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薹āⅰ偕鹨惶迥闪浮却胧踔了韭磉y还就兵制问题提出某些改进措施。
    这些都是他吸取了后世历朝历代改革的经验,综合之后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为了不引起其他麻烦,司马遹瞒着江统二人,以个人名义上奏了朝廷,并给侍中张华写了一封信,详细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司马遹还打算在小范围内如皇庄内尝试执行一下新政。这么做是为了将来在新城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虽然他的某些主张尤其是针对世家的那些条条框框,遭到杜锡、江统等人强烈的反对,可全都被司马遹以强硬的态度给压了下去。
    “本宫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不就是少一些世家支持么?孤还不放在眼里,那些个世家除了骄奢银逸、欺压百姓外,还能干什么?来新城这么多天了,相信你们也看到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有多困苦,可你们再转过头来看看那些肥头大耳的世家大族是怎么生活的!?”
    “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司马遹的一番话顿时打消了他人的反对,甚至还引起来自贫寒之家属吏们的共鸣,其中司马雅就强烈表达了对太子的支持。
    “殿下说得太好了!我就是来自贫寒之家,深知普通百姓的疾苦。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希望。就算是他们满腹经纶仍然没有出头之曰,因为所有的门路都被世家大族霸占。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除非依附豪门、藩王。另外,再说句不敬的话,那些诸侯王为何蠢蠢欲动,一方面是因为中枢力量薄弱,另一方面我想跟一些野心勃勃的寒门子弟的挑拨不无关系!”
    司马遹闻言倒是一愣,他没想到司马雅对现实问题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虽然他的说法并不全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历史上很多动乱,除了天灾'***'之外,就是一些野心勃勃且又无法出人头地之寒门子弟,希望通过激烈的暴乱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比如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你以为他不想做官真想当道士啊!不过就是没有门路无法出仕,不得不出家当个道士,后来看到天下百姓对汉朝统治者充满怨恨,于是他巧妙的利用这种形势,一举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好了,大家不要再争论了。现在我们只需考虑假如朝廷同意让孤在新城地区推行新政的话,我们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这件事就交给江大人负责,你多召集一些人,要好好规划一番。”
    司马遹吩咐完江统后,转身对在座的其他属吏说:“本宫估计距离朝廷下达旨意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们不能闲着没事干。如今库房中水泥储存的足够多了,本宫打算将皇庄内的水利、道路、桥梁全部重新修葺一番。”
    “你们都过来!”司马遹吩咐小邓子将地舆图放到桌子上展开,叫其他人靠近一些。
    “你们看,伊水河从我们皇庄的东边穿过,如果利用的好就能灌溉周围这些农田,解除天旱之忧!”
    “殿下,可是这条河水很深,水面也很宽,水量太大,容易发生水灾啊!如果不能用坝将其拦住,恐怕也不太容易将其用到灌溉上!”二管事摇摇头说道。
    “水坝是一定要修的!否则将来容易发生洪涝。只有用水坝将把水存起来,才能彻底解决旱涝的问题!孤曾经问过庄子里的老人,他们说多年前在这里曾经修过水坝蓄水,本宫也到那里仔细察看过,旧址还在,如果水坝建好,可以形成五百多亩的水面,周围几个村子都不用担心田地用水的问题。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水面养鱼养鸭,增加收入!”
    “殿下,如果修建水坝,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手,可现在上那里去招募啊?”三管事又问道。
    “这个孤也想过了,整个庄子有丁几千余口,再加上周边村子里的人,大概有近万人。刚过完年估计有的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再加上还没有开春,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事情做,只要我们出的价钱合适,孤想他们不会拒绝。并且我们还可以预付他们一个月的工钱,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这个主意正是后世常用的以工代赈的变种,双方都能得利。
    “嗯,殿下这个主意好,我们修起了水坝,疏通了水渠,过去的下等田都能变成旱涝保收的上等田,那时赶他们都不会走,而且还能招揽来更多的人!”大管事捋着胡子赞许地说道。
    司马遹紧接着有讲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他要沿着干渠修筑一横一纵两条大路,架两座桥,和官道连接起来,然后在大路边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四个新村落,让所有的佃户迁入。
    “殿下,为什么要修路迁居,现在佃户们住的地方还能凑合,路也能将就着走!”大管事疑惑地问道。
    “本宫说过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只看脚尖上的一点,我们是要做大事的,路修好了,我们种出来的东西才方便运出去,需要的东西运进来,我们不但要修路,还要在河边上修码头,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吗!”司马遹解释道,“修新村,也是同样的道理,佃户们住的地方,除了一部分是租用主家的,还有一部分都是自己在空地上建的,不是年久失修,就是透风漏雨,如果让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会安心的呆下去吗?”
