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明-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87章 问鼎(六)下
第二天,袁宗第睡到巳时时分才起来,昨日批复了李超涂的战书后,他便命令士兵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明天决战之时,若是明军遵守诺言,只用对等的兵力同他们作战,那就绝对不同于以前的例行作战,肯定是场生死之战。
此时,已是七月份的光景,天上的太阳就像下了火一般,及其恶毒。李超涂选的作战时间又是正午时分,当真是考验士卒们的精锐程度,若是换了一般的乌合之众,这种情景下不要说打仗,便是站上一时半会儿,就会萎靡不堪了。
战鼓擂上三通,士兵后们嗷嗷的吼上几声,当是壮一下威势。同时也发泄一下胸中的闷气。这么猛烈的太阳,铁制的兵器都滚烫滚烫的,更不要说穿在身上的铠甲了。
军令如山!不管怎么的苦,士兵们都得挺着。但令人迷惑的是,两军对阵了半个时辰,却没见有任何动作。若不是粗略估计了一下明军阵势陈列的士兵足足有十三四万人,袁宗第又要怀疑李超涂是不是在调虎离山,趁着自己和他决战时,偷偷的跑去袭击自己大营去了。
想到这里,袁宗第回头看了一眼大营,见那边一片静寂,这才放下心来,策马而出,高声叫道:“李将军,你这是何意?战法是你定下的,袁某前来应战了,你却迟迟不出战?”
李超涂听了,也策马走到阵前,大声笑道:“我们不是已经在比试了么?比别的,待会你又要说我用阴谋诡计赢你,不算好汉,现在咱们就比士气,看看在这太阳下,谁的士兵能熬得久一些。”
袁宗第听了,顿时一愣,还有这种比法的么?就在他**之时,又听得李超涂大笑道:“既然袁兄等不及了,那现在就开始决战吧。袁兄麾下兵力在十万人左右吧,我若是派出十万人,你就没有预备部队了,待会我若是出尔反尔,你定然会吃大亏,这样吧,我们各派六万人,至于骑兵、步兵的比例随便自己调配。你看如何?”
袁宗第一听,这个方法看上去还算公平,其实很不公平,对等的兵力并不是指双方人数相当,而是指战力相当吧!当初自己十万大军只能和六万明军杀个旗鼓相当,现在双方各出六万人,自己不是落了下风?不过若是把话摊开了说,就是承认自己麾下士兵不如明军精锐了,更加会打击士气,袁宗第心中苦笑,明军果然不会公平的和人决战一场的。但是这暗亏只能往肚子里咽,想到自己手中还有四万预备部队可用,就算待会李超涂要出尔反尔,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心中好过了一点。便应承了下来。
商议一定,战鼓声又开始响了起来,双方各自开始调兵遣将,排兵布阵,袁宗第想了一下,大声说道:“兄弟们,明军一直以来都是靠着不折手段的去算计别人才能每战必胜的。可是现在他们提出要公平的和我们一战,甚至还摆明了说和我们比的就是士气,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如今的明军强大了,开始瞧不起我们。敌人瞧不起我们应该怎么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得他们趴下了!
贼军士兵被袁宗第一激,胸中又生出一股血气来,回想起和明军的几次交战,那一次明军不是靠着偷袭、离间、埋伏打败他们的,今日终于有机会和明军公平的决一死战了,待会一定要打出大顺军的微风来!
