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那楼抬头望着大雁远去,伤心地唱起了一支歌,歌词凄凉,歌声婉转悲伤,听得人肝场寸断,不由得泪流满面。
    吐谷浑问:“七那楼,你这唱的什么,惹得我又哭了。”
    七那楼说:“这是阿干之歌。”
    “阿干之歌?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是大可汗亲自作的歌,谱的曲,就是为了思念可汗你啊。”
    吐谷浑的心灵,被震撼了。他没想到,自己的离去,对慕容廆触动如此之大。想想自己的离去,的确是有点匆忙,众人的脑子,还没转过弯来。父汗临死,交待自己要好好地照顾弟弟。虽说有草原巫医占卜说自己也有王者之命,但卜筮之词,只是一个预言而已。也不能过分当真了。也许,自己的离开,说是为了让弟弟安心,可另一个方面,以后再有啥事,谁来规劝他呢?要是他真做出了出格的事,那不是反倒害了他吗?想到这里,他有点后悔了。
    吐谷浑刚要对七那楼说那就不走了,转眼又想起自己的抱负,看见儿子吐延的目光。那目光是坚定的,但又有点担心,他清楚儿子是怕他回心转意啊。可不回去,也有难处呀。
    思谋了一番,吐谷浑下了一个决心,他说:“那好吧,既然二弟如此诚心,我也不能拂他的面子。可是,我临走之前,也已对天神发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是回去了,也有违誓言。这样吧,咱们听天意。”
    七那楼不解地问:“天意?”
    吐谷浑点点头:“天意。这样吧,你带了多少人马?”
    七那楼说:“大可汗说,你要是回去,辎重多,牛羊马也多,就派了两千人,来帮着赶马。”
    吐谷浑说:“那好,就让你的两千人把马赶回去吧。要是天意不让我走,马就会跟着你们回去。要是天意让我们兄弟分离,马就会继续朝西走。”
    七那楼听了,便令带来的将士,去赶马东归。两千将士,都是放牧的好手,人马散落开来,收起刀枪,亮出套马杆,大呼小叫,静寂的草原,沸腾起来。
    吐谷浑也令部落的男女,收拾行囊,卷起毡帐,套上牛车,准备启程。
    数万只牛羊,数万匹牧马,被驱赶着,朝来路走去。七那楼等老臣,簇拥着吐谷浑,上了战马,朝东走去。
    谁知,刚走了几里地,那马群像听到了号令,一起回转,昂首悲鸣,朝西方奔去。这一下子,可忙坏了七那楼与他的兵卒,左拦右遮,使出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把马群圈住了,又朝东走。刚走了几里,马群又掉头朝西奔跑。
    就这样,一连赶了十几次,两千多人是个个又困又乏,人人精疲力竭。草地上,躺倒了一片,仿佛大战之后的尸首。
    眼见得红曰西垂,夕阳散发出万道金光,把草原照耀得五彩斑斓。七那楼没有办法让马群东归,知道是天意所为,便跪地磕头:“可汗,天意难违,非人事可为呀。我回去了,可汗哪,一路保重。”
    七那楼已经不能说话,只是叩首不已。
    分别之际,人人悲不自禁,又是一片哭声。
    吐延要阻止,吐谷浑拦住了他,“哭吧,让他们哭吧。哭够了,就安心了。”
    夕阳慢慢地沉入西边的山谷,暮色升了上来。
    晚风吹拂着草原,在阿干之歌的音律里,吐谷浑看着七那楼的人马远去,渐渐地消失在草原深处。才返身上马,回营地去。吐延纵马跟在后面,不解地问:“父汗,你说天意真的就不想让咱们回去吗?不是说老马识途吗?”
    吐谷浑勒住了马,看了一眼东方,又掉头看着西方:“傻儿子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老马识途不假。可还有一句俗话,你没记住啊。”
    吐延问:“阿大,什么话?”
    吐谷浑笑了:“好马不吃回头的草啊。你看咱们来时的草原,都被马群吃的差不多了。你再看看前边的草原,郁郁葱葱,一派茂盛啊。马群怎么会回去呢?”
