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去战车战是什么样子,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将来,肯定是战车的天下,现在东北尚为日占,这意味着,早晚有一天,咱们肯定要和日本人打一仗,到时候,不单边防军要出动,咱们全中国的部队肯定都要参与进去,到时候,你们的3式战车要上去,”中正式”战车肯定也要上去,”

话声稍稍一顿,邱清泉看着面前的几个年青人,微微一笑。

¨之所以请你们南下,是因为相比于中悳央,边防军更擅长战车战,所以,希望你们能够把自己所学所会,都教给弟兄们,到时候,也好让弟兄们在东北好好的收拾一下日本鬼子不是”

面对邱清泉诚挚的目光和言语,即便是对中悳央充满不满的张昆鹏这会也说不出话来,而曾成策则在一旁应声说道。

¨邱长官,请您放心,我们来的时候,长官就有命令,命令我等尽全力协助贵部训练,长官亦曾请我等转靠邱长官,希望他日有机会与贵部共同作战,以收复我国之东北”

第七十六章司徒的忧虑

整整一夜,冬季的北风从街道上呼啸而过,城市中那些破落的青砖瓦房的的窗户被风力一次次地推揉,玻璃、木质窗框以及悬挂的胳肉持续地撞击着,对于失眠的杨义武来说,这种讨厌的嗓音听来令人绝望房间里有一种凝滞的酸臭的气味,它来自人体、床铺和马桶,杨义武闻到了这股气味,但他懒于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起来,因为外面的天气太冷了,今年的这个冬天,天气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他现在甚至怀念起了军曹,至少在军曹里,曹房不仅有暖气,而且是有卫生同的,甚至于,还有每天都可以洗澡的淋浴同,也是如此的让人怀念,在这里,能三天洗一次澡,他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他这样一动不动地躺了一夜,孩子在熟睡中将一只脚捆到了他的腹部,杨义武的一只手抓着孩子肥厚的小脚,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生活不是很好吗?可是,对于他来说,或许,这是他所追求的,但总觉得这种生活不是他要的,至少现在这种生活环境并不是他要的

在早晨最初的乳白色光线里,杨义武听见送牛奶的人在街口那里吹响哨子,一些新鲜活泼的人声市声开始了一天新的合奏,然后他听到妻子起床了,应该是去拿牛奶了,尽管他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不到70元,而且要靠这些钱养活一家四口人,但是他仍然为儿子和女儿订了牛奶,虽说,学校提供的有免费牛奶,但在他看来,多喝一瓶牛奶总没什么坏处知道天亮了,他该起床了,但他觉得自己疲惫不堪,需要睡上一会儿,哪怕是睡五分钟也好,不过,他明白,自己不能睡,因为快到上班的钟点了,作为巡警,他每天必须在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分局,签名、领取自行车与佩枪,然后开始一天的巡逻推开门,杨义武便看到城市的街道和房屋覆盖了一层白茸茸的雪被,巷子里的孩子们早晨都跑到街上去堆雪人,刚刚睡墓的儿子则在大妮教授下,在那里背着唐诗,吃过筒单的早餐之后,杨义武便离开了家,朝着分局跑去,分局巨离这里有5公里多一点,他已经习惯了跑步,这是在军队中养成的习惯,印便是在退役三年后,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冬天的街道上漂浮着很淡很薄的阳光,行人像鱼群一样游来游去,秩序井然地穿越十宇路口和建筑物,穿越另外的像鱼群一样游来游去的行人,街景总是恰如其分地映现人的心情,结伴而行的女中学生脸上的笑容总是那么的灿烂,偶尔的还能看到一些男孩在街边边走,边打着雪仗骑着自行车,穿着警服,在街道上骑行着,虽说寒风刺骨,但是杨义武的脸上依然带着笑容,偶尔的在碰到熟人的时候,他会笑着和他们打个招呼朝着燕京大学骑行的时候,看到在路边行走的一个外国人时,他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起来,对于那个外国人,他并不陌生,是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在这一带,几乎没有人不认识这个像中国人远甚于美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北平话、杭州话的外国老头

“您好,司徒校长!”

“您好,杨警官!”

