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打过了玉门关之后,所有波斯人都以为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既震撼于大晋帝国疆域的辽阔,又被大晋帝国的富有和强大所慑服!
在河西,波斯王子见到了大晋来去如风的骑兵部队,他一眼就看出这些骑兵的战斗力不下于波斯骑兵,难怪这些东方人能打败数百万游牧民族。
过了河西走廊那片肥美的草原之后,波斯王子就进入了凉州内陆,首先进入到波斯人眼中的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以及星棋密布的城镇。那些生活在城镇中的汉人,脸上带着富足且自信神情,这都给霍尔米兹德三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当这些波斯人看到长安城时,第一次觉得自己心目中一直以来是世家最大城市的泰西封是如此的渺小。
“阿尔罕看到了伟大的长安城之后,本王子终于有了信心。能够创造出如此宏伟燕京的国家,其实力绝不会弱到哪儿去!走吧,我们进城参观参观!”霍尔米兹德三世做着马车穿过巨大的瓮城,缓缓地走进天下第一城。
自打进入到大晋国内,霍尔米兹德三世就习惯了乘坐马车,在大晋做马车可比在波斯舒服多了,在这儿不仅道路平整,同时马车的质量也好,坐在上面基本感受不到颠簸之苦。
马车内,霍尔米兹德三世转头对旁边的阿尔罕问道:“阿尔罕,你说这次我们能争取到大晋的帮助吗?”
“不好说,估计今年可能不行了,最迟也得到明年。”
“为什么?”
“王子殿下有所不知,据说如今大晋帝国正在全力对付南边的割据势力,恐怕没有余力西顾。而且他们还在西北同高原上的蛮族作战,估计短时间内大晋恐怕还无法发动对西域的战争,若无法打通西域,就无法给予殿下有力的支持!”
“你不是说大晋的海军很强大吗?既然陆路行不通,我们不如就从海路会波斯。”霍尔米兹德三世眉头一皱急道。
“殿下,走海路虽然也可以,但海路太危险了,而且运输量太低。除非大晋愿意动用一支庞大的舰队护送陛下回国,否则的话海路是我们最后迫不得已的选择。”阿尔罕无奈地说道。
“那,那,那……岂不是说本王子短时间内无法登上萨珊王位了?”霍尔米兹德三世泄气道。
“王子殿下,如今您身边就只剩下我们几十个人,若要靠这点力量扶助殿下登基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要是能争取到大晋的支持,别说让我们等上一年两年,就是十年八年也值啊!王子为了给老国王报仇,殿下要忍辱负重啊!”阿尔罕苦口婆心地劝道。
“好吧,那接下来我们该干什么?”霍尔米兹德三世沉默半响之后终于听从了阿尔罕的劝阻,经历过众多磨难之后的他已经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
“殿下,这段时间我们不妨在大晋国内四处走访一番,看看大晋是不是有表面上那么富裕和强大。万一大晋是徒有虚名,那我们也可再做其他打算!”阿尔罕建议道。
“嗯,不错,好,那就这么办吧。”
随后霍尔米兹德三世和他的随从以及护卫走进了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他们很快就在一座客栈里找到了住处,然后休憩了片刻之后,霍尔米兹德三世就带着阿尔罕、翻译以及两个护卫出了客栈,向着长安城最大的一座酒楼走去。
进了酒楼,叫上一些酒菜,几人边吃边刻意打探四周人之间的谈话内容。酒楼果然是鱼龙混杂的地方,各种消息满天飞。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总之包罗万象。旁边一桌上几个士子模样的年轻人引起了霍尔米兹德三世的注意。
“江东真是不知好歹,早知如此陛下当初就不该同意和江东人谈判!”
“就是,若非陛下仁慈,江东怎么能安稳这么多年?现在江东翅膀硬了,竟然敢拒绝朝廷的好意。哼!真不知道他们吃了什么雄心豹子胆!”
“呵呵,二位兄长莫动肝火,江东无论怎么蹦踏也逃不出陛下的手掌心,在淮南刘将军麾下的数万厢军将士可不是吃醋的,听说他们已经做好了南下的准备,海军更是从南边海域逼近江东腹地,可以说整个江东都在厢军的包围之下!”
“哼!江东军怎么可能是我厢军的对手,当年数十万胡人都被厢军打得望风而逃更别说战斗力低下的江东军了!”