在袁宗第的令旗指挥下,贼军士兵紧紧握住热得烫手的兵器,挺起原本为了避开身体和盔甲接触而龟缩的胸膛,雄赳赳的的踏着整齐的步子,向前方走去。
李超涂看着袁宗第居然把原本有些萎靡的贼军士兵又激励的士气高涨起来,心中暗赞,果然不愧是李自成麾下五大制将军之一,深得兵法之道,若是自己手中兵力真和他相当,又在相同的情势之下,能否战胜他,也是未知之数。
不过,这些假设不成立,现在自己兵力两倍于他,又得情势,要胜他自然是易如反掌。他也挥动令旗,二万骑兵、两万铁甲兵和两万弓箭手脱离阵列,缓缓前进。
鼓声过后,号声大作,相比起袁宗第,明军还占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除了有李超涂纵观全局,每一路初战的兵马都由刘肇基、蒋健这样久经沙场的宿将带领,而袁宗第麾下,除了刘忠,就没有别的大将了。
果然,接战之后,尽管贼军士气很高,但是弥补不了战斗力的差距,加上指挥没有明军灵活,很快就落入下风。袁宗第看着战场吃紧的局势,焦急不已。
虽然他知道大顺军的战斗力同明军尚有些差距,却也没料到差这么多,完全是压制性打击。由其时明军那两万骑兵,自己步兵布置的防线根本就是一触即溃。
增加兵力?不可能,这正好给了李超涂增兵的借口,他手里还握着八万预备队没动呢!再退回营寨?或许李超涂用骑兵包抄,步兵追击,很可能让自己全军溃散,连营寨都丢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贼军虽然被明军压着打,但却也显出了他们顽强的一面,还是在努力的支撑着。太阳慢慢的西移,眼看就道傍晚时分了。这时虽然没有中午时分那么火热了,但大地却开始散发白天时吸收的热气,仿佛把人放在蒸笼哩蒸煮一般。空气中混进了这些地气,也显得格外闷燥。
袁宗第自己都不敢相信,士兵们能顽强的支持这么久。好了,这一天总算要过去了,又多拖延了一天时间,明日,若是皇上再没有指示,自己只能退回洛阳,凭借坚城据守了。
他命令士兵发出收兵的命令,然后指挥身边的士兵一齐想着李超涂喊道:“李将军,天色快要黑了,今日就到此为止,明日接着再战如何?”
李超涂叹了口气,自己还是小瞧贼军的战斗力了,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支持半天多。他嘴里慢慢吐出两个字来:“收兵!”
这一夜,是袁宗第最踏实的一夜,明军也不是铁打的,白天站在太阳下晒了一天,今晚没力气再偷袭了吧。到了半夜时分,袁宗第被一阵雷鸣生惊醒,他先是吓了一跳,随即仔细一听,这是真正的雷鸣声,不是马蹄声。
伴着雷鸣,还有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接着,哗啦哗啦一阵,竟然下起大雨来。袁宗第心中一喜,下了大雨,明日的决战可以免了吧,而且,大雨过后路面泥泞,不适合长途行军,短时间内,李超涂无法拿奔袭洛阳来要挟自己了。
更深一层,袁宗第不愿承认也得承认的是,明军的骑兵是在太厉害了,那些战马都是真正的蒙古战马,大多是从金虏手中缴获的,比起自己的麾下骑兵用的甘肃、宁夏一带出产战马冲刺里强了许多,每次骑兵对阵都要吃大亏,现在路面泥泞,骑兵冲刺里大减,就是再要决战,距离又拉近了不少。
胡思乱想了一阵,袁宗第又睡了过去,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自从出征一来,他很久没睡得这么舒服了。精神状况,也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好过,他正在考虑着今日李超涂会不会来挑战,就听得士兵进来禀报,明军在营寨外面搦战。
袁宗第嘴角一翘,说道:“传我将令,今日只守不战,答复明军,今日免战一日,明日再战。”说完这段话,袁宗第心中生出一股得意的来,像是出了一口恶气一般。似乎和明军对战以来,一直是明军在掌握这战争主动权,没回都是他们想战就战,想停就停。
没多久,士兵就回来告诉袁宗第,明军已经撤走了,临走时说明日中午时分,将军一定要记得赴约。
袁宗第这时竟然隐隐生出一股老天爷庇佑今晚再下一场大雨的心思来。最好发一次洪水,明军的营寨不是安扎在小丹河下游么?若是发了洪水,我在掘开小丹河,十几万明军就要喂鱼了。
想到小丹河,袁宗第心中又露出迫切的希望来,他当即跑到河边巡查了一回,昨夜的大雨虽然让河水涨了不少,可是远远还没达到能淹掉十几万明军的地步,这点水一旦散开了,顶多就盖过小腿吧!
