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才给予的,而给予中国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贷款。
“对苏联的远东安全是有益的!”
吐出口中的烟雾,斯大林默默走到沙发边,然后坐了下i。
“去年,我们给予中国人的援助,其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牵制日本人的力量,从而确保日本不会入侵我们的远东,但是现在……”
眉头微微一锁,斯大林的神情随之变得凝重起来。
“可是去年,他们的军队却在北方,不仅全歼了一个师团的日军,甚至还重创了日军,要知道,日本人是极为顽强的敌人,由此可以认定一点,中**队如果获得良好的武器以及训练,是完全可以击败日本人的,而现在,他们正在一点点的获得这些!”
紧锁眉头,他的眼睛变得小而黯淡,以至于就连神情中也透露出了些许忧虑之色,作为苏联的领袖,他需要考虑太多的问题,国内的,国际的,等等,太多的问题。
“而且,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在中国的同志,他们在上海以及杭州湾一带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可以说,几乎丧失了全部的军队!”
也正是这个消息,让坚定了斯大林决定加大援华力度的决心,他深知,对于苏联而言,这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到日本的威胁,同样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威胁,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也许,三年或者四年后,中国很有可能击退了日本人,收复了满洲地区,到那时,我们所需要的面对的是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
又一次叼起了烟i},斯大林默默的站起身,而后他走到办公室中的地球仪前,他凝视着地球仪上的苏联,同时又凝视着欧洲,随后又转动地球仪,凝视着满洲。
“那时的中国,将是一个如同俄日战争后的日本一样,一个因为战争胜利,而空前自信的国家,而且他们还有一支在战争中经受住考虑的军队,到那个时候,他们的威胁甚至比日本还要大,要知道,中国与日本不同,他们是一个大国,他们有着无穷的人力和资源,所欠缺的仅仅只是工业,但是现在中国的工业,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他们的工厂每天都在增加……”
甚至就连斯大林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提及未来的时候,他那握着烟i}的手,不由自主的加重了力度,紧紧的握着烟i}。
“甚至,到时候,空前自信的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向我们,索要那些在他们眼中,属于他们的,实际上却是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我的同志们,我想问,到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转过身,凝视着伏罗希洛夫元帅这位苏联的国防人民委员的,斯大林的语气变得严厉切认真起来。
“到那时候,我们在远东势必将要面临新的威胁,如果我们反攻他们,西伯利亚铁路将会限制我们的力量,到那时,如果蒙古陷落了,中国人很有可能切断铁路,也许,我们将失去整个远东,苏联可以接受吗?”
“当然不能接受,斯大林同志!”
“是的,远东是苏联的远东,是俄罗斯的远东,任何人失去它,都会成为苏联的罪人,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未来,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的未来是,即便是没有我们的帮助,德国人、美国人甚至英国人,在中国显现出他的力量之后,都有可能帮助他们!三年,最多四年,中国人就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到那时,苏联必须要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因此,新疆的铁路,对于我们而言是极其必要的!”
几乎是急着步,重新走到地球仪的面前,斯大林的手指在地球仪上划出了一条线来。
“如果在未来三年中,中国人为了获得我们的援助,修通这条铁路,那么,同志们,就等于中国人主动的为苏联打开了一条通往中国腹地的大门,而且,在这里,还有我们的同志,到那时候,许多中国人,会成为我们的同盟军!因此……”
转身看着莫托洛夫与伏罗希洛夫两人,斯大林握着烟斗说道。
“我们必须要加大援助中国的力度,以让他们相信,他们要获得足够的援助,就必须修建这条铁路!”
