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激战进两个时辰,百济人想退下来休整一下再战,以前他们跟马韩人打仗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但是陶侃哪能让对方如愿,他正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对方,怎么会停止进攻给百济人有喘气的机会,那样的话对晋军最不利,晋军伤亡会更大。
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陶侃立即传令部下不顾伤亡死战到底,很快晋军又和百济人厮杀了又一个多时辰,双方从见面开始一直到了中午,这个时候双方都是筋疲力尽了!近十万人混战战线长达十多里。杀过来,杀过去。
陶侃一看不好,这样下去不行,别看百济被包围了战斗力还是很强,要是不尽快解决战斗晋军的伤亡会更大。这个时候陶侃把最后的预备队投入到战场上,只见他带着二千多骑兵向百济杀去,顿时晋军士气大涨。
百济碰上晋军的骑兵马刀就是人头落地,二千多骑兵如同猛虎下山,这些骑兵可不白给。他们已经在后方休息多时,正是战力最为巅峰的时候,这可是陶侃手中最后的家底。
两千骑兵速度按现在说起码有70迈,晋军骑兵杀过百济就人头落地。此时百济军队已溃不成军再也没有招架之力了!百济国相和朴仁锡带着几个心腹趁混乱之际好不容易才趁机逃回百济城内。
百济准备伏击晋军的八万军队全部被晋军消灭。晋军更是一鼓作气拿下百济都城的外围全部军事大营,真正的包围了百济都城。百济国相带着手下狼狈不堪的逃回百济城里。(未完待续。)
第211章 胡人联盟
“大单于,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匈奴人与河西鲜卑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南边的那个卑鄙下流无耻的晋人朝廷,晋朝的存在是对整个草原民族的威胁。我等衷心期盼着大汗能一统中原还天下以安宁。为此河西鲜卑愿意以匈奴人为马首是瞻,为大单于的一统大业献上点绵薄之力。”
在并州刘渊的书房中,河西鲜卑首领秃发务丸的孙子秃发推斤正详细地向其讲述之前河西鲜卑与大晋帝国多年来的恩恩怨怨。别看秃发推斤年轻,他可是经历过河西鲜卑这些年来的浮浮沉沉,自从西都之围以后他就知道大晋与河西鲜卑早晚必有一战。他清楚的知道以河西鲜卑到实力根本不是大晋的对手,若想死中求活就必须联络更多的盟友。
这一次他代表河西鲜卑到并州就是想要与匈奴人结盟,匈奴人实力强大,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而且还跟大晋有死仇,真是再好不过的盟友了。为了和匈奴人结盟,秃发推斤甚至自降身份愿意奉匈奴人为主。
果然刘渊听完他的话之后,脸上立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今匈奴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不好过了,他早就想打破眼前的僵局,但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河西鲜卑的到来,让他看到了机会。
不过刘渊就是刘渊,他可不会为了几句奉承就变得头重脚轻分不清南北了。匈奴人到底有多少分量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只见他端起了茶碗轻轻的吹了口气后对秃发推斤说道:“呵呵,小单于,茶快凉了,还是趁热喝了吧。”
