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怡,见过周先生!”
回过礼,虽对这女孩有些陌生,但周仁却知道,现在应该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于是便笑着说道。
“哲勤,我先去高炉那边看看,做开炉前的准备,你们慢聊、慢聊……”
周仁离开后,管明棠和都不自然起来,一时这办公室内的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伯父来武汉了,我陪他一起来的,他一会才会到铁厂,我自己先过来了!”
如连珠炮似的,李秋怡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饮光先生来武汉了?”
双目微睁,虽说给张静江发了请帖,可管明棠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来了,即便是他不来,自己离开武汉之后,也会去南京拜访他,不为其它,就是为了关税保护,仅只有民间的呼吁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像张静江这样的“朝中大员”的支持。
“不仅伯父来了,一同来的还有其它人,就连国民政府主席也派人给你送了贺礼,”
眯着眼睛,李秋怡看着面前的这个男人,过去只是觉得他很帅气,却又不见寻常男生的文弱,现在她到是觉得这个男人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还有其它人?”
对于蒋介石的贺礼,管明棠倒是不觉意外,毕竟这汉阳铁厂重开,在中国工业界也算是一件大事,而且他也明确表示过会支持自己,可其它人是谁?
陈公博?
管明棠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么一个人来,这位实业部长对汉阳铁厂,甚至对自己可都没什么好感,像南京的那些大员,自己都派人送了请帖,可自己从未想过陈公博会来这。
“是陈公博?”
“嗯,还有!”
在管明棠的这间办公室内溜转着,李秋怡轻应一声,心下却是有些得意,伯父让自己提前来,就是给他提个醒。
“还有?还有谁?难道是……”
说了一个又一个名字,却见李秋怡一个劲的摇头,最后管明棠只得耸耸肩说道。
“好了,我真猜不出来,还能有谁,快点告诉我吧,我也好做好接待不是!”
“就知道你猜不出来,是汪……”
故意拉长声音,李秋怡看着管明棠,最后突然吐出一个名字。
“汪兆铭、汪精卫!”
什么!
是他!
双眼猛的一睁,管明棠的脑海中所浮现的却是那位“近代中国第一汉奸来”,他,他怎么可能屈尊来湖北?
“果然,你的表情和伯父猜的一样,伯父让我提前来,除了让我告诉你这个消息,还让我给你捎了一封信!”
“信?什么信?”
封好的信封从李秋怡的手中递到管明棠的手里,信封上写着“哲勤亲启”,张静江的信里会说什么?
撕开信,管明棠便看起了张静江的信,信里开始时有的只是恭喜,甚至还让自己放心,若汉阳冶铁得法,成本较低,其可以监察的身份提请国民政府实施钢铁关税保护,甚至还玩笑似的提到,若是将来的北方公司能出产各种机器,并且质量、产量皆可满足国内需求,其同样也会提请政府要求关税保护,以及减免国税的优惠,信的开头看似没有什么,可朝下看去,管明棠的眉头却是随之紧锁。
“……陈氏为汪派、改组派之干将,其不顾国防之需,执意于马鞍山建中央铁厂,为军国防设计委员会所否决,要求其将中央钢铁厂定为株洲,受汪氏指使,陈氏却不肯迁就……湖北当日未列入国防设计委员会之计划,一为湖北多年未经建设,二却为湖北当地政府汪系、改组派背景,固为中正所忌,然哲勤拳拳报国之人,他人又岂能阻止……此行汪、陈二人虽明为汉阳开炉之贺,可实际却难免暗藏祸心……”
在信的最后,张静江却是委婉而且级为隐晦的提出了一个建议,看着那个建议,管明棠脸上顿时苦笑连连,这是什么事啊!连自己想给国家做点贡献,都牵涉到那么多的“政坛秘事”,甚至还惹火烧身,早知道……
“怎么了?伯父在信里说什么?”
注意到管明棠的脸色变化,李秋怡便知道,伯父的信里,肯定提到了一些事情,要不然管明棠也不会如此难看。
“没什么……”
看着面露担心之色的李秋怡,管明棠强挤出一些笑脸,然后说道。
“今天,你来了武汉,原本应该好好的陪陪你,可……”
“我知道,你这两天肯定很忙,我和伯父就住在武昌的国民饭店,等你忙完,你再……”
话还未说完,李秋怡便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脸色顿时一片窘红,可她却发现管明棠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她的窘态,只是应了一句。
到底怎么了?