    “殿下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是要种好梧桐树招来金凤凰!”二管事恍然道。
    “殿下,咱们铺路修桥,建水坝,疏通干渠要花不少钱的!”大管事咂咂牙花子说道。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要心疼!”司马遹笑笑说,“而且我们既然要干,就要干好,对这些事情本宫不懂,还要你们多艹心,但是标准不能低。干渠要加宽加深,不要用不了两年就要重修,路的宽度要保证两辆大车能够并行,路面铺上石板,路两边要种上树,田地之间也要修路,以能通过承载百石大车为限,选择低洼不宜耕种的地方挖塘蓄水,方便干旱时就近灌田!”
    几个人都听的张目结舌,殿下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啊,可接下来的话更让他们吃惊,“新村本宫打算建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既方便村民下田种地,也便于村落之间的往返!”司马遹在图上点了点说道:“每个村子要能住下五百户人,布局要合理,方便出入,每户住房至少要能住下一家六口人,二十户要有一口共用的水井……先就这些吧,我们下来再商量细节!”
    “殿下,如果我们修路建村一是可能人手不够,二是怕耽误了农时啊!”杜锡暗自计算了一下说道。
    “呵呵,这个咱们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开工,农时不能耽误,咱们就先修水坝,疏通水渠,建新村可以缓一下,待夏收以后再动工,但是你们可以把这个消息偷偷放出去!而且,这也是为将来的新政打下基础。”司马遹轻笑着说道。
    “现在,我们当前必须做好两件事:二管事你辛苦点,马上找懂得水利,筑路技术的行家,进行测算,看看需要多少人,多少工,多长时间可以做完,同时采购工具材料,在开工前完成这些工作,不要耽误;大管事的你明天带人分别去各个村子招人,一定要和气,带着现钱,谁报名马上登记预支工钱,这点绝不能含糊!”
    “是!”“是,我们马上就安排人手去办!”两个人点头答应道。
    “除此以外,本宫还打算将土地分给皇庄的佃户,以及周边的流民!”
    “什么!?殿下,你把土地分给那些庶民,我们将来怎么生活?”刘总管听说太子要分地给庶民脸色唰的变白了,这,这太子爷太败家了吧!这可是几万亩土地,怎么能说分就分呢!
    “总管,本宫知道你担心什么,虽然土地分了之后,我们不能征收田租,但我们可以收税啊!而且这些土地也不是白给。”司马遹知道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我们可以跟那些佃户签订协议,未来五年内他们只要缴纳一定的资金,就能从太子府买走手中的土地。”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我们将吸引更多的人到皇庄,只要有了人,我们还怕什么!将来这里将会是新城最繁华的地方。”
    “可……可是,殿下如此做,岂不是要得罪新城当地豪强?”刘总管还是有些不放心。
    “呵呵,得罪也就得罪了,反正用不了多久只要洛阳的风声传到这里,就是想不得罪他们都不行!而且本宫正没有借口收拾他们,只要他们敢起歪心思,本宫绝不手软,一定是管杀不管埋!”
    第二天一早,府里的管事各自带队出发,忙着去做殿下交待的事情,几个人都是信心满满,现在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既然太子出手就是几万贯,事情就好办多了。
    “大管事,咱们先去哪个庄子?”出了府门,赶车的车夫隔着帘子问大管事。
    “嗯,咱们就先去大陈村吧,那里的人穷,连年都难过,咱们去送钱肯定一上午就把人招齐喽!”
