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明-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整个太原城,除了我,就只有甘将军了。”
甘剑锋道:“大将军吧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如何不能明说?大将军放心,我也是个识得大体之人,知道轻重缓急,而且只要是我们右路大军建立功勋,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我这一份。贼军的右营虽然精锐,却只有区区六万人,那群降军却至少有十五万,我若是不能困住李过,那也没脸回去见王爷了!”
朱亮听了,激动的握住甘剑锋的手说道:“有甘将军这话,我就放心了,此次出征,不管亮建立什么功劳,有一半是将军你的!”
第300章 定鼎(二)上
就在朱亮和甘剑锋谈话的第二天,太原城终于发出讨贼檄文,随后,除了黄得功带领部下三万五千人马会同林义东部一万镇守太原,其余军马全部出了太原城继续西进。
途径米脂,百姓惊恐,四散飞奔,唯恐官兵报复,对他们进行屠杀。朱亮见状,马上出榜安民,告知天下,只要不抗王师,即为良民。有下达将令,但凡有扰民害民的,立斩无赦!陕西百姓大多对官兵不信任,虽然没有四散飞奔,却也躲在家中不敢出来,过了几日,没见官兵上门骚扰,心中才渐渐安定,许多大胆的人悄悄走上街道,看着一队队士兵巡逻而过,见到他们很有礼貌的打招呼,然后继续巡逻,百姓方知这支官兵和以前的官兵不一样,是真正的王者之师。
民心即安定,朱亮遣大将领兵四出,攻略陕北各镇,均告克捷,唯有榆林、延安等数城有贼军宿将把手,不能下。朱亮遂留下甘剑锋统大军十六万围困镇守陕北,围困榆林、延安数城,自己带领精兵继续南下。甘泉、洛川数城尽皆闻风而降。
朱亮兵至黄陵,遣部将肖华领兵攻略庆阳,截断甘肃、宁夏等地贼军回援道路,自己用金虏铁骑为先锋,大军直扑西安。此时,李自成已经率领主力大军离开潼关,救援西安。
李自成自荣河一战后,清点士卒,五十万大军渡河东去,回来时却只剩下二十五万了,心中忍不住泪下。想大顺军全盛之时,带甲百万,军力雄厚,扫荡四方,绰有余裕,如今守住陕西一省之地,都捉襟见肘,感到兵力不足了。
在李超涂回到潼关城下设立的大营的同一天,李自成也率领大军赶到潼关。他准备全力休整些日子,在出关和官兵决战。他知道必须赶在聚集在太原城中大官兵攻下陕北之前击败潼关这支官兵,陕西肯定不保。
任由李超涂进攻了五天,全力休整的贼军渐渐恢复了少许力气。李自成开始着手布置反击。就在这时候,朱亮却派人送来了百余门红衣大炮,李超涂大喜过望,把大炮架在潼关关口,新设立一个炮击阵地,一百多门章丘铸造的新式火炮足以覆盖整个潼关关口一带,李自成出关交战,却被李超涂用火炮轰的狼狈不堪,退回关中。
如此,有交战了七天,李自成收到一个震惊的消息,朱亮留下甘剑锋统大军围困陕北,自己带着十几万大军直奔西安而来。接到这个消息后,李自成一刻也不敢在潼关多呆,马上召集各级将领,商议回援西安。
