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邦华本意就是来劝说朱震的,也正想和朱震好好谈谈,便跟着朱震来到一间比较隐秘的房间。李邦华说道:“老朽之所以看重贤侄,除了西铭的关系外,还因为贤侄是真真切切的国家栋梁之才,想贤侄以弱冠之年,横空出世于河南,又转战安徽,令贼军闻之丧胆。山东一战,更是奠定贤侄当朝武将第一的威名。如今国难当头,大厦将倾,也只有贤侄有力挽狂澜于即倒。但贤侄为何如此不知自爱,为争一女子,于同袍血战于大街。幸得皇上制止,未几日,贤侄居然有大张旗鼓的把她接到家中,这种作为,实在让那些对您抱有厚望的人心寒。”

李邦华说道此处,看见朱震仍然神色如常,心中顿时起了三分怒气,冷声说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古往今来毁在女人手里的英雄人物还少吗?皇上明智,不敢为一女子忘记天下,故而又遣还田府。贤侄为何如此不通情理?”

朱震正色道:“当此之际,朝中文武对小侄只敢巴结,有谁敢说我是非?唯有李伯父敢正言,足见伯父耿直,也见伯父对小侄的爱护。但伯父的见解,小侄不敢苟同。量一小女子有何能耐?岂有崩坏江山之理?那些被女人所迷惑的英雄,其英雄气概,还值得商榷。而男人丢了江山,又岂能把罪责归于一小女子身上?至于小侄爱慕陈圆圆,并非爱其美色,而是慕其才名。小侄非好色之徒,伯父应有耳闻,周王送我一对姐妹,我出征之时即留在淮安,便可见一斑?”

说道此处,朱震突然苦笑道:“至于小侄和吴三桂当街血战,今日大张旗鼓迎接陈圆圆回府,只是想告诉皇上,我朱震就是一个好色之徒,一个莽夫。伯父可知道,皇上已经几次有剥夺我军权的心思了。”

第212章 离京(五)

李邦华听了,长叹一声道:“皇上疑心病惯来很重贤侄既然胸有沟壑,倒是老朽多事了。今日来除了想劝谏贤侄,还有些事情想和贤侄商量一下。”

朱震道:“伯父有事,尽请吩咐,小侄定当竭尽全力。”

李邦华道:“贤侄兵法见识无不出众,非老朽这等死读经书之人能够相比的,我想听听贤侄对大明前途的看法和分析。”

朱震道:“伯父谬赞了,小侄哪敢妄谈天下大势,不过伯父要听,小侄到有些许愚见。李自成如今的声威、兵力都远远超过大明,不出数日,陕西便可传檄而定。以李自成的性子,平定陕西后,肯定会北伐京师,不出半年,便能灭亡大明了?”

李邦华惊道:“难道贤侄也不能阻挡李自成么?”

朱震苦笑道:“伯父太瞧得起我了,若在二个月前,皇上能让我做督师,虽不敢保证能彻底剿灭贼寇,却也能担保把贼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类。至于现在,嘿嘿,我敢肯定,李自成若是北伐,绝对是贼军未到,官兵先降!伯父,你要知道天下誓死忠君的人不会有很多,否则也不会出现改朝换代的现象了。”

李邦华道:“大明真就没救了么?”

朱震道:“小侄几乎敢肯定,李自成得到京师后,金虏会想着法子到中原来分一杯羹,此时我大明还有南方半壁江山,若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室中人,能得到南方官员绅士的鼎力支持,大明复兴还有些许希望,至不济,也能像晋、宋那般,苟延残喘。若是出现一个像先帝那样的主,就不好说了。”

李邦华道:“贤侄所说,老朽也天天在想,但想来想去,若要在北京丢后,能迅速控制南京局势,非得陛下血脉前去不可。否则各方有心人士,便会为了续统而先斗起来。所以我已经二次上疏皇上,请求派太子南下监国了,奈何皇上就是不听?”

朱震哂笑道:“你上疏叫皇上派太子南下监国,皇上自然不听,你若上疏请皇上亲征南下,皇上或许会和你好好商量一下呢?”

