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的幸福生活(玄黄)-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裕庵肿纯觯褪窃谧璋袒

但他们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望而兴叹。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三字经这种通俗易懂,又蕴含深刻道理的书籍传遍天下之后,多少人都要受到影响!甚至能在无形中改变世局。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羌人也要学,然后。。。哈哈,博一个教化蛮族的美名。。。”

胡远山捧着竹简,碎碎念的走了,留下王石一人在风中萧瑟。

对与胡远山的心思,王石并不太看好。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说明了要物质满足之后,才能推行文化教育的道理。吃不饱穿不暖,整天为生活奔走,哪里有心思去学什么学问,读什么书?

现今的大汉,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吃饭都成问题,连易子相食的事儿都时有发生,还推广什么文化,简直根本不可能的事嘛。

不过北地郡在未来的几年里还是有这个条件的。

只要王石拿出来的三种作物推广开,使得人们生活小康,那么胡远山的心思应该能得到实现。

话又说回来,推广文化教育,这是王石和李老早就在做的事儿了,没想到这几天闲来无事搞出来的几本书,居然能起到催化的作用,这也让王石十分高兴。

所以这小子这会儿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优哉游哉的四下逛遛,完全一副逍遥自在的模样。

第六十八章大丰收

二月下旬,天气晴明,天空开朗,王石家后院的大部分果树都开花了,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引来无数的小昆虫,野蜂子、蝴蝶扎堆,在花丛里飞来飞去,嗡嗡乱叫。

时不时一只野蜂子落在头顶上,虽然王石不怕,但总觉得有些腻歪,所以这几天,王石都不敢到后院去。

前两天是寒食节,对这个节rì,王石心里很是腹诽。

传说chūn秋时晋国有个介子推,此人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的时候,割大腿肉给重耳充饥。等到重耳重掌大权,介子推却与老母亲归隐山林。重耳就不干了,一定要介子推出山,要好好的封赏介子推。但介子推这人也是个死脑筋,就是不下山。重耳一气之下,放火烧山,想把他给逼下来,介子推也硬气,面对死亡,也不为所动,结果和老母亲一起被烧死了。

重耳很悲伤,把这母子俩厚葬之后,下令烧死介子推的这天全国禁烟火,家家户户不许烧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一般盛行于三晋大地,也就是并州一带,不过北地郡挨着并州,所以王家村也过寒食节,不过王石却不管他什么寒食节,冷饭他可吃不惯,照样吃热食。

照理说,这两天就该是清明节了,不过王石问了老村正,现在还没有这个节rì。

没有就没有,不过也罢,但清明粑是一定要吃的。

这不,正是晌午,小平子和潘凤上学还没回来,王石一个人正偷偷吃独食,狼吞虎咽呢。

“不行,得留点!”

王石眼看筲箕里面只剩下七八个了,连忙收手。

自己吃肉,也得给潘凤和小平子留点汤才对,要不然别人知道了,还不说王石虐待儿童?!

不过想想潘凤的胃口,王石瞅了瞅剩下的七八个,脸上一愁。

“干脆一口气吃完,再给他们做得了。”

想到这,王石一口一个,几下把剩下的全吃光了。

吃完清明粑,王石心满意足站起身来,还揉了揉肚子。

转身进屋,拿了个篮子,王石走出院门,来到塘子边。

微微chūn风吹拂,像小姑娘的手,在抚摸着脸一样,柔柔的,很爽。四五亩大的塘子,在chūn风里波光粼粼,碗口大的荷叶布满了大半个池塘,可以想象,等到四五月间,满塘子的荷花争相竞艳,那又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沿着塘子,王石走进地里。

