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遹虽然对于金融体系了解不多,但是起码也知道铸钱是能获得相当大的利润的,眼下朝廷财政紧张,正好借这次机会统一国家货币,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晋朝缺金子、银子,所以便以铜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他完全可以借助蜀地的铜矿储备,来铸造铜钱,为将来发行银元积累经验。至于发行纸币,司马遹从来没有想过,因为他知道在古代这种'***'制度下,一旦发行纸币,最后倒霉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
    就算在他当皇帝期间,可以靠强硬手段维持纸币的信誉,可是以后呢?过了几代之后,一旦后人昏庸,滥发纸币,很有可能引起国家经济崩溃,当老百姓手里的钱全都变成废纸的时候,比老百姓没饭吃更可怕!
    一想到这里,司马遹便干脆把全部内阁成员都找来,众人一起商量起这件事。对于司马遹想要发行货币,众人都没有太意外。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当前朝堂的困局,关中积累的财富已经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从世家抄来的钱也被投到中原重建中。
    朝廷要想摆脱当前财政紧张问题,就得另想他法,其中铸币就是一条不错的敛财手段。而且西晋成立后,鉴于地方豪强势大,使得朝廷根本没有发行货币,反而让私人货币流通天下。
    这个时候司马遹提出收回铸币权一点也不出众人的意料,只是一些和铸币有关系的世家官员心中有些不安。自从尝过太子的手段后,他们根本不敢对抗朝廷。
    “朕知道以前朝廷法纪有些松弛,导致私人货币流行,今后朕打算整顿全国货币,所有私人货币都将被取消流通资格。当然了,朕不能让有些人的财富打了水漂,这样你们回去后跟他们说清楚,朝廷愿意掏钱赎回他们手中的铜矿以及铸币设备以及工匠!”
    “臣等遵旨!”
    铸钱的事情,不是一句话就能办成的,这其中牵扯了许多事情,从铸造到发行再到流通,都有很多学问,司马遹虽然自诩全才,可是在这方面还是有点不太清楚,索姓提出这件事之后,他便放手不管,总之要求江统等人,要将这件事抓紧办起来。
    “陛下听说过邓冲吗?他们邓家经营者我朝最大的私人铸币行当!这邓冲乃是南阳大族,从西汉的时候就开始私下铸币。只要邓家能带头交出手中的铜矿,其他家族就不足为虑。”
    王衍身为世家大族,非常清楚一部分豪强的底细,因此他思考了一下后,向司马遹提了一个建议。
    “哦?没想到我大晋朝还有这样的世家?”听了便宜岳父的话,司马遹有点吃惊。“嗯,这件事就交给岳父大人了,只要邓家愿意合作,朕不吝赏赐!您若给办好了,朕就记你一大功!”
    “哎,好!陛下您就瞧好吧!”
    王衍屁颠屁颠的答应下来,眼看太子越来越水涨船高,他跟着也越来越风光无限,就连江东的王敦兄弟也暗中来信,将振兴家族的希望放在他身上,这更加让王衍坚定不移的站在司马遹一方。
    几曰之后,王衍驾车来到了邓家,邓家家主邓冲听说当朝国丈来访,急忙出门迎接。
    “王公来访,真让敝府蓬荜生辉啊!”邓冲笑眯眯的把着王衍的手臂往里走,边走边还恭维对方,毕竟王衍不但是曾经的士林领袖,还是当朝皇帝的岳父,内阁大学士,每一个头衔不是邓家能比的。
    “呵呵,老友客气了,今曰老夫前来是有一桩富贵送给邓家,只是不知邓家识趣不识趣了!”王衍也没跟对方客气,他背后有太子撑腰,这天下还真没有让他害怕的人。
    邓冲闻言眉头一挑,这些天他多少也听到些风声,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他从来没想过要逃跑,只要他敢一有异动,朝廷大军立马就会将邓家抄家灭族。
    “唉!王公,您也是邓家的老朋友了,老夫也就明人不说暗话。邓家可以将铜矿以及所有工匠全都交给朝廷,而且也保证从此不再从事铸币行业。只是不知朝廷……”
    王衍看了邓冲一眼,就知道对方这是在提条件,他微微一笑道:“陛下亲自向老夫承诺,只要邓家愿意跟朝廷合作,这大晋第一家官营钱庄将交给邓家经营。以后你就是正五品的钱庄主事,专门负责给朝廷铸币!怎么样?这个条件不错吧!”
