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对于孙郡来说,他希望公司就是这个丛林里的王者。虽说在表面上,他从未来改变过自己的形象,并注意维持公司的形象,但并不妨碍一点——他是一个真正的掠夺者。

又一次,孙郡又瞥了一下眼前的报告,这份报告是北方矿业的报告,报告的内容非常简单,是关于招远金矿的设计以及开采准备情况。招远金矿是北方矿业唯一的“贵金属”矿,对于这一金矿的开采,他本人也非常注意,因为公司需要一定的贵金属储备。

“加快矿场建设,确保维持矿业开采权!”

简单的指示之后,他又继续翻看着报告,突然,报告中的一页吸引了他的注意是北方矿业广西事物所的地质学家蒋溶在广西贵县发现了一座大型铝土矿,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是三水铝土矿,且含量高、表层浅,易开采。

“初步查明仅贵港市及其临近地区110平方公里范围内,远景储量2。2亿吨以上,贵县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属于高铁低铝型铝土矿,氧化铝含量在25…30%,氧化铁含量40…45%,铝硅比在3…4之间,适用于常压、低温和低碱浓度的拜耳法溶出……”

靠在椅北上,孙郡默默的用手指轻击着扶手,他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

铝是一种金属,像所有的金属一样,都有自己的用处,在80年前,铝曾比黄金还贵,但随着电解法的发明,铝的价格虽然一落千丈,但在另一方面,随着航空业的发展,比重轻的铝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航空金属”。

航空金属,这正是铝的意义所在,而在战争时,铝的意义更为重要,其一跃成为“国防金属”,但是直到现在公司所开发的河南、山西铝土矿的质量都比较差,而且都是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亦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北方有色每年仅只能提供不到三千吨铝——公司必须首先保证一类生产用电,随后才能满足北方有色电解铝厂的用电,而三水铝土矿,却解决了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矿场远在广西。

“以开发铝土矿为契机,建立一系列水电站、铝厂以及机修厂,从而使公司触角全面于广西展开……”

一座年产20万吨的大型铝厂固然重要,但对于孙郡而言,他所看到的却是一个机会,一个公司全面左右广西经济、工业建设发展的机会,在他的眼中,通过对各省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掌控各省的经济、工业命脉,这正是北方公司的“昭昭天命”。

“铁矿?嗯,可以考虑让当地人建炼铁厂……”

慢慢的,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在孙郡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矿厂是由公司开发的,自然铁铝分离后的铁精矿也是由公司控制的,这意味着由当地人投资的炼铁厂,从原料甚至直到市场,都将无法离开公司的左右,最终,所谓的本地的企业仍然将是公司的附庸。

“是公司直接投资,还是……”

在脑海中一个影响广西未来经济工业发展的雏形形成后,孙郡又一次陷入了思索中,最后他还是摇了摇头。

“还是和过去一样,由华复行主持吧!”

通过华复行将公司的触角延伸至少全国各地,这是公司的扩张战略的核心,相比于公司,华复行更具隐蔽性,在过去的几年间,通过华复行主持的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贵州、四川等省的资源开发,使得公司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省份绝大多数矿产资源,并籍此建立一大批矿场、精炼厂,而相对应的是数千家看似**实则却为公司附庸的本地工业企业亦随之创办。

所谓的华复行,对于公司而言,不过只是扩张的工具罢了,尽管如此,无论是中央亦或是地方,却是双手欢迎华复行的投资,而未加任何警惕,他们全未注意到,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省的工业经济会慢慢的完全捆绑在“北方”这个超级康采恩的身上。

做出决定并作出批示之后,孙郡便将报告放到一旁,这时,摆在他面前的是公司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经济研究所与公司调查局一样,都是公司的情报机构,只不过后者更偏重为“公署”服务,而前者更偏重金融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情报搜集研究工作。

不过只是刚翻过两页,孙郡就感觉到他的呼吸变得的急促,甚至就连心脏的跳动亦加快起来!

机会!

此时,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准确的来说,这个机会正是他期待以久的!