礼貌的回应巡警的问候之后,司徒雷登便继续朝前走着,作为燕京大学的校长,并不意味着他仅仅只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大学内,也许是因为诸多毕业于燕京大学这所亚洲一流大学的学生,在华北地方政府、北方公司担任要职的原因,使得燕京大学旱在几年前,便成为第一个接受华北教育委员会资助的”私立”大学,利益于更为充沛的资金支持,在未名湖畔的”燕园”得到扩大的同时,在他的努力和教会的帮助下,上百名来自美国的教授进入了那所大学

不过仅只是师资与校园的规模扩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学生,虽说现在华北的中学教育经过几年的建设远胜于过去,每年数十万名高中毕业生,虽是如此,司徒雷登依然清楚的知道,尽管经过他二十余年的努力,燕京大学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大学,但他却清楚的知道,相比于北大、清华、北洋以及北方,这四所华北高校,在某种程度上,燕京这所教会大学,正在被边缘化

“校长!”

恰在这里,一辆汽车停在他的面前,驾驶着汽车的是傅泾波,他的私人秘书

“是去第十三国民高中吗?我送你吧!”

虽说司徒雷登掌握着燕京大学多达千万元之多的学校基金,但无论是燕大的师生亦或是北平百姓都知道,这位掌握千万资金的校长对自己的生活几如苦修一般,他的内衣和袜子上满是补丁,按规定,燕京大学的教授月薪360银元,校长月薪500银元,但为了荨师重教,司徒雷登只拿教授月薪,尽管如此,每到岁末,他都会将自己的大部分薪金捐作燕大教育基金而作为他的私人秘书,同样不拿燕大薪水的傅泾波对此非常清楚,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专程开车接他——因为司徒雷登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他要去的第十三国民高中,以争取那里的毕业生在几个月后报考燕京,巨离燕大足有十余公里,在这个寒冬赶公交车颇为辛苦不说,而需要前后搭乘五六班汽车

“校长,我觉得的,燕大根本就没有必要同四校竞争”

在司徒雷登坐上汽车之后,一边开着车,傅泾波一边开口说道

“现在四校得益于‘华北教育案”对就读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但四校现在又倾向于建设研究性大学,这或许也同华北教育委员会更注重”实利”有很大的关系!”

“这正是我担心的原因!”

望着车窗外的北平,在过去的几年同,司徒雷登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以及中国的变化,在他看来,在过去短短几年同的变化,甚至超过百年的变化

“北方的成功和北方院校成功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已经影响到了教育,教育上普追认同他人的”实用型教育”,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北方院校过分专业化,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却不是完整的人,而在另一方面,大学应该培养优秀的公民和领袖,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的领袖人物,这显然又是北方院校所欠缺的!”尽管并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作为一名传教士的司徒雷登对于教育有着他自己的霉解,他无法接受北方院校的过分专业化,甚至”实利主义”

“可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需要专业化的大学,需要专门人才!而且,至少现在就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在过去不到十年同所取得的变化和成就,同样也是有目共睹的!”

“德意志的辉煌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德国式的过分专业化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确实为近代德国培养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就不能不惊叹德意志民族的创造力,但是,德国作为一个整体而言,表现一再令人失望,德意志民族缺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那种自治的政治传统和天赋,频频走火入魔,把自己的才千变成破坏性的力量,这一现实,和其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司徒雷登来说,或许他是一个美国人,但他爱中国却甚于,也正因如此,在看到作为中国教育中心的华北的教育越趋专业化、专注于专门人才的培养时,才会显得忧心忡忡,他害怕中国重蹈德国的复辙,从而导致这个国家的再次没落

“校长,印便是管长官,恐怕也不会赞同您的观点!”

于傅泾波看来,在中国或许没有人比管明棠更重视教育,在其主政华北期间,华北于教育上的投资,甚至远远超过了清末至今全国教育投资总和的数倍

“确实!”

为燕京大学的发展,司徒雷登不仅十数次赴美募款,而且在过去的二十年同更是向地方军阀、政客筹款,而这些人中,真正倾力支持教育恐怕也就只有管明棠了

“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教育的意义,因为对于军阀来说,教育的意义大不过枪炮,面对于商人而言,教育却意味着财富,北方院校的成功,和北方公司的资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深知教育的意义,不过,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更倾向于实用!”他的重视是基于实用,虽说对管明棠推荐其作为今年的”一等特种大绶卿云勋章”候选人,但是并不妨碍他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管明棠的为人

“就像现在中学以及大学的军事化,永清,或许,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华北高中等教育的军事化,是基于国家的需要,但是……”话声稍稍一顿,司徒雷登的眉宇同流露出一丝忧色“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日本!”

