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思先生,如果华盛顿这么决定的话,那么无疑是在迫使中国被迫站在德国一方,即便我们有百般的不愿意,亦只能选择同德国甚至日本结盟”

¨但是,tpwem你必须要明白,现在华盛顿对于特使的造访存在着诸多的忧虑?”

对宋子文上下打量一下,高思用无奈的口吻说道:

¨你应该明白,现在太平洋的局势对美国并不怎么有利,甚至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

他思索一阵,半晌,这才升口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以及伦敦,无不在担心中国的选择,相比于日本,中国可以出动数百万军队,如果你们的军队从云南进攻缅甸,或者从新疆进攻苏联,那么,对于同盟国而言,这一切无疑是灾难性的”

¨高思先生,你应该知道,我们同日本之间存在的矛盾远大于共同点,即便是政府愿意,国民亦不会同意与日本结盟”

此时相比于先前的紧张,这会宋子文反倒冷静了下来,美国政府冻结中国在美资产,不到最后时刻,美国绝不会那么做,中国在美国资产最多的是北方公司,而华北的那位是有名的亲美,这么做无疑是把华北的那位推到美国的对立面,罗斯福是绝不会那么做的。与其说是美国政府准备这么做,倒不是如说美国政府现在比过去更渴望中国能够清楚的表明态度。

¨可是这种事实还是存在的。”

高思摇头说道。

¨或许,对于中国目前国民的意愿是不可能同日本结盟,但是,在南京亦有许多官员认为,你们应该同德国以至于日本人进行合作,从而谋求贵国的利益,可无论是中国选择与德国合作亦或是同日本进行合作,我们无论如何是都不会赞同的。”

一面思索,宋子文一面喝水,那模样看似平静,可实际上他的心底这时却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沉默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升口说道。

¨高思先生”

宋子文依然还是试探的问道。

¨你应该知道,现在,我们政府在这场战争的立场分成三个派系,第一个自然是倾向于同德国结盟,第二个,则是倾向于同美国结盟,我本人亦是如此,但这两者,所占比例各为三成,而绝大多数人并不赞成我们卷入这场战争,他们更倾向于,在完成准备之后,向日本宣战,收复东北四省以及台湾,我想这一点,贵国亦是清楚的,”

¨当然”

¨既然非常清楚,那么贵国的是顾虑什么呢?”

¨你应该知道,tpwem现在美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可以说,世界和平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美国希望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发挥的作用。”

¨高思先生,我直截了当的说吧,现在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

¨哦”

¨为什么我们当年不惜一切与日本签字停战条约,甚至我们一位极为出色的将军差点为些付出生命代价?”

看着高思,宋子文认真的说道,但他的心底却知道,除非美国能够升出合适的升价,否则他的那位姐夫是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表态。

¨是因为通过那一战,我们明白,我们的国力与日本的差距有多大,即便是我们侥幸击退了日军,亦将是一场惨胜,甚至战争将会陷入僵持状态,我们之所以停战的目的在于为了争取建设的时间。”

¨嗯。”

眉头紧皱着,高思知道宋子文说的是实话。

¨这么说吧我们现在不愿意卷入战争,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战争的准备,比如,中悳央现在有个军的军队,但是这个军中有个军使用的是苏械,有16个军使用的是国械,还有v军使用的是杂式武器,现在空军的飞机主要是苏制旧式飞机,除去少量的德国先进战车外,大都是苏制老式战车甚至还缴获的日制战车,在这种情况下,高思先生,即便是我们确实想发挥作用,恐怕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宋子文的回答让高思立刻紧皱双眉。

等了一阵,宋子文又接着说道。

¨还有,抗战军兴使得政府意识到中国的军事工业极为落后,尽管经过几年的建设,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弹药、军械,在军械不足、兵工厂产能不足以及装备老旧的情况下,高思先生,中**队又如何能够做战呢?”

¨tpwem这是您的看法还是?”

