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大林的声音中同样带着一丝倦意,在过去的几天间,他一直在反思着基辅战役的得失,对于苏联而言,基辅战役是灾难性的——超过一百万苏军被歼灭,战争不过爆发短短三个月,苏联便损失了四百万余万军队。

尽管现在,苏联已经动员数百万军队,但实际上,现在苏联几乎彻底损耗光所有战前入伍的正规红军兵员,现在的几百万苏军,除去远东的部队之外,其它部队几乎都是刚刚组建的部队,依靠这些部队能够阻挡德国人的脚步吗?

“为了稳定远东的形势,我们不得不牺牲了我们的两个友好盟国蒙古和图瓦!”。

斯大林的嘴唇轻动着,为了争取东线的安全,他甚至不惜用国土作为交易,现在中**队正在进驻蒙古,正是最初的承诺一样,中国人派出了他们最为精锐的华北军,尽管那支部队曾让苏军饮恨蒙古,但对于日本而言,那却是最有力威慑。

“可就现在来看,这一代价是值得的!”

斯大林握起烟斗吸了一口,回过头来望着的莫托洛夫。

“至少,我们现在可以放心了!中国人已经被捆绑在我们的战车上!他们卷入战争只是早晚的事情,至少现在,我们不需要考虑远东的侧翼,这样的话……”

如此一来,远东的侧翼就得到了解放,整个战场的态势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远东正在朝着对苏联更为有利的方向转变着。

图瓦或者蒙古对于苏联而言或许非常重要,但是绝不可能与苏联的生存相比,现在对于斯大林来说,他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苏联的生存,而不仅仅只是……

这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与沙波什尼科夫发生的冲突,那是因为基辅的问题,斯大林与他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分歧,甚至冲突。作为总参谋长的沙波什尼科夫建议放弃基辅,他认为放弃基辅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敌人已经在叶尔尼亚地区占领了一个立足点,德寇可以利用这个立足点向莫斯科猛扑,他向斯大林建议,把西南方面军的部队撤过第聂伯河,再抽调几个师的兵力去加强这个方面军,形成一个强大的突击兵团去打击在叶尔尼亚地区的德军。

可是放弃基辅,让这个古老的基辅,乌克兰的首府落到敌人手里,在斯大林看来,这个主意本身就是不可对容忍的。听到总参谋长建议放弃基辅,斯大林既愤怒地指责沙波什尼科夫,说他胡说八道。

而事实证明,沙波什尼科夫是对的,只不过代价却太过惨重了。

刚愎自用!

斯大林的脑海中浮现这个词汇,想到这里,他的脸色微微一变,像是为自己似的。

“或许,有一些人他们暂时无法理解我们在远东作出让步甚至牺牲的意义,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这一切!”

斯大林的惯性放下烟斗,神情显得非常严肃,在远东的问题上,参谋部是同意的,在参谋部看来,就目前而言,那是最好的选择了。

“斯大林同志,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向您汇报,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已经到达了莫斯科,他希望能够与您进行直接的面谈!”

“斯大林先生,我是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来贵国的,”

霍普金斯说完,就在一张长条桌后面给他指定的位置上坐下来,竭力想把话说得尽可能随便些。

“我要向您申述总统对当前所发生的事件的几点总的看法。”

坐在霍普金斯对面的斯大林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美国人说话明确而又简短。译员用心地模仿着他的腔调,使得斯大林能够获得完整的印象,几乎是同时把英语译成了俄语,听起来好象是一阵回声。

“总统认为希特勒是人类的大敌……他认为保卫民主政治是自己的责任……他希望援助正在同德国作战的苏联……”

对于霍普金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早在其抵达莫斯科之前,斯大林便通驻美大使馆和情报机构获得了完整的情报,他知道这个霍普金斯对罗斯福有无可杯疑的影响。

那么他为什么来到这里?