第一百八十五章饮鸩止渴
一辆墨绿色的新中卡车拖着一道滚滚黄烟在荒芜的戈壁滩狭飞驰着,卡车出的轰鸣声打破了一望无际的戈壁上的死寂,又过了一会,这辆新中卡车停在了在戈壁滩上的一个火车站,这里便是陇海铁路的终点站——玉门站,更准确的来说,这是兰新铁路的一部分。
从民国二十五年,在获得了充沛的资金后,陇海铁路全面开工,为了赶抢工期,抢在玉门油田投产前,将玉门埋藏的石油运出,从而获得每年数千万元的利润,数以十万计的劳工日夜不停的修建着铁路,去年十月,随着第一列满载一千五百吨石油的油罐车从玉门站发出,在玉门油田积压的近三十万吨原油,在随后的两个月中运出了西北腹地,运往西安以及邯彰的石化工厂,而原本因战争爆发,进口石油制品受到影响而产生的油荒亦随之缓解。
在油荒得到缓解的同时,玉门油田的开发力度被进一步加强了,在过去的两年间上数千名工人来到这里,曾经荒凉的老君庙一带,成为了一座戈壁小城,在玉门油田的石油滋润着中国的“战争机器”的同时,原本按计划应该停止的铁路修建工程并没有停止,反而继续向新疆方向修建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着许多人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但能够让人记住的却是王维的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对于中原而言,千百年来,西域都是遥远的边疆,新疆从来都是流放之地,而此时,对于中国而言,新疆却又成为了中国的一条生命线。
“苏联人承诺,向政府提供3亿美元的军火贷款!”
站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看着身边的吕季方,魏玉铭语气认真且诚恳,续修兰新铁路,是南京作出的决定,为此,甚至同北方公司签定协议,以承诺各省向北方公司提供不少于i00万劳工作为代价,从而换取北方劳务公司的l3。5万熟练劳工继续用于铁路工地,铁路之所以能够在三年内从西安修至玉门,正是得益于那些军事化管理的l3万劳工,在过去的三年间,几乎每一个小时,在沿线路段上都有超过三万筑路工人进行着紧张的筑路或开凿山洞的工作。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条铁路能在如此恶劣的地形、环境下能修的这么快,而这与北方劳务公司那些训练有素的工人有着很大的关系,也正因如此,资源委员会才会不惜以各省输入邯彰百万劳工换取这支建筑大军。
而中央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决心,正是因为孙科访苏,与苏联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同时签订了贷款协议,而根据那一协议,苏联将向中国提供总额高达三亿美元的贷款,而其中3000万美元用于修建玉门至阿拉木图之间的铁路,以用于运输军火以及偿还矿物及农产品。
“而这些军火,只能绕道欧洲,经水路运往香港或者广州,要么只能用汽车经新疆公路运往玉门,前者太过耗时,后者所费过大,因此,中央才决心修建这条铁路!”
“可,俄国人,可没按好心啊!”
作为陇海线劳务公司负责人,魏玉铭也曾研究过新疆铁路的问题,新疆铁路与其说是中国的生命线,不如说是俄国人借机染指中国的工具。
“在新疆,甚至就在哈密,还有苏联人的驻军,表面上新疆铁路公司是由苏联、中国双方全作经营,可中东铁路,当年是怎么合作经营的?前车之鉴不远,有了这条铁路,苏联人,不仅能进一步染指新疆,甚至能染指甘肃……”
说出这些话时,吕季方只是沉默不语,对于苏联人的野心,他又岂会不知,甚至于南京方面也曾对此有过争论,但最终南京还是决心接受了。
“苏联人的威胁是将来,而日本人的威胁却是现在!”
道出这一句话,相信南京之所以无法拒绝苏联人的建议,恐怕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苏联人的“慷慨”。
“三亿美元的援助啊!”
长叹一声,三亿美元的援助谁人又能够拒绝,对于中央而言,这笔巨额援助,甚至意味着,中国能够利用苏联援助武器反击日本人,收复上海、杭州以及山东、河北甚至东北三省,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笔援助仅仅只是第一批,在未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苏援,当然,唯一的前提是——新疆铁路筑成,只有如此,才能通过铁路将源源不断的军火输入到中国。
“魔鬼的诱饵!”
作出这番点评之后,管明棠的神情显得凝重非常,对于孙科在莫斯科同斯大林达成的协议,他并不怎么了解,甚至可以说,在得知斯大林承诺向中国提供三亿美元的贷款时,其中甚至还有多达数千万美元的现金贷款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时候,斯大林如此大方了?
“饮鸩止渴也要饮啊!”