要知道大部分将士的家属包括李自成自己的家属都西安,若是西安有失,只怕大军会不战自溃。至于西安能守住朱亮十几万大军的进攻,李自成没有去想,现在西安附近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足五万。军队是用来在前线厮杀而不是在家守门的,就像朱震的北京城一般,也只留下三万多人,
商议的结果正如李自成所预料,几乎所有的将领都一致认为该回师西安,保住根本。李自成只留下马世耀领兵三万镇守潼关,其余人马全部离了潼关,救援西安。
兵至华州,李自成兵分两路,命大将袁宗第、刘芳亮领兵十万直接北上,去耀州一带布防,阻击官兵,为李自成回西安布置防御争取时间。
就在李自成离开潼关的第二天,蒋健攻克潼关的北方屏障大庆关,官兵完成了对潼关的三面包围,剩下的一面是高山,潼关守军可以说想弃关而逃都不成了。可是拒关死守?贼卷将士们看着关城下整齐排列的红衣大炮,心中就发寒。
当天夜晚,潼关中就有贼军将士暗中出城投降,李超涂大喜,让他回到关中去,帮助招降其他的贼军,若是能献关,更是大功一件。到第二天,李超涂再次攻关时,关上守军突然叛变,打开关门,放入官兵。守关大将马世耀见官兵入关,知道潼关是守不住了,也跟着投降。
李超涂顺利攻占潼关,左路大军自卫辉之战以来,已经连续战斗了一个半月了,李超涂决定在潼关好好休息几天。
李自成离开潼关,第三天就回到了西安,可是还没等他静下心来布置防御,就接到潼关失手的消息。马世耀三万大军连三天都没守住,这也是李自成未曾预料到的。事到如今,西安城已经陷入官兵两路夹攻之下,以官兵的手段和军力,不难扫平西安附近的城池,把西安变成一座孤城,困守孤城,向来是兵家大忌。
他开始和贼军高层商议,是否放弃陕西,另谋出路,或者,回襄阳去也不错。说道襄阳,李自成又是一阵气结,狐假虎威,真是一点也没错,左良玉那厮竟然和杨茗那娘们串通一气,攻打承天、襄阳,若不是自己留给白旺足够的兵力,只怕这个大顺军最早的根据地早就丢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赞成放弃西安的官员,尤其是李自成收取陕西后才投靠贼军的官员们,一个个都竭力死争。就在商议还未定,前线再次传回消息,袁宗第、刘芳亮赶去耀州布防,哪知道耀州守将早就投降官兵,朱亮猜出袁宗第、刘芳亮大军北上的意图,把主力大军驻扎在耀州城东,却暗中在城里埋伏了一万精兵。
袁宗第、刘芳亮到达耀州城下,决定由刘芳亮在城外驻扎,袁宗第进城守卫,相互依为犄角。就在袁宗第刚刚进城,城门上的千斤闸突然落下,守城的贼军和朱亮事先埋伏在城中的一万精兵杀出,全歼进城的贼军,贼军大将袁宗第也被俘虏,这是贼军有史以来被俘的将领中职位最高的人。
刘芳亮在城外看得目惊口呆,回味过来时马上下令攻城,而此时朱亮带大军杀到,刘芳亮不敌,贼军死伤惨重,退后泾阳,朱亮趁机攻占三原,兵锋离西安城只有一百余里了!
第301章 定鼎(二)中
李自成接到战报,再也呆不住了,当即一言决定,放弃陕西,取到河南回襄阳去。
此时。李自成随行所带兵马约二十三万,加上各级官员、将士家属,总共三十五六万人,临走之时,命令大将田见秀断后,并暗中密示,等大顺军完全撤出西安后,把西安城囤积的粮草物资全部烧毁,不可留下来资敌。