袁宗第带着失望回到营寨,只能无奈的等待明天到来。
第288章 问鼎(七)上
让袁宗第失望的是这天晚上天色很好,明月当空!就昨夜下的那点小雨白天被太阳一烤,地面又恢复硬朗。看来明日的决战是避免不过了。
第二天,袁宗第依约带着士兵出来营寨,和明军厮杀了一天。杀到傍晚时分,袁宗第正准备收兵,却听到背后营寨哩传来惊天动地的杀喊之声。他心中大惊,仔细观看了一下李超涂布置的阵势,果然少了一万余人。
袁宗第暗骂自己糊涂,这么容易就着李超涂的道了,前两天李超涂中规中矩,显然是在迷惑自己,好让自己放松警惕,不用想,李超涂昨晚上就已经把偷袭自己营寨的兵马布置好了。
来不及多想,袁宗第赶紧命令收缩军阵,命令刘忠指挥战场上还在同明军厮杀的士兵拖住明军,自己连忙带着身边留的四万预备部队回师救援营寨。
李超涂听到贼军营寨传来的信号,知道陈永福已经得手了。正如袁宗第所想,李超涂前两天的动作确实是做出来迷惑袁宗第的,但是陈永福这一路兵马却不是昨晚上安排的,而是昨日中午前去贼军营寨挑战时就安排好的。
他知道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肯定瞒不过袁宗第的耳目,于是就在白天公然调动军马前去贼军营寨前挑战,趁机让陈永福带着一万精兵绕道贼军扎营是依托的苏山后面藏了起来。
营寨是用来休息、防守的、生活的,这就需要水源、地势、营垒等,所以大都会依山傍水,这也就正给了种种依据地势破营寨的法门。李超涂大军到来之时歇停的那一日,便是仔细观察了一下两军营垒。
先是看到自己营垒立于小丹河下游时心中一惊,随即想到卫辉七月少雨,就算下了大雨,涨了洪水,这下游地势开阔,水势流散开来,也不成要害了。贼军占据了上游,又依托了山势,周云安营扎寨时只能背靠水势了。
待看到袁宗第考察袁宗第营寨安扎的形势,端是易守难攻,回去苦想了许久,才想出这个计策来。如今袁宗第果然中计,自己袭贼军营寨,再用精锐骑兵追击,定能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到时兵临潼关关城之下,济王布置剿灭李自成的大计就完成一半了。
果然,战场上和明军厮杀的贼军见主将袁宗第撤退,自己营寨快保不住了,心中大乱,李超涂趁机再出一支精锐骑兵从右侧杀出,鏖战了一天的贼军如何抵挡得住,很快就被搅成一锅粥了。
李超涂见战场上局势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挥动令旗,先让周云、蒋健各自带领步兵包抄从两翼包围战场,然后四万骑兵全部撤下,自己亲自带领,绕过战场,直奔贼军营寨而去。
袁宗第刚刚回到营寨,还没来得及同陈永福接战,李超涂便带着骑兵呼啸而至。袁宗第心中大惊失色之下,想着若是全军覆没在此,李超涂西征更是一马平川。
“当务之急,以保存实力为上!”袁宗第念头闪过,给刘忠传下撤退的信息,然后带着四万人马开始向怀庆撤退。
李超涂决议要一战拿下洛阳了,便驱动大军穷追不舍,袁宗第逃至怀庆后不敢停留,又知道李超涂想要趁势拿下洛阳的企图,把心一横,干脆不去洛阳,直接奔回潼关去了。
李超涂见袁宗第不会洛阳,也乐得如此,便放弃追击,会同大军直抵洛阳城下。洛阳城的守军基本上被袁宗第抽调一空,如何挡得住十几万明军进攻,一战便被李超涂拿下城池。
李超涂拿下洛阳,决定休整三日,同时派人飞马传书北京,禀报河南战况。
如今的北京城再也没人相信李自成还有能力反攻了。特别是王明在平阳一带闹得翻天覆地之时,那些官员们都恍然大悟,难怪济王殿下一点都不心急,原来早就胸有成竹了。
