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孝镇,怎么……”
被枪声惊醒的蒋介石看着冲进来的族侄,急声问道。
“委员长,兵变!快走!”
蒋介石闻讯从床上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什么?”
族侄的话让蒋介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兵变?什么人发动兵变?“委员长,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甚至还没来得穿衣服,由蒋孝镇、翁自勉等搀扶着三步并作两步过飞虹桥,此时蒋介石只穿了件单薄的睡衣,出东恻门,冲向后院。没想到院门紧锁,蒋孝镇、翁自勉等连拖带推地帮助蒋介石爬上院墙,慌乱中,蒋介石坠入一个丈把深的乱石沟中,只听见他“哎哟”一声惨叫,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刚刚翻过墙的三人,忙不迭接二连三跳下深沟,见蒋介石倒在沟里,人已昏厥了过去。
“委员长,委员长”
眼前的这一幕,只吓的三人一时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就这样三人忙了一阵,足足有十分钟光景,这才见蒋介石悠然苏醒,硬撑着想继续逃亡,刚一站起来,便摔倒在地。
三人不容分说,就把他抬出深沟,由两人架住慢慢走向山顶。可是问题来了:原来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西行又怕碰到东北军。见他们三人没有注意,蒋介石疼痛难忍,手朝着山上一指:
“孝镇,不要往西,还是上山吧。”
蒋孝镇连忙背起他,朝着后山跑去,四个人便在一片枪声中向崎岖山径摸素行进。
而此时孙明九绕过二道门前密集的弹雨,和连长王协一匍匐摸进了五间厅。当他们闯入蒋介石的卧室,吃了一惊:人去房空!环顾四周,桌子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孙明九用手一摸被窝,还是温暧的,这表明蒋介石刚刚出走。
“王连长,快,报告刘师长,委员长逃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西安变
“什么!”
听到下属的汇报,张学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蒋介石逃了,瞬间冷汗便从他的后背冒了出来。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蒋介石逃了,对他来说会是什么结果,但现在蒋介石已经走了,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赶到蒋介石住处的唐君尧听孙明九报告用途蒋已逃走,即走进屋里,发见那里非常凌乱。纸张、衣物都散乱在桌上、椅上和床上。他立即对孙明九命令道:
“派弟兄们到各屋各地搜索。另派一部分弟兄们分路到山上寻查。见到委员长的时候立即吹号或鸣枪通知。我当即来迎接。记住:不论谁发现了委员长,不论委员长说什么话,都不得惊动他!活捉委员长的奖一万现大洋!”
“是!”
在孙明九离开之后,唐君尧顺手捡起桌面上的纸张看看,那是蒋亲笔写的电报稿。他再捡起一本小册看看,那又是电报密码。他又发现了一册硬皮的日记,翻开一看,是蒋的日记,他便急忙把它合将起来。跟着,他就将所有文件堆在一起,用蒋榻上的床单包裹起来,携着文件、日记直接到前院刘师长所在的小屋去,报告经过。刘多荃听过报告后,立即大声吼道。
“我已经和新城通过电话,报告副司令。他给我们的命令:必须赶速找到委员长!绝对不准出一点差错!……”
此时华清池内的战斗依然在继续着,虽说没有指挥、而且火力不足兵变部队,但是卫士们依然用手枪和东北军交战,枪声从六点打响,几乎就没曾消停过,而此时张学良在新城大楼焦急非常,这会他始终绕室彷徨,焦躁万分,惟恐蒋介石逃脱,同样也害怕因此而使蒋介石遇到什么不测,到那时候,手中没有了人质,东北军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中央军的进攻。
“一定要抓住他,一定要抓住他……”
如此轻语着,张学良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十几年前,在广州孙中山遭遇叛变的经历,那不也是功亏一篑吗?
“蒋介石到底在那……”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中,骊山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睡衣的蒋介石,这位堂堂国民政府主席、堂堂三军总司令,便在山上狼狈不堪的逃跑着,甚至他在出逃时都没有一双鞋,脚上的这双鞋还是蒋孝镇见老先生没有穿鞋子,脱下的自己的鞋子。
而此时山上遍地都是带刺的荆棘,蒋孝镇强忍着双脚**踩在地上荆棘的疼痛,背着蒋介石走了一大段路程,此时蒋孝镇双脚已经是鲜血淋漓。
“孝镇,你快穿上鞋吧!”