(让人蛋痛的定时发布……)
第一百三十九章元老显要心不同
第139章元老显要心不同
民国21年12月13日上午,武昌码头。
“呜——”汽笛长鸣,一艘民生公司的川江轮,徐徐进港靠岸了。旅客们提着行李,匆匆登岸。刚才还是安静的码头,一下子熙熙攘攘,喊叫声一片。而在这时,几辆黑色的汽车驶进一旁的江汉关专用码头,江汉关专用码头平时泊停海关缉私艇以及关员驳船,但平素政府要员经水路抵达武汉或往来武汉三镇,大都泊靠江汉关专用码头,往来三镇亦是使用关员驳船。
在车队于码头处停稳之后,首先从车上下来十余名身装军装的卫兵,随后一位早已等候多时的穿着海关制服的官员迎上其中一辆车,然后那辆汽车车门打开,其中走过来一老一中两个人,老者穿着一身青衫,而中年人则穿着身灰色西装,老者与海关官员亲热的聊了几句,随后便前后张望了一下,然后又对身旁跟着的中年人耳语了几句。然后一行三人便朝码头处白色的关员驳船走了过去。老者走在前方,中年人则与其并驱,至于那位海关官员侧走于他们身后,然后方才是其它十余位官员以及卫兵,一众人直接上了那般驳船。
“精卫,若是全国官员皆如你这般看重实业,那中国工业兴盛之时,必定为期不远了!”
坐在驳船上,张静江笑说道,作为国民党三大元老之一的他,即便是面对蒋介石也是直呼为“中正”,至于汪精卫,自然也是如此。
“印光先生谬赞了,兆铭可当不起,兆铭身为行政院长,自然知道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是个弱国,就像一个虚胖子,看实庞大,实则不堪一击……”
看似谦逊的汪精卫的语间完全表露了他的心态,实际上这种心态源自年初“上海事变”,正是上海事变使得他对中国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其心腹精锐的十九路军,若非蒋系部队急时赶到,恐怕已经……有了这种认识,使得才会使得他不经意的表露出疲惫。
而张静江听他这么说,却摇头说道:
“事情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呀。”
看一眼汪精卫,张静江却把话锋一转说道。
“本来经十余年军阀混战摧残,中国的那么一点底子也给折腾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和日本人相比,的确实力薄弱,甚至不堪一击,正因如此,政府才需争取时间,以利备战,现在在这汉阳铁厂复工,虽说为民间投资,与总理教导有违,但也是非常之时行全权之事,我记得精卫当年在武汉主持时,亦曾想没收汉阳铁厂,以为重开,可谁曾想,却日本领事却出面威胁,要求国民政府承尝汉冶萍所欠日债……”
在说话时,张静江不时把眼神投向与湖北省主席夏斗寅正在那里聊着的陈公博,陈公博在实业部会议上,多次批评“钢铁业事关国家存亡,由私人承办有违总理教条”,其话里话外的所指无非是有国防设计委员会支持汉阳铁厂。
见张静江提及旧事,汪精卫的脸色,立即变得不甚自然,当年因为他没收汉阳铁厂、萍乡煤矿之事,差点若出了一场日本干涉的祸事,当时日本就把军队派到了大冶,并且派军舰抵达武汉,最后作为让步,他不得不归还汉阳,至于萍乡煤矿的归属,日本人虽说作出的让步,但却要求萍乡必须履行旧有合同,如此才算了事。
“日人之所以横加干涉,皆因其不愿见中国钢铁工业复兴,一是经济,去年中国进口钢材70%来源于日本,二却是政治,钢铁为国家工业之本,亦是强国之根……”
听着汪精卫的解释,张静江却是笑而不言,直到他说完之后,方才轻拍手掌说道。
“精卫说的极是,可无钢不强,无钢不兴,既然政府没办法重办汉阳,那私人办又有何妨,总归,这铁厂还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即便是私人办铁厂,那铁厂总是跑不掉的,若是将来出钢,可就于国大有助益了!”