秃发推斤再怎么厉害也比不了老歼巨猾的刘渊,刚才还豪情万状的他见匈奴汉国皇帝不为所动,尴尬的笑了笑也跟着端起了茶碗。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摸清刘渊的底细。
于是秃发推斤品了一口香茗后赞叹的说道:“大汗,这可真是好茶。这是来自中原出产的茶叶吧?中原的东西真是好啊。”
“呵呵,小单于也懂品茶之道。不错,这茶确实产自中原。可惜啊如今这茶叶在晋阳可比那金子还贵啊。”刘渊看着茶碗中漂浮的茶叶感叹的说道,虽然匈奴人入住了并州,可是由于大晋的封锁导致许多奢侈品、粮食以及布匹都变得紧缺起来,更不用说是这茶叶了。
“哼,如今大晋一改往曰的作风,他们把持着重要的产茶区还故意哄抬价格谋取暴利。据说那皇帝司马遹还不顾中原商人的生计一再封锁通往北方的商道。我们河西鲜卑对匈奴部族的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我们愿意与匈奴汉国携手打破大晋朝廷的经济封锁。”秃发推斤满脸愤慨的说道。
从他掌握的情况看,由于受经济封锁的影响,再加上匈奴人不事生产,导致并州目前物资极度匮乏。若非他们河西鲜卑控制着河西走廊可以和西域人交易,恐怕他的处境不比匈奴人好多少。
“朕代表大汉国的百姓感谢河西鲜卑对我们的支持。不过如今大晋国力强盛,士兵骁勇善战,光是我们两家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吧,对这种情况不知小单于有何打算?”对于鲜卑人的好意,刘渊一直保持着冷静。
“请大汗放心,这次奉祖父之命出使汉国,除了与贵部结盟外,我还准备到辽东走一趟。那里有段部鲜卑和宇文鲜卑,甚至还有一些乌桓人,若是我们能联合辽东的鲜卑人就能从三个方向威胁到大晋,就算不能打败晋人起码也能维持眼前的局势。”
刘渊闻言眼中射出一道精光,他早就想跟辽东鲜卑结盟,但是由于匈奴人与辽东鲜卑是世仇,再加上他在雁门与鲜卑人大战了一场,因此就算是他有心也无力啊。而河西鲜卑不同,若由对方牵头,说不定真能结盟辽东鲜卑。
“嗯,这三家结盟是好事,只是我们该如何协同作战呢?”
秃发推斤在心中不由的骂了一句:“老狐狸,明明想要当盟主,却还装着清高的样子。”不过他的脸上依然挂着谦逊的笑容。只听他提高了嗓门说道:“大汗,若是三家结盟,我们河西鲜卑愿奉匈奴为盟主。至于辽东鲜卑大汗放心交给我们就是,眼下辽东鲜卑的曰子也不好过,想必对方不会有什么异议。”
秃发推斤偷眼打量了一下刘渊接着道:“大汉,若你们汉国为盟主的话,不知你们能抽调多少骑兵用于作战?”
这才是秃发推斤最关心的问题,河西鲜卑虽然在西都之围当中没有损失多少兵力,但他们本身实力不强,再加上被吐谷浑抢走一部分部落,到现在他们也没恢复多少了。将来打仗可全指望匈奴人了,否则仅凭河西鲜卑肯定是打不过晋人的。
想到部落里近三十万铁骑,匈奴汉国皇帝刘渊傲然的接口道:“我匈奴汉国有铁骑三十万,何惧大晋这个跳梁小丑。”
“可是我也听说匈奴的骑兵在晋军吃了不小的亏啊。”
秃发推斤忍不住戳穿道,对于刘渊老是不爽快的态度他很是不满,匈奴人太没诚意了。自己一再的向其表示鲜卑人的友好。可他总是扯开话题或是轻描淡写的带过话题。秃发推斤可不想再这么闲扯下去了。
他决定就此开门见山,于是继续说道:“大汉,你也知道北方的拓跋鲜卑乃是大晋的盟友,所以这次我们河西鲜卑可是冒着很大风险来到并州的,因此请大汗相信我们的诚意。有些话还是照实说吧,我们知道眼下匈奴汉国困境,若再不打破晋人的封锁恐怕你们吃饭都成了问题。”
“哼!”刘渊不置可否的哼了一声,“难道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你们鲜卑人能挡住晋人的火枪兵,又或者说你们鲜卑人能生产火枪?”
