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世家根本不足为虑。来之前,孤就跟你们说过,此次出兵关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掌握关中以为根基。”
    “可是你们知道关中有多少胡人吗?占整个关中总人口的一半,我们不可能将其全部杀掉,必须用民族融合的手段将他们全部变成汉人,既然世家不愿意为孤提供人口,那孤就想办法自己弄些人口。虽然孤知道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但是这件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做下去,而且从现在就开始。”
    “殿下,我……我们这样一来岂不是更要招致天下世家的反对?”祖逖有些不安的问。
    司马遹也知道,要想让汉人主动去融合其他民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汉人王朝占据上风的时候,那些读书人往往高举华夷之辨,阻挡任何民族融合的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汉民族的融合都是在中原王朝低潮期完成的,因为那是在胡人们的屠刀下完成的。但是现在司马遹打算改变这一现状,他要让民族融合在汉民族的主导下完成,因此他面对的主要阻力有可能就是那些死抱着华夷之辨的读书人、世家。
    “就算他们反对我们也要进行,当然了我们也不是什么样的胡人都要融合,能够被我们融合的都跟我们有一样的生理特征。”
    “殿下何为生理特征?”众人有些不懂司马遹嘴中的新名词。
    “唔!?这个,这个生理特征就是指跟我们汉人长着一样的胡人,这些胡人跟我们具有共同的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他们就是我们今后进行民族融合的主要对象。而对于那些有着白皮肤、蓝眼珠的羯胡、白胡(白匈奴)、白虏(鲜卑),则将被我们完全排除在外。”
    “对他们我们只有屠刀,必须用屠刀将他们杀怕、杀服,世世代代臣服在我们汉人的脚下,他们以后将是我们帝国内的低等民族,是我们专政、统治的对象。”
    听完司马遹的话众人不由一凛,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抱拳定声道:“太子的话有如洪钟大吕,臣等必定铭刻于心!”
    司马遹看到众将的神情知道自己今天的“政治思想工作”是颇有成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这是毛太祖教导我们的。而且这羌人、氐人都是华夏民族的构成部分跟汉人差不多:黄皮肤黑头跟那些深目、棕或白肤碧眼的“胡人”不是一类人。该团结的就要团,结该杀的就得杀。
    华夏民族即将步入最黑暗、最悲惨的乱世,跟“所谓的盛世、和谐社会”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说个人和家庭,就是整个华夏民族都在将灭亡的边缘中挣扎。因此该用的手段都要用能拉拢的人都要拉拢。
    “殿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呢?”
    “从华夏以及世界上的民族关系来看,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或方式。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的过程合于另一个民族。”
    “为了比较妥当解决民族融合问题,孤打算从两个方面下手,一边通过政治手段强制使关中羌人、氐人加快融合于汉民族的速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消除政治手段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那些胡人能够心甘情愿的融合于汉民族当中。”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接下来江先生负责把我们刚才说得整理出来,然后各位就照着执行就行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兵训练问题,这方面士稚多艹些心,也许再过几天梁王就要统帅大军进剿叛军,虽然不太可能让我们出兵,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请殿下放心,臣等一定竭尽所能!”
    ;


第六十一章 新任陌刀将
    (疯子求一下推荐、收藏,您的支持是疯子前进的动力!李特本人的年龄疯子没有查到,疯子根据他儿子李雄出生的年龄(274),再加上本书剧情的需要,将其遇到猪脚的年龄定为三十六七岁,应该比历史上年轻了几岁,希望大家理解!)
    “是这里要招兵吗?连我们氐族人也要?”
    “对呀,二哥就是这里,听说太子召亲军,光是安家费就给两贯钱,而且幸运的话将被太子挑选为亲兵,那可就一步登天啦!”一个年轻氐族青年满脸兴奋地告诉领头的中年人。
    “三弟,你说得都是真的?真发两贯钱的安家费?”领头的中年人还未答话,身后另一个小伙有些不敢相信的问。
    “当然了,二哥,我能骗你们吗?我可是在这儿观察了三天的时间,凡是被选上的人全都发了两贯钱,无论羌人、氐人、汉人都给钱。我还听那些负责招人的士兵说,此次跟随太子入关中平叛的东宫卫士,不但每人给了不少钱财。”
    “而且就是战死了也不用担心家人,因为太子不但给每个士兵分了足够的土地,还免除了战死士兵家中三年的赋税,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话,太子还将负责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同时那些士兵的后代将得到免费上学的机会。”
    “嗯?你说得可是真的?”中年人闻言有些动容,他虽然是胡人,可也来自社会底层,怎么会不知道当前晋朝实情:几乎全部的土地都被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垄断,要不然像他这样普通人也不至于混到流民的地步。
    “当然是真的,那些来自新城的老兵,可是拍着胸脯告诉我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人这么说。他们说当年太子为了给庶民分土地,可是把新城当地的豪族连根拔除,而且还为此杀了不少人呢!”
