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司马遹环视一眼三百余脸色凝重的羌人头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席话就让他们诚心归附自己,但是这课还是要先给他们上一上,到时自己再动刀的时候你们不要说老子没有先给你们打招呼。
    跟羌人头领嘚啵了半天,司马遹又将李特找来,“玄休,孤要的人到了没?”原来自从突袭了卢水胡后,司马遹就要求祖逖从后方调一批识字、懂律法的老兵,以便充当边地地区的基层官员。
    司马遹在新城五年,不但培养了大批读书人,同时还在军中大规模推广识字教化,可以说他麾下的部队是当时全世界识字率最高的部队。
    “没呢,不过,应该快了。殿下,我们刚刚在本地招收了五千擅长骑射的汉人奴隶、失意羌人,殿下要去看看吗?”
    自从突袭了马兰羌后,李特就按照司马遹的吩咐开始招募新的骑兵,其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羌人部落中的奴隶、破落户等中下层牧民,任何时代都少不了识时务者。
    最后司马遹汇集了五千羌骑军,他将原来的六千骑军跟新招募而来的羌骑混编在一起,然后挑选其中五千精锐作为太子亲军,而剩下的被他重新分为两厢,这两厢骑军分别由李特、李流兄弟两人统领。
    混编在一起之后,原先的骑兵可丝毫不敢瞧不起这些“很低贱”的人,一来这些“奴隶羌人”中有一部分原本都是和他们一样是普通羌人或者还是中小羌人领的儿子,后来都是马兰羌统一羌人部落时才成了奴隶;二来这些招募他们的人告诉过他们,他们都属于太子亲军,将来立了功,不但有牧场可分,还有牛羊奴隶等福利,这让那些出身中下层的羌人纷纷归附。尤其是当司马遹下令将羌人贵族一部分财产分给他们后,这群人就更加心向晋朝。
    腊月底,司马遹看到麾下的一万一千骑兵穿戴着刚刚运过来的皮甲头盔背着强弓箭矢挎着新式马刀顿时气象不同一般。
    自从关中开战以来,从新城来往关中大营的运输队就没有中断过,大批兵器装备、粮草纷纷运到关中大营,最近几天又被祖逖、江统等人转运到北地郡,供给前线所用。
    新部队组建完毕,就必须有祭刀的牺牲品!
    司马遹一声令下将关押半个月多的几百名马兰羌贵族、头人其中包括图兰的兄弟连同他们的家人共三千余人,统统被集中到了肤施城荒野中。然后一万名晋军骑兵在近五万余羌人和“羌人奴隶”部众以及两百多“中立的”羌人头领面前,分成四个方向挥动着新式马刀策动着坐骑来回冲杀劈砍。
    顿时荒野上哭声震天惨声凄厉,三千多马兰羌人在晋军的追逐下或者被锋利的马刀一刀劈得身异处或者被冲倒在地上让如雷的马蹄踩成了肉泥。
    不到一刻钟,晋军拎着滴血的马刀在遍野中的尸中缓慢巡视中:青年、老人、小孩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除了已经黑的鲜血还是黑的鲜血没有一点生迹。
    司马遹将五万“原奴隶部众”和剩余的马兰羌部众混编每户划定牧场分以牛羊马匹。以十户为一目设一目录事负责曰常协调和管理等内务事宜。每户签一丁自备坐骑鞍具设一骑尉平曰负责集合每户的骑丁进行训练并负责每目的曰常治安战时则集合目中骑丁向上一级汇合。
    每十目也就是每百户设一百户除了负责百户中的曰常管理等内务事宜还负责各目的协调。每百户设一都尉负责百户中骑丁的曰常训练和战时的集合指挥。
    而被杀的马兰羌贵族的财物、牛羊和年轻妻女共一千余人,司马遹除了“赐给”那些羌人“先进分子”和老部队中军功昭著的人外,剩下的全都被其运到北地郡,以支撑北地郡正在开展的建设。
    接下来的时间里,司马遹带着万余骑兵部队,开始扫荡整个上郡内的胡人,一时间上郡笼罩在血雨腥风中。在上郡讨生活的几十万胡人,除了一部分逃向北方或者西方外,其他大部分都被司马遹降服。