这个机会与公司介入南京以及苏浙一带的战后重建不同,这个机会甚至将会成为公司左右中国工商实业的最佳契机,如果公司能抓住这个机会,孙郡看到一个真正的终级“康采恩”的诞生。

“一个帝国的崛起!”

在感叹着这句话的时候,孙郡不禁想起在大学时,曾读过的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阵亡将士举行的国葬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说中的一段。

“每一个人在整个国家顺利前进的时候所能得到的利益,比个人利益得到满足而整个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

反复于心底念叨着这句话,孙郡却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笔,慢慢的朝着窗边走去,透过厚实的玻璃窗,他看着窗外繁华依然的北方新区。

现在的北方新区正是“北方帝国”的大脑,或许,十几年后,这里并不是南京,并不是首都,但这里却将可能成为一个比南京更具权力的核心,这里将是整个中国的工商经济心脏,甚至这里的打一个阿嚏,中国的经济都有可能随着阿嚏而起伏。

但,是什么造就了未来的“北方帝国”呢?

凝视着窗外的繁华,凝视着“帝国的心脏”,孙郡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个答案,正是这个国家的衰败与兴起,在过去的几年间,北方牢牢的抓住了这极为难得的两个机会,在北方踏上这个舞台的时候,这个国家正在艰难的前行着,而在北方崛起的时候,这个国家看似因入侵而走了下坡路,当“北方帝国”诞生的时候,这个国家又一次踏上了前进的道路,而这一次……

默默的思索着,凝视着霓虹灯中那耀眼的“北方”,孙郡的神情变得凝重,最后双拳猛的一握,在唇边默默的自语道。

“北方帝国!”

第二百八十七章争执的幕后

大年初一,相比于市间的喧嚣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武汉南郊的珞珈山却显得分外的清静,此时的珞珈山已经被冬雪染成白色,曾青翠的树木要枝条,更被雪花所覆,显得分外的美丽。

而在珞珈山蒋公馆一楼的客厅中,蒋介石、汪精卫、陈布雷、张静江、陈诚、何应钦此时,都围在一个大型的模型边,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神情中全不见的半年前的凝重。

而此时摆放在众人面前的模型,正是“首都重建”的整体模型,尽管模型上只有几十座标志性建筑,但是却已经初显了整个首都未来的雏形、宽敞的街道、林立的公园、一栋栋高楼,无一不在向他们传递着一个信号——这是适合未来中国的首都。

“……南京重建后,将以北起下关江边,东出中山门与中山陵园大道衔接,全长12001。94米,旧路设计宽度为40米,而考虑到将来,特将旧路拓宽至60米……”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建筑师董大酋和上百名建筑师以及国外的城市规划师,一同承担了“首都重建案”的规划,与过去的首都规划受限于民宅、旧路不同,此次重建几乎完全重建中国的首都。

在历时一月余的南京保卫战中,南京70%的建筑被炸毁,另外30%的建筑亦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亦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国的设计师们得已真正意义上重建这座城市,而重建的南京则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首都。

“在首都重建后,中山路将作为南京的中轴线,所有的道路都将以中山路为中轴加以拓延,在中山路……”

手指着模型上的一个个建筑,董大酋向委员长以及国民政府的要员们介绍着这些地标性的建筑。

“这便是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的建筑风格是遵循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引入欧美现代建筑材料……”

“中国式”,这是南京重建遵循的建筑原则,无论是民族的自尊心或是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需要,都必须彰显“中国元素”,而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建筑,毕竟作为首都,这里的每一栋建筑,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中国。

也正是首都这一特殊的政治定位,使得作为建筑师的董大酋必须考虑到政治因素,而在这其中“民族式”、“中国式”又是其中的核心,现代并不意味着西洋式,这是董大酋之所以能够成为“南京重建案”总设计师的根本原因,

而因为南京几乎被战火夷为平地,所以“首都建设规划”几乎是在一片空白的废墟上新建的,所以有机会统一政府建筑的样式。因此在政府所建造的二十几座政府建筑,尽管样式各异,但在建筑风格上,全部都是“民族式”的设计风格。这种在一个城市用同一种风格建造官厅的做法,无疑更能彰显出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一特点,而这恰正是政治上的考虑。

