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当日军试图突围的时候,一排炮弹在日军的冲锋队伍间筑起一道道火墙,冲击波甚至足以把百米开外的战壕中的战士们的军帽掀掉了,战士们头上光秃秃的像个葫芦瓢……

从沈阳、从四平等地起飞的飞机,带着隆隆啸声,一批批从战士们的头上掠过,再一批批转来。在远方那心驰神往的蓝天与大地交接处,炮声、炸弹声就像沉雷似的日夜轰鸣着。

对“新京”的进攻已经持续两个月了,在过去的两个月间,十五万守卫新京的日军被层层包围于此,不过战斗看似激烈,但是战斗实际上大都发生在城市的外围日军的防御工事是以环城高速为核心,轰炸同样也是集中于此。

在过去的两个月间在近两百公里的防线上,双方数十万军队撕杀着,战斗时而激烈,时而平静,尽管长春外围的战斗看似激烈,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参谋部对长春制定的计划却是“久围不攻”。

几乎是在进攻长春的同时,在空降兵成功夺取“丰满水电站”,从而避免日军炸毁水库采用“水军”阻挡的威胁之后,边防军预11军开始对其附近的城市加以扫荡,经过两个月的战斗,长春周围数百公里的地区已经完全被光复,十五万日军、五万伪军据守的长春由此成为孤城。

在空降兵夺取丰满水电站之,便将其电源截断了,长春随后全城停电………电车走到哪里便停到哪里,机器转到什么地方便停在什么姿态上。就在那一秒钟的时间里,全城一声“啊嗬”便失去了动力,失去了光明。直到包围圈完全形成后,有的电车还停在街上,机器还保持着待动的姿势,电钟的时针还指着六点半,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

而作为日军在东北最后一个真正据点的“新京”,就此完全孤悬在松辽平原上了。有人称之为“死城”。有人称之为“陆上孤岛”。而坐镇这里的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称之为“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信誓旦旦的宣称要与新京“总玉碎”。

这是一座死城,同样也是一座堡垒,要塞。

十二年前,“新京”不过只是一片田地,在日军选定这里为“满洲国国都”,实施国都建设案期间,为阻挡义勇军的进攻,其在市郊挖掘壕沟、坑道,构筑许多永久性工事。而市区内的那一栋栋看似壮观的“兴亚式”建筑,从布局到构造,都充分考虑到军事的意义。城中心的关东军司令部、在乡军人会、宪兵司令部,等等无不是米把厚的花岗石墙,钢筋水泥屋顶,中型炮弹不能损坏。楼房地下室,有钢筋水泥坑道通到大马路,彼此相通。其中有笨重的大铁门,可以相互隔绝。各主要街道宽度都在一百米以上,可以充分发挥火力,重要街口还有水泥掩盖的地堡。

在辽阳会战期间,制定了以长春为坚固堡,全力阻止华军北上的梅津美治郎,又沿着环城公路市添筑了大量的工事,而在城市中亦许多碉堡和工事。其中,仅满洲国中央银行周围修筑的永久性工事,就有150多处。

而按照关东军司令部的说法是“新京”防线为“坚冠亚洲”,实为不可攻克之要塞。工事坚固,守军也很顽强,守卫新京的日军都已经获得知,他们的能否坚守这座城市,关系到整个日本帝国的命运。再则,即便是不这般宣称,也没有日军会主动投降。

面对要塞化的长春,原本就无意在城市展开攻坚战从而增加部队伤亡的高胜仑,自然没有去硬碰硬,在请示参谋部之后,他便制定了“围城战”,采用围而不攻的方式,以断绝城内对外联络的立体包围进行这场战役。

“困死、饿死日本鬼子!”

对于执行封锁饿死日军的计划,高胜仑并没有一丝心理压力,在战役开始前,航空队便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空投到长春,要求百姓撤出长春,而日军出于节约粮食的目的,也开始驱赶百姓,在高胜仑指挥的东北方面军两个集团军,将长春层层围困时,长春城市内的人口尽管仍有80万之多,但除去日伪军外,其它大都为撤往新京的日本侨民,以及极少数伪满铁杆分子,至于普通百姓,早在数周前就已经或主动或被动的离开了新京。