身体欠佳的张静江在听到管明棠的这番点评之后,颇为无奈的说出了这句话来。
“委员长知道你并不喜欢的苏俄人,去年就反对签订友好条约,现在肯定也会反对借款,所以呢,希望你能够体谅中央的难处,现在对德贸易因军需采购加大欠款甚多,且海关陷落至今大量关税无着,中央财力窘迫,斯大林提供的3000万美元,表面上是用于新疆铁路,可实际上,你也知道,能救中央的急而且还有几十个师的装备……”……”体谅,如何能够体谅呢?但问题在于,斯大林抱的又是什么心思?向来以小气而闻名的斯大林为什么会如此的大方?在历史上,苏联尽管曾在抗战时向中国提供了三次贷款,解了一时之急,但是苏联的援助仅限于中国的防御,“使中国既不至被日本击败,又不至反攻日本造成日本的败退……”这正是苏联援华的目的所在——使中日两国陷入战争泥潭之中,而非某一方获得胜利。
但是现在,斯大林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的慷慨呢?
对于苏联而言外汇是极为宝贵的,为了获取外汇,就在几年前,斯大林甚至可以将俄罗斯珍宝、文物廉价卖到美国,甚至就是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一批俄国珍宝,通过在后世的出售,获得了巨额资金,但是现在,斯大林竟然慷慨的向中国提供3000万美元的现汇贷款,甚至其中2000万已经转汇南京。
物有反常必有妖,但斯大林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历史的改变,使得管明棠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准确的预见未来的走向,虽是如此,管明棠仍然深信一点,在巨额援助的背后,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阴谋,甚至可以说,将影响中国未来的阴谋。
“哈密,有苏俄驻军!”
看着张静江,管明棠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不仅哈密有苏俄驻军,在塔城一带亦也有苏俄驻军,一但铁路筑通,那么在未来,苏联会不会进一步染指新疆呢?甚至经新疆铁路进入甘肃、陕西,直至中国腹地,到那时……
“苏方承诺,撤出在哈密的驻军!”
又是一个惊人的消息,一再的令人惊讶的不已的消息,甚至让管明棠的内心变得懊恼无比,尽管现在调查局利用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获得了大量军事、政治情报,但是对于苏联以及欧美国家的政治军事情报,却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而且是建立在公开信息的搜集分析上,而这又意味着情报信息上的滞后,这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o
“而且,铁路筑通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至少在未来的三年内,政府能够得到大量军火!”
出言宽慰着管明棠,张静江和其它人一样,尽管知道苏联人居心不良,但在他看来,时间是站在中国一边的。
“时间对咱们来说是有利的,在中央获得几亿美元的援助之后,完全有能力击退日本人,到那时,新疆之患,也就不足为惧了,如果苏俄试图借新疆铁路占我国土,到那时,中央自然可利用铁路调兵增援新疆……”
时间!
没错,时间的确是占在中国一边的!
在张静江提及时间时,管明棠的眼前猛的一亮,或许张静江等人都乐观的觉得在铁路修成前,中国已经利用苏援击败了日本,也许这是乐观的估计,但在另一方面,当铁路完工的时候,一个欧洲强国已经把目标转向了苏联,到那时,自顾不暇的苏俄,还有可能染指新疆吗?
当苏俄从二战抽出手的时候,也许到那时,中国大陆的战争,早已经结束了,也许,在这个时空之中,中国的战争,会比历史上结束的更早。
“既然中央已经决定了,我也不会再反对,但是……”
沉吟片刻,如之前与委员长在电话中的谈话一般,管明棠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反对态度,而是看着张静江说道。
“我希望中央能够认真考虑苏联的野心,能够尽早作出相应的防范,毕竟,防范于未燃嘛!”
道出“防范于未燃”时,管明棠的目中闪过一道冷光,他意识到,也许,应该为苏联添把火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时代赠礼
持续一天的降雪造成了莫斯科市场区道路严重拥堵,就连同机场亦有数个航班因积雪而延误,而大雪在傍晚时分,不仅没有一丝减小的势头,势头反而越来越大了,在莫斯科郊区,一片片破败的苏联时代的建筑,于大雪中尽显历史的沧桑,这是在郊外极为常见的住房,住在这里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在其中的一个房间内,满是铁锈的暖气片依然工作着,使得室内不见了室外的寒冷。
破旧的沙发上坐着的老人个子不高,虽说满头银发满面皱纹,但依还是能从他的身体中看到青年时的强壮,只是他的脊梁再也支撑不起他那宽大的双肩。坐在沙发上,他有一口没有一口的抽着烟,烟灰不是弹在烟灰缸中,而是弹在桌子上,现在的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坐立不安,那涣散的眼神很难集中到某一个地方,岁月对身体的侵蚀在他的身上尽显无疑。
“苏洛夫先生,两万美元!”