高思试探的问了一声,宋子文似无奈的耸了耸肩膀。

¨你知道,我并不是军人,这是在家庭聚会上听委员长所说”

说到这,宋子文的话峰一转,然后又说道。

¨高思先生,你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也许是在联美亦或是联德的问题上,我国政府内存在着分歧,但是我们在对日本的态度上,却是统一的”

¨当然,这一点,罗斯福总统亦深信不疑……”

毕竟中国的东北由日本占领着,从宋子文的话中,高思终于摸到了中国的底线一一中国参战的问题,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利益问题,问题在于美国能够向中国提供什么

¨tpwem我认为贵国应该争取成为《租借法案》受援国。”

突然,高思看着宋子文,不无认真的说道。

¨众所周知,你们在几个月前,曾试图争取成为受援国,但是现在,随着局势的变化,如果中国有这方面的意愿,我相信华盛顿一定会乐意向中国提供援助。”

向中国提供援助,从而将中国拉上美国的战车,以期牵制日本的进攻,这是华盛顿作出的决策,而这一决策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愿意同日本决裂。

高思眨了眨眼睛,用不无玩笑的口吻说道。

¨tpwem正如你说的那样,中**队的装备过于老旧,我想这恰恰是美国可以提供的帮助,你觉得呢?”

¨这……”

高思的试探让宋子文连忙振作精神,不无激动的说道。

¨如果美国同意将中国纳入《租借法案》受援国的范围,那自然再好不过,但是……高思先生,您应该明白,即便是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从武装军队到投入军队作战,都需要时间而且,我们可能仅向日本宣战”

思索良久之后,高思才回答道。

¨tpwem我相信华盛顿能够理解这一点”

第一百零三章华盛顿的选择

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如茵的草坪后方耸立着一座维多利亚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美国的总统府——白宫,此时一场午后的夏雨后,白宫漂亮的草坪上的水珠在的灯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些许美丽的反光。

此时的白宫的过道和楼梯显得寂静如常。秘书们和身穿制服的听差们步履轻徐。一如过去一般,自从五年前,那位坐着轮椅的总统先生入主白宫之后,美国便开始实施着“轰轰烈烈”的新政,一场前所未的风暴席卷着整个美国。

“惟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尽管在罗斯福所有的新政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让民众保持乐观——危机总是从过于自信开始,又从信心重建结束。或许在理论上这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呢?

从1933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开始实施“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在过去的五年间,美国人依然在勒紧裤腰带的苦熬着,甚至在去年,在实施“新政”的四年后,罗斯福仍然不得不承认:三分之一的国民长年衣不蔽体、居无所安、营养不良。一句话,饥寒交迫,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日常现象。

或许,直到现在美国依然没有走出大萧条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在国际事物中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毕竟即便是大萧条影响到了他的国力,相比于许多国家,他的工业、他的经济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而国际事物中发挥影响力的,就是这座白宫中的椭圆形办公室,在办公室张大写字台上,乱糟糟地放着一些小摆设和舰艇模型,看上去就好似将近两年来从未动过一样。坐在写字台后,罗斯福依如过去一样坐在轮椅上,他的神情中依然带着浓浓的自信,他必须要通过自己向美国人传递自信的信号。

而此时内阁成员们大都直挺挺地坐在长沙上,只是斜眼朝进来的战争部长哈利·伍德林,只是点头致意一下。

在伍德林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罗斯福那张宽下巴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神色。

“啊!哈利,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中国人的反攻进展的非常顺利!”

半个月前,当中**队在山东开始反攻日军的时候,罗斯福发自心底的为此而高兴,终于有人可以去教训一下那些自大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人了。

“当然,直到现在,这场战役中**队的表现就像奇迹一样!总统先生。”

点了点了头,作为战争部长的伍德林当然关注着这场战役,同样也关注着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充满了太多让人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充满了戏剧性。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相比于其它国家,我们的反应是多么的滞后。”

罗斯福说,同时微带些许无奈的笑容。

“尽管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弱国受到强国的入侵,但是我们能做的却非常有限……”

不是能做的太少,而是不能做亦不会做,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不愿卷入中日战争,因为他与日本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从30年代以来,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平均占其对远东总出口的40%,从日本的进口占美国从远东总进口的21%。正是因于商业利益,才使得美国拒绝禁止向日本出口机械设备、石油等产品。

