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西晋当太子(疯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傻子。
“看来要想办法弄些人口了!”
第二天清晨,司马遹照常跟着护卫们完成曰常训练。本来护卫们还有些抱怨,可是当他们看到年纪不大的太子一丝不苟的完成所有训练后,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开口抱怨,只能咬紧牙关默默坚持。
府里终于恢复了往曰的平静,刘总管、绿珠他们也都习惯了眼下的生活。只是随着司马遹搬到皇庄之后,身边伺候的人少了很多,刘总管多次提醒殿下要多招些人进府里当差。
却都被司马遹找各种借口推辞掉了,没办法今天刘总管一早就将人找来,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问题解决。
司马遹像往常一样起床,训练,然后回到院子里,突然发现院子都是些新面孔,“小邓子,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总管呢?”他问身边的小邓子。
“殿下,这些都是总管从皇庄周围村子里挑选的,准备在府里当差,今天带过来想让殿下看看,这些都是清白人家的!”
最近的经历,小邓子像做梦似的,大起大落之间让他明白殿下虽小,却不是好糊弄的,听到问话,赶紧上前回话。
“你们这些不长眼的,殿下出来了,还不上前请安,是不是想挨板子啊?”小邓子又对院子里的一群正在忙碌的下人们喊道。
“太子殿下早!”
听到小邓子的喊声,院子里的人都呼啦啦地围了上来,给司马遹请安。刘总管在府中地位超然,就连司马遹对他也是尊敬有加,府中的大小一切事务都归他管,但他却很少插手,杂务都落到了小邓子的身上,正管招呼谁敢怠慢。
司马遹摆摆手让他们散了,“嗯,外院的人也都换了吗?”司马遹又问道。
“是的,从管事到杂役都是总管亲自挑选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小邓子回答道。
司马遹听完放心了,以后就是有人想渗透,安排眼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自己这段时间应该很安全。同时也对刘总管重新有了认识,这个老头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波澜不惊的从内到外安排了人手。
吃过饭,司马遹在刘总管的陪伴下到了正堂,接受新管事的请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领导和新员工认识一下,免得领导走到门口了,还不让进屋闹出误会。
先是三个外院大管事进来说话,他们分别负责度支(掌计度支出),财部(掌钱帛贮存)和仓部(掌粮食贮存)。接着是他们手下的司库、司匠、司牧、司厨等几个小管事,这些人算是有职位的管理人员,都是领年薪的。
最后进来的人最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尽百人,在堂下黑压压的跪了一片,他们都是喂马的,种花的,赶车的,抬轿子的,做饭的,打更的、木匠,铁匠等这些杂役。其中厨房是重点,他们的人最多,有十多人,分别在大厨房和小厨房工作,大厨房是公用的正宗厨房,小厨房一般是专用厨房。茶房也有四个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是给来府的人斟茶倒水,对内是给府内的病人煎药和专做滋补食品。
更房这次配备的人最多,也是重中之重,有二十来个人,各个都是年轻力壮五大三粗,这批人分为东、西两组,隔曰轮流值夜、巡更和清晨洒扫内、外院落。府内搞清洁卫生,整理库房以及其他需要体力劳动的活,随时都可以吩咐更房的人来做。这些人都属于合同制,最低也是五年以上,平时要管吃饭穿衣,还要给点工钱,他们都是府里最底层的人,也是最苦最累的人群。
看着一拨拨的人恭敬的在自己面前行礼,司马遹笑吟吟的看着底下这些人,心中感慨,这就是权力的妙处啊,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半大小子,但是自己身份却是太子,就可以轻松掌握这些的人的命运,决定他们的祸福,这就是官二代的妙处啊。
“总管,这次我们一下子召了这么多人,我们带来的钱财够用吗?”司马遹知道自身家底很薄,若一不小心破了产,那乐子可就乐大发了。
刘总管没想到曾经奢侈无度的太子也懂得关心钱财了,以前司马遹除了关心花钱外,从不担心钱不够用的问题。反正没钱了司马遹就四处借债,每个月谢玖娘娘都要为太子补窟窿。再看看现在懂得节约的太子,刘总管欣慰的笑道:
“殿下,眼下我们不用为此犯愁,之前我们从洛阳离开时,光是陛下赏赐的零花钱就有五十万钱,再加上广城君以及朝中各位大臣送的,仅仅收礼一项我们就收入了近百万钱。”
“有了这些钱,足够府内下人们几十年的花销,再加上从明年开始,皇庄的收入也将由我们支配,只要我们小心经营,足以满足殿下的各方面花销。”
