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他知道孙传庭肯定会趁此机会突围,便早早的命令士兵全部出营埋伏,牛成虎二万铁骑冲进李自成中军大营后,陷入李自成十五万中军之中,就如沧海一粟,根本就没起到什么作用。

孙传庭这才意思到自己轻敌了,连忙传下军令,各部将士自己突围。自己带着标下亲营,转去右翼,他知道从这里突围最为容易。

孙传庭赶到李自成右翼大营时,刘希尧已经指挥大军渐渐的把李超涂围困起来。他连忙指挥大军掩杀过去,救出李超涂。而袁宗第也知道中了李超涂的诡计,命令党守素带领一半人马,继续围歼残余官兵,自己火速回援右翼。

孙传庭见状,不敢恋战,命令李超涂带兵开路,大军向北方撤退。

第198章 赐婚(一)

再回过头来说那日朝会,兵部侍郎冯元飙当庭泼了崇祯一盆冷水,自然令他心中耿耿于怀。零 点 看 书

崇祯虽然不容大臣驳自己面子,但终究还有几分明君风范,下朝之后,也仔细琢磨起冯元飙的话来。孙传庭曾经大败于李自成之手,而这次却出师却进展的如此顺利,莫非真如他所说,李自成在用诱敌之计?

过了三日,崇祯又接到孙传庭的捷报,援剿大军北逼郏县,围李自成二十万大军于城中,数战于城下,均告捷!崇祯接报大喜,兴冲冲的再次把捷报传示于朝中大臣,末了还点名问道:“冯爱卿,李自成用自己和二十万大军诱敌,也太舍得下本钱了吧!”

冯元飙哪里不知道崇祯话中含义,连忙跪伏道:“微臣愚钝,不识督师妙策,叩求皇上降罪!”

崇祯笑道:“朝廷出师告捷,正应普天同庆,朕怎么能降罪与你,倒是你提醒了朕,不可得胜而骄啊!”

至此,京城权贵百官均认为李自成已是朝廷大军囊中之物,贼军指日可灭。城中奢靡之风尤甚,王公权贵争相设宴庆贺,预祝朝廷王师大捷。

崇祯心中却又另外起了一番心思,原本贼军未灭,他怕激起变乱,才不得不容忍左良玉、朱震等拥兵自重,如今贼军指日可灭,应该着手解决这些骄兵悍将的问题了。虽说这些将领到目前为止还没露出丝毫反意,个个都表现得赤胆忠心,但军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他始终不放心。

先近后远,现在在京城里的将领只有吴三桂、朱震二人,吴三桂累世为将,又扼守着山海关要地,若是动了军心,恐金虏趁机而入。零 点 看 书况且辽东之地三面是金虏土地,他若生变,只能南下面对北京坚城。到时朝廷只需把粮道一断,仍他关宁铁骑如何英勇,也会饿死在北京城下。所以吴三桂可以不急着动,那便只能拿朱震开刀了。

崇祯扪心自问,朱震目前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处处围护皇家的尊严。他若是能主动把军权叫出来,朕倒还要重重用他。但朱震的性子,崇祯是知道的,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人在用时很放心,在不用时却很伤神。你去间接提醒他,他肯定不懂,你直接说,他又接受不了。

他若是不姓朱,倒有一个主意。前些日子,皇后提醒他,徽娖儿已经十五岁了,该到了选婿的年纪了。朱震也只有二十几岁,又未婚,若不姓朱,招他为驸马,便能顺利收回他手中军权了。

这时,给崇祯送参汤的周皇后见丈夫长吁短叹,心中似有疑虑,便笑道:“妇道人家,本不敢干涉朝政。但见皇上如此费心劳神,实在不忍,不若说出来让臣妾帮忙合计合计,或许臣妾真能找到好主意呢!”

崇祯接过周皇后手里的参汤,喝了一口洗洗嗓子,才道:“皇后前日不是提醒朕徽娖儿已经年满十五,可以许配人家了吗?朕心里倒是有一个意中人选,而且这桩婚事若成,还能帮朕解决一个大麻烦。但却有一个不妥之处,就是此人姓朱。”

周皇后微微笑道:“臣妾猜测,皇上所说之人,便是平东伯朱震吧,他却是年轻有为,配得上徽娖,但臣妾却听闻他已经和山东郑家订婚了。”

崇祯道:“这个倒是容易,订婚就是未婚,何况那个郑家的女儿能给公主做小,也算是皇恩浩荡。只是同姓通婚,有伤皇家体面。”

周皇后笑道:“你啊就是太在乎皇家体面、皇家尊严了。这同姓通婚,也就宋朝以后才开始减少,放在唐时,就是宗室结亲的都有。现在我们大明民间,同姓通婚的也多去了。就是我们皇室,也不是没有先例,穆宗皇帝便纳有朱贤妃,还生下了靖王。”

崇祯拍了拍额头笑道:“皇后说得有理,朕便召朱震进宫,和他商议一下此事。皇后就在这坐着,待会你就替徽娖儿看看,朱震配不配的上她。”

朱震再一次被崇祯召见时,心中忐忑不安,难道皇上见孙传庭接连大胜,便准备解决各地拥兵自重的武将呢?自己此时正处于京城,最先解决自己,正合王道。

步入文华殿,朱震见周皇后坐于崇祯身旁,心中甚是奇怪,崇祯召见大臣时,后来没有后宫妃嫔在身旁的,今日和周皇后一起召见自己,难道有别的事?