李自成认为官兵进展太快,军需物资肯定接济不上,若是在西安得不到补给,又需要耽搁些时日,自己就能顺利撤出陕西了,可是田见秀在李自成走后,见到陕西满地的饥民,心中很是不忍,但却又不敢违抗李自成的命令。咬了咬牙,田见秀随便找了个地方放了一把火,让李自成以为他吧粮食物资点燃了,然后带着断后的兵马撤出西安城。
李自成大军行至蓝田时,却意外的收到来自潼关守将马世耀的书信。看完书信,他将信将疑,最后决定大军继续想洛南挺进,洛南里潼关不到五十里,若是真有其事,奔赴潼关,只需二个时辰,若是官兵诡计,洛南本来就是自己撤往河南的必经之路。
行至洛南时,却得到马世耀以及一万多嫡系老营将士全被官兵杀害,其余二万将士也被收缴兵器,暂时看押的消息,方知马世耀是诈降官兵。
原来,马世耀写给李自成的那封书信竟然是要他秘密带兵回师潼关,自己给他做内应,里应外合,击溃占领潼关的官兵。可这封书信在送给李自成之前,却被王明的密探截获了,他看过之后,把这封书信送给李超涂。
李超涂看后先是大怒,随即灵机一动,决定将计就计,设下引李自成来潼关,然后聚歼之的计策,哪知道李自成小心谨慎,不敢前来。李超涂无奈,便在潼关南面一座卫城里设下埋伏,然后说在城中宴请马世耀等人,为他们弃暗投明庆祝一番,等马世耀来时,大军杀出,把马世耀等一干将领杀个一干二净,随后解除潼关贼军的武器,一些老营顽固分子全部杀了。
肃清潼关内乱,李超涂得到朱亮大军尚未进入西安的消息,就抱着能否早朱亮一步进入西安的心态,带着大军向西安挺进,到达西安城下时,却看到城头飘扬着大明军旗,方知朱亮已经进城了。
朱亮和李超涂胜利在西安城会师,此时正如李自成所预料,李超涂大军早就开始缺粮了,但李超涂进城之后,却发现朱亮正在给百姓分发粮食,心中甚是奇怪,疑问道:“你哪来的这么多粮食?”朱亮拿出一封书信,笑道:“是陕西百姓给我留下的。”原来朱亮也同李超涂一般,所带军粮全部吃完了,所以朱亮一进城就开始搜寻粮食,却惊奇的发现城西的仓库了储存足够西安全城百姓食用半年的粮食。李自成怎么会吧粮食留下来?按照他的秉性应该一把火烧了才是啊!就是换了自己,也会一把火烧了,留下来不是白白便宜了敌军么?
朱亮大喜过望,有了这批粮食物资,大军就可以把西安变成一个稳定的后方,继续追击李自成残余部队了。就在朱亮欣喜之时,士兵交上来一封书信,那信封上写着“田见秀致镇远、靖国大将军。”显然,田见秀不知道他和李超涂谁会先进西安城,所以这封信把二人都写在上面。
朱亮素来很佩服田见秀,李自成麾下诸将中,就以田见秀最有大将风范,刘宗敏虽然勇猛无比,但气质、风采远远不及田见秀。若是田见秀能识时务归降,朱亮一定会保他一个太平。
打开信封,取出书信,却见只有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几行清秀的字迹:“皇上命我烧毁军粮物资,我怜秦人久饥,不忍烧之,贵军取粮之后,务必分发一半给百姓充饥。大顺泽侯田见秀留字”
朱亮看完之后,心中感叹,贼军虽然号称解救百姓,但大多却是为了获取权力,唯有田见秀是真正为了百姓!此等人物,将来有一日落入我手中,我绝不忍心杀之!