突然,一个声音传到他的耳中,说话的人个子并不高,身材削瘦,穿着件西装,他的语气显得有些强势,全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他很感兴趣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老人,同时又打量着这个破败的房间。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套不适合居住的办公室:几把跛腿的椅子,每个窗台上都放着几盆忘了浇水而枯萎了的花,角落里布满了稠密的蜘蛛网,在墙角处轻轻地摆动着,客厅里更是堆放着的纸张味、水气渗透窗框的潮湿味……
在四十年前,这里曾是莫斯科的高档住宅区,而现在,这里不过只是苏联时代残留物罢了,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的破败着,总有一天,这里会与苏联一样,消失于历史之中。
“这是最后的出价了!”
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又一次说道,他是一名律师,在一个星期前,他接到了一个业务一从眼前的苏洛夫手中购买一些东西,那些东西根本就是破烂、就是不值一文的东西,很难相信,会有人对它感兴趣,但事实上,那个人愿意出两万美元购买那些东西。
“两万美元,的确是一笔巨款!”
已经年过七十的苏洛夫用有些嘶哑的声音说道,的确对于每个月只有两千多卢布退休金的他来说,这确实是一笔巨款,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真不知道,自己拿到那笔钱,会有什么用。
“35年至50年的外交和军事密码,并没有任何保密价值,如果,俄罗斯是美国的话,也许可以在国会图书馆获得……”
穿西装的中年人又一次说道,在接受这个业务的时候,他特意询问过一些朋友,30年代至50年代的密码根本就没有任何保密价值,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先后更换过多次密码,甚至就连同密码编译规则亦发生了多次变化,毕竟,计算机时代与人工演算的时代,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这些资料都是公开的已经解密的,许多热衷于密码学的爱好者热衷于籍此研究并破译密码,甚至于一些机构亦利用其破译苏联时代的电报,以进一步研究苏联,与相应的解秘或未解秘的档案相互对照。
“当然!”
苏洛夫用非常坚定的语调说道。
“确实没有任何价值,否则……”
手指着身后巨大的书架,作为一名苏联时代的密码专家,他曾编译过太多的外交、军事、内务等等各类密码,而在退休后,普经的工作便成为了一个兴趣,而他的这个兴趣,甚至使得他在业余密码界拥有了极高的声誉,或许,正因如此,对方才会找到他。
“他们也不会准许我把这些资料带走,”
这些资料并不是密码本,但却是密码本的本源,是50年代前苏联时代的密码编排资料,作为一名密码专家,他喜欢倾向于研究人工演算时代的密码,这只是个人的兴趣罢了。
“我研究这些,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对于我来说,这些资料是过去的二十年的心血,所以……”
就在苏洛夫想要拒绝的时候,中年律师连忙说道。
“如果你同意的话,我的客户愿意购买副本,他同样也是一个密码爱好者,也正是出于对密码的喜好,才希望研究那个时代的密码。”
坐在汽车中,管明棠不时的朝着那栋楼看去,等待总是会让人变得焦燥,而此时,尽管听着歌,但管明棠还是不时的朝着楼上看去,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他一直在考虑着如何获得苏俄以及欧美国家的情报,派出特工、发展情报网或许是最常见的选择,但这些办法太过于耗时,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捷径——破译密码。
尽管经济调查局的破译人员开始有针对性的研究各国密码,但为了节约时间,管明棠还是选择在后世解决这个问题,得益于后世热衷于密码学的爱好者们的努力以及相关资料的解密,通过公开的渠道,就轻易获得了第三帝国的全部外交、军事密码,甚至还获得了数部密码机,至于英美等国亦获得了一部分解密密码,至于苏联则因其解体,大量密码解密的同时,资料亦极为散乱,想要加以收集显然有些困难,而苏洛夫这位在热衷于密码学的爱好者中却是知名的苏联密码专家,他拥有最详细的密码以及研究资料,因为工作之便,他收集了从三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苏联外交、军事以及内务等各方面的密码资料。
这些资料或许在普通人的手中不值一文,但是在密码专家的手中,通过他们却可以轻易的破译苏联的密码,从而掌握苏联的军事、政治以及外交情报。正因如此,管明棠才会委托律师购买他的研究资料。
就在管明棠思索的时候,手机响了,雇佣律师的电话。
接过电话,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挂上电话的时候,那笑容越来越浓了。
“几天后,苏联对自己来说,就不再是铁幕了!”