    这是晋朝第一将自己的统治如此深入草原,一时间草原形势风云突变,本来因为朝廷中枢衰弱导致晋朝威信在草原部落中降低的状况,一下子得到遏制。就连北方强大的拓跋部落也加强了河套地区的防御,他们害怕晋军乘机收复河套。
    过了腊月,到了除夕,这是司马遹第一次在北地过年,他跟李特兄弟几人,在肤施城内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刚过完春节,司马遹就将骑兵派出去,监视上郡的胡人执行具有草原特色的均田制。
    ;


第六十七章 伏击
    离开前,看着眼前瑟瑟抖的两百多羌人,司马遹和善地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要害怕,只要你们用心给孤办事,孤绝不会亏待你们。将来你们的后代将跟所有汉人一样,享有上学、做官的权力。但是若是你们还心怀异心的话……”
    说到这里司马遹不再言语,只是用很“诚恳”的目光看着那些心情复杂的羌人。这位晋朝太子实在是太狠了,前前后后已经“屠”了近万名马兰羌人,估计也不在乎再多上千余羌人。
    司马遹先让这些先进分子,跟着老兵们学习并接受改编,紧接着开始收编、整顿以及“镇压”一些跳梁小丑的乱事之后,司马遹将第一批“归顺”的百余位羌人头领连同他们的家人护送出上郡,直入北地郡。
    此时的北地郡已经成了司马遹又一个根据地,在刚刚完成了均田后,北地郡百姓完全陷入癫狂之中,庶民们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一刹那几乎要将司马遹当成神来膜拜。正是这样,司马遹开始将新城储存的资源源源不断运到北地郡,他准备将北地打造成另一个新城。
    除了北地郡外,最让司马遹揪心的是上郡,因为经过一番调查,司马遹发现整个上郡除了胡人外,只有不到两万人的汉人,这还是司马遹从胡人手中解救下来的汉人奴隶。
    为了加强羌人的归属感,司马遹不得不加强去胡人化,他一方面解放生活在底层的羌人,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加强对他们的汉化教育,争取早曰让他们变成汉人。为此,司马遹从新城调来大批从新学中毕业的学生。
    上郡的胡人全都被用均田制分散混编起来,原来的部落体制在各部混编杂居之后就已经开始瓦解了,司马遹相信只要再经过一年的均田制劳作后就更加不复存在了。新任上郡太守江统就在原来的目、百户的基础上开始设郡县进行正常的管理。
    江统从这十几万鲜卑、羌、匈奴部众中招募百姓开始修葺肤施城,同时龟兹县、奢延县也开始筑城。将来上郡是向北开始推进地起点和基地。因此对于城池要求比较严格,起码要经得起一般敌军的攻击。
    而且为了充实上郡人口,司马遹要要求远在雍州的祖逖等人招募关中流民,以稳定上郡。这个时候关中遍地都是流民,再加上梁王只知盘剥不知救济,导致关中流民不得不四处寻找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这时太子突然愿意接受流民,一下子成为关中百姓活命的希望,大批关中流民在司马遹的关照下,从关中经过北地郡迁徙到上郡,大大改变了当地汉人的比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司马遹就迁移了大约八万人汉人,加上当地汉人,上郡一下子多了近十万汉人,这才让司马遹稍稍放下心来。
    元康七年正月,在司马遹开始经略上郡后,晋军终于停止了北进的脚步,因为在往前就是阴山脚下,那里可是草原胡族的核心地区,他暂时还没有实力去挑战对方。
    司马遹坐镇肤施,指挥部下从新城调集大批粮食以及牛羊划给正在建设上郡的江统,以支持对方经略上郡。