东北方面军两个集团军组成的围城大军,进入指定地域。六个预备步兵师在前面组成第一道包围圈。各师以三分之二兵力,以五十米一个人的密度,对城内进行封琐、监视,余下为预备队。张学良率领的第32军以主力布置在城北和西北敌人主要突围方向上,其余在其它方向进行策应,构成第二道防线。

开头,包围圈达200多华里。而为了进一步压缩敌军空间,从而形成有效包围,第六装甲师在步兵部队的配合下,连续拔除日军城外据点,各师立即如法炮制,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清除环城高速外日军据点,从而将包围圈缩减到100里左右。双方最近处只有百把米,彼此吃的什么饭都能看见。

隆隆的爆炸声,隐约在城市周围炸响,偶尔的空中还会传来几声爆炸声,显然是航空队在阻止试图进入或离开长春的敌机,在漆黑的夜空中,那高射炮爆开的炸焰,几乎映亮了整个天空,在长春陷入包围之后,哈尔滨的日军航空队,从没有放弃过对长春的补给,尽管他们不断努力试图对长春实施空投,为了避免遭到拦截,其选择在夜间进行空投,但部署在长春城外的近五百门88毫米高射炮在雷达的指挥下,却如长了眼睛一般,将一架架飞机变成空中燃烧的焰火,那飞机燃烧的焰火有如礼花一般在空中散放着炫目的光彩。

在地面,日本人修建的用于阻挡义勇军进攻的环城高速,自此成为了其画地为牢的界线,在在空中由战斗机、高射炮以及夜间战斗机组成的封锁网,阻断了新京的对外航线,新京自此完全成为一座“陆上孤岛”,一座死城。

第1138章孤岛内的人们

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暖风吹拂着绿色的草和彩色的花。比·奇·中·文·网·首·发鲜花绿草遮掩着一条条通往前沿的交通壕,终点是长达百里的环城壕沟,沟沿上耸立着铁丝网。风把蔓科植物吹到铁丝网上,铁蒺藜上开着香艳的花。

“金汤之固,非粟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

这句话去形容围城战,到是再确切不过了,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尽管早在辽阳战役期间,确定了“以新京为堡垒”基本作战思想后,关东军司令部立即开始着手作起准备,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超过10万吨粮食以及数万吨煤炭被运进城内,如果不是因为航空队的轰炸,或许他们还能运进更多的物资。

而为了节约粮食,其甚至“响应”华军航空队散发的传单,强迫城内的非日侨离开新京,从而减少粮食消耗,但关东军司令部的计划,却因为数十万侨民的涌入,被打乱了,数十万日侨历经劫难从辽宁各地撤至新京,日军可以尽情的驱赶中国人,但却无法驱赶这些侨民。

十万吨粮食看似很多,但相比于近百万军民来说,每天都需要消耗近千吨粮食,加之轰炸造成的损失,在围城战进行到第六十天时,新京城内的粮食便开始紧张起来了。

煤烟,笼罩着半个新京,那时两天前,一座暴露的煤仓遭到了中国飞机的轰炸,在数十燃烧弹的攻击下,那座能容纳上千吨煤的煤库被引燃了,上千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弥漫在整个城市的上空,在呛人的煤烟中,数十万逃入城市的日本侨民,用绝望的眼神望着那煤烟,而在城市粮食发放站,人们看到每人领到的粮食仅只有不到半合,相比于昨天,粮食又减少了许多,不过日本人的纪律性,却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有的只是眼中的绝望更浓了。

对于这些日本侨民来说,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就是政府统一发放了食物以及燃料了,可是随着粮食的减少,他们知道,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日子也许会过得更难,在人的求生本能下,许多人开始提前做起准备,一开始,他们只是将被中国飞机炸断的树木带回“家”,然后他们又从那些窃居的中国人家中,找到菜刀、斧头之类的工具,砍伐着树木,在东北生活多年的他们知道,一但天气冷下来,没有燃料取暖,很有可能会冻死。

而更多的人,则是试图在公园中种植一些什么,新京那超前的人均绿地,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像像大同公园这样的公园被开辟为庄稼,而在许多道路与人行道间的绿地被开辟成为小菜园,小型的街心公园变成土豆田,甚至就连同房顶以及家中的花盆,亦被他们种上了青菜,求生的本能驱使着这些日本侨民,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

背负着一袋泥土的美穗将泥土铺在楼顶上,在楼顶的平台上还有不少人和她一样忙碌着,看着属于自己的那片“田地”中长着的青菜,美穗的脸上露出一丝灿烂的笑容,尽管她知道到了冬天的时候,这些青菜就不会再生长了,但至少现在,这些青菜可以代替一些粮食。

“姐姐,快点下来,你看我抓到了什么!”