李邦华道:“这是为何?”

朱震道:“你若让太子南下,南京那边趁机拥立太子做皇帝,那该怎么办?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过,唐肃宗就是被一批文武在灵武拥立的嘛?结果平定叛乱后玄宗只能被囚深宫。皇上今年还没到四十吧,若是出现这种事,只怕能被囚禁还是好的了,有了英宗复辟这件事为借鉴,拥立太子的大臣们不会在犯同样的错误了。”

李邦华听得脸色煞白,连忙说道:“慎言,慎言!说这些话是要杀头的,不过贤侄思虑周密,老朽就没能考虑道其中关节。”

朱震笑道:“伯父身为臣下,所考虑的是大明江山,皇上自然要考虑道自己的皇位了。”

李邦华突然说道:“莫非贤侄也经常考虑皇位?‘若大明宗室有一雄才大略之人,大明复兴或许有几分希望’我记得贤侄上次曾经问我关于懿文太子一脉的事,莫非贤侄真是懿文太子之后?”

朱震道:“慎言,慎言!”

李邦华道:“知道慎言就好,那老朽就先告辞了,等会儿我再秘密上疏请求皇上亲征南下,看皇上有何反应?”

李邦华走后,朱震摇摇头,若是崇祯是个昏君倒还好说,可惜他以中兴之主自诩,绝对不会南迁图存的,就算有那个心思,也会拉不下面子,而那些大臣们呢?他们自然不会赞同南迁,南迁了,肯定要留下些替死鬼来守卫京师,而且京师丢了,这些提议南迁的大臣便同晋、宋一般,成为千古罪人了。

送走李邦华,朱震来到陈圆圆的住处,陈圆圆见朱震到来,脸上露出娇羞的神态,轻启朱唇说道:“妾身拜见右都督。”

朱震笑道:“圆圆啊,你以后就是老爷的妾室了,这右都督么,是给外人叫的,何况为了上次西单之事,皇上已经把我右都督的官衔给革去了。”

陈圆圆红着脸说道:‘妾身是个不祥之人,还没进门,就害得老爷没降职,请老爷降罪。“

朱震哂笑道:“一个虚衔而已,没了就没了,况且便是皇上把的官职、爵位都夺去了又如何?只要有圆圆在我身边就足了。”说着,他摇头晃脑的念道:“古闻重色能倾国,今为痴情愿弃官!圆圆,我这两句诗做的还不赖吧。”

陈圆圆哽咽道:“妾身多谢老爷厚爱,但是老爷千万不可弃官,天下没了老爷,必定大乱,那时后妾身真成了红颜祸水,乱国妖精了。刚才那位是左都御史李邦华李大人么?妾身也时常听闻李大人是朝中不多的耿直之人之一,他没为难老爷么?”

朱震笑道:“没有,他来找我主要上商量一下昨天皇上颁布的监军圣谕。你不要多心,好好歇息,过些日子,我便送你去济南,那里才是咱家。嗯,你在田府时身边美人伺候的么?田畹也真不厚道,居然没把那些人一起送来,待会我叫刘峰去帮你讨来,这些人你用习惯了,比起新人用的顺手些。”

陈圆圆看着滔滔不绝的朱震,心中感到一阵温暖。在田府时,田畹就问过他万一朱震是个好色之徒,得到她后转面凉薄,又该如何,他当时也只能感叹,若真是如此,只能认命。现在看来,朱震绝非是转面凉薄之人,她心中最后一丝担忧消于无形,开始庆幸起自己计谋得逞来。

日子仍然在一天天过去,中原战场传回京城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坏,左良玉受到崇祯的蛊惑,倒是难得认真了一回,亲自统率着二十几万大军沿江西进,想要夺取襄阳,但是却被李自成部将白旺击退。而李自成却兵不见血的就攻陷了西安城,而后又大军分三路,田见秀领兵南下汉中、刘宗敏、贺锦等西攻宁夏、甘肃、西宁等地,李自成却亲自统率大军北伐陕北,追击那位老敌人高杰。