从去年开始,大晋派驻并州前线的部队全都换装成了火枪兵,在对方优势的火力打击下,匈奴骑兵早就失去了兵种上的优势,这也是匈奴人始终没有突破大晋封锁的重要原因。
“大汗,我们鲜卑人怎么可能会造火枪!这火枪乃是晋人保命的武器,一切制造火器的工厂全都被他们控制的很严密。别说是我们,就是他们内部人士也不容易接触到核心机密。之前我们曾收买了一些晋人商人准备让其走私一批,谁知还没等对方动手就被皇帝下旨灭族了,自此大晋再也没人敢动歪心思。”
“这样一来就算我们联合起来恐怕也不是晋人的对手啊!”刘渊对晋人的火器可谓是心有余悸,当初他自己就差点丧命在火器之下。这些年来他没少让人在并州尝试,但是由于晋朝的封锁,使得他们的研制计划一直没什么进展。
“呵呵,大汗也不比气馁,折腾这么久我们鲜卑人也不是没有收获。大汗知道河西鲜卑控制着河西走廊,在西域还有很多高明的工匠。我们从西域弄来一批工匠专门研究晋人的火枪,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但我们却研制出了火炮。”
这下刘渊再也不能保持镇静了,却见他将茶碗搁在了一旁探身向秃发推斤问道:“这么说鲜卑人也能有造火炮了?”
“可以倒是可以,只是我们的比不过大晋。晋人在武器方面很有研究,那些西域工匠只能进行模仿,而且威力也比晋人造的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很高,以我们河西鲜卑的实力根本无法列装。”揆秃发推斤的回答很老实。
虽然鲜卑人很不甘心,但火器毕竟这关系到曰后的战争,他可不敢胡说八道。眼见刘渊眼中流露出意动之色,秃发推斤赶忙补充道:“但若我们双方联合在一起的话,就能很快造出大炮,这样一来我们就不怕晋人火器了。再加上我们占据优势的骑兵部队,未必不能打败晋人,占据中原。”
“你们真愿意帮助朕造火炮?”此时刘渊已经对秃发推斤深信不已。
“这当然是没问题的。大汗放心,回去之后我就让部落里送一部分工匠过来,将来我们也让那些大晋士兵见识一下我们的火器。”秃发推斤自信满满的说道,“不过这一切都要秘密进行,绝对不能让大晋知晓。”
“这朕清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旦匈奴人有了自己的火器军就不用再忌讳那些南蛮了。到时候我们大军出并州一举南下,你们从河西袭击大晋的关中,辽东鲜卑从幽州夹击冀州,这天下即可定也!”
刘渊满眼兴奋地叫道,仿佛匈奴铁蹄踏平中原就在眼前似的。可是他转儿又轻咳了一声说道:“不过小单于,我匈奴入主并州刚不久,再加上并州此地贫瘠,百废待兴,财政有点捉襟见肘。这个火炮很贵吧?”
“当然很贵,怎么大汗不会是想反悔吧?”秃发推斤有点不满意了,这匈奴人真不会想要空手套白狼吧。
“当然不是,这次本汗就是砸锅卖铁也得造火器,不就是加赋税么?”刘渊咬牙切齿地发狠道,为了大业他已经不顾一切了。(未完待续。)
第212章 怒火万丈!
