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如同方芷云的观察一样,29岁时孙郡的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想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北方公司和董事长能提供给他实现抱负的机会。至于他自己,他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地,在适当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当他走进房间时,管明棠已经把丁慧婕的报告放到了桌子上的筐子里去了,方芷云会根据报告上的指示,将报告转给合适的部门,从而完成他交待的工作,这些事情几乎不需要他操心。
对着进入办公室的孙郡,管明棠和蔼地微笑了一下。
“请坐!”
之所以请孙郡过来,正是因为通过其在铁道部争取“kf…i国造机车”的项目,使得管明棠相信,他比孙平逸更适合那个岗位,机会向来只青睐付出者,在管明棠看来,眼前的孙郡更能充分体会到“重点项目”的意义。
“谢谢,董事长!”
坐在董事长的面前,孙郡知道,自己期待以久的机会来
了!
“长安,现在铁道部的专家正在对我们公司的设备进行考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具备生产机车的能力!”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随着公司在美国定购的大型设备,尤其是自己在另一个时空中以废铁的价格购进的数百部苏造旧式机床安装之后,现在公司完全具备制造机车的能力,至少在设备上具有这一能力。
“这一点,恐怕需要应先生一行鉴定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虽然在南京、在公司,孙郡都是全力争取这一项目,可是,这时他的回答显得很是谨慎。
点点头,对于这个答案,管明棠并不觉得的意外,说实话,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这个时代的“官方”技术代表,实际上,压根就没有接触到,从三天前应尚才一行来到新区,对新区的工厂加以考察,这支完全由铁道部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便与公司保持着距离,甚至拒绝参加公司举行的欢迎宴会,原因非常简单——避免外界非议,做出公正的评判,这到是让管明棠非常好奇,要知道,原本公司可都是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少则数百元,多则千元的“行脚费”,这是同官方打交道的“潜规则”,可谁曾想,这一次却行不通了。
“董事长,他们只是一群从事技术研究的人,所以,他们……”
在孙郡的潜台词中,似乎是告诉董事长,这些人并不是官员,所以,不能把他们和官员混淆一团。
“他们会做出公正的评判!”
“好了,长安,我们不谈论这个问题了,我相信他们会从技术上作出对我们非常公正的评判,总之这件事,你办的非常不错!”
话声一转,管明棠用听起来很是平淡的口气问道。
“长安,如果,现在让你主持新区的项目建设的话,除去当前的重点项目之外,你会重点推进什么项目?”
董事长的话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就像是擂鼓一般的让孙郡的内心猛然一阵激动,但他强自让自己冷静下来,先是沉默不语,在沉默良久之后,才深吸一口气回答道。
“汽车!”
在孙郡吐出这两个字时,管明棠蹙紧着眉头,但却保持着沉默。
“董事长,就我所知,就在上个月,公司进口了多达四百辆汽车,其中三百辆为卡车,虽说这些汽车无一例外的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二手汽车,价格相对廉价,但是,目前,公司的汽车保有量多达四千五百辆,其中85%为卡车,这些卡车皆用于新区建设,而在未来,随着新区的发展,汽车需求量会继续增加,比如新区扩建后的公共交通需要大量公共汽车、新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卡车、甚至企业间的物资配送、零件供给,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汽车,汽车维修厂、汽车配件厂,这两座工厂是新区建成的第一批工厂,在过去的近一年中,通过对数千辆汽车的维修以及零配件生产,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汽车维修与生产配件的经验,尽管并不完全具备生产汽车的条件,但是……”
深吸一口气,见董事长依然蹙着眉头,孙郡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
“既然公司可以借助美国的大萧条,于美国市场大量进口二手廉价汽车,那为什么不能考虑从美国购进一家破产的汽车制造厂呢?然后将其整体搬迁到新区,从而自行制造汽车呢?”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还来得急
第320章还来得急
“既然公司可以借助美国的大萧条,于美国市场大量进口二手廉价汽车,那为什么不能考虑从美国购进一家破产的汽车制造厂呢?然后将其整体搬迁到新区,从而自行制造汽车呢?”
