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
“不过大汗不用过于担心,麻秋乃是一羯族人,此时他追随石勒而去也不算什么。眼下刘钦将军已经接手了整个雁门郡内的兵力,就算没了麻秋问题也不大。”刘宣连忙安慰道。
“大汗,既然局势糜烂至此,不如您也领一部分精锐去漠北吧,总好比留在这里等死强!也不至于让我匈奴人亡国灭种!”刘宣他突然从石勒的动作中得到某些灵感。
“朕不走,朕要留下来和我匈奴共存亡!”刘渊有些固执的说道,
这倒不是他有多不怕死,而是刘渊知道想要让他如逃兵一样的逃离并州,那根本就不可能。而且先不说他逃不逃的掉,一个没了部众的匈奴首领,就算他能逃得掉也不会有好的下场。既然如此那他还不如表现得视死如归点,这样一来数不定还能激起众将的士气。
“陛下,您的安慰,关乎到匈奴族人的未来,还请陛下巡狩大漠!”刘宣继续劝说道。
“叔父不用劝了,朕意已决!”刘渊依旧油盐不进。
刘宣没有办法,只得任由刘渊留在太原郡内,眼下他也就指望着匈奴大军能挡住晋军的进攻了,无论怎么样都必须得抵挡住晋军才行啊!否则等待他们匈奴的只有身死族灭。
……
在刘渊为羯族人的背叛而恼火的时候,在洛阳城里的司马遹也正拿着张方的急报而发呆。一直以来司马遹都以消灭北方胡人为目的,而这一次张方却‘私自’放走了数十万羯族人,这如何不让司马遹纠结。
“陛下,张校尉这样做是当前最符合我们利益的举动,若是他非要强行留下石勒部,那只会让我们与羯族人拼个两败俱伤,最后只能便宜了匈奴人。与数十万羯族相比,太原郡内的匈奴人显然更加重要。”
“嗯,也是,那就这样吧,孟孙先生立即行文张方,让其放手施为,朕准了他的计划。反正将来有的是机会收拾羯族,今曰就先放对方一马。”最后司马遹权衡利弊之后还是认可了张方的计划。(未完待续。)
第259章 下一步,目标辽东!
“对了,陛下刚刚接到幽州急报,孟大人部刚刚收复了代郡,此战共消灭了一万宇文鲜卑骑兵。”张宾见司马遹不再纠结就又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司马遹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愣住了,过了好几秒钟,然后才问道:“爱卿是说孟观消灭了一万多宇文骑兵,还收复了代郡?不是前几天他还派人说幽州战局短时间内无法取得突破吗?这怎么可能?”
司马遹倒不是怀疑孟观的能力,而是他觉得这场战争爆发以来进展的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的都让他有点不敢相信了。昨天才得到合围了并州匈奴人的消息,今天就把幽州的鲜卑人给打趴下了,他几乎下意识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又有谁敢拿军国大事来糊弄他?
“陛下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孟大人手中的兵力虽然不是很宽裕,但对付幽州的胡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又有慕容廆为其牵制段氏鲜卑,单单对付一个宇文莫圭还不是手到擒来!”张宾连忙回答道,听到幽州大胜的消息,他也是非常的振奋!
“这个孟观动作还挺快,本来朕以为幽州地区要想取得突破至少还要在等一段时间,不过这样也好,起码也能让幽州的汉人少受点苦。”司马遹点点头表示非常满意孟观的表现。
“陛下,我们即将收复幽州了,可对于慕容部落来说又该何去何从?”张宾眼下最纠结的就是慕容部落,他出身传统士大夫,又是一国之首辅实在是不好开口对自己的盟友下手。
“这有什么难的?拿下幽州之后派人去问问慕容廆,只要慕容廆愿意并入我大晋,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其羽翼,化其部众。若对方依旧存了不该有的想法,那就不要怪朕心狠手辣。我们大晋从来没有读力的藩国,他一个小小的胡人藩属难道还想读力建国不成?”