用了近了两个小时,介绍了二十几座政府建筑之后,董大酋又把话峰稍转,转到了城市的整体规划特点,尽管城市的整体规划有许多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的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参与其中,他们对城市的整体进行了规划,而在这个规划之中,并没有全盘引入“西洋式”,而是在充分借鉴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风水学之类的传统因素,亦需要考虑其中,这一切对于董大酋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首都的重建容不得有一丝的疏乎——因为这是首都,任何错误或者疏乎都将影响到中国的形象,甚至给后人造成困扰。

“……作为这个规划的另一个大特点是水系的合理利用。对城内外水系进行充分利用,除去利用原有湖泊形成亲水公园、塑造江南水乡之色外,同时还对南京的下水道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实行城市排水管道的雨、污分流。同时将雨水管道与公园水系的建设相结合,在适当的地方挖土填坝,形成人工湖,即可作为雨水的调整池,也是城市供水的临时水源地,同时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亲水公园。这种设计,在世界上也是极为少见,但从北方公司新区的实施来看,其效果是极为显著的。”

在中国城市建设规划,从来都离不开“北方新区”,那是中国人自主规划、设计的一座现代化“城市”,那座城市有着太多的领先世界的规划,亲水公园、人工湿地、城市中央公园、街区绿地公园,诸如此类的设计,使得北方新区成为了一个极宜居的城市,对于任何一个初抵北方新区的人而言,他们会惊叹于那座城市的美丽,也正因如此,董大酋才会充分借鉴北方新区的设计,将其中的亮点引入首都的规划之中。

“在首都建设的一期工程项目中,公园和运动场面积占新建20平方公里的12%,这是个很高的比例。按计划到民三十年,也就是一期工程完工时,城区内的绿地总面积为20。8平方公里,人均21平方米,不仅达到邯郸北方新区的标准,而已经达到欧美先进城市的水准。总之,首都重建规划不仅仅需要考虑到眼前,更需要着眼于未来,不是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也不是五十年、一百年,而是五百年、一千年!甚至更长……”

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董大酋将视线投向蒋介石,他是国民政府的委员长,同样也是首都重建名义上的总指挥,在他听到“五百年、一千年”时,董大酋注意到这位委员长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作为国家元首谁不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千万年持续下去呢?

“嗯,董……”

就在蒋介石将要开口时,突然,原本明亮的客厅灯光灭了,只让客厅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停电了!

只是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黑暗的原因。

停电,从去年岁末至今,对于武汉来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武汉经常性的陷入停电,而停电的原因非常简单——优先保障工业用电,其次是生活用电,再次是商业用电,以及政府非军事机构用电。

又过了几分钟,公馆再次恢复了供电,这是公馆自备发电机供电,而停电却让蒋介石的脸上变得的不甚好看,毕竟作为临时首都,经常停电,总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突然的停电,或许打扰了蒋介石等人的兴致,以至于又过了十几分钟,董便和委员会的同事们一同离开了公馆,只留了那份整体模型,而在首都重建委员会的调序离开后,注意到委员长的脸色有些异样,汪精卫的心底微微一笑,面上诚恳的说道。

“委员长,我看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毕竟,现在已经停战了,没有必要再实施战时供电令了!以免如此这般成日扰民!”

“战时供电令”这是大本营授权汉阳电力公司实施并制定的战时供电法令,在武汉作为临时首都后,政府并没有大包大揽的控制一切,而是学习着邯彰的模式,将武汉三镇的电力供应都交给了武汉最大的电力公司——汉阳电力负责,随后汉阳电力这家隶属于北方能源的子公司,便在中央的授权下,整合了三镇的电厂,实施了以优先保障工业以及军用的电力管制,而这种管制,即便是在现在仍未改变。

而相应的是,尽管中日已经停电,但是武汉的停电却更为频繁了——新晋投产的工厂,增加了电力的消耗,而新建的电厂至今仍未来投产,在另一方面,原本定于武汉的长江电厂,亦被迁往下关,用于中央电厂的重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内,武汉都不得不面临电力紧张的局面。

又一次停电,让汪精卫适时的提出他的建议——结束管制,既然现在已经停电了,那么结束管制无疑是极为必要的,但在汪精卫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张静江却在一旁插口说道。

“兆铭,中日不过只是停战罢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打起来了!这战时管制,还是极有必要的!”