李超涂看了田见秀留下的书信,心中也感叹不已,只有田见秀却不知道,他的一次慈悲,换得了官兵两员主帅的敬重,使得他后半辈子能安乐的渡过,也是贼军高层中唯一一个善终的人。
朱亮、李超涂在西安补充了军需物资,又休整了两天,陕北也传来消息,李过、高一功得知李自成放弃西安,立即撤出陕北,想宁夏、甘肃一带撤退,试图和在当地镇守的贼军宿将党守素、辛思中、贺兰等会合。朱亮和李超涂当即决定,李超涂带领大军继续追击李自成,朱亮带大军西征,解决党守素等贼军,同时招降凉州一带驻扎的牛虎成、马科等原明军降将。
牛虎成、马科等人见贼军大势已去,济王殿下又保证不计前嫌,任然重用他们,让他们继续统兵,都纷纷归降。党守素、辛思中等将见官兵势大,自知不敌,便弃了城池,守住几处要害关卡,等到李过、高一功前来会师。
李过、高一功是主动放弃陕北,由于甘剑锋手底下都是一群乱七八糟的队伍,未能组织有效的追击,所以军力并未受到多大的损失,在同党守素等将领会师之后,兵力又达到十万余人,这支军马同李自成南撤的主力大军一东一西,所以被称为西路军,他们暂时失去了和李自成的联系,得不到李自成的命令,便推举李过为主帅,由他统一发号施令。
李过身为贼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后营统率,同时有时李自成的侄儿,也当仁不让接过主帅的位置,带着大军攻下甘肃一个被土司控制的叫做惠安堡的城池,补充了军粮物资,然后调转方向,向陕西汉中南部挺进,他们准备从汉中南部取到进入四川,然后顺着长江东下,去襄阳和李自成回合。
他们知道李自成撤出陕西,就只有襄阳可以去了。而此时的襄阳,再次陷入一片混战之中。
第302章 定鼎(二)下
自从杨茗联合左良玉攻打襄阳、承天以来,湖广大地就陷入一片战火之中。白旺、王体中等贼军将领都是能占善战的宿将,而留守在这里的贼军也是精锐之师,再加上李自成在这里经营快两年了,根基较为稳固,杨茗、左良玉攻打了一个多月,愣是没攻下来。
杨茗围困襄阳还好,王体中兵力不多,都以防守为主,进攻的承天的左良玉却闹了个满脸灰。白旺攻防结合,防守为主,时而出精锐偏师袭击左良玉大军,有好几次左亮大军差点被击溃了,若不是白旺手中兵力不足,只怕左良玉早就大败了。
如此一个月下来,左良玉心中早就生出退意。杨茗却骂道:“堂堂男子汉收到这点挫折就想放弃,难怪经营武昌这么多年实力任然这么差劲。你想退出?我马上和白旺结盟,一起攻打武昌。”
左良玉这才明白杨茗是个女人,圣人说:“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这两类人物,一旦被缠上了,除非他甩开你,否则你只能和他缠到底。
恰巧这时候李自成带着大军自河南南下,先经南阳,杨茗留在南阳的那几万人马自然无法挡住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南阳一失,杨茗没了根基,而且李自成大军随后就到。杨茗顿时心慌起来,现在情势,她知道将来得天下非朱震莫属,若要依附,只能依附朱震,若是依附其他人,将来还是会被朱震击败,再投靠朱震,却也会落下事二主的名声。
杨茗想了许久,打算暂时退到汝宁一带,看看事情还有没有转机。现在他本来就是朱震册封的征西将军,若是朱震大军杀到,自己追随其后,也是理所当然,没人会说闲话。
杨茗的悄然退却让左良玉再一次感受到女人的难缠,面对着李自成气势汹汹压过来的几十万大军,左良玉心中先胆寒了半截。
此时他不禁想到,自己拿什么去和朱震争天下?李自成被朱震追赶的如同丧家之犬,国都西安都不能保,但却能吓得自己四处流窜,若是朱震大军杀来,自己岂不是连流窜的力气都没有了?
李自成到达襄阳之后,立刻和一班文武官员商议道:“李超涂大军随后就要杀到,襄阳弹丸之地,自古以来没有因此成大业者,金陵却是龙兴之地,古来多有居金陵半分天下,明朝太祖竟然依据金陵成就帝业,现在金陵仅有六万士兵,除了少量山东军,其余都是明军旧部,可以图之。”
白旺却力谏道:“此去金陵,尚有千余里,图中有左良玉、袁继贤等拥兵军阀,南直隶附近也有明军重镇,急切之下,不可图之,李超涂大军飞速而来,不日即可追至襄阳,我们若是失了襄阳,又未能攻克金陵,那时当真无家可归了。襄阳虽然不是龙兴之地,但我军经营已久,根基稳固,以此为依托,尚可守住李超涂的进攻。古人云,刚不可就、柔不可守,李超涂劳师远征,至刚至强,必不能持久,一两个月不能攻下襄阳,必然班师,那时我军在做良图!”