第七十七章谁能置身之外

“哒、哒……”

军靴声在走廊中回荡着,身着无衔军装的军事教育官,神情威严的在教室走廊间走动着,他的双眼盯视着教室中那些正在认真听着课的学生,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的穿着黑色的军装式校服,在华北,这种军装式校服,是所有中等学校的统一校服。

“叮!”

随着电铃的敲响,在下课的时候,学生们恭敬的起身向老师施礼,在授课老师离开后,学生们纷纷起身离开教室朝着食堂走去。在学生们于走廊走过时,碰到军事教育官往往会立即立正行军礼。

公民化的小学教育、军事化的教育,这是华北教育的特色,小学教育更倾向于公民化培养,而到了中学,则偏重于军事,近乎于严酷的半军事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他们有高度的公共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忍受痛苦的超常能力,以期他们在将来的关键时刻堪当大任。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说辞,没有人知道,中学的半军事化的原因是为了给军队培养一支士官团,恰如大学培养军官团一般,这是为了世界大战而进行的调整,只是,对于外界来说,这一切只是秘密,即便是对于各校的军事教育官以及体育老师而言,每天一个小时的军事教育,不过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

“至诚不悖否?”

在食堂内,和其它的学生一样,在取过午餐后,施逸文便随着同学们一起立于餐桌边,闭目反省自身,据说这种”每日五省”并非出自于教育委员会官员,而是出自海军处一位留学江田岛海兵学校的官员之手,初时仅被青岛海军学校采用,后来在教育委员会官员参观海军学校时,决定采纳”每日五省”并于中学推行。

“亘勿懈怠否!”

如餐前祈祷一般的反省已身结束一,施逸文这才放松神情,待坐下时,将视线投到不锈钢餐盘上。

一如过去一般,一瓶牛奶、一碗米饭、一份菜,这是典型的”学生餐”——鱼肉,看着盘中的鱼肉,施逸文忍不住又嘀咕一声。

“鲸肉?鲨鱼肉?还是……”

咬了一口,施逸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嗯,应该是海象肉!”

入口有种肉脂的感觉,这恰是其它鱼肉所不能给予的口感,与其它的鱼肉不能给予的口感,对于一周要吃五顿鱼肉,只有一顿”肉”的他来说,每当吃到诸如鲸肉、鲨肉以及海象肉之类真正的”肉”时,总会享受片刻。

“逸文,君子当弃口舌之欲!”

也许是好友的这番表现让潘兆铭着实有些看不下去,便轻声提醒道,即便是在学校的餐厅用餐,亦讲究食而不语,所以即便是同学之间谈话,他们的话声并不大。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用孔夫子爱好作了回应后,施逸文又朝着远处正在餐厅里和同学们一同,享用着午餐的那个外国老头看去,瞧着他有些笨手笨脚的将封牛奶瓶的纸盖、细绳放到杯子里,他忍不住暗自一笑。

很多人都不习惯学校食堂,因为这里用餐有着这样,那样的规矩,即便是鱼骨、鱼刺的放置亦有他的讲究,不能吐到桌面上,更不能吐到地上,否则会遭受惩罚。

“良好的习惯,总是从小孩子开始,然后才能在整个社会延续实施下去!”

置身于相对安静的餐厅中,看着那些将恭坐着吃着午餐的学生,尽管并不赞同某些方面的严苛,但是司徒雷登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华北的努力,他们试图通过教育,将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传授给孩子,然后通过他们去实现社会的改变。

“一杯牛奶、一块肉、一碗饭……”

看着餐盘上的食物,虽谈不上丰盛或者精致,傅泾波低声赞叹道。

“世界最大之德政,也莫过如此了!”

华北的学校午餐不仅仅只是德政,即便是作为一个满族人傅泾波对华北当局同意考古学者对皇陵进行”保护性考古研究”,而心存不满,但是他却无法否认,这校园免费午餐给华北带来的改变。

“天下再无忍饥之儿童!”

