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的幸福生活(玄黄)-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瑜黄盖等人相视一眼,立刻下去安排去了。

孙坚则与孙策说了许多,同时还派遣出了两路人马,一路去收服会稽王朗,一路去交州收服士燮。

负责幽州的,是马超。

公孙瓒在马超眼中,是功大于过的。

早年公孙瓒致力于打击胡虏,保幽州百姓平安。真真是功劳不小。而且公孙瓒极擅骑战,马超自己也擅长骑战,虽然两人没见面,但马超却觉得神交已久。

但见过公孙瓒之后,马超失望了。

那个满脸颓废,须发斑白,背脊佝偻的躲在道道城墙之后的人,已经不再是当那个初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白马将军了。一股英雄迟暮的感觉,忽然涌上马超的心头。

长叹一声,马超将完全不抵抗的公孙瓒请上了飞车,转而便去收服鲜于辅。

最后,阎行负责的,就是冀州。

不过几天时间,袁绍的头发,白了许多。原本红润饱满的脸,竟生出了些许沟壑。

但他的眼神,还是那样的高傲。

袁绍站在邺城城头,城中,二十万大军屯集,旌旗招展,场面宏大万分。

不过对于阎行而言,别说二十万,就是二百万又能怎样?

真要狠下心来,三百辆战车齐发,一瞬间便能将邺城夷为平地。

阎行径自将战车停在城头,走下来,完全无视袁绍冒火的眼睛,无视周遭直指着他的兵刃,笑道:“袁公,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凉州的强大,就摆在诸位面前。我家主公仁慈,不愿意多造杀孽,我看袁公还是降了吧。”

袁绍心中悲凉。曾几何时,这样级别的军官,敢在他面前侃侃而谈?

但眼下形势如此,如之奈何?

虽然手握重兵,但袁绍终究还是没有让军队反击。

不过,他心中一贯的高傲,还一直支撑着他。

“你是何人,敢在本将军面前放肆!”

袁绍手按剑柄,大喝道。

“呵呵,是在下无礼。”阎行作了个揖,道:“在下阎行,主公麾下大将。”

“哼!”袁绍冷哼一声,道:“我袁绍出身四世三公。。。”

“呵,”阎行毫不客气的打断袁绍的话:“我凉州可不认什么四世三公。”

“袁公既然心存侥幸,嘿,在下不得不露一手了。。。”阎行嘿嘿一笑,挥了挥手。

旁侧的田丰和沮授,看着悬浮在天空中的跟当初在甄府投影上见过的一模一样的战车,心中顿时一惊。

田丰大步上前,指着阎行的鼻子,喝道:“阎行,你敢乱来!?”

阎行眼睛一凝,瞬间又露出了笑容,道:“原来是元皓先生当面。”说着,还恭恭敬敬给田丰作了个揖,让田丰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家主公尝赞先生,说先生刚正不阿,智慧通达,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田丰一时间愣住了。

沮授这时候也走了上前。

“阎行,我想你家主公并没有下达胡乱攻击的命令。这城中有许多无辜百姓,我看你还是考虑清楚再说。”

“这位想必就是公与先生当面吧?”阎行又施了一礼,道:“公与先生也是大智慧之人,我家主公常常提起。”

“当然,请两位先生放心。在下自然不敢违抗主公的命令,也不是杀人狂魔,所以。。。”

却见他手一挥,天空中,为首的一排战车,发射出数十道光柱,齐齐没入邺城城外的荒地中。

待得光束散尽,一道长达十里,宽一两里的巨大深渊,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袁绍等人脸色一白,不由后退了数步。

许多兵卒尖叫起来,顿时间,城头一片混乱。

“如何?我家主公的力量,就摆在袁公面前。袁公如何抉择,阎行拭目以待。”

袁绍胸膛急速起伏,颤抖着嘴唇,完全说不出话来。

“既如此,在下就当袁公默认了。”

言罢,阎行立刻取代袁绍发号施令,袁绍麾下将官没有半分抵抗,完全按照阎行的命令做事。顷刻间,邺城归附。

袁绍见此,长叹一声,忽然喷出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袁绍倒地,竟然只有田丰和沮授前去扶持,其他诸如郭图此类,竟看都没看一眼,全都向阎行谄媚去了。

邺城既然拿下,阎行遵循发兵之前王石的嘱托,亲自又去了一趟平原,将刘备一干人等,尽数拿下。

刘备哪里敢反抗,只得乖乖听命。

关羽和张飞倒是动了手,不过竟都被阎行徒手击败!

