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通解答之后,乔治猛地往椅背上一靠,他感到自己似乎打开了一道大门,以至于他在放松时,心下又在那里思索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对!”
点点头,管明棠深表赞同的说道。
“一直以来,人们在谈论爱迪生的时候,从来都是说他是如何坚持不懈,如何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关键因素——金融。创新并非旦夕之功,而是一个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漫长工程。没有资金支持,创新通常很难成功。类似的例子在过往的岁月中并不难以寻找,而其中最经典的例证无疑就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没有摩根的资助,爱迪生有可能负担起研发的经费以及人员的开支吗?”
摇着头,看着若有所思的乔治,管明棠知道自己不需要再向他证明什么,而他已经向自己证明了这一切,管明棠知道,眼前的这位,就是一名出类拔萃的风险投资人,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怎么样!乔治。”
打断了乔治的思绪,管明棠不无认真的说道。
“想在中国扮演摩根在新技术研发中所扮演的色彩吗?
“啊!”
惊讶的看着校长,在这一瞬间,乔治甚至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就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化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
说着,管明棠站起身,走到酒柜边取过一瓶威士忌酒,在办法室中放上威士忌之类的酒水,正是为新区和专区数量众多的外国技术人员以及顾问们准备的。
“当然,虽说我个人和公司会作为新公司的第一个投资者,同时呢,我更希望未来它的资金来源不是信赖于富人的个人,而是源于保险公司、教育机构和投资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比如北方保险,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者!”
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北方保险可以说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北方公司的数十万员工以及专区公务员、医生、教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是由其负责的,而且现在邯彰专区的数百万民众的医疗保险同样是由其负责的,之前其投资渠道集中于公司项目以及专区公营项目,而现在这一机构拥有的上亿元的基金,同样可以用于支持科技创新o
“校长,我……”
“等一等,对于这家公司作为他的第一个投资人,我希望他能够……”
打断乔治的话,管明棠随手在一张便签上写道。
“它的宗旨是帮助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成长为成熟而有价值的公司!”
第一十六章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人类有一个共同倾向,就是习惯性地低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头脑中的美好要转换成现实中的强大,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而真诚的意愿,有时候还要依靠丰厚的物质奖励去赢得社会的认同,而后者往往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慈云桂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一个月前,在协助教授研制新型计算机的工作刚刚开展时,随着理工学院的开学,他便离开了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来到了北方理工学院,这里云集着来自国内外的理工学界精英,所从事的同样也是最高端的研究。
作为一名研究生,除去正常的课业之外,他还选择了以通用电子计算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能够把理想化为现实,他选择了几名电子工程系的同学作为合作伙伴,以借助他们的电子工程知识,把构思化为现实。
无疑这个课题对于整个理工学院来说,都是极为新奇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吸引几名电子工程系的研究生愿意与其合作,但是理想总归是理想,要将理想化为现实,需要面临太多的问题,也正是这些现实的问题,让一个个合作伙伴,在意识到在这条道路上可能面对的困难而选择了退出了,只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可虽是如此,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术问题可以求解,但是困扰着慈云桂的资金问题,却远远超过他的能力范围。
按照慈云桂的初步构思,那台通过调整线路可以解决大多数数值计算问题的“电子计算机”与教授研发的计算器类似,是电子与电器的结合,而与教授的那台旨在求解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计算器不同的是,它的结构更复杂、在它的电路系统中可能需要装有数千个甚至上万个、几万个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机器上装有两个记忆鼓,使用电容器来进行数值存储,以电量表示数值。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采用二进位制。
而这一切则意味着一点——庞大的资金支持,但这却显然不是慈云桂所能够负担起来的,因为按照电子工程系的方天扬,他同样也是他的助手与合伙人,按照他的初步推算,想要制造出那台设备,不需需要大型的试验室容纳那台设备,而且至少还需要三十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
大型试验室没有问题,在物理院占着十一栋建筑物内的地下,都有大型地下室,其中不少都闲置着,他已经向学院申请使用其中的一间作为试验室,但是,更为重的是资金,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呢?
一个月8005,这是他所获得的项目资金,与其它的学生相比,多出了400:~,这甚至还是院长出面协调的结果,但是8005,远不足以支持他的研究。
“云桂,我从系里的其它人那里借来了一些真空管!”
在试验室内,方天扬的手中拿着一个纸盒,尽管现在一切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他却已经开始为将来的制造作起了准备,作为一名电子工程系的学生,这正是他的工作。
电子管、电线、焊锡,但凡是可以“借”到的,方天扬都通过“借”来解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从而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将来需要钱的地方还有很多o
“咱们现在已经攒了……嗯,1962根各种各样的真空管了,不过以后估计想再弄这些真空管就难了,这些真空管,都是从他们的试验失败器上拆下来的!”