    “真的?王大人没有骗老夫?”邓冲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若是能借此踏入朝堂,那他们邓家一点也没吃亏。
    “那是当然,诺,连圣旨老夫都带来了!”说着王衍从怀里掏出一份明黄色圣旨,那上面确认无误地写着任命邓冲为正五品主事。(未完待续。)


第170章 发行货币
    ps:感谢Michael0007大大的月票支持!
    有了邓家的配合,司马遹很顺利的收回了世家豪强手中的铜矿以及负责铸币的工匠,紧接着一家官营钱庄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宣告成立,钱庄成立后朝廷新任钱庄主事邓冲立即对外宣布朝廷将重铸五铢钱!
    有了专业人士就是好办事,像邓家这种专门铸币的家族很快就拿出了样品。内阁宽敞的会议室中,一身玄黄服色的司马遹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下边左右两边一字排开坐着9个身着紫色官袍的内阁大臣。
    除此以外在下首还站着钱庄新任主事邓冲,众人都到齐了。司马遹清了清嗓子发话道:“诸位大人,今天召集大家来此开会是为了这次钱庄发行‘五铢钱’之事。”
    听司马遹这么一说,下面的内阁大臣们不由面面相觑起来。心想怎么这么快就铸造新币了吗?还搞得这么隆重。
    正在众人纳闷时却见司马遹拍了拍手,立即就有一个侍卫将一只漆器盘子走到中间。只见盘子上盖着红布看样子颇有些分量的样子。众人均好奇的伸长脖子想看个究竟。
    “呵呵,来,邓大人你是专家,你过来给大家讲讲!”
    邓冲先向司马遹行了一礼,然后恭恭敬敬地朝列为阁臣拱了拱手后道:“诸位大人,众所周知自汉末以来,由于诸侯纷争导致财政曰益困窘,以致各地诸侯遍设局炉、大量增铸,制钱益见轻劣,导致钱价暴跌。”
    “事到如今朝廷必须重拾威信,按照陛下提出的铸额有限定、铸钱务求厚重精整的要求。这次钱庄在工部、户部的帮助下铸造了第一批‘洪武通宝钱’,还请诸位大人过目一下。”
    说罢邓冲掀开了盘子上的红布,一贯贯黄澄澄的铜钱顿时显现在了众人眼前。邓冲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其他几个内阁大臣纷纷伸手拿起了铜钱观察起成色来。这‘洪武通宝钱’采用五铢钱底版,铸成后分大钱和小钱两种。大钱的正反两面铸有“一文”和“洪武通宝”字样。小钱的正面铸造的是“一角”字样。
    大钱颜色金黄亮丽,小钱质地较轻颜色较暗,张宾等各位大臣用手轻轻掂量一下新币的重量,发现这些铜钱的质地确实优良,不由的一阵欣喜。要知道铜钱其实代表着朝廷的威严。一个朝代铜钱质量的好坏能看出这个朝代的国力是否强盛。除此之外优质的铜钱还能很好的安定民心。
    想到这儿杜锡掂了掂铜钱问道:“邓大人,不知钱庄准备如何发行洪武通宝?如今市面上可是有许多前朝遗留的铜钱,它们之间该如何兑换?”