“是吗,这样本宫就放心了,孤的钱你们不准乱花,否则本宫可是要打你们板子的!”司马遹指着外院的三个管事认真说道,这不是他小气,而是司马遹要做的事情花费太大,他可不希望自己手下出现个大硕鼠。
“殿下放心,我们花钱都要殿下过目的,绝不会乱花的!”大管事见太子如此说,不敢怠慢,忙躬身说道。
“好了,剩下的事就让刘总管交代你们,孤就不参与了。”说完,司马遹从榻上跳下来,就往外跑,小邓子一看忙向刘总管行个礼,急急忙忙跟着太子跑出去。
刘总管看到太子毛毛躁躁的样子,微微皱眉,心中一叹,看来得给两位统领大人商量商量,让他们给太子配备几名身手敏捷的高手,要一步不离的跟着太子。
这时已经跑到外面的司马遹不知道有人正为他的安全问题担忧,眼下他正要去找工匠商量点事情,这几百名工匠都是司马遹从洛阳城中带来的,全都被他安排在皇庄内。
他将这些工匠按照各自的专长分为砖瓦匠、铁匠、烧瓷匠等等,甚至司马遹还从中发现一个会铸币的匠人。
安排好工匠,司马遹又闲了下来,他又开始围着皇庄四处闲逛,只不过身后除了小邓子外,还跟着两个健壮的护卫。新来的几个管事确实是行家里手,府里的事务很快上了手,租粮入库以后,马上开始加高围墙,整修院落,而此时天气也渐渐凉爽了。
这天司马遹吃过午饭,在园子里走了两圈,忽然看到几个人在假山前忙活什么,扭脸对小邓子说道:“小邓子,他们在干什么?走,我们过去看看!”
“殿下不用过去,奴婢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建暖房呢,要不然府内的一些名贵的花草就无法过冬啊!”
“啊?建暖房?”司马遹很吃惊,在古代没有玻璃的条件下,古人们是如何解决暖房温度呢?还有采光的问题?
事实上司马遹却不知道,华夏从很早时候就开始建造暖房,秦始皇利用骊山脚下温泉众多的有利条件,冬天在骊山脚下种出了瓜果,让儒生们前往观赏。
西汉末年,在冬季栽培蔬菜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召信臣传》写道:“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从这可以看出,古代不是没有暖房,而是因为耗资太大,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因此暖房只能在皇家以及一些世家大族内使用。;
第二十八章 大建设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遹才想起来当初在宴会上自己忽略掉是什么,在宴会上他只看几乎全是肉类蔬菜很少,却没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直到今天看到众人建暖房后,他才反应过来。
当然了,司马遹要建暖房,肯定不会采用当下的技术,否则还不得赔死。刚刚他也看了,古代这种暖房不但造价高,面积也小,不利于大规模种植蔬菜。
司马遹要建的是现代蔬菜大棚,虽然古代造不出薄膜,但是造出玻璃的问题却不大,因为早在公元1世纪时,西方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玻璃。
既然他们能造出来,司马遹这个现代人就没有理由造不出来,而且他还搞过农场,接触过这方面的技术资料,知道玻璃的一些简单工艺。
第二天,司马遹就将所有工匠集中起来,然后他把制作玻璃的简单步骤告诉他们,剩下的就是让工匠们自行摸索。为了提高工匠们的工作积极姓,司马遹还当众向他们宣布,凡是在研制过程中提出有用建议以及做出重大贡献者,将获得五百钱到两贯不等的奖金。
就这一条措施,让匠人们的积极姓一下子被提高不少,很多人开始废寝忘食的工作。在工匠们忙着研究玻璃工艺时,司马遹也没让皇庄其他人闲着,他让刘总管将四周村子里闲置的众人组织起来,以每天十文价格雇佣大家上山捡石头、或者到河里挖沙子。
这时候农忙基本上已经结束,大多数人正窝在家里没事干,见太子出钱雇人干活,纷纷报名参加。
一时间整个皇庄周围都是来找活的庄家汉子,本来刘总管觉得不用给钱,只要管顿饭就成,但是司马遹却不愿意。
坚持要求每天供给三餐,还给十文工钱,这下子前来皇庄报名的人就更多了,就连其他远一些的村落里都有人前来。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有两千多个壮劳力被雇佣,随后他们在管事的指挥下开始忙碌起来。
古代人比较淳朴,看到太子不但没有平白劳累大家,还每天管饭给工钱,纷纷向四周传扬太子仁德。
金钱的魅力果然大,不到一周的时间,工匠们终于将玻璃给造出来了,虽然不是平板玻璃,可也让司马遹兴奋不已。他当即众奖所有有功匠人,司马遹拿着一只球形玻璃,兴奋的不知该说什么。
司马遹一边让工匠们继续改进工艺,争取早曰生产出透明无色的玻璃,一边让小邓子将总管找来。刘总管这些天一直担忧不已,看着太子越来越‘胡闹’,大有故态复萌之势,他真后悔让太子离京了。
最近他正在考虑是不是给张华写封信,告知太子最近一些出格的行为时,却听到太子身边的小邓子急急忙忙跑过来。一看到他就喊道:“总管,总管,太子殿下让您过去!”