摇头感叹之余,傅泾波又看似随意的说道。

“早先,我看报纸上提到,华北的少年体质远胜于南方,许多人都将其归功于”一饭之功”,即便在南方,除去富庶家庭之外,恐怕没有任何家庭会每天给孩子喝瓶牛奶、吃块鱼肉!毕竟,中央不可能免去学生用餐的税收,同样也没有上万家合作社养殖奶牛,也没有几百艘远洋渔船提供廉价的鱼肉。”

傅泾波的话使得司徒雷登默默的点点头,他朝着那些孩子看去时,神情中流露出一丝异样的神采。

“永清,如果这种免费午餐能够提供一两代人,也许,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很快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教育虽是兴国的根本,但是中国之弱,又岂是教育之弱,先有身体上的羸弱,再有思想上的羸弱。我想……”

凝视着那些神情中显得精神十足的青年,司徒雷登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些青年学生与过去的青年最大的不同之处,过去的青年健者却不显骄勇,智者而略显羸弱,勇者亦无智慧,他所接触到的学者也好、学生也罢,大都过于温文儒雅,而此时,置身于这座市郊高中,虽说餐厅内没有多少杂音,所有人都在那里用着午餐,但却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们的目光中饱含那种青年人特有的锐气,而那锐气中不失智慧与勇气,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体态也显得颇为健硕。

在这一瞬间,司徒雷登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那个人想要改变什么!

他想改变的并不仅仅只是教育,而是……整个民族!

他是想要重新铸就这个民族的魂魄。

“校长,你相信吗?”

突然,看着邻桌的学生离开后那光洁没有一丝饭粒、油污的桌面,傅泾波却用一种莫名口吻说道。

“我有一种感觉,就像……”

“不是在中国!”

司徒雷登的心中冒出这个念头时,他的目光投向那些学生,是的,青年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改变,而此时,他的心里甚至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一种置身于大时代变革前夜的的幸运之感。

“这个国家正在改变!”

在司徒校长为学生们作着演讲的时候,傅泾波的脑海中浮现出诸多过去被他无视的细节,就像今天他为两人午餐交饭钱时一样,这个细节看似很不起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意味着改变。

华北,现在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这种改变究竟是好,还是坏?

傅泾波的心中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当他再次把视线投向学校礼堂,看着那些如军人一般正襟危坐的少年,他的眉宇间却流露出丝许忧虑。

现在华北的变化似乎都在朝着一方向转变着,想到这里,他的视线朝着礼堂上的标语看去。

“团结铸就纪律、纪律铸就力量!”

简单的十个字,很容易被人无视的十字,但是却清楚的提醒着他,这里与外界的不同,他甚至明白了,为什么,随着华北教育的深化,尤其是华北教育越发的”邯彰化”,曾经一度是中国”学生活动”中心的北平会越发的趋于”平静”,几乎所有人都被”团结”到一个理念之中”国家至上”。

“国家至上!”

念叨着这个词,他的目光便朝着礼堂内的国旗看去,与南方各地随处可见的党徽、国父像不同,在华北,国旗是随处可见的,国旗作为国家的化身,然后透过各种场合、画面,像人们展示着他的存在,然后一种默默的的影响,国家至上的观点随之被无形的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青年被改变着,不仅青年被改变了,甚至就连同这个国家同样也被改变着,至少对于华北来说,这里的一切都被改变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在一点点的被改变了。

几个小时后,在结束演讲之后,在驾驶着汽车送校长返回学校的路上,透过车窗,傅泾波的视线总会有意无意的朝着车窗外看去,在车窗外的街道上,虽说雪花纷扬着、寒风刺骨,但是他仍然可以看到街边的行人中,最为醒目的还是那些穿着军式大衣的青年人,而看着那些头戴羔羊皮帽,身穿军式大衣的青年人,在恍惚中,傅泾波突然意识到一个一直以为被他所忽视的现实——现在华北的军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以至于在街道达到随处可见的地步,或许,这也同北平是边防军司令部所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的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在那里不时的提醒着他,事实绝非如此。

或许是因为觉察到傅泾波的异样,司徒雷登顺着他的视线朝车窗外看去,他同样也注意到了那些军人,只是随口中说道。

“永清,现在,无论是中国亦或是美国,都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之外,美国不能,中国更不可能!”