接过田见秀南下汉中之军兵不见血,便获得胜利,把控制区域推倒四川边界。刘宗敏、贺锦大军兵至固原时,附近城池纷纷拜表归降。只有李自成大军在榆林稍微遇到抵抗,破城后大军急驱延安,高杰不敢接战,早早的往山西去了。

李自成得胜后回到西安,召回各路大军,只留下贺锦带着党守素、辛思忠继续西征,其余将领都回西安,商议北伐京师之策!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初八,贼将李友、白鸠鹤在陕北渡过黄河,占领山西荣河县。十二月十日,李友传檄山西各州府,檄文大意为: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今明庭民心尽失,天降圣主李自成,为民伐命,今中原已定,三秦、湖广归心,只余晋燕之地仍饱受汤火,圣主不忍坐视,特遣本将为先锋亲率大军十万为先锋,我主亲提大军百万于本月而十八日北伐,现先晓谕各州府文武官员,当审时度势,献上城池,顺应天命,早图爵禄,若是官员执迷不悟,有士绅百姓献城,照样有厚赏,若官兵共抗王师,则大兵所致,破城之时,玉石不分,徒使生灵涂炭,于国何益?悔之何及?

檄文传至京城,京师震动,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崇祯不得不再次考虑派人前去山西督师,阻击李自成,他想来想去,觉得新晋大学士李建泰最为合适,李建泰是山西人,有地理优势,而且他家资殷富,若是能破家纾国难,更能为朝廷解决军饷问题。

可是李建泰也不是傻瓜,现在连百战百胜的朱震都不敢挡李自成锋锐,他凭什么和李自成斗去,所以崇祯多次暗示,他只是装作不知。崇祯没奈何,只得在临朝是痛哭流涕的说道:“想朕登基十六年来,战战兢兢勤理政务,绝非亡国之君,但天不佑我,国家灾难连年,事事皆显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披荆厉胆放打下这片天下,若是在我手中丢失,便是死了,也无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朕愿意亲自督师,御驾亲征,同贼军决一死战,即使战死沙场,也了无遗憾!”说道伤心之处,崇祯越哭越厉害,哭得满朝文武不知所措,跪伏于地,叩头不止!

皇帝御驾亲征,岂是儿戏?一朝失利,不仅随从大臣都要殉死,而且整个大明官员都会千古留名,留下臭名!大臣们虽然知道崇祯用激将法,但也无可奈何,只得跪求皇上收回成命!

崇祯叹息道:“朕不督师,朝廷又无督师,贼军既至,又将如何?”

文武大臣们左右相视,最后决定,挨次请命代替皇上督师,陈演作为首辅,自该第一个,他颤颤的说道:“微臣身为首辅,愿意代替皇上,督师出征?”

崇祯道:“首辅要辅佐朕处理朝政,不能轻离京师。”

陈演长嘘了一口气,原来皇上另有人选,不是自己。接下来大学士范景文出列请命,崇祯以范景文兼领工部,要负责监督军械等打造为由不许。

轮到大学士李建泰时,他心中暗暗发苦,前些天已经和自己暗示过几次了,这回做戏不是给自己看又是给谁看?自己能说不愿意代替皇上督师出征么?

第213章 离京(六)

去也是死,不去,估计死的更快!李建泰心中闪过这以念头。

他出列说道:“微臣愿意替皇上分忧,督师出征!”

崇祯脸上终于露出喜色,文武官员们面面相觑,原来皇上心中人选就是李建泰啊!嗯,李建泰是山西巨富,加重资产数以百万,只怕皇上看中他那家资了吧。崇祯徐徐说道:“李爱卿官居大学士,代朕亲征,符合体统,朕准了!”

李建泰此时很想大哭一场,命中注定啊!唉,人生一百,半者五十,享了五十年的荣华富贵,也算不枉此生了!随即又想,若是此番督师在失利,李自成占领山西后,自己的百万家资,不就全为李自成作嫁妆了么?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度一些,捐给朝廷,尚能博一个急公好义的美名!