去年,王石行商走后,老村正他们就帮王石的地里全都种上了土豆。经过一个冬季蛰伏,现在,满地绿幽幽的土豆蔓子,一眼望去,像块绿sè的地毯。

田埂上,嫩的可爱的野草茂密万分,鹅儿肠丛中,一棵棵清明菜害羞似的躲着。不过王石火眼金睛,一下一朵,全给摘了下来。

不到一刻钟,就摘了满满一篮子。

返身回屋里,在厨房中叮叮当当忙了好一会儿,一大蒸笼新鲜的清明粑出炉了。

也是王石准备完善,早前两天,就把米粉这些东西准备齐全了,不然哪儿有这么快。

中午的时候,潘凤和小平子回来了,一看桌上的清明粑,小平子欢呼一声,就要去抓。

王石一巴掌拍过去,虎着脸让他去洗手。

潘凤正蠢蠢yù动,见了小平子的下场,立刻自觉,连忙也洗手去了。

一顿清明粑,潘凤差点把舌头都吞进肚子里。

小平子去年吃过清明粑,但潘凤却是第一次吃。第一次吃这东西的人,谁不竖起大拇指赞一个好字?更别说吃货潘凤了。

下午小平子和潘凤又要去上学,王石就让他们顺路,给老村长家带一些清明粑去。

rì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就三月初四了。

这天,是三月的第一个巳rì,上巳节。

上巳节是这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节rì,而且历史渊源,论语里面就有描述。

“暮chūn者,chūn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起初的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上古时,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王家村这天也很热闹。

先是老村正和村里的老巫师组织了祭拜高禖的祭祀活动。

然后家家户户都来到河边,洗脚的洗脚,洗衣服的洗衣服。大家说着话,谈天说地,兴高采烈的,很是热闹。也有些小伙子,扒光了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强忍住暮chūn河水带来的一丝寒冷,在村里小姑娘面前晃来晃去,希望能勾引住一个姑娘,成就好事。

据老村正说,有的地方还盛行‘会男女’这种活动。

王石不明就里,细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会男女’就是野合。

小姑娘小伙子相互看上了,就躲在野地里,你来我往,杀的昏天黑地。王石心下羡慕,讨老婆的心思愈发强烈起来。不过村里的姑娘王石没看上眼的,所以只能强自按捺了。

上巳节一过,天sè突然变坏,连续下了五六天的绵绵细雨。

都说chūn雨贵如油,但连续好几天,也特别让人郁闷。

王石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因为只要一出门,保准满腿的烂泥,怪不爽的。

chūn雨过后,整个王家村立刻被绿荫环绕,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植物都长大了许多。

雨后艳阳高照,家家户户趁着好天气,都开始收获土豆了。

王石家的六亩地土豆,如果一个人干的话,恐怕太耽搁时间,于是干脆就拿出钱来,请人帮忙。村子里好些人都眼热,宁愿自家的不忙收获,也要把王石的工钱拿到手。

所以,虽然王石家土豆面积不小,但在大家伙一起努力之下,一天就搞定了。

收获完成,所有的土豆堆在王石家院子里,一个个碗口一样大的巨型土豆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

老村正让人一秤,居然有五万多斤!

这可把一干村人吓了一大跳。

六亩地,总产量五万多斤,那不是说亩产都超过八千斤了?

对于这个数字,王石心里早就有底。

两千年后的世界,试验田里的土豆产量亩产能超过一万斤。而王石家种植的土豆,品种跟后世一样,经过空间的优化,甚至更好,再加上土地有灵泉的滋润,如果达不到仈jiǔ千的产量,那才没道理了。

这还是因为王石没有仔细侍弄,任其自生自灭的缘故。如果jīng耕细作,恐怕绝对会超过一万斤,比后世的试验田,产量都要高。

王石家六亩地总产量五万多斤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飞遍了整个王家村以及附属的村落。

人们哗然。

尤其是那些新加入的村民,更是惊骇万分。

但惊骇过后,就是狂喜!

这样高的产量,以后还会饿肚子吗?不会啦,永远不会啦!即便自己家土豆的亩产只有王石家的一半,收成一年,也能抵得上以前的数年,甚至十年!

不过还要交税。

这是王石跟李老和老村正早就商量好的事儿。

“这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李老当初这样说。

王石早先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要村民们交税,但李老却强烈反对。他说,除非永远不交税,千年、万年都不交税,否则如果不在初期制定好规矩,以后会有大麻烦。

你给人们种植高产作物,人们感激你。但如果不一开始就定下交税的事儿,等到他们习惯了,到了需要的时候再来要他们交税,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强取豪夺,就会因爱生恨。对他们的恩德有多大,就会产生多大的恨意。

王石不是蠢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差点吓出一声冷汗。

于是,在王石和老村正的牵头下,村委会作主导,由李老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政策。