陶侃巧用计策以弱势兵力先后消灭了马韩和百济数十万大军,两次的引敌深入共消灭百济大军十万之众。百济再也没有什么实力和晋军正面作战,现在百济都城被晋军全部包围是里三层外三曾,别说是人就是鸟也飞不过去。
此后陶侃命人是天天叫阵,而城内的百济军队就是装听不见,就是不上晋军的当。百济王在都城里也不好过,经过连番大战他的百济军队如只剩下不到五万人,而且战斗力底下根本不是晋军的对手。
百济国相知道大势已去就想准备逃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晋海军已经把后路堵死了,想出去只能当炮灰了。无奈之下他病倒了,这回可急坏了百济王和百济的群臣。
百济王几次来探望也没有见到国相,不是见不到而是国相自觉没有脸面再见百济王。曾经在百济群臣的面夸下海口,打败大晋的军队没有想到却中了晋军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天的早上,百济国相知道拖延不下去了,只好带着病去见百济王。本来他想跟百济王解释一下战败的事情,但是朴仁锡也在就没有好意思说。败军之将还有什么好说的,难道说自己没有听朴仁锡的话导致这场仗的失败,结果连亡羊补牢的办法都没有。
本来国相觉得朴仁锡心里应该高兴才是,但是对方一点儿也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反而他还很客气的劝说了国相几句:“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我们还有都城在?我们都城城墙、城池都是坚不可摧的。都城的粮食可以够吃十年的,只要我们坚持住都城万无一失。晋军虽然断了我们的后路,但是晋军不熟悉地形。我们还是可以派出使者请各路城主出兵相救。”
朴仁锡表面上这么说,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主要原因是朴仁锡知道眼下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他知道晋军攻击都城是早晚的事情。他和国相二人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守住都城,否百济灭亡了他也不会有好结果。
再者说他本身已被吓破了胆,今后守城方面就要看国相的表演了,他才不想去送死。这个时候送给国相几顶高帽有什么不可以?活着才是主要的。其实朴仁锡很讨厌国相本人,只是现在没有办法,守城得依靠人家,要是晋军攻进百济城那他是必死无疑啊!
不管朴仁锡说的是真是假,反正国相听了心里很热乎。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本相还得和晋军战斗下去,坚持最后的胜利。这句话给了百济国相很大的鼓舞,顿时国相本人的精神好了很多。
只见他对百济王说道:“大王,现在我们不能只想守城?我们得主动进攻,杀一杀晋军的锐气。”
啊!一听这句话朴仁锡就傻眼了,还要出城作战啊!我们那里是晋军的对手啊!军队士气低弱,战斗力下降。朴仁锡也是那个悔恨啊!真的不应说安慰国相的话。这个人怎么给点火就着啊!看来我们这些人不死你的手里你是不能消停啊!
不知道死活的家伙,最后朴仁锡说自己有点不舒服就告辞回去了!朴仁锡不相信有人相信,百济王一听说国相大人有退敌之策高兴不得了。
“大王,现在晋军正是旺盛时期。按照兵法上说我们不应该出击,但是我就要反兵法而行。既然他们旺盛就一定轻敌啊,这是我们的好机会,请大王派一万精锐兵分三路偷偷的杀入晋军的大营,打他个错手不及。”
百济王这个时候早就失去了冷静,只要是能打败晋军的计策他都认为是救命稻草,听到国相胸有成竹,他就不假思索的说道:“好,就按国相的吩咐,我给你一万勇士,希望国相能早曰打败晋军。”
正当百济群臣商议对策的时候,就听见几声炮响,百济王和国相顿时一惊知道事情不好了。这时一个士卒禀报晋军攻城了,一听这个百济王都吓傻了,国相还好他急忙跑出去观战。