李自成不听白旺直言,命令白旺集结大军,以为先锋,大军顺流东进,先取武昌。此时,李自成部下除了从西安带出来的兵马,加上河南途中一些城池的守军回合白旺镇守襄阳的大军,总兵力又达到三十余万,左良玉听到李自成三十万大军水路并进,要取武昌的消息,先是吓得大惊失色,随后把心一横,心想你李自成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取南京么,我就赶在你前面把南京城多下来让你瞧瞧。
就在李自成集结荆襄一带兵力时,左良玉率先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也号称三十万大军,水路并进,声言要去南京,诛杀弄权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
这个消息传到南京,登时引起震动,正是一物降一物,李自成怕朱震,却让左良玉敬畏不已。马士英等人自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随着东林党的入狱,加上有掌控了南直隶一带和南京城的少量军权,越发骄纵,有时连朱震也不放在眼里了,却怕左良玉怕的要死。
做了半年多安稳皇帝的朱慈炯召集马士英等一班大臣紧急商议大事,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只得出一个结果,此事还需请太皇太叔、济王朱震前来护驾。
马士英虽然很不愿意,他知道朱震若来,自己的地位马上要拱手相让,但现在左良玉大军压城,还能有什么办法?宣召朱震进京护驾的诏书发出。南京城的官员们心中渐渐安定下来,北京城里却又起了波澜。
李超辉、黄永年等一班官员都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济王殿下若是能在此时带兵去南京勤王,可先昭示马士英等权臣的罪名,为东林党人平反,即可掌控朝政,又可获得东林党人的支持,再用大兵剿除左良玉并南直隶诸军阀,便可重新一同天下!
到时候再百官劝进,皇帝禅让,朱震就可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了。此时,朱震正在着手实行新政,已经颇有成效了。他仿照君主立宪制设立内阁,内阁首宪称首相,兵部正式从撤销,设立地位等同内阁的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直接管理,目前军机处还只有朱震一个光杆司令和几个参谋,但等天下平定,李超涂、朱亮等大将就进军机处了,而朱震也可名正言顺,不伤面皮的把军权收归中央。
内阁下辖的部院也有以前的六部扩为十几个,包括户部改组的税务部、国土部,礼部改组的教育部等,自己在山东办理的那个军事学院正式升格为正规的大明军事学院,以后想要担任军官必须从军事类学校毕业,国子监也被改成大明国立大学,许多教材都是朱震亲自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全国推广新政培养人才,好在北方士子凋零,正统儒家士子少的可怜,朱震这一措施也没受到太多的挑战。这些制度虽然还不完善,但却在慢慢改进之中,至于宪法,这东西还是等等,谁会没事做出一个东西来限制自己的权力?要立宪?等自己老了,快要退位了再说,至于等自己老了在立宪,是否马上会被废除,朱震不用去考虑,就是朱震现在立宪,等自己死后总会有些野心大的子孙去挑战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没有几代人的努力,不经过几次反复验证,是不可能形成的。
第303章 大结局
想着北方渐渐进入正规,朱震心想也是该到清理南方的时候了。南方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没有两三年休想初见成效,等两三年后,北方新政也应该初见成效,第一批人才也都培养出来了,正好可以开始在南方推行新政。