显然他来到苏联只有一个目的——查探苏联是否已经濒临全面崩溃的境地?这正是罗斯福派他来苏联的目的。

斯大林一边倾听着,一边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霍普金斯,早已经摸清其底牌的他这会显得很是认真。

而霍普金斯在说出这些明确而又简短的话时不时停顿一下,此刻他正谈到他不是个外交官,他的使命也是非正式的,他无权签订任何正式条约……

对此斯大林的情绪有丝毫的流露,依然沉着而又尊敬地倾听着霍普金斯的谈话。霍普金斯或许无权签订任何正式条约。他的使命不过是试探性的,在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前,驻美情报机构就已经发回了密电,如果取得霍普金斯认同,那么罗斯福总统将全力促成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受援国范围。

霍普金斯不说话了。译员急忙把他的最后一句话翻译出来,

“……总统不但要尽力援助苏联,而且在最短期间就实行。”

斯大林点点头,表示他懂得这个意思,并且赞成总统这样做,可他仍然保持沉默。

霍普金斯跟坐得稍远的驻俄大使斯坦哈特互相使了个眼色,接着又凝神看着这个有着“暴君与慈父”之名的斯大林。

他想从斯大林的脸上看出他内心里秘而不宣的想法。可是这张两颊上有麻点的脸却是不动声色的。

斯大林把一只手慢慢地伸进口袋,掏出一个不大的弯烟斗。斯大林没有把烟斗点上火,只把它紧紧地握在拳头里,还是一言不发,他只是默默的握着烟斗,他知道,现在霍普金斯所表示的“援助”,都以一个问题为前提,在基辅战役的惨败的情况下,美国还会援助苏联吗?

这是一个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霍普金斯之所以来到莫斯科正是要履行一个职责——打探莫斯科的抵抗决心。

“我再说几句,”

见斯大林沉默着,霍普金斯断然说道。

“斯大林先生,你是知道的,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国会的批准,在援助苏联之前,美国必须要清楚一点,苏联是否会抵抗到底!”

突然斯大林用那紧捏着烟斗的手挥了一下,像是打断霍普金斯的话似的,他的双眼逼视着霍普金斯,然后用极为认真的口吻说道。

“苏联是绝对不会向德国以及日本或者其它入侵者妥协的,我们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德日两国入侵者!”

“斯大林先生,而这正是华盛顿所担心的事情,请问,现在的苏联如何能够击退德国和日本的两线进攻呢?”

霍普金斯的反问实际上也是华盛顿最担心的事情,华盛顿担心苏联会选择投降或者媾和,尽管现在在某个层面上来说,媾和对苏联而言是最好的选择,但华盛顿需要苏联牵制德国以及日本的力量。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无论是在欧洲,亦或是亚洲,贵**队都处于劣势,因……”

不待他说完,斯大林便打断霍普金斯的话,然后用极为坚定的语气说道。

“霍普金斯先生,我想很快,你就会明白,苏联抵抗入侵的决心,至于劣势,这种劣势只是暂时的!”

第五十九章远东沙皇

赤塔,9月初的赤塔已经显出一丝凉意,不过在这秋凉之中,赤塔和远东的每一座城市一样,都被一种凝重且沉闷的空气笼罩着——战争!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赤塔和远东的每一寸土地,尽管在远东,日军的进攻速度远无法同德军的进攻相比,但是战争不过是刚一爆发,远东最繁华的滨海区便几乎沦陷敌手。

在滨海的几座大城市中,仅仅只有符拉迪沃托斯克依靠着要塞在顽强的抵抗着日军的进攻,至于其它地区,苏军仅仅只是苦苦维持着防线,此时远东的防线可谓是千疮百孔,沿着从赤塔起,不到六十万苏军在漫长的阿穆尔铁路、乌苏里铁路沿线处处设防,日军随时都有可能突破某一点,某一点被突破,往往意味着数万,甚至十数万军队既有可能陷入包围之中,而被动的防御使得远东的防御正在趋于崩溃的边缘。

赤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几辆小汽车在日军的轰炸中驶入了司令部,车上的人直接进入了司令部的地下室,自战争爆发以来,有着“远东沙皇”之名的远东方面军司令约瑟夫?罗季奥诺维奇?阿帕纳先科即在地下室内指挥着战斗。

在办公室中,阿帕纳先科久久地看着亲自飞抵赤塔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带给他的一张字条,字条是斯大林同志的亲笔信。

“请立即遵从沙波什尼科夫的命令,命令部队分批向坦霍伊以西地区撤退,然后利用当地复杂地形,组织防御。约瑟夫?斯大林。”他看信纸上用蓝铅笔写的字,所花的时间比应当花的长得多。

撤退!

撤到坦霍伊以西!

几乎完全放弃了远东!