在孙郡的声音落下后,这间宽敞的办公室内,随即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寂静的办公室中,此时只能听到钟表的秒针走动声,在这种静寂之中,孙郡只感觉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他紧张的甚至不敢直视董事长。
汽车!
在这种沉寂之中,孙郡后悔的都想咬自己的舌头,自己的脑袋让驴踢了,竟然想到这两个字,他甚至可以想到,接下来董事长会说什么,也许他会说。
你压根就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现实,中国一年才需要多少辆汽车?生产汽车?开什么玩笑?
可是对于汽车,孙郡却有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曾经,他之所以对张学良充满好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曾计划将奉天兵工厂改建成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无论那时张学良的内心想法如何,但在孙郡看来,那种远见却是其它人所不具备的。
“既然已经如此,死了就死了吧!”
一咬牙,深吸一口气孙郡又继续说道。
“董事长,或许您并不知道,相比于其它强国,我国目前,最为落后的是交通,而交通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国工农业的落后,其落后并不仅仅体现过短的铁路里程,也不体现于落后的道路系统,而是畜牧业,准确的来说,是现代马业的落后,我国马布匹体高矮、挽力弱,外国重挽马挽力可达四五百公斤,而我国马匹仅只有一两百公斤,而无论是育马或改良马种,又需数十年之功,以日本为例,前后历时四十余年,方才有今天的东洋大马!而以当今技术发展来看,马匹注定将为各种汽车所取代,不可能再耗数十年费巨资育马,因此,为发展我国交通,必须发展汽车制造业!”
从畜牧业的落后说到发展汽车工业的必须的孙郡,这会反倒不像先前那么紧张了,整个人反而轻松了许多。
“而在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并不仅仅只是汽车那么简单,汽车只是汽车工业的一个终端产品而已,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业的发展,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同时,其燃料需求还可以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其车轮可带动橡胶业,车窗可带动玻璃业,而这只是上游原料产业,而在中游制造环境,又带来机械制造业以及机床业的发展,在下游则可带动交通业的变革,总之,相比于其它工业,汽车制造业就像是一列机车,可以牵引带动一个完整个的产业链条……”
倚靠在软椅上,管明棠一动也不动,清俊的面容上那原本的凝重,此时慢慢的露出了微笑,嘴角微微上翘着,此时,看着孙长安,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选择人,单就是从他所选择的这个重点项目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出来。
“长安,那你应该知道,那些汽车制造厂,即便是规模再小,年产量都在一两万辆,甚至三四万辆的规模,如果我们购进一家破产的汽车制造厂,他的产能会不会太大,会不会导致产能的浪费,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吧!你觉得的呢?”
虽然心下非常赞同孙长安的建议,但管明棠在露出微笑的同时,依然出口反驳着,以等待孙郡的进一步解释。
“董事长,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想要赢得未来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仅仅只看眼前!”
尽管董事长语气中带着反对之意,但面上的笑容,还是让孙郡放下心来,对于董事长此时的反驳,在他看来,根本就是在引出自己的观点罢了。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假如我们等到中国一年需要三万辆汽车的时候,方才投资汽车制造业,待汽车厂投产之时,那时,市场的需求也许达到了五六万辆,甚至更多,而且在从目前的几千辆发展到几万辆的市场时,大量的外国汽车垄断着我国汽车市场,到那时,市场的竞争远甚于现在,一个品牌的培育需要时间,我们可以用三年的时间去建设工厂、用三年的时间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六年之后,当这个市场成熟的时候,我们至少已经在声誉上不逊于外国品牌……
前瞻性!