就在美穗将土倒在楼顶的时候,便听到楼下的弟弟在那里兴奋的喊着她,朝着楼下看去,美穗看到弟弟的手中提着一个用竹子编的小笼。

“哇!是野兔!”

看着笼子中的野兔,美穗的眼中同样放出光彩来,太郎竟然抓到一只野兔,就在美穗想仔细看看子,一旁正在收拾着菜园的静子太太走了过来。

“太好了,竟然是一只公兔,太郎,隔壁的大岛家有一只母兔,如果有足够的草,我们可以养起来,再过一两个月大家便都有肉吃了!”

尽管这些日侨都是从各地逃至新京,被军队安置在这些空置的中国人家中,但是军队还是按照日本本土的方式,在侨民中建立了“邻里会”,从而让这些人们互相帮助,这使得军队可以从侨民安置中抽开身来,同时征召更多的男人接受训练补充部队。

“嗯,到时候,就有肉吃了!”

提及肉,太郎的口水都要流出来,尽管还要一两个月才能吃到肉,但等待总是值得的,而原本那些正在晒着菜干的孩子也纷纷跑了过来,现在他们有了新的任务拾草,在路边的很多地方,都有被挖出的枯草。

而带领孩子们去找草,自然成为了只有十四岁的美穗的任务,当她背着包和弟弟以及邻居家的孩子们在街道拾草的时候,越朝外走,在接近城市外围的时候,听着空气中传来的爆炸声,她的心头不禁一紧,朝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在心底忍不住为父亲祈祷。

“爸爸一定要活着啊!”

在草丛披着伪装网的狙击手,据着28式狙击步枪,透过其瞄准镜观察着战场,这是一片很少发生战斗的战场,尽管在封锁线上,狙击兵到处猎杀着敢于冒头的敌人,但是在这里,这似乎是一片被人忽视的无人地带。

就在狙击手感觉有些乏味的时候,突然他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名军官,军官穿着身和普通士兵别无二致的单薄的黄色秋装,头戴着日式军帽,暴露他身份的是身上背着的牛皮挎包,那是军官与士兵最明显的区别。

轻轻的扣动扳机,“砰!”伴着枪响,一发7。92毫米子弹以800米的速度飞了出去,瞬间,那发依然灼热子弹从军官的侧腰穿透,正在奔走的军官突然像软面条一般的摔倒在草地上,腥红的血有瞬间涌了出来。

没有人注意到这片非交战区域的这场单方面的战斗,静待了一两分钟后,草地中一堆枯草动了一下,卧在草丛中的狙击手朝着周围观察了一下,见没有任何异常后,便端着枪、猫着腰朝百米外的日军军官的尸体跑了过去。

和过去一样,首先取过军官的文件包,或许这里有什么情报,接着狙击手又翻了一下他的口袋,翻出了他的军官证后,仔细看了一下。

“是个中尉!不错,今天个的收成不错!”

继续翻下去,狙击手在日本军官的胸袋中翻出一个薄薄的战地日记本,仔细翻看了一下,日记本上记录着每天发生的事情,虽说这个狙击手并不认识日语,但狙击手还是在纸上看出一些汉字,像“米”、“豆”之类的字样。

“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一份情报!”

张学良拿着手中的那个日本记,消瘦的脸庞上带着笑容。

作为围城总指挥,他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着,等待着日本崩溃的那一天,等到日军饿的撑不住的时候,他就可以向司令部要求进攻了,他知道,现在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等待着他犯错,或许其它人可以犯错,但对于他来说,那怕只是一个小错,都有可能倒置全盘皆输,所以,他才会按奈下心头旁思乱想,一门心思的困死长春,当他的耐心在一点点的耗尽时,现在,这份日记却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围城开的时候,日军每周还能吃上一顿大米饭,一个月前,正规军每人每日定量一斤五两,高粱大豆各一半,每周一顿米饭,而辅助部队的则为正规军的70%,但一个星期前,食物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