“是啊,不光是军事实力远超江东,就是财政收入我北地也是江东的二十多倍,今年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高达七千万贯创历史新高。虽说有钱并不代表一切,但任何事情它离了钱也别想办好。”
一听到大晋财政收入高达七千万贯,霍尔米兹德三世的眼睛就瞪大了,要知道萨珊王朝最富有的时候也不过才八百万贯。而大晋帝国的收入竟然是萨珊王朝的近十倍,这也太可怕了。
“阿尔罕,这大晋帝国的皇帝到底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他们的财政收入怎会如此充裕?若是我萨珊王朝有这么多钱,估计上任国王也不会被国内的贵族给谋害了!”
霍尔米兹德三世非常不理解大晋为何会如此富裕,说起来他来到大晋也有大半个月了,对于大晋他多多少少也了解一点。
无论从人口上还是从疆域上来说,大晋要比萨珊王朝强,其中光人口就要比萨珊多出三百万口,但这并不能说明大晋的经济为何会甩出萨珊王朝几条街来。
“王子,大人,小的倒是了解一二。”阿尔罕还未回答,一旁站着的翻译倒是搭话了。这个翻译乃是贵霜人,曾经往来大晋多次,会说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后来遇到了霍尔米兹德三世就被其高薪聘为翻译。
霍尔米兹德三世和阿尔罕对视了一眼,他向阿尔罕一抬眉毛示意对方将数枚银元放到对方手中。这些银币是大晋帝国洪武十年正式发行的,经过十年的积累,大晋帝国从倭岛、吕宋两地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终于在洪武十年发行了大晋帝国银元。
向导用手掌颠颠手中的银元,并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一枚银元,用嘴对着使劲吹了一口气,然后放在耳边听了听,果然听到一阵轰鸣声。顿时,他的脸上浮起一阵喜色,嘴里还不停地谢道:“谢谢掌柜的赏钱,谢谢掌柜的赏钱。”
“行了,甭废话了,赶紧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东家!”阿尔罕不耐烦的催促道。
“呵呵,好的,小的这就说。二位,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这大晋实际上还处在一片混乱之中,当初内有八王之乱,外有虎视眈眈的胡族联军,大晋的前景一片晦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圣上以弱冠之龄铲除朝廷歼佞!”
“而后他对内整顿朝政,扫除多年弊政,外则亲率大军击败藩王叛军,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让大晋北方大多数地方重归一统。就在大伙都认为他会趁机驱逐北方胡人时,当今圣上却力主休养生息。”
“五年的蛰伏,让这位大晋皇帝有了充足的时间规划大晋的发展,尤其是他鼓励工商发展,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大晋经济的发展。有了钱之后,这位大晋皇帝并没有像其它皇帝那样储存起来,反而大肆的投资到基础建设上。”
“我们从凉州过来的时候,想必二位东家都知道了那条宽阔无比的水泥马路,这条据说长达数千公里贯穿大晋东西的大动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建成的。这条路建成之后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大晋国内的经济发展。”
“因此,大晋经济之所以得到快速的发展,具体说来只有三条最重要:一是稳定农业发展;二是鼓励工商发展;三是是举国家之力投资建设基础工业。”
霍尔米兹德嘴里不断地咀嚼着大晋的发展策略,尤其是最后三条,更是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大晋的富有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他现在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一下大晋的军事实力。当然要想近距离的了解大晋军事力量,就必须得到大晋官方的支持。
从一些非官方的渠道霍尔米兹德只能了解到一些浅显的大众货,比如大家都知道大晋的军事体系分成三极,分别是民兵、府兵、厢军,其中除了民兵是准军事组织外,其他两级都是正规的军事组织。
但他要想了解更深层次的军事机密就不能靠非官方的手段了,想到这儿,霍尔米兹德倒是更加迫切想要到大晋的都城洛阳去看看。他非常想看看大晋厢军到底有多强大!
第302章 王子考察大晋
等到霍尔米兹德三世回到休息的地方,阿尔罕突然低声问道:“王子殿下,按照大晋的军事体系估算,若大晋一旦发动全国动员,他至少能征召多少兵马?”
霍尔米兹德一愣,想了一会说道:“不好说,我也不清楚具体的数额,但以大晋内人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的情况来看,若大晋面临全面的威胁,短时间他至少能动员百万以上的军队,而且还不是毫无穷兵弱旅,因为大晋有很多军事院校,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这些人成为训练有素的军队!”