张静江的一番话,只让汪精卫心里像是吃了个苍蝇似的,对汉阳铁厂的指责,原因就是在于政府在中央钢铁厂选址上的争持不下,蒋介石和他的国防设计委员会,要求让钢铁厂设于株洲,而实业部则以铁矿来源以及市场的角度要求设于南京近邻的马鞍山,结果双方争执不下,现在竟然落得一个实业不批准于株洲新设钢厂,而国防设计委员会则以“国防需要”拒绝在马鞍山兴建钢铁厂,也正是这种争执导致汉阳铁厂,这家属于私人的老铁厂钻了个空子。
“自然,自然……”
轻应之余,汪精卫的眉头微微一皱,却是思索着这一次来武汉,是否明智了,再朝陈公博看去,却看他正同夏斗寅聊的正欢,他自然知道他们在聊什么,无非就是陈公博希望夏斗寅能出面给汉阳铁厂添一些麻烦,反正众所周知,从民国十八年至今,湖北省内可以说是贪污成风、建设毫无,而且军队云集,同时乱匪流窜,可以说是全国最糟的省之一,鄂东、鄂北武汉两道门路,甚至连一条公路都没有,在这种地方搞建设,弄成了是奇迹,弄不成,反倒是是理所当然了。
“……灵炳,你觉得呢?”
在先前的话语中,陈公博又给他抛去了一个诱饵,由实业部出面牵头会同交通部,为湖北省修两条高等沥青公路,相比之下,这算是实打实的政绩了,至于昨夜许下的一些承诺,那是私利,现在青天化日之下,当然要谈公事。
“这个……”
沉吟着,夏斗寅却是没有直接回答,甚至于就连同昨天的回答也极为模糊,原因非常简单,就在于南京的那位。
自夏斗寅当上湖北省主席后,时刻担心君临他上的驻鄂绥靖主任何成浚的报复和卷土重来。可偏偏却是如此,这湖北的事情就越是难办,事情办不好,这位置自然也做不稳。就像前几个月,那位抵达武汉之后,就曾于军政官员会议上大雷霆说:‘从前北洋军阀把湖北省当作殖民地,任意宰割,湖北人连个屁也不敢放,现在省政府交由湖北人自己管理,不但不好好干,反而相互攻击,成何体统。真是省政府主席无耻、省党部委员也无耻。怪不得人家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佬,真是难缠。”
这么一顿臭骂,原因就是会议前一天,他夏斗寅跪在蒋介石面前,涕泣陈词,要求蒋的公开支持,从而绝了何成浚的心思,当时他可谓是全场最为难堪。虽说后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一说引起轩然大波,湖北人都认为那位出言无状,而那位也自觉冲口而出,有碍官箴,乃派夫人出面举行茶话会,招待省府、省党部要员以及湖北省上层人士,说了一些讨好湖北人的话,一场九头鸟的风波才算平息。
可因为那场风波,夏斗寅却知道,如果自己不干出来一些成绩,那到时候,可真就难办了!以那位的脾气,没准这帽子也就给摘掉了,这湖北的省主席不知道多少人盯着那!
更何况……夏斗寅的视线不由朝着张静江看去,那位昨个可是让他悄悄的给自己带了一句话。
“汉阳铁厂重开,省政府务必给予适当协助……待他日返汉后,可协同前往铁厂参观……”
话不多,就那么几句话,可却点明了那位的态度,可这边……视线从张静江身上移至汪精卫身上,因为当年自己从武汉国民政府变节至南京,汪精卫和改组派对自己可谓是“怀恨在心”,而这次能当上湖北省主席,虽说自己在陈璧君那里使了几十万在先,汪氏推荐在后,可勉强也算是一笑泯恩仇了,这关系好不容易修复了,若是因此再导致双方关系冷淡,那可就
这样的沉吟中,夏斗寅却是只觉头大,甚至头痛!
这两边不论是谁,两边都能摘掉他的官帽子,对于想以湖北为终身立足之地,再也不愿意军旅生涯转战南北,想在湖北稳稳当当的立足的夏斗寅来说,现在被推到这样的风头浪尖上,着实让他心恼,甚至都恨上了管明棠那个人。
“你这人,守着石景山铁厂不碰,非碰什么汉阳铁厂!”
心下骂着,夏斗寅的脸露出凝神之色,看着陈公博轻声说道。
“这事,容我慢慢来,您知道,操,操之不能过急……”
虽说在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之中,夏斗寅这位“皮箱司令”出身低微、而且没有文化、且目光浅短、不思进取、不自重、行事愚钝等等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愚钝到让人当枪使,尤其是……被那些对他成见于怀的人当枪使!
“若是真那么好收拾,你堂堂的行政院长,有必要来看这一炉子铁吗?”
瞧着与张静江谈笑风声的汪精卫,夏斗寅心里如此的揣测着,这显然是他们想拿自己当枪死,到最后,会是谁承担这个怒气呢?