这下,刘备的脑子完全一片空白。

阎行跟随王石多年,早就在修炼锻体术,又服食过世界树果。现在的武艺,比吕布都强几倍,怕是跟潘凤也差不离了。区区关羽和张飞,如何是他的对手?

挨了一顿打,关羽和张飞竟然服气了。

这两人自起兵以来,多依仗手中武艺,才能纵横天下。但现在两人联手,却被人空手击败。虽然让这两人觉得颜面无光,但同时又佩服万分。

说到底,这两人虽然各有各的缺点,但好歹还是光明磊落的汉子。

第一百七十五章称帝建国

除去这这颇有实力的八大割据势力之外,半月之内,这大汉天下稍稍有些实力的割据势力,尽数被凉州收编。

譬如那黑山贼、白波贼。

这些贼类的巢穴都在崇山峻岭之中,其中有上百万老弱妇孺,安置起来,是个不小的麻烦事。

但不到一个月,大汉所有的疆土都纳入王石囊中,这摊子一下子铺得太大,即便有神眼帮助统筹,凉州官府也还是忙碌的不可思议。

一瞬间,王石忽然发现,自己的底蕴,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有强大武力做依靠,也没有人敢乱来。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等到许多人才加入,一切都会好转。

十月初,各大被收编的诸侯高层,尽皆被送到了神迹之城。

前三天,王石并没有理会他们。

只是任由这些人游览神迹之城,以及周遭的景致,让他们适应一下。

对于凉州,曹操是最了解的。

于是这些天就领着一班失势的诸侯及其麾下高层,在神迹之城内外逛荡,给他们做导游,让他们对凉州、对神迹之城有了初步的了解。

且不说这些如走入大观园的土包子如何的惊叹震骇。

三天之后,柱体大厦第一层大会议室中。

整个大会议室十分空旷,除了最前面一个主席台,下面都是一排排金属座位,周遭的墙壁上,连个装饰都没有。显得十分单调。

这时候,整个大会议室,几乎都坐满了人。

主席台上。王石一个人坐着,笑眯眯的看着下面嘈杂的场面。

台下第一排,坐的就是曹操、袁绍、袁术、刘表、刘焉、孙策、公孙瓒、李傕和郭汜。左首第一个,也就是曹操旁侧,还坐着一个年轻人,那是大汉朝最后一任天子,刘协。

其后。就是诸如荀彧、戏志才、田丰、沮授、周瑜等人。

再后面,便是夏侯惇、夏侯渊、关羽、张飞这些人。刘备也在这一排。因为他还不并不算一个诸侯,只能算是托庇于袁绍麾下的将领。

这些大将后面。就是一些稍稍有些名声的将领、谋士。

整个大会场,数千个位子,几乎都已经坐满了。

这些人从刘协到无名小将,尽皆穿着凉州衣料做成的服饰。并没有穿那一身代表了他们曾经身份的衣服。这时候正在交头接耳。除了天子刘协紧绷着脸,其他都在轻声细语的说话。

王石坐在主席台上,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志得意满。

“请诸位安静。”

王石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回荡在整个会场中。

顷刻间,所有人都安静下啦。几千双眼睛,都齐聚王石身上。

“今天在座的。有天子,有诸侯。有谋士,有武将,济济一堂,群星璀璨。”王石笑道:“都是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人物,想必大约都知道,王某人今天开这个会,是什么意思。”

“场面话我也不多说。”王石继续道:“现今天下,已经落入我王某人手中,你们也到了抉择的时候了。”

“愿意为新朝效力的,我王某人不会吝啬官位。不论是刺史,还是郡守,不论是大将还是小卒,只要你有能力,你愿意做,我就给你安排。”

“我王某人并不会因为你们曾经隶属于何人,而疏远。因为我要的,是人才,至于其他,呵呵,谁敢!?”

“当然,要是不愿意的。譬如归隐乡里,又或者经商,都行。我不阻拦。”

“不过我还是想给大家伙一个忠告。新朝腾飞在即,想必大家也有所目睹耳闻,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悔之晚矣哟!”