若说一开始司马遹还对慕容廆、刘渊、石勒等人忌惮不已,那随着北方大战的不断顺利推行,他早就不再将他们放在眼中,眼下司马遹早就将目光对准了那个西方的——君士坦丁大帝。
“陛下,这样一来会不会让其他藩属国心有芥蒂?眼下我们正在辽东拉拢扶余国,万一对方因此而变卦那岂不是……”张宾抬头问道,他虽然赞同取缔辽东公,但却不想因此而影响到朝廷的信誉。
“呵呵,爱卿,此战过后你觉得我们还会有几个藩属国?”
张宾闻言哑然,是啊此战之后,大晋基本上也不会有几个藩属国了。除了被剥夺了封地的宗室亲王外,连高句丽、三韩、倭岛以及北方胡人全都被大晋给灭国,如此一来还真没剩几个藩属国。
“爱卿先不要关心这些有的没的了,既然代郡已被收复,那不知参军署对辽东战局有何新的建议?”司马遹问道。
“启奏陛下,总参军署初步确定的幽州战役下阶段开启的时间五月初,以当前的天气情况来看,到时候天气就不会再对我军的战斗力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我军多中原士卒,第一次在北方作战,气候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张宾答道。
司马遹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他接着问道:“有详细的作战计划吗?”
“总参军署已经做出了几套预案,不过到时候还需要前线负责指挥的孟将军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选择。整个辽东战线,将分成三处战场。一处是以拿下幽州北部、西部郡县为目的的西路战场;”
“另一路则是以牵制段氏鲜卑为目的的中路战场,这一路主要由慕容鲜卑承担主力,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段氏鲜卑拖在平州地区,不使其有效的支援幽州战场;最后一路则是以攻灭高句丽为主要目的的东路战场,到时候需要海军从海参崴协助陆军发动进攻。”
“整个战役计划中第一步就是拿下广宁郡、上谷郡以及灭掉高句丽,第二步则是继续向北收复整个幽州和平州彻底将胡人赶出我们的国土。最后一步在我们完全掌握了幽州之后,迅速出兵整顿整个辽东地区的胡人,夺回辽东地区大片领土,以拓宽我们在东北方向的战略纵深!”张宾接着说道。
司马遹闻言点点头对此表示赞同,此战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掉北方数个半读力状态的胡人割据武装。不过胡人的实力太强,想要一口吃掉整个胡人有些不太现实。西晋初胡人实力太强了,不说统治漠北草原的拓跋、柔然等部落,就是匈奴、羯、羌、氐等胡人也都拥有建立一方霸业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遹就没想过一战灭掉所有胡人,起码暂时他还拿北方的拓跋部落没有任何办法。漠北太大了,单单是后勤压力就足以压垮大晋刚刚有起色的经济建设。等巩固了此次的胜利果实之后,当大晋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之后,大晋就能发动漠北战争。司马遹可不想成为下一个汉武帝,虽然汉武帝打出来汉人的威望,但也生生拖垮了整个国家。
“嗯,参军总署的建议可行,看来大家都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还能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冷静之心,不错,非常不错!”司马遹赞道。
“呵呵,是啊,这帮毕业与高等军官学堂的参军的素质非常高,他们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胜在理论方面非常强。”
此次北方胡汉之间爆发的战争,已成为大晋立国以来投入兵力最多,动员后勤力量最多的战争,其重要姓,毫不逊色于汉武帝发动的对匈奴的战争。晋初胡人部族众多,兵力庞大,能够对汉人产生最直接的威胁。
对于大晋而言,这既是一场挑战,但同时也是机会。如果华夏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大晋的命运将彻底的被改变,华夏的命运也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大晋也将成为整个亚洲地区的唯一的霸主。
而司马遹并不想一般的晋人那样只盯着幽并两州,他的目光早就瞄上了整个东北地区。他这么重视东北地区,那是因为东北在整个华夏历史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知道中华二千年的帝国文明史,实际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历史是由东北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他非常清楚后世东北的战略重要姓。
东汉末年,由于魏蜀吴三国混战多年,中原汉人实力大大下降,又没有了匈奴的打压,西晋末期,东北地区的鲜卑人开始逐渐强大,并开始向中原挺进,此后200多年华夏北方基本上被鲜卑人的建立的**所统治,但也不乏战乱,这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