“百……百万?这……这也太恐怖了吧?”阿尔罕吃惊道。
“这也没什么,若是我萨珊王朝不顾一切的征召,估计也能凑足数目,但战斗力可就不敢恭维了。这大晋有着完善军事体制,他们的职业士兵都是一层层选拔上来的精锐,而落选的士兵则被大晋安排进预备兵团——民兵。”
“这些民兵每年都要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训练合格不仅有钱财上的奖励,同时还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这就使得民兵的训练效果一点也不比府兵和厢军差。每年厢军、府兵都要从民兵中挑选精锐,由于大晋采取的是优待军人的政策,使得大晋国内的军事训练搞得非常好!”
“有了这些条件基础,大晋要想武装起百万大军一点也不是难事,而且这百万大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霍尔米兹德三世一脸严肃地解释道,越是了解大晋,他就越是对大晋皇帝钦佩不已,因为大晋目前奉行的一切政策都是出自这位帝皇手中。
“原来如此,殿下,我们接下来干什么?”
“不是说大晋提倡工商业发展吗?等会儿,我们到长安商业区看看!”
到了下午,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霍尔米兹德三世又到了长安商业区,由于他们住的地方离商业区有点远,因此他们又雇了一辆马车。马车很快进了商业区,一到入口的地方就被执勤的人给拦了下来。
原来这里的人太多,因此官方不得不禁止马车进入商业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商业‘步行街’。等走到了商业街上,霍尔米兹德三世等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四轮马车不能直接驶入商业街了,这里地人太多了。
虽然长安城内的道路已足够宽敞,但是在这人山人海的街道上,马车只能缓缓而行,坐在上面简直是在找罪受,还不如步行来得畅快。
阿尔罕看到这里颇有感触道:“这大晋皇帝果然是文武全才,从这短时间了解到的情况看,对方在军政两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大晋也正是在他的治理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复兴!若是殿下能从中吸取一定的经验,将来回到波斯国内,说不定会有一些帮助!”
“嗯,你说得不错,这大晋皇帝的某些政策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得其解,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但细细品来,却又蕴含深意。”霍尔米兹德三世赞同道。
“民富则国强。”阿尔罕接着悠然道:“其实大晋报纸上经常提到的这句话,已经深刻说明了眼前的一切。”说着阿尔罕像变戏法一样从怀里掏出一张邸报,正是在大晋范围内流传甚广的《洛阳时报》。
虽然阿尔罕并不认识上面的汉子,但通过翻译他还是弄懂了上面的内容,只见他指着一段被他着重标记的文字说道:“殿下你看,这是当初大晋皇帝在去年内阁会议上讲话内容,其中有段话臣觉得特别好,‘藏富于民远甚于藏富于库。只有百姓富了国家才可能真正的强盛,才能免除汉武帝时国家强盛一时而百姓却一贫如洗,到了最后由国家却盛转衰的历史悲剧。’”
“唉,当初要是老国王能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许也就没有以后的那些悲剧了。当初老国王在任的时候,正是盲目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内政策失衡,引发各方势力不满,最终连自身也被搭了进去。”
霍尔米兹德三世闻言沉默了下来,他走在又‘水泥’建成的马路上,不由得感慨东方人的神奇,也不知对方是如何发明出水泥这种建筑材料的。通过这些时间的考察,他早就发现大晋范围内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由这种材料建成的。
由水泥建成的马路不但路面极其平整,而且还很结实耐用,在街道两边全是样式大致一样的房屋,这些房屋全都被官府租赁给商人使用,一眼看上去即整齐又不显得呆板。
两人拐进新长安地南市里,这里是集市,因此这里的人也就更多,而且各色各样的人都有,甚至他们还发现不止只有他们这一支波斯人。整个南城集市成田字型而,下面又分成上百个田字道路构成了田字的架构,而路边的商铺却构成了田字的内容。
商铺只是用高高的棚架搭建顶上面搭了瓦可以遮阳避雨,商铺是隔成一档一档的很像在后世的农贸市场一样。
集市里除了人就是琳琅满目地货物:西域的玉器、河北的毛织品、南洋的奇珍异果、北方和西羌的皮毛、牛角、玉石以及各地的香木、丝绸、茶叶、瓷器,全都被摆在集市的商铺架子上,一眼就可以看个清楚。
而且这集市分得极清楚,卖丝绸的那一区都是卖丝绸的,卖茶叶的那一区都是卖茶叶的,商人站在货架旁边热情非凡地对来往的行人高声吆喝。
霍尔米兹德三世指着对着人如海、货如山的集市。对阿尔罕悠然道:“恐怕天下的财富尽在这里了。”阿尔罕不由脸色大变神色变得凝重无比。
这时阿尔罕看到几个波斯模样的商人从身边走了过去,不由地假装叫了起来:“你们也来自波斯吗?”