王石说了许多,大致就是要在做的这些人才不要生出归隐之心,想将他们一网打尽,为自己所用。

当然,这个会议,其实也就是个见面会,并不那么正式。

而且这些人现在的观念,还没改变过来,一时间想要他们全部投入麾下,不太现实。

须得慢慢来才是。

说了些场面话,王石就天子这类特殊人物,给予了安排。

虽然王石并不在意这个天子,但总的做做样子,给所有人看看。

首先,王石给天子封了一个汉侯的爵位。

在凉州,施行前秦二十级爵位,而'。cc书包网'侯爵,就是最高等级的爵位。当然,凉州的爵位,可不会有什么封地,而是多了一些社会地位而已。

而后,又亲自给天子安排住所,并以自己的名义,发下一笔信用点。

反正零零总总,把刘协安排妥当,给他地位,给他金钱,千金买马骨而已。

与这些人见了面,之后,王石又单独开了一个世家大族见面会。

主要就是完全削去世家大族的特权,收归这些大族手中的土地。

世家大族毕竟是识时务的,尤其是在见过了凉州之后,根本没人敢反对,一个个都谄媚不已,表示一切听从王石的意见。

之后,王石又与贾诩、胡昭等人碰了个面,针对接下来的事儿,做了一个规划。

首先,就是户籍和土地的问题。

须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纳入王石治下的所有人口统计妥当、办理户籍并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然后,便要以最快的速度,给治下所有百姓分配土地。

其次,原各个诸侯麾下的所有士兵,要经过精心挑选,划分等级,该入正规军的入正规军,该入后勤的入后勤,该做捕役的做捕役,连捕役资格都没有的,解甲归田。

其三,各地现在还处于无政府状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派遣管你,组建官府。尽快做到真正的统治。

其四交通问题。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公路、地铁,将交通网络布满全国。

第五个,能源问题。须得尽早将能源网络布满天下,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其他地区与凉州接轨。

还有诸如农业、商业等等事情,多如牛毛。把王石等人弄得焦头烂额。

最后一个,是建国的事。

帝国的国号,称华夏。年号永为炎黄。建都神迹之城。

至于政治构架,十分简单,只多了一个政务院。其他的部门,都由凉州州牧府下原本的部门升格而成。

至于政务院。主官为丞相。还有两个副丞相辅之,总理天下政务,只对皇帝负责。

其他部门,都隶属于政务院之下,受政务院节制。

至于地方官府,还是大致沿用前汉的制度,以州、郡、县划分。不过却增加了镇和村这两个等级,由官府直接统辖。至于早先的乡老制度,并没废除。只是将乡老权利削减,只有建议权,没有实际权利。

州长官为刺史,郡长官为郡守,县长官为县令,镇长官为镇长,村长官为村正。

至于州牧一类滋生自治的官位,尽皆被废除。

。。。。。。

公元一九五年,冬月初一,王石称帝,建国华夏,年号炎黄,史称炎黄元年。

建国一事,并非十分隆重。

不单是王石并需要十分隆重,更重要的,还是治下百姓,都以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值得惊讶。

不过还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宣传的浪潮。

也有许多人不知从哪个旮旯里跳出来,为王石歌功颂德。

对于这些,王石并不在意。

他现在,正忙着安排官吏的任用。

首先就是曹操。

曹操作为促使王石一统的第一人,不论是才能还是与王石之间的关系,王石都不会亏待于他。

政务院的副丞相之一,就是曹操的位置。

政务院的丞相,是胡昭。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论从资历,还是能力,他都当仁不让。当然,要说资历,贾诩比他更深厚。但贾诩对政务,并没有胡昭这般在行。

另一个副丞相,就是贾诩。另外,贾诩还兼任军部副部长,统辖军事情报等事宜。

至于郭嘉,也是军部的副部长,主管战略策划。

政务院之下的部门中,吏部尚书是荀彧,主管官员功勋、升迁之事。照理说,吏部这样重要的部门,王石应该牢牢把持才是,却将其交给了荀彧这个曹操麾下曾经的重要人物。

其实王石并不需要把持什么权利部门,只要他手里握着神眼,即便是全天下人都反对他,也无济于事。所以王石并不在意将重要部门交给非亲信,他看重的是才能。

至于如果真不满意,直接撤了就是,谁敢说什么?