    大管事拍拍屁股底下坐的几袋子铜钱笑着说,他不相信大把的铜钱撒出去,会没有人来干活。
    ;


第三十四章 找事的来了(求推荐收藏)
    这天皇庄院子里热闹非凡,不时传出嘻嘻哈哈的哄笑声,路过的人听着像是在唱戏,可又觉得不像,因为殿下向来没有这爱好。到了下午有眼尖的人看到,院里出来了十来个穿着破衣烂衫,蓬头陋面的乞丐,他连忙报告了三管事,可是护院们找了半天也没发现乞丐的踪迹。
    天擦黑的时候,有人看到大管事蔫头耷脑的回来了,然后去了内院,几袋子钱怎么拉出去的,又怎么拉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招到。很快内院传来消息,殿下没见他的面,只是吩咐他放心,殿下自有妙计,让他回去好好休息……
    原来司马遹早就知道大管事会招不来人,因为像大管事这样的人估计早被当地人当成骗子了,因此他暗中让人打扮成乞丐的样子,分头行动,以防万一。
    次曰天刚亮,大管事已经早早起身在院子里溜达,昨夜他几乎一夜未睡,眼睛通红,嘴角长了个大燎泡。他边走边叹气昨天自己的脸丢大了,本以为带着现钱去招人,又是没干活先给钱,那些过不去年的人还不趋之如骛,抢着报名啊,可是……
    “唉!”
    大管事又叹了口气,他找了庄头让他拿着锣在庄子里喊了半天,只有个拄着拐棍儿的老头过来看了看,问都没问就回去了,自己冻了一天喝了一肚子西北风,愣是一个人都没招回来,他正发愁今天是去还是不去呢,去了怎么说,不去招不来人又怎么跟太子交待啊。
    “大管事,大管事……”这时门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喊道。
    “慌什么,规矩都忘啦!”大管事气正不顺,板着脸训斥道。
    “是,是,大管事,门外来人报名啦!”门子咽了口唾沫回答道。
    “报什么名?”大管事没好气地问道,他正为报名犯愁呢,听着报名就来气。
    “报名修水坝啊,门外有百八十号子人,还有人往这边走呢,大管事你看是要还是不要啊?”
    “要,为什么不要啊,你赶紧通知司房的让他们准备钱,我马上就去!”大管事忽然觉得天上真的掉馅饼啦,这是缺什么就来什么啊!
    当大管事到了门口看到的人群,乐开了花,“大管事,你们是不是找人修水坝,还先发一个月的工钱啊?”一个汉子上前问道。
    “是啊,不但预付一个月的工钱,开工后每天还管两顿饭,你是哪个庄子的?”大管事回答道。
    “大管事,我是大赵庄的,王家的佃户,您不会是哄我们吧,这钱先发了,是不是还得付利息?过去干活都是白干,还得自带工具和干粮!”汉子小心地说道。
    “不会,只要签字画押,就能现领三贯钱先回家,然后到工地上听安排干活,绝不会收利息,以后的工钱都是一个月一算,不会拖欠!”
    “老赵,你别问这问那了,我听说就招两千人,你不去我去别挡路,我信得过府里太子不会骗咱们!”这时一个人过来把那个汉子拉到一边挤过来说道。
    “对啊,这里可是皇庄!太子才不会赖咱们那几个钱,太子殿下是个好人,前几天听说太子还专门给皇庄里的佃户发了钱。那些佃户有了病也是太子派人给治好的,而且还听说太子对待工匠也很好,我们村的匠人现在都在皇庄内干活,不但月钱给得多,而且每月还有奖金呢!来,来,赶紧让开,我要报名!”
    “雷大哥,你别拉我,我就是问问,我也要报名的,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啊!眼瞅着就要开春了,一家人连个种子都买不起,我也想挣点钱赶紧买点种子,顺便给家人买点东西啊!”
    “前边的你们快点,后边又有人来了,待会人多了,我们就报不上了!”
    “大家让一让,不要乱,都站好一个一个来!”这时府里出来十多个人抬着几大筐亮闪闪的铜钱,护卫们打开场子高声吆喝着。
    “各位乡亲们,早上没吃饭的可以到这边喝碗骨头汤,吃两个烧饼啊!”说话的功夫,又有几个杂役抬着饭食出来了,摆上了两张桌子喊着。
    前边的几个人报上名真的领了钱,然后坐到桌子边上喝汤吃炊饼时,后边的人一看全都信了,纷纷上前报名,“二哥,你别吃了,赶紧回家叫上老三,让他也赶紧来,也许还能赶上!”
    “虎子哥,你回村时喊一声,让我大舅家的老大也来吧,他家里都揭不开锅啦!”
    “好,好,我路过大陈村时给你叫一声,就怕招的人少赶不上了!”
    “他们活该,昨天去他们村招人,谁也不敢来!”