在试验室中方天扬的说道着,这一个月,他几乎跑遍了每一个试验,一个个的收集着别人不要的真空管。无疑做为合作伙伴,或许方天扬并不是最优秀的电子工程研究生,但是他却愿意投入全部精力协助慈云桂解决任何问题,包括原本不需要他去考虑的材料问题。
“这总不办法!”
虽说方天扬曾说过,让他专心扑在研究上,不需要为这些“琐事”担心,但慈云桂却知道,这样收集材料肯定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就在这时,他想到今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北方风险投资于今天成立,其公司的宗旨是帮助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成长为成熟而有价值的公司,于是他先看了一眼报纸,随后又看着在一旁正收拾着真空管的方天扬,开口说道。
“天扬,你觉得,咱们能不能从外面的争取投资?”
“风险投资……”
站在北方贸易大厦的门前广场,慈云桂忍到抬头看了一眼这栋中式的十八层大厦,这座贸易大厦是新区的第一高楼,甚至超过北方公司总部,北方贸易是公司在驻外分公司销售部门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其分公司不仅分散于国内各地,在南洋、欧美同样设有分公司,其不仅向销售北方公司以及专区企业的产品,同样销售国内其它地区工厂企业的产品,不过,对于这一切,慈云桂并不清楚,他只知道北方风险投资就在这座大厦的十楼。
“希望一切顺利吧!”
“他们愿不愿意投资,那是他们的事情,至少我们曾努力过!”
相比于慈云桂的紧张,方天扬反倒是显得轻松一些,他拍了拍慈云桂的肩膀,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走吧,我们一起去尝试一下,就像当初说的那样,至少我们努力过!”
努力过,也就青春无悔了!抬头看一眼那大厦,方天扬在心底如此想到,相比于许多同学,他知道自己在外人的眼中,或许是一个“隆胎”因为他固然渴望成功,但他更在意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他在意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尽了全力,是否投入了全部的身心,正像这次来风险投资公司一样,虽说是慈云桂提的引子,但却是他在一旁鼓动着,甚至准备了那份商业计划书,而且又在学院据理力争,进而争取到了学院的同意。才有了他们今天的北方风投之行。
“嗯,天扬,咱们一起试试!”
在慈云桂解释着关于“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构思时,坐在办公室内的乔治只是看着这个年青人,对于慈云桂和他的项目,他有一定的印象,而且这也是校长决定资助项目,似乎是因为校长看到这个项目的开创性,而这正是北方风投所需要的。
从一开始,北方风投就设置了非常高的准入门槛。几乎是在刚一成立,他们就拒绝了一个个看似极为挣钱的商业计划,反而是只关注新兴产业以及在新兴产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代表性公司,尽管现在这一切都是空白,但正像校长说的那样——时代呼吁着新技术,时代需要新兴产业的推动,而“通用电子计算机”无疑是一种极具开创性的新技术。究竟能不能取得成功?“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未来会有多大的市场?这一切都是悬念,似乎“通用电子计算机”的市场非常广阔,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这种设备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当然现在,乔治却不愿意告诉慈云桂,他的项目会获得一笔不菲的投资,因为这是校长支持的项目,同样也将是北方风投的第一个项目。
“我相信在“通用电子计算机”取得成功之后,在机械制造的数据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甚至可以计算天气数据,从而推测出未来的天气,但凡是需要进行计算的科学问题,其都可以快速给出答案,过去需要几十名数学家运算数天、数月才能得出的答案,借助“通用电子计算机”也许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得出答案!”
随着对“通用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使得慈云桂越来越相信,未来“通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广泛性远超过他的想象,甚至各行各业都有可能使用这种设备,尽管现在看起来这有些夸大,但慈云桂却相信早晚会有那一天。
“慈先生!”
乔治说的是中文,不过语话中带着浓重的英语味儿。
“您的想法的确非常有意思,的确,正像你说的那样,任凡是数学的问题,它都可以给予解释,对于这一门科学,我并不了解,但是我想知道。”
盯视着慈云桂,乔治看着那张年青的脸庞。
“你真的相信未来,它会拥有那些广泛的用途吗?”
面对面前的这位北方风投的经理,慈云桂深吸一口气,对于“通用计算机”在未来发挥的作用,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无论外人如何质疑,他都不曾动摇过这个念头。
“我相信,也许几十年之后,我们的生活,甚至离不开通电电子计算机!”