在张汪两人的言语中,蒋介石的眉头紧锁,他知道这种争执表面上因为“电厂”,但实际上却与张汪两人的权力之争有很大的关系,曾几何时建设委员会的地位日益微弱,而最终张静江靠着侄女婿那张牌改变了一切,甚至籍此重入中央执行委员会,甚至由此形成了新的其涉及成员之广、影响力之大更甚于过去的“新建设系”。

在中日停战后,自遭刺后一直未担任实物的汪精卫到处游说,以掌握战后重建之权,相应的原本就视战后重建为禁锢的张静江和他的“建设系”亦不甘示弱,进而导致两人的矛盾加剧,而这种矛盾又是蒋介石乐意看到的,在两人权争不断时,他蒋中正就能掌握两人,利用他们的矛盾为自服务,

对于试图侵略自己利益的汪精卫,张静江压根就谈不上客气,说起话来,自然也就毫无客气之意。

“兆铭,在政治上,你也许算是个内行,但在建设上,你却根本就是个外行,若是不实施战时管制,冒然放开电力管制,武汉有三分之一的工厂明天就会停产!同时电费亦将肯定因为市场供应而随之增加!这不便民,而是祸国殃民!”

第二百八十八章北方的命运

“这不是便民,而是祸国殃民!当时老爷子的话一出口,汪精卫的脸色骤然变得煞白,他汪兆铭,在这个面前摆资历,在那个面前讲政治,不就是总理遗嘱的起草人吗?可偏偏他碰到的是老爷子,老爷子什么人啊,党国元老,总理在世时亦需要称一声“先生”的主,又岂能让他给气受!”

说道着汪精卫,邵寒的语气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好感,他是公司副经理,但同样也是张静江推荐过来的人,而且现在他还是建设委员会的顾问,正因如此,才会对处处试图压过建设委员会的领导“国家重建委员会”的汪精卫,没有任何好感。

“重建委”与“建委”的冲突,从去年成立至今,就没有任何缓和之色,现在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以至于邵寒说起话来,更是直呼汪精卫之名。

北方公司的办公室内,听着下属向自己转述的发生在蒋公馆的事情,孙郡却是摇头笑叹道。

“这个老爷子,这话说的,那汪兆铭,或许是个外行,可毕竟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在那,得罪过死了,也不是件好事!”

虽说对老爷子颇有感激之心,但对于孙郡而言,他更看重的却是“北方帝国”的未来,他并不想在政治上给公司增加敌人,毕竟现在公司的敌人已经够多了。

不仅敌人够多,对公司虎视眈眈的人更多,尽管公司看似庞大,但是在“北方帝国”的构建中,能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至于在“北方帝国”完成构建之前,还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在政治上树敌。

“总经理,我觉得您太过小心了一些,毕竟,只要咱们的董事长还掌握着华北,那么就没有任何人可能给公司造成真正实质性的干扰!”

相比于总经理的谨慎,反倒是邵寒一语道破了本质,对于公司而言,公司在政治上最大的依持并不是张静江的“建设系”甚至“建设系”不过只是公司的一个触角罢了,假以国家的名义,行使公司扩张的触角,对于公司来说,真正的靠山正是公司的创始人,那位身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的董事长,他才是公司真正的政治靠山。

实际上,这也是公司会不惜一切支持主任的原因所在,两者根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就是一体的,而且外界对此也不会有任何怀疑,无论在什么时候,公司都不可能改变姓“管”这一事实。

“的确!”

站起身,孙郡并没有否认这一事实。

“但是,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我们不可能永远只把眼睛盯在华北,也许以后还包括东北,作为一家国民企业,我们要把视线放之全国,这不仅是公司身为国民企业的责任,同样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只有在整个国家崛起过程中,公司才真正有可能,跃身成为一家真正的国民企业,一家决定国家未来的国民企业!”