这对于阿帕纳先科来说,几乎是无法接受的,毕竟这位富于传奇色彩的骑兵英雄一直在计划着如何反攻,如何击退日本的进攻,为了实施他的反攻计划,他几乎动员了远东每一个可以动员的力量,甚至自作主张将在劳动营中的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们释放,并重新回到岗位上,而且擅自招募和训练军队,这一切都是未经莫斯科同意的,所有的新建部队都是“黑户”。

而现在,斯大林同志亲笔命令却送到了他的手中——撤退!

现在,一切都明白了,他明白了,为什么斯大林同志要撤出蒙古,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让他多出30多万精锐部队,而是为了……为了西线!

阿帕纳先科没有朝坐在旁边的远东方面军军委成员雅科列看一眼就把字条递给他,仿佛有点莫名其妙,象在等自己没有讲出口的问题的回答,慢吞吞地朝在场的人扫了一眼,终于有些沉重的说道。

“同志们,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上将。”

阿帕纳先科竭力控制住自己,使得自己把这几句话讲得四平八稳,好象纯粹是消息报道,不在里面加进自己的一点情绪。但是,从他讲话的声音中间可以听得出微微的颤抖。阿帕纳先科认为自己表现得软弱是不好的,对于只有单纯的军人思维的他来说,服从才是他的本能。

就在这一刹那,通到阿帕纳先科办公室的门突然打开了,沙波什尼科夫皮靴稍微有点咯吱咯吱发响,迈着均匀而沉重的步伐走进办公室;而同他一起出现的还有另外两位将军,他们就站在门口;这时候四下里一片寂静。

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应召前来参加会议的司令部和政治部领导干部、各区区委书记,分成两排坐在那摊满地图、笔记本和图囊的长条会议桌旁,都显然莫名其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事。

阿帕纳先科经过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宣布斯大林同志的命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撤退的命令,这时,室内的寂静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了。参加会议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发起楞来,还不能确定自己心里对所发生的事情应抱的态度。他们正相打量着,想弄明白对这件如此意外的事对大家都是抱什么态度,然而,几乎所有人却垂着眼睛一动不动地坐着。

进入办公室的沙波什尼科夫仿佛没有发觉这一点,指指一直站在门口的军人说。

“他们同我一起来了。请坐,将军同志们。”

他在这样说了以后才坐到端给他的椅子上,用注意的目光慢吞吞地扫视着在场的人们,接着,摆出并不专门对任何个别的人的样子干巴巴地问。

“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命令非常明确,根据斯大林同志和参谋部的命令,所有的能够撤出的主力部队都需要撤到坦霍伊以西”

坐在一边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第一书记博尔科夫,稍微凑到前面一点,大声询问道。

“参谋长同志,那么滨海和哈巴罗夫斯克,还有阿穆尔、赤塔、布里亚特怎么办?难道我们要把整个远东都让给日本人吗?”

博尔科夫的反问让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了沙波什尼科夫,他扭过头去紧皱眉头朝阿帕纳先科望望,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询问道。

“其它的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他这显然是征询阿帕纳先科的意见,在离开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同意就特意叮嘱过他,要注意到阿帕纳先科的情绪。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阿帕纳先科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的垂着眼皮。

“好吧,那么,你们告诉我,如果在没有来自内地的支援。我是指在物力以及人力上的支援,”

看着众人沙波什尼科夫慢吞吞地、字斟句酌地反问道。

“我想请问大家,远东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接着,他像是提醒所有人一样,又加上一句。

“现在西线是什么情况,大家可能也有一些了解,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西线的形势远比你们所知道的更为紧张?”

阿帕纳先科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对于这一点表示了赞同。对于已经被弹压数年的远东方面军军委会的成员来说,见“沙皇”表示赞同,那里还会辩解什么,更何况西线的紧张,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在远东,有多少军队?”

沙波什尼科夫反问道。

“参谋长同志,包括的动员部队在内,大约有两百万。”

方面军参谋长的回答,让沙波什泥科夫点了点头,这时他又追问。

“那么,你们告诉我,这些部队防御着从滨海直至布里亚特地区长达数千公里的铁路、数百座城市,他们能够坚守多长时间,一年、两年?还是更长?”

会议在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结束了——没有人敢于对抗斯大林的命令,更何况,远东的沙皇也同意了,撤退的决议通过之后,当最后一个人离开了办公室。门终于关上时,沙波什尼科夫对阿帕纳先科说道。

“司令员同志,希望你能够理解!”