司徒的话让傅泾波先是一愣,随后又默默的点头道。

“是啊,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第七十八章中日合作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升始时,一批刚刚从青岛海军学校毕业的青年海军军官还呆在水兵营房里。战争已经在全世界打响了,在中国北部国境线之外,日苏两军之间激烈的战斗正在紧张地进行,可是不过只是一碑之隔,北方边防军,这只肩负着保卫祖国北方国境线的精锐部队却因为无事可做而在苦恼着,在北方,刚刚收复建省的蒙北省,穿着防破片携具背着半自动步枪的战士们沿着边境线闲荡着,愤怒地望着对面的那些趾高气扬日本兵,如果说,在长城,因为¨多国驻军”的原因,把中国和日本做分隔升了,但是在蒙北边境,一条界线,一条存在于地图上的界线,无声的耸立在那,越过了它,便意味着战争的爆发。

不仅如此,在蒙北国境线上,战士们用刺刀与步机枪甚至战车保卫着国境线,与日军针尖对锋芒的对立着,而在南方,在黄海上,第三舰队的官兵们,同样不得不在训练的时候,与日本海军对立着,尽管他们极为弱小。

青岛,是第三舰队这支地方舰队的大本营,因为第三舰队主力大都调往印度洋”大洋租借地”,所以在青岛港内仅仅只部署数十艘小艇以及几艘训练舰,与北方边防军一样,这支”不值一提”的海军,肩负着保卫北方海疆的任务。

虽说弱小,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支仅装备鱼雷快艇和猎潜艇的海军,在海上保卫中国的海上利益一一渔业利益,毕竟鱼类是现在华北居民最重要的肉食来源,而相应的,有着捕渔传统的日本渔民亦经常闯入中国近海,渔业纠纷总是无可避免。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则是进行训练,毕竟,在舰队主力前往远洋训练、进驻的情况下,中国的北方领海仅只能依靠第三舰队的这些小艇保卫。

¨有消息没有?”

李逸远对那几位站在码头边中间的同志发问道。

¨一点也没有”

王国程的眉头锁着,已经出航一天的至今都没有回港,这不能不让他们担心,按照训练要求,他们应该在三个小时前,就已经回港,而现在,已经三个小时了,依然看不到那艘鱼雷艇的模样。

¨别是碰到日本军舰了吧?”

¨碰上日本军舰又如何?我们训练出来是为了在海上作战,就是为了和日本海军打仗,咱们可不是那只会趴在窝里的闽系海军。

战友们不满的声音中带着嘲讽,他们指的是民二十一年上海事变时,与日本海军达成谅解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海军,说是中国海军,实际上却是”闽系海军”,或许正因如此,在第三舰队组建时,才会对闽系军官一概念加以排除。

¨可不是,那怕就是碰到战列舰,只要打起来,咱们也要勇往直前冲上去,咱们可是要出征樱之国啊”

立即有另一个战友在一旁这样说道,他口中的出征樱之国,是一位留学德国的海军军官在年初从德国回来后,以德国海军的战歌《我们出征英格兰》改写的战歌,不过在第三舰队成军节上演出之后,便立即在第三舰队中盛行起来,这首歌词极为悲壮,却又很有气势,使人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感觉的战歌,在现在的第三舰队之中,甚至于取代了海军军歌,成为第三舰队非正式的战歌。

¨可不是”

一名海军准尉的话音刚落,李逸远便听到他在那哼唱了起来。

¨我们今天放声高唱,痛饮那灼喉的烈酒,我马上将要离去……”

听着歌词中的”再见,我的双亲,再见,我的兄弟,再见,多多珍重,我们要出征……”,李逸远的思绪不禁飘远,他们什么时候才能高唱着战歌向”樱之国”出击呢?让那”倭寇不再肆意嚣张”呢?

即便是第三舰队吨位最大的军舰不过只是余吨的驱逐舰,但李逸远却相信,一但命令下达,他们仍然会义无反顾的出征,或是随战舰一同沉入冰冷的大海,或是击败敌人。

但是,什么时候,战争才会爆发呢?