主意打定,朱震加封刘斌为讨逆大将军,全权负责江南军事,正式宣布不听朝廷号令的将领为叛逆,令刘斌统精兵讨伐之。同时任命任命水军统率钟彬辅佐刘斌,三万水师全部听从刘斌调遣。
镇守山东的刘斌得知几位兄弟纷纷在河南、陕西建功立业,自己却留在山东吃干饭,早就眼馋了,哪知道突然时来运转,自己居然被加封为讨逆大将军,爵同朱亮、李超涂,比蒋健、周云等还要高上一级,心中甚喜,连忙选了一万五千精兵为陆路,同时命令钟彬三万水军沿海岸南下,从长江口逼近金陵。一万五千精兵到达淮安之时,出现了一件让刘斌措手不及的事。
南直隶附近一带七层以上的将领纷纷带着大军来到淮安,总兵、副将就由二十余人,总兵力约有二十余万。若是这群人是来打仗的倒是好,刘斌手里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兵马,但朱震已经让他的亲卫队长,如今担任朱震亲卫军“虎贲”军的统领刘峰已经带着一万虎贲前来增援。朱震的亲卫可是整个山东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对付南方那些明军,一万人足可顶上五万。再加上钟彬三万水师和南京城中郭子健、路振飞统率的六万大军,完全可以和这些没有统一指挥的旧明军一战。
之所以说让刘斌措手不及,是这二十几万兵马几十位大将全是来投降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别人眼巴巴的走过来投降,你总不能再打别人了吧,但是这投降的兵力是自己二十几倍,刘斌敢带在身边?而且他们之中也不知道有几个是真心投降。
就算是真心投降,现在也没理有解除他们的兵权,让这些善于见风使舵的人掌着兵权,始终是件祸事。刘斌不敢擅自处理此事,马上上报给朱震,朱震听了,想起前世学南明史时,有一段关于‘多铎屯兵淮安,五十几万明军赶来淮安投降’的描述,以前还有些不信,现在是完全相信了,至多把数字夸大了一点而已。他密示刘斌,所有来投降的将领全部接受,寻机挑拨他们自相残杀,然后夺了他们的兵权。
刘斌领了朱震密诏,便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放出风声,说济王殿下要在他们之中选一个素著威望,能力出众之人做讨逆大军的副帅,统领所有来降的明军进攻左良玉。
风声放出去后,那些将领们果然骚动起来,先是明着暗着拜访刘斌,希望刘斌能给他们说句好话,刘斌趁机从中挑拨离间,然后许多将领们见面之时开始面色不善,慢慢演变成横眉毛瞪眼睛,破口大骂,最后大打出手。
等到他们乱成一团之时,刘斌设一宴招待所有将领,宴会上突发奇兵,把所有将领都控制起来,然后召集所有降军的中层将领,当众宣布那些将领们的罪行,一一处斩,又好言安慰那些中层将领,应许给他们升官,这样除了极少数将领们的亲信,其余中层将领大都欢喜。
接下来的几天,刘斌陆续镇压了一些小型暴乱,开始把那些失去将军的士兵收编,又提拔许多中层将领担任将军,二十万大军竟然被刘斌给控制了下来!
等到钟彬大军到达长江口时,刘斌正式南下,原本还心存侥幸的一些将领见刘斌轻易的控制了二十万大军,心中一片死灰,又不敢投降,怕走先前投降将领们的老路。相反的,那些中层将领们见着一个个和自己地位相当的旧识升任游击将军甚至参将、副将,心中隐隐生出希望主将投降的想法,一个个都消极殆战。
刘斌兵至扬州宝应,此地一个参将级别的将领居然发现根本指挥不动部下了,吓得跑到刘斌军中,表示愿意放弃手中军权,任凭刘斌处置,只求能绕过他性命。
刘斌收编了他的部下后,反而拨给了他五千精兵,让他继续镇守宝应,他大喜过望,同时也传给将领们一个讯息,济王不是不接受投降,而是你必须交出手中军权,然后任由济王给你分配军队,当然,再分配到你手中的人马肯定是济王的亲信担任要职的。
于是,剩下的三层将领们也纷纷投降,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刘斌依样画葫芦,都给他们重新拨了职位相当的兵力,让他们继续镇守,这些士兵都经过他的整编,其中参杂了许多山东嫡系,也不怕他们反复。
刘斌大军一路兵不血刃到达南京城下,而就在此时,武昌传来消息,左良玉病逝,他儿子左梦庚继任,也派人来刘斌处受降,表示愿意献出手中兵权。