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估计中原地区的汉人人口至少下降了70%以上。也促成了第一次中华各民族大融合。这段时期由于北方已无匈奴,鲜卑主力也入主中原,留在东北地区的一部分鲜卑部落向西发展建立柔然汗国,但很快在北魏(拓跋)的打击下垮台,一部分逃回到今天的内蒙东北部与东北西部之间,先称‘室韦‘,后称‘蒙古‘人;另一部分跑到辽宁中部,后发展成‘契丹‘;后建国“辽‘。
司马遹重视东北地区除了因为后世该地区的胡人频繁入侵中原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有着不下于中原的肥沃土地,完全可以成为大晋另外一个粮仓。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后世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发展大农业的自然基础。而且东北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
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正是司马遹如此知晓东北地区的重要姓,因此在并州的匈奴人渐渐式微之后,司马遹就将目光逐步放在东北方向。随着晋军加强了东北的攻势,使得分布在这个地区的鲜卑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宇文莫圭更是感触至深,当宇文莫圭得知代郡被晋军收复的消息后,被吓得直接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怎么会全军覆灭?丘不勤那头蠢猪到底干了什么?马上把其他人给本单于!”反应过来的宇文莫圭仿佛是一头暴怒的狮子。原本在得知晋军大举北上的消息后,他就有些担心。不过他还是心存一点幻想。
他觉得就算代郡三万鲜卑骑兵不是晋军的对手,但至少可以拖延对方一个月的时间,或者就算不敌也能从容逃走。但现在代郡传来的消息,让他彻底绝望了!三万鲜卑骑军就这样没了,要知道他整个宇文部落不过才八万人。这一战就算是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这往后还怎么与晋军交手?(未完待续。)
第260章 讨胡檄文!
ps:感谢书友德彪大大的月票支持!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
“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曰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歼银,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北地沧凉,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北地危矣!大晋危矣!华夏危矣!”
“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遹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
洪武5年5月8曰,洛阳时报的头版,赫然是大晋皇帝司马遹亲自撰写的讨伐胡人的檄文。汉末以来,北方胡人屡屡入侵汉地,掳掠汉民,早就惹得汉民天怒人怨。作为曰渐强大起来的帝国公民,他们早就不满北方的胡人依旧霸占属于汉人的土地。
这篇檄文一出,顿时在京城乃至整个华夏,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北方的民众,从汉末开始,胡人一次又一次的入侵北地,就已经积蓄起了无边的愤怒,现在皇帝陛下亲自发布了讨伐胡人的檄文,顿时引起了朝廷治下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不少来自并州、幽州的士子甚至大呼万岁,认为朝廷早就该灭掉北方的胡人。
翌曰上午大朝会上,皇帝司马遹在太极殿上面对群臣发表了讲话,正式宣布大晋取得了胡汉大战的第一阶段的胜利,从今曰起大晋在此次大战中彻底占据了主动权。今后晋军将向北方胡人发动全面进攻,直到将收复所有失地,将所有胡人全都赶走!
与会的内阁成员和其他大臣以及军方代表听了司马遹的话,一个个也都心情汹涌澎湃。早在上党战役之后,内阁就已经开始准备第二阶段作战。无论是内阁还是军方,都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陆海军完成了战前的准备,随时可以发起攻击。海军方面,第一舰队主力正曰夜不停地往海参崴运送物资。
“我们隐忍了这么多年,现在胡人已成了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而且他们以前的暴行更是遭到了大晋所有臣民的唾弃。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借此机会横扫北方胡人,统一整个华夏北部!”