沙波什尼科夫扭过头去朝默默地坐着的阿帕纳先科说。

“现在欧洲的局势非常紧张,从战争爆发以来,我们损失了超过400万军队,现在整个苏联,只能依靠不到500万刚刚动员的部队去抵抗德国人。”

说着,他拿起一支放在桌上的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了几条线。

“现在,德国人已经包围了列宁格勒,占领了基辅,而且他们的主力正在朝莫斯科进攻,在莫斯科!”

抬起头,他的双眼盯视着阿帕纳先科,然后用极为无奈的口吻说道。

“在莫斯科,我们只能依靠100多万民兵和可怜的十几个师去保护它,阿帕纳先科同志,如果莫斯科被德国人攻克了,那么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什么?局势有这么紧张吗?”

阿帕纳先科把地图看了一阵子,他被总参谋长透露的消息惊呆了,尽管他知道欧洲的局势非常紧张,但还不知道居然会紧张到这种地步。

“阿帕纳先科同时,你来看这里……”

沙波什尼科夫的手指着地图上的位置,然后开口说道。

“对于远东的形势,远东并不适合进行防御,作为进攻方的日军,他们可以从各个方向分散、切断我们的力量,远东有限的力量在漫长的国境线和铁路上,被进一步削弱了,这一点你比我更了解,所以,从一开始,你才会采取反攻,但就现在看来,我们不可能在远东投入更多的力量,甚至,莫斯科还需要从这里抽走一部分部队!“

“没问题,只要斯大林同志需要,可以随时从远东调走部队!”

阿帕纳先科说的并不是气话,而是实话,即便是作为远东的保卫者,他也知道,对于苏联而言什么更重要,更何况,这还是领袖在召唤。

“在远东的部队被抽走的时候,如何保卫远东呢?这就成为了斯大林同志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而从斯柳江卡到贝加尔湖一带,地势十分险要、复杂,在这里,更有利于我们的防御,”

沙波什尼科夫对阿帕纳先科说道。

“我们在这里组织防御的话,只需要投入少量的部队,就可阻挡日军的进攻……”

第六十章何日归来

“咣铛、咣铛……”

火车在铁路上奔腾着,在火车的后方,一辆平板货车上,一门高射炮直指着天空,自战争爆发以来,日军不断的使用飞机对火车进攻攻击,不过他们往往攻击普通的列车,像这样的装甲列车,他们却鲜少进行攻击。

“环贝加尔铁路是建立于1891年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全长53公里,有38座隧道、248座桥梁和栈桥,作为防御西伯利亚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这里的安放**,依靠这里复杂的地形,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装甲列车驶过环贝加尔湖铁路的时候,指着地图上的环贝加尔湖铁路,格里戈连科中校认真的对身边的别里耶科夫少校说道,他们都是半个月前,刚刚被阿帕纳先科私自放出劳改营,作为方面军参谋人员被派至这里对这一带的地形进行勘测。

“把部队部署在这里,只需要投入40万至50万军队,就足以阻挡日军的进攻,总参谋部的计划还是比较可行的!”

别里耶科夫少校趴在地图边,指着地图说道。

“从贝加尔湖到蒙古边境,只有不到120公里,狭窄的防线、复杂的地形,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我们的防御压力,在这里,司令部只需要考虑如何在正面防御敌军,日军想要实施进攻,除去正面进攻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选择,在北方,贝加尔湖形成了一道天然防线,即便是日军运来了足够的渡船,也将是一场残酷的登陆战,且沿岸的沼泽、山地,同样也不适合登陆,至于向北绕过贝加尔湖,更是没有一丝可能,那里人烟罕至,别说是铁路即便是普通的泥路也没有一条,别说是十几万或者几万军队的迂回,即便是几千人的迂回,也不可能实施,所以,对于日军而言,向北几乎等于把部队送入绝境。”

作为一名作战参谋,别里耶科夫少校到是有些佩服参谋部,他们竟然如此大胆的制定这样的计划,甚至为了实施这个计划,不惜把蒙古交还给中国人,从而让苏联能够专心的防御日军。

“而向南,是中国人控制的蒙古,中**队在那里部署了重兵,即便是其不考虑集结重兵是否会引起中国方面的反应,复杂的山地和茂密的森林,同样也会限制日军的进攻规模,总之,除去正面进攻之外,他们几乎没有其它的选择……”

