。
一屋子的宾客相欢,不时响起阵阵笑声,贾玮稍稍留意了一下,视线中,王毅、王坚、王仁仿佛没事人似的,同薛蟠聊得亲热,一旁的宝钗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明媚大方,得体优雅,看不出丝毫芥蒂。这在他的意料之中,王氏三兄弟本就无耻之尤,薛蟠是个没心没肺,宝钗呢,通晓人情世故,极擅应酬往来,今日这种场合下,不可能冷淡王氏三兄弟,因此各自的性情有各自的表现,不足为奇。
“宝玉……昨儿回京,听你舅母说,你同长公主府过从甚密,不仅在新闻报道,义学兴办方面有过合作事宜,乃至长公主的一位丫鬟时常出入你的报社,你的一位丫鬟也时常出入长公主府,这些可是确有其事?”
同贾政闲叙一阵,因瞥见坐在贾政身边的贾玮听得认真,王子腾记起一事,此时微笑问道。
“回大舅父,确有其事。”
闻言,贾玮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回应道。
舅母的这些消息,应该是从母亲王夫人口中得知的,这并不奇怪,他只是疑惑,王子腾不问他童山赋诗之事,也不问他弃学经商之事,却偏偏拎出这一件来问,不知有何深意?
“唔。”王子腾点点头,伸手拿起茶盏抿了两口,望向贾玮,“……同长公主府交往,自是极好的事,这不用多说,不过你年纪尚幼,阅历不足,更不明朝政之事……长公主府上往来多有朝中重臣,长公主身份尊贵,自可海纳百川,你却不同,若与这些人交接,应谨慎从事……这些话想必你父亲也同你说过的,舅父老了,话多,就再同你啰嗦一遍……”
“舅父教诲的是,自当谨记。”
贾玮忙应下了。
对于王子腾的说辞,他心中了然。
长公主府上,的确朝中重臣往来频繁,且各派系皆有,王子腾这是在提醒他,同这些人接触时,不可随意站队,以免祸端不测,累及府上。
其实说起来,他同高婕之间的交情,压根没到这种地步,高婕并不曾替他引见这些重臣,他也从未接触过这些重臣,除了最初的义学和新闻上的合作,事实上,也仅仅是各自丫鬟来回窜门罢了。
当然,王子腾教诲,是为了他好,用不着无谓解释,答应便是。
至于贾政,倒是没同他说过这些,细究起来,无非俩人地位不同,一个只是四品部员,一个却是肱股重臣,王子腾考虑得到的,贾政或许却疏忽了。
在他看来,王子腾或许也担心贾政未曾同他说过这些,这才有意提醒,所谓“你父亲想必也同你说过”云云,不过是句虚应的话儿。
俩人短短说着,因说的是正事,且其中提到镇国长公主,一屋子的人听着,皆望过来。
王子腾才刚教诲了贾玮,兴致不减,目光一扫,便停留在薛蟠身上——这个外甥,很不成器,必得好生训诫才是。
PS:祝诸位书友新春快乐!//本书王子腾相关情节见第三百三十四章 新年记事2、第三百三十六章新年记事4//感谢西伯利亚群狼、书友150918220746087的打赏!
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子腾2
目光带着几分威严,王子腾敲敲面前的茶几,朝薛蟠发问:“我不在京这些日子,你可有胡作非为,惹得你娘生气?”
“回大舅父,孩儿不敢。”明明王子腾正同贾玮说话嘛,不想下一刻居然问到自个头上,薛蟠登时一个激灵,一面腹诽,一面苦着脸起身回道。
“不敢?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的?”
“……委实不敢。”
“哼!”