翻看着这手中的日军日记,张学良得意的又抖了一下,因纸质粗劣的缘故,纸张甚至没有发出声响,就像草纸一般。

“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一个现实!日军的粮食越来越少了,长春变成死城,精兵变成困军,“坚冠亚洲”的工事,自然也成为无用之物。”

在道出这句话时,张学良甚至有些兴奋的站起身来。

“再这样下去,不出两个月,日本人就会饿的撑不住,到时候,咱们就能一鼓作气拿下这里!”此时的张学良整个人都显得很是兴奋,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消息,先前确定长期围困的计划之后,他甚至觉得这是高培伦在给他下绊子,在辽阳战役时,32集团军打的并不差,而现在,他却把32集团军和一帮子预备军扔在长春,而长春的日军却有十几万吨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困死、饿死小鬼子,恐怕没有几个月的功夫,根本就做不到,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他一直在等着,等着适当的机会跳出这个死城,可现在,这个日记本却在表明日本人的粮食没有情报处想象的那么多。

“现在新京差不多80万人,一天就需要上百万斤粮食,照这样下去,最多再过两月,小鬼子,就撑不住了!”

面对着司令的欢喜,一直沉默不语的吴化文却在一旁倒起了冷水来。

“副座,我觉得事情没那简单,他们降低粮食配给是因为战斗并不激烈,他们减少3分之一,就能多坚持一两个月!”

盯着司令,吴化文用颇为无奈的口气说道。

“小鬼子能拖几个月,可问题是,咱们能拖几个月吗?到时候,致命是长春不战而下,可没准,这东北都让高培仑给光复了!”

第1139章政治的延续

沈阳!

作为最早光复的几座大城市,因为又地处铁路枢纽,而成为东北方面军的总兵站,日本人设立的满铁医院以及大同医院,现在则是陆军的后方医院,而城市中的正值暑假的学校以及体育场,则作为临时军营,供从前线撤回修整的部队进驻修整,以重整旗鼓再次向日军发起进攻。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

十数万军队不断的轮流在此修整,却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在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穿着黑色军装的华北军人,这些军人们拿着“流通券”到处购买着纪念品,以寄给自己的家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军人的消费迅速令这座城市再次繁华起来。

与此同时对于当了12年亡国奴,心里怀着“想中央,盼中国”的老百姓眼中,这些赶走了日本鬼子的军人,则是他们眼中的解放者,尤其是那些女学生,看着那些脱下野战服,换上一身帅气的军常服的军人,更是眼睛放起光来,无不以嫁给军官为荣,而百姓也以找到这样的乘龙快婿为傲。而那些昂首阔步的青年军官,尤其受到姑娘们青睐。

虽说正值战时,但是军队却无法限制军人结婚,对于那些年青气盛、向往着自由恋爱的青年军官来说,很轻易的就被那些女学生“俘虏了”,一时间,全城鞭炮不绝於耳,各酒楼饭店大摆婚礼宴席,日本人走後空下的大批房子,大都贴上了大红“喜”字。女大学生几乎都成了新娘。与那些军装笔挺,皮鞋铮亮的青年军官们,出入成双成对,姑娘们以嫁军官为荣耀,为爱国,甚至许多战士亦找到了自己的女友。

“妈了他巴子,那帮小子再这么闹下去,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仗打完了!”

几乎是一进司令办公室,王铁梁便用满嘴的东北腔抱怨着,当年的新一军许多军官都是东北人,即便是现在新一军几经打断,在军队的高层军官们,亦有许多东北人或者前东北军出身的将领,而王铁梁也是其中之一,即便是作了集团军司令,也无法像那些北方商校毕业的军官那样,摆出一副绅士模样。

“今个参谋长告诉我,昨天竟然有75个官兵申请结婚,他们的脑袋都让驴踢了,不知道现在正打仗吗?”

嘴上抱怨着,因为是当年五十八路军老伙计的关系,王铁梁瞧着高胜仑脸上挤出些笑来。

“老长官,怎么样,咱们什么时候上前线?弟兄们现在可都歇的骨头都有点软了,再不上前线,我把他们的那点精气神都没有了!”

部队休整,对于士兵而言是好事,作为军官王铁梁自然知道,持续十五天作战后,部队必须要休整几天,否则部队的战斗力就会下降,而持续一个月的作战后,部队必须休整半个月,如果不加休整,持续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会直线下降。

可是现在,他的部队却已经修整了一个月了。嘴上他说的是官兵结婚,影响军心,可实际上他要的却是把部队派出去。

“长春还没拿下来!”