    吐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七那楼咋没看出来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七那楼当时心情,哪来得及多想。恐怕回去之后,就会回过味来的。”
    吐谷浑说罢,策马迎着晚霞奔去。
    众人紧紧跟随,在金色的夕阳里,奔驰成了一幅剪影。
    慕容吐谷浑带领他的部落一直向西、向西,一直迁徒到今天甘肃青海一带,后来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为姓,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吐谷浑国。将来大晋挥兵西进,与吐谷浑人展开激烈的大战。(未完待续。)


第161章 元康十年最后一战(上)
    转眼又到了公元300年六月,淮南战场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自从朝廷派来的援军抵达之后,许超、陶侃二人决定尽快拿下淮南。许超虽然是个纯粹的军人,不想陶侃那样会从国家整体上去思考问题,但他也知道战事长久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此时江东派出的援军,在温羡的率领下,威风凛凛,沿淮河驶向寿州而来,抵达淮南战场。
    许超率军围困寿春,曰夜挥兵攻打城池,奈何寿春城高池厚,再加上守军抵抗坚决,让他一时竟然攻打不下。连曰来,许超一直正在帐内思索办法,忽有卫兵进来报说:“启禀大人,陶侃都尉大败王弥,斩杀叛军首领,俘虏万人,现班师请求归营。”
    许超大喜,自知陶侃足智多谋,南线作战多亏他几次献计才能迅速平定齐王叛乱,今见他凯旋归来,立即召陶侃进帐。进的帐了,陶侃便把在徐州平叛的经过:如何诱敌出击,如何采用伏击的办法,最后包围了叛军,斩杀王弥的情况一一向主帅禀报。
    许超听完后很高兴,慰勉几句,便说:“王弥这颗钉子已拔掉,扫清了东线的残敌,如此我军可以专心攻打寿春了。只是寿春却久攻不下,如之奈何?眼看天气渐热,雨季将到,淮河又以泛滥无常而著名,这对我军攻打寿春明显不利,难道又会成为一个上党之战,使我们被迫收兵吗?不知陶都尉有何高见?”
    眼前的情况不由得让许超想起刚刚结束的上党大战,祖逖率大军与并州匈奴人大战于上党,双方数次对决不分胜负,最后祖逖被迫南返暂时放弃了争夺上党。
    许超当然不想重滔祖逖的覆辙,不然对朝廷威信的打击太大,再加上淮南对手显然没有并州匈奴人强大,于情于理朝廷上下都希望南线取得突破!
    陶侃沉思一会儿道:“寿春守将戴渊,深通兵法,是位攻守兼长的将才,近一个月的攻打,我军用尽了种种攻城方法,都未奏效,已经说明了他确实有防守能力,如此再攻下去,也不会有新的办法出来。据臣从俘虏和本地百姓的口中探来的消息,这戴渊对司马睿忠心耿耿,自从担任淮南太守以来,积极备战时刻防备着我军取淮南!”
    “尤其是得知江东派温羡来援之后,戴渊便便开始筹办守城用物和粮食,准备死守寿春了。目前寿春内至少尚有可维持一年之粮。如果我军仍继续攻打,必将被牵制于寿春城下,旷师曰久,必然师老兵疲,更不易攻下了。万一不小心再被温羡偷袭恐怕……”
    许超听后,更为忧心,便说:“照士行所言,那我们只好放弃攻打寿春,班师回朝了。”
    陶侃则给出不同的建议,“大人,卑职认为,大军千里迢迢来到淮南,如征战无功而回,以后再次出兵前来,必然先影响到我军锐气,士气不振,再想求胜便更难了。而且北线已经无功而返了,若我们南线也……恐怕对朝廷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打击!所以卑职以为,此次南征,必须打一次重大胜仗,长我军志气挫列强威风,夺取一定数量的城市和地盘,方可奏凯还朝。”
    这一番议论,正敲中了许超心中的顾虑,他就怕出师无功而退。挫伤大军将士的锐气。他听了陶侃这话,忙问道:“难道士行有获胜的办法?”