这件事难办啊……
望着越来越近的汉阳铁厂码头,夏斗寅只觉一阵头痛,这种事情本就不是他擅长应对之事,那边他都不想得罪,可……如何才能让两边满意?
第一百四十章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第140章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红云密布,远的看去那汉阳铁厂却是被烟云笼罩,高炉口喷吐出的烟云之间,却又是一片彤红之色,若是在夜晚,一定甚为壮观。
站在轮渡上的,望着远处的笼罩于烟云中的汉阳铁厂,陶菊隐的目中带着一丝憧憬之色,仅只是一炉场面即如此壮观,可以想象当初四座同开时的壮观之色。
“难怪外国人会说,此为中国雄起之象征!”
船上的人们如此嘀咕着,昨天晚上,在汉口甚至有一些人带着孩子去目睹那开炉的壮观之色,或许在夜间更为壮观,那高耸的炼铁高炉喷涌出的炉火足以映红半个夜空。
将视线从那烟云笼罩的汉阳铁厂收回,陶菊隐又看了一下手表。
“现在是八点,九点钟开炉!”
正好来得及,心下这么想着时,那轮渡响起了靠港的汽笛声,船一靠稳,门刚一打开,连忙跳下码头,左手按着相机套,随着人流上了岸,朝着汉阳铁厂的方向走去。
汉阳铁厂运矿码头上,彩旗悬天,军乐奏响,一面面大的、小的青天白日旗悬于铁丝间,而在码头横幅处却又止书数字。
“热欢迎国民政府行政院汪院长莅临指导!”
瞧着这欢迎的场面,着实是好不热闹,船靠岸的同时,军乐随即奏响。置身欢迎的人群中,管明棠左瞧右看的,嗯;这场面还成,就差再来百十个儿童在那里一手持花一手持彩旗口中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了。
“董事长,汪院长他们到了!”
不用人提醒,管明棠便连忙走到渡船刚刚放下跳板处。
“你好!”
在军乐声中,走在踏板上距离地面还有一公尺有余时,汪精卫便主动冲着站在码头上迎宾的众人中走出来的青年伸出了手。
“终于,今天我见到你了,现在你可是免扬全国的大实业家啊!”
在伸出右手与眼前之人握手时,面对他的称赞,管明棠的心下一时间尽是五味杂陈之感。自今年一月二十八日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两个月后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形成了“蒋主军、汪主政,蒋、汪共同主党”的“蒋汪体制”,现在的汪精卫可谓是全中国政界第一人,谁能想到,不过五六年后,这位“政界第一人”竟然背叛国家,沦为最为可耻的汉奸。
在那场依靠着坚持与牺牲、意志与艰难的战争中,有太多的人面对中日两国间的绝对差距,而选择了可耻的投降,此时风光如他,这位在去年不惜以辞职要求张学良抗战的“政界第一人”,是否能够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中国第一汉奸?
在内心五味杂阵之时,管明棠还是伸出右手,与汪精卫握手道。
“您好,汪院长!”
看着面前的管明棠,汪精卫的内心同样颇有些感慨,感慨他的年青,甚至于感慨他的魄力,内心甚至难免对其如此年青,但能创得这分产业而有些嫉妒。
“我还是叫你哲勤吧!”
自然的,在这两人的双手握在一时时,周围先期到达的各报社记者们纷纷拍照,虽说握着手,但汪精卫很巧妙的侧过身子,让记者拍下他与管明棠握手的照片,同时又笑容可掬的对记者说道。
“你们报界,要对像哲勤这样的爱国的大实业家,多加报道、多加爱护,若是中国实业界人人皆如哲勤这般,虽身于商业却心怀国家,那么中国是一定会富强的……”
表演!
在汪精卫向记者们说着自己的“好话”时,管明棠所体会到的却是表演,这种表演,在后世他见过太多,他话里话外的意思,虽说未提自己,但是却无一不是在为自己亮彩,他关心、他爱护这样的实业家,自然的,他们能有今天,也同样是他关心,他爱护的结果。
这就是典型的政客的表演,或许这正是几年后他投敌的原因之一,政客鲜有意志坚定者,对于政客而言,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说是投机的,当面临现实的时候,他会妥协、会退让,会意志不坚,会……投降,自然也顺理成章了。
政客!