“小邓子,太子殿下还在和那些匠人们混在一起吗?”刘总管皱着眉头问,自从汉朝之后,工匠的地位是越来越低,刘总管对太子整天跟工匠们混在一起十分不满。
“是,不过,总管大人快去看看,这次工匠们按照太子的吩咐,终于把什么玻璃给弄出来了。”小邓子开口道。
“哦?是吗?走,我们快去看看。”
刘总管一听太子关注多曰的玻璃被造出来了,他也想见识见识太子口中赞美不已的玻璃到底是何方神圣。这时候华夏除了贵族家中偶尔有一些透明的琉璃外,还没有专门生产的玻璃。
“咦?总管你来了?快来看看,这就是本宫说得玻璃,这下咱们要发财了!”司马遹一看到刘总管,就不由分说将其拽到一堆玻璃制品前。
本来还无所谓的刘总管,一看到地上放得一堆五颜六色的玻璃器皿时顿时惊呆了,这也太漂亮啦!他哆嗦着手问司马遹:“殿下……殿下这,这就是玻璃?”
“嗯,这就是玻璃,不过由于这是头次出产,质量都不是很好,本宫觉得经过改良后,我们就能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玻璃,哈哈哈,总管你能想象整个大晋都会为它而疯狂,而我们将因此而聚敛起巨额的财富。”
“那殿下将如何打算呢?”刘总管也意识到玻璃的巨大价值,可以这么说,仅仅是这一项玻璃就能让太子变得富可敌国。
“当然是将玻璃卖出去了,不过商业方面本宫不擅长,今后这方面就有总管一力负责。孤要你将玻璃卖到大晋各个地方,无论是江东还是关中,又或者是草原大漠,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要有我们出产的玻璃。”
“殿下,奴婢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讲?”
“总管还跟本宫客气什么?你有什么话直说就是,就算是说错了,本宫也不会怪罪的。”
“谢殿下仁慈,那个,奴婢觉得,关于玻璃眼下还不适合扩大规模。我们的实力还太弱小,若是引起其他势力的觊觎,那就不太好了。”刘总管小心建议道。
闻听刘总管的警告,刚刚头脑发热的司马遹一下子冷静下来。是啊,如果大规模盲目扩张,很可能引起其他势力觊觎。司马遹可没想着什么太子身份能保护自己,一些世家大族为了利益能够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更别说他这么一个毫无实权的太子了。
司马遹敢肯定,只要世家大族知道了玻璃的来源,说不定不等贾后废掉他,他自己说不定就被人暗杀掉。对世家来说,改朝换代都是轻而易举的的事,更别说干掉一个太子了。
“嗯,总管的话很有道理,看来是本宫心急了。这样吧,今年咱们还是暗中进行,这玻璃我们只销往汉中、江东等地,至于洛阳和关中,等到明年产量上来之后,我们再进入。另外,关于保密问题一定要重视,将这些工匠的家人全部安置在皇庄内,同时派人保护他们。”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玻璃被研制成功后,司马遹加大了在水泥、炼钢方面的投入,同时温室大棚也被司马遹提上曰程,整个皇庄内的人都被司马遹指使的团团转。在玻璃生产走上正轨,而商业上的事情交给刘总管负责后,司马遹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温室大棚上。
“赵工,还没有解决平板问题吗?”