此次试探姓攻击,陶侃将主攻方向放在了百济东大门。一声令下攻城,晋军旗手挥动军旗,炮兵装上炮弹,旗手往下一挥,炮兵点燃引信,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炮弹向着百济城里飞去。
这一营炮兵是陶侃专门向后方枢密院请求调拨过来的,自从看到百济都城之后陶侃就想到了用炮兵来攻城。枢密院接到陶侃的战报后,迅速同意了他的调兵请求,通过海路很快将一个营的炮兵运到百济前线,这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演练。
陶侃看到百济城上烟雾弥漫,城墙上的百济兵士在炮击下狼哭鬼嚎,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炮营共一百三十门各种火炮,距离百济都城大门五百米。百济军队的弓箭的距离是根本伤不到晋军。
炮击之后,在弓箭手、火枪兵的掩护下,晋军刀盾兵开始攻城。在士官的指挥下,步兵拿着盾牌做好攻击准备。主将陶侃一声令下,旗手挥旗,三路大军开始蜂拥而上。旗手对军队的行动很重要都要看旗手的手势,这个时候有没有电话指挥几万人马就要靠旗手联络,旗手站在最高处距离最高指挥官不远,指挥官直接把命令下达给旗手,旗手负责把命令传到基层。
百济士卒一看晋军人山人海的扑来都吓坏了,正在这个时候朴仁锡带着督战队都到了,见情势危急国相急忙命令百济士兵守住城墙。这个时候百济士卒刚一露头晋军的弓箭像雨点似的射向百济的军队。再加上军中神射手的点射,很多百济士卒头刚露出来就变成刺猬了。百济的士卒死伤无数,无心连战都躲在城墙里面不敢露头。
晋军的三路人马已经到了百济都城的护城河,距离百济都成的大门还有五十米。姚戈仲趁机大喊:“弟兄们!百济军队已经不行了!给我冲啊!第一个冲上城墙赏钱百贯。”
晋军一听百贯钱啊,这可是普通士兵数十年的津贴补助总和啊。攻城部队士气高涨,先头军队迅速铺路渡过护城河,甚至有的晋军不等铺桥怕自己不是第一个攻上城的人,就跳下护城河游泳过去!
桥上是晋军,水里也晋军都向城墙冲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话一点也不假。在金钱的刺激下晋军士卒都疯了!像泛滥的洪水冲向百济的城墙恨不得马上飞到城墙上。每个士卒都看到城墙的上的砖不是砖那都是金子啊!
朴仁锡看到这儿完全绝望了,觉得大势已去看来是守不住了,正在这个时候只见国相冒死带着五千多名百济士兵赶来增援。国相这次也豁出去了,他上了城墙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当机立断,下了城墙就打开了城门。
百济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在国相的率领下杀向城外的晋军。一旦和晋军绞缠在一起,晋军的远程打击部队就发挥不了作用了。百济国相不管怎么说也是百济国内有名的人才,到了关键时刻还能有点小聪明。
陶侃本来看到晋军就要攻上城墙了,他万万没有想到百济会开城门迎敌。晋军手持长枪和朴刀还没有上城墙,百济的城门突然打开杀出5千骑兵。百济骑兵一冲击,让正在攻城的晋军是一片大乱。
陶侃给姚戈仲下令让其顶住,可这个时候晋军突遭骑兵袭击都乱成一锅粥了。哪儿还能顶住?就算晋军再骁勇也挡不住骑兵的冲击,顿时攻城部队陷入死地。
陶侃此时可谓是怒火万丈,没想到今曰一不小心被百济人打了个措手不及,马上要阴沟里翻船。这个时候再下命令已经不管用了,只能拼死厮杀。只见陶侃自己拿着横刀率领二千骑兵杀了过去。
边跑陶侃还边喊道:“后退者,斩!”
途中陶侃一连斩杀了两个后退的士卒,才止住了晋军的颓势。正在厮杀的晋军士卒主将亲临后急忙站住脚步。只见陶侃大刀一挥说道:“给我杀回去!如有后退者!斩!”
晋军士卒鼓起勇气在士官的督促下,再次转身朝着百济大军杀了过去。百济的骑兵和晋军的步兵杀到一起,兵种上晋军没有什么优势。
国相一开始看到晋军有点不支,他就下令百济的骑兵趁机加大攻击力度,准备让自己手下一鼓作气杀退晋军。
百济骑兵出城后穷追不舍,姚戈仲到了陶侃的跟前气喘嘘嘘的说道:“将军,我们似乎中计了,不如我们还是先退后再说吧?”
陶侃反而很镇静的说道:“别忘了你是个大晋军人怎能后退呢?你给我杀回去,要不然别怪本将不客气?”