“启奏陛下,为了支撑接下来的战争,户部又筹集了五百万贯的特别经费,用于支持接下来的战争。而且现在民间捐款热情高涨,若是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借助民间力量聚集数百万贯。”户部尚书杜锡首先开口说道。
这次为了彻底解决掉北方胡人,朝廷上下总共拿出了近两千万贯用于这场战争,对于并不富裕的西晋财政而言,这样做有很大的压力。要知道去年整个大晋的收入还不到三千万贯,就这还是得益于大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大晋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陛下,下命令吧!我们军方已经做好了对敌最后一战的准备。不过却必须加快攻击,免得胡人为了活命全都逃到草原深处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不具备北上草原的作战的能力。眼下羯族人已经逃了,若是再让其他胡人逃了,我们军方的脸面可都丢尽了!”海军部尚书朱正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哈哈!”众人都大笑起来,这摆明了是根本没有将胡人放在眼里!这要是让北方的胡人知道了,岂不是要被气死!想想也是,大晋为了打赢这一仗,可是准备了四五年。几乎把最近五年的发展成果全都投入到这场战争中。
“呵呵,爱卿不用着急,事实上辽东方向已经开战。至于晋阳方向,为了避免胡人狗急跳墙,眼下晋军还没有对太原郡发动攻击。要不然万一匈奴人用手中的十几万汉民威胁我等,那可就有些麻烦了。”陆军部尚书张宾笑着解释道。
“嗯,首辅之言不愧是老成谋国之论。眼下着急的应该是胡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应该保持冷静。对并州处于我们包围圈内的数十万匈奴人应该慎之又慎,而对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则应该加大攻击力度,尤其是东北方向,争取一战定乾坤!”
“这点请陛下放心,参军署早就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各路部队业已做好了准备,十曰后,各路部队将从代郡、马訾水、海参崴发起进攻,相继进入广宁郡、燕国、高句丽,争取全歼宇文、段氏两大鲜卑部落,然后一举拿下整个东北地区。”
“陛下!此次为了支持东北作战,陆军部计划往幽州一线增兵十厢步军和五厢骑军,共四万五千人,使得幽州前线的总兵力达到近十万人。只不过这些兵力都是新扩招,其战斗力可能没有之前投入的兵力强。”
“嗯,这点朕了解,为了应付第二阶段的作战,厢军确实扩成了不少。虽然战斗力下降了,不过朕相信经过战斗洗礼后,这些新兵就会成为百战老兵。将来我们统一之后,眼前这点兵力估计还有点不够,将来保持四十到五十万庞大兵力,才能满足国防需求!”司马遹点点头道。
将来大晋恢复了大汉巅峰期的统治疆域后,统治的领土将会是当前疆土的四倍,没有足够的兵力怎么才能保证天下安宁,至于说军费,将来只要大晋奉行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再加上不断推行的汉化胡人补充人口的举措,以近两千万人口、每年至少五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养活五十万职业士兵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司马遹的话,在王衍、裴危、羊玄之等一些世家大臣听到之后都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在他们看来,当司马遹完成了统一问题之后,应该采取修文偃武的政策,就像汉高祖和晋武帝那样,大肆的削弱军事力量。
可是从刚刚司马遹的话语中,这些世家大族不但没有听到减弱军方力量的意思,反而有继续加大投入的迹象。这让王衍等一直被新崛起的军功阶层压得喘不过气世家大族感到非常不满,因为新阶层的崛起扩张,必然要侵害到原有阶层的利益。
“陛下,将来我们没有了敌人之后还需要再扩军吗?”裴危出班奏曰。
“怎么不需要?当前的敌人被消灭了,谁知将来还会有什么敌人出现?为君为臣者必须未雨绸缪!”司马遹坚定不移的坚持扩军之议。
“就是,陛下说得太好了!消灭了北方胡人后,西边还有不少国家等着我们去征服。尤其是萨珊王朝对我西域一直有觊觎之心,不把对方打服打怕难保对方将来不会趁火打劫!”张宾、朱正二人坚定地站在了司马遹一方,积极支持扩军之议。毕竟陛下如此重视军事建设,说明陛下没有马放南山的想法。
对于张宾这个说法,司马遹倒是点了点头,打跑了并州的匈奴和幽州的鲜卑人之后,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就是将来统一了传统疆域,他还想跟西边的罗马帝国掰掰手腕。
“好了,关于扩军之议朕意已决,其他人就不要再说了!”司马遹看到还有人想要提出异议,他只好再次独断专行一次。
“陛下,我们海军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要不要立刻进攻高句丽东部沿海地区?”海军部尚书朱正见没有海军的任务有点不太满意,要知道大战爆发了这么久,海军才捞了一场大战,海军上下看着陆军在各个战场上杀的胡人鬼哭狼嚎,也是艳羡不已。
“哎?不是让海军陆战队从海参崴出击高句丽背后了吗?”司马遹有些纳闷地问道。
“陛下,海军陆战队是海军陆战队,微臣说得是海军两大舰队,我们总不能一直充当后勤保障队伍吧!”朱正有些郁闷的回道,由于大晋海军在亚洲就是无敌的存在,因此他们出了充当后勤运输大队外,很少能捞到实战的机会。
“嘶!这……”司马遹哑然,“不过,你们不是已经跟高句丽干了一仗,难道你们还没过瘾吗?”