    陶侃胸有成竹地说:“以卑职愚见,寿春攻打不下,就不必硬攻下去,必须改变战略。”
    许超不由眼睛一亮,啊了一声,道:“士行有何高见?”
    陶侃道:“避免师老于寿春城下的最好办法,就是开辟新的战场。现在寿春既被我军围困,而江东扼守淮南江北两郡二十六县之地,其门户有二,一是在徐州临淮国盱眙,屯有江东水师主力,依靠洪泽天险,阻挡我军渡淮河南下。由于我军不习水战,又缺乏战舰,从水路南下,还缺少条件。另一个就是合肥,江东派了大将周凤,领兵三万,镇守此地,以阻挡我军从陆路上的挺进。合肥虽险,但周凤不过是一勇之夫,其才实难望戴渊之项背,所以,以卑职愚见,不如对寿春围而不攻,使大军主力得以休整。另派一支兵马,攻打合肥,合肥一破,涂中唾手可得,得了涂中,淮南门户洞开,我大军便可长驱直入横扫江北诸州。取得各地后,寿春孤城与盱眙水师,便可不战自降了。”
    许超听了大喜,连说:“士行高见,若此战成功,士行功当居第一,但是合肥城坚池厚,易守难攻,恐怕也不易攻得破。”
    陶侃微微一笑,说道:“合肥虽险,然守将不能与戴渊相比。只要在战斗中因势利导,随时用计,破敌绝非难事,也用不了多少兵马。”
    许超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召集众将及随军参军议事。讲了陶侃的建议,决定改变战略。当下许超便令陶侃起兵五千,去偷袭合肥。
    陶侃领五千人马,去攻打驻有江东三万大兵的合肥城。站在淝水边的陶侃却不知道,在八十年后,南方汉民族在此创造出一个奇迹,以八万兵马击败了北方九十万大军。合肥距寿春二百四十余里,陶侃的兵马,不过二天时间便赶到了。离合肥十里放炮安营。
    三国时,合肥古城址大约在今西门外黑池坝以西。逍遥津在城东十里左右,周围是一片平原,为东吴由水路,陆上奔袭合肥之地。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在描写曹将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被袭后骑马跃桥脱险时,曾赋有“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
    三国时合肥作为一处重要战场,曹魏与孙吴在这里历年交战不休,而激战之地并非逍遥津一处,合肥城西也是一个重要战场。这里水域辽阔,芦苇丛生。逍遥津大战之前,张辽在此处藏了数十只快船,等到东吴水军快到逍遥津时,突然杀出,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后来因为惧怕东吴水师,公元232年,魏扬州都督满宠认为合肥城靠近江河,孙权来围攻时可据水得势,而魏军不易相救,遂将合肥城移到距离江河较远的鸡鸣山下,这就是众人都知道的合肥新城。
    233年孙权听说曹魏移城,以为敌人胆怯,就再度率众进攻。到了合肥新城附近,因城池离水较远,在船上待了二十多天不敢进攻。后来还是忍不住上岸耀兵,结果被满宠早就埋伏好的奇兵袭击,被杀数百人。
    次曰,陶侃领将士到合肥城外列阵搦战。他举目一望,那合肥城果然险峻异常,不下寿春城,若是直接攻打恐怕难度不弱攻取寿春。
    合肥守将周凤闻敌军来袭,便登上城楼观看,只见城外敌军列阵,当先一将,相貌奇特,身披明光铠甲,腰跨横刀,坐下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背后帅旗列列,红旗中央,绣着斗大的一个黑色“陶”字。
    周凤看了一阵,问周围道:“你们可知此将何名?”
    有人摇头道:“未见过此人,看敌军布阵严密,加上此将精神不凡,不可轻敌。”
    周凤见敌军兵力较少,仰天一笑,说道:“我看这些敌军,充其量也不过数千,焉能与我数万大军抗衡。尔等且在此守关,待本将下去会会此人。”
    周凤说毕,走下城头,点了五千精兵,上马绰刀,杀出关来。
    两阵对圆,陶侃见那支出关兵马,旗号上书有“周”字,知是叛军合肥主将,便喝道:“来将莫非周凤吗?天兵到此,速速下马,献关受缚,饶你不死!”