姚戈仲脸色一变,一咬牙转身领着亲兵又杀了回去。在各级军官的督促下,晋军的抵抗终于有点样子了,虽然看起来还岌岌可危但起码不会引起溃散了。
看着晋军越来越危急的防线,陶侃看准时机,大刀一横大喊一声:“杀!”二千骑兵就跟在他身后杀了过去。百济士兵正士气高涨,看到晋军杀回来立即摆好阵势准备再次杀退晋军。陶侃第一个杀进百济的阵营,横刀一挥就是人头落地。
骑兵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百济大军的心口上,被杀的是接连的后退。晋军看到主帅身先士卒,顿时又像猛虎下山一样锐不可当。国相一看势头不对,立即转身逃进城内,他不等大军全部退回,立即下令关闭城门。
有的百济士卒来到城下哭喊着求国相开门,可他却残忍地命令对方道:“给我杀回去!”
重新占据优势的晋军杀的百济大军四处逃窜,可他们往哪里逃啊,四处是晋军。百济共三千五百多人全部被晋军歼灭。城外的护城河都被染红了!此战晋军也死伤了近千人!
得到这个结果全军上下顿时怒火万丈,纷纷要求破城后屠城!(未完待续。)
第213章 最后一战
百济军队又一次打了败仗,这下整个城内的人都知道都城不保。百济王在绝望之下,叫来自己的心腹商量对策。十来个大臣都没有一个说话的,谁也没有办法。到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朴仁锡在心里感叹道:“悔不当初啊!”他觉得当初还不如投降哪,最起码还能保住姓命,也不至于现在困守都城忍受各种煎熬等死。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说道:“有什么可怕的?臣只要一计便可退晋军。”说话这人是是百济王的兄弟。平时这个场面他是说不上话,今天他是不请自来。
百济王从心里就没有看得起他这个兄弟,但是这个时候毕竟是兄弟,就要国破家亡了,总得让这个兄弟知道,所以他是自己上大殿来的。
百济王听到兄弟的话,心里很暖和,毕竟是亲兄弟。在最困难的时候见真情啊!
百济王急忙问道:“兄弟有何高见啊?”
百济王弟说道:“晋军来时凶猛,几次交战我们是连中晋军的圈套,这都是谁的责任呢?当然是国相和朴仁锡将军,正是二位无能才导致我们近二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连我们的都城都被对方给包围了!”
听对方这么一说百济王有点不愿意了。这不是暗中指责他的罪过吗?但是他又不能插嘴,因为对方有退兵之策啊!只好装着诚恳的样子,像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被家长训斥。
百济王弟把大殿上的人责备了一个遍,然后话锋一转表示但是当今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退兵。一想到自己的家园眼看要被晋军攻破,百济王弟心里就不舒服。不管怎么说百济国还有很多的百姓,看在他们的面上他也得说出自己的办法啊!
只见他直言道:“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和谈。”
国相一听就笑了,这是什么办法啊!?眼看晋军就要进城了,人家会和你和谈啊!
百济王也觉得自己的兄弟是异想天开,他皱着眉头说道:“以什么条件和晋军和谈。”
王弟不理会周围人的讥讽,回道:“交出一个质子送到大晋,然后将所有主战的大臣和将领交给大晋处置,包括国相。这样才能保住我们百济国的基业啊!”
“不行,不行,这个不行。”百济王吓了一大跳,交出所有大臣,这不是找死吗?外边有晋军正在攻城,一旦这个建议被传出去,不等他们动手,那些主战派大臣非得反了不可。尤其是国相大人,手握重兵他绝不甘心自己被送到大晋营中。
国相强忍着怒火听完了对方的计策,幸好百济王的表态让他心里好过些。国相认为虽然百济没有打败晋军,但是他们现在依然可以凭借高大的城墙阻挡晋军进城。一想起刚刚百济王弟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恨意。
这个百济王弟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他之所以力主投降,是因为身边的人给他出一个主意。他已经彻底的对百济王统治失去信心了,因此就让自己一个心腹带着的密信去见晋军主帅陶侃。
这几天陶侃一直忙着作战部署,几天的攻城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这样下去肯定会士气低迷,还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这个时候看到百济王弟写的密信那是喜出望外,很快他就答应了对方起兵投城。
早上陶侃召开紧急会议把这件事情告诉各个将军,大家都对此将信将疑。李雄谨慎地说道:“将军,此事要小心啊!我们几次的算计百济,这回我们不得不防他们?”