刘斌先是一惊,左良玉前些日子不是好好的,怎么说死就死了?他疑惑的问左梦庚的来使,那人笑道:“大帅此时身亡,是最好的结局,济王仁慈,想必不会为难一个死人,少帅暗弱,又愿意交出手中兵权,以济王殿下雄才大略,定能保他一世富贵。”
刘斌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同时说道:“你回去告诉左梦庚,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父亲的苦心,只要听话,一世富贵断然少不了的。”
左良玉即死,左梦庚投降,南直隶、江西等地尽皆落入朱震控制范围。刘峰带着那一万虎贲回到北京,又护送着朱震浩浩荡荡的来到南京。先是放出被郭子健关押的东林党诸人,然后抓捕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申诉罪状,列为奸臣,尽皆斩之。
又让刘斌继续带领大军招抚福建、广东。自己则坐镇南京,掌控朝政,此时北京新政尚在关键时刻,李超辉、黄永年、吴道德的尽皆有要事在身,朱震此次前来随从的官员大都是原明朝降官,幸好南京尚有陈杰,否则朱震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陈杰原本就有督察院左幅都御使的官职,现在名正言顺的扶正,并担任辅政大学士,没人敢说闲话。
南京在朱震亲自坐镇下,渐渐稳定下来,而此时,李超涂、朱亮分别传回好消息来。李超涂追击李自成,终于在襄阳地区追上,先后在襄阳、承天、德安等地交战九次,九战九捷,歼灭贼军二十余万,现在李自成身边只剩下十万余人。朱亮追击李过、高一功率领贼军,追至汉中时,镇守汉中的贼军将领贺珍、罗贷等秘密投降朱亮,朱亮令他们伏击李过,李过突然遇袭,阵型大乱,朱亮随后率精兵赶到,一场混战之下,党守素、辛思中当场被击毙,贺兰被俘虏,只有李过、高一功带着三万残兵逃到四川去了。
朱震闻讯大喜,时又逢郑心兰和苏惜雨二人有喜脉,心中更加开心,心想五年了,自己终于融入这个世界了。
此时,正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十二月,朱慈炯的隆兴年号准备明年再用,朱震趁机请旨大赦天下,除了极少数十恶不赦之徒,其余贼匪,叛逆,只要诚心悔过,既往不咎。同时,下令除了李超涂率大军继续围困追缴李自成外,其余将士休兵,养精蓄锐,待到明年开春再战,同时郑重警告各地贼匪逆贼,若不在明年开春王师出征之前投顺,待到王师一举,再不受降!
月底朝会,文武百官尽皆劝上禅位于济王,王当朝呵斥,大骂文武百官,文武百官面不改色,据理力争,声言王功高德厚,当为人主,王拂袖而去。
百官继续劝进,时东林党人也以为上失德,王为东林党平反,德高望重,发动儒林士子上书劝进。有禁卫大将郭子健、虎贲大将刘峰佩剑入朝,声言上不禅位,当为天下人所弃。上无奈,只得下诏禅位于王,王不受。
大学士陈杰言王谦虚,非不受,上可再下一诏。诏书右下,王再次不受,百官尽皆失措,时礼部部长张晋彦、教育部副部长冯文权等进京述职,见百官无措,笑曰,这有何难?待我为君谋之。
明年正月初一,当天子祭祖拜天。王为宗室,当随从,至太庙,众将突发制住王,加以黄袍皇冠,上出,令大学士陈杰宣读禅让诏书。王见木已成舟,遂受禅,尊崇祯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革隆兴帝号,封宋王,改元武威,以今年为武威元年。武威皇帝即位,削减天下赋税,百姓均悦,称天降圣祖!
——《帝国通史》
…全书完…
后记
呃,写完了,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兴明》断断续续写了十个月,中间太监两次,加起来有四个多月,真让我汗颜。
本书以朱震登极结尾,这时甚至连天下都还未统一,更加不要说新政、争霸了。但我为什么要这样结尾?我很自卑的告诉大家,若是再让我写几场统一战争,我还能写,但是去写新政什么的,我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