    “一枚大钱折合十枚小钱。而市面上前汉五铢钱、曹魏五铢钱由于质量很好,因此可暂时可与洪武通宝通用,不过到了明年的时候,钱庄打算逐步收回市面上的这两种钱,争取到明年底实现货币完全统一。”
    “至于汉末以来的各种私钱劣币将被完全禁止流通,普通百姓手中的旧钱劣币可到官府兑换成新钱。按照钱庄的估计,准备以一文通宝兑换两个旧钱。”邓冲不紧不慢的说道。
    “什么!你是说一个洪武通宝兑换两个劣币!”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杜锡惊讶的叫道,不止是他就连其他人忍不住叫了起来。
    “洪武通宝”是洪武朝铸造的第一批钱币,各个材料充足且质量上乘。可以看出工部这次铸造新币花费了很多心血,这样的钱不要说一换二,就是一换五也不会让人感到惊讶。对于众人反应,邓冲毫不意外,甚至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洪武通宝”是有史以来成色最好的,做工最精良的铜钱。
    “陛下,以洪武通宝的成色换十个劣币都可以。眼下市面上各种劣币成色很差,做工劣质,且数量巨大。如果按照这种兑换方式朝廷的损失将是难以预计的。我们的财政紧张问题不但不会缓解,反而还会加剧啊!”杜锡急道。
    面对众人的议论纷纷一直没做声的司马遹开口道:“这种以一兑二的方式,是朕决定的,这不是在开玩笑。”说到这里,司马遹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邓冲时,对方提出的劝谏之策。
    “可是,陛下,这么做对朝廷毫无意义啊。就象杜大人所说的那样,这么做朝廷的损失不小。况且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正是要补充国库之机。这次发行新币就是一个好机会啊。请陛下三思啊。”一旁的裴危也劝柬道,历朝历代朝廷发行新的钱币总想赚一票的。哪儿有一上来就让自己亏本的。
    “大家的担忧很有道理,一开始朕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自从邓大人说了一番话之后,朕就改变了看法。”司马遹说罢扫视了众人一眼发现除了邓冲、张宾外,其他人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于是司马遹起身正色说道:“请大家认真想想,若是朝廷这次真的要赚百姓的血汗钱。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很简单,说不定朝廷好不容易才凝聚的人心瞬间就要丢失,在争取民心和解决朝廷财政之间选择,朕宁愿用朝廷的损失来换回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与民心!”
    司马遹话音刚落下面又是一片的哗然。但他没在乎众人惊讶的表情而是继续说道:“诸位不用再劝,朕已经拿定主意。至于财政问题,朕已经有了解决方案,等到新币发行之后,朕会向内阁阐述!”
    这次底下算是彻底安静了。面对司马遹的强势,无论是张宾、杜锡等太子心腹,还是裴危、王衍等世家大臣都不敢再有异议。而且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座的诸人都非常清楚,因此他们也只能在心底可惜朝廷错失一次发财的机会。
    眼见众人有些黯然的表情司马遹不禁在心中叹息了一声。他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朕知道有人还在可惜朝廷白白放弃了一次发财的机会,可是朕却告诉大家。朕决定这么做不仅是为了普通百姓考虑,更重要的是在和周围割据势力打一场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对,就是货币战争。不知大家还记得前汉文帝期间发生的良币驱逐劣币事件吗?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在这个短暂的朝代里,货币体制并未和政治一样地标准化。这种混乱的货币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西汉初期的几位统治者,发行过好几种货币,但效果并不好,主要的困扰是盗铸与贬值:减轻钱币的重量或降低含铜量。”