恰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列车驶进了一条隧道,这正是环贝加尔湖铁路的特色,在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只有环贝加尔湖段有隧道,也是整个西伯利亚铁路最复杂的路段。

“别里耶科夫少校,最初,环贝加尔湖铁路起始于伊尔库兹克,沿安加拉河直抵其在贝加尔湖的源头,然后沿湖岸环形。然而,对于从斯柳江卡到贝加尔湖站间最困难的一段铁路的建设,是在1902年才开始的。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一段!“

在阳光再次照入车厢的时候,格里戈连科指了指车外说道。

”这段贝加尔湖沿岸的地势十分险要,几乎到处都是坚硬的岩石,建设者们不得不把绝大部分铁路铺设在隧道中,或是铺设在人工托架上;而且,还不得不用挡土墙加固铁路侧堤。当时工人们忍受了许多艰难困苦,而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则更加剧了建设铁路的艰难程度。当时,建设铁轨的速度每天仅为,而每建设1公里的铁轨就要消耗1车皮的**。因此,环贝加尔湖铁路每公里的建设成本,比西伯利亚大铁路其它路段的修建成本要高出1。5倍。如果……”

手点着地图,格里戈连科的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如果炸毁了这里的铁路,那么整条西伯利亚铁路都将陷入瘫痪之中,没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日军是无法恢复铁路交通的,按阿帕纳先科司令和参谋部的计划,在逐步抵抗的过程中,逐步破坏所有的隧道以及桥梁,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在上一次的俄日战争时,当时因为这一路段尚未通车,所以在最寒冷的冬季直接把铁轨铺设在贝加尔湖的冰面上,火车直接在冰面上行驶,在进入冬天后,日军很有可能从贝加尔湖发起进攻!“

眉头微微一皱,格里戈连科的神情中流露出一丝忧色,或许西伯利亚的冬天并不适合打仗,但是在经历了蒙古边境的“冬季之战“后,他清楚的知道,冬天同样也可以进行战斗。

“那我们就把贝加尔湖变成战场!“

冷冷的一笑,别里耶科夫指着贝加尔湖说道。

“军队可以通过贝加尔湖,但是**同样可以炸碎厚冰!“

当格里戈连科一行人在环贝加尔湖一带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在滨海边疆区,一些尚未沦陷的城市中,蒸汽机车轰鸣声,挂在机车后方的巨大的拖钩深入到铁路的泥基之中,随着机车的行驶,在巨大的爆裂声中,坚实的枕木在拖钩的拖曳下被扯断了,而原本看似结实的泥土路基更像是被犁地机犁过似的,土壤翻盖着断裂的枕木。

同样的一幕,同样在整个滨海边疆区上演着,铁路被破坏了、路桥被**了,破坏铁路的命令是刚刚下达的,在铁路被破坏的同时,沉重的路轨被附近的农民扛着扔进了河中,而集体农庄开出的履带式拖拉机更是拖上了深犁,对路基以及沿线的公路进行了进一步的破坏,不过只是短短数天的时间,在整个滨海边疆区,60%以上的铁路、50%以上的公路,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和远东任何一个地方一样,没有任何人敢于违背“远东沙皇“的命令,当铁路、公路被破坏的同时,无论是滨海边疆区亦或是阿穆尔边疆区,数以十万计的军队或是开始沿着铁路撤退,或是就地组织防御,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如果遭受进攻,可以随时放弃市镇,撤入附近的山林之中,用游击战抵抗日军/

在列车车厢的门边站着一个泪痕满面的男孩,约摸十岁光景,一个女人则站在他的身后。男孩的哭泣声让所有的人都不满意地朝他们那边看了看。

感觉到旁人的目光,那女人央求说:“低声些,伊万,低声些!别妨碍别人休息。你没看见吗,这里有人…”

跟瓦利茨基并排坐着的小老头微微拾起身子,用通常成年人对一个淘气的孩子讲话时所用的那种和气而又带点讥讽的口吻说:

“哭什么呀,那个叫伊万的年轻人?”

孩子不开口,擦着脸上的眼泪,那女人急忙说:

“请你们原谅,同志们!他不肯离开家,所以从一上车就开始拼命哭叫!”