笑看着王铁梁,高胜仑吐出一句话来。

“不还有哈尔滨吗?那地方只有一个师团,我保证一周内结束战斗,部队伤亡不超过三千,超过三千,我自己个把帽子摘了!”

与其它部队不同,或许许多部队主官更在意能否赢得战役的胜利,但对于的华北军来说,除去胜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降低伤亡,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仗,对于华北军来说是得不偿失,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宁可稳扎稳打的,以火力推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夷平对手,碾压对手,从而避免已方伤亡。

也正因如此,对于长春围城,没有人会有其它的看法,当然,也有许多人觉得,即然城里没多少同胞,那就直接把长春夷为平地,甚至有人建议用化学武器,虽说在战场上,偶尔的一些部队会使用化学武器,但对一座城市实施化学攻击,显然超出了的参谋部的底线,最终,参谋部还是批准了成本最低,但费时最长的围困战。

可在围困战的同时,高胜仑却把部队收缩了起来,近二十万部队都收缩至四平至沈阳一线,除去正常的训练之外,完全没有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的部队甚至已经休整的两个月,只有极少数部队,在吉林南部山区,在义勇军的配合下,实施清剿作战。

“得了,你的帽子你老老实实的戴着,我没那个功夫摘你的帽子,至于哈尔滨,现在,参谋部,还暂时没有心思去打他!”

什么!

长官的回答,只让前来请战的王铁梁的双眼猛的一睁,盯着高胜仑问道。

“这参谋部发什么疯,现在桃子都熟透了,现在不打,什么时候打,难不成要等到关东军回师的时候,再打不成?”

关东军主力回师!

王铁梁的质问让高胜仑的眉头一锁,这确实是东北方面军目标最担心的地方,近七十万关东军主力回师,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东北战场的兵力对比,虽说在北边还有北方集群警戒着关东军主力,但却不得不让人担心啊。

“这是参谋部的命令!”

高胜仑无奈的耸了下肩膀,他必须要服从参谋部的命令,从一开始的重锤砸下,夺取辽南工业重地,再到现在的稳扎稳打,甚至可以说保守至极,都是根据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实施的,尽管作为方面军主官,他也没有权力去质疑或者说去违背北平的意愿。

“老儿子的,又是政治!”

未了,王铁梁像是反应过来似的,猛的抱怨一声。显然除去政治原因,就再也没有其它原因了,而所谓的政治原因,自然是北平与南京之间的分歧。

“我们是军人!”

面对下属的抱怨,高胜仑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说道。

“服从命令是我们的本份,再说……也不差那几个月!”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不差那几个月,或是对于北平而言,恐怕他们确实需要这几个月,以便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同南京去达成某些协议。

仗好打,场难收!

作为军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高胜仑见过了太多的战争,除去抗战之外,其它的都是中国人与中国人自己在打仗,他从日本回国时,随着老帅南下过,再后来,郭松龄倒戈反奉,他也参与过,最后一场是少帅的“武装调停”。

这几十年,中国的血早就流够了,可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中国,无论多麽天才的政冶家,没有枪杆子,混碗粥喝也难。如果当初没有枪杆子撑着,哲勤又岂能打下这片天地?

可现在随着局势的越发明朗,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但战争结束,对于中国而言,只剩下了两个实力派,一是南京,一是北平,南京有中央之名,而北平有雄师之威,战后的戏台子如何搭?戏如何唱?

“现在,国内的局势看似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却早已经是暗潮涌动,任谁都明白,大陆战事结束前,双方必须要达成一些协议,否则,到最后,大家伙恐怕还是枪炮下见真章,什么辩论,竞选。都是扯淡。轮到最后,还是枪炮说话。”

话声沉着,高胜仑的脸色显得有些难看。

“到那时,枪是麦克风,炮是高音喇叭,子弹、炮弹是选票,军队是选民。”

“该,该不会吧,咱们管长官是厚道人,委员长人也不差啊!”

王铁梁喃着,像是生怕那一切会发生似的,可他自己也没什么底线,毕竟,当初双方可真的差点大打出手了,如果没有管长官主动退让,估计早都打起来了。可那会有日本的威胁,万一没有了日本人的威胁了呢?