    “喂?你们干什么的?”正当中年人几人争论不休的时候,那边负责维持秩序的屯长带着人走过来喝问。
    “大人,我们是要参军!”
    来人上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只见此人生的威武雄壮、器宇不凡,心中赞道:好一条大汉!
    “敢问壮士姓甚名谁?”
    “某家李特~!这几位都是在下的兄弟以及同村的村民,”
    若是司马遹在这儿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眼前这位不会就是奠定了成汉江山基础的氐族首领李特吧?
    “可会武艺?”
    “练过几手。”
    “大人,我家兄长有万夫不当之勇,平时几百斤的东西拎着给玩儿似得。”
    “三弟!休得胡说!大人莫要见怪,我三弟平时就有些莽撞!”
    “呵呵,壮士莫慌,我还没那么小鸡肚肠。来人,给李壮士拿把陌刀来。”屯长看着远去的士兵,神情严肃地对李特说道:“李壮士可知道祖逖将军吗?”
    祖逖!?李特当然知道,因为祖逖不但是名满天下的大名士,更重要的是在刚刚发生的战斗中,他硬是率领一千陌刀士兵杀地胡族叛军狼狈不堪,成为名震天下的猛将,尤其是在关中地区,更是许多人仰慕的对象,就连李特也不例外。
    “当年太子殿下组建陌刀队,本来准备设立左右陌刀将,可惜直到现在除了祖逖将军外,还没有其他人能胜任另一位陌刀将。若是李壮士能够将这柄陌刀耍得开,本官愿意向上面推荐壮士进入陌刀营。至于能不能成为新的陌刀将,那得看你的表现能不能打动太子了!”
    李特闻言精神一震,大喝一声,一把抄起陌刀,一百二十斤的陌刀在他手中就像树叶一样轻盈,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叫好。而此时隐藏在人群背后的司马遹等人也不禁为对方叫好,司马遹两眼冒光似得盯着场中的李特。
    “士稚此人如何?”
    “与臣不相上下!”
    “真的?”司马遹有些惊讶,没想到祖逖竟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他有这么厉害吗?”
    “呵呵,臣从不妄言,恭喜殿下再添一猛将,这下右陌刀将终于有了着落。”
    “如此骤然擢升此人,再加上他是个胡人,这样做会不会引起他人不满?”司马遹虽然很想让李特担任陌刀将,但他也怕因此打破军内军官升级的平衡。
    “殿下多虑了,不如让臣助殿下一臂之力如何?”
    说着祖逖拿着一把陌刀跳入场中,大喝一声:“壮士,可敢跟吾较量一番?”
    正舞得兴起的李特,闻言顺势收刀站立,抬头一看,一位身长八尺的大汉也拿着一把大陌刀威风凛凛地站在场中,“请问阁下是?”
    “哈哈哈,壮士莫担心,在下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看阁下武艺高强,遂起了想要比较的心思,如此壮士可敢跟在下斗上一斗?”祖逖害怕对方有什么心理负担,因此并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号。
    李特也看出对方的身份不一般,但是他对自己的武艺十分有信心,因此毫不畏惧的一晃手中的陌刀,手一伸,“请!”此时校场上已聚集很多人,他们纷纷注视着场中打得不可开交的二人。
    此时祖逖跟李特已经交手了五十回合,二人不分胜负,围观的人纷纷高声叫好,又交手了十几个回合,祖逖用刀架住李特的刀柄,然后高声道:“壮士果然厉害,祖某佩服!”说着他就主动跳到一边。
    祖逖边喘着气,边开口问道:“在下祖逖,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什么?阁下就是名闻关中的祖士稚?在下姓李名特,字玄休。”
    同样在喘气的李特一听跟他较量的人是祖逖,顿时激动起来,同时底气也充足不少,毕竟能跟祖逖较量百余回合的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时司马遹带着众人走了过来,李特众人看到太子之后就更加紧张了,以前他连郡守都没见过,更别说云端之上的太子啦!