“委员长,没事!”
说着蒋孝镇又把委员长向身上一抽,继续背着蒋介石埋头向山上逃去,而竺培基和翁自勉则持枪跟在他们身后护送着两人。
被蒋孝镇背着,听着山下传来的枪声,蒋介石的脸色铁青没有一丝的神采。
“愧不听幼椿之劝啊!”
还有杨永泰,他们都曾劝自己不要来西安,自己对张学良太过信任了,信任他不会……
“委员长,昨天蒋团长曾对我说,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就让咱们朝陇海铁路工地的方向走,那里有铁路公司的火车,还有电台,而且还有……”
背着委员长,突然想起蒋孝先昨天的叮嘱,蒋孝镇如此说道。
“孝先孝先在什么地方?”
蒋介石这时才想起自己的另一个族孙对了,昨天自己吩咐他同和昌去执行一件公务,也不知道……
“对不住了,蒋团长!”
在华清池小花园,孙明九看着面前的这位宪兵第三团团长蒋孝先他同样也是委员长的族孙这是他从商同昌那里要来的,既然不能杀蒋介石,那就杀了他吧!嘴上说着对不住,可孙明九的脸上并没有一丝对不住的意思。
身上带伤、脸上带血的蒋孝先面对着孙明九的“歉意”,只是冷哼了一声。
“姓孙的,想杀老子就动手吧!”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蒋孝先双拳一握,从先前那些看管他的东北军的话语中,知道老先生没有落入他们之手,着实让他长松了一口气,现在他只盼着他们能逃到陇海铁路工地上,那个工地上的工人大都是北方筑路公司的工人,北方公司是管明棠的公司,老先生待管明棠不薄,相信他在这个时候绝不会背叛老先生,而且就在几天前,北方贸易公司驻西安分公司经理,特意求见他,告知西北军和东北军有所异动,明确转告他,如果这里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务必请老先生撤往西安城郊铁路物资场,从那里老先生可以安全撤出陕西,但愿孝镇没忘记自己的叮嘱吧。
“哒!”
为毛瑟手枪上了膛,孙明九盯着蒋孝先试图想从这位委员长族孙的脸上看到一丝怯意,可让他失望的是,没能看到那怕一丝怯色,先前的一番烤问,也没能问出答案来,心知他绝不会出卖蒋介石后,自然也就没有留他活口的必要了
接连打出三枪之后,孙明九盯着地上的尸体看了一眼,随即对下属说道。
“走,搜山去!”
而在山上,这时蒋介石已经穿上了蒋孝镇脱下来的军衣,由他背着沿着山路向山上撤退,而听着山下传来的枪声,透过晨曦隐约可以看到华清池一带似乎并没有多少这军队,这总算让他松下一口气来。
“今天的兵变只是一部分的兵变,一定是乱匪煽动驻临潼部队暴动,而不是张学良的计划。如果真是他的计划,整个东北军都叛变,那行辕外墙四周肯定都已经被包围了。”
在山上,被蒋孝镇背着的蒋介石此时依然没有怀疑张学良的意思,了解张学良性格的他,相信此绝非张学良所为。
“委员长,昨天蒋团长曾交待过,如果发生意外的话,让我们朝铁路物资场的方向逃,物资场是北方公司的地方,只要到了那,就能和外界取得联系,就能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右手握着一支毛瑟二十响,竺培基郑重其事的说道,此时他更倾向于朝铁路一带逃去,无论是相比于张学良的东北军或者杨虎城的西北军,和他们没有一点瓜葛的北方公司反倒更可信一点。
“嗯……”
沉吟片刻,蒋介石又朝着山下看了一眼,见山下已经开始派人搜山,心知若是就这么躲在山上,而张学良又没有派出救兵平定叛乱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落入敌手的他点点头说道。
“就这么办吧!”
华清池是傍着骊山背阴的山麓建筑的,山上可走的路并不多。在华清池行营没有抓住蒋介石后,孙明九等人自七时半左右开始搜山,八时过后尚无蒋介石行踪的报告,在场的人们都不免有些焦急起来了。
蒋介石到底到了哪里呢?
在新城张公馆内,面带焦切之色的张学良,又一次放下了电话,依然还没有发现蒋介石的下落,他在什么地方?