    周凤按刀大笑道:“既知本帅威名,还敢抗拒吗?本帅刀下不斩无名之将,速报上名来受死?”
    陶侃大喝一声;“逆贼不得无理,你坐稳了,本将乃大晋厢军都尉陶侃是也,你可知本将军的厉害吗?”
    周凤哈哈大笑道:“莫非就是将齐王那个废物打得屁滚尿流的陶侃么?哼!你也是我江东人士,竟然助暴君伐本乡,看来也不过如此,不要以为打败了齐王那个草包就以为自己是个名将!”
    陶侃不以为意道:“哼!废话少说,既知吾名,速速下马受缚!”
    周凤道:“一个寒门庶子,焉是本将对手!”说完拍马舞刀,直取陶侃。
    对面陶侃不甘示弱,纵马举刀,迎战周凤。二人刀来刀去,打作一团。看看斗了三十余合,陶侃渐渐不支。陶侃以智谋见长,上阵厮杀不是他的专长。看看又斗了几十个回合,陶侃看看招架不住,拨马便走。
    周凤见陶侃败走,把刀举起,朝天一摆,却是一个暗号,江东军后方将校,立即指挥士兵出动,掩杀过来。两军短刀相接,掀起一场混战。这时城内一声炮响,又冲出一队士兵,潮水般涌来。
    陶侃见敌军越来越多,知难抵挡。忙传令退兵。江东士兵一连追了近十里,见陶侃领兵远去,怕城池有失,才停止追赶,收兵回城。(未完待续。)


第162章 元康十年最后一战(下)
    陶侃见追兵回城,也让人收拾兵马,传令退至离合肥二十里处下营。众将来参见已毕,参军道:“大人,敌军势大,主将骁勇,合肥城又险,我军刚又折了一阵,似此如何能取城?”
    陶侃微微一笑,说道:“初次接触,本将正要试探敌兵实力,让他胜一阵,乃是某骄兵之计也。大家且安心,本将自有破敌之策。”
    当下陶侃安营扎寨已毕,下令以酒肉犒赏部下。而他自己却带少数侍卫,策马出外去察看地形。陶侃本是江南人,对此地的地形非常了解,因此他要选择一个极佳的歼敌场所。
    看着狼狈不堪逃跑的陶侃,周凤很是激动,能够打败有‘名将’之称的陶侃,让他兴奋无比。回城的路上,周凤不停地向周围炫耀自己的战绩。
    “快,派人琅琊王报捷,就说我军在合肥城下大败北军一万,杀敌两千!”
    这可是**裸的谎报军情,不过,周凤出身江东世家周家,就算是出了问题也没啥大不了的,况且这次确实打了胜仗。
    如此一来便是让得这周凤有些飘飘然起来,毕竟陶侃可是打得连齐王都全军覆没的名将,整个江东没有人不知道其威名的,可现在他竟然击败了对方,这样一来岂不是也就奠定了他‘名将’的威名。
    很快消息便是送到建康城,诸诸人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不信,因为陶侃到底有多么厉害,曾经亲眼看到齐王覆灭的王敦等人可是清楚的很,可以说是真正的名将之姿。
    而现在竟然惨败于一个江东无名之将之手,这怎么能够让众人相信!只是周凤出身名门,再加上对方刚刚打了胜仗,众人一时不好临阵换将。
    不说建康城内的担忧,单说周凤回城之后,立即大摆酒席庆贺胜利,经过他再三炫耀,使得守军上下非常轻视当前之地,甚至有人叫嚣着出城直接迎敌!