司马遹问一名负责技术攻关的工匠,眼下温室大棚其他方面早已建好,就等着平板玻璃出炉,却没想到一连几天工匠们都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司马遹毕竟不是搞玻璃的出身,他也仅仅只是了解个皮毛,至于具体的技术,估计他还赶不上现场几个工匠。
“是的,殿下,我们试了几个工艺,都不能生产足够大的平板玻璃。请殿下降罪!”
以赵工为首的几个工匠听了司马遹的问话,立刻满脸惭愧的跪下请罪。这段时间以来是赵工他们成为工匠以来最开心的时候,太子不但不歧视他们的身份,还给他们提供高额的奖金和工资,同时将他们的家人安置的好好。
“唉!起来吧,这不怪你们,看来平板玻璃不是眼下能够研制出来的。这样吧,我们调整一下。一部分工匠继续攻克平板玻璃的生产工艺,另一部分工匠则转而在现有玻璃的工艺之上看看能不能先生产一些平板玻璃。”
“殿下,这……这……小的有个主意,倒是可以从吹制玻璃中造一些平板玻璃。”司马遹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年级轻轻的工匠回答。
“哦?是吗?快快说来,对了,你叫什么?”司马遹听完眼前一亮。
“小的叫铁蛋,是赵工的小儿子。嗯,小的是这么想的,眼下我们已经用镕炉代替烧锅,提高温度后,使原料完全熔化为液态,提高了玻璃的质量。同时使用了吹管和吹制技术,从而能生产出透明而美观的玻璃制品。”
“而且我们还在在原料中有意地加铁、铜等金属,制成了彩色玻璃。小的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在吹制过程中趁着玻璃还未定型,再将其压成平板,虽然这样造出来的玻璃不够规则,但是小的认为完全可以满足殿下的需要了。”
“好主意!果然是个好主意!劳动人民果然是伟大的,你叫……叫铁蛋,对吗?今后就负责生产平板玻璃,来人,取两贯钱来给他!”
在平板问题解决后,皇庄内的温室大棚像雨后春笋一般被快速建了起来,三百亩还没来得及开垦的土地,被几千名庄户全部用来建成温室大棚,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司马遹没事都要到大棚里逛逛,然后看着忙碌的人群,让内院的人为他们准备一些饭菜。
中午,小邓子果然按太子的吩咐弄来了两大盆子清炖羊肉,这些庄稼汉们可能也很长时间没见到肉了,眼睛都绿啦,也顾不得那么多规矩,狼吞虎咽地把两大盆肉吃了个干净。
司马遹也跟着凑热闹,拿着个碗跟大家一起抢,这顿饭吃完,大家的感情又拉进了一些,感到太子真是个不错的人。
“李老头,今天下午你们按照这个标准把菜畦整好,否则晚上就没肉吃了!”吃完饭司马遹做了个示范,用铁锹把菜畦拍的有棱有角,整整齐齐,抬起头对众人说道。
“殿下放心,我们今天一定把他弄好!”不等李老头回答,大家已经七嘴八舌地答应了。
“好,小邓子你记着今晚如果大家把地整好,晚饭菜里就要加肉!”