五取一的税率。

也就是说,每收获一百斤土豆,就交二十斤税。

这个税率,对于现在而言,是很低的了。虽然朝廷规定的土地税只有三十税一,但其他的人头税(算赋、口赋)、力税(徭役)等等苛捐杂税以及地方官私自设立的一些税收项目,加起来,至少是王家村税率的几倍。

而王家村只收这一种税,其他的苛捐杂税一概没有。

王家村现在的收成,是其他地方的数倍、数十倍。收成比其他地方高,税率又比其他地方低,所以此消彼长,五税一的税率,根本就不算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村民们大部分都没有反对。当然,也有一些浑人,不明白其中的就里,开始还撒泼,不过老村正一顿喝骂,立刻就安稳了。

三月中旬、下旬,整整十几二十天,整个王家村、附属村落,都在热火朝天的收获土豆。

到了四月初,将收上来的税收一算,居然有超过一千万斤!

单单王石一个人,就交了一万多斤的税。其他每家每户,少的也有七八千斤,多的比王石都多。毕竟,王石只种了六亩地,虽然亩产高,但抵不住人家十几二十亩,三五十亩这么种。

尤其是村外平原上,新来的村民,当初就使劲的种,每家每户,几乎都种了超过二十亩的面积,有的甚至种植了五六十亩。

王家村及附属村落,总共五千多人,一千户出头,每户平均上交一万多斤,总计就超过一千万斤!

一千万斤的土豆!

堆起来,真真就是几座大山呐!

村里原先修建的十几个仓库,却刚刚装下。今年还要种植红薯、玉米、小麦等作物,还要收税,所以仓库根本就不够用,于是老村正立刻发动人手,再次大兴建设。

对于这一千多万斤土豆,老村正看的爽,但事后又忧虑起来。

这么多的土豆,根本吃不完,放在仓库里久了,要么发芽,要么就烂了。所以必须想尽办法,要么用最好的办法将其保存,要么就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出售。

不过王石却没什么担忧的。

当初与甄亮相约于暮chūn,算算时间,甄家的商队这几天应该就快到了。

因为去年甄亮对王家村的物产做了一个细致的调查,所以今年来王家村的商队,一定规模不小。即便一次xìng吃不下千万斤土豆,但多几次总能行。

毕竟嘛,全国各地都在闹灾荒,粮食肯定是不愁没有销路的。

第六十九章要娶老婆了?

果不其然,不几天,甄家商队就到了。

这次来的甄家商队规模特别大,光马车就是三百多辆,还有王石去年卖给甄亮的十五辆房车。因为房车特别巨大,所以都是用八匹马拉,不过看起来还是很吃力。毕竟嘛,八匹马的力量,哪里抵得上一头恐龙?

领队的不是甄亮,而是甄家现在家主甄逸的二子,甄俨。甄家家主甄俨是上蔡令,生有三子五女,大儿子早夭,现在家族的生意都由二子甄俨cāo纵。

甄俨此人眼光独到。自从甄亮买回去的那一批新奇货物脱销,供不应求,甄亮就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整个大汉朝,有规模的商行不止他甄氏一家,还有徐州糜氏、益州严氏,都是与甄氏齐名的大商行,固有的产业大部分都被这三家商行把持。而甄氏要压倒这两个商行,就必须另辟蹊径,而王家村,正好提供了这一条件。尤其是听甄亮说那王石在北地如何如何有地位,这更是让他产生了一些心思,所以他才亲自来王家村,做一个调查。

对于甄家商队的到来,老村正是欢喜的不得了,热情万分的招待。

不过王石就无所谓了,反正有老村正他们招待,不关王石的事儿。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整天都悠闲自在。

接下来的三天里,整个村子都忙着与甄氏商队交易。

不过主要还是村里收取的那一千万斤土豆。

甄氏商队三百多辆马车,每一辆能装两千斤,算上房车,总共也只能装下七八十万斤万斤,一百万斤都不到。一斤土豆批发价格是一钱,七八十万斤土豆就有七八十万钱。

大汉朝的米粮一般每一石的价格在一百钱之内浮动,上不过八,下不过三。不过现今连连闹饥荒,粮食的价格急剧上涨,朝廷又无力调控,有的地方涨到数百钱一石也不稀奇,所以王家村土豆每钱一斤,还不算贵。