“老爷,今儿亲戚们过来,欢聚一堂,你就莫训诫外甥儿了,依我看,蟠儿这二年来,规矩了不少,倒是把你往日的话,都听进去了。”眼见气氛严肃,不但薛蟠窘迫,就连底下坐着的小辈们也有些局促,此时陈夫人站出来,笑着打圆场。
王子腾便不好再说,瞪了薛蟠一眼,“你好自为之罢。”便挥手让他坐下了。
陈夫人再次笑着开口,“老爷也忒糊涂了,只顾得训诫,竟不记得问问蟠儿的婚姻大事,往常你可是常挂在嘴边的,如今他可又大了些,你偏生倒给忘了!”
听她这般说着,一屋子的人纷纷轻笑。
王子腾也不由失笑,掉头向一旁的薛姨妈道,“怎么?还没有合适的人家么?”
“正打听着呢,有一户人家倒是合适。”薛姨妈含含糊糊地说道。
“哦。”王子腾点点头,随即询问,“是京中的哪户人家?”
“并非京中人家,是苏州一个乡宦人家。”
“苏州的?好,好,同咱们本乡本土的,相处起来,自然一切习惯……乡宦人家……恩,讲仔细些……”
“这户人家的老爷当过苏州清军厅的教习,如今在苏州乡下有上千亩的田地,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曾祖任过江苏河道总督,祖父也任过一地知府……”
“唔……虽说家道有些中落,但也算是殷实之家。”
俩人这厢说着,那厢陈夫人、王夫人、凤姐以及王毅、王坚、王仁家的三位少奶奶皆兴致盎然地听着。
在这其中,陈夫人、三位少奶奶是首次听说,王夫人、凤姐却是听薛姨妈提到过的,晓得薛姨妈中意陈晓青,欲上门提亲。
如此,王子腾同薛姨妈说了几句,她们几个也都插了进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话题持续下去,说得热闹,屋子里的其余人等也被稍稍吸引,在一大堆说的人和听的人中间,做为这桩亲事事实上的筹划者,贾玮和宝钗俩个自然不同,坐在那儿,微笑、喝茶,偶尔交换眼神。
说起来,对于这桩亲事,除了贾玮、薛姨妈、薛蟠、宝钗、宝琴他们五个自个清楚,旁人皆是糊里糊涂,既不知贾玮是红娘的角色,也不知宝钗宝琴俩个在其中的作用,这阵子薛姨妈偶尔在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面前透透口风,也从不提这些关节,只说是自已相中了陈晓青。
事先透透口风,自是必须,是亲戚间的常情,否则事后得知,人家嘴里不说,心里肯定不受用。
但贾玮、宝钗、宝琴三个的暗中行事,却是不便吐露,毕竟出此下策,虽属无奈,但当真传扬出去,是要让人笑话的,尤其是他们这种人家。
当然,拉回到此刻,在薛蟠亲事的话题上,同长兄长嫂,长姐、内侄女以及三个侄儿媳妇说着聊着,薛姨妈也还瞒着一件事儿。
便在今日早晨,她所央的官媒已前往陈掌柜家提亲。
这件事儿,依然只有她们一家以及贾玮、宝琴五个晓得。
因此此时此刻,身在此处的薛姨妈、贾玮、宝钗,包括话题的当事人薛蟠,在这份话题的热闹之外,皆怀有一种隐密的心情,猜测着另一处的情形。
提亲的结果究竟将是如何呢……
一屋子的说笑声中,时辰过得飞快,话题不断变化,薛蟠亲事的话题早被带过,取而代之的是另几个众人感兴趣的话题……自鸣钟敲到午时初刻的时候,丫鬟们鱼贯而入,端上热腾腾的点心,这同荣府大不一样,荣府这个时辰,差不多已到了用午餐的时辰,不可能在此时上点心,但王府午餐设在未时初刻(下午一点),因此倒是合适。
众人三三两两地围着圆几,贾玮和探春一桌,随后王青妤和王智一同凑过来。
热气氤氲中,四人边吃边聊。
“宝哥哥,自从去年重阳的咏菊诗后,怎么再不见你赋诗了呢?”如此吃着聊着,一阵子后,王青妤猛然问道。
贾玮并不奇怪她问到这上头来,年初前来拜年之时,这位文雅秀气的表妹,同他交谈,便大半集中在诗词方面,此时对方语气认真,但对他而言,此类话题不可能认真起来,随口笑道,“是挺长时间没写了……恩,忙于办报,只能搁下。”
“你诗才惊艳,搁下不写……真太可惜了。”
“呵呵,办报要紧。”
“可是……哎,宝哥哥,你就不怕人家说你江郎才尽了啊?”