不过现在却发生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自中日战争爆发以来,战前逐步恢复的机械制造业开始萧条起来,而究其原因非常简单——战争导致中国停止在美采购机械。

“两年前,根据“中立法案”的要求,我签署法令“凡属美国政府的商船一律禁止向中国或日本运送任何种类的军火、军用装备或军需品”,但是众所周知,这对日本是无害的,对于中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日本拥有庞大的商船队,而中国则不然,可以说,我们的法案对于日本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日本并不需要美国的军火,他们需要的是美国的棉花、废铁和石油!直到今年3月,我们才扭转了这一局面。”

听着总统的话,国务卿赫尔只是沉默不语,现在美国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缘自于极为简单的利益。在33年至37年,中国在美国采购了超过十亿美元的机械设备以及大量汽车和工程机械,而现在这一切都停止了,在华盛顿,许多机械、工程设备制造商,通过种种渠道游说政府,准许商船队驶往中国,并向商船队提代外交保护。

而在另一方面,通过香港以及广州等港口,中国制造的丝袜、化妆品以及药品仍源源不断的向美国出口,从去年战争爆发至今,造成美国外流资金超过4亿美元,而这些外流资金大都变成了中国的军费用于购买欧洲的军火以及工业设备,对于美国本就脆弱的经济而言,无疑是致命的,甚至在纽约,中国对美贸易的最大的商社——北方公司驻纽约公司,以战争原因中止了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机械和工程设备采购,这笔巨额定单的暂时中止,直接造成了美国工业集团对华盛顿的不满。

“当然,总统先生,事实正是如此,我们的中立政策,更有助于日本,而不是中国,而且,我们的中立政策对商业的重创,也是不可挽回的。”

国务卿的回答让罗斯福扬起双眉,他看着赫尔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

“总统先生,我想如果这次中国人的反攻顺利的话,不仅能够重创日本军队,而且还有可能迫使其正视不可能短期击败中国的现实,而在这个时候,外交解决中日战争的契机也许就可以出现,因此,我们应该要充分发挥出美国的作用,从而促成中日两国的和谈。”

去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态,美国政府首先采取了中立、静观其变的消极姿态,主要以道义劝说的方式阐发自己对国际关系原则的主张,鼓励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实现和平。作为美国的国务卿,赫尔曾两次发表讲话从道义希望中日两国停战,但同时几次拒绝了英国提出的与美国联合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

“哦!”

罗斯福把头一抬,看着国务卿,同时面容变得严肃起来。

“哈利,你认为日本人有可能接受从中国撤军的可能吗?”

“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从中国撤军,而是在于从中国的那里撤军!”

刚刚来到椭圆型办公室的战争部长伍德林,听着赫尔的话,隐约猜出了他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促成日本从中国关内地区撤军的话,我想在日本遭遇军事上的失败之后,鉴于目前日本政府在经济上以及军事上的困况,如果我们联合英国、法国共同行动的话,日本政府是可以克服在政治上的困难,接受从中国华北以及扬子江地区撤军的条件的,”

“但是哈利,即便是日本同意从华北和扬子江地区撤军,又有什么改变呢?不要忘记中日两国问的争端具有必然性。日本与中国目前在华北的冲突是1931年日本入侵满洲的必然结果。对于日本而言,他们必须面临的只有两种选择,在华北建立完全的统治,或者准备最后退出满洲。而中国也不得不应对日本的挑战。”

对于海军部长克劳德·斯旺森的反驳,赫赫只是微笑着说道。

“你应该知道,两天前,驻东京的格鲁大使发回密电,他认为现在美国调停中日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哦!”

赫尔的话让斯旺森一愣,一直以来在对日问题上格鲁和华盛顿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这种分歧正是在于对日态度上,格鲁希望华盛顿继续保持中立,主张更谨慎的避免美国和日本的摩擦,同时更重视调停中日战争的机会。

“早在战争爆发之初,格鲁就指出日本终将陷入困境而需要回头。在他看来,存在一个可能的和平机会,即战争陷入僵局或者日本取得局部军事胜利以后,此时中日双方尤其是日本不愿再战:首先,日本的最大假想敌始终是苏联。如果在中国陷入持久战,将会把侧翼完全暴露给苏联;也削弱了自身的实力;同时也给苏联以更充分的备战时间!现在日军这样完全被拖住,甚至相应被削弱之后,苏俄会怎么样》”

办公室几个人的目光相互对射了一下。而战争部长伍德林则张嘴出了微弱、沙哑的声音。

“我想也许,如果确实有调停的机会的话,我们应该同英国人一同调停中国的战争,但是我希望我们能够更谨慎一些!”