人心慢慢的稳定下来,京畿附近算是走上正常轨道了。朱震吁了口气,总算可以稍微放松几天了。可是这口气还没吁完,李超辉便找上门来诉苦了。
“王爷,您倒是轻闲了,下臣可是烦死了,那些官员们每天都跑到下臣这里来,直接的、间接地、行贿的、攀亲的,想着要我给他谋个实缺。嗯,据说黄永年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李超辉笑道。
朱震听了,笑眯眯的问道:“只怕你自己也想来问问,什么时候正式录用那些官员吧。”
李超辉道:“王爷明鉴,现在在京的官员有近两千人,王爷进京后,为了安定人心,一直都答应会重新启用他们,甚至他们的官职也还都保留着。可却一直没有授予实权。再加上先帝在位时换官员换的太勤快,王爷授予的官职又都是依照他们担任过的最高职位授予,现在北京街上尚书、侍郎一抓一大把,这实在不是个办法。而且随着北方的渐渐稳定,许多流散的人群慢慢的归来,各繁琐杂事也都多了起来,各个衙门开始运转不灵了。王爷从山东带来的官员实在太少了,一个官员都兼管着好几个衙门,不说别人,就说下臣,又管着户部,又管着半个兵部,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朱震叹气道:“我没给先帝的那些官员们事实,也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正像你刚才说的,尚书、侍郎一抓一大把,可是真正能任命的只能有一个吧,给谁好?无论给谁,别的心中都会有气。”
李超辉道:“王爷以前和下臣谈及历代朝廷结构时,不总是说权力太过集中么?为此前些日子您还专门吧税收这一块从户部划了出来,成立专门的税务部,其他的五部是不是也可以细分一下呢?”
朱震听了,心中露出欣喜之意,看来自己这些年给李超辉灌输的超前管理模式没白费,他居然能提出细化部门职权来,这正是将来自己准备实施的方案!朱震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样一来,肯定会削弱官员们手中的权力,现在天下还未平定,就实施合适么?”
第289章 问鼎(七)中
李超辉道:“不会,现在的情势和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很是不同,历朝历代皇帝都是仰赖着一群官员们才得以开朝立国的,身边自然有许多功劳显赫的官员们,皇帝不得不迁就着他们。可是王爷却是用中兴之主的身份出现,那些官员们却都在此之前有过从贼的记录,不仅无功,而且还有罪,王爷不追究他们的过失就感恩戴德了,那还敢有什么怨言。”
朱震想了一下,说道:“其实我想了许久,主要原因还是我兴起的时间短了,根基不稳,身边没几个心腹官员,若是一下子把权力交到他们手中,若是他们对新政稍有不满,集体反弹,只怕控制不住。”
李超辉道:“王爷这是高看那群官员,而小瞧自己了,凭借王爷现在的威望,他们有谁敢不小心行事。”
朱震道:“问题就在于本王过几日又要离京了啊!”
李超辉奇道:“王爷又要离京?离京做什么!”
朱震也奇怪道:“当然是去打仗了,难道你还以为我能去哪里。”
李超辉道:“王爷,您还准备亲自出征啊!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要坐镇北京了,领兵打仗、一统天下的事自然由那些将帅们去完成了。”
朱震突然想起,这些日子一来,自己一贯专行独断,很少听取谋臣将士的意见了。他问道:“你们都这么想么!”