对于那个极度封闭的国家而言密码是撕开那道铁幕最好的工具,而现在,在21世纪俄国人自己把撕碎苏联铁幕的工具交到了自己的手里,就像是……这个时代的俄国人把那些跨时代的武器交给自己一般。
置身于雪地之中,梅里耶少校悠哉悠哉地踏着地上的积雪,他点燃一根雪茄烟,这是那位朋友送给他的那盒古巴雪茄里的一支,偶尔的他会把视线投向身后的仓库,这是一座位于莫斯科远郊森林中的仓库,在多年前,它曾属于俄罗斯军队,而现在,这座仓库早已废弃多年,也正因如此,这里才是最适合进行交易的地方。
这时一辆丰田越野车驶过破烂的铁丝网在仓库前停了下来。
“你好,少校!”
提着手提箱的管明棠刚一下车,便满面笑容的走到梅里耶少校的面前,在过去的几年间,自己一直同他进行着合作,多年的合作,使得管明棠敢于孤身一人与他见面。
“我的朋友,你要的东西都已经运到了仓库里!”
朋友的到来让梅里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从几年前,他在拆解工厂购买两辆报废的t55战车之后,从那天开始,两人的合作便从未中止过,而且合作相比过去又升级许多,过去,他出售的都是报废的被拆除武器的战车,而现在,他所提供的却是长期储备的几乎全新的武器。
“谢谢你!”
道着谢的同时,管明棠随着梅里耶走进了仓库,在有些昏暗的仓库中,管明棠看到几辆并排停着的t55战车,而真正能够引起管明棠兴趣的并不是这几辆武器系统完好的战车,而是那四辆低矮的bmp—l步兵战车、三辆btr一70装甲以及四辆mty一20装甲架桥车、装甲抢救车,甚至其中还有两辆zsu一23—4自行高炮。
这些武器都是在邯彰战役结束之后,通过参谋部对武器的反应管明棠通过梅里耶获得的,而其中,真正迫切需要的恐怕就是装甲架桥车,尤其是那四辆bmp—l步兵战车,对于30年代的中国而言,受限于落后的交通体系,t55战车的使用反而受到限制,甚至就连用拖拉机部件制造的重量尚不足13吨的二六式战车运用都碰到了问题,桥梁的承载能力太差,相比之下,具备浮度能力的bmp—l步兵战车却可以直接通过河流,或许其防护性能差,但在上个三十年代,其防护能力还是还是可以接受的,总之优点远远大过缺点。
“刘,我的朋友,如果你不是指定要这些老家伙,我真以为你是一个军火走私贩!而不是一个武器收藏家!”
像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辛苦一般,梅里耶看着走到那辆b肝一l步兵战车边的管明棠说道。
“这两辆石勒喀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产品,没有经过任何改进,为了得到这他们,我几乎跑遍整个俄罗斯!说实话,即便是t90也比他们好弄。”
对于梅里耶的抱怨,管明棠只是微微一笑,武器收藏家,这是自己现在的身份,至少在梅里耶和一些人的面前,自己拥有这个身份,而这个身份倒也可以让自己在这个时代获得一些便利。
“如果再过几十年的话,或许我会考虑收藏t90,现在,越是这样的老式武器,越有收藏价值,你说是不是,我的朋友!”
第一百八十七章来自北方野心
静寂!
长时间的静寂!
此时的办公室中,只能够听到两个人的呼吸声。
“确定了吗?”