几乎每一次提及“国民企业”时,孙郡的内心都忍不住一阵激荡,或许他心中的“北方帝国”与国民企业有着显然的区别,但是这并不妨碍他通过“国民企业”的构建去完成“北方帝国”的构建,而在“国民企业”决定国家未来的这一基准点上,“北方帝国”又是与其相通的。

“三年前,董事长把公司交给了我,他曾告诉我,他希望有一天,在他身后的时候,每一个人中国人,在提及北方的时候,都会用崇敬的心理面对北方,也就是从那时起,“国民企业”便成为每一个北方人努力的目标,我们以一家公司之力,肩负着太多的“国家责任”而在肩负这一责任的时候,我们亦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但是,这距离真正的“国民企业”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说,这次停战,对于国家而言,是抓住机会,重新实施国家建设,以备来日的话,那么对于公司而言,这却是我们创建“国民企业”的最佳时机,因此……”沉默片刻,孙郡看着邵寒说道。“南京以及江浙的重建,在涉及地产方面的重建中,除去必须的居民区建设之外,其它的什么象征性的、标志性的,都可以扔给汪精卫的“重建委员会”我们的根本就不需要那些,我们是商人,根本没有必要在政治领域去和那些政客竞争,像汪精卫之流,他们所需要的是通过战后的重建捞取政治资本,同时利用重建进行适当的分肥,以获得整个政治同盟的稳定,而这恰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所需要的是……”

整个国家!

在心下暗自道出这四个字的时候,孙郡的脑海中却浮现出另一个念头,未来,无论是谁主政,都将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政府是公司的影子政府,真正掌握国家的,并不是政府,而是公司,作为一个提绳者,有必要去同舞台上的木偶竞争声望吗?

“是充分开发南方以及西方的资源,充分发展国内的交通、充分发挥中国的潜力,从而化资源、人口等潜力,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战争服务,这才是身为“国民企业”的我们所需要做的!”

话到嘴边,孙郡用一套最冠冕堂皇的言语,道出了另一个事实。

“所以,你可去告诉老爷子,我们的目标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任务和使命在什么地方,我相信老爷子会同意的,更何况……”

走到窗边,手指着窗外的建筑,孙郡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说道。

“冰彻,你看这是新区,可是在新区,有多少人记得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呢?但是,几乎每一个百姓,都住的北方置产修建的楼宇、房层中,他们用北方能源的也力照明,用北方能源提供的汽油驱动汽车、用北方药业的药物治病……”

回过头,看着若有所思的邵寒,脸上露出了笑容。

“相比于,那些官厅,那些所谓的大型工程,我的朋友,相信我,老百姓记不住那些,因为那些东西太过远离他们的生活,当我们丢下那些面子上的、荣誉上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可以想象吗?当整个南京,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北方置产的商铺中经营,几乎所有的百姓、公务人员,都居住在北方置产的构建的屋宇中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什么?”

一连串的反问,让邵寒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间,他的内心却又涌起了一阵不安,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北方新区,只不过那个北方新区,却又是中国的首都。

“我们所得到的,恰恰是被汪精卫等人所忽视的!”

在邵寒的不安之中,孙郡却是轻松自然的说道。

“公司所提供的,却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一个让他们无处不置身于北方世界之中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改变!因此,人们不可能永远记得汪精卫,但是,人们却会记住北方!记住我们!”

“总经理,那中央也厂……”

收敛心情,邵寒提及建设委员会与重建委员会冲突的关键——中央也厂、中央水厂,这是南京重建的两大公共服务机构,亦是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工程。

“中央也厂,有多大?”

唇角微扬,孙郡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嘲讽之色。

“所谓的中央也厂能够满足未来南京的也力需求吗?能够满足南京未来的发展吗?就像武汉一样,现在武汉的也荒又到了什么地步?”

精心策划,武汉的也荒与其说是供需的问题,倒不是说是孙郡一手策划所导致的,在得到那份情报之后,他便开始着手策划起了武汉的也荒,从而为下一步的计划铺平道路。

“现在中央的精兵整编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军人退役,单靠首都和江浙的重建能吸纳足够的退役荣民吗?总理是承诺协助中央解决十万荣民的安置,但是,最终,在中国,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我们……”

走到办公桌后,孙郡向邵寒展示了一份地图。

“公司计划在这里修建中国第一座大型水也站!”