贾玮便放下汤匙,抬眼望望她,小姑娘眼中分明带着几分狡黠,不觉莞尔……激将法?
摊了摊手,“我早就江郎才尽了,烟湖泛舟时,我只写了两句,便写不下去了。”
“你尽哄人,便是这两句,也是旁人写不出来的。”激将法也没用,王青妤沮丧得很,但贾玮这时提到烟湖泛舟的诗句,她不由在心中重温了一遍——烟波轻拍英雄梦,明月偎进玉人怀——年方十三的她,所感受到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名士风范。
这位清俊洒脱的表哥……视线同贾玮碰了碰,她没来由地面上一红,轻轻覆下眼帘。
一旁的王智见二姐突然不说话了,高兴得很,适才他始终插不上话,眼下终于可以开口:“……宝哥哥,记得我问过你两回训导班的事儿了,你总是岔开,再过几月,我便要参加道试了,拿不定主意在此之前,要不要报名训导班,你倒是仔细同我说说训导班的情形,我好参详参详。”
贾玮眨眨眼睛,身子往椅背一靠。
这俩个王家姐弟,皆是难缠,好容易姐姐消停了,弟弟又来了。
但相较而言,王青妤不过想方设法让他赋诗,这个王智却是一门心思地打听“捷径”,事不过三,看来有必要好生劝诫一番,否则他这个训导班的始作俑者,倒是要误人子弟了。
面色肃了肃,“你真想了解,我便说说……所谓训导班,无非是一门生意,吸引的是那些学业不精、心存侥幸的学子,可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论如何,二十来天的训导,岂能代替十年寒窗……”
“……况且话说回来,咱们这种人家,科举为何?单是为了做官么?其实不然。若只为做官,咱们这种人家总还有种种途径……既以科举进身显名,那便踏踏实实,锤炼学问,磨砺品性,以期将来学以致用,才堪重任……道理如此,希图科考捷径,于你何益?”
这番话说出,王智面色羞惭。
坐在旁边圆几的王子腾也听到了贾玮同小儿子说的这番话,暗暗点了点头。
这个外甥,很不简单,说理透彻,丝丝入扣,连他听了,也唯有信服,只盼智儿能听得进去,从此发奋。
……
午餐过后,送走贾政等人,王子腾返身回到院子,随即去了卧室歇息。
晚上京营内备下接风宴会,他要过去赴宴,一年多时间未见同僚,宴会时辰不可能短,总之,话不会少说,酒不会少喝,因此养好精神还是必要。
头靠在枕上,闭上双眼,在睡前稍稍过滤今日同亲戚们见面的情景,贾玮这个外甥,留给他的印象无疑深刻。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说出这样一番规劝的话来,其中所包含的睿智、识见,多少长者也并不具备,不能不令他称奇。
观其今日言谈,少年成名,实非幸致。
只是弃学经商,到底可惜了。
在这个外甥身上沉浸片刻,王子腾缓缓入睡。
PS:之前关于王青妤、王智姐弟的描写见本书第三百三十六章 新年记事4。
第四百一十二章 纠结
鼓楼,陈掌柜家中。
内宅的一间耳房内,陈掌柜同陈晓青坐在炕沿上说话。
“……晓青,对方母亲很中意你,早在上个月月初,已悄悄托人过来,询问咱们家的意思,我呢,自是不敢擅专,便修书给你父母,你父母回信,对这门亲事颇为满意……事情铺排到眼下,今日薛家正式登门提亲,你父母也好,我这个做叔父的也好,总还是要问问你自个悦意不悦意……你若悦意,咱们便订了这门亲事,你若不悦意,咱们便给回了……”
他这般说着,顿了顿,望望对面的侄女。
对面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一双手安静地放在裙裾上。
在陈掌柜看来,这算是难得的了,平日一个飒爽的人儿,几时有过这样的腼腆?