李超辉道:“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认为,王爷会坐镇北京城。王爷,您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不能老是只主意军事,却忽略政事,须知道政事才是立国之根本。不说远了,就说李自成,他之所以这么快的败亡,就是缺乏政治眼光,你瞧他的大顺政权,建立都快一年了,却连个税收措施都没有,上百万的军队豢养和官员俸禄居然靠追赃助饷来维持,结果他察觉到追赃助饷对自己很不利,下令禁止,马上就遇到了财政困难。而且,军队里总需要出几个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可是这些年,哪次战役最终策划不是王爷亲手决定的?李超涂、朱亮几个看似有些名将风范了,可是真正上却从未独自策划过大的战役。”
朱震长吸了一口气,说道:“容我好好想想,明日朝会前,我先找你议事,到时候再答复你,不过你今晚回去了,也仔细规划一下,看我们能把六部变成多少个部院。”
李超辉告退后,朱震静思了一会,突然苦笑道:“真不知道我是穿越过来的还是李超辉是穿越过来的,他比起我还热衷推行新政。不对啊,起初之时我经常和李超辉说那些新政,现在怎么很少说了,好像心中很不情愿似得。”
突然,他猛然醒悟,推行新政,将来权力损失最大的,就是自己。自己以前设计的新政类似语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一旦实施开来,权力被最大限制的就是自己。所以自己在潜意思里变得抵制新政来。
绝对不行,得好好平心静气的想一想,我不能被权力迷住了双眼。朱震自言自语的说着,站起身来,回寝宫去了。
这一夜,朱震想了整整一个晚上,他尽量去想推行新政的好处,想若是不推行新政中国在往后的三百年将会招受的屈辱。朱震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是那般自私,他真正感觉到一个人不能同化世界,所以你只能被世界同化了才能生存的含义,或许,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同化了吧。
我应该做点什么,来证明我和别人的不同。朱震想着,握了握拳头,做出一个让自己心痛的决定。
第二天朝会前,朱震果然先把李超辉叫到文华殿,下定决心的他还把黄永年等几个山东带来的心腹文官也都叫了过来。他铿然说道:“本王作业想了一晚,决定从今天开始,正式组建新的朝廷,并推行新政。你们都是本王的亲信之人,本王在此之前想想得到你们的支持,若是连你们都不支持本王,那新政肯定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李超辉、黄永年齐声说道:“不管王爷的新政如何,我们都坚决支持!”
朱震道:“好,新政第一要务,就是重新组建朝廷机构,这就需要录用大批官员,本王曾经承诺那些降官会录用他们,但是本王看了一下,这些官员们中有四层都是世代承袭下来的,这官职世代承袭的弊处也不要我多说了吧,所以本王首相想把这些官员全部刷下去。”
李超辉听了,心忧道:“这也太急切了吧,不如这样,那些世代承袭的官员们在任职前,再多加一次考试如何?其实这些世代承袭的官员中也有不少有真才实学的。”
朱震想了一下,道:“也好,超辉,我昨晚让你规划一下部院的划分,你分好了么?”
李超辉道:“这事不是臣一人能够胜任的,臣有些建议,具体还是等王爷定夺。”
朱震看了李超辉一眼,知道他是谨慎。也不以为意,结果李超辉递过来的奏章,开始看了起来。
就在朱震看奏章之时,一名小太监走了进来,恭敬的说道:“王爷,河南有加急战报送到。”
朱震放下李超辉的奏章,喜道:“快呈上来!”他对河南的战局可是放心的很,李超涂十四万大军若是胜不了袁宗第十万人,那也不用回来见他了。
果然,打开战报一瞧,李超涂已经攻下洛阳,准备在洛阳休整三日,继续攻打潼关。同时也隐晦的表示河南地贫,百姓穷困,请多调集些粮食过去。
朱震看完后,把战报给李超辉等瞧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该朝会了,你们先去吧。”
李超辉道:“王爷迟迟没发兵进攻太原,就是等今日吧。李自成得知我大军兵临潼关,必定前往救援,此时我大军发往山西,只需攻下太原,便可一路高歌猛进,直逼西安。”
朱震笑道:“正有此意!”