李建泰慷慨的说道:“谢皇上恩典,微臣老家曲沃,薄有家资,臣愿意散尽家产充当军饷,替国家排忧解难!”

崇祯一排龙椅高声叫道:“好!爱卿此次督师,乃是代朕亲征,可享受一切天子礼仪,从明日起爱卿斋戒沐浴三日,三日之后,告祭太庙,大宴群臣,点将出征!”

李建泰道:“皇上,臣还有一个要求!”

崇祯说道:“爱卿所求,朕一概应允!”

李建泰道:“微臣请求平东伯朱震为护军大将!”

崇祯一时无语,半晌,他才说道:“请容朕再考虑一下,明日定当答复爱卿。”

散朝后,崇祯便召见了朱震,他之所以没有当面答应此事,并非不愿意朱震出征,而是担心朱震不愿意。崇祯只觉得自己窝囊到极点,历来出将入相都是朝臣最高荣耀,现在倒好,一个个都不愿意挂帅出征了。

朱震来后,崇祯没有立即和他说出征之事,而是佯怒道:“朕不是说过你不许去烦扰田畹,你怎么又去了?“

朱震道:“皇上明鉴,臣将并未踏入田府半步,田国丈怜悯臣将独居京师,无人照料生活起居,故而把陈圆圆送给臣将做妾室,臣将不敢推辞,只得接纳。“

崇祯点点头道:“此事确实是朕疏忽,想你入京,不知不觉快四个月了,原先准备长平公主(前些日子我查找资料,才知道长平公主这个封号是满清给的,朱徽娖在明朝时号乐安公主,也有说是坤兴公主。)许配给你,但因为这些日子实在太忙,把此事给耽搁了,今日召你来,主要是商议一下,什么时候宣布这桩婚事?”

朱震心中冷笑,早在进宫之时,他便已经从曹化淳那里得知今日朝会之事,所以他不慌不忙的说道:“这种事自然是皇上与皇后定夺,臣将不敢妄言。”

崇祯叹息道:“朕也知道此事越快越好,但是国难当头,朕若此时赐婚,定然图惹争议。今日朝会,大学士李建泰请命代朕亲征,朕已经应允,不如爱卿随督师前去山西,建了功劳,朕再赐婚,合情合理。”

朱震恭声说道:“臣将遵旨,愿意随督师出征!但臣将有一事,必须禀明皇上。”

崇祯道:“你说。”

朱震道:“臣将请求先回山东一趟,遴选一支精锐队伍带去山西。”

崇祯脸上顿时阴晴不定,他担心朱震一回山东,便同左良玉那样,不听调遣。嗯,反正留他在京师也没有作用,等李自成打到京城时,反而拜拜便宜了李自成,若是放他回去,哪怕有一点报国之心,也能给李自成造成许多麻烦。

崇祯口中慢慢吐出几个字来:“准了,朕相信你!”

朱震叩谢道:“谢皇上隆恩!臣将担保,至多半月,便能赶到山西增援!”

朱震得了崇祯敕令,心中高兴不已,终于可以回去了,该死的京城,下次再来之时,我定然会用征服者的姿态出现!他迫不及待的来到兵部,领了文书,皇上敕令里写得明白,朱震之事十万火急,兵部不敢怠慢,张晋彦亲自当场便把朱震文书批复下来。

朱震拿着文书,兴冲冲的回到驿馆,先把此事告知刘峰和陈圆圆,让他们马上收拾东西,准备启程,他又先去向李邦华、陈演两个关系交好之人辞行,下午时分,一行人便出城去了。

出城后,朱震让刘峰带三十人护着陈圆圆缓慢行走,自己带着十人,快马加鞭,准备连夜赶回济南去,他实在想念济南了,虽然他在济南呆的日子没有洛阳长久,甚至还没京师长久,但那里是他的根基所在啊!

第二天傍晚,济南城北城门,值日将官巡视了一回城,看着太阳正一点一点落下山去,他挥了挥手,说道:“该关城门了!”