七八十万钱就是近万斤重,携带不方便,所以甄氏商队用金来付账。一万钱一金,换算来下,却连一百金都不到。就算把一千多万斤土豆都卖了,只有一千多金。

想想王石当初从祖厉张家身上一次xìng就敲诈了一万金,相比起来,那是何等的骇人。当然,那一万金,是祖厉张家数代人、百十年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而现下这一千万斤土豆,不过是王家村一个季度的税收而已。要知道,李老当初规定收chūn秋两税,今年还要收一次玉米、红薯税呢。

而且随着各种高产作物的推广,等到整个北地郡都种植了之后,那税收。。。

想到这里,王石都不免咋舌。

土豆收获了,就轮到种玉米和红薯了。王石在空间里将玉米苗、红薯苗育出来,这天雇了村里十几个人,正在地里忙碌。玉米因为植株高大的缘故,其行距比较大,而行距的空当里,就种红薯,正是相得益彰。

正忙着,大牛来叫王石,却原来老村正和甄俨甄亮几人到家里来访。

王石在塘边洗去一手泥土,回到家,几人正坐在槐树下说笑。

这几天的事儿,可把老村正乐坏了,看他满面红光,说笑间声音洪亮,就知道他jīng神有多好。要知道,整整数十金可都握在老村正手里,虽然是村里集体的财富,还由胡远山监管,但想想老村正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子,也就释然了。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更多。

“石头,快来快来。”

老村正招招手,让王石过去。

王石笑呵呵的走过去,与甄俨几人打了招呼,相对坐下。

都是认识的人,所以也就没多少客套。

老村正道:“总算把事情做完了,这两天,可把我老头子累坏了。”

王石嘿嘿一笑:“看你老jīng神迸发,哪里像累坏的模样?”

“嘿,”老村正干笑两声。

“对了,我看这一次总共才不过几十万斤,还有许多,怎么打算?”王石又问。

甄俨这时候笑眯眯的道:“一千多万斤的土豆,我们打算剩下的分五批运送,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甄家商行会陆续派遣商队过来。”

甄俨这人身材适中,面容俊朗,不过二十来岁。他微胖的脸上,笑容十分真诚,映着嘴角的八字须,给人一种成熟可靠的感觉。

“哦。”王石点点头。

“王先生,”甄俨又道:“我有个建议。”

王石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希望你们村能多种植一些西瓜和西红柿。”甄俨摸了摸他嘴角的胡须,笑道:“要知道,这两种东西,在中原可是紧俏物品,十分受欢迎。”

王石还没说话,老村正抢道:“这你放心,俺们村子附近,别的没有,就是地多,要多少就能种多少。”

王石适时点头,道:“村子里每家每户都会种,这你放心。”

甄俨笑道:“那就好。”

几人说笑着,王石发现,甄俨一直在打量他。从头顶到脚底,来来回回,不知道打量了多少遍,这让王石纳闷之余,也有些心惊胆战——莫不是这甄俨‘看上’了他?

“这个,甄先生,你。。。”

“呃。。。呵呵,”甄逸可能也发现自己有些失礼,笑容有点尴尬:“我尝闻王先生的事迹,前两天见面太匆忙,这次可要仔细瞧瞧。”

“什么事迹呀,不值一提。”王石淡然道。对于他来讲,那些所谓的事迹,的确只是顺手为之,不值一提。

“不知先生今年年岁几何?”甄俨微微一笑,话音一转,问起了王石的年岁。

王石愣了愣,道:“二十八吧。”

其实王石也不好计算自己的岁数。穿越前,他就是二十七,到汉朝刚刚一年多一点,加起来就是二十八。当然,不算那纵贯历史的两千多年。

“看起来不像。”甄俨又道:“王先生可曾娶妻?”可能因为练武或者空间的缘故,王石的相貌一直停留在二十五岁左右,看起来的确不像接近三十的人。

王石再次一愣,真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没有。”他如实答道。

上辈子,王石十几岁得到空间,就一直在为空间的成长而忙碌,哪里有时间去想女人?

“哦!”

王石发现,甄俨似乎松了口气。

他皱了皱眉,道:“甄先生这是何意?”

“呵呵,”甄逸不答,笑道:“我有一妹,今年二八,想许配给王先生,不知王先生意下如何?”