到底是婚姻大事啊。
等了片刻,侄女未有回应,陈掌柜也不催促,拿起炕桌上的茶盏,慢慢抿着。
对于这桩亲事,他清楚得很,其他样样皆好,让侄女沉默的只能是薛蟠这个夫婿人选。
此事虽由他操持,但他这个做叔父的,实是无愧于心。这桩亲事,摆在这里,对大兄家乃至整个陈氏家族,好处不言而喻,婚姻,婚姻,自古以来,除了小门小户的将就,稍高一些的门户,便不完全是俩个人的事……但即便如此,也无人逼着侄女硬要嫁入薛家,最终拿主意的仍是她自个。
当然,此事他从头至尾瞒着侄女在做,哪怕此刻同她说起,仍是刻意隐瞒。如上个月月初,薛姨妈并没有托人过来,事实上,那时她压根还不知情,就算中意,也只放在心中。同家兄通信一节,既是他自己的主张,也是同贾玮商量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这些皆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如今人家是当真中意,当真上门提亲了,这便足矣。
抿着茶水,在酝酿中,陈掌柜再次开口,“……对方母亲很中意你……并且上月月初托人过来的时候,来人还说了,对方的妹妹也同你极为要好,你们同坐同卧,形同姐妹……你想想,倘真成了亲,一家子相处,无疑其乐融融,不少人家,婆婆挑剔,小姑子刻薄……你虽不曾经历这些,但也听过见过,应该晓得这其中的利害……”
借着这番话儿,郑重点了点侄女,陈掌柜不再多言,背着双手,出了屋子,让侄女独个儿思量。
脚步声渐渐走远,屋中,陈晓青抬起脸来,神情惘然。
这算是怎么回事啊?
她压根就想像不到薛家居然会上门提亲。
并且在这之前,双方长辈已商量好了一切,如今只等着她点头或是摇头了。
她同薛蟠之间……一次偶遇的冲突,对方是个陌生的纨绔公子,再次相见,成了好姐妹的兄长,随后那一场冲突被重新翻出来,对方当面陪罪。事情到此为止,在她心中几乎是不留痕迹,这些事情也好,薛蟠这个人也好。
眼下,所有的记忆浮上来。
薛蟠那张不算难看但有些浮浪的脸在她面前晃过来晃过去。
她冷静地回忆双方仅有的交集。
一开始的交集如同闹剧,在“他乡遇故知”的纠缠中,她踢了他两脚,他的额头撞到柱子上,肿起大包。
荣府猝不及防的再次碰见,双方皆感窘迫。
随后接踵而来的当面陪罪,对方倒是看不出多少窘迫了,但她依旧窘迫得很。
记得当时接受了对方的陪罪,回到园中,宝钗说起一段话,说哥哥原先算是规矩,只因父亲去世得早,无人约束,才变了个模样……
此刻的她,如同另一个不相干的自己,站在稍远的地方,注视着这一幅幅画面。这个薛蟠,若在她生活以外,到了现下,不佳的印象已淡了不少,甚至由于宝钗的那段话,她不无同情和感叹,但做为夫婿人选,闯入她的生活,一时之间,终究让她感到别扭,不好接受。
抬起双臂,支着下巴,这个从小使枪弄棒、开朗爱笑的少女发了一阵子呆,随后思绪蔓延。
叔父说得自然不错,不少人家,婆婆挑剔,小姑子刻薄,相形之下,薛姨妈和宝钗待她极好,真要嫁入薛家,在婆媳、姑嫂关系上,不用说是愉悦的。
尤其是宝钗,她是真的很喜欢同对方相处。
此外,做为一个乡宦的千金,自幼的耳濡目染,她也清楚婚姻是两家人的事,而非俩个人的事。
陈家同薛家结亲,利益巨大,显而易见,不然父母、叔父他们不会极力操持此事。
各种念头纠结在一块,让她怎么也拿不定主意。