朱震行过大礼,侧身站在一旁,等待着崇祯训示。崇祯笑道:“爱卿今年多大了?”

朱震道:“虚岁二十五。”

崇祯道:“听说爱卿在进京之前,已经和山东郑家定了亲,但郑家丫头,今年虚岁才十四吧!至少,还得两年才能完婚。朕再另外给你赐一门婚事,你看如何?”

朱震道:“婚姻大事,末将不敢儿戏。末将既然和郑家订婚,若是反悔,便是不义,皇上也不希望末将是个不义之人吧!”

崇祯道:“朕又没有叫你推掉郑家那门婚事,只是看他女儿尚小,另外给你定一门婚事。以你如今的地位,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的。”

朱震道:“既然如此,皇上所赐,末将不敢推辞。”

崇祯笑道:“朕的长女长平公主今年刚满十五岁,皇后欲为找一个好婆家。朕遍观朝中三十岁以下的未婚官员,也只有你朱震最为优秀。所以朕欲招你为驸马,你看如何?”

朱震心中一惊,心道果然如此,他要收回自己的军权了。驸马,又称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说穿了,就是公主的一匹马,电视那种考状元、做驸马纯粹是在唬人,若非皇帝赐婚,有谁愿意娶个公主回家?

而且明代驸马都尉还有一层别的含义,就是你的官职做到头也只能在太仆寺、大理寺等担任一些礼仪类的官员。朱震被招为驸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出手中军权。

第199章 赐婚(二)

朱震弱弱的问道:“长平公主还没定亲么,末将听闻皇上已经把她许配给周世显了。”

崇祯听了,先是愕然,然后才重重的在龙案上拍了一下,喝道:“周世显是何人?朕没听说过,这事你是听谁说的,胆敢诋毁皇家声誉,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朱震心中嘀咕,难道不是么?后世谁都知道,长平公主已经许配给太仆寺卿周兴之子周世显,尤其在《帝女花》中,还把这事写成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但这事他只能在心里想想,断然不敢说出来,所以面对崇祯质问,朱震只得老实的说道:“末将还是小兵那会儿,在民间听到的,传说皇上为长平公主和周世显从小就青梅竹马,成年后皇帝想要把他许配给一个统兵大将,长平公主叩求皇上开凤台选婿,周世显和那个将领都参加了,最后有三个人入选,皇上殿试与三人辩论,最后周世显雄辩胜出,招为驸马。”他说得倒也是实情,只不过省略了‘末将后世在《帝女花》这部戏上得知’这句话。

周皇后听了噗嗤一笑,说道:“朱爱卿还真说的有板有眼,不过你说的凤台选婿倒是真有其事,我大明公主年满十五岁后,若没有合适的‘在京官员军民子弟’与之匹配,便会开凤台选婿,届时年纪在十六到二十之间的京畿、山东、河南、河北四地大明子民均可去诸王馆报名参加驸马遴选。而且最后也是选出三个人参加由皇帝、皇后亲自主持的殿试来决定驸马人选。不过这凤台啊,已经很多年没开了,你说的肯定是前几代皇帝时一些趣闻,但把时间给混淆了。”

这时崇祯皇帝也重重的哼道:“肯定又是那些文人写出的劳什子戏曲,让你们误解的,‘儒以文乱法’,这句话一点的没错,朱震,你也是堂堂平东伯爵、正二品大员了,怎么就连这些基础礼仪都不知道?居然相信公主会与人青梅竹马那些鬼话,有本事朱震你倒是经常去后宫里转转?看朕看朕砍不砍你的狗头!朕罚你从明天开始苦学十天的皇家礼仪,不学好,朕再一并重重责罚你!”崇祯皇帝说这话,似乎真把朱震当成皇室宗亲一般了。

朱震此时也暗骂自己糊涂,戏曲中的能相信么?戏曲中还写周世显在殿试时说什么‘大明有今日皆因陛下无力’‘金虏能兴盛皆因有皇太极领头,若大明也有此雄主,岂能落魄如今日’的言语,哼哼,有谁敢在崇祯面前说这两句话,我敢保证,他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但是这些不是朱震重点考虑的范围,他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推掉这门亲事。他可不想给一个小女孩去当马,何况,做了人的马,还得交出自己保命的东西。想来想去,公开自己是建文帝的后代是推掉婚事的最好办法。但就是不知道崇祯对建文帝一脉的态度,若是得知自己是建文帝之后,不问情由,就把自己给砍了,就是有冤也没地方伸去。

想了许久,朱震决定先试试口风:“皇上,你看末将已经订婚,公主嫁过来,只怕会受到委屈,这门亲事还是算了吧!”