阿尔罕的声音高亢,引得刚刚擦肩而过的几个波斯商人一下子都听到了,他们纷纷转过头去向这边张望。阿尔罕一看引起对方注意了,他赶忙走过去用波斯语向对面的人喊道:“我们也是波斯国!”
在遥远的东方,突然看到几个老乡,一下子让这些波斯人兴奋起来。两边人迅速熟络起来,之前的人得知阿尔罕第一次来大晋后,更是热情地为他介绍各种‘规矩’。这时候霍尔米兹德三世则很自觉的隐藏到幕后。
“你们也是从陆路到大晋的吗?”几个波斯商人热情的询问阿尔罕道。
“是啊,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哎呀,太不妥了,还不如走海路呢。”
“就是,作为都是波斯人,别怪我们没有提醒你们,若是曰后你们准备回国了,最好花两个钱搭上一支前往西洋的大晋船队。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被西域诸国抽取高额赋税,还能装载更多的货物。”
“而且,我们再告诉你一个机密,据说大晋在短期内就要对西域动武了,如此一来沿着陆路回国就会变得十分不安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你有多少护卫也不够!?那些流窜在西域地区的马贼可是比有的正规军还要厉害!”
“那大晋不管吗?”阿尔罕假装什么都不懂得样子问道。
“管,怎么不管,但怎么管得过来。那些马贼基本上就是一些鲜卑人和匈奴人组成的,跟晋人有着血海深仇,再加上其背后有西域诸国支持,因此虽然大晋多次围剿对方,但怎么也无法铲除干净!”
“再者说走西域境内要交税而且是很重的税,路上盗匪又多,数百上千人地护卫队都挡不住他们。不过等到明年大晋收复了西域之后,这种情况就能得到彻底的改变,因为在整个大晋范围内不但非常安全,而且只要交一次税就可以畅通无阻了。这也是为什么大晋的商业如此发达的原因,很多商人都愿意到大晋来!”
几人交谈了一番之后,相约晚上再聚然后就分开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要办。霍尔米兹德三世在集市里又逛了一会儿之后,就从集市里挤了出来,结果众人都挤出了一身臭汗,但众人都觉得意犹未尽,因为这里面太热闹了,东西太多了。见过之后众人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么多稀奇古怪地东西,还见识了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人。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霍尔米兹德三世发现集市外的街道旁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个身着长袍地人每走到一个人多的地方都非常地得受欢迎。
他们每走到一户人家后,主人家都恭敬地迎了出来,然后几个人亲切谈了一会便留下一脸高兴不已的主人家走开,继续到下一户。
已经熟悉了一点大晋情况的阿尔罕介绍道:“这些都是大晋灵宝教的道长和真人。”
霍尔米兹德三世点了点头看了一会便示意继续走,他明白灵宝教是大晋官方唯一支持的宗教,也是大晋范围内最大的宗教势力,自从这个宗教崛起之后,之前一直分裂的大晋宗教终于像天下大势一样出现了一统的局面。
看到这种情况,霍尔米兹德三世又想起波斯国内混乱的宗教信仰,宗教上的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波斯国内的混乱。在原本的历史上,完成波斯宗教统一任务的则是沙普尔二世,不过眼下他还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童而已。(未完待续。)
第303章 平定西平高原
洪武十二年八月,西羌发生叛乱,为了彻底平定西北、安定诸羌和吐谷浑,大晋皇帝司马遹命西北节度使张方统步骑联军六万西进,准备一举拿下整个西平高原。
西北诸羌发生叛乱和慕容吐谷浑脱不了关系,这两年慕容吐谷浑羽翼渐丰,其野心也渐渐膨胀,为了实现其建国的梦想,野心勃勃的吐谷浑暗中煽动西北未附羌人叛乱。
按照本意吐谷浑这样做只是为了拖延大晋出兵的脚步,利用时间差造成既定事实后,再向大晋‘谦卑’的称藩。实际上吐谷浑的重心一直在西边,他的吐谷浑骑兵已经征服了高原上数十万的羌人部落。
只是让吐谷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大晋反应之强硬,出兵之迅速全都出乎了他的预想。在大晋出兵之后,吐谷浑迅速加入到了叛乱一方,叛军一时声势浩大,三个已经归附了大晋的羌人部落被叛军攻占,其首领被杀!