“陛下,那一仗还不够海军上下塞牙缝呢!”朱正意犹未尽的答道。
“要不你们去南洋吧!”司马遹仔细想想觉得让海军主力舰队充当后勤运输队绝对是有点浪费资源,还不如让他们去开拓南洋,反正早晚他都要对南洋动手。
“真的!?那可太好了!”(未完待续。)
第261章 调整、建设全不误
自从内阁成立之后,朝廷政务方面的事基本上全都交由内阁处理,内阁首辅只需要将每天的重大事务转呈给皇帝就可以了。除此之外,皇帝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参加一次内阁会议,听取内阁各部主官的汇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内阁会议。
可以说内阁的存在完全将司马遹从繁重的曰常事务当中解脱出来,司马遹可不想成为历史上那些皇帝,生生被曰常公务给拖垮身子,他还想多活几年。因此这几年,他除了将军权牢牢抓在手中外,对于政务方面基本上算是交给内阁处理了。
在打赢了对胡人的第一战之后,大晋再一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新收复地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正式开工建设,使得大半个并州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繁忙的大工地一样。
借助以往的经验,首先开始的,主要是公路方面的建设了。这一次大量的胡人俘虏为基础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在资金和劳动力充沛的情况下,经过内阁再三论证之后,决定同时开工建设几条公路。
关中和中原还好,姑臧至东莱的公路还差不到四分之一就要完工。而去年年底从成都至长安这条公路正式投入使用,这样一来算是彻底改善了蜀地的交通状况,也极大地加强了蜀中与关中的联系。
经过近五年时间的不断建设,朝廷控制下州县的交通状况已被彻底改善,但之前被胡人霸占的并州和幽州地区则完全处于空白。为了加快并州经济的恢复,内阁在北方大战还未结束的情况下,立即着手开始动工建设并州的基础设施。
为了彻底改造并州,朝廷农部官员在晋军的支持下开始对并州胡人豪强进行大规模清算活动,所有胡人豪强将被没收一切财产和土地,除此以外这些曾经作威作福的胡人还将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便为并州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没收胡人的土地,朝廷并没有按户分给当地的庶民,而是依照中原经验,在农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大批庶民以村或者县为单位,组建了大量的股份制农场。尽管一开始众人缺乏相关的经验,但在朝廷的引导下,也慢慢地领会到新制度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进来。
经过五年的实践,朝廷上下非常清楚的知道,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想得到大的发展就离不开农工商。安定了并州农业之后,在工业方面,由于一直是朝廷最重视的,因此收复了失地之后,朝廷立即号召中原各大工厂厂长、财团代理人前往并州投资建厂。
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各大商会得到朝廷的允诺之后,立刻投入三百万贯的资金准备推动并州当地的工业发展。皇室方面也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遹本身更是知道并州本地有很多煤炭资源后。
因此在司马遹的穿针引线之下,皇室准备在并州组建一个有关煤炭生产的大型托拉斯。那些曾经在海贸中得到巨大利益的皇室宗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投入巨资在这个新的集团中。
如今整个并州南部,都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这一次北方大战,极大的刺激了大晋经济的发展。尽管也加大了朝廷的财政负担,但同样也极大的促进了各地工厂的发展。尤其是和军队挂钩的工厂,更是得到极大的发展,基本上都比战前扩大了数倍。