在码头上见识了汪精卫表演之后,管明棠心下所浮现出来的念头,恐怕就是这位绝对是近代中国少见的“政客”,虽说他的话里从没有什么“在某和某某的领导下,在某某的指引下,取得今天的成绩”,但是任谁都能直观的感受到一点,没有他汪精卫的支持,他管明棠是绝不可能有今天的。
问题是……
他娘的,你这次来,不坑我就行了,什么时候支持过我?
心下虽是不满,可脸上管明棠却只能展出灿烂的笑颜,甚至最后面对记者时,不得不弄出他最为熟悉的官方词汇。
“……我相信,在汪院长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实业部陈部长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夏主席的全力帮助下,我相信未来汉阳铁厂一定会越办越红火,有了诸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爱护,工厂也就有了奔头,厂子有了奔头,工人们干劲也就足了……”
在记者前排,陶菊隐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奉诚之言能如此的利落,而且如此有条不紊的一条条,把应该感谢的人全道了个遍,甚至还扣上一顶顶高帽子的,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而张静江同样看的傻眼,他可真没见过会人如此的恭维政府、官员,而且还是如此堂皇,这时他耳边却是响起一声。
“伯父,这铁厂是汪院长是政府办的吗?”
“嗯?”
见伯父摇头,李秋怡却是把眉头一皱。
“既然不是政府的功劳,那为什么说的如此露骨,这马屁拍的未免也太……”
不要脸,当然这话自认是个淑女的李秋怡并没有说出来;可她话里的意思,张静江又岂不明白侄女的意思。
“是太露骨了,可对于有些人,却极为受用!”
果然,朝汪精卫看去,却见此时那张显得颇为英俊的脸庞上眼睛半眯着,满面尽是笑容,果然,这露骨的马屁,对于一些人显然很有用。
“可,伯父,他怎么没提您?若不是您……他也太忘恩负义了!”
终于,在管明棠那一番露骨马屁道完之后,李秋怡有些i宅异的问道伯父,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感谢伯父,这,这怎么能行!
“忘恩负义?”
微微一笑,张静江看着走自己走来的管明棠,轻声对侄女说道。
“这时候,忘了,反而是好事!幸好,他把委员长也给忘了!真记得了,反倒不是好事啊!”
声音一落,由侄女搀着手臂,张静江笑着对走来的管明棠说道。
“哲勤,这铁厂……”
张静江手指着炉口映红半边天的高炉说道。
“你说的从来没有做的多,这件事,办的不错!”
没有太多的话语,但却显出了两人间的亲近,而李秋怡则在管明棠向其问好时,轻声说道。
“你这人,好不要脸!”
对于李秋怡笑斥,管明棠却是一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作了个请势,直到张静江前行数步,而在李秋怡落下时,才出声解释道。
“句斟字酌,非自肺腑!”
同时,管明棠又冲远处的张振声使了个眼色,一直在等着老板信号的他点点头,便朝着高炉附近快速走去。
3号高炉内的烈火熊熊燃烧着,炉口的烟云遮天蔽日,那红彤虽高却只让人感到一阵阵灼热,在高炉下炉前工手舞钢钎在炉前穿梭,他们不顾炉温升高,仔细观察炉膛内铁水熔炼情况,不时地取出铁水标样送往化验室检验;炉前化验员在操作台前认真做着生铁化学分析,为炉前调整操作提供可靠依据;鼓风机班的工人则根据炉温生降数据,随时往炉膛内送风、撤风;电工、焊工、钳工,在炉前奔跑忙碌着,都在为确保铁水出炉万无一失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大人物来了!”
不知是谁说了一声,在炉前工作的工人们都笑了起来,先前,他们“排练”了几次,“你们就把那人当成一块银铊子,一个劲的激动、欢呼就行了”,厂里吩咐的很清楚,这汉阳铁厂的未来,可是系在那人的手里。
正在炉前离地十余米高的天台上指挥吊车吊装的苏越洋;看见在一群人的簇拥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朝3号炉的铁梯走来,先朝着通道边站着的方治平看去,见他点点头。他便突然激动地高喊:
“汪院长来了!”