刑部主管刑罚司法,尚书是田丰。田丰此人刚烈正直,又有才华,正是这个部门主官的最好人选。不过田丰这人有点死脑筋,一直不向王石低头,还是通过袁绍,才让其接受任命。

而沮授,作为他的老搭档,做了他的副手。

教育部的尚书,是司马徽。

要说司马徽,从来到凉州起,就一直主持教育工作,做的十分好,任教育部尚书,理所当然。

工商部的尚书是甄俨。甄俨本就是大商人,对这方面十分在行,再加上他妹妹还是王石的老婆,帝国的皇后,当这个部门的长官,是众望所归。

农业部的尚书,是胡远山。胡远山是李老的学生,虽然就才能而言,还比不上田丰沮授这些人物,但他一早就跟随王石,在推广新作物的过程中,功勋不小,坐这个位子,很正常。

户部尚书是荀攸。新朝之中,荀氏一门两尚书,简直羡煞旁人。

当然,更多的,还是对王石的歌功颂德。都道王石不避亲疏,唯才是用。

另外还有新成立的国防部,尚书是周瑜。

还有外交部,尚书悬置,王石中意的是鲁肃。不过鲁肃因为这时候还没有投靠孙策,所以并没跟着孙策来凉州。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部门,大多都有任命,不过也有不少悬置,等待在野的大才填补空缺。‘

至于其他武将,也有安排。都是去军中,一边开始学习,一边开始熟悉新的战争模式。

当然,由王石亲自任免的,都是大才,一般的人才,王石都不曾亲自予以任免,反而还下达命令,让这些人先去书院里进修一段时间,再经过考核,才能因才任职。

至于其他诸侯,譬如袁绍、袁术、刘表一类的人物,文不成武不就,就直接闲置,做富家翁去了。当然,他们真想做官,也行。进修吧,达到了标准,再做任命。

像孙策、公孙瓒这一类的诸侯,也都进了军中,和其他将领一样,一边学习,一边熟悉星际战争模式。

这些事一件件做好,王石的头都大了一圈。

不过还别想偷懒,还有其他要事,需要他亲自督促。

首先,教育系统,必须在一年之内,完全普及到华夏帝国每一个村落。

这是个大工程,耗资巨大,费力颇多。

不过必须做。

华夏大计,教育为本。要让华夏人最快的达到星际素质标准,必须要努力发展教育才行。

其次就是交通问题。

交通是否通畅,不但关系到商业流通,跟关系到帝国的统治力度。要完全消灭那种天高皇帝远的现象,就必须要把交通做好。

交通部现在还没有主官,所以只能由王石自己去操持,毕竟,像胡昭、曹操他们,比王石更忙碌。

然后就是能源系统。

能源是基础。不论是新的工业,还是新式的生活,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系统铺设好了,一切都好说。

虽然神眼会制造一种无限能源传输设备。但这种设备设计到空间理论,对材料的要求就比较高。王石现在手中还拿出这种材料。于是只能铺设有线管道网络。

能源部门也没有主官,王石也只能悲催的自己动手。

至于像统计人口,分配土地,就更麻烦,王石一股脑儿交给户部荀攸,让他去伤脑筋,自己理都不想理会,而且即便是想理会,也理会不过来了。

随着华夏帝国国家机器的全力开动,整个天下,都在快速的发生改变,三天一小变,半月一大变,简直可以说翻天覆地。尤其是紧挨着凉州的三辅和益州,更是在三个月之内,就逐渐与凉州接轨,各种设施,都逐渐完备。

第一百七十六章看法

荆州。

襄阳城郊,鹿门山。

鹿门山既不雄奇,也不险峻,但却幽静雅致,远离尘嚣,端的是一个隐居的好去处。

这鹿门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别院。

别院中,住着一个人,叫庞德公。

此时,庞德公正在院中侍弄花草,不防有数人联袂来访,于是净手之后,将几人迎进屋内,相对而坐。

“黄兄,你怎么有时间来我这山中野居?”

庞德公须发斑白,却脸如稚童,显得精神矍铄。

依着庞德公想来,现在华夏刚刚建国,如黄承彦这种世家之人,应该忙着争取利益才是,怎么会有时间到他这山中别院来?

说着,庞德公有看了看一旁的六个青年,笑了笑,点了点头。

“德公啊德公,你倒是悠闲自在不问世事,却不知这天下,正在剧变呐!”黄承彦喝了口茶水,叹息不止。

“哦?”庞德公皱了皱眉,道:“难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大事天天有!”黄承彦哼了一声。

“叔父。”这时候,五个青年中,模样最特异的青年笑道:“此番来鹿门山找叔父,除了有事商议,还要请叔父下山。”

“哦?”庞德公皱眉,道:“老夫不是说了,要在这山上隐居,家事都交给你父亲处理嘛?”