在办公室内响彻着孙郡的话语时,管明棠的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时空中,那个东洋邻居故事,50年代,几乎就在日本刚刚从二战的废墟中缓过一口气来,刚刚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的时候,日本人便提出了“国民车”的概念,并具此开始发展鼓励企业生产老百性使用的微型汽车,而后世左右世界汽车业的日本汽车正是由此开端,而当时日本人能买起汽车吗?95%的日本人都买不起汽车,而在此之前呢?早在46年,在日本尚处于战后的经济衰败中的时候,其战后的汽车制造即开始起步,生产的正是二战时为日军生产的简易卡车以满足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以避免日本汽车制造业被“美国淘汰汽车”所“占领”,可以说,正是这种前瞻性,奠定了日本汽车的基础。
前瞻性,的确,无论是企业或者国家的发展,发展的制定者都必须充满前瞻性,如此才能赢得未来。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汽车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如果说一战之前是火车的时代,那么作为后来者的管明棠清楚的知道,二战实际上是汽车的时代,汽车的作用和重要性与二战,甚至不亚于众所周知的坦克,如果没有汽车提供的步兵摩托化,坦克甚至不可能成为二战的主角,同样,没有成熟的汽车工业就不可能拥有成熟的坦克工业,二战时坦克技术最落后的日本、意大利,恰好正是六大列强中汽车工业最为落后的国家。
也正因如此,管明棠一直在考虑是否建立汽车制造厂,正如孙郡先前所述,建立汽车制造厂并不仅仅只是一座工厂,而是建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或者说就像福特式或者底特律式生产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构成,或许,从美国购进一座破产的工厂,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长安,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购进美国破产汽车厂的?”
对此管明棠心下倒是觉得有些好奇,能想到美国破产汽车厂,这孙长安的脑袋里,看来想法不少啊。
“董事长,您是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随着董事长的变化,心里的那棵石头总算是落下来的孙长安不由长松了口气。
“那都听听吧!”
“假话是,我有那个眼光!”
松下一口气的孙长安禁不住开起了玩笑来。
“美国汽车制造业起步于欧战时期,于20年代获得大发展,现在其汽车厂所使用设备大都为二十年代最先进的设备,以其设备折旧来看,现在低价购进破产汽车厂的设备,其费效比远胜过新建汽车厂,当然,这是假话!”
面上带着微笑,孙长安又把话往回说来。
“真话是,现在公司的设备,十部设备之中,有至少一半是进口的旧设备,有德国货、有美国货,这些设备都有翻新的痕迹,但其性能却极为精良,显然董事长派出的人员,在设备选购上颇费了一番心思,采购这些旧设备,最大限度的节省了设备投资,同时,随着公司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在自造设备取代旧设备时,淘汰成本更低!所以,我想,相比于建设一家全新的汽车制造厂,董事长应该更倾向于购进一座美国整厂……”
“你,不错!”
点头作出肯定的时候,管明棠的内心却是有些感慨,有至少一半是旧设备,实际上应该是70%都是旧设备,而其中只有20%至30%是在这个时代的美德等国购进,剩下的设备,尤其大型设备,都是自己在俄罗斯投资的那家“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在俄罗斯收购的废铁,现在,在2013年的时空之中,自己还开设了一家机械公司,专门从事俄罗斯旧式机床的维修、翻新服务,那些以废铁价格购进的老旧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司的需求。
孙郡!
点着头,面带着微笑,管明棠站起身,走向窗口,俯视楼下拥挤的街道。
“怎么样,现在在南京的工作还顺心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孙郡原本平静地心情激荡起来,应该怎么回答呢?他明白,这个回答甚至可能关系到今天的结果,而就在孙郡犹豫着应该如何回答时
从窗前转过身来,管明棠态度温和地问道:
“怎么样,回总公司如何?”