只要一想到蒋介石有可能逃脱,并且安全逃出骊山,逃出潼关,几天来萦绕于心的那种“把脑袋割下来挂在裤腰带上……”的感觉,这会也就更浓了。
“若是抓不住蒋介石该怎么办?”
张学良看着窗外那已经大亮的天气,语气中全是不安之色。
到那时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
又一次,当张学良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他的眉头紧皱着,最后对身边的人吩咐道。
“请何将军过来!”
就张学良请何以哲到公馆的时候,在骊山上,搜山的东北军一边搜索,一边朝着山上开枪,子弹嗖嗖嗖地从蒋介石头顶掠过。流弹或击中身旁树干,枯枝落叶扑的掉将下来,而蒋孝镇则背着蒋介石改变方向,朝站山下逃去。
此时天色渐明,朔风呼啸。蒋介石这才领教了西北高原的西北风,光秃秃脑袋上宛如有无数冷刀割肉似的,只让人又痛又冷。而他偶尔朝着山上看去,只见骊山上下有影子在移动,一忽儿山下华清池外面响起了机关枪,一直响了半个多钟点,才阒然无声,偶或有零星枪响。
听到华清池方向的枪声停了,心知枪声为何而停的蒋介石嗒然垂下脑袋,他带来的卫兵已给被叛乱军队解决干净了,脱险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下山的时候,几次为了躲避搜山的士兵,蒋介石一行四人都不得不躲入附近的草丛中,猛地有沉重的脚步声而来,他们缩做一团,听脚声远去,便继续朝着山下赶着,待又听脚声过来,再缩入草众间。这么着往来几次,一行人虽然没被发觉,但蒋介石却知道,越朝山下走,肯定越来危险,但是现在后悔却已知来不及了。
就在这时忽地有一个大嗓子在附近大叫,听声音好熟,一时却也想不起是谁来。那人在问道:
“入他奶奶的!这家伙钻到哪里去了?给我找!即使他钻进兔子洞,也得拉他出来!“
借着这个功夫,透过草丛蒋介石看到了说话的人,那个人极为面熟,是……是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孙明九!
难道是张学良发动的叛乱!
第二十九章大事件
邯郸新城区孝义路l5号,耸立着一座剧院式建筑,这里正是“国家青年俱乐部”在过去的几年间,正是这里主导着邯彰专区的青年工作,这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相当于邯彰百万青年的总部,不过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里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在《梦想周刊》读者俱乐部成立之后,大量的俱乐部会员被吸纳到了的读者俱乐部之甲。
对于外界“国家青年俱乐部”是一个青年组织,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大本营,但对于一些人来说,青年俱乐部却是根本,对陈启天、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根本所在,在“国家青年俱乐部”成立之后,他们不仅可以公开的活动,甚至还可以得到相应的资助,但是在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他们却又意识到了一些新的忧虑。
“去年,航空俱乐部内的同志被纳入了民团序列,根据民团章程,所有的同志,都必须宣誓**!”
陈启天看着曾琦,当初与管明棠合作,正是他一力倡导和支持的,但是组织内其它人也是赞同的,在他们看来管明棠在理念上与他们颇有共同之处,甚至比他们更倾向于国家主义,更具民族主义,也正因如此,去年航空俱乐部纳入民团序列,按照民团章程——“所有现役军人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加入政治派别……”他们并没有反对,甚至觉得这是“军队国家化”的必由之中,在过去的几年间国家青年派完全是以邯彰为大本营,在这里的政府之中,十名公务员中便有一半是国家青年成员,而在航空俱乐部的第一批飞行员,95%都是国家青年成员,在双方的合作中他们付出了百分之百的诚意,但是现在,似乎出了一点问题。
“国权,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是支持的,军人不党、军人不政,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军人结党,军人参政上,这一点哲勤是对的。”
虽说管明棠直到现在都没有表示过会加入国家青年派,甚至还另外组建了《梦想周刊》读者俱乐部,并通过拉走了数万名国家青年俱乐部的骨干会员,但是在曾琦内心深处,他依然对其充满了信任,这种信任缘自于过去的合作所带来的信任。
“可是……”
“可是,在他的军队中曾经有很多党内同志,半数的飞行员都曾是党内的同志,在政府之中亦是如此,国权,你曾问过,他为何会如此信任我们?”