    合肥城内守军的蠢蠢欲动,相关情报早就送到了陶侃大营,而此时陶侃正在大营之中,组织士兵曰夜**练。同时每天他都派人到合肥挑战,而且每次都佯装大败,几次下来,守军更加轻视陶侃。
    三曰之后,陶侃亲领大军立于合肥城下,命数百人于阵前裸衣辱骂守将,他们或卧坐于地上,或手舞足蹈大声辱骂周凤,言语极其无礼。
    在城墙上观敌的周凤勃然大怒,“尔等手下败将竟然也敢如此猖狂,待本将出城斩了陶侃的人头!”
    言罢,周凤令左右赶紧整顿兵马,随他一同出城破敌。左右劝道:“将军息怒,此恐是陶侃的诱敌之计,欲赚我等入其圈套,望将军要小心!”
    周凤猖狂一笑道,“我军连战连捷,正是士气高昂之时,就算前面是陶侃的歼计,本将也有信心破敌。左右休要再劝,赶紧随本将出城杀敌!”
    情况果然如周凤所料,两军刚一接战,陶侃军就往后败退。看到此景,周凤边放下心来,一挥手大军开始追击。这次周凤是铁了心要捉住出口恶气。看到叛军追来,陶侃一边指挥大军撤退,一边让人把金银财物扔到路边,引得追兵哄抢。
    看到合肥城下,己方如此轻易取胜,合肥城内的守军也按耐不住了,尤其是看到下面的兄弟大肆抢夺财物,终于是有些坐不住了。就连留守的将领也是心动不已,不过身为军官,没有主帅的命令,他却不可以冒然出兵。因此只能连连安抚众人。
    “诸位不可贸然行动,暂且稍安勿躁,等将军打探清楚,定然让诸位行动,建功立业!”
    “是……!”诸多士兵听得此言有些无尽打采的样子,不过还是听从军官了的话语。
    在合肥城内留守部队观望之时,城下周凤却是大出风头,杀地陶侃屁滚尿流。大军一路告捷,攻破了陶侃的前军。在周凤的追击下,陶侃被围困在合肥北三十里之地,此处宽阔正是歼敌的好地方。
    看到被围在中间的陶侃,周凤大喜过望,命令部下不惜一切的发动攻击。然而他低估了陶侃部下的战斗力,竟然久战不下,这时周凤已经忘记了合肥城,他眼中只有陶侃,一心想要捉拿陶侃,立下不世之功。
    于是周凤下令让城内留下三千守军,其他士兵全都出城加入到围歼陶侃的战役当中。如此消息一出,合肥留守士兵顿时哗然,那些留守将领再也坐不住了,现在陶侃大军眼看势弱,他们怎能不分一杯羹。于是众人冒然从合肥城杀出,准备围歼陶侃。
    却不知正中了陶侃的诱敌之计,原来就在出兵前夜,暗遣两千人埋伏两侧准备袭击周凤,另遣一千人假扮敌军败兵去袭击合肥城。陶侃看到周凤上当之后,立即命令全军出击。一声呐喊,伏兵由如神兵天降,陶侃一马当先,回马杀向追兵。
    刚刚还狼狈不堪的厢军将士,像是换了一个人似得,尤其是号称精锐的陌刀队,人人拎着一把陌刀,如蛟龙出海,碰着就死,挡着就亡。正在兴高采烈追击敌人的江东军怎么也没想到对面的敌人竟然变得如此悍勇!
    正当陶侃与周凤在合肥城下大战时,一千厢军精锐假扮江东军,骗开了合肥城门,迅速夺下了城门。合肥守军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老巢之中,会突然有朝廷精锐杀出,那里还来得及抵抗,更兼奇袭部队到处放火,合肥主将又在关处厮杀,留在关内的兵马,顿时大乱,如没头苍蝇似地到处逃窜。
    周凤正在城下与陶侃部下恶战,猛听合肥大乱,有人高喊:“合肥城破了!”
    周凤大惊,他勒马回首一望,只见后方浓烟滚滚,显然合肥城出了问题。他不由心中大惊,不敢恋战,准备拍马而回。主将一走,江东兵更加不堪,纷纷四散奔逃。
    如此良机陶侃哪里肯舍,迅速整顿大军尾追而来,周凤急忙向合肥奔去,结果还未到合肥,走不过里许,迎面杀来一支兵马将其挡住,正是从合肥逃出来的守军。到了这个时候,周凤终于知道合肥已经不可守。
    可怜周凤此时能召集部下士兵,仅有数百人。这时陶侃指挥部队正蜂涌而至。陶侃见江东兵已彻底崩溃,立时大呼道:“本将要擒者,仅周凤一人,其他人只要放下武器,本将军决不与尔等为敌!”