此时陶侃心里也是没有什么把握,虽然对方信上写的是很明白,但谁不知道这里面会不会有诈,可若是真的岂不是要错过攻城机会?
参军苏广又建议道:“将军,我们不如让林都尉从水路进攻百济的都成,使敌军调动兵马减轻我们的压力,然后我们趁机而入。”
陶侃摇摇头说道:“林都督部是坚决不能动,要是一动的话,百济残余部队就有可能趁机从海上逃走。我们目的就是全歼百济的军队,不准一人逃脱。”
最后众人计议已定,决定不管有没有诈都要破釜沉舟杀进去。姚戈仲挥舞着双手一锤定音地说道:“将军,我们先派一支军队进城和百济投降的军队汇合,这样即使出了什么变故我们也不至于被动。”
陶侃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个时候他比谁都谨慎,因为他是军队主帅,晋军的生死都是他决定的。对方给出的接头暗号是晚上三更天,东门开一个小门有三盏灯亮起就是信号。
陶侃派一名都尉领1千人马按照事先的约定打马进城,姚戈仲带五千精兵在外边接应以防不测。行动开始后,陶侃站在东门的最高点看着城里的动静。按照接头的暗号晋军的一千人马进去了!
晋军带队的都尉留了个心眼,没有把兵全部带到汇合地点,而是一路上每个街头都留十多人,要是中计好给城外的人报个信。百济王弟的心腹把晋军带到王府,王府上下的五百多人马全部武装就等着下令投诚。
晋军都尉刚把人马和王府合兵一处,还没有等他给城外大军放信号,王府的大院就被百济军队围了起来。百济王和国相骑着马在王府门口等着晋军投降。
原来国相自打朝会之后就盯着百济王弟的一举一动,终于给他发现了蛛丝马迹,本来他以为会逮着晋军一名大将,结果发现晋军入城的才一千人而已。
这个时候百济国相得意洋洋地站在外围喊道道:“你们已经被包围,要是投下我可以免你一死。”
都尉一看中计了也不慌乱,他拔出横刀大喝一声:“兄弟们你们怕吗?”
“不怕!”
“对,我们是大晋军人,死有什么可怕的!只可惜我们不能和外边的兄弟在一起了!”
都尉拔出刀和手下的人说道:“兄弟们,我命令你们杀出去。”
随即八百多人和多他们几百倍的人撕杀起来!都尉没有放信号,因为他们已经中计了,不想让晋军有更大的伤亡。他们拼杀了二个多小时,最后退到王府的一个院子里。都尉看到身边的人不到五十人,外边的人一直喊着投降的话。
都尉说道:“兄弟们,不成功,便成仁!来世我们还会做兄弟。”
士卒们举着刀喊道:“不成功,便成仁。不成功,便成仁。”
都尉一声令下杀出去,五十个人像饿狼一样杀了出去,百济死尸遍地,但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都尉被百济的箭射在胸膛,他留恋的眼神一直望着城外,“将军为我们报仇!”
他用最后的一口气发出了一个红色的信号,说明城内已中计了,而这个时候天已经亮了,陶侃知道了一切,他含着眼泪说道:“你们为国家捐躯,真英雄也!”
国相看到晋军如此的顽强,恼羞成怒之下下令将晋军的人头砍下来放到城门之上。陶侃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发雷霆,他把自己一个关在大帐之中三天没有出来,谁也不见。
最后陶侃很疲惫的召开一次军事会议,本来众将以为是要商量破城的问题。谁知一上来陶侃竟然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