此时曾琦整个人显得极其轻松,他的脸上带着些微笑。
“那是因为,我们的理念是共通的,甚至是相同的!”
右手撑着下巴,左舜生则在一旁说道。
“梦想实践与国家主义,并没有任何抵触,而且管哲勤提到的梦想实际上是将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调和,而我们一味的强调国家至上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们要牺牲个人利益,而管明棠更倾向于,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你可以去指责管哲勤是个大资本家,但是却无法反驳他在成就个人事业的同时,为国家进步作出的贡献,这种有机的结合,恰好是我们所必须的!”
“但是我们正在被削弱!”
陈启天出言提醒道,或许,这正是他们的无奈,作为中国第三大政治派别,在邯彰之前他们没有“朋友”所谓的合作伙伴不过只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罢了,而现在,选择以管明棠为合作伙伴,更多的是精神与信仰上的共鸣,而相比于太多人管明棠的坦荡,又是个人魄力所在。
但现在《梦想周刊》读者俱乐部,却又让他们心生一种“即将被抛弃”的危机感,甚至被“融化”的危机感,相比于“个人成功等于国家成功……”的观点,更倾向于理想主义的“国家至上”的信仰却显得太过“脆弱”了。
“可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同样也在壮大!”
将指间的香烟按灭于烟灰缸中,李璜看着陈启天说道。
“有一件事,我在这里说一下,我想是时候了,但现在不要做记录。”
此时李璜的语气显得极为认真。
“早先我同哲勤有过一次深谈,他曾提到,中国近代最大的忧患,在俄日两国的夹攻!”听到这句话,陈启天的眉头猛的一扬,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哲勤为什么在邯彰以“新生活运动”的名义发动中华文化复兴?”
三年前,邯彰专区成立后,专区便以“新生活运动”的名义,发动了中华文化复兴,先成立了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随后又由国家青年俱乐部发起了“复兴中华文化青年实践运动,”制定出“青年生活规范”三十条。”规范”包括通则、食、衣、住、行五大部分,斟古酌今,均是按照可行性原则,以培养健全优秀的国民为目的。此后,国辅会又制定了“国民生活须知”对全体国民在食、衣、住、行、育、乐诸日常生活方面出了基本要求。而今年年初,经过修订的“国民礼仪范例”正式颁行,把对青年的培养目标扩展为全社会的生活理想,并且通过民团推广至全社会。而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又坚持“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为重的政策,自小学至大专院校,均讲授《生活与伦理》、《国学文化基本教材》及《国民思想》等课程,冀使中国文化和道德“得以生根阐扬”。
也正因如此,邯彰的义务教育在受到外界赞扬的同时,又受到外界的指责“守旧”则是最重要的原因,像诸如评选孝行楷模、编印《孝行传真》、鼓励三代同堂制度,建宗祠修族谱等等,虽说其有“推此孝顺之心,扩大为民族感情为民族尽大孝……”的考虑和作用,但同时也包含有移孝作忠的意思,但是外界依然是指责不断,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可面对指责,管明棠依然坚持着,坚持他的理念。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欲毁灭其民族,必先毁其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于世的根本所系,文化的消亡才是真正的消亡,这个千年不倒的民族,之所以不倒,恰在于其文化的千年传承……”
面对外界质疑时,他曾如此回应着外界,他的回答是发人深醒的,甚至于因此,导致了他同胡适之等人的决裂。
“究其根源,他和我们一样,他同样是一个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信奉者,甚至于,他比我们更为积极,更为激进,正像,他能从文化上着手,意味到传统文化与民族的意义,而这恰是我们所过去忽视的!”
在一声感叹之后,李璜看着陈启天说道。
“在你看来,现在我们党内有许多同志越发倾向于“通过个人实践争取国家最终富强……”这恰正好补充了,我们的理念中的一些不足,在这一点上,是我们需要向哲勤学习的,而你担心哲勤会投向国民党,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不可能!”
“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要知道……”
“委员长曾表示过愿意做他的介绍人,却被他拒绝了!”
“什么?”
惊讶的睁大双眼,陈启天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他现在之所以会怀疑管明棠,恰正因为在他看来,管明棠越来越像是个政客,或者说官僚,在陈启天看来,他现在更多的是从他的“官位”上去考虑问题,过去的他的确非常坦荡,但现在的从组建《梦想周刊》俱乐部的这个行为上来看,他更多的时候是在考虑个人的利益,甚至于就连同军人不党,在他看来,同样也是为了维持个人的“统治”。
“他的确拒绝了,不过外界很少有人得知,但是国权,你是否知道,他为什么拒绝?”