第290章 问鼎(七)下
第290章 问鼎(七)下
北京城大明门,旌旗随风飘扬,号声悠然长作。朱震把北京城的大小官员尽皆集于城门之外,当然,除了官员,尚有朱震精心挑选的五千铁甲。
早朝之时,朱震废除世袭制度的命令颁下,许多官员表面上不敢言语,心中却是不满。朱震灵机一动,便把他们全都请来参加誓师大典。
明代文官积弱已久,见着这军威,那一点不满之心马上被压了下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无论是军权还是朝政,全都掌握在朱震之手,而其羽翼大多是出身寒门,朱震的政策对于自己嫡系部下的利益都没有什么损伤,自然无人会反对,光靠着自己这些没有实权的官员,如何撼得动朱震的地位?
誓师完毕,此次出征将领由刘斌、黄得功等十余位总兵官统率着马步军九万人以及金虏降将阿济格等带着三万金虏铁骑,可以说除了罗刚毅手中还有三万人马,北京城是倾巢而出了。
朱震也正式决定筹建征西行辕大营,加封李超涂为镇国大将军、朱亮为靖远大将军,为大营主将,各自统兵西征,准许便宜行事。这是山东军首次不在朱震的指挥下打仗,若是能一战克敌,便标志着完整的军事体系正式形成,以后便是没有朱震,山东军亦能纵横天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朱震誓师出征前,已经升任副将的王大勇便押送着百余门大炮向太原进发了,朱震准备在最短的时间了攻下太原城,以壮军威,所以下了了大本钱,调集了北京城的所有火炮,若不是觉得时间火炮够用了,他还想去山东把钟彬军中火炮都调过来。
王大勇走的是固关一线,这批火炮在运到太原之前,恐怕还要现在固关呈威。就在朱震决定出兵的前天晚上,镇守真定、保定一带的甘剑锋遣部将领三路偏师夺回前些日子贼军反攻时夺去的平山、行唐、获鹿三县,自己却领主力精兵一万五千余人奔袭井阱关,苦战一夜,全歼井阱贼军。
在李自成退去之时,便有反攻的野心,所以任然分兵把手着山西进京畿的关隘,除了被朱震追击李自成时顺便袭取的紫荆关,倒马、井阱、固关等都在贼军手中。
朱亮安抚山西时,大军从居庸关入山西的。居庸关本是太监杜之轶献给李自成的,守关的一万五千明军全都丝毫未损,李自成为了收买人心,便让守关的副将萧羽任然统领他们镇守居庸关。而居庸关后的宣府、大同二府却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张天琳镇守,这样便不惧怕萧羽反复。
在李自成败退后,张天琳信不过萧羽,马上带着一万精锐感到居庸关,接管了居庸关的防务,这样一来,居庸关是安稳了,但大同、宣府没有大将镇守,被贼军追赃助饷迫害惨了的官绅士族们蠢蠢欲动起来。
其时,李自成本来就只给张天琳留下一万五千士卒,张天琳带走一万精兵加强居庸关的防务后,剩余的五千士兵哪能镇守大同、宣府广大的地方?不得已,张天琳只得丢弃各州县,把军力全部集中到大同、宣府两座府城中。
镇守各州县的贼军一走,蠢蠢欲动的官绅士族们再也肆无忌惮了,反对李自成的武装叛乱首先在阳和爆发。
阳和位于大同府城北面五十里,是山西和蒙古交界,设有阳和卫镇守之,卫指挥使唐志明早在姜镶投降时也一道投降了李自成。那时李自成和朱震抢时间,心急着攻打北京城,自然没有去顾及边远小镇了。
李自成败退后,许多官绅士族纷纷找到唐志明,暗示他李自成已经是明日黄花,灿烂已过,接下来是凋谢了。唐志明心中思之,偌大的大同府只有二千五百人镇守,而我部下士卒就由近五千人,再加上官绅士族都支持我,攻取大同易如反掌。待到济王平定天下之时,我终究是投降过贼军之人,若是没有些功劳,将来就是济王仁慈,不夺我官职,却也没有什么前程可言。若是有平定大同、宣府的大功,济王待我,肯定倚重有加,若能同济王大军夹攻居庸关,更是大功一件!