    “他们是让王家那个王八蛋管事害惨了,好事都不敢相信啦!”
    “等会儿,你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跟王家有关了?”
    “大管事是这样,前天我们突然接到王家管事的传话,他们警告我们不得随意跟皇庄的人来往,说是皇庄的人都来自京城,规矩大着呢,别一不小心犯了错把一家人搭进去!而且,而……而且……他们还说整个京城里都知道太子姓格暴虐,喜爱鞭打下人,总之就是千方百计阻止我们跟皇庄有任何联系!”
    大管事闻言顿时面色阴沉下来,他感觉这件事不简单,打发走了来人,他就急急忙忙去禀告给司马遹。
    “来人真是这么说的?”
    司马遹闻言倒是一愣,他没想到真有人不开眼要跳出来找他麻烦。自从奏折发出去之后,他就知道这一天早晚回来,就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已。看来王家已经充当了世家大族的马前卒,就是不知道李家是个什么态度。
    “殿下,这事千真万确,当时门口很多人都听见了,殿下要是不信,可以将他们叫来对峙,小的无论如何也不敢欺瞒殿下。”
    “哎,管事言重了,本宫并不是不相信你,而是此时事关重大,由不得孤不小心谨慎。这样你先下去,至于招人的事您还继续负责,另外去把祖逖大人叫来。”司马遹吩咐道。
    自从祖逖归来,司马遹就任命他为右卫督统领一率卫士,而他的两个兄长也被他招至门下,分别安排在江统、杜锡手下办事。
    江统跟杜锡都是那种直肠子的人,不适合搞这些阴谋诡计,只好暂时找祖逖商量,直到这时司马遹才发现自己身边还是缺乏人才啊。
    “不知殿下找臣来有何事?”正当司马遹沉思时,祖逖走了上来。
    “士稚来了,你坐,本宫找你有事相商。”说着司马遹聚吧大管事打探来的消息全盘告诉了祖逖。
    “殿下看来咱们的麻烦来了,这些世家果然不是好惹的。”
    祖逖一听就知道肯定是太子上的奏章惹恼了世家,他们想要给司马遹一点警告,如果司马遹有自知之明的话,就应该顺利成章的上表谢罪并撤销之前的奏章。
    否则的话等待司马遹的将是更加猛烈地报复,这也是此次贾后为什么会这么不遗余力的的站在司马遹一边并将其推到前台的原因。因为贾后本身就来自世家,她比司马遹更清楚这个时代世家有多么强大,毫不夸张的说司马家的江山就是世家的江山。
    “今后麻烦肯定不小,不过本宫倒不放在心上,只是眼下这个王家倒让本宫有些为难,在父皇旨意没有到来之前,本宫还不宜出面惩罚他们,可是如果不教训他们一下,本宫又怕他们无休止的的搔扰。”
    “眼下皇庄建设已经开始,各项措施正有条不紊的执行下去,如果身边一直有王家虎视眈眈,本宫有点寝食难安,士稚可有妙计教我?”
    既然王家是世家放出来的一条狗,如果不把对方打疼了,他们绝不会老实下来。可是眼下司马遹只是一名出宫为先帝祈福的太子,没有重大事情根本不容许他插手地方事务,更不用说惩戒王家。
    夜晚,王家
    “父亲,咱们就这么得罪太子是不是有些不值当啊?”王家次子有些不安的问家主王仁德。
    “你觉得王家还有其他选择吗?”王仁德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自己儿子,他要是有别的选择,也不愿意得罪未来的皇帝。
    “父亲,二弟,你们太过滤了。哼?别看那位现在还是太子,谁知道几年后会是什么场景?”王家长子一脸不屑地说道。
    “哦?勇儿可是有什么秘密消息不成?”王仁德听了大儿子的话眼前一亮。
    “也不算是什么秘密消息,基本上京城的人都知道。今天儿子陪京城来人吃酒时,对方告诉孩儿说皇后娘娘早就不满太子,想要将其废掉。只不过以前有各位世家大族阻止,皇后才一直未能如愿,可现在太子折腾什么新政的问题,又将整个世家都得罪了,因此将来太子的命运可想而知!”
    “可……可是大哥,既然皇后娘娘不满太子,为何还要支持太子执行新政呢?”王家次子不解的问道。
    “高,实在是高,这正是皇后娘娘的计策,她是要把太子放在火炉上去拷!”王勇还未来得及解答弟弟的疑问,老爷子王仁德倒是反应过来了。
    “父亲睿智!”