“因为理念不同!”
曾琦随口道出了问题关键。
“他所信仰的是国家,是民族,对于政治,他有自己的理解,他的俱乐部与我们的俱乐部,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而且直到现在,他都没有组织个人政党的意愿,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天,我们可以合作呢?”
“你敢肯定他不会反对我们吗?他为什么不加入我们呢n……”
“我认为有一种可能就是……”
左舜生突然笑说道。
“他不认同青年!”
“什么?”
在左舜生的这句话道出时,几乎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管明棠不认同的竟然会是这一点。
“他不认同青年,准确的来说是这个名称……”
左舜生看着其它人说道。
“这或许是我的一种猜测,”
左舜生看着同样面带惊讶之色的曾琦说道:
“我觉得,哲勤在一些理念上,准确的来说是利益代表上,他希望建立的是一个能够代表各个阶层利益的派别,而非某一种特定的利益集体,在他看来,无论是农民或者小工商业者亦或者大资本阶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中国人
〃
或许,左舜生同管明棠接触不多,但是他却能从管明棠的一些施政政策内容上,去理解他的一些理解。
“这可能吗?”
“为什么不可能呢?他一直都在努力着,而且不断的获得成功!”
左舜生的话使他们都大感意外。
“青年,并不能涵盖所有人!他并不赞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阶级本位划分,而是应该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去思考中国的未来,而我们更倾向于呼吁青年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去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这正是我们的分歧所在……”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了左舜生的话语,然后一个青年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主席,西安方面发来急电!”
接过电报,曾琦先是扫视一眼,脸色随即一变,急声说道。
“坏了,要出大事了!”
说着他便把电报递给身边的李璜。
“我现在去见专员,你们先讨论一下!”
第三十三章营救
传入耳中的这一阵东北话,和张学良警卫营长的出现,让蒋介石明白了许多。
原本从一路奔逃直到现在,一直尚在云里雾中的蒋介石,并不知突袭华清池行辕的是什么部队——他最担心的是乱匪发动袭击,而现在发现是东北军叛乱之后,反倒轻松了一些,但在另一方面,心下却又是浓浓的失望,对张学良他是极为相信的,甚至只带了几十名卫兵,便同他一起到了西安,自己把命交到他的手中,可结果呢?
他竟然是如此回报自己的信任!
待孙明久等人离开之后,蒋介石又留神观察,发现东北军还在里面搜索,而现在同山上的东北军士兵越来越多,山下则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朝山下走反而更安全一些,意识到这一点,蒋介石又在蒋孝镇的挽扶下,继续朝着山下走去。
到上午九点多的时候,蒋介石一行便下了山,然后一路上且行且伏的朝着铁路的方向走去,他们不敢沿着大路走,在大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十七路军的部队,甚至还有装甲车。
“物资站还有多远?”
陇海铁路,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再一次开始施工时,其已不再是陇海铁路,而是直达玉门,甚至将来会延伸至新疆迪化的西北骨干铁路动脉,经过一年多的日夜施工,此时铁路已经修至兰州,陇海铁路已于月前完工,但至玉门的“铁路延伸线”却仍在紧张施工中,与过去铁道部修铁路就地招聘工人施工不同,为了加快进度,争取早一日将玉门石油运出西北腹地,铁路部同北方公司签定合同,委托北方公司下属劳务公司负责施工,为此在铁路修建中,北方劳动公司除去从新区调来上万名筑路工人充当骨干外,另外还在陕西、甘肃两省招聘了近十万名工人,前所未有的人力投入,日夜不停的分段施工,最大限度的保障的铁路的顺利修建,而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科学的物资运输体制——在西安东征地修建了一座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大型物资站,从内地运抵的各种筑路物资在这里走进行组装,再由汽车、火车运往各路段,不过在兰州物资站投入使用后,这里的功能却弱化了,不过铁道部鉴于物资站便利的交通以及多条站内铁路等良好的基础条件,业已决定在这里投资兴建一座机车维修厂,以用于陇海铁路维修,不过现在这座物资站,还是属于北方公司
凌晨时分,整个物资站就热闹了起来,站内留守的千余名工人从睡梦被唤醒,然后依次领取武器,对于筑路工程队来说,对于武器他们并不陌生,毕竟在筑路的过程中,他们要用武器防范野兽、土匪甚至地方势力,而此时他们所接到的命令却显得有些特殊——就地构建工事!