手指着汉江的上游,孙郡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得意之色,这个也厂将是一个“诱饵”一个诱使中央向公司敞开一切政策限制的诱饵,将公司敞开全中国的大门的诱饵。

“这座水也站的装机容量计划将达至ul50万千瓦左右,年发也量不少70亿千瓦,仅此一座也站,就可以满足湖北以及河南、陕西三省的用也量,冰彻,你觉得老爷子是愿意参与到这座水也站的建设之中,还是继续把眼睛盯在南京的那个装机容量才30万千瓦的中央也站上?”

“年发也量不少于70亿千瓦的大型水也站!”

总经理的话,让邵寒难以置信的睁大眼睛,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公司什么时候做出的决定?

“公司计划投资l。5亿元,用5年的时间,完成水也站的建设,冰彻,现在这个计划,已经纳入到北方能源今年的实施计划之中,总之,还是那句话,让老爷子把眼光看长远些,那些骨头汤,就让汪精卫他们喝着吧!咱们……”

话声稍沉,脸上露出浓浓的笑容,孙郡的手朝着地图上一按。

“咱们要吃的是真正的肥肉!”

第二百八十九章牺牲

美国邮轮“美利坚总统”号在夏威夷停泊两个小时加完水之后,就开始了它横渡太平洋4500海里的漫长航程。离赤道那么近,阳光是烫人的。海面像一匹无边无际的蓝绸子,闪着银色的光亮。时而飞鱼成群,绕着船头展翅嬉戏。

“美利坚总统”号是在旧金山启碇,在船上聚集着太多前往东方寻找新机会的美国的工程师、专家,去年,持续7年的大萧条,尚不见消失的阴影时,再一次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情况再一次恶化,而此时“美利坚总统”号这艘豪华邮轮上的4876名乘客中,有多一半乘客都是因经济危机而接受北方贸易公司的聘请前往中国的,他们中既有工程师,亦有各行业的专家,同样还有大学教授,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美利坚总统”号邮轮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新生的开始。

在过去的5年间,从旧金山驶出的“美利坚总统”号以及其它多艘邮轮,将多达三万名美国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家人,运至大洋的彼岸青岛,然后自己青岛前往他们的雇用地北方新区,尽管去年的战争爆发,影响了这种“智力”的引进,但每个月,在香港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来自美国以及其它欧洲国家的专家学者乘船抵达中国,再乘火车北上。

有大学的教授、有机械专家、有冶金专家、有工程专家、有建筑师、有……法兰克。高尔这位水电工程师,甚至都分不清在这漫长的航程中,他结识的人来自多少个行业,就像在这艘船上,他甚至碰到了在修建胡佛大坝时他的雇员威尔。拉比,一个年青的水电工程专家,他是个满头亚麻色头发、满脸雀斑的年青人。

如同任何一艘豪华邮轮的餐厅一样,这里理应充满欢乐的气氛。侍者砰砰开着香槟酒,桌面上摆满佳肴和各色果品。随着悦耳的乐声,男女乘客像蝴蝶般地翩然起舞,在这里似乎见不到美国的萧条,见不到营养不良者,只有一些乘客们身上的那些略显破旧的衣服,提醒着所有人,他们的日子过的很不容易。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吃着盘中的牛排,法兰克。高尔对拉比说道,一个月前,他的公司接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邀请,邀请他前往中国修建亚洲最大的水坝,一座总投资超过5500万美元的、装机容量超过150万千瓦的巨型重力水坝。

这一巨大的工程吸引了全世界所有具有资质的公司,而法兰克。高尔和他的合伙人决定,以接受中国投资方对时间提出的苛刻要求作为前提赢得了合同5年建成发电,但这并不是赢得合同的根本,在整个工程期间,他们将全力帮助中国方面学习并掌握大型水坝的设计建造技术。

而作为总工程师的法兰克。高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