这番自信的回答之后,慈云桂意识到或许自己说的太过分了一点,于是便慌忙挽回道。
“至少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有其参与研究的工业产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汽车的设计,就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如果使用了“通用电子计算机”汽车设计中的数据计算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简化……”
第一十七章拒绝
在慈云桂讲解着“通用电子计算机”的市场以及未来的重要性时,乔治·多里奥特则只是沉默着,他曾与校长勾通过,在校长的心中有一个他谋划已久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创造一种为技术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资金的新型金融机构,也正因如此,面对蜂拥而来的项目申请,他总是保持着冷静,一个个的拒绝了太多的商业计划,原因并非仅仅只是因为校长的计划,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个人同样相信未来是属于新兴技术的,他甚至相信,任何不能掌握新兴技术的公司,都必定将被市场所淘汰。
但是在另一方面,在创办这家风险投资公司的的过程中,乔治·多里奥特都很清楚企业的动态化特性。他意识到掌握着庞大的信托资源的机构及其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对发明创新并不在行,而发明家在研制创新产品时又缺乏资金的支持。而这家风险投资则是把这两类相互联系、但很大程度上相互隔离的群体整合到一起,他才会决定出售10071份公司普通股筹集15007/元的公司资本,而其中有又有来自北方保险的养老金,这意味着他需要为上百万人的未来养老生计负责。
时代的巨变也在呼应这种全新的资本运营模式,乔治·多里奥特相信这家风险投资公司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甚至在他看来,这家公司不仅仅是一家赢利的公司,它甚至可能会是一场全的社会运动的发起者,多种责任交织在一起,才使得他对任何一个项目都显得极为谨慎,此时,他看着面前这一份4页纸书写的商业计划书,无疑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做足了功课,他不仅书写了中文计划书,同样书写了一份英文计划书,即便是英文计划书,也不过只有7页,只凭借这7页计划书,慈云桂就想得到数十万元的资助,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同样也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尝试过,利用电子的“开”与“关”实现复杂的计算,即便是你的老师阿塔纳索夫博士,他的研究现在也不过只是刚刚开始!!”
作为评审团成员的蔡可选看着面前的这两个年青人,学习经济与银行学的他并不是科技专家,实际上在这家风险投资公司中,没有那怕一个科学专家,只有几名学习经济与金融界有过工作经历的成员,不过在此之前评审团曾特意咨询过一些研究员。
“而你却想……”
扬了扬手中的几张纸,蔡可选的脸上挤出些微笑。
“要求获得五十万元的投资!你觉得,可能吗?”
“技术之所以称为创新,正在于前人所没有,而且……”
面对蔡可选的质疑,在慈云桂讲解着“通用电子计算机”原理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方天扬把头一抬,那年青的脸庞上充满了青年人特有的朝气,面对质疑他不仅没有一丝的气馁,反而随之升起一种浓浓的斗志。
“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没有人相信电灯可能获得成功!”
方天扬的反驳让乔治·多里奥特先是一愣,随后认真的打量着这个年青人,先前这两个年青人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相比之前,慈云桂更像是一个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而方天扬的眼睛中洋溢着一种自信,那种自信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他们两人的确都是少见的具备一流素质的人,而后者或许还有着一些优点。
“可是,现在……”
方天扬手指着天花板上的电灯说道。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他的发明,而历史证明,任何新事物在发明之前,往往都被视为不可能,而发明之所以称之为发明,正是得益于他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用言语反驳了他人反对之后,方天扬迎着评审团的诸人视线,他的脸上依然还着微笑,似乎全没有考虑到,正是眼前的这些人将决定这个项目的命运似的。
等待!
在评审团的会面结束之后,慈云桂便在会议室外等待着,等待着那间会议室的最终决定,现在这一切似乎与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为什么让他们在外面等着呢?难道说他们要干脆利落的拒绝?
“天扬,你觉得能成功吗?”
慈云桂的问题让方天扬摇摇头,然后他默默的说道。
“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任何有远见的人,都不会拒绝这个项目!”
方天扬似乎是在说自己,他之所以愿意作为慈云桂的助手加入这个项目之中,并不是因为制造那台设备对于机电工程师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因为他看到了那台机器的未来,甚至就连慈云桂都不相信他说过的话——百年后,它会向电灯一样普遍,会成为了继电灯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远见,但是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又有几个人会有那个远见呢?慈云桂把视线投向会议室,在心底如此自语道。
而此时在会议室内,却同样陷入了争论之中。
“风险太大!”