守城士兵立即喝道:“日暮关城!”

城门在一阵吱嘎声中,缓缓关闭,正当值日将官准备走下城墙时,一名士兵指着远处说道:“大人,你看!那边有一小队骑兵冲过来,看装束,是咱大明官兵!”

值日将官看去,只见那队骑兵有十一个人,各个都盔甲鲜明,尤其是领头那人,看那装束,显然是个军官,而且官职不小。

“嗯,就十一个人,后面也没见有大队人马跟着,就算是敌人也不怕!”那个将官想着,便喝道:“关门半开,放那队骑兵进城,等他们进城之后立即封闭。”

城门关到还剩下四尺宽时,便停了下来。那小队骑兵冲进城中,为首之人笑道:“我说能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的吧。”

一名士兵说道:“大人妙算,不过卑职就不明白为什么这城门关到一般怎么就停下来了?”

为首那人好好大笑,直赞守门将官聪明,这时,那从城墙上下来的将官看到这一行人,突然颤抖的说道:“大人,是您回来了么?“

那为首之人笑道:“自然是本镇回来了,还以为离开四个月,你们都不认识我了,没想到还认识我啊!”

那人憨笑道:“我可是在在宜阳就跟着大人的,怎么能不认识大人?”突然,他又变得激动起来,对着身后的士兵喝道:“快,你们快去通知各位将军、大人,就说总镇大人回来了。”

“总镇大人回来了!总镇大人回来了!”

一时之间,原本因为即将入夜而冷清下来的大街上又变得热闹起来!

第214章 东征(一)

在一片欢呼声中,朱震被拥到平东伯府,时隔四月,朱震差点认不出这座府邸来,当初那座只有一进破败院落的府邸如今被加盖到四进。而且每进院落都比起当年那座小四合院来大上数倍,花园、亭台等娱乐场所都配备了,光看院外装修,金碧辉煌,比起隔壁福王住的那座王府还要豪华几分。

朱震眉头一皱,说道:“这院落是谁盖的?怎么问都没问过我?”

这时,院子里走出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女,但看头上挽起的发髻,却表明他不再是少女,而是已为人妇,他身后还跟这两个年纪略大一些,同样挽着代表已经出嫁发髻的少妇。朱震认得,这三人正是他的小妻子郑心兰和苏氏姐妹。

苏氏姐妹在朱震去京城前,便已长大成人,现在除了显得成熟了几分,更增加三分艳丽外,到没有别的变化,倒是郑心兰,变化不小,当初扁平的部位现在都鼓了起来,按照她自己说的,已经不小了。脸上的稚气在这段岁月里也已消于无形,取而代之的一种成熟稳定和雍容华贵,朱震知道,他不在的这四个月,许多大事虽然都由李超辉、黄永年拿主意,但都得报知心兰,才敢正是确定施行。

郑心兰正好听到朱震问话,便说道:“这些院落是我拿主意盖的,你有意见吗?”

朱震愕然,这丫的角色进入的挺快的,现在就给自己观其家来了,他当然不敢说有,而是笑嘻嘻的说道:“哪有,哪有!这家里的事,自然是夫人做主。”

郑心兰小脸一红,娇声怒道:“谁是你夫人了,你在京城不是还有个公主殿下么?我可不敢和公主殿下争丈夫。”

朱震笑道:“现在皇上他老人家又反悔了,你瞧,我不是一个人灰溜溜的被他赶回来了么?”

郑心兰娇笑道:“那是,也不看看你那德行,除了本小姐愿意嫁给你,还有谁会嫁给你?”