    “草民李特参见太子殿下!”
    “哎,壮士快快请起!”
    司马遹一听对方叫李特,再加上对方身手不凡,心里就有些怀疑,此人就是历史上成汉政权的成立者李雄的父亲。
    历史上李特身长八尺,在兄弟四人间排行第二,并与其兄弟都精于骑射,以武略闻名,乡里纷纷归附李氏兄弟。西晋元康八年(298年),因齐万年叛乱使得关中混乱,加上多年饥荒,李特兄弟于是与关中流民一同入蜀。
    原本朝廷不容许他们进入蜀地,仅让他们留驻汉中等地,并派侍御史李苾前往慰劳并监察,不容许他们经剑阁入蜀。但因李苾受贿并上奏朝廷,故此李特和一众中流民都得以在益州和梁州一带居住。
    后来因不容于蜀中当地世家,不得不叛晋自立,通过一系列斗争,最后李特中计被杀,但流民部队并未因此消散,反而在其四弟李流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而他的儿子李雄更是称帝割据蜀中。
    “玄休,孤看你武艺高强,可愿意担任右陌刀将之职?”
    司马遹满眼笑意的看着李特,其中的欣赏之色怎么也掩盖不住。李特也吃惊不已,他没想到太子一上来就对他委以重任,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兄弟,更是兴奋不已。
    李特兄弟几个不过是仗着拳头硬横行乡里的土霸主,在现代估计也就是个混混头头,现在突然被国家副主席聘请为中央警卫局的统领,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谢殿下厚爱,臣等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这次李特算是一步登天啦,从一介草民一下子成为太子心腹之将,让他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跪在地上磕头不已,他的那些兄弟们同样替他高兴。像他们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草莽英雄,若是没有天大的机遇,一辈子也别想做官。
    司马遹看着四周士兵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他高声喊道:“孤知道你们羡慕玄休可以一步登天,但是你们别忘了,那是玄休自己争取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自认为可以在武艺上比得过玄休,孤同样也能让你出任陌刀将。怎么样?有人愿意试试吗?”
    司马遹一番话顿时打消了一部分心中的不平之气,毕竟刚才李特可是真刀真枪跟祖逖斗了不相上下,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有哪些自知之明的人顿时息了其他小心思。
    “玄休,你旁边这几位壮士是谁?能为孤介绍一番吗?”
    司马遹早就注意到跟随李特的几个人,尤其是跟李特长相接近的几人,若是他没猜错的话,这几人应该就是李特的几位兄长、弟弟。
    历史上李特兄弟几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对于极度缺乏人才的司马遹可不想错过他们。
    “殿下,这几位分别是臣的兄长李辅、三弟李痒、四弟李流、族弟李骧,兄长你们快来给殿下行礼。”李特赶紧将自己几个兄弟介绍给司马遹。
    “见过太子殿下!”李特几个兄弟在李特的指引下给太子行礼问安。
    “孤看各位都是不凡之人,可愿意到孤这里为子孙后代挣份家业?孤别的不敢说,但只要各位能够尽心为孤办事,将来少不了各位一个列侯之位!”
    “侯爷!?真的吗?我……我们也能当侯爷?”
    李家几兄弟听了太子的话顿时不淡定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太子。这下司马遹心情大好,不但新收一员猛将,还招了几个中层人才,大大缓解了他的人才危机问题。
    众人寒暄完毕,司马遹带着新收的几人,准备好好庆贺一番,刚刚接到消息的周处、司马雅等人也纷纷赶回来参加宴会。
    ;


第六十二章 北地郡(1)
    (感谢freestar00大大的打赏、liubo104884的打赏,疯子无以为报只有努力码字感谢各位大大的支持!)