相同此节,唐志明不再迟疑,答应前来游说的官绅士族们,但让他们回大同城做内应,务必献给自己一座城门。
官绅士族回到大同城后,巡查了许久,摸清楚了大同贼军换班的时间,发现凌晨时北城门总会有半刻钟的功夫无人巡视,而此时镇守城门的只有一队三十余人的贼军。便把这个消息告诉唐志明。
唐志明大喜,和官绅士族约定以举火为号,凌晨时分从北门突入。果然,在官兵猝不及防之下,被官绅士族们组织家丁护院夺了北门,献给唐志明,唐志明纵军进城,城中贼军前来堵截,被唐志明同官绅士族里应外合杀得大败,连夜弃城而逃,唐志明穷追一阵,二千五百贼军只剩下一千余人逃入宣府。
唐志明率军回城,城中官绅士族以为英雄,率领百姓夹道相迎,唐志明心中甚喜,隐隐生出几分骄气来。
而这时候,朱震尚还在同金虏在京畿一带打游击战,天下局势还未明朗。唐志明不敢投效朱震,若是朱震再败,自己岂不是三番四次反复之人?但张天琳尚领大军镇守居庸,太原也是李自成的地盘,自己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大同一个小有名气的生员跑来对他说:“将军讨贼,有功于社稷,但因将军趁有过从贼之耻,官绅士族借助将军兵力赶跑贼军后,都不会服从将军,将军之势,实在危矣!倘若将军能尊奉大明宗室,续先帝之祀,委以将军军政,将军号令大同、宣府乃至太原大明官吏将士,驱除贼军,定然一呼百应,再也不惧张天琳一匹夫矣!”
唐志明想了一会,说道:“如此一来,若是金虏胜了还好,若是济王殿下获胜,只怕不能容我。”
那人笑道:“将军多虑了,先不说济王殿下胸襟,就是将来济王殿下出兵山西,也多有仰仗将军之处,岂有不容将军之理?何况又非将军称王,称王这乃是他们大明宗室之人,那时将军是外人,自然可以拖言不敢过问宗室之事,把此人交与济王殿下。”
唐志明听了心中一喜,聘用此人为随军幕府,便收大同境内宗室之人,比较亲近的大明宗室都被李自成虏杀,最后只得到一个叫朱鼎鎳的人,乃太祖十一子代王九世孙。唐志明拥为代王,号称监国,延续先帝之祀。
檄文发往大同、宣府、太原各地,官绅士族们果然从者如云,军民百姓响应者也不少。各地地主武装纷纷起义勤王,唐志明以抵御张天琳为由,假代王诏令调集各地军马入大同,聚得人马六万余人。
唐志明骄心大盛,竟然誓师讨伐张天琳。留下一万人镇守大同,亲自带领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宣府而去。
第291章 问鼎(八)上
第291章 问鼎(八)上
宣府同大同一般,也只有府城驻守着二千五百贼军,加上大同逃去的一千多人,也只有三千五百余人,就士兵人数来说,只有唐志明麾下士卒二十分之一,军力对比,可谓相差悬殊。
行军五日,唐志明大军便抵达宣府城下。宣府因总兵府设于宣化府而得名,是大明边陲重镇之一。宣府总兵不同于内地各镇总兵,内地总镇大抵是明末为了剿灭流寇时设置的,宣府总镇却在明初便有了,可想而知,经过二百多年的经营,宣府的防御力有多么的强悍。
唐志明从军之时,也在宣府做过低级军官,那时他总觉得宣府城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