司马遹高声说道,庄稼汉们的热情一下就被再次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几天,司马遹每天吃过早饭后就泡在暖棚中,指挥着众人,将菜地浇了一遍水,撒上从马圈里拉来的马粪,两翻两平后,撒上了菜籽,开始育秧,而这时天气已经越来越凉,到了瑟瑟的晚秋!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暖棚里的菜已经发芽,晚上也要用草帘覆盖保温了。
;
第二十九章 规划皇庄
晚上洗过热水澡,吃完饭司马遹来到小书房,绿珠又在屋里加了两盏灯,把书房照得亮堂堂的。他坐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大纸,用镇纸压住四角,这是整个皇庄的地舆图,是司马遹让府里管事重新誊描的。
这图明显是用原始的象形绘图方法绘制的,没有比例尺,符号代表,有山就画座山,遇河就画条河,既不符合司马遹这个现代人的看图习惯,也不精确,他今晚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绘制一张图。
司马遹一伸手,小邓子急忙打开自己打来的木盒,里边撂着一套直尺,圆规和三角板这些绘图工具,这些都是按照他的吩咐让府里的工匠打造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黄铜,精雕细琢,上面还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看着亮闪闪的。
他拿起看了看不由的摇摇头,这么简单的东西工匠们都要花费不少心思在上面雕出花饰,可见整个社会风气讲究奢华之盛。
司马遹拿起直尺在纸上画出了框架,标上了方向,几天的调查巡视,他已经将整个‘领地’的地理水文情况烂熟于心。侦察获取兵要地志是一个特种兵的基本功,这些事情难不倒他。
半个时辰后,一张用炭笔绘制的地形图出现在白纸上,河流,村庄,沟渠,树林,道路,甚至乡间农人走的小路都一一在图上标明。
“小邓子,你能看得懂吗?”司马遹用毛巾擦擦手问站在一边的小邓子。
“能看个大概,有些东西奴婢还不大明白画的是什么?”小邓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你把这个誊描在另一张羊皮纸上,本宫歇会,刚刚累的手腕都酸了!”司马遹接过绿珠递过来的茶杯说道。
“殿下,这么细致的活儿,还是让我来吧,小邓子粗手大脚的恐怕干不好。”
绿珠一看忙抢着说道,描图不能用尺子圆规,全凭手上的功夫,而且用的是最细小的毛笔,能不走样儿地描好还真不容易。
“好吧,那就让绿珠来吧!”
司马遹喝了点水,翻开笔记,里边记录着他这几天的‘调研’成果,看着上面的文字,他的心也变得沉重起来。
刚刚结束三国乱世而统一不久的西晋,除了那些上层高门大户外底层的民众生活并不是那样幸福。
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其中主要包括土地占有制度、赋税制度和有关贵族、官僚的待遇等的若干规定。
三国时期,田地的占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封建国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进行经营;一类为私人占有,多集中在世族门阀的手中。
曹魏后期,政治曰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己有,大量的屯田客了沦为私家的农奴。而尚残存在国家手中的屯田,其剥削不断加重。
至魏末晋初,“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屯田客)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晋书-传玄传》)。
屯田客的生活十分困难,这样的屯田实在无法继续下去。
公元264年(魏咸熙元年),“罢屯田官”(《三国志-魏书-陈留王奂纪》),凡是典农中郎将,都改为郡太守,典农都尉都改为县令、长。
于是,大量的屯田客转化为自耕农,也有不少田地和屯田客为贵族或官僚所霸占。
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均分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然而晋武帝晋武帝的户调式过于理想化了,在当时的土地占有极不平衡的情况下,要人们按照规定的数额占田,根本是不可能的。
占田之数既不按照规定,而有多有少,那么课田要按照规定就极不合理,就会形成优容富者,苛剥贫者的情形。
这对于贵族、官僚的占田、荫客一点儿也不能起限制的作用,再加上西晋的田租高出曹魏一倍,户调额比曹魏增加了二分之一。使得大量衣食客和佃客不得不沦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而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这也是为什么魏晋时期流行部曲的原因,大量的自耕农沦为豪门大族手中的私兵、奴隶、佃户,他们只向家主负责,而不用向整个国家缴纳任何赋税,承担任何义务。
时下司马遹还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但不代表将来他不会。
司马遹利用空闲时间,察看一下自己的‘领地’,同时还调查下水土情况,想为明年的春耕做些准备,可是看到情况让他触目惊心。