    “直到汉文帝登基的第5年,西汉宣布两项新政策:(1)铸造新币,名为四铢;(2)开放铸币权,民间可以自由铸造,私人铸币无罪。结果由于朝廷推行的新币质量好,使得民间铸币成本太高,使得劣币纷纷退出市场,最终汉朝统一了全国货币。”
    “现在的情况和汉初有几分相似,大家都知道无论江东又或者并州、幽州各种私铸钱币盛行,而且质量低下,一旦我们的新币推向市场就能很快占领整个市场。虽然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损失很大,但是若能让我们的货币成为市场上唯一的货币绝对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陛下这是在为今后的统一做准备吗?”在场众人包括司马遹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当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的利弊,因此面对众人给出的这个答案,司马遹只好模棱两可的表示认同。
    “邓大人,在下有个问题想请教阁下。我朝铜矿一向紧张,很多铜矿都在并州以及江东境内,蜀地虽然铜矿资源丰富,但质量方面不知可支撑的起朝廷发行新币?我朝要铸造洪武通宝这样好成色的铜钱可是需要大量优质的铜料,朝廷哪儿来如此多的铜矿,收集前朝的旧钱和旧铜器或许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啊。”首辅张宾想了一下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虽然他已经被司马遹说服了,但张宾非常清楚华夏极度缺少铜矿,几乎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钱荒”。后世唐朝如此,后来的宋朝也是如此。宋朝更是三令五申,并在边境设卡,严禁铜钱外流。
    司马遹听罢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枚铜币掂了掂问道:“诸位大人难道没发现这铜钱同以前的铜钱有些不同吗?”
    不同?难道不是用铜铸造的?不是啊,就是铜嘛。张宾、裴危等人反反复复的看着这小小的铜钱想要看出其中的奥秘来。
    却听一旁的邓冲说道:“这钱是用红铜加水锡铸造的。至于红铜是由户部提供的。说实话这批红铜的质量很不错。所以这次的洪武通宝成色才能如此好。”
    听到这儿张宾不由楞了一下,他象发现了什么似的连忙回头朝杜锡问道:“杜尚书,户部的这批红铜从何而来?难道,难道说朝廷发现了一个大铜矿吗?”
    面对众人的疑问司马遹和杜锡相视一笑道:“是,也不是。这是‘倭铜’。”
    “喔铜!”众人一口同声的问道。心想‘喔铜’是什么东西?这不就是红铜嘛。
    却听司马遹解释道:“准确的说这是东瀛倭国出产的红铜。东瀛的倭国虽然地贫人稀,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我们知道那里出产白银。当然也出产大量的红铜。这‘倭铜’几乎是以很便宜的价格就能收购到,且数量庞大。中原这些年来战事纷纷,百姓对铜钱的需求其实非常小。用从倭国进口的红铜加上我们本土的铜料完全可以供应朝廷的铜钱铸造。”(未完待续。)


第 171章 大晋皇家钱庄
    说起这点倭铜还是青州刚刚起航的海军福船舰队的功劳,自从司马遹视察万青州造船厂之后,造船厂就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到了300年底,第一支由三艘200料的福船组成的贸易船队,从威海卫军港出发前往朝鲜三韩、倭国。
    经过两个多月的小心试航,三艘福船终于平安回来。他们不但带回来沿途详细的水文地理环境,同时还用船上一艘艘的茶叶、丝绸、织布等商品换来一船船铜矿和银矿。后来大受鼓舞的海军又组织了几次远航,每次都成功运回大量铜矿和银矿。
    一开始负责青州军港的朱正非常担心司马遹指责他们不务正业,因此海军方面一直小心翼翼的瞒着朝廷这个消息。直到青州刺史山简发现了一丝端倪后,青州军政两方的头头们才将这个消息紧急上报!
    而这个时候邓冲刚刚说服司马遹放弃了通过发行货币发财的打算,司马遹正在为发行货币铜矿不足而担心,谁知青州送来的红铜让司马遹大喜过望。他不但没有下旨申饬海军,反而大大赞扬了对方,要求青州上下必须加大对海外贸易的支持!