伍德林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毕竟,我们不能冒着美日爆发战争的危险,去干涉远东的事物?”

“嗯,既然如此!”

话声稍顿,罗斯福摊开自己的双手,竖起手巴掌,远远分开。

“既然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调停中日冲突,而且现在的契机已经出现,那么就让我们这么做吧!”

罗斯福看着赫尔又特意补充道。

“当然,我们需要谨慎一些,可以把我们的态度告诉中国方面,嗯,还有英国方面,他们应该会欢迎我们的介入,至于调停契机,我想格鲁大使会就调停的时机,给我们合适的建议。”

第一百零四章西南国际铁路

“咣铛、咣铛……”

喷吐着白色浓军的“kf…1”型蒸汽机车在西南的山脉间铁路上行驶着,在咣铛作响的车厢上,穿着土布衣、头裹黑布巾的本地乡老们,往往会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简陋的客车厢和车上那些说着“官话”的外来人。

滇黔铁路,这条开建于民16年,于六个月前通车的铁路连接滇、黔两省的铁路干线,其与浙赣、湘黔铁路构成了中国江南地区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且沿线的资源丰富,有六盘水煤矿、纳雍、织金煤田以及一个个有色金属矿场,得益于这条铁路,深埋于西南地下的矿产资源被开发出来,一座座前所未有的现代工厂,在西南大地上耸立起来。

“铁路即是流金之地!”

坐在列车上,望着窗外的青翠的山脉,想到沿途开发的矿产以及一座座工厂,杜镇远,这位中国最为知名的铁路工程师,同样也是这条铁路主要设计师,默默的在心间言语着,而这一次,他之所以南下,却是为了前往昆明,考察滇缅铁路改线一事。

民国17年年初,抗日战争的形势日益危急,在大片国土丧失、人民颠沛流离、生产停顿、百业凋零之时,鉴于广州随时可能为日寇占领,从而封锁中国沿海,保障抗战军需物资的运输,在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曾养甫的建议下,决定修建一条从西南向外与国际联系的铁路通道。

滇缅铁路的兴建正是拉开剧变序幕的民17年,也就是在那一年,尽管中日停战,但在几经讨论之后,滇缅铁路并没有停工,而是决定利用美国贷款继续修建,参与修建的有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30多万滇西南民工以及退役荣民,正是这些人以深厚的爱国热情,克服了山高路险、瘴疠横行、缺医少药、经费不足、蚊虫叮咬、供应短缺等重重困难,用肩挑手挖的原始方式,在横断山脉两侧一寸寸地挖开大山,完成了也许是世界铁路史上最艰巨的建设工程。但由于饥饿、疾病和沉重的劳动,在那条长470公里的滇缅铁路筑通时,上万工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根根枕木条条命”或许没有比这更能形容滇缅铁路的艰巨了,而作为总工程师的杜镇远,自然再清楚不过了,而现在,这条刚刚筑成数月的铁路,正在面临着一次新生——改轨,为了与缅甸铁路衔接,滇缅铁路采用了米轨。

“根据我们同英国方面达成的协议,滇缅铁路将由米轨铁路改为准轨铁路,从而保障运输,整个改轨工程以昆明至中缅边界术达最为简单,因为在设计初期,即已经考虑到轨道将来改建问题,其路基、隧道、桥梁,皆是我国准轨标准,只需重新铺设路轨,即可完成改建……“

在龚继成这位前滇缅铁路二段总段长解释着滇缅铁路改建的难易时,杜镇远这位滇缅铁路工程局局长,则在一旁趴在地图边,用彩色铅笔将缅甸境内的铁路加以勾勒。黄色的是泥基路轨、蓝色的是碎石路轨、红色的是桥梁……等等,在他的笔记本上,清楚的记录着缅甸境内铁路的状况。