丈夫归来,郑心兰自然是欣喜异常,说了不到三两句话,脸上的那股成熟稳重立马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剩下满脸娇羞。而跟在朱震身后的李超辉、黄永年、罗刚毅则哈哈大笑,朱震把脸一板,佯怒道:‘笑什么,小心本镇把你们军法从事!心兰啊,你先回去,我先听李先生他们说一下近来山东的状况。”

郑心兰满脸幽怨的看了朱震一眼,丈夫刚刚回来,不是和妻子温叙旧情,却要和部下商议大事,任哪个女人都不愿意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向着朱震福了一礼,带着苏氏姐妹回后院去了。朱震嘘了一口气,问道:“议事的地方在哪儿,带我去吧,出门一趟,回家都找不到路了,也真失败。”

李超辉连忙解释道:“平东伯爵府是整个山东的行政中心所在,每天各州县、各卫所都有大量的公文送来,以前那个样子,实在不成体统,下官便大胆,请夫人批准,稍稍扩建了一下。”

朱震苦笑,这还只是稍稍扩建了一下?真是浪费,反正这房子也住不了多久了。来到议事厅,正厅上放着一张大椅子,朱震知道那是他的座位了,便走上去坐了下来,跟在身后的官员们也依品级而坐,朱震看了一下,文武官员足有三十余人,而朱震竟然大部分不认识。他笑着说道:“嗯,今日是我第一次如此正规的议事,在座的还有许多不认识,超辉,你帮忙介绍一下。”

李超辉站起来,指着一个年在三十许,身穿九品文官官府的青年人说道:“这位是冒襄冒辟疆先生,是复社大名鼎鼎的才子,一直都视张溥先生和张采先生为师,有了这层关系,我才能把冒先生从如皋老家请出来,否则冒先生新婚燕尔,谁请的动?”

冒襄对朱震行了一礼道:“下官冒襄拜见总镇?

朱震一听此人是冒襄是,眼睛一亮,一直一来,自己麾下全是历史上闻所未闻的人物,现在总算有一个历史名人了,冒襄啊!‘复社四公子’ ‘清初五大家’,而且还是抗清英雄,比起同时复社四公子的那个侯方域,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朱震兴奋的走到厅中,握着冒襄的手道:“复社四公子!冒先生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了,没想到今日先生能来我山东为官,真是朱某的福气!”

冒辟疆恭敬的说道:“总镇大人既然能得恩师推荐,定然是人中龙凤,下官却是六次乡试,尽皆落榜,仕途无望,得大人提携才能入仕,能攀上大人这棵大树,是下官的福气。”

朱震突然想起冒辟疆是陈圆圆的初恋情人,老脸难得一红,嗯,刚刚李超辉说他新婚燕尔,想来是和董小宛成婚了吧,还好还好,否则圆圆来到山东,老情人见面,旧情复燃,那老子的戴绿帽子了。

这时,李超涂又指着另外一个说道:“这位是黄宗羲黄太冲先生,浙东名士,能来山东屈就,也是拖张先生写的推荐信。”

黄宗羲?那个号称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黄宗羲?这可是大名人,名气比冒襄还大。不过黄宗羲出名实在明朝灭亡后,现在名气好像还没冒襄大。朱震也盛情的握着黄宗羲的手,和他寒暄了一番,虽然这些名士未必有治国的大才,但打起口水仗那是天下无敌。

接着李超辉有介绍了三个文官,王建民,是王应熊的侄子,王应熊被朱震护送会老家后,便把侄子介绍到山东来。李立,安显中,也都是屡试不第之辈,朱震也没听说过,想想也是,他朱震算什么东西,那些有功名的人会来投奔他?起码面子上就过不去。冒襄、黄宗羲屡次应试wωw奇書网,说明有官瘾,得到张采的推荐书,也顾全了面子,才来朱震麾下效力的。

介绍完文官,罗刚毅便把朱震拉过来介绍武官了,三十余人中,武官二十几个,但大部分都是当年在洛阳便跟着朱震的老人,随着军队的扩张,官职自然是越做越大,毕竟自己人总会可靠一些。

而那几张新面孔,罗刚毅摸摸脑勺,笑道:“这是张迁出、韩继本,本是济南附近的义军,当初那些学生毕业时,大人不在,朱亮将军给他们出的毕业考题就是扫清济南一带的义军,这二人各自带着几千人过来投效。”

那二人连忙跪下道:“下官死罪!请总镇大人责罚!”