    “但是父亲难道我们就不怕太子报复吗?”王家次子还是有些担心太子会拿他们王家出气。
    “呵呵,弟弟放心,在没有得到圣上的旨意之前,只要我们不做太过分的事情,太子根本拿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等到曰后太子名正言顺掌握了新城大权时,说不定我们全家都搬到了京城去,到那时就算太子想要找我们的麻烦也鞭长莫及,至于将来……嘿嘿,只要这次王家品级能被提上去,别说太子就是皇帝能耐我何?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天下就是世家的天下。”
    王勇提到品级时眼中射出一道狂热的光芒,在晋朝,家族的品级就代表了一切,有了足够高的品级,家族就能得到足够多的利益,在朝廷有足够的话语权。这次王家之所以这么卖力的跟司马遹作对,就是因为有人承诺事后将王家列为下七品。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品级,以前新城王家根本连品级都没有,充其量只是地方豪族罢了,连士族都够不上。这下家族被提升为士族,可谓是一步登天。
    ;


第三十五章 事业之基
    (今天两章都是些技术资料,大家如果不感兴趣就不要看了,另外感谢《华夏立国传》这本书,本章很多技术资料都是引自该书。
    另外,感谢悼武华夏的打赏以及意见,你提的建议,我会酌情选择,谢谢你在其他地方启发了我,说实话我以前真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资料,以后情节中会有所体现。)
    眼看就要到正月底,早就该下达到新城的旨意却被朝中世家大臣们一直拖着,就算强如贾后者面对众志成城的世家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将给太子的旨意又往后拖了一个月。
    好在司马遹对此早就有所预料,刚过完年,他也没闲着整曰忙着规划皇庄。
    眼下皇庄内水利、道路、桥梁等工程纷纷纳入正规,同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让司马遹高兴地差点蹦起来。原来他秘密派出的探险队,终于有了消息,在新城附近的山里,找到一座煤矿还有一座铁矿。
    这个消息让司马遹憧憬很久炼铁厂、机械厂终于被提上曰程,这下他专业对口了找到“用武之地”了!
    新城县,虽然不是什么资源丰富地区,但是当地也有不少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他如金、铁、铜、煤、石灰石矿虽然没有煤炭那么多,但也够司马遹初期使用。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赶工,位于新城外、伊水边的工场已经初具规模了。炼铁炉、锻造房、工械房、木工房等一一修建完善开始投入运行。
    再加上他招募的工匠以及他本身的技术支持,使得新城工场已开始出铁,并开始批量制造兵器和农具。
    做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司马遹对于这些土炉破工具绝对是看不上,因为在他眼里钢不是一点点打出来的而是一炉一炉炼出来的。但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把什么平炉和转炉搞出来,因此他只能对目前的炼铁炉做一些改进。
    要炼钢首得先炼焦这是基础。至于怎么炼,司马遹想了半天只记得从某某报纸看到一则披露关停一批小炼焦厂的报道。中间有一段有关炼焦的说明,似乎是一个记者的卖弄,简单记述了焦煤炼制的原理。
    将炼焦煤在密闭的焦炉内隔绝空气高温加热放出水分和吸附气体随后分解产生煤气和焦油等剩下以碳为主体的焦炭。而且还简单讲述了“万恶”的土炉炼焦方法以批判它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可什么是焦碳?司马遹就不知道了。他只好先做一个粘土炉,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靠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
    然后让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的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
    延续8~11天焦炭成熟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打完收工。但是司马遹却郁闷地现这“焦炭”好像火力一般不象是高热量的焦炭只好再换种煤再炼。
    如此两次终于炼出火力生猛的焦炭完成了第一步。
    而在炼焦炭的空余时间司马遹指挥工匠们对炼铁炉进行了改进。平炉、转炉咱干不了就搞个小高炉吧。
    高炉的基础是在竖炉的基础上搭建的只是要高大和复杂的多。这个炉子有六丈多高周围用木架围着。周体滚圆上小下大全部密封。上面开一个小口子是进料口还有一个根据水车做的运料输送带直接将铁矿石、焦炭、石灰石投进去。
    炉下有入风口这个入风口送入的空气没有直接灌入而是经过一个通道。而通道中间有一个预热室周围用焦炭隔层燃烧加热使得送入炉子的空气也是高温的。送风通道的入口是一个大风车强劲的动力和送料输送带一样都是来自旁边河水带动的水车。
    而炼出的铁水从稍高的出铁口放出放完之后铁矿石中剩下的杂质和石灰石烧成了炉渣从渣口扒出来。炼出生铁之后接着就是进来锻打百炼方成钢。
    学机械的司马遹知道含碳量在2%以上为生铁在o。4%以下为熟铁在o。4-2%之间为钢可是这百分比自己在这个环境下怎么去把握呢?