“缅甸铁路是由英商公司经营,其修建可以说极为低劣,部分路段甚至为普通泥基路轨,以至于在雨季时,经常发生路基损毁、铁路中断的现象,可以说,滇缅铁路,缅甸一段就是整条铁路盲肠,如果不加以改建,恐怕很难实现每年400万吨的运输量。“

局长的话让副局长王节尧有些感叹的点了点头,然后不无遗憾的说道。

“当年停战后,中央之所以决意继续修建滇缅铁路,是为了留一条后路,毕竟,相比于日本,咱们的海军力量实在是太过薄弱,一但中日再战,日本海军势必有可能再次封锁我国沿海,这时候,西南国际铁路的重要性就可以显现!”

或许相比于建设标准是干线标准的西北国际铁路,滇缅铁路的修建标准并不高,但是每一个铁路工程师以及中央军政要员都非常清楚,西南国际铁路比西北铁路更为重要,因为西北国际铁路仅连接对中国怀有野心的苏俄,而西南国际铁路却连接仰光港,虽说使用受英国制肘,但通过外交协调却可以在战时,进口物资可经铁路运往国内,出口物资亦可经铁路运往仰光港,

“但是,现在日军随时都有可能入侵缅甸,一但日军占领仰光,那么这条国际铁路也就……”

提及现在东南亚的形势,杜镇远的眉头禁不住一拧,从12月23日,日军开始入侵东南亚各地,其攻势之猛甚至远超过当年抗战军兴之时,不单新加坡等地岌岌可危,在他看来,缅甸亦随时都有可能混陷

“建勋,现在中央决意同英国共同成立滇缅铁路公司,且对铁路进行改建,你觉得,中央会不会……”

王节尧瞧着杜镇远用一种刻意压底的声音询问道。也难怪他会这么想,为了争取中国参战、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三天前,中国被美国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国名单。随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通过驻华大使表示向中国提供4。5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贷款除去用于加强中**事力量之外,其中1。5亿美元则作为基建贷款用于修建两条铁路,一条滇缅铁路的改建,而另一条铁路则是用于修建一条从迪化至印度卡拉奇港的“国际铁路”,巨额的援助、国际铁路的新建与改建,在王节尧看来,这是中国即将卷入战争的明证。

“至少现在还不会!”

杜镇远摇了摇头,他朝着窗外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说道。

“现在,对于中央而言,中央更希望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这也是从民17年开始,中央的外交政策核心,从而周旋于英法、德意、苏美之间,一方面力图在战争中,通过适当的投机与冒险维护自身的利益,扩大中国的利益,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日本的战争准备!”

对日本的战争准备,在中国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中国所实施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收复东北、击败日本,即便是在现在,在日本高唱着什么所谓的“亚洲主义”以及“日**荣”,甚至南京还随声附和的时候,也没有人怀疑过。

“这一次租借法案提供的武器,足足有几亿美元,在南京时,听说其中绝大多数是飞机、战车之类军队急需要新型装备,现在,这些武器,至少能够改善我们的军队装备,从而让日本人对我们有所顾忌,以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若是这样的话,那杜局长,为什么中央还修建这两条国际铁路呢?滇缅铁路如果沦陷的话,一但中日宣战,日本海军则将封锁我国领海,界时日军必然封锁滇缅铁路,而迪化至卡拉奇港的铁路,这条铁路可是……“

作为一名工程师,在龚继成看来修建迪化至卡拉奇港的铁路,虽说在印度境内拥有世界第二的铁路网,铁路只需要完成从迪化至拉瓦尔品弟之间的空白线路,即可完成铁路的修建,但是,这条真正困难的却是穿越喀喇昆仑山的铁路修筑,沿途数百座海拔数千米的万年雪山将会成为这条铁路最大的困难,也正因如此,这条铁路的初期预算便高达1。3亿美元,而整个工程期间,预计投资将来超过5亿美元。

“这条铁路,与其说是为了中国,倒不如说是为了苏联!“

一直在一旁保持着沉默的江国涛,这位毕业于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曾参与过西北铁路修建的工程师,在一旁打破了沉默。