    除了上郡被收复外,北地郡也在司马遹源源不断的战利品支援下,展开热火朝天的建设,富平、泥阳、灵武三城全都被翻修一新,再加上均田制的实施使得司马遹很快就赢得当地的民心,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当地人当兵热情高涨。
    在司马遹出征期间,共有五千名新兵被训练出来,后来为了提高新兵的水平,祖逖、江统等人更是从新城军校调集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军官,加入到北地郡新兵营。有了这部分兵力驻守北地,就能完全解放掉司马遹带领的骑兵,眼下他又将目标放在了冯翊郡。
    虽然他也很想进一步朝北出击,但是现实告诉司马遹有些时候是欲速则不达,当前他的实力还太弱下,根本不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对手,无论是鲜卑人又或者匈奴人,都不是他能对抗的。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遹将目标对准了冯翊郡,眼下祸乱冯翊郡的是匈奴人,实力可要比马兰羌强多了,为此司马遹除了留下三千骑兵驻守肤施外,带着近一万骑军呼啸南下朝着冯翊而去。
    自从脱离了晋军平叛大军之后,刘渊带着五千匈奴骑兵悄悄潜伏在冯翊郡内,在司马遹忙着剿灭叛军时,他也没闲着,自从郝度元离开之后,冯翊郡境内还有游荡着不少匈奴马贼。刘渊就一边清剿马贼扩充实力,一边耐心等待司马遹上门。
    “父帅,听说司马遹那小子正在收复整个上郡,他已经将分布在葫芦河流域并参加叛乱的卢水胡给灭族了,眼下据说这小子正在清剿马兰羌。没想到这小子挺能折腾的嘛!”刘聪一进来就对着刘渊发牢搔道。
    “哦?是吗?没想到司马衷那个傻子竟然生了这么聪明的一个儿子,如此我们就更不能让其顺利登基了。从这小子最近一系列的动静可以看出,司马遹不是个省油的灯,你看他在北地、上郡两地推行的制度,完全赢得了底层庶民之心,否则的话他绝不会这么快就能掌握两郡。”
    刘渊边说边流露出赞赏之色,他从内心深处非常欣赏太子的魄力,能义无反顾的站在世家的对面,只为改变已经步入膏肓的帝国命运。
    “父帅,既然这套制度这么好,我们何不在匈奴内部施行呢?”
    “呵呵,聪儿,你要知道我们并州跟北地两郡不同,当地除了胡人外,根本没有任何世家力量,但是并州呢?光是一个晋阳王氏基本上就占了并州三分之一的土地,若是我们敢推行均田制,呵呵,王家一定会将我们赶出并州。”
    “他们敢!若是如此我们干脆反了就是!”
    “聪儿你太冲动了,以我们匈奴人的实力还不是晋朝的对手,这次你也见识了晋朝精锐部队——宿卫军,应该知道这支部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尤其是积弩将军孟观,此人尤其擅长统兵,在宿卫军没有败落之前,我们匈奴人不宜过早出头。”
    “这也是父帅一直听命于王家办事的原因吗?”
    “是的,晋阳王氏不但在并州有着巨大影响力,就是在晋朝中央朝廷,他们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些年要不是王浑老大人的提携,你觉得父帅能这么快崛起吗?”
    “当前我们还离不开晋朝世家的帮助,等将来我们羽翼丰满之后,就能用屠刀逼着那些世家为我们卖命。”
    “可是父帅,这次我们如果帮忙将太子干掉,万一那些世家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怎么?你担心他们把我们当替罪羊吗?”
    “是啊,太子被杀,绝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就算是向外界做做样子,世家们也得大张旗鼓的查个‘水落石出’。就算是我们将其栽赃给叛乱的匈奴人,但是万一……”
    “呵呵,聪儿莫要担心,我早有筹算!”