回总公司?在孙郡的惊诧之余,管明棠已经亲自从酒柜中取出一瓶酒,然后为两人各自倒了一杯,将一杯酒推到孙郡面前,随后一语双关的说道。
“回来吧,我希望,现在一切都还来得急!”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大洋彼岸谋新业
第321章大洋彼岸谋新业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法制国家。这里律师的数量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美国任何一个中型城市拥有律师的数量比整个日本的还多,此话一点不假。任何一个从事国际商务的人都知道,在美国,签任何一项商业合同要考虑的法律事务都比别处多得多,文件也比其它国家的厚出好几倍。只有在美国,才会出现多数议员和政府高级官员出身于律师的状况,也只有在美国,学习法律才往往会成为通往大公司顶级职位的途径。
笔挺的西装、厚厚的公文包——美国律师的典型形象
。和大多数人们所公认的那样,西蒙马丁和小说中的律师一样虚伪,只是方式各异罢了。他出身虽然说看似清白,但在其那风光的外表后面,仍然具有纽约码头那引起黑帮恶棍的品行,至少在骨子里,他从来都是那个从码头走出的苦孩子的性格——坚强、从不放弃,但却又有着一种他人难极的冷酷之外,当然更为重要的他还有着他人难及的机敏,否则,作为一个码头打手的儿子,他不可能考进法学院,并且成为一名律师。
不过,他并没有去为他所熟悉的——黑帮去服务,恰如他所选择的那样,他要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爬上顶峰,通过自己的努力,进纽约上流社会的行列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生活在他们生活的社会之中。
不过,他的梦想,在那场经济危机中,破灭了,在股市上,他失去了全部的家当,他甚至还失去了那间三层公寓,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口齿伶俐的家伙,那怕是十美元的案子,也能让他低头哈腰的,为了能够生活下去,正像他的打手父亲一样,他可以忍受任何凌辱。
人的命运,总会在不经间意发生改变,就在去年,他的命运因为一份合同发生了改变,一份只值五美元的合同拟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得他成为一家东方公司的律师,一份每个月可以为他带来1200美元巨额收入的工作,而正是这份工作,使得他再一次,拥有了回归上流社会的资本。
不过和过去相比,马丁感觉自己似乎不一样,至少现在他没有了当百万富翁的野心,他认为能够拥有过去的生活就不错了,而在此以前,他只想分享点别人的残汤剩饭,让自己过上像过去一样的生活。现在他有一座六个房间的别墅,一辆富兰克林豪华车,当然价格极为低廉。
依如过去,在进大厦之后,他便从一层楼上至十楼,然后穿过那道走廊,走进一间大办公室,雪莉小姐在看到马丁之后,便走到内间的办公室,轻轻的敲了敲门,随后方才请马丁进去。
“经理先生,请问有什么吩咐吗?”
恭敬的站在那里,作为公司的律师,马丁的工作并不算复杂,他唯一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起草各种法律文书,当然额外的,还要帮助公司以最底的价格,获得那些破产倒闭的工厂的设备,当然是通过法律渠道,至于如何获得,而那正是马丁成为公司律师的原因之一,他可以使用一切,甚至可以说“无耻的手段”去获得的那些公司的设备。
“马丁,现在公司有一个业务交给你!”
看着面前的马丁,张邵棠的脑海中很难将这个穿着定制西装的人和那当初他碰到的那个在街头,手中拿着一块纸牌的家伙联系在一起,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绝对是个好律师,他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让公司最大限度的节省经费。
“是这样的,国内的公司希望,能够在美国收购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整个公司!”
在说出这句话时,别说是马丁,就是张邵棠在接到这份电报时,同样也是惊讶万分,收购汽车制造公司,然后将公司完全搬迁至少国内重建,过去张邵棠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先生,请问有什么要求吗?”
“唯一的要求是……嗯,价格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公司并没有告诉具体的支出规模,但作为驻美分公司的经理,他知道公司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公司不可能接受过高的报价。
“合理的范围内!”
皱着眉头,马丁在脑海中思索起来,这个合理的范围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多少呢?按照过去的惯例,应该是最廉价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希望你能够去收集一下汽车制造厂的资料,我想了解一下这个行当的根底。当然,去查一下所有汽车制造企业的档案,还有你能找到的任何材料。去了解一下他们的财政情况、债务情况,有什么弱点,最重要的是否有售厂的倾向。懂了吗?当然,我还需要一些关于破产的汽车制厂的资料,我知道这些工厂处理起来有些麻烦,不过这很重要。”
马丁一动不动地站着,接受了指示,把要点全部记下来。他明白其中的缘故,作为一个生意人,张先生经常需要情报,因为不论是做什么生意,都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就像他作为律师一样,想在法庭上击败对方,还需要依靠各种各样的证据。
“请你放心,先生,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这件事!”