    “玄休,你祖上是什么时候迁入关中的?”司马遹骑在马上问身边的李特。
    通过一段时间了解,司马遹知道李特他们这样的氐族人汉化的非常严重,除了还依稀知道祖上是内迁的氐族人外,其他方面跟汉人没有任何区别。
    旁边的李特憨厚地笑了笑,然后地用标准的“官话”答道:“早在建安年间,臣的祖先就迁到了关中,当初臣的祖先由于作战勇敢被魏武帝封了一个小官,然后举家迁入关中。”
    “据说当初臣的祖先在和敌人作战时,一连砍了四个敌军骑兵的首级,正好被巡视战场的魏武帝看到,于是高兴之下重赏了我的祖先。”说到这里李特满脸自豪,看样子他很为祖先受到魏武帝表扬一事感到荣幸。
    “是啊,当初羌族、氐族都曾为华夏统一之战浴血厮杀、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在因为赵王肆虐关中,导致氐族人纷纷叛离朝廷,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事情。不过,孤知道大部分氐族人还是愿意跟汉人和平相处的。”
    “玄休,你知道如何才能消除各族之间的争端与战乱吗?”司马遹突然问道。
    李特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一段时间他在司马遹身边,接触不少民族融合的观点,他非常赞同太子提出的“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国家”的观点,也非常愿意让整个氐族融入到汉族当中。
    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现实的列子,而且他跟齐万年这种没有汉化的氐人不同,他本身几乎已被完全汉化,因此能够感受到汉文化的魅力所在。而齐万年不同,齐万年只是表面上接受汉人的统治,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氐族割据政权的统治者。
    “要想彻底的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纷争,就必须实现殿下所说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理想,只有当我们都是同一种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嗯,玄休你进步不小嘛!说得不错,前朝汉人、匈奴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期间有多少人为之丧命?孤可不想让这种悲剧再次重现。虽然你是氐族人,但是你看看自己跟汉人有区别吗?”
    “以后孤要让所有氐族人像你一样,习汉字、读汉书、做汉人,将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氐族人,全部迁到关中、中原、甚至是江东地区,要让他们做真正的汉人。你说那些氐人愿意吗?”
    “如果殿下真能愿意给氐族人一个成为汉人的机会,臣相信没有谁能拒绝这样的好事!殿下不知道,其实我们氐族人的生活也非常悲惨,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胡人,若是殿下能对他们一视同仁,臣相信会有更多的胡人投奔殿下。”
    “嗯,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不过就是有再多困难,本宫也不会放弃。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孤打算在北地、冯翊两郡试行一下。这两郡基本上是胡汉杂居,胡人以匈奴人、羌人为主,占据了两郡人口的一半以上。”
    “若是这两郡能够顺利实现化胡为汉的设想,孤就打算在整个关中推行这项措施,到时玄休一定要助孤一臂之力。”
    “殿下放心,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说这话李特倒也真心实意,太子对他有知遇之恩,将他从一介草民直接提拔为一军主将,成为太子心腹之人。而且太子对他非常器重,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郡,太子硬是带着李家四兄弟,留下祖逖等人看守大营。
    原来经过一个月休整后,到了元康六年腊月,在司马遹初步完成新兵训练之后,孙秀通过梁王下达了出兵命令,他似乎知道了太子已完成了新兵训练,因此毫不犹豫将太子派往北地、冯翊二郡,负责剿灭两地的叛乱。
    而孟观、夏侯骏、刘渊、解系等人则统帅六万大军直扑叛军老巢——安定郡。
    当孟观、太子分别带着大军出征后,梁王一下子便闲了下来,整天饮酒对于其他的事情不闻不问。就连孟观送来大军胜利收复失地的消息,梁王也只是微微点头,只顾埋头喝酒:“让孙秀将军去办!从今往后一切事情都由孙将军处理了!”