她当然不晓得,这些纠结背后,其中一环,包含了贾玮和宝钗精心筹划的结果,一是尽力淡化她对薛蟠的不佳印象,二是提前让她对薛家知根知底,并建立起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打的是感情牌。
这个重要一环,连同一个乡宦千金对于联姻的认知,正是当初贾玮对这桩亲事抱有极大信心的原因,也是当初陈掌柜最终答应一试的缘故。
……
三日之后,腊月初二,陈掌柜通过官媒,给薛姨妈回话,替大兄大嫂允下了这门亲事。
荣国府薛姨妈院落内,顿时陷入了喜庆的忙乱之中。
……
薛家的这门亲事尘埃落定,做为事实上红媒的贾玮,总算松了口气。
随后的日子像水一般淌过,建元十四年的腊月无声无息,很快到了年底。
在这中间,可资记述的事情不多。
腊月初八,云游四方的柳湘莲回京,他干起了红娘少爷的老本行,成功撮合柳湘莲同尤三姐的亲事,算是一件。
腊月廿一,纳了麝月,算是一件。
这两件喜庆事儿,皆是他重生过来,一开始就设想好的事儿。
如今达成,得偿所愿。
时间继续往前走,一晃眼间,除夕过去,到了正月,建元十五年带着新春的气息,如期而至。
这是他来到红楼梦世界的第三个年头。
PS:感谢西伯利亚狼的打赏!感谢几位书友的月票!//此章是秋实的最后一章,下一卷将是京华烟云!
第四百一十三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正月十五过后,年味渐渐淡去。
廿一日,在晨报社召开的人事会议上,贾玮正式任命林永福兼任广告部主事,此刻开始,他完全摆脱了晨报社的事务性事务,除了重大战略决策,算是超然在外。
眼下他的关注点只有两个,一是同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龙禁卫统领陈赫的结交,二是众护院依照《武训》的训练进展。
结交戴权、陈赫,由叶明诚暗中进行,贾玮偶尔露面,不惜银钱,极力奉迎,半年多来,双方关系渐趋密切。
众护院依照《武训》的训练,在李云的执行下,有条不紊向前推进,自廿一日起,贾玮也亲身参与训练,并根据训练情况,每晚回去,写下心得体会,以期总结、修正。
如此日子过去一阵,相较于当初办报的繁忙,倒也有一种别样的充实。
这一日,已到了二月初七,晚餐后,同姐妹们聚谈一阵,随后大家散去,贾玮前往书房,记录当日训练的心得体会,晴雯跟了过来,研墨铺纸。
不到半个时辰,记录完毕,贾玮搁下毛笔,却不即起身,有心同晴雯说笑几句。
说起来,年前之时,他继七月纳袭人之后,再纳麝月,晴雯这个俏婢不无幽怨。这也怪不得她,无论是她自个,还是周围的丫鬟,原先皆认为她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房妾室,如今却在意料之外,自然情绪低落。贾玮心里明境也似,当时接连哄了好几天,各种小手段都用上了,理由也不缺,“若早早纳你,有了妾室名份,你往后就不好随意出府了”,末了,总算哄得对方转嗔为喜。
情形如此,麝月早已从报社搬回来,同袭人俩个一同安置在怡红院后院,他每夜必去后院歇息,在这中间,他不好冷落晴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