点点头,马丁便离开了办公室,开始他的工作去了。
当张邵棠坐着他的司机开的豪华汽车驶离公司的前门,回到位于阿斯克顿大厦4层楼的公寓中,他准备去痛痛快快地洗上一个热水澡,吃一顿餐厅送来的晚饭,作为驻美公司的经理,现在他充分享受着这一切,在纽约这个大都会中,地位与生活圈子是相同的,他并不需要去融入华人圈,华人必须要走出唐人街,而这正是公司花费一百五十万美元购买那座15层大厦的原因所在,同样也是他住在阿斯克顿大厦的原因,当然,没有人会去记较一点,那座大大厦的业主曼哈顿银行,是去年公司以一百三十万美元收购的一家濒临破产的银行,更不会有人知道,这家曼哈顿银行通过债务关系收回的抵押资产高达两千五百万美元,尽管那些资产在未来的几年中,几乎一文不值,但未来呢?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这时,他坐在车上,身子向后仰着,点燃了今晚的第一根雪茄。
当汽车开到59街的时候,司机递给他一份晚到的《纽约时报》。报上最新消息栏里有一则消息进入了他的眼帘。那则消息是刊登在“纽约时报”的第三版中间的位置。他回过头去看它,接着又一连读了几遍。他望着车窗外纷乱的交通和挤成一团的行人,有的人拖着脚向车站走去,有的人冒着2月里的毛毛雨,脚步沉重而缓慢地向公共汽车走去,准备在曼哈顿这个纽约的中心商业区又度过了紧张的一天后,回到他们的家里去。
就在他望着窗外的当儿,一个念头开始形成了。换了别人,对那则消息就会一笑了之,甚至于一扫而过,可是张邵棠并不是那样的人。
那则晚报上的消息看不太分明,上面的标题是九号铅字印的,内容说的只不过是一条商业消息罢了。那个消息并不是什么大新闻,而是一个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新闻。消息的标题是:
“麦当劳进入国会山!”
这个新闻让张邵棠整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原因无它,这提供廉价食物的麦当劳是华人资产,而麦当劳的成功则意味着华人的成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华人开始一步步的走出了唐人街,而麦当劳,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坐在汽车上,隔着车窗望着车窗外萧条而又不失热闹的街道,恰在这时一个排队的队列映入张的眼中,那里并不是失业救济站,而是电影院,排着队的自然是等待进入电影院看电影的美国人。
“这些美国佬!”
瞧着那些排着队等待买票进入电影院的美国人,张邵棠不由的嘀咕着,1929年经济危机,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经济阴云密布。而当时美国的总统胡佛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的经济好得很,有问题市场自然会调节好,大家害怕纯属心理问题,找一些喜剧演员来逗这乐就过去了。”胡佛总统的前半段话是当真的,后半段明显是玩笑话。
但历史却和这位总统开了一个玩笑,美国经济没有好起来,而娱乐业却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当时的美国人即使排队领救济金,也会从兜里挤出几枚钢镚儿去买票观看喜剧、歌舞片,好莱坞也逆市狂赚。
越萧条,越娱乐。这样的现象与经济规律恰好背道而驰,甚至在张邵棠的眼中,这一切都是不可理解的,一面排队领取面包、救济金,靠失业救济金过日子,一面拿着兜里仅剩的铜板去电影院看电影。
“也许应该投资兴建一些电影院!”
望着那引起排着队的美国人,张邵棠在心里这般寻思着,电影院,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只要选准了位置就行,手指轻击着膝盖,张邵棠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另一个念头来。
“没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政治投资
第322章政治投资
“张经理,我们为什么来这?”
沉思中的张邵棠的思路被问话声打断了,抬起头,看见同行的霍启新那张有些疑惑的脸庞。
“你觉得我们中国人,在美国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最大的不足?皱着眉头,霍启新思索了一片,然后他用极为认真的口吻答道。
“张经理,这个问题可不是轻易回答的。”
霍启新认真地说道,不过作为从唐人街走出的法学院学生,他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我想是我们华人多年来一直困守唐人街,而且在美国一直遵守着国内的种种习惯。”
“嗯,这勉强算一个吧。”
“第二,华人在美国几乎不涉足政治,像现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年青时曾是致公堂的律师,而致公堂却并未真正利用这一关系,在总统大选时,致公堂不过只是提供了一万美元的捐款,随后便再也没有任何联系,若不是管先生的缘故,恐怕我们就会错失这一有利的政治优势!”