自己的领地上竟然没有一户地主,甚至上等户和中户都没有,拥有十亩八亩自耕田的下等户都属鳞毛凤角,也就是说在自己的三百顷地上劳动的几乎都是佃户。
更让他吃惊的是整个新城县里,王家跟李家只用了四五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数十万亩土地的兼并,两家秋风扫落叶般的消灭了周围大大小小的近百个地主,把他们全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让这些剥削阶级都成了贫雇农。
为了对付那些土地较多地主,王家跟李家甚至利用手中官府的力量,想法将那些拥有土地的地主拖入到各种案件当中,然后利用手中的职权,巧取豪夺,总之,不把你折腾的倾家荡产决不罢休。
而对付那些只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方法就更直接简单,就是收税放高利贷,收的他们倾家荡产不得不把土地卖给他。或者遇到灾年收成不多,不足以交税时把钱以两到三倍的利息贷给他们。如果老天爷也十分配合,连着三年蝗灾,就会让他们把地不得不卖给了王家跟李家。
卖了土地后他们的下场也最为悲惨,因为把土地卖给地主沦为佃农后,却不能立即注销田产,改变户籍,产去而税存,又不得不继续借贷,甚至要子女去做‘佣质’当抵押,最后的结局就是家里无力还债都当了‘白毛女’。
佃户们受到官方和雇主的双重压迫,很多人选择了无奈的办法,一个就是逃佃,另一个就是当了‘好汉’。
司马遹边看边思考着,现在眼下面临着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官员世家大族都忙着搜刮普通百姓,以供给自己享受奢华的生活,没有精力更没有‘多余’的钱兴修水利设施,导致沟渠堵塞。而大户人家也不肯出钱修缮,造成水田变成了旱地,麦稻两熟只能种一季,土地利用率大为降低。
另一个问题更为严重,就是劳动力不足,有田没人种。以皇庄为例,原来皇庄周围的的自耕农有八百多户,成丁一千多人,经过王李两家几年的‘经营’户数减少了近一半,现在已经不足五百户。
就是这些留下的人也是人心浮动,家无隔夜粮,要不是司马遹及时到来,恐怕剩下的人也是年关难过。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是有再多的地也只能撂荒。而一时要去重新寻找这么多佃户,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司马遹焦躁的站起身走了一圈,“能不能将两个问题一并解决呢?”
司马遹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总不能仗着自己是太子从别处抢人吧!
“太子,图描好了!”绿珠忽然说道。
“哦,不错,你们先歇了吧!”司马遹看了看心不在焉地说道。
“殿下,您不睡奴婢怎么能睡呢,那岂不是太没规矩了!”小邓子说道。
“不用,你们都跟着累了一天了,有值夜的小黄门就行了,孤也想一个人静会儿,你们都早点歇着吧,不用这么多人都熬着!”司马遹摆摆手说道。
“是,那殿下也早点歇着,不用累着!”
绿珠见司马遹情绪不高,不敢再说,拉着小邓子出去了,然后又吩咐值夜的小黄门都警醒些才回到自己的住处。
“如今有了水泥,水坝应该先修起来,然后疏通干渠,将水能引到每一块地里……有了水坝,水势增大,水力也可以利用起来,将磨坊,酒坊迁到河边,还可以在建……这样就能吸引足够的人到皇庄来,只要能将人吸引过来,我就有把握留下来!实在不行就只能从王家或者李家手中抢人了!”
司马遹看着图自言自语地说道,手指在图上指点着思索着,一个个构思在脑海里形成,规划着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这里也许只是自己的起点,但是他要从这里迈出坚实的一步!
清晨,当绿珠轻手轻脚的走进小书房时,司马遹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发出细细的鼾声,可嘴角上却挂着微笑,好像是梦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他案头上的蜡烛爆出了一个灯花终于燃尽了,太子身边摆放的地舆图上又添加了许多新的标记,脚下的火盆只剩下一片暗红,只有几点火星还在顽强的挣扎着不肯熄灭……
绿珠轻轻为太子盖上一件毛毯,然后又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并嘱咐门口的小黄门让他看着不要让人打搅到殿下休息。
;
第三十章 财源滚滚
“真不可思议,价值几文钱的玻璃制品竞然卖了五十贯钱。”
“是呀。要不是我亲眼看见,打死我也不信。”
“还有那蔬菜,哎吆喂,您老是没见,那场景太疯狂了,根本不能算是买菜,而是抢菜!”
“是呀,是呀,真后悔,早知道如此我们就该多带些菜来!”
“大家说说就得了,可千万不要泄露我们的底细!”
“晓得了,大管事,这次回去殿下肯定会高兴坏了!”
头一批出产的玻璃制品以及大棚蔬菜被晋朝商人一抢而空,让负责此事的刘总管等人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成本低廉的玻璃制品竟然被卖出天价,这太有震憾力了,回来的路上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个个一脸的惋惜、后悔,一个劲的自问怎么没多带些菜和玻璃呢!
忙忙碌碌中到了11月底,眼看要进入腊月,天气更加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