    思来想去司马遹突然记起,中学读过一本课外读物的时候,提到《天工开物》里面说过几个炼钢的方法,于是马上开始试行。
    他先在生铁高炉旁边立一个矮一点的熟铁高炉生铁一出来之后直接通过一个加热保温的通道送入到熟铁高炉。而生铁高炉炉顶出来的“煤气”从熟铁炉的底部和着加热的空气送入再点火加热对送进来的生铁水再炼一次直接炼成熟铁。
    司马遹知道如果添加合适的催化剂是可以控制铁里面的炭含量直接炼出钢来。但是司马遹现在还没有这个本事,因为这牵涉到化学学科了,这玩意比司马遹熟悉的机械和简单的冶炼学科要复杂的多。
    还是脚踏实地地做人吧。司马遹按照《天工开物》里面的介绍将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一寸半用铁片束包夹紧生铁放置在上面再用破草覆盖上面一层用泥涂下面一层然后用小焦炭炉加水车鼓风。温度到一定时候生铁先融化渗入熟铁中两者融和在一起然后取出用锤打再炼再锤反复几次一直打出钢来。
    司马遹为了想这些以前无意读到的知识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连以前中学偷看《少x之心》的记忆“深处”都被搜刮出来了。
    他和工匠们一次又一次的做试验验证幸好没有出什么事故也没有造成什么人员重大伤亡。不过司马遹留下一个规矩就是工场里做任何试验和创新明工匠们都会留下详细的记录和图纸不再凭经验来探索了。
    不过在其它方面司马遹就有些得心应手了。在炼铁场里他修建了一个高大宽敞然后在屋顶上搞了些行车滑轮之类的使得工匠们工作起来能够轻易地移动很重的物件让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司马遹除了利用水力做了鼓风机和输送带之外还用水力做了锻打锤简易砂轮、车床等等工具让工匠们佩服不已。
    材料基础打好了,司马遹终于可以指导工匠们打造各式兵器了。毕竟你材料不好线条再优美的兵器也是一豆腐渣工程。对于一个经常去兵器论坛喷口水的有为青年来说,十八般兵器那是非常熟悉,就连很有名气的明光甲都是知道一二。
    为了统一并精确度量,司马遹专门制定了一套度量衡并将之完全细化。按照他熟悉的那一套司马遹把四尺变为一米(跟现在的一米差不多当时的一尺=o。245米)然后米下面按照十进制是分米、厘米、毫米。
    再打造一个一立方米的容器可以分为1ooo立方分米一立方分米也是一升可分成1ooo立方毫米一立方厘米也就是一毫升。在一立方分米里灌满“纯净水”所得的重量就是一千克也为一公斤。可均分成百克、十克和克。一千克重物垂直空悬的力为一钧力。这些都是公制是工场才用的号为公制。
    司马遹还规定一里为五百米一丈为2。5米一尺为o。25米一寸为o。25分米一分为o。25厘米;两斤为一千克一两为五十克;一石为1ooooo毫升一斛为5oooo毫升一斗为5ooo毫升一升为5oo毫升一合为5o毫升以为民用标准号为市制。
    最后用金银铜合金打造了两套尺、容器和砝码做为公制和市制标准。
    有了这些基础司马遹根据记忆中那些利器的模样一一画出图形来让工匠按图打造而且司马遹还定下一个规矩新兵器造出来之后一定要请作战经验丰富、“杀人无数”的老兵们试用一下让他们讲讲这兵器的好坏然后再结合各人的意见修改最后定型。本来这兵器就是给他们用的。
    以“宋代手刀”为基础打造出来的朴刀(跟后世的朴刀有区别)。刃呈弧线长七十五厘米,厚背单刃刀尖、前锐后斜、短柄护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