点着头,对于霍启新的分析,张邵棠这时方才说道。
“这正是我们和犹太人最大的区别,相比于我们,犹太人是以一种宗教式的热情参与政治,他们的投票率比其他任何族裔都高,当然这也和许多华侨没有投票权有很大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华人远离政治的态度,可是,作为生意人,我们在国内都知道,官与商是永远不能分离的,而在美国,为什么要无礼政治的影响力呢?。”
在这么一番占评之后,张邵棠看着霍启新,这个父亲是唐人街里的洗衣工,最后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纽约大学法学院,立志要给唐人街的同胞提供法律帮助的年青人说道。“你的推论正确,给你满分。”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来密苏里吗?”
说话的同时,张邵棠拿起桌面上的一张竞选宣传单,然后说道:
“在美国,接触政治,在某种程度上,与做生意是一样的,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一笔生意,为未来投资
“你的意思是……”
看着那张竞选单,霍启新瞬间便明白了张经理的意思,投资,政治投资从来都是放长线,而现在,为什么他会选择他呢?
“可是,张经理,我们这么找上去,会不会有点……”在霍启新说话的同时,火车恰已经到站了,尽管这是一座位于美国中部的火车站,但是在霍启新还是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明黄色的“m”,这是“麦当劳”的标记,而在那家快餐店的玻璃门处,霍启新看到了几张宣传海报,赫然是那位候选人的宣传海报。
瞬间,联系到张经理麦当劳副总裁的职位,霍启新立即明白了他的用意,在密苏里州,一共有两百三十家麦当劳,看似数量不多,但每天却有数十万美国人在这里用餐,作为参议员候选人,在麦当劳成为他们的阵地时,麦当劳的副总裁来到这里,自然会赶过来与其会面。
“华新,你要记住一点,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必须充分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源,明白吗?”
“在美国,参与政治并不是一些人的特权。只要对美国前途关心,而且有兴趣服务社会,对美国事务热心投入,愿意对公众利益有所承担。有所奉献的人,都可以参与政治,参加竞选……”
面对杜鲁门,张邵棠用一种尽可能理想化的口吻说道,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董事长会选择哈里杜鲁门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可作为驻美分公司的经理,他所选择的是服从,他相信董事长选择杜鲁门自然有他的用意。
“当然,其中也包括美裔华人!”
“当然,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其实一开始,作为民主党参议员候选人的杜鲁门并不怎么看重来自华人的资助,可是当麦当劳悬挂出他的竞选海报的时候,他的竞选团体立即意识到,华人掌握的麦当劳是多么巨大的“潜力”,每天有数十万密苏里人会在麦当劳用餐,他们会在餐厅、餐单上看到他的竞选海报和口号,如果麦当劳成为对手的宣传阵地,那么结果无疑是毁灭性的。
此时正在同党内竞争对手塔克,米利根竞争内部提名选举的杜鲁门,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拒绝任何帮助,那怕是这些他从未曾接触过的亚裔,作为政客他自然知道如何同这些人勾通,同样也知道,任何资助都是需要回报的。
“我个人一直认为,1882约翰米勒法案,不仅是对华人权益的侵犯,同样也违背了美国宪法,亦违背了美国最根本的价值以观……”
诚如与任何少数族裔打交道的政客一样,当杜鲁门在那里信誓旦旦表明着他对待华人的态度时,张邵棠只是面带着微笑,无论是在国内同那些官员打交道,还是在美国同政客打交道的经历都告诉他,对于这些政客来说,他们的诺言从来都是不可相信的,
“谢谢您,杜鲁门先生,正如我相信的那样,正义永远存于正直之人的心间,我希望您能够明白,我们华人,对于朋友从来都是慷慨的!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