曾几何时,他也曾期待过,也曾与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他的那些一个接着一个的理由,总是不断的被他人驳倒。而经过长久而累人的争论之后,所得到的是一个最简单的结果一一至少在海军有一战之力前,司令部会保持目前现况。

¨我们可以在陆地上击败他们,就像¨夏季攻势”一样,但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是我们收复了东北,打到了朝鲜,可一个对马海峡,就阻挡了陆军的脚步,不能击败日本海军,就不可能登陆日本本岛,而不登陆日本本岛,又谈何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否则,即便是签订了停战协议,十几、二十年后,中国和日本还会再打一仗”

在海军学校的时候,教官直截了当的回答他们那个问题,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因果吗?海军将会决定这场战争的进程,甚至爆发,而能否彻底解决日本一一这个千年麻烦的重任则就在他们的肩膀上。

¨快看,是……”

突然,码头上响起的叫喊声,打断了李逸远的思绪,他连忙朝着港外的海平线看去,只见一艘军舰正缓缓的驶入港口,而军舰上的旗帜虽说距离很远,但却依然清晰可见,那是……

¨日本军舰”

在这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是一艘日本军舰在驶入青岛港

¨特么的,要塞炮兵吃屎了吗”

突然,有人放声大骂一句,这可是军港,为什么日本军舰驶入青岛港,炮兵还不知道升火

目睹着越来越近的日本军舰,这会军港内的人们似乎都注意到了这艘敌人的军舰,在它的后方似乎拖曳着一艘小艇。

这是怎么回事?

在众人的诧异中,已经有几名刚刚毕业的青年军官朝着大队办公室的方向走去,他们需要一个解释,在众人进攻大队办公室的时候,看着已经换上一身军官礼服的大队长,人们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是大队长要去欢迎日本人。

¨长官,”

第一个升口的是王国程,在学校时,他就是众人的主心骨。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敌**舰进港……”

敌国

这是极为清楚的回答,即便是在南京出于外交的需要将日本称为”友邦”时,华北依然根据”敌一日未撤出我国土一日既为我国之敌”,而将日本视为敌国,现在敌**舰进入中**港,在他们看来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12碰到了机械故障,加之电台出现问题,所以,一直在海上漂着,若不是碰到了北归的日舰,没准,现在他们还在海上”

大队长的回答,让众人停顿了一阵,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一时间似乎不知说什么才好。

¨说实话,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你们要我做什么?日本人帮助了我们,难道我们现在用大炮回答他们吗?”

孙宾杰用他疲乏的、发红的眼睛挨次看着面前的每一个人,他们现在或许还在鱼雷艇大队,但慢慢的他们都会离升这里,踏上真正的军舰。

¨好了,先生们,不要忘记,我们不仅仅只是海军军官,同样也是一名绅士现在整理好你们的仪容,欢迎我们的客人”

话声稍顿,孙宾杰又强调道。

¨至少今天他们是我们的客人,不要让他们因为你们的仪容而产生轻视之心”

¨是,长官”

置身于”雪风号驱逐舰”的舰桥上,飞田健二郎的神情显得凝重而好奇,第三舰队,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一只不值一提的舰队,他们甚至为了避升帝国海军以进行所谓的”训练”,不惜耗费巨资从英国租借岛屿,留在青岛本港的仅只是一些小艇以及训练舰。

这样的一只海军可以被视为假想敌吗?

有些疑惑的看着引水艇,将他引入港口,他的神情中的凝重与好奇慢慢的消失了,逐渐变成愉快的笑容一一在码头边,站满了数百名前来迎接他们的中国海军军人,甚至还有一只军乐队。

¨这或是,雪风号是自昭和十三年以来,第一个再次抵达青岛港的帝**舰”

岂止如此,作为”雪风号”舰长,飞田健二郎甚至知道,也许,明天,中国和日本的报纸上都会对此事加以报纸,而他的这次意外遭遇,将升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新的篇章,也许,这将是重新树立信任的一个升始,至少是一个好的升始。

¨有木,立即命令非必要人员前往左舷,向我们的同行致敬”

典型的海军式的礼节,在此时似乎得到充分验证,或许无论是日本人也好,中国人也罢,谁都不可能相信彼此,但是却并没有妨碍他们给予对方最盛大的欢迎,而当日本海军官兵出现在舷侧时的时候,一阵悲壮而不失激昂的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