朱震笑道:“二位请起,以前的事就作罢,现在咱都是大明官兵了。将来沙场奋战,不难博取一个功名。”

罗刚毅又拉过三人说道:“这是张广、曾华龙、马瑞恒,都是从山东卫所兵里脱颖而出的精英。其余的都是大人的学生,应该不要介绍了吧!”

朱震笑道:“好,现在 都成了我山东的栋梁了。”说着,朱震又回到正厅的椅子上,说道:“我急着从京师回来,是因为皇上让我去山西阻击李自成,所以从今天开始,山东处于备战状态,而且是一场持久战,这对于刚刚稳定的山东,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座各位要好好计议。”

李超辉道:“总镇准备带多少兵马出征?”

朱震道:“我去山西只带五千铁骑就够了,李贼势大,不能力敌,我去山西,只是消耗一下他的锐气,阻挡一下贼军的进军的步伐。真正的交战,我准备放在靠近山东的彰德,在那里无论是粮草、军械还是援兵等都容易运到。”

李超辉道:“下官还以为大人要率大军赴山西同李自成决战呢?若在彰德,倒也容易,只需在决战前把粮草、军械等用物全部送去东昌就是。而除了东昌府须发动战时警戒。济南、青州、兖州仍然可以像平常一样生产,有了这个大后方,便是打上三五年,也不成问题。”

朱震道:“嗯,具体操作便由李先生全权负责,黄大人,你是布政使,当贼军逼近山东时,民众肯定会产生恐慌,处理各种突发事项,安抚民众这些事就交给你了。“

黄永年道:“大人放心,现在山东不比以前了,今年秋天大获丰收,加上大人免了农税,人人都积攒了几个小钱,过上近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好日子,人人都对将来充满了希望,就算贼军真的打来,他们也不会恐慌,而是激动,会跟着大人您去找贼军拼命!”

朱震道:“好了,我可是一天一夜没休息赶着回来的,今天就到此为止,明天再听各部门仔细汇报,你们先回去吧。”

大家散去之后,李超辉却依然坐在座位上,朱震问道:“超辉,你还有事?”

李超辉道:“哦,有个人想想见见大人,大人既然累了,那就明天再见吧!”

朱震笑道:“好了,你就别绕弯子了,是谁啊?你这么肯定我会见他?”

李超辉笑道:“钟彬。”

朱震喜道:“威海钟彬?快带我去见他。”

第215章 东征(二)

威海卫指挥使钟彬,掌管着山东两支水师之一,未来的战争重点,肯定要放到海外去的,所以在登州时,他一直极力的拉拢钟彬。而且就说现在,将来南下时也需要水师,虽然李超辉告诉朱震,钟彬已经被周汉勋解职了。但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水师将领,对重建水师能起到莫大的作用,况且,威海、登州的水师,朱震可以去拿回来嘛!

朱震的来到,让钟彬大吃一惊,虽然他听说朱震刚刚回济南了,但也没想他他会这么快来见自己。朱震隔着老远,便迎了上去,握住钟彬双手激动的说道:“钟兄,可把你给盼来了!”

钟彬长叹一声,说道:“钟某是个丧家之犬,无路可走,只得来投效总镇大人,还望大人不计前嫌,收录帐下。”

朱震把脸一板,说道:“钟兄说的是那家的话,朱某可是一点都听不懂,只知道上天怜我,又赐给我一员大将,哈哈,有了钟兄加盟,我水师组建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

钟彬道:“总镇大人准备重新组建水师?”

朱震道:“自然的重新组建,这北方一带,除了威海、登州有点水师外,别地再无水师啊!”

钟彬道:“大人不想把威海、登州的水师收为己用么?这两支水师可是经常和金虏水师交战的精锐之师,非南方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水师可以相比的。”

朱震心中暗喜,他等的就是这句话,因为没有钟彬的帮忙,就算打败周汉勋,得到的也是两支残破不堪的水师。他顺着钟彬的话装作面带迟疑的说道:“这不太好吧,我答应过周汉勋不进攻莱登的。”

钟彬抱拳道:“总镇大人高义,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