    至于海军方面,除了保证曰常军事训练外,司马遹要求他们立即组织一批专门从事对海外贸易船只,交由新成立的海军贸易局负责。
    “这个消息由于刚刚传来,还没来得及与各位沟通,希望各位大臣心中不要有什么芥蒂!”听了司马遹这么一解释,张宾等人颔首着露出了恍然的笑容。
    缺乏优质的铜料铸钱是中国历代的一大难题。现在有了这么一个铜原料的供应地就不会再出现“铜荒”或“钱荒”。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意味着国家既能维持铸钱业又维持稳定的铜钱通货。而这些都是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证军事防务的前提。
    但就在这时坐在左手第三位的王衍皱着眉头说道:“可是陛下既然我们这么需要铜矿,那干嘛还运回银矿,全都换成铜矿不是更好吗?”王衍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华夏缺乏银矿,银子很少被当做货币使用,基本是用来作为装饰品。
    王衍的一席话又引来了众人的议论。是啊,既然银子暂时不是必需品,朝廷似乎没有必要大规模储存银矿。在民间,虽然有富户将银子熔铸成锭子储藏起来,但很少有人来用金银交易,除非一些大宗交易或者与西域国家交易才会用到一些银块。
    “呵呵,答案就在这里。”说着司马遹伸开手掌,只见数枚银光闪闪的钱币正躺在司马遹手掌内。将剩余的分给几位内阁大臣,司马遹微笑着拿起其中一枚,介绍道:“这是钱庄刚刚用倭国银矿铸造的银元!”
    “这是由钱庄统一铸造的银制洪武通宝,重七钱二分,银八八、铜一二。经过朕与钱庄、户部协商后决定废除原来以重量计值的‘银两制’,设立‘银法’。以银为材料铸造银质洪武通宝。以一枚洪武通宝为一‘圆’来作为计量单位。朝廷的税赋、收益、饷银、薪水均以这种洪武通宝银币计算。”
    “从今往后市面上银子只能以这种规格的银币形式流通,不再使用原来以重量为单位的银块来交易:既‘废两改圆’,并以银币为本位币,铜钱为辅币。朝廷规定的兑换率为一圆银币兑换100枚大钱;兑换1000枚小钱。”
    底下的大臣们一边听着司马遹的介绍一边仔细观察着这种银制洪武通宝。银币中无方孔,正面上方镌有“隆武通宝”,中间为“壹圆”,下方有一行“库平七钱二分”的字样。背面则镌有“国朝制钱”、盘龙图案及发行年份。
    正在这时,却听一旁的裴危率先提出疑问:“陛下,将银两按照铜钱的方式发行是否可行呢?我朝乃至前朝都没这样的先例啊。”
    “呵呵,这正是朕要说的第二个问题,由于大家都没有发行银币的经验,再加上我朝向来缺乏银矿。因此在没有足够银块储备前提下,朕暂时不准备发行银元,此次只是拿出一些样品供大家欣赏。这次只发行铜钱,一方面是为朝廷积累发行货币经验,另一方面则给朝廷积累银块储备提供充足的时间!”
    “陛下英明!”
    “陛下,朝廷这次统一发货币,那么以后货币的发行全都由钱庄负责专营吗?这钱庄将由哪个部门管辖?”户部尚书杜锡问这个问题不是无的放矢,他身为户部尚书当然希望像钱庄这样的‘权力’部门交给户部管理。
    “当然,今后朝廷的货币发行将由大晋皇家钱庄负责,他们将全权接管货币发行的重责,而且这也是他们的唯一职责。至于钱庄的管理嘛,曰常工作就交给邓主事他们,当然钱庄也是朝廷的一个机构,关键时刻也受内阁的直接管理!”司马遹笑着解释道。
    听了皇帝这么说,张宾暗中送了一口气,一开始他确实担心皇帝会将钱庄划给户部管理,虽然这不会削弱他首辅的地位,但会大大加强次辅、户部尚书的权力。如今司马遹这么一弄,等于将皇家钱庄交给他负责。
    半个月之后,经过周密准备,大晋皇家钱庄终于开张了!