“中印铁路,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援助苏联的需要,而目前,远东已经沦陷,盟国不可能通过远东向苏联提供援助,盟国若通过北冰洋向摩尔曼斯克运送援助则更加危险,因为满载军火的船只很容易受到以挪威为基地的德国潜艇和飞机的攻击。从地中海和黑海向乌克兰运送援助的通道同样危险,而且土耳其关闭了达达尼尔海峡,盟国护航队若要强行通过,势必遭到土军的激烈抵抗,很可能还由此召来已经占领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德军干涉。而德国将伊朗视为同种的“雅利安人”,在伊朗被英苏两国占领前,其与德国的合作更是全方面的,且随着德国的进攻,其极有可能攻入高加索,从而与伊朗联合,所以,这条看似最稳妥的运输路线亦是不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可靠的,数来数去,也就只有中国了,所以,美国人才会要求我们修建这条铁路,即可能在未来通过这一铁路向我国提供援助,亦可通过这一铁路向苏联提供援助,当然,德国占领高加索并进攻伊朗、伊拉克的情况下,所以,这条铁路应该是美国的后备方案!”

江国涛的话,使得众人无不是陷入沉默之中,尽管英美等国对中国给予了各种承诺,但是他们的承诺可靠吗?他们所作的一切,无不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中国的利益,谁又会在乎呢?

第一百零五章庐山谈话

民31年元旦刚过,一封以“中政会秘书长陈布雷”的向全国各力界名流正式发出的请柬,顿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说是以中政会秘书长的名义发出,但实际上,却是以蒋汪两的名义发出。而请柬的柬文似极为简单。

“敬启者:庐山之冬,景候如玉,静灵之求,淡雅如莹。先生积学盛名,世所共仰,汪蒋二公,拟因冬岁畅接光华,奉约高轩,一游牯岭,聆珠玉之谈吐比金石之攻错。幸纡游山之驾,藉闻匡世之言。扫径以俟,欣停何如。”

又是一次“谈话会”,在这份请柬发出的时候,世人无不是忆起了五年前的那场谈话会作出的决定——抗战!

而这一次,时值严冬,中央再次发出请柬,却又所为何事?人们自然联想到了当前的局势,显然,这一次谈话会,中国必然将会再次作出一个有关国运的决定,不仅将影响国运,甚至将影响到全世界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将注意力投向庐山,投向了这座中国的南岳。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庐山机场,空军以及华航派出的飞机更是不时起降,将社会各界名流、知名人士、地方政要接至庐山。随后各风景点出现了很多胸佩“五老峰”徽章的学者名流,一群群记者跑前跑后,抓紧时机采访,照相机不停地闪动。他们都是应邀前来出席“庐山谈话会”的代表,从全国各地来到庐山,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共商国事。

而每一天,在大小谈话会上,各界名流、知名人士以及地方政要,纷纷就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发表各自的看法。每一天与会者都深知,这里的最终决定,将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命运以及未来,他们必须要做出谨慎的决定。

每一天,争执、分歧,无不在谈话会上上演着,社会名流、知名人士以及地方要员,纷纷从各自的观点提出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争执、分歧,甚至使得谈话充满了火药味,虽是如此,谈话仍然需要进行下去,现在国家把未来交到了这些人的手中,他们必须要做出决定。

这一天是星期天,休会一天,天气晴朗,是上庐山以来天气最好的一天,与会者纷纷出游,以欣赏庐山的冬日之美。

这几天,作为中国政府元首的蒋介石并没有怎么召集会议。他不时的批阅了一些文件,印发会议,以推动与会者深入讨论一些问题,不过却也在范围内与一些与会者进行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所有的一切,恰如五年前一般。

火药味!

这是一周来,谈话会给蒋介石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绝大多数地方要员倾向于保持中立,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但对日宣战,那么西南各军阀的部队必然将会派出国境,同时中央大军亦将进入广西、云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希望保持中立、从长计议。而部分社会名流与知名人士亦希望保持中立,他们的原因则非常简单——中国需要时间加以准备。现在中立方占与会者之半,而主战的一方想法则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