皇宫嘉德殿内,司马遹、张华、张宾、裴危、周处和朱正,六人正围坐在一副大晋疆域图下,讨论眼前的局势。这是张华重病以来第一次出现在正式场合,自从数年前张华病重之后,他一直都在潜心养病和休养。
这也得多亏有郑隐这个杏林圣手,要不然张华说不定真就这么过去了。可就算如此他这一病还是休养了三四年,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张华虽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承担重任,但偶尔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还是可以的。
张华本人也有自知之明,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担当正式职务,因此此次回归之后,张华并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去抢内阁首辅的头衔,而是作为一个国策顾问的身份参与朝廷政策的制定。
这也是皇帝司马遹在官职方面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随着朝廷统一进程的加快,将来像张华这样的数朝元老重臣会越来越多。碰见像司马遹这样的强势皇帝,估计还能压制住对方,若碰上一些姓格柔弱的皇帝,元老重臣往往会成为新君执政的障碍。
为了给今后的子孙们找一条出路,司马遹借助张华付出的机会正式推出了国策顾问的头衔,将来像张华这样的元老重臣完全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将机会让给更加年轻的后人。
当然了为了防止对方干预国政,顾问除了建议权外什么都没有,他们基本上算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团,这样一来新君既可以借助对方的经验又能不受干扰地推广自己的政策。
“启奏陛下,经过半个月的梳理,半个并州已经完全被融入到大晋的统治之中。那些胡人顽抗势力,在晋军的强力打击之下,早已经烟消云散了。不过,由于在太原的匈奴人还未被消灭,时刻还威胁着并州当地的安定,并州当地百姓也因此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
“因此枢密院建议,趁着大军调动和休整期间,准备在加快并州当地都督府的建设,以便让驻守地方的厢军能专心从事野战任务。”在枢密院高层前往前线督战,眼下整个枢密院曰常工作由海军部尚书朱正主持。
“嗯!不错,朕赞成枢密院的提议!”司马遹答道,相比起政务方面,对军队的掌控,他更加的在意。任何一个时代,谁手里有枪杆子,谁说的话就管用。
为确保司马遹本身的统治权,他必须将军队牢牢的掌控在他的手中。好在现在军队的高级将领,基本都是他一手培养并提拔起来的,对他自然是忠贞不二的。而中低层军官,基本上来自各大军官学堂和士官学堂。这些学堂出身的军官实际上比其他人更加忠诚于皇帝。
“诸位爱卿,对于西域大家都有什么建议?”司马遹问道。
“陛下!参军总署初步是这样考虑的:眼下朝廷收复整个河西走廊在即,正是我们重返西域的最佳时机。为了攫取最大的利益,参军署建议朝廷加大对西北战区的支持力度!最好能在掉十到十五厢的晋军加入到西北攻略当中!”朱正回答。
“嗯?我们还有兵力可调吗?”司马遹对参军署提出的建议有点不满,要知道战前整个大晋有一百一十厢三十三万厢军,除了淮南重地外,目前在北方一线总共分布了九十厢步骑联军。
北方大战爆发之后,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司马遹又下旨扩编了三十厢厢军。即使如此仍然堪堪满足战争需要,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西北。
“陛下,不如今年我们就止步于玉门关以收复河西走廊为药物,至于西域各地嘛,就往后放几年,等到北方大战落幕之后,我们再全力西进。”众人没有开口之前张华出人意料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听完张华的建议,司马遹仔细权衡了一番,最后还是同意了对方的劝谏。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