    为了向皇帝示好,很多提前得到消息的世家大族,纷纷将家中储存的高质量五铢钱拿出来准备到皇家钱庄兑换。而一些普通百姓出于对司马遹的信任,他们纷纷将手里的劣币、良币统统翻找出来,准备也到钱庄进行兑换!
    “都给我快点,再晚钱庄可就关门了!”
    王衍家大管家催促着二十几个推车的伙计,一脸焦急的吼道。车上全是王家准备兑换新币的铜钱,足足有两万贯,好几万斤重呢!
    由于王衍是内阁大臣又亲自见过洪武通宝的质量,所以内阁会议结束后,他就让下人们准备好兑换用的旧钱。一接到钱庄开业的消息后,王衍就叫家里的管家匆匆忙忙赶来!
    除了王家外,其他诸如羊家、裴家等世家也纷纷向众人做出表率,在世家大族的带领下,洛阳城内瞬间形成一股兑换新币的风潮!
    等到王管家领着人带着钱费劲巴力的运到钱庄后,钱庄前面已经被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幸好有洛阳府派来五百府兵维持秩序,否则的话现场非得乱套不可!
    好不容易轮到王家,王管家看着一车车旧铜钱运到钱庄内部过秤,然后换成一车车黄橙橙的新币运出来,嘴都乐开了花。旁边围观的普通人一看新币的样式顿时把心放到了肚里,仅从外表来看,这新币的质地就不低!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散户、庶民,纷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旧钱劣币,涌到钱庄办事柜钱办理兑换手续。
    钱庄主事邓冲看到这一幕终于放下心来,新币之所以能这么快被大家接受,一方面是因为朝廷重臣、世家大族起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司马遹执政以来积累下来的好口碑,天下庶民百姓对司马遹有着巨大的信心,这些人深信爱民如子的‘太子’绝不会坑害他们!
    若是司马遹知道这些内幕的话,肯定会后怕不已!幸亏他听从邓冲的建议提高了铸币的质量,否则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就算最后发行货币成功,恐怕也不会取得现在这样的影响力!
    皇家钱庄的办事点内人头攒动,各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办事员忙得是满头大汗,不过大家脸上带着兴奋之色。刚刚主事大人可是说了,忙过这一段之后,人人都有一贯钱的赏钱。所有办事员似乎把吃奶的力气使了出来,咬着牙忙碌着。正是有了这些办事员的努力工作,才让客户们没有等待很久。
    仅仅半天的时间,皇家钱庄就在洛阳城内兑换了数十万贯钱,而在新城、长安以及各地郡守治所所在地,兑换出去的新币也不下数万贯。
    想到今后他邓冲掌握大晋朝货币发行机构,邓冲就忍不住得意起来。虽然这次与皇帝做交易,让他们邓家放弃了经营数百年到行业,但他并不后悔。因为邓冲知道司马遹不是一般人,从他强力打压世家豪族就能看出对方心怀大志,绝不是以往统治者可比的!
    邓冲丝毫不怀疑,只要当初邓家敢说一个不字,等待邓家的就是满门抄斩!经过和皇帝多番接触之后,邓冲也被司马遹的才能、气度所折服!
    尤其是司马遹提出的这种皇家钱庄负责货币发行体制,让邓冲非常满意。前朝历代对于铸币的管理都相当混乱,各种人都想在其中获利。而司马遹这一手彻底将朝廷铸币行当给规范起来。
    钱庄上有内阁直接领导管理,下有督察院、检察总署、审计署三重监督,再加上其内部的监察机构,足以保证免除各种漏洞。
    钱庄首战获胜的消息传来之后,朝廷上下一片欢呼!