那声音就像是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似的,随着他的这一声音的欢呼,和他一起在炉前工作的工友们才“发现”“真的是汪院长来了”。
一时间“汪院长来了”与“汪院长您好”之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整个3号高炉附近顿时沸腾了,甚至就连同附近正在整修着厂区的工人也挤了过来,人们鼓着掌着,嘴里喊着诸如“汪院长好”、“汪院长辛苦了”之类的话语,欢迎着汪精卫一行,在这人潮涌动中,随行的卫兵连忙将一众人护着,以护着汪精卫越过这人潮。
“这……这……”
面对如此热烈的欢迎场面,汪精卫甚至都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虽说他曾主持过武汉国民政府,可他却不相信,会真有人如此欢迎自己,毕竟……
可眼前的这群众的热情和他们的欢呼,却是骗不得人,这些工人,可不是临时拉过来的演员,单瞧他们那激动的神情,便知道,那是做不得假的!这和他早年做演讲时,台下人们的激动差不多,不过相比于那些学生、青年,他们的表现却更为直白,但却更让人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汪院长,实在是……哎,工人们还需严回管理……我这就让人把他们哄出去……”
注意到汪精卫神情中的惊讶和偶尔流露出来的激动,心知效果已达的管明棠便在一旁故意这么一说,闻管明棠要轰人,汪精卫连忙摆手说道。
“哲勤,只是大家的真情流露嘛,现在国民政府可是保护工人的,这哄字,可是有些不太恰当,你是办实业的,要成大事的,以后,千万要注意搞好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免得为乱匪所乘……”
终于,一边“教导”着管明棠,同时又在他的引领下,汪精卫在工人的欢呼声中登上炉梯,凭着栏杆一边攀登,一边频频向欢呼的群众招手致意,这会,他真的有些迷醉其中了,不仅对管明棠生出好感,对这汉阳铁厂更是生出了浓浓的亲近之感。
“出铁!”
在管明棠、张静江等人的谦让下,汪精卫发出“出铁”的命令,工人们立即操纵当时蒸气动开口机打开了出铁口,霎时从炉内喷出大团大团焰火般的火花……在管明棠注视下,沉寂八年的汉阳铁厂复工后的第一炉铁水从炉内顺利流出来了。
看见火龙般的铁水从高炉内流出来。汪精卫整个人显得非常兴奋,他站起来望着奔流的铁水,笑容满面地与陪同他前来视察的陈公博指点谈论着,炉台上下欢腾一片,终于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向炉台下忙碌的炼铁工人们频频鼓掌致意。
望着那迷醉其中的汪精卫,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朝张静江看去时,却看到他笑着冲自己伸出一个大姆指,而李秋怡却是用嘴形说了一句。
“马屁精!”
对于李秋怡的指责,管明棠只是在心下微微一笑,从汪精卫此时的表现来看,自己的心血总算没白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那些“戏剧性”的“例行公事”的安排是陌生的,可是对于自己的来说,这种场面却是熟悉的,却是轻车熟路的。
投其所好!
既然汪精卫喜欢被人吹捧,那自己就只能投其所好,只要是为了工厂,只要他能不给自己添麻烦!
“明棠!”
在经历了汉阳铁厂职工的热烈欢迎之后,汪精卫不仅对汉阳铁厂好感倍增,同样也对管明棠这个“识大体”的青年好感倍增,看着这人便生出几分亲近来,先前的些许对其年青的嫉妒,这会却全转成了欣赏。
“你这厂子办的不错,以后若是碰到什么难题,有什么需要行政院出面的,明棠你尽管来找我,明白吗?”
第一百四十一章元老亦有他心思
第141章元老亦有他心思
又是一个上午,在汉阳铁厂,嗯,应该是汉阳钢铁公司内,数十名工人各自的岗位上静静的等着,等着第二炉铁出炉。
清晨,在管明棠和张静江两人到达时,太阳初升,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满天红云,满地金光,红日恰似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看来是个好兆头!”
张静江如此心想着,相比于汪精卫等人的走马观花,因为涉及到自身投资的关系,张静江更为关注很多实际问题。
“第一炉铁出炉375。2吨,远超过设计的日产250吨,每吨生铁需要1。8吨铁矿石,价格为11元,一吨铁水消耗815公斤,也就是15元,而目前使用抚顺煤自行炼焦炭成本每吨为15元,若是使用淮南煤炼焦,成本应可下降至12元左右……”
在听取严恩械的汇报时,张静江已开始在心底算起了生铁成本,这是一个大明帐,11加15,等于25,加之石灰石之类的融剂以及人工、机器耗损,当然不可避免的又包括统税。
“每吨全部成本应在28。75元,上个月,上海到岸铁价为28。5关两,目前武汉销售生铁每吨47元左右……”
在提及成本时,严朝管明棠看去,若不是有董事长带来的那些技术资料,生产成本根本不可能下降如此之大,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对那些技术的掌握,公司的生产成本还有进一步降低的潜力,毕竟,以后仅是焦炭即可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