庞统笑道:“叔父,不是父亲想让叔父下山,而是叔父不得不下山。”

配合着搭配奇特的五官。庞统的笑容,显得十分怪异,仿佛在讽刺一样。不过在做诸人都知道庞统天生长相如此。只要笑,就仿佛在讽刺一样,所以没人在意。

“此话何解?”庞德公奇怪不已。

“德公,官府下令,帝国治下人口,必须亲自去民政司办理户籍,不得由他人代办。所以。”

庞统身旁,一个长相最为俊秀,眼眸十分清澈的少年道。

“官府下令?”庞德公哼一声。道:“难道官府还想将所有人口都统计清楚不成?”

自有朝代以来,就没听说过哪个朝廷能将治下所有人口统计清楚的。哪个朝代治下,不是黑户一大堆?所以庞德公并不在意。但庞德公毕竟是智者,办理户籍而已。在他看来又不是什么大事。黄承彦等人怎么会联袂来访呢?所以问道:“孔明,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关隘?”

那少年正是诸葛亮,闻言道:“听说帝国有非常手段。。。而且还下了告示,说如果在半年之内未曾办理户籍的,都要被打为奴籍。”

“隐瞒人口,阻拦办理户籍的,惩处更严厉。似乎不但要打为奴籍,还要服劳役。”

“新朝律法如此严厉!?”庞德公吃了一惊。道:“那不是如先秦一般?”说着,还摇了摇头,道:“看来新朝也不会长久。”

其他几人相视一眼,都不由连连摇头。

新朝如何,他们都十分清楚。也只有庞德公这样不问世事的,才不了解,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德公此言差矣。”诸葛亮身旁,一清秀青年摇头道:“以庶看来,新朝不但不会不长久,反而会一直延续下去。”

“还有啥好说的。”黄承彦打断徐庶的话,道:“反正你德公今天是下山也得下山,不下山也得下山,否则连累了你庞氏家族,悔之晚矣。”

“嗯!?”

庞德公一惊。隐居他所欲也,不连累家族,也是他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啊。

“下山就下山。”庞德公哼一声,道:“几位来此,不止为了此事吧?”

黄承彦这才说出正事来:“德公,官府要收缴世家的土地,态度极其强硬,听说是那位新帝下的旨意,你看。。。”

“什么?”庞德公又吃了一惊。

“只是我们襄阳,还是其他地方?”庞德公脑子一转,就想到了许多。

“整个天下。”诸葛亮淡然道。

“新帝敢与天下世族为敌?”庞德公差点跳起来:“这天下刚刚一统,难道又要陷入战乱?”

虽然庞德公不理世事,但总归还是向往天下太平,所以闻言,不由吃惊不已。

“还天下世族呢,刘荆州、蒯氏、以及蔡氏,都已乖乖献出了土地。”黄承彦愁苦道:“他们倒是家大业大,没了土地还能长久生存,但我们这些家族,就靠土地才能延续,没了土地,如之奈何?”

“这么说,新朝的这个政策,以及得到了实施?没人反对?”

“没有。”庞统道。

“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庞德公道:“没想到新朝还有这种能耐,能让天下世族臣服。”

天下一统的具体过程,庞德公并不知道,甚至连凉州用战车逼迫诸侯投降都不太了解。而且这一段时间里,天下大势的无常变幻,让人目不暇接,黄承彦他们忙着处理这处理那,也没时间上山与庞德公论道,否则庞德公就不会有刚才那种想法了。

“这样一来。。。”庞德公沉吟道:“没了土地,就只有做官和经商,才能延续家族。”

几人点头。

“看来,还得下山看看。。。”庞德公说到这里,再也没有一份不情愿,心中生出的确该下山一看的想法来。

一行人从鹿门山下来,首先便到了隆中地界。

诸葛亮就住在这里。

庞德公一眼望去,却见一些浑身银亮银亮的铁皮人竟在田野里走动,拿着一些不知名的工具,正在记录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

庞德公惊道。

“这是机器人。”庞统解释道:“除了没有血肉,其他与人无异。还不用吃饭,不用睡觉,听说只要有那个什么能量。就能一刻不停的做事。”

“哦!”