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管明棠抬起头,直视着曾澈。
早在两年前,经济调查局就耗资上千万元建立了信号监听站,从而截获了上百万封电报,其中有十数万封苏联方面的加密电报,而局里的破译专家则利用自己提供的密码资料,对过去截获的苏联密电进行了破译,而其中的消息无疑是惊人的。
“局里的专家已经反复验证多次,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相比于老板的震惊,此时的曾澈已经从最初的惊呆中恢复过来,在接到破译的密码时,他也被苏联人的野心惊呆了。
“这意味着,在我们的击退了日本之后,将不得不面对苏联的入侵!”
苏联的侵略!
现在,有了这几份电报,一个多月来,一直困扰着管明棠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一切都清楚了,斯大林之所以愿意向中国提供巨额的援助,之所以如此的慷慨,是源自于对中国的恐惧,是源自于内心中的扩张**,当然,还有强烈的危机感。
斯大林的眼光看的可真够远的话啊!
他不仅计划了现在,同样也规划了未来。
“老板,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此事加以保密!”
在老板又一次陷入沉默的时候,曾澈提出他的要求,
“哦?为什么?”
“在中央内部,存在着诸多的亲苏派,如果我方破译苏联高级军事密码的消息外泄,必然导致苏军更改密码,到那时,再次破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为了确保提前得知苏联军方的行动,从而可以有效预防,我们必须对此加以保密!”
看一眼老板,曾澈又说道。
“再者,南京亦清楚的知道苏联方面的野心,这份电报只能起到证明的作用!”
“哦!”
轻应着,管明棠并没有反对,保密是应该的,因为苏联的野心,所以,掌握苏联的密码可以提前得知其行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应对将来的事件。
“我一直认为,20世纪之中国,最大悲哀之处在于日本与俄国挤压间苦苦寻求生机!”
一声感叹后,管明棠强自挤出些笑容。
“现在,也许,斯大林非常得意,他们认为,三年或者四年后,当我们击败了日本之后,他所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上接近崩溃、军事动员能力已尽枯竭的中国,加之他可以获得国内的支持,到时,可以轻易的占领中国,推翻我们的政府,但是,他忘记了一点!”
目光微微收敛,管明棠用极为认真的语气说道。
“他忘记了,中国需要面对来自日俄的威胁,同样,苏俄亦需要面对来自欧洲的威胁,所以,……”
与德国展开全面合作!
或许,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了,在过去,与德国的合作是有限的,只是基于需要的合作,除此之外,对于同德国的合作,管明棠一直都是极为谨慎的,甚至可以说有些害怕,风险相当大……但现在看来,除了同德国合作,似乎并没有其它的选择。
“时间是站在我们一边的,而不是站在俄国人一边!”
时间!
无论历史如何改变,只要欧打如期打响,那么三年后,希特勒仍然会入侵苏联,到那时,苏联仍将陷入战争的泥潭,在那场战争中耗尽他的力量,即然苏联对中国野心勃勃,那么,与德国进行合作,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希特勒能够进一步重创苏联的话,也许,许多事情都会改变,在战争中,苏联付出的代价越发惨重,对中国就越为有利,甚至于……
“先生,您的意思是……”
“上一次欧战结束后,在《凡尔赛条约》签订,法国福煦元帅曾说到“不是停战协定,而是二十年的休战”,现在,德国的元气正在恢复,凡尔赛的耻辱一直弥漫在德国人的心中,明年,也许二十年的休战就会结束,到那时,欧洲还会再次爆发大战!”
“欧洲大战!”
点点头,曾澈颇有体会的说道。
“现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声音越来越强,也许在未来几个月内,德国很有可能就会吞并奥地利,而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却不是一个奥地利所能满足的,战争也许会爆发,但是先生,德国同苏联存在着大量的合作,而且还签定有《互不侵犯协议》,也许……”
沉吟着,曾澈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
“德国和苏联之间,只有捷克与波兰,如果两国合作占领这两个国家的话,那么……”
“那么,未来德国或许可以占领法国,甚至整个欧洲,但是,苏联呢?有那里可以满足苏联的胃口呢?”
点燃一根香烟,管明棠摇摇头。
“苏联岂会坐视德国占领整个欧洲,或者说,在德国占领欧洲之后,又怎么可能容忍身边的这个庞然大性的威胁?而且这个庞然大物还如此的富有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