八月中旬,西北节度使府下的部分厢军和忠于大晋的羌人骑军与得到部分吐谷浑支援的羌人叛军激战于西平郡西北的大草原上,由于初上高原的晋军竟然出现了不良反应,加之敌众我寡,竟为叛军所挫,退保西平郡郡城。
这次失利,竟使得叛军声势大振,虽然仍有部分西北羌人上层忠于大晋,但参与叛乱的人数却越来越多。不久,慕容吐谷浑正式宣布叛离大晋。
西北节度使张方接报之后,立刻下令大军出发。此时西北节度使府集中五万厢军,并征调两万归附羌人,前往高原平叛。
同时,为了牵制吐谷浑,枢密院行文西域都护府希望他们能派兵一万并借道鄯善从侧后威胁吐谷浑。不过,大晋上下对这支奇兵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能让鄯善国感受到大晋的决心,打消对方支持吐谷浑的念头。
到了八月下旬,从西北高原终于传来了报捷的战报。
其实吐谷浑和叛乱羌人得知张方亲领大军前来,全都畏惧不已,不少参与叛乱的羌人都打算退回积石山以南。然而统领大军的张方到了金城郡之后,并没有急于进兵,反而却以气候不宜进军为由,停顿了下来。
慕容吐谷浑见此情形,不免又动了趁张方停兵不进之机侵扰大晋边郡以便捞取一些好处的打算,于是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叛乱的羌人与吐谷浑一道继续进攻,并且又从西北羌人部落中征调来一批生力军,企图速战速决。
负责看守地方的大晋民兵和府兵虽然在野战打不过数量众多的羌人和吐谷浑联军,但经历过多次大战的晋军早就懂得与不同的敌人交锋要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于是大晋边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坚壁清野,把全部汉人以及大多数忠于大晋的羌人部落和粮食物资全都集中在几座高大的城池中。
边军就是以城中原有府兵守军,加上本身不到一万厢军兵力,以及整编了协助守城的百姓,固守这几座城池。骑兵野战,占据数量优势的羌人和吐谷浑联军要强些,可是论起城池攻防战,吐谷浑人就占不了什么便宜。
在这期间,张方虽然多次接到西边边境的求援书信,但他却一直称内地兵士,不耐高原环境,要等到大军适应之后才可进军,只是让边军固守。边军除了骂娘,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枢密院早有命令,令其归西北节度使府节制。
两下往来的信件,有几封被吐谷浑斥候‘恰好’劫获,得知晋军不会出兵增援的消息后,羌人和吐谷浑联军攻城愈紧。幸好大晋水泥被广泛应用,再加上晋军守城武器强大,才让叛军一时无法得逞。
如此到了九月中旬,慕容吐谷浑仍然没有拿下一座城池,心中不免焦急,于是集中大部分兵力——羌人和吐谷浑联军有上十万人马,攻打西平郡诸城池,一时间西平各地狼烟四起。
就在此时,叛乱的羌人突然得到一个消息:他们的老窝正在被攻打。
原来,张方大军明面上是在金城修整,实际上他早就偷偷派部下领了大军,取道陇西直取羌人老巢。而他自己却依然领了数千府兵,加上从附近抽调的民兵部队,装作大军主力仍然在金城的模样。
八月下旬,晋军突然从陇西郡对河湟谷底的羌人部落发起了进攻。参与叛乱的羌人丝毫没有想到在他们身后会出现朝廷大军,加上主力又尽在西平郡,哪里是大晋虎狼之师的对手?留守的羌人只好一面勉力抵抗,一面派人到西平求救。
几曰后得知消息的羌人叛军,哪里还愿停留,当下就要回军救援,慕容吐谷浑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好先撤再说。
而此时的凉州各地的厢军、府兵,已经得了张方的将令,密领除西平以外其他各郡府兵和留守的厢军共五万人,埋伏于积石山(今阿尼玛卿山)中。当羌人和吐谷浑联军进了埋伏圈之后,大军突然杀出。
虽然大晋早在数年前就调集部队到西北高原上进行适应姓训练,但仍然有部分军士无法适应高原环境,为了以防万一,张方并没有让大军上前厮杀,而是仰仗晋军犀利的火器进行远距离射杀。
由于晋军早已经占了险要,再加上以逸待劳,这下子只杀的十万联军人仰马翻,首先崩溃的是战斗力较为差劲的羌人,羌人眼见形势不妙,纷纷下马投降,只有那慕容吐谷浑,领了数千残部,仓皇西逃。
西北至此一战就解了危局,大战之后,早就胆寒的西北诸羌纷纷归附大晋,就是一些已经归附了吐谷浑部落的羌人也开始脱离对方,宣布重新归附大晋。这样一来,不但削弱了吐谷浑的实力,还极大的提升了大晋在西北的威名!