“可不是吗?就像这电灯一样,开和关,有可能进行计算吗?或许我不是数学家,不懂什么二进制,但是这未免也太科幻了一些,就像是……”
“就像是凡尔纳的小说一样!”
“我们是应该支持新技术,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支持这一种如同天方夜谭的幻想!”
而在众人的反对中,乔治·多里奥特在良久的沉默之后,开口说道。
“的确,风险是很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像他说的那样,如果成功的话,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未来是极为广阔的!”
在做出决定的同时,乔治·多里奥特又补充道。
“摩根在投资爱迪生研究电灯时,考虑过他会成功吗?考虑过需要多长时间吗?”
摇着头,乔治·多里奥特肯定的说道。
“投资公司的成功是基于对风险以及未来的判断上,电灯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时代,但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电灯却又是无法想象的,我想1870年代的人们看待电灯的心态,正如同我们看待通用电子计算机一样,我想……”
沉吟中乔治·多里奥特看着评审团的众人说道。
“我们,在座的诸位也许在不经意中开启了一个时代,正如同摩根从没有想到他的决定点亮了这个世界一样,谁知道呢?也许我们能够被历史记住正是因为通用电子计算机……”
o
耸耸肩膀,乔治·多里奥特又强调道。
“当然,如果他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就必须要成立公司,这是为了公司未来的利益考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应该掌握这家公司……”
按照乔治·多里奥特的构思,这家公司构建的投资理念绝不同于这个时代投资公司的那种“货币投资”的理念,而是包含必要时提供管理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提出“掌握公司”的要求。
“20万!”
乔治·多里奥特随后又吐出了一个数字,这是他能够给予的投资。几分钟后,当慈云桂和方天扬两个人从乔治·多里奥特那里得到公司的决定后,慈云桂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欣喜若狂,或许仅仅20~j…‘元就交出了这家公司75%的股份,但是他对这份协议却没有任何异议。因为他不知道别的公司如何分配股份,而且他还没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么接受担风险投资公司提出的分成法乖120~j…‘元的投资’要么他就只能选择放弃……
“多里奥特先生,我有一个疑问!”
相比于慈云桂的激动,这时方天扬却显得非常冷静,他看着多里奥特说道。
“我们申请的是507/元的投资,而你们给予的不过只是二十万元!”
“20~j…‘元的好处是你必须锱铢必较地勤俭创业。”
狡黠的微笑着,多里奥特给出了一个让他们两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的确,这的确是一个督促我们的理由,但是多里奥特先生,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修改股份的分成,”
“天扬……”
在慈云桂欲阻止方天扬时,他却又继续说道。
“如果只有二十万元的投资,那么在这公司里,我认为你们持有75%的股份是不合适的,因为……”
“但是,你要知道,方先生!”
盯视着方天扬,多里奥特认真的说道。
“你们拿出的是一个概念,而我们拿出的是真金白银!”
“你们是在用二十万元,购买一个未来!”方天扬依然没有退缩他迎着多里奥特的视线说道。
“相比于这个未来,你们的投资太少,条件太过于苛刻了!”
笑声从多里奥特的嗓音发出,他认真的看着方天扬,沉默片刻后问道。
“那么你觉得合适的投资与股份应该是多少呢?”
“我希望在合同中将研发期间可视其进展追回不超过l00%的投资写入合同之中,如追加投资超过100%,贵公司可以得到75%的股份,反之……”
看着的多里奥特,方天扬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极为恰当的条件。
“如果未追加投资,而获得成功,那么贵公司的可以得到的股份应该缩减至60%!”
第一十八章惊喜
对于年青人的建议,多里奥特却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
“如果说,你们没有取得成功呢?”
剩下的话已经不需要再说,如果他们没有取得成功,北方风投的投资也就打了水漂,到时候损失的是公司。
“但是这样更能督促我们,更能让督促我们锱铢必较地勤俭创业,要知道,那时每一分钱,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成功,同样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未来
方天扬的争取让多里奥特打量着这个年青人,随后他笑了起来,对慈云桂说道。
“慈先生,我想如果没错的话的,将来,方先生也许会成为这家公司的总裁!方先生!”
伸出右手,在与方天扬握手的时候,多里奥特说道。
“我现在相信,无论如何这家公司都是值得我们投资的,65%!慈先生
;”
将视线转向慈云桂,多里奥特说道。
“祝你们早日取得成功!”
“谢谢您,多里奥特先生!”