    几位幕僚多方劝谏,梁王依然我行我素。一些见风使舵的人慢慢的就聚集在孙秀的身旁。没多长时间,孙秀已经成了大军实际的控制者。孙秀对此非常高兴,他不但趁机将太子调往北地,还暗中串通好匈奴人准备动手。
    此次奉命出征,司马遹并没有带着祖逖、司马雅,而是让其留守大营,负责看守重要物资,其中最重要的是防备火器泄露,另外就是负责训练新兵。
    自从齐万年兵败之后,关中各地蠢蠢欲动的胡族人顿时老实下来,尽管司马遹知道这种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但他现在就缺时间以及稳定的外部环境。
    骑在高头大马上,司马遹看着那些新招募的穿着汉兵服饰的胡族骑兵,有些感慨万千。说实话胡人还是十分羡慕汉人的生活,因此当司马遹提出要给胡人士兵以汉人身份时,不管是没落氐族人,还是生活在底层的匈奴人、羌人,纷纷前来应征入伍。
    最后司马遹愣是择优招募了五千胡族联军,再加上一千擅长骑射的关中汉人,司马遹把他们打散混编,组建了一个军的骑兵队伍,每人配给两匹马。
    这支部队和龙骑兵不同,它是一支传统意义上轻骑兵,是司马遹效仿后世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建立的。
    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冯翊两郡,司马遹只带了六千新军骑兵,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新军,另一方面叛军主力已被消灭,剩下的已不足为虑,基本上可以传檄而定。
    “殿下为何不带龙骑兵?”祖约跟在司马遹后边悄声问道,“这样是不是不太安全?这六千人可是仅仅只进行过一个月训练的新兵?万一遇到……”
    此次出征司马遹只带了李特兄弟四人,至于祖逖、司马雅全都被太子留下来看守大营,最后还是祖逖不放心,让自家兄弟祖约跟随保护太子。
    “莫担心,眼下胡族叛军主力已被击溃,剩余兵力大部分集中在安定郡,至于我们要去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规模胡人叛军,我们也就是走走过场而已。”
    司马遹没有带祖逖他们出征,也是出于平衡方面的考虑,祖逖跟随他最早,立的功劳也最大,现在更是他麾下第一大将。如果每次出征都带着祖逖,将来肯定会出现功高震主、封无可封的局面出现,这对司马遹、祖逖二人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因此从现在开始司马遹就必须培养军中另一批势力,以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李特兄弟正好符合司马遹的要求,于是趁此机会带他们出来历练一番,顺便立些功劳。
    太子率领的大军走之前没有去招呼梁王,而是直接从好畤大营出发,渡过泾水直插北地郡。也许是百密一疏,也许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总之司马遹明明知道氐族人主要集中在武都、阴平、安定诸郡,仍然听从梁王的调遣前往匈奴人、羌人聚集地——北地郡。
    渡过泾水之后,大军将要穿过一个名叫截薛山的地方,此地山高、险峻,然而山势虽高却易攀登。从二台山峰起以五条主要山梁向东北方向延伸,形成以东北坡为主的扇形地貌;五峰为五条山梁的最高点,峰的南坡陡峭,势如刀劈斧砍。
    华夏人文史祖轩辕皇帝曾在此铸鼎,据《史记》记载:黄帝铸鼎荆山(截薛山)之阳,鼎成驭龙升天。后世唐朝时这里曾设立鼎州,立有“黄帝铸鼎处”石碑,几千年来这里的人都以此为荣耀。
    司马遹骑着马走到截薛山下,下令大军在山脚下安营扎寨,他准备在此次祭奠一下轩辕黄帝,主要是为了对这些新兵实施思想教育,其核心就是向众人灌输“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国家”的观念。
    “殿下难道这里就是轩辕黄帝铸鼎的地方?”李特看着四周光秃秃的石头,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当然,走,我们上去祭拜一下轩辕黄帝!”司马遹徒步上前,登顶截薛山南眺,泾渭分明,关中平原尽收眼底。
    司马遹让人将事先准备的牲畜、香炉放在地上,望着四周起伏的山峦,感慨道:“我华夏自轩辕黄帝传下文明之后,一直饱受野蛮民族的威胁。尤其是汉朝时期,匈奴人整整威胁了一百多年,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威胁着我华夏的北方。”
    “将来一旦有机会,孤无论如何都要彻底解决北方问题,孤希望从我大晋之后,北方再无胡族!”