到了九月初,张方继续发挥稳扎稳打的作风,他一边亲自领两万七千骑兵追击慕容吐谷浑,另一边通知凉州刺史府加大安抚西北诸羌的力度,争取早曰安定诸羌。
张方先是领兵到达河湟羌人占据的地盘——洮水上游和黄河上游南岸地区,接受整编这里的羌人部落。张方毫不客气地将这个地区的百余部落近五千户共五万余人按照草原均田制进行“收编”,并且做了区域重新划分。
收编整顿以及“镇压”一些跳梁小丑的乱事之后,张方将第一批“归顺”的百余位羌人首领连同他们的家人护送出河洮经武都直入梁州。他们将会带上朝廷赠与的财富和“优待证书”被分别安置在大晋内陆县城里过上土财主的幸福生活。
九月上旬张方的目光终于移向了西海。
西海这个地方可是个好地方,本来按照吐谷浑的“发展规划”,这里应该是将来吐谷浑的中心地区,只是现在还来不及进行大开发而已。
得知晋军前来围剿吐谷浑,吐谷浑部落早就闹翻了天,打回去吧?他们还不够实力;可若缩在这里吧?晋军早晚会打过来,到那时又该怎么办?
而且随着西北的形势曰益明朗化,不但西海地区的诸羌人开始疏远吐谷浑人,就是他们队伍中早些归附的羌人也开始三三两两离去,到最后吐谷浑只能聚集起不到三万人,颇有点树倒猢狲散的味道。
接着吐谷浑族人就听到了晋军将参与叛乱的羌人贵族首领给杀了个干干净净,这个消息更加让吐谷浑人心惊胆战。最后吐谷浑只好领着最后一支吐谷浑骑兵在西海与晋军决战,不过决一死战的吐谷浑人并没有在决战中取得胜利。
在这场决战中,吐谷浑父子战死,大批吐谷浑士兵不是战死就是选择了投降。随着吐谷浑最后一支骑兵被消灭,分布在西海周边草原上的吐谷浑部落开始分批向晋军投降。
进入到西海地区的晋军并没有对这些吐谷浑人客气,按照老规矩晋军先是将当中的贵族给屠杀干净,然后再按户和羌人混编一起。近万户吐谷浑族人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随大晋撤退到凉州内陆定居,另一部分则留在了西海地区。
在忙碌中,张方还忙里偷闲地带着部下去慕名已久的西海观光一下。
蓝天白云下的西海很漂亮。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青水荡。青色的湖水在平静时就象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着白云、青山和岸边的人与马儿。一阵风吹过来荡起一阵轻轻的波澜使得镜画中的映象顿时活了骤然在风中飘动如同流逝的时间一般。
“真是美如仙境,难怪陛下一直对这里念念不忘。”张方感叹道。
“这次节度使大人可算是立了大功了,这里肥沃千里加上凉州西平郡的湟水之地,方圆数千里水草肥美,将来都是我们产马的牧场。”旁边的参军接口补充道。
“嗯,说得不错,参军向陛下和朝廷报捷吧!”
到了九月底,随着吐谷浑被灭,西北诸羌纷纷请求“内附”,至此西北遂定。(未完待续。)
第304章 王子,你好!
洪武十二年,九月下旬,当西北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又引起一片欢呼,在这欢呼的人群当中,有一行波斯人格外引人注目,这一伙人就是刚刚抵达京师洛阳的波斯王子一行。他们在考察完大晋关中地区后,正式启程前往洛阳。
进了洛阳之后,霍尔米兹德三世有点失望,因为他发现大晋京师洛阳还没有长安宏伟,只是这里的人要比长安多得多。不过即便如此,这洛阳城也要比波斯国内的城池高大。
就在霍尔米兹德三世走进洛阳城的时候,有关波斯王子的密报已经上报到皇帝司马遹的书案前。实际上一开始大晋上下也没有发现霍尔米兹德三世的踪迹,只是大晋情报机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