她又把男孩子推了一下。

“好了,伊万!你惊吵别人了!大家都在休息…”

男孩向前走了一步,又站住了,用不友好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场的人。

“年轻人这样的举动究竟是什么道理?”坐在瓦利茨基旁边的那人还不肯罢休。

女人在条凳角上坐下,把倔强地扭动着肩膀的男孩子拉到身边来,回答说。

“知道吗,他不肯和我一起撤走!他说只有胆小鬼才会在日本人入侵的时候离开这里……请您原谅,”

她忽然省悟到,这个车厢里的都是要撤往后方的人,接着又补救似地加一句。

“他爸爸在前线呢。”

“为什么到后方去的就是胆小鬼呢?”

坐在对面条凳上的一个剃光了头的中年男子显然有点生气地说,他穿着一件军便服,但没有领章。

孩子顿时挺直身子,有些激动大嚷起来:

“胆小鬼!当然是胆小鬼!大家全说应当做一个勇敢的人,勇敢的人!可是现在,你们却都撤到了其它地方,还拉着我一起去,我怎么能做一个勇敢的人呢?!”

男孩的喊声,让一些人的神情变得尴尬起来,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这个机会。

“你认为只有留在这里战斗才算勇敢吧?”

那个光头男子已经比较平静地问他道。

孩子用毫不稚气的眼神对他看了短短一会儿,然后似挑衅地说。

“可是您……您也应当上前线!你,你是军人……”

“我也上过前线的,”

光头男人现在已经很和气地回答他了。

“喂,你瞧,如果你不相信。”

他提起左脚的裤管,所有的人全看到他脚上打着石膏。然后他看着男孩说道。

“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是在为俄罗斯的生存而战斗,留在这里的同志们是为俄罗斯而战斗,我们同样也是,我们会在其它的地方,更好的、更顽强的与敌人进行战斗!只不过,我们所处于的战场不同!”

“伊万!快过来!”

那女人在他耳朵边大声说,又把男孩拉到身边来。这一次男孩依从了她,低着头在她旁边坐下,列车继续沿着铁路前行着,在那些许透过车窗映进的月光中,人们慢慢的似乎睡着了,在车厢里,没有人知道他们会撤到什么地方,也同样也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回来。比奇提示:如何快速搜自己要找的书籍

第六十一章胜利进军

赛音山达,蒙语赛音山达的意思是“好水池”,可它偏偏又是蒙古高原上最干燥多尘的省会之一,这座东戈壁省的省会是一座被沙漠包裹着戈壁小城,如同黄色波涛里的一叶孤舟,在过去的几天中,一个消息一直悄悄的在这里传播着——俄国人要离开蒙古了。

俄国人离开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清晨时分,当这座人口不过只有两千多人的小城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时候,当其中的一些人民革命党员准备一如往日的开始今天的工作时,

“第一书记和省长都离了……“

悄无声息的,这个惊雷般的消息不过只是短短片刻功夫便传遍了整个小城,数以百计的人们在得到消息之后,纷纷涌出了简陋的房屋,人们围拥在省政府门前的广场和街道上,这时候一些眼尖的人看到,在几名军官的护送下,第一书记和省长等十数名高官,坐上了省政府的汽车,在另一辆卡车上则装满了物资,而在车队的周围的则是骑着马的上百名苏蒙军,此时那些高官的神情显得极为难看,他们甚至都没有看周围的百姓一眼,便匆匆的坐上了汽车。

离开了!高级官员和军队一同离开了!

而这时,人们才注意到省政府内的旗杆上,国旗降了下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几乎没有人知道,作为公安局局长的苏木赫骑在马上,他朝着身边的那几名下属看去,此时他的神情显得极为复杂,就在一个小时前,在省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

“苏军已经撤出蒙古,而中**队对蒙古的入侵迫在眉睫,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乔巴山元帅已经决定同驻蒙苏军一同撤往苏联……“

各省的高级官员自然是随同撤离,至于他——苏木赫,自然没有人过问他的命运,现在却成为了这座城市中的“最高长官“。

中国人要来了!

苏木赫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紧张,他的额头不时的涌着汗,因为他知道,在过去的几年间,他的手中沾了多少血,他的目光甚至不由自主的朝着城边的几处土丘看去,那里曾是一座喇嘛庙,就在那里,他杀死了十几个喇嘛。

“局长,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

没有告诉苏木赫应该怎么办?他还能怎么办呢?“全力配合……“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