庞德公眼睛都瞪圆了。

几人上了马车,从隆中出来,走不远,又看见许多铁皮人在做工。

“这是在。。。修路?”庞德公仔细一看,道。

“的确。”黄承彦道:“告示上说,不但要修路,还要将路修到任何地方。遍布整个大汉。”

“看来新朝决心不小。”庞德公笑道:“修路是好事,又是用这种铁皮人来修路,不用百姓服劳役。不错,不错。”

“除了修路,还要铺设什么能源系统。”徐庶在一旁又道:“听说益州、关中三辅已经完工,汉中都快要铺设完毕。很快就到荆州了。”

一行人坐在马车上。快到襄阳的时候,已经上了公路。

襄阳城外的公路,已经能够通行了。

庞德公看着这种青石颜色的路面,又十分震惊。

越是接近襄阳,人流就越来越多。

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打扮,也有不少富户乘坐的马车。都是往襄阳城里而去。

因为官府构架还没完善,县级、镇级、村级都还在构架之中,所以发放腕表的地点。一般都在一些中心城市。

这许多人,都是襄阳一带的百姓。看到告示,往襄阳而来,办理户籍的。

庞德公一行人在襄阳地位不凡,原本还以为能够有点特权,襄阳民政司能优先为他们办理,却没想到人家公事公办,没耐何只好也跟着人群排队。

虽然队列中有他们各自家族的人正在前面,但因为管理严格,不允许任何理由插队,所以一直到天快黑了,几人才将户籍办理妥当。

“哎哟。”庞德公愁苦着一张脸,使劲的敲着膝盖,道:“老夫活了几十年,还没受过今天这样的罪。”

毕竟年岁不小,排了大半天的队,还没吃过午饭,也难怪他骂骂咧咧。

“走吧,到老夫家中坐坐。”黄承彦也满脸不爽。

一行人唉声叹气,到了黄承彦家里,狼吞虎咽吃了一顿饭,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缓过气来。

这时候,诸人才把眼睛转移到了领取到的腕表上来。

不一会儿,诸葛亮和庞统率先学会了用法。

“华夏帝国炎黄元年冬月初十,未时三刻。”徐庶看着腕表上的时间,又看了看外面天色,道:“这是时间?”

“快快,加上加上,以后好联系。”这时候,庞统和诸葛亮已经发现了通讯录的妙处,于是连忙将庞德公几人的号码加上,于是,所有人都开始互相联络,玩的不亦乐乎。

“真有趣。”

诸葛亮兴奋道。

乱七八糟的联络了一番,诸人又把目光转移到虚拟网络上来。

诸葛亮首先进入的,是凉州的官方论坛。进去一看,很快就入了迷。

其他人也渐渐摸清了门道,进入了虚拟网络。

一时间,通过腕表,几人掀开了凉州神秘的面纱。

所有的种种,渐渐展现在他们面前。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才清醒过来。

“井底之蛙,井底之蛙呀!”

庞德公连连感叹,摇头不止。

“难怪这凉州能和平统一天下,还能让所有诸侯、世家低头。”

“我们落后啦。”黄承彦叹道。

几人相视一眼,精神都有些低沉。

在座的,都是自诩高人一等的大学问者,却被腕表上多看到的一切打击的不轻。只觉得自己仿佛是土包子,是文盲一样。一时间,对自己腹中的学问,竟产生的怀疑。

“诸位何必妄自菲薄。”诸葛亮这时候却眼中精光闪烁,道:“现在不会,不代表以后不会!”

“有道理。”庞统也是人杰,调整好情绪,道:“我要去凉州。”

第一百七十七章即将走向宇宙

炎黄三年,整个天下,才完全安宁下来。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教育系统、交通系统、能源系统,尽皆普及完毕。

不论是幽州大山下的小村落,还是交州海边的渔村,不论是中原,还是边塞,现如今,都有学堂可学习知识,有能源可用,都有地铁可乘,都有公路便于运输,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向着凉州接轨。

学堂里,无数的学子,在学习新的知识。

田地中,各种农用机械不知疲劳的运作。农夫们满脸笑容的坐在树荫下,却在浏览网络。

天空中,不时有飞车、飞艇飞过,拉出一道道白色的痕迹。

公路上,一辆辆能源货车,运载着商品、物资,流通各地。

也有身背刀剑的冒险者,上山下海,完成各种任务。

也有悠闲自在的牧民,骑着马儿,游荡在草原上。

。。。

一切的一切,在三年之内,完全得到了改变,再不复当初那种落后。

再没人会饿肚子,再没人想着造反,天下安宁,百姓安泰,一副万古盛世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

凉州,神迹之城。

炎黄三年的神迹之城,已经升空了。

这个升空,不是说王石把整座城市都改造成了飞船,虽然神眼有那个能力。

而且因为建木。

经过这三年的迅速成长,建木又长大了好几倍。

整个神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