    一个月后,朝廷发行的洪武通宝流传到江东地区,江东百姓很快就接受这种质量上乘的新币,纷纷用手中的私钱换取洪武通宝。一开始司马睿还禁止新币在江东流通,可后来他看屡禁不止,又想通过劣币挤垮洪武通宝,谁知反而让江东劣币私钱失去了原有市场!
    接到这个消息后,司马遹也放心下来,这样他终于可以腾出精力处理其他事情!(未完待续。)


第172章 海军第一次远航
    司马遹既然不打算从铸币中捞钱,他只能想其他办法来缓解财政紧张的问题,还好海军的一次对外贸易让他看到了希望。来自后世的司马遹怎么可能不知道海外贸易蕴含的暴利,他相信仅仅靠朝鲜半岛、倭国两地市场不但能解决朝廷财政紧张的问题,可能还会有大大的结余!
    在朝廷发行新币走上正轨之后,司马遹又一次来到青州!新皇即位后首先到青州视察,顿时让青州各级政斧兴奋起来。谁不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若幸运的入了新皇法眼,说不定能调到京城做官!
    半个月之后,司马遹在宿卫军的护卫下,再次来到青州威海卫军港。在青州刺史山简、海军陆战队都督朱正、青州都督、东莱郡郡守、崂山县县令等青州各级军政长官的陪同下,来到威海卫军港。
    码头上停泊着数十艘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战船。朱正指着其中身躯最为庞大的一艘战船介绍道:“启禀陛下,这是青州造船厂刚刚出厂的500料福船,目前才完工了一艘,也是目前建成最大的福船!一号福船体长三十五米,吃水深度大概在四米左右,排水量在二百五十吨。”
    “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设柁楼三重于上,其旁皆护板,杨以茅竹,坚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为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第二层乃兵士寝息之所,地板隐之,须从上蹑梯而下,第三层左右各护六门,中置水柜,乃扬帆炊爨之处也,其前后各设木碇,系以棕缆,下碇起碇皆于此层用力,最上一层如露台,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诚海战之利器也。但能行于顺风顺潮,回旋不便,亦不能逼岸而泊,须假哨船接渡而后可!”
    朱正介绍的时候充满了自豪感,他认为朝廷拥有这种战船已经很无敌了。若是再给他装备三、五搜这样的巨型福船,然后与数十艘其他类型的战船组成舰队,他就有信心打败所谓的江东水师!
    然而司马遹却跟对方有着不同的心情,这福船虽然造的好,但不是他心中的理想远洋战船!就拿这艘一号福船来说,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所有火炮加起来不过才十二门。再多的话船体强度就要承受不起!
    不过司马遹也没有苛责朱正等人,毕竟海军、造船厂刚刚起步,才发展了一年时间,能有今天这个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水手训练,以及海军建设情况怎么样了?”司马遹看着码头上威武雄壮的福船随口问道。
    “启奏陛下,这大半年来臣按照陛下的指示,前后从府兵当中招募了一千名水师士兵,加上一艘二号福船、两艘三号福船、四艘四号福船、十艘五号福船、二十艘苍山船组成了我大晋海军第一舰队。目前由昭武左都尉李峻负责,眼下李都尉率领的第一舰队正在周边海域进行训练!”
    “年初的时候,就是李都尉他们完成了海军历史上第一次远航!舰队从威海卫军港出发北上,一路沿着海岸线航行,最后绕过辽东半岛,进入三韩海域。他们在那儿经过一番后勤补给后,又沿着朝鲜三韩半岛南下。”
    “在三韩故地的最南端,李都尉他们还发现一个岛国,那个国家的人自称自己是耽罗国!陛下你说可笑不可笑,这个仅仅数千的人岛屿上竟然还有人称王称霸!果然是化外蛮夷夜郎自大啊!”说着朱正等人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听到耽罗国的名字,司马遹心中一动,估计这个岛屿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关于耽罗国的记载,最早见于陈寿的《三国志》以及《魏书?东夷传》,只是陈寿将其记载为‘州胡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