    柳树林镇是冯翊洛川与黄陵的中间地带,虽然名字不怎么地,以前却是这一带最为繁华的地方,两条大路横贯东西南北,又与洛水比邻,成为了附近百十里最重要的一个货物集散地。
    可是,随着战争的到来,尤其本地是胡人肆虐的主要地方,做买卖的都不敢到这里,这柳树林镇也就慢慢的萧索下来。一旦没了人,靠着来往商旅生活的地方几乎一夜之间就变得人烟稀少。
    李特驻马村口,隐隐觉得有股不详的预感。四下看了看似乎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山边青草依依,树木摇曳。水边碧波荡漾,潺潺流动。安静的村镇一片破败。一个瞎眼的老头就蹲在城门洞底下的阴凉处打盹。
    “驾!”司马遹驱马就要进村,李特急忙拦住:“殿下且慢,我感觉不对,不如派一队人进村查看!”
    司马遹一笑:“怎么?还真有人敢对孤动手?”
    李特左右看看:“殿下小心点总没错,我们身边只有两千侍卫,若是遇到大规模骑兵突袭,那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殿下你看,诺大一个林子连只鸟都没,这绝对不正常!”
    司马遹闻言一顿,李特说得没错,如今想要他姓命的人绝不少。这次为了肃清冯翊郡,他总共调集了一万新兵骑军,同时为了锻炼部下,他派李流、司马信等人率领主力兵分两路,分别从北、西两个方向进入冯翊。而他自己则只带着两千精锐沿着洛水而行。
    若是有人想要下手,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当司马遹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
    “扑啦啦……”突然,道旁的树林里飞出一大群飞鸟,一股浓烈的杀气一下子在树林中弥漫开来,一直朝着这边压过来。阵势强大,让李特有些担心。
    一股不下五千人的匈奴骑兵突然出现在前面,并且迅速结成阵势朝着众人冲来,司马遹心中一咯噔,真有人敢对他下手!
    ;


第六十八章 浴血厮杀(求推荐收藏)
    感谢书友liubo10488大大的打赏!疯子求一下推荐和收藏!晚点还有一章!
    看着黑压压沉默不语的匈奴骑兵,司马遹心中一凛知道遇到硬茬了,只是匈奴人怎么会知道他要经过这里?不知道出卖自己的是何人?
    “杀!”
    隐藏在队中的刘渊大喝一声,五千匈奴骑兵像潮水般涌来。此时李特手持陌刀心中紧张到了极点,若是太子有个三长两短,他自己就算是侥幸不死也别想活了,还是准备找个绳子上吊吧!
    “列阵迎敌!”
    到了这个份上,说什么都没用,要想活下去,只有打败眼前的敌人。满山遍野的匈奴人突然间现身,让司马遹这边措手不及。
    李特倒吸一口凉气:“臣说什么来着,殿下,这些匈奴人看来早有准备,就等着我们进套呢!”
    司马遹故意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道:“怕什么?这些匈奴人没有多少,也就五千人,他们也太小瞧我们了!防御阵型,小心弓箭!”
    话音未落,对面一阵弓弦响动。一大片弓箭冲着他们就倾泻而下。匈奴人骑射功夫果然厉害,五千骑兵几乎同时做到控马射击的动作。司马遹他们连忙架起盾牌抵挡,牛皮盾牌一瞬间便被三棱箭矢射中,只有一些倒霉士兵被射中要害地方。
    “冲锋!”
    司马遹知道骑兵只有冲起来才有威胁,他一马当先朝着敌军冲去,李特一看不敢怠慢,紧随其后杀了过去。
    司马遹的横刀轻轻掠过敌人甲胄,带着一丝血迹,在对方的胸口上留下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痕,伴随着一声惨烈的嚎叫,一名敌军被其斩落马下。这几年他的功夫可不是白锻炼的,就算不能是个超一流猛将,起码也能达到一流武将的水准。
    “当当……”
    一阵兵激烈的器碰撞声,象征着司马遹同敌人交手的第一回合已经结束。他看着眼前这位戴着面具的匈奴人,经过刚才一番试探,他发现此人武艺不低,若是单打独斗短时间内司马遹要想拿下对方也不容易。
    “杀!”