“所以想要避免这一切,双方必须要达成协议,南京与北平必须要达成协议,而在辽阳战役结束之后,参谋部之所以要求稳扎稳打,与其说是为了确保对局势的控制,倒不说是北平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同南京达成协议,等到协议达成了,估计,咱们也能在东北、朝鲜大打出手了!”

稍顿一下,高胜仑的脸上挤出些勉强的笑容。

“上次参谋长来沈阳时,他告诉我,管长官基本上同意了美国人的要求,一但中央军夺取新加坡后,美国海军主力就会越过南海,抵达青岛、上海一线,到时候,咱们就要对日本本土下手了!”

“这么快!”

王铁梁惊讶的应了一声,一直关注着南方战场的的他自然知道,现在的马来亚到处都是一片炮火,以华侨为主力的南洋义勇军四处出击,干扰日军的防御,而中央军亦在正面配合他们作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迟年底,中央军就有可能进抵马来亚,攻克新加坡。

“跳过南洋,直捣本土?这美国佬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

“不是美国人的胆子肥,是再拖下去,估计南洋就变成咱们的地盘了,毕竟,在南洋咱们是主力,可直捣毁日本本土,迫使其投降,南洋各地的日军,却是向盟军投降,而不是中国投降,所以……”

长叹一口气,高胜仑摇头说道。

“这战争,终归还是政治的延续啊!”

第1140章韩国

民32年9月27日晚上。

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在蒋介石的介绍中,金九与管明棠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他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年青陆军上将,而在握手的瞬间,管明棠所感觉到的却是一种莫名的情绪。

几个小时前,管明棠刚刚乘飞机抵达南京,这次南京之行,与其说是为了“协调对日作战”,倒不如说是为了政治,为了在政治上从根本上解决北平与南京之间的分歧,在参加了例行的招待宴会之后,管明棠应邀来到了委员长办公室。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委员长并没有同他谈“政治”,而是把金九介绍给了他。

“哲勤,金九是我国的友好同志,多年来,韩国流亡政府一直于我国民政府共患难!”

在蒋介石的介绍中,金九连忙说道。

“多年来,承蒙中国先总理以及主席等多位同志的照料,韩国流亡政府实在是感激不尽!”

又是一次深鞠躬,不过这一次却是面对管明棠的。

“韩国流亡政府感谢管长官的军队,在东北对韩国侨民的照料!”

面对金九的道谢,管明棠只是笑了笑,怕这句话是言不由衷啊!

在辽宁光复后,有超过五万韩国侨民因为涉及到伤害中国人或者掠夺中国财产,被逮捕并移交军事法庭,至于韩侨占据的土地亦作为敌产加以没收,这些人不对自己怨声载道就已经不错了。

不过,对此他并不在乎,对于南京而言,其多年来支持的韩国流亡政府,是他们的选择,但对于自己来说,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毕竟,现在东北还有一支边防军情报局利用被俘日军中的韩裔军人以及侨民组成的“韩国国民军”,相比于只有一个团的韩国光复军,那支军队的无论是在规模或者战斗力都远超过对方。

除去“声望”之外,金九还有什么呢?不过,虽是如此,管明棠并没有排斥金九,实际上,对韩国的布局,中央一直走在华北前面,而华北的优势在于对“韩国国民军”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同中央在韩国的问题上发生分歧。

而此时,金九的感激却是发自内心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韩国**的他,所依赖的是中国给予的无私的帮助,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人也没有停止对韩国**事业的支持,尽管在辽宁光复后,对于华北方面对韩侨问题上的“粗暴处理”颇为微词,但是,在金九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在东北的上百万韩侨,不乏助纣为虐者,接受中国政府的处置是自然的事情,他们没有将其按照“敌侨”一样对待,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而更来重要的一点是,在未来,韩国的**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尤其是离不开眼前的这位将军的支持,没有他的支持,韩国是不可能**的,而韩国想要赢得**,势必需要华北方面付出莫大的人力、财力上的牺牲。

“对韩侨,照料,或许有些,毕竟韩侨并不等于日侨!就历史上来看,中国对朝鲜一直负有责任,这一点,委员长以及中央政府从未推却,而我本人亦未曾推却,”

面对金九的感谢,无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管明棠只是面带着微笑说道。

“所以,适当的照料是应该的,但是,金九先生,希望你能够理解,在贵国侨民中,那些曾助纣为虐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