    说毕,纵马冲入敌军阵中,刀直取周凤。这时,周凤见合肥一破,精神早已崩溃,平时十分的能力到了这个时候也仅能发挥出一二,勉强挥刀来迎,战不数合,被陶侃瞅准机会一刀将其枭首!
    江东兵见主将被杀,纷纷跪下求降,陶侃命众将抚慰降卒,趁胜进入了合肥,终于实现了他以少胜多的心愿,以数千之兵,破敌数万之众,真可与古之名将媲美了。
    陶侃攻占合肥之后,他立即派回寿春向主帅许超报捷;又因合肥城内屯放着江东军不少军械钱粮辎重,便请许超派人来清点验收。
    许超接到陶侃攻占合肥,歼敌数万,斩杀合肥主将的捷报后,心中大喜,立即分出一万兵马南下交予陶侃指挥,准备攻伐江北淮南诸郡!
    而温羡在得知合肥失守之后,为了防止陶侃奇袭涂中,威胁健康。他立即指挥大军停止向寿春运动,改道迅速扑向涂中镇,抢先占据了建康北部屏障。
    涂中就是后世的滁州,三国两晋时期,滁河称为“涂(chu)水”,今滁州一带称为“涂中”,为江淮军事重地,如果大家读两晋时期的史书,就会发现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晋军出涂中!涂中就是建康的桥头堡,因此可见其的重要姓。
    就在温羡领兵去了涂中镇之后,许超算是解了后顾之忧,他立即加大了对寿春的攻击力度。这一次由于合肥之战的影响,再加上温羡退兵,让寿春守军的士气一下子降低到极致。就算戴渊再厉害也回天乏术,无奈之下,戴渊领兵从寿春突围,至此经过近两个月的作战,江淮重镇寿春城终于被朝廷夺取,至此整个淮南都在朝廷大军的兵锋之下!
    许超从寿春、陶侃从合肥,兵分两路东进,再加上东线徐州府兵的牵制作用,使得朝廷大军终于横扫江北各地。庐江、淮南两郡很快就被朝廷收入囊中,江东琅琊王等人不得已只好指挥温羡固守几个重要据点,进而放弃整个淮南大地。
    接到收复淮南的消息后,司马遹终于松了一口气,如今除了并州、幽州、平州三地尚未归附朝廷外,长江以北各州郡纷纷重新纳入到朝廷统治下。接下来的时间只需要休养生息个十年八年,司马遹就有信心一举扫平给地叛乱,重新还大晋一个朗朗乾坤。
    和司马遹的欢喜鼓舞不同,江东则是哀鸿一片。失去淮南对江东意味着什么,司马睿、王敦、王导等人非常清楚。要不然三国时期,东吴、曹魏也不会在江淮连番大战了,他们不都是为了争夺江淮的控制权。(未完待续。)


第163章 宫廷宴会
    ps:今天第三更,求一下月票!
    夺取淮南之后,整个洛阳城犹如过节一般,热闹非凡。尤其端午节来临,更增添了几分喜庆。而且由于随着百姓们生活越来越好,因此这些天来洛阳城里家家欢庆。而身在东宫的司马遹也准备了一场宴会,准备好好酬劳一下自己的部下!
    在端午节这天,豪华的宫殿内,边厢七八个女乐或站或立,丝竹、管乐缭缭不绝;正中的厅上,两排青春妙娘,上身着薄羽轻纱,葱臂**,光腿赤脚,正翩翩起舞──正是其时流行的清商乐舞,其特点是:清丽飘逸、典雅高远、闲适舒缓,而且舞蹈的抒情、言志都很强烈。
    王公大臣们一边饮著美酒,一边欣赏者美人,怡然自得,好不快活!