在会议室内,发自肺腑的道谢声从慈云桂的口中吐出时,乔治多里奥特看着而前的这两张年青的脸庞,此时他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他却相信一点,至少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而言,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知道了。”
拿起听筒,听着乔治_多里奥特在电话中的讲述,管明棠笑着挂上了电
之所以没有将“电子计算机”的资料释放出来,管明棠有着自己的考虑,现在电子研究所的真空管技术,整体远高于美、德等国,而在小型化方面,得益于苏联技术,更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甚至于已经开始从事晶体管方面的研究,虽说具备了制造电子计算机的条件,但在另一方面,却没有对计算机的迫切需求,相比于“资料释放”管明棠更倾向于自主研发,而苏联技术资料以及后世的其它技术资料,只起到辅助作用即可,毕竟即便是从现来看,中国的技术仍然有十年的时间,用于电子计算机的研发。
用十年的时间完成电子计算机的研发,其效果优于用半年的时间“仿制”,先“仿制”后“研制”只是实现“短期追赶”的捷径,但科技的正常发展却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循序渐进式的发展加上适当的提前研发,才是实现基础科学研究良性发展,才能最终超越欧美各国。
短期工业制成的仿制,并不能掩饰基础科学研究的落后,现在的苏联、后世的中国等后进工业国家或许在某些工业制成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其整体基础科学研究却又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苏联如此,中国同样也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公署每年才会划拨大量的经费用于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而且公司也投入了巨额资金。
而就现在来看,北方公司的科学界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正轨,在借鉴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吸收那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慢慢的开始着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国家,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即便是有些产品因此推迟数年,也是值得的。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
正当管明棠在那里书写着那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和基本的时间表时,桌上的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这一次响起的依然是先前的那部蓝色的电话,这部电话与另一部黑色的电话不同,这是接往公司的一部专线电话。
接通了电话,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话语,管明棠整个人不由先是一愣,随后诧异的问道。
“真的吗?”
在提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的声音甚至显得有些急切,脸上更是带着震惊之色。
“好的,我下午一定会抽时间过去!”
在强调了自己一定会过去的同时,管明棠又用极为礼貌的语气说道:
“谢谢你的工作,请允许我代表公司会感谢你们的工作。”
如果可以的话,管明棠甚至更愿意用“代表国家感觉他们”,当然他并没有权力去代表那一切,尽管他清楚的知道,这项工作对于这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性。
电话挂断了,管明棠依然处于震惊之中,整个人完全被那个电话给惊呆了,以至于他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怎么会这么快?”
面对着桌上的那部电话,管明棠依然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这才多长时间?
闭着眼睛,管明棠回忆着那次俄罗斯之行,自己从俄罗斯带过来的“礼物”,那些礼物准确的来说,是自己“送”给这个时代的礼物,原本,还以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毕竟相比于其它,这个礼物实在是太过特殊、太过复杂。
甚至可以说,它完全超过了公司现在的技术水平,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依然将它制造了出来。
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真的有些不敢相信啊!”
又一次,管明棠的唇中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来,尽管明知道重机公司那边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天自己的“玩笑”,但管明棠依然还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毕竟,原本只是让他们“研究”一下,谁曾想,他们不仅“研究”了它,而且还根据它制造出了样品,而且现在样品已经开始进行测试。
“这一切来的尽然这么的突然!”
感叹之余,管明棠拿起桌上的电话,管明棠询问道。
“仲民,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有什么安排吗?”
在确定下午自己并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之后,管明棠才吩咐道。
“嗯,准备汽车,我们现在去新中汽车综合试验场!”
几分钟后,李直民走了进来。
“先生!已经成为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在李直民进入办公室的时候,管明棠已经站起身,拿起了外套。
“走,现在就去!”
此时,管明棠全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这几个月,他往返公司的次数远多过以往,或许这是因为过去几年建设功效的显现,大量“重点产品”的制造成功,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管明棠自然要去,但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急切过。
先生的让跟在他身后的李直民忍不住询问道。
“先生,是不是新中公司又有什么新产品下线了?”
先是ca…卡车这种中国第一辆批量生产的卡车,再到品质性能极为出色甚至优级于美国汽车的金鹿轿车的下线,可以说从新中公司投产以来,那里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现在先生又要去新中汽车综合试验场,难道说又有什么新产品准备投入生产?可分明没听说新中有什么新产品啊?
“仲民,等你到了就知道了!。”
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边走边笑着,整个人的心情都显得极为不错。
“到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定是个惊喜!”
惊喜?
会是什么样的惊喜呢?
坐于金鹿轿车的后排座位上,李直民的脑海中不断想象着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惊喜,而且还是在新中汽车试验场,尽管心知那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