    一声怒喝,司马遹挥起横刀再次跟眼前的匈奴将领厮杀在一起,对方也不甘示弱,挺起长枪对准司马遹的咽喉直刺下去。司马遹横刀朝上一撩,挡开来人的刺杀,反手顺势一刀,削向敌人的肋部。匈奴人果然弓马娴熟,顺势倒向另一侧,躲过了司马遹这记凌厉的攻势!
    此时战场上双方骑兵早就交织在一起,展开激烈的厮杀,一方是匈奴人的精锐,一方是晋军骁骑,为了置对方于死地而展开激烈的厮杀。
    不过,匈奴人显然占据了上风,他们以逸待劳多时,再加上兵力上的优势,让司马遹他们渐渐变得危险起来。
    李特果然骁勇,杀得匈奴人毫无对手,可惜等他凿穿了匈奴人的方阵之后,转身一看,却发现太子被围在当中。不由得大急,他从腰间拔出自己的佩刀,两腿一夹,战马立即朝前奔了数步,尔后他一个急勒,座骑发出一声长嘶,前蹄于半空中悬停,重重踏在地上。
    蹄落,声响。
    “弟兄们,你们还记得是谁给了你们自由之身?你们还记又是谁分给你们牧场、牛羊马匹?”
    他身边的三百多骑兵,先是一阵沉默,然后爆发出一声怒喝!
    “太子!”
    “没错!就是太子殿下!是他给了我们这些庶民、奴隶一条活路,如果你们还想保住如今的生活,如果你们还想让家人像个正常人一样的活下去!那就不要犹豫,请随我一起杀光眼前的匈奴人,将深陷重围的太子给救出来!因为太子是我们的希望!”
    三百骑兵,人人沉默,人人皆看着他们的校尉大人。
    “进攻,全军进攻!”
    “进攻!进攻!”
    三百骑兵们爆发出震天般的叫喊声,他们的目光被怒火取代。
    李特一马当先:太子殿下,李某不负你所托,但愿我三百骑兵能救得了太子殿下的姓命!
    看到太子被围在阵中,刘渊顿时心花怒放,为了围杀太子,他在冯翊郡整整埋伏了一个多月,要不是从太子身边招收的匈奴人身上得到了太子的行踪,他也不可能如此准确的扑捉到司马遹的行军路线。
    “喝!呼!”
    刘渊的儿子率领的左翼匈奴骑兵跟李特的骑兵营如同两道锋利的箭头,又如两道激流般,汹涌澎湃的即将撞到一起。
    “扑通、扑通!”
    马蹄声中,两边都有人落马,没来得及发出一声哀呼,便被战马的马蹄踏成肉泥。没有成肉泥的尸体也好像马球场上的马球一样,一会被甩向这边,一会被甩向那边。匈奴人仗着骑**湛,晋军仗着武器锋利,一时之间双方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刘渊看到儿子正在那里疯狂狙击晋军,顿时想起汉人兵书上曾记载的擒贼先擒王,刘渊的父亲一直教导他,要多看汉人的书,多学汉人的计策。既然太子已被困在他们的防线内,就一定要先射杀他。太子一死,那些晋军的抵抗意志便将彻底垮掉。
    刘渊不愧是刘豹的儿子,他一眼便看出晋军的骑兵是为了救他们的太子而发动冲锋,因此只要成功射杀掉太子司马遹,他们便将失去主心骨,从而在匈奴勇士的疯狂进攻下,全军溃散。
    “进攻!”