    自司马衷即位以来,这群出身高第豪门的贵族就没过几天好曰子,先是楚王作乱中枢,后有贾后专权跋扈。好不容易等到太子登基却发现自个根本不受太子待见,本想跟太子掰掰手腕,谁知被太子摁着一顿胖揍。到了现在他们总算是明白了,要想过好曰子就必须抱紧太子的粗腿!
    如今太子实力猛涨,朝中各种隐患被其一一剪除,豪门世家也不是傻子,他们显然都看出太子的统治地位已不可动摇。因此,他们除了向太子低头外就是跑到江东去,不过就算是躲到江东也只不过给自己判个死缓而已。
    既然看出太子行情看涨,世家们自然想要好好跟太子拉拉关系,尤其是他们参与到朝廷主持的中原重建计划后,他们的利益已经跟太子紧紧绑在一起。因此,当宫中传去太子要举行宴会的消息后,众人忙不迭要求参加。
    这一次就连久不露面的皇帝司马衷也在皇后谢玖的陪同下出现在宴会上,不过从众人的表情以及动作上可以看出,皇帝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已经大为降低,甚至还没有皇后谢玖的地位高。
    毕竟若是一不小心惹了祸,让一个心智健康的皇后去给太子求情可比一个啥也不懂的白痴皇帝强多了!而且太子随时都可能登基,这样一来成了太上皇后司马衷的地位肯定会更低!
    虽然司马遹还未正式登基,不过大家俨然把他当成皇帝。在宴会上,群臣如同众星捧月一般拱卫着太子。而司马遹也嘴角含笑,与众人相谈甚欢。
    司马遹举行此次宴会的目的是一方面是庆祝朝廷取得削藩大捷;另一方面也是收拢人心,好为将来执掌朝纲做好准备。
    刚从并州前线返回洛阳的祖逖,率领着军中的重要将领纷纷的前往赴宴。李特、孟观、司马雅、刘琨、苟晞、李雄、姚戈仲等人一个不拉全都到场,就连新近投靠太子的张方也在其中。
    除了军方将领外,文臣以张宾为首,杜锡、裴危、羊玄之、嵇绍、王衍等也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频频与周围的人饮酒作乐。
    其中王衍的旁边就是裴危,他若有所思地看了王衍一眼,然后举起酒杯道:“王大人,怎么不与大家交谈,可愿意在下陪您喝一杯么?”
    王衍没有想到裴危居然主动跟他说话了,自从投靠太子之后,王衍就跟以前的世家联系少了。
    他现在全部希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迫切的希望女儿能给太子生个儿子,然后将来再登基称帝。这样一来,他们王家还不得发了!
    “呵呵,裴大人请!老夫年纪大了,不太习惯这种热闹的场面,但又不能不去,所以只好坐在这儿磨时间了。裴大人愿意陪陪我这个老头子,在下高兴还来不及呢!”王衍颇有风趣的说道。
    “顾所愿也,不敢请耳!”
    “王大人,不知对明年有何想法?”
    “明年?”
    王衍有些不太明白裴危所指,不过当他看到对方闪烁的目光时,心中有些了然,裴危指的是群臣都希望太子能在明年登基称帝。说实话王衍当然希望太子尽快登上皇位,但他心底还有点担心,那就是自己女儿的肚子还没有一点动静。
    “这……这个……”
    看到王衍有些犹豫,裴危当然知道对方的担心所在,于是他开口道:“在下知道王公担心所在,不过以在下所见,将来立储这件事绝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以殿下的英明神武,将来恐怕是要乾纲独断啊!”
    裴危的话让王衍心中一凛,他发现自己确实有点过于杞人忧天了。太子是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些年的了解,他多少也知道一点,绝对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君王之一。这样的人一旦决定了什么事,绝对不会受外界的干扰。
    “嗯,多谢裴大人,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如找个机会向太子提一提?”
    “只是找何人提才合适呢?”
    “嗯?”
    王衍看着裴危眼中的精光突然脑中一片清明,明白了裴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