这下可把王石也吓住了。

他前些天的确生出要找个老婆来暖被窝的心思,但没想到却来得这么快。看看甄逸的相貌,就知道,他妹妹肯定长得不差。不过才二八,也就是十六岁,似乎小了点,王石忽然间有一种老牛吃嫩草的感觉。

“呃。。。那个。。。”王石有些脸红。

“好!”老村正却在一旁大叫道:“都二三十的人了,是该娶个婆娘了。石头,这事儿我老头子做主!”

刚才一下子听到甄俨要与王石结亲的话,也把老村正吓了一跳。在他看来,王石这小子跟他一样,也就是个农夫,相较于甄家,简直犹如萤虫比之皓月。

但转念一想,王石如今在北地的地位可谓隐形第一,而且若与甄家结了亲,对王家村的好处巨大。再说了,作为王石的长辈,老村正很早就准备给王石物sè婆娘了,不过一直没有好的目标,正暗自着急呢,没想到瞌睡的时候正好有人送上枕头,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老叔。。。”王石张了张嘴。

“俺是你老叔,不能给你做主?”老村正大手一挥,横了他一眼,断然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王石无语中。不过心里却有些窃喜。

还是这个时代好哇,婚姻大事,不需要自己去绞尽脑汁讨好女人,只需要长辈一句话,一切都不成问题。

甄俨在一旁看的仔细,心下更是连连点头。

他知道王石与老村正的关系,是老村正收留了王石,而现在看来,王石几乎已经把老村正当做了父亲,连婚姻大事都让他做主,这样看来,这王石至少懂得报恩,有一颗孝心。

汉室以孝治天下,连选拔官员都要举孝廉,所以这时代,特别看好孝顺的人。

一个人的声望,首先从孝道开始。

甄俨这时候笑道:“既如此,那么事儿就这么定下了。一个月后,我亲自送我妹妹过来,与你完婚。”

王石挠了挠脑门,嘿嘿的笑着点了点头。

从现在起,甄俨就是他的舅子了。

中午做了一顿丰富的佳肴,将甄俨一行人招待的晕晕乎乎的,还达成了另一个生意。

就是王石家的酒。

甄俨首先闻到酒味,心中就不由一动,再一看品相,喝了一口,立马要王石把酒卖给他。王石自然不好驳了舅子的面子,满口答应了下来。

空间里的粮食多的是,酿酒也不难,只消动动jīng神,控制一下就行,简简单单就能酿出大批美酒。不过王石只答应每个季度供应一千斤,再多就拿不出来了。

甄俨以为,这样的美酒,肯定技术高深,产量不大,所以也不太在意。再说了,这种好酒,他准备走上层路线,太多了反而不好。

一顿饭下来,甄俨对王石更加满意了。

虽然王石比他大,但他妹妹要嫁给王石,他就是王石的大舅子,看王石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饭后,几人谈天说地,等到酒意醒了,甄俨他们这才告辞。

看着甄俨这些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王石嘿嘿一笑,心里期待起来。

甄俨和甄亮几人回到住处,甄亮心中很多疑问,这才问出来。

他想不通,甄俨为什么会把每每嫁给王石。虽然王石的确有些不凡,但就家世而言,根本无妨跟甄家匹配,门不当户不对嘛。

“愚蠢。”甄俨毫不客气骂了一句,反问道:“你觉得王家村怎么样?北地郡怎么样?”

甄亮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回答道:“王家村和北地郡都是蒸蒸rì上。”

他来王家村两次了,每次给他的感觉都不一样,就像初升的太阳,一会儿一个样,越来越耀眼。北地郡也一样,原先以为,北地郡在羌人的管辖中,一定会很混乱,但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个样子,不但不混乱,反而比中原都要有秩序。

所以他才说是蒸蒸rì上。

“对,蒸蒸rì上。”甄俨点点头,又问:“这一切是为什么?”

甄亮皱了皱眉:“少爷的意思,难道都是因为王石。”

“不错。”甄俨道:“其中有些情况你不知道。可以说北地郡和王家村如今的模样,都是王石一手造成的。没有他,王家村仍然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山旮旯,北地郡仍然是个混乱无比的边塞,但有了他,北地郡以后会发展的比中原都要繁荣!”