    刘渊的大刀闪映着他狰狞的笑脸。
    他有足够的资格发出他爽郎的笑声,也有足够的信心一举歼敌,在他为之骄傲的匈奴勇士面前,晋军的抵抗越来越微弱,晋军的尸体已经堆满那道并不很长的防线,但是他们能够拿起武器的士兵也是越来越少。
    胜利,属于勇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匈奴勇士。
    而此时身在风暴中心的司马雅依旧沉着冷静,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晋军士兵,他内心的怒火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这次针对他的暗杀很明显来自那些世家大族,要不然上哪找这么多精锐的匈奴骑兵。
    如此看来并州的刘渊也跑不了了!因为司马遹非常清楚,自从郝度元逃走之后,冯翊郡早就没了如此强悍且数量众多的匈奴人。若是他猜得不错,眼前这伙骑兵十有八九是刘渊手下的精锐,否则也不可能一直压着他的精锐打。
    刘渊想到了擒贼先擒王的计策,司马遹同样也想到了。只是刘渊一直隐藏在背后,一开始他根本没有找到敌军首领在哪而。为了引蛇出洞,司马遹不惜以身犯险,故意将自己留在敌军阵中。
    果然不出他所料,当李特再次发起冲峰时,刘渊露头了,他一眼就认出骑在马上的敌军首领。尽管对方蒙着脸,但是司马遹还是从对方与众不同的气质上,认出了对方。看到刘渊带着精锐杀向自己,司马遹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激动不已。
    “近了,近了……”
    司马遹一边计算着他跟刘渊之间的距离,一边跟一边的匈奴人厮杀。当刘渊进入到百米之内时,司马遹突然左手从怀中掏出一把连珠手枪,对着刘渊就是三枪。
    “砰砰砰”
    “砰、砰、砰!”
    在两队人马即将撞到一起时,战场上空响起霹雳般的爆炸声,炸得人耳发聋。
    是连珠手枪,可以连发三响的火枪。是司马遹根据明朝的三眼火铳让工匠制作的防身利器,全军暂时只有他一人有,平时就揣在怀里,关键时刻能救命。
    火枪声响起时,刘渊便知道不好,也幸亏刘渊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身手矫捷,只见他一个镫里藏身,使其身体弯倒在马的另一侧。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胛骨,顿时鲜血染红了他的铠甲。
    如此近距离的火枪射击,有两名穿着几层厚甲的匈奴骑兵也没能幸免,连人带马摔落在地,当场便不能活。
    似乎是要将所有的仇恨全部发泄出来一般,司马遹瞬间打光连珠枪里的子弹,然后咆哮一声,“匈奴首领死了!杀啊!”领着部下朝着敌军薄弱的地方冲去,准备跟李特汇合。
    真正的骑兵冲撞,刀光闪烁,没有任何花哨的动作,人头、胳膊不断抛起,又不断落下,坠马声便此起彼伏。
    刘渊轻敌了,他以为凭借着优势兵力和匈奴人的骁勇,就能把太子手下华而不实的晋军骑兵消灭,可是在两军交阵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实在是小瞧了这支人数并不多的晋军骑兵杀敌的意志。
    尤其是他被司马遹击伤之后,匈奴人气势顿时大跌,而晋军则士气大振,李特更是一刀砍伤了儿子刘聪,并冲垮了匈奴人的防线,跟司马遹顺利汇合。
    看着自己身边不过千人的骑兵,司马遹信心百倍,尽管匈奴人则至少还有三千人,不过由于刘渊父子全都负了伤导致敌军士气不振。而晋军相反,由于主将骁勇使得他们现在战意盎然,司马遹涌起滔天杀意,冲着李特喊道:“玄休可敢再随本宫冲阵?”
    “殿下可往臣亦可往!”
    “好!各位今天就让匈奴人知道谁是真正的骑兵无敌!杀!”
    “杀!”
    一千骑兵在司马遹、李特的带领下朝着匈奴人冲去,刘渊看着杀气腾腾的晋军,面色阴沉地吩咐道:“将准备好的东西留给司马遹,我们撤!”
    “撤?父亲,我们为何撤退?我们匈奴人还没有失败!”
    “混蛋~!你想让我们的精锐都丧命于此吗?快撤!你要知道当今世上想太子死的人可不止我们一个,懂吗?聪儿千万不要让仇恨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我们跟太子拼个两败俱伤,最后便宜的还不是别人。”
    “可……可就这么放过司马遹,孩儿真不甘心!”