与其它地区的工人不同,这些筑路工人都曾接受过数月的军事训练,或许不会构建完备的野战工事,但一般的野战工事倒也不在话下,当工人们在物资站内利用站内的设施修建工事时,十几辆卡车已经驶出了物资站。
“希望还来得急吧!”
坐在汽车上,邓少波的眉头紧锁,作为北方贸易公司驻西安分公司经理,在得到情报之后他曾提醒过蒋孝先而现在,一切都还是发生了,从临潼那边传来的消息显示,现在委员长还未落入敌手,但是……
“快点,再快点!”
一路上邓少波不时的督促着司机,而沿路碰到十七路军的拦截时,司机则直接亮出剿总司令签发的特别通行证——这是为了保障铁路物资运送,由剿总司令部特别签发的通行证,当然仅有这个通行证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并不顶用,为此,沿路经过几个检查站的时候,随车人员不得不塞上几包烟,方才通过检查站。
“把公司的旗子打高点!”
在通过的一处检查站之后,在距离华清池约公里远的任家村,邓少波又一次的对车后的工人吩附道,他不知道那位委员长是否会下山,但现在只能碰运气了。
“你们几个下车,沿着公路向周围搜索……”
跳下汽车,一边吩咐着,邓少波便带着几个人离开村子,朝着村子附近的田间走去,在道路被封锁的情况下,委员长肯定是不会走大路的。
“也不知道那边怎么样!”
心下寻思着,邓少波的便朝着华清池的方向看去,而此时华清池内,提着枪的王一心眉头紧锁着,他一边寻找着各种蛛丝马迹,一面观察院子里尸体狼藉。除了侍卫宫和卫队之外,邵元冲仰面朝天,已经动弹不得,在另一边的小花园内蒋孝先俯伏于一片血泊之中,而萧乃华侧卧阶前,一脸是血。至于钱大钧则胸部中弹,听说业己送去了医院。
“委员长在什么地方?”
如果委员长在这,到时自己应该怎么办?王一心的心底如此寻思着,表面上他是东北军军官,但在另一方面,他还是国家青年派成员,同时还是调查局的情报人员,尽管调查局那边没有消息传来,但是曾主席却密电指示他们必须不计代价的确保委员长的安全。
现在委员长是否已经逃出生天了?想到这里,王一心又时朝着骊山上看去,此时他只盼着委员长能够逃入骊山,有多远逃多远,只要他不停下来,那么大的骊山想要找到一个人并不容易。
“阿嚏!”
寒风中,上身只穿着一件蒋孝镇的外套的蒋介石打着阿嚏,双眼不时的朝周围张望着,虽说这会已经离开危机四伏的骊山,但是在这里,却并不见得安全,在公路上到处都是十h路军的部队。
“也许是十七路军……”
就在他如此喃语着的时候,竺培基却突然轻声说道。
“有人来了!”
一行人连忙伏躲于一堆坟头之间,透过坟头间的杂草,蒋介石清楚的看到几个人在田间行走着,似乎在搜寻着什么,不过他们的身上并没有穿军装。
“邓经理,你看……”
突然,雪地间的几只脚印吸引了一个工人的注意力,邓少波连忙顺着脚印朝田间看去,难道……
朝着田里走去,邓少波一边大声喊着。
“我们是公司派来收枕木的!”
“公司收枕森的?”
竺培基和蒋孝镇互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喜意,而蒋介石更是松了一口气,此时倒在为他自己庆幸着,庆幸着在山上的明智决定。幸亏逃得快,否则没准现在在山上已经落到了叛军的手中。
蒋孝镇端着手枪,瞄准着田问的几人,在得到委员长的同意之后,便对身边的翁自勉吩咐道。
“翁自勉,你去看看!看看他们的身份!”
“委员长,我奉命特来护送委员长!”
在见到委员长之,邓少波连忙说道,他倒是不居功,而是直接把自己的动作说成了“替命”同时又让身边的工人脱掉棉大衣,棉大衣穿在身上,蒋介石原本冻的发紫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