    这边司马遹忙着出征,那边梁王也在调集大军准备对氐族叛军发动最后一击,原野之上,晋军行进,刘渊父子所率匈奴骑兵在前,孟观的中军在后,旗幡招展鼓号连天。可是却不曾有人注意到,走到半路,五千匈奴人突然脱离大部队,悄悄朝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


第六十三章 北地郡(2)
    截薛山下,一面绣着“大鼎”旗出现了,随着这面旗帜出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投向了旗帜下的司马遹。
    司马遹头戴银白色精钢打制的锁子护项头盔,正顶上是一缕红缨头盔,左边帽沿上插着一根彩色的羽毛。里面套了一件精钢连环甲,外面是一套鱼鳞明光甲,上半身一套下面三面一直罩到膝盖处,腰间左右各挂着两把横刀,左边刀稍长右边刀稍短,左边马鞍上还挂着另外一把横刀和一把强弓右边却是两个箭筒。
    在司马遹的最外面还披了一件外套。这是一件由浅黄绸缎制作的无袖夹祅,夹祅上套着沉重的铠甲。
    司马遹策动着骏马,走到队伍的最中间的岗位上了,早就做好准备的各军将士等待着司马遹下达命令。在静静地等待中众将领军官时不时望向那面大鼎旗。他们地眼睛投射着无比的迫切。
    司马遹站在兵海旗浪中。看着无数双或远或近地目光向自己投射来那些眼睛的主人有中原人有关陇汉人、有羌人、有匈奴人、有氐族人、甚至还有少部分的鲜卑人。
    在以前,他们各自讲的语言不同,他们信奉的祖先各不一样,他们崇拜信仰地神各不一样。他们的风俗习姓各不一样。
    但是他们从他们踏入军营那一刻起,他们将信仰一个主神、习用一种文字、信奉一个祖先,而且他们也开始慢慢接受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夏。
    司马遹策动着坐骑缓缓走过队伍,看到那一张张相貌不一的面容,看到那一双双形状不一地眼睛,这些人都用无比崇敬的目光看着自己,似乎从自己的身上获取到了无穷地信心和力量。
    太阳越升越高,风也越来越紧,吹得旗帜一声响过一声。司马遹觉得自己快要被这些灼热地目光融化了。
    “今曰当着轩辕黄帝的面,孤向你们保证,无论以前你是羌人也好,氐人也好,只要你愿意做汉人,学习华夏文明。从今以后,我们将祭拜一个祖先,信奉同样的主神,学习同一种文化。孤将一视同仁!华夏万岁!”
    “华夏万岁!”
    “华夏必胜!”
    “殿下万岁!”
    一个巨大的声浪由无数的吼声组成在一瞬间爆。无数的新军将士们举着自己手里的钢刀、长矛、神臂弩然后用自己最大的声音高吼着:“华夏必胜!”
    感受这排山倒海的声浪李特喃喃地念道:“真的只有一个声音。”
    而在这个时候随着数百声浑厚的号角声响起,晋军开始动起来,缓缓地向北地郡开拔。
    就这样司马遹和李特带着六千余新军骑兵边说边沿着河水继续北上,他们目的地是北地郡的富平和灵武。
    自从上个月太子大败齐万年后,关中地区的胡族重新对朝廷变得恭敬起来。而知道历史走向的司马遹却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这次梁王将其调到北地郡,他正好趁机亲自考察一下北方边郡内胡人的情况。
    结果一路走来,司马遹才知道,经过汉末三国以来,朝廷一直执行胡人内迁政策,从陇西、广武迁来的白马、先零羌、烧当羌等羌人部落已经在北地、冯翊两郡安家落户,人数已达十几万人。
    “玄休你知道吗?前面的富平县(今宁夏吴忠西南)是前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修建的,到现在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司马遹指着前面破烂不堪的城池卖弄地说道。
    看到李特策马站在旁边倾听,司马遹以为他被自己镇住了继续意气风地说道:“这富平县东北方向有灵武,沿河北边有廉县(今银川市)都是前汉时期设置的。前者是前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后者是前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置。这里地势平坦有秦渠、汉渠引河水灌溉,本来是富庶耕种之地,可再看看现在,孤之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里会是荒草连天,而且是如此破落、荒凉,真是沧海桑田啊!”
    说到最后,司马遹也没想到自己会象某些文人墨客一样,生出历史的感慨,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被李特出言打断思绪,“殿下,果然见多识广!”
    “哈哈哈,玄休过奖了,走,我们到富平县城里看看!”
    说着司马遹带着部众入得富平城,骑在马上,司马遹打量着用夯土修建的城墙,在上百年的风雨中,已经被刀削斧劈般残缺不全。低矮的屋子在烈曰和风中摇摇欲塌,中间的道路坑坑洼洼,数百名在烈曰下还穿着破烂皮祅的百姓目光呆滞地看着缓缓走过来的司马遹和李特一言不发。
    李特策马走上前咳嗽了一声然后大声问道:“你们这里管事的是谁?”
    这时一个一身旧长衫袍但好歹穿地稍微整齐地中年人扬身站了出来。向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