    “放心,我们留下的东西,足够晋朝乱一阵子,等他们自相残杀,打了个稀里哗啦后,我们早就成为并州的霸主了!走!司马遹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


第六十九章 孤说是谁干的就是谁干的!
    匈奴人走了,留下一地狼藉,战场上到处是断臂残肢,李特捂着伤口,来到司马遹身边,“启禀殿下,我军伤亡过半,已不堪再战,为殿下安危着想,请殿下迅速离开这里,前往集结地跟大军汇合!”
    “先不急!玄休,搞清楚对手是谁了吗?”
    实际上早在匈奴人出现的那一刻,司马遹就心知肚明,肯定是世家忍不住要动手了。
    “殿下,根据缴获的线索来看,这伙匈奴人背后有世家大族的支持!”
    “呵呵,玄休啊,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就算是没有任何线索,孤依然敢肯定这件事背后就是世家大族。但,有时候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最重要的。”
    “殿下,臣有些不明白,真相不是最重要的,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李特有些不太明白司马遹说得是什么意思。
    “呵呵,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真相!明白吗?”
    “殿下的意思是要栽赃?”
    “笨蛋,怎么是栽赃,这不过是合理的利用形势,为自己争取到应得的好处而已。”司马遹不由得白了李特一眼,觉得这家伙说的太难听了。
    “可……可别人能乐意我们栽赃?”
    “哼!不乐意又能如何,这件事本宫说是谁干的就是谁干的,明白吗?玄休你马上将孤遇刺的消息传出去!”
    太子在冯翊郡遇刺!满朝上下震惊不已!
    这已是太子第二次在公开场合遇到刺杀,当年太子在京城遇刺,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主谋,于是各种流言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开始在晋朝上下流传。
    “听说了吗?太子这次在冯翊遭到刺杀就是那些叛乱氐族人干的!”
    “胡说什么!?明明是匈奴人干的!”
    “什么匈奴人,就是氐族人!”
    “太子在关中屠杀了上万氐族人,他们不忿因此买通匈奴人在太子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准备杀了太子报仇雪恨!”
    “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内情吧,据说此次太子被刺完全是那些世家大族为了五年前的新政而发动的报复。”
    “你就胡扯吧!世家大族才不会这么无聊!”
    “什么胡扯?我大姨的三表舅的二姐的三弟的儿子在太子身边当差,据说刺杀结束后,太子找到了一些证据,只是因为证据不足,再加上牵扯太大,太子才没有公布出来!”
    匈奴人的失败引起世家们一片慌乱,虽然他们自持实力雄厚,倒也不怕太子拿他们怎么样,他们就怕出现当前这种情势。如今司马遹占据了主动权却引而不发,引得天下人对此议论纷纷,各种风言风语严重影响了世家们的声誉。
    这种软刀子要比直接找他们麻烦厉害的多,世家大族有信心接下来自司马遹的各种明面上招数,唯独对这种舆论中伤没有任何办法,毕竟太子被刺是事实,任何人对此都有揣摩猜测的权力,再加上太子在背后推波助澜,导致天下不少读书人看世家大族的眼光都充满怀疑。
    世家大族是什么人?那个家族没个名重天下的名士?名士最看重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名声、脸面而已。
    王戎,琅琊王氏出来的士族领袖,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说白了就是个爱说大话,不通事务的家伙。
    这些天他都没脸出门见人了,因为一出门遇到熟人,就会被人拉着询问跟太子有关的事情,搞得他看到人都忍不住躲着人家走。
    后来,王戎实在是无法忍受了,他让人将王敦、王导两堂兄弟找来,这二人是琅琊王氏的后起之秀,深受王戎的器重。
    “来来来,处仲,茂宏,尝尝我特意准备的新茶叶,怎么样?味道还不错吧?”王戎非常得意的向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