“你知道吗?湟中羌首领是他徒弟,北地郡的李郡守是他救回来的老仆!”甄俨的眼睛里,jīng光绽放:“我听说,北地郡今年会有大动作,似乎要拿西凉其他的乱贼开刀,而我认为,其他的势力,绝对不是王石的对手,所以。。。”

“所以。。。”

“所以,王石很快就会成为西凉霸主。”甄俨无比的肯定。

甄亮倒吸了口凉气。

这时候,他无比赞同甄俨的决定。

像他们这样的商人大家族,若要稳固,就必须要牢牢靠紧一些大势力,否则一旦政局动荡,就会损失巨大——大汉朝现在的时局,让很多人都产生了隐忧。而王石就是一个隐形的未来巨头,只要跟他扯上了关系,不说与王家村之间的生意会更加顺利,以后兴许还有大作用。

说白了,这一次与王石结亲,就是甄俨的一次投资,是买潜力股。不过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一定会大赚!

第七十章大动作

人这一辈子,生是因,死是果,中间就是走个过场。

既然如此,劳劳碌碌当牛做马是一辈子,绞尽脑汁算计来去是一辈子,逍遥自在也是一辈子,既然有这个条件,王石自然不愿当牛做马,也不愿费尽心力算计这算计那,逍遥自在多好?!

但人生于天地间,总要做一些事,必须要做一些事,为这,为那。

所以为了大逍遥,王石有时候也只能放弃小自在了。

前一段rì子,全村都在种玉米、种红薯、种麦子、种西瓜、种西红柿,整个一片大生产的火热场面。开垦的开垦,种植的种植,好不热闹。整个王家村、附属村落,忙忙碌碌几近一个月,才回复平静。

昨天,富平来信,李老要王石去一趟,处理点事儿。

没耐何,王石只能给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收拾打理一番,今天一大早,骑着阿大,往富平而去。

这次是独身一人,没带潘凤,也没带小平子。

他们俩还要在学堂深造呢。

到了富平,与李老和北宫熊一见面,王石才知道其中的就里。

却原来是有关于凉州其他势力,以及北地郡一统凉州的事。

李老自从在王家村过了年,回到富平,就与北宫熊在cāo作这件事了,当然,是李老为主,北宫熊打打下手。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不过还需要加一把火,而且其中有些事必须与王石商量商量,这才把王石叫过来。

“现今天下,虽然糜烂,但朝廷毕竟占据正统地位,凉州再怎么混乱,也名义上属于朝廷。”李老道:“所以我北地郡在没有朝廷的旨意之前,还没有资格霸占凉州。但这事儿又是必须要做的,所以石头,我老头儿想听听你的意见。”

一见面,李老当先就是这个问题。

王石也皱眉考虑。

不论什么时代,要做大事,首先要大义当先。

不论怎样,都要取得一个名义。但现在,北地郡就没有名义去占据凉州,否则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李老这个问题虽然比较尖锐,但并不是不能解决。”王石考虑了一会儿,沉声道:“我们要让北地郡发展起来,要扫平周遭的潜在威胁,要解救水深火热的百姓,这事儿就必须要做。但可以暗中来做。”

王石说着,斟酌了片刻,又道:“所以这事儿不能大动干戈,以免引起朝廷的关注。我们可以暗地里将凉州各个势力降服,然后让他们上表归附、投降,就像湟中羌一样。”

北宫熊此时疑道:“这样一来,朝廷必定会派人来摘果子!”

“呵呵,”李老微微一笑,道:“看来石头与我老头儿的想法一致。至于朝廷派人来摘果子,那是必然的事。不过派就派吧,咱无所谓,只要完全控制了其他势力,朝廷派来的人,就是个摆设,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起到遮掩的作用,对我们有好处。”

王石点了点头,忽然来了句:“咱不会是要割据一方吧?”

“咱本来就割据一方好不好?”北宫熊翻了个白眼。

“呃。。。”

王石明白,在汉室倾颓的大环境下,要保证自己能够逍遥自在,割据一方是必然的事,在自己的地盘里,所有的一切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才叫自在。虽然王石没想过要当草头王,做诸侯,但情势却是如此。

纠结啊。

王石摇了摇头,不去想他,转脸对李老道:“此事好办,你老也早有腹案,犯不着让我来一趟吧?”

李老摇头笑骂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