崇祯怒道:“你刚才不是说‘但凡君父所赐,末将不敢不从’么,现在就反悔了,不怕朕治你欺君之罪?”

朱震道:“皇上息怒,请容末将思索三日。”

崇祯心中更是不悦,周皇后趁机解围道:“不忘旧义,爱卿很好,皇上,便容他思索三日吧!”

崇祯才顺着话说道:“三日太长,明天此时,朕会再召见你,今天就先退下吧!”

朱震不敢再多言,给崇祯、周皇后请了个安,就退出文华殿了。出了皇宫,朱震心想一定得去打探一下崇祯对待建文帝一脉的态度,若是有诛杀之心,便应承这门婚事,反正他和那个长平公主也没有血缘关系。大不了将来称帝之时,就用朱家女婿的身份。

他率先想到陈演,但很快否决了,陈演这人不可靠,保准会把此事拿到崇祯面前去邀功,除了陈演,朝中真正和自己交好的就只有李邦华了,朱震想着,便朝会馆走去。

李邦华自然也知道朱震刚刚被皇上召见的事,见朱震此时就来拜访自己,便知道肯定有事,把他叫道书房,关好门,才小声问道:“是不是皇上要削你军权了?你不是说能肯定孙传庭不会获胜么?如今孙传庭大胜,皇上削你军权,再无后虑了。”

朱震道:“孙传庭能否获胜倒是未知之数,我并不担心,今天皇上召见我,准备用结亲来削我军权,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结亲?’李邦华惊道:“皇上是准备把长平公主许配给你还是把昭仁公主许配给你?此事当真大大不妙,你若据婚,便是杀头大罪,若是应承,便要交出军权,在京城做笼中之鸟,哪天皇上把山东案翻出来,你就死定了。”

朱震道:“李伯伯,小侄想问你件事,是关于建文帝的,若是皇上发现建文帝还有后人在世,会不会把他找出来杀了?”

李邦华沉吟道:“难说,皇上表面上虽然对当年建文帝一事心存愧疚,还特地给他修建了一个衣冠冢,带着大臣们前去参拜。但皇家装作之事太多,若是建文帝真有后人,只怕皇上斩草除根也说不定。”说道这里,李邦华奇道:“你问这些干嘛?可别告诉我你是建文帝的后人?还有,建文帝这三个字你跟我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能在别人面前说起,要知道现在还没有恢复建文帝的年号,建文四年都并入洪武中了。”

朱震苦笑道:“我看不是难说,而是十之**会斩草除根,就从皇上没恢复建文年号,没给建文帝上谥号、尊庙号便可看出来。”(明惠帝这个庙号是朱由崧登基后追赠的)

李邦华道:“如果你真是建文帝的后人,就不要提及此事了,至少你现在根基为稳,就算要认祖归宗,也得等到根基稳固,朝中多数大臣都会为你说话之时。”

朱震道:“如此说来,我只能应承这门婚事,然后乖乖交出军权了?”

李邦华道:“你如果真能肯定孙传庭不久会大败,应承下来也无不可?毕竟和皇家联姻乃是大事,就算你应承了,也得遣人回山东通知郑家,得到郑家的允许才能宣布此事。宣布之后订婚更加繁琐,一应礼仪,没有两三个月是下不来的。那时候,李自成真能如你所说危及朝廷根基,皇上无人可用之时,破例让你领兵出征,也不是不可能的。”

朱震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第200章 赐婚(三)

在朱震告退后,崇祯心情甚是舒畅,一个公主就轻松搞定最大的麻烦。剩下的左良玉也不足为虑,孙传庭大军歼灭李自成后,顺势南下,就可收了他的军权,其余将领更加不足虑了。

想到这里,崇祯便把骄兵悍将的烦恼抛开,开始研究起内阁成员来。他打开一分百官图谱,细细琢磨着几个名字:范景文、李建泰、魏藻德、李邦华、邱瑜,

他在范景文的名字上重重画上一笔,这个人是一定要用的,原因无他,他和陈演不和?魏藻德,他以前是陈演的心腹吧,现在和陈演闹矛盾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李邦华,太过耿直了,做左都御史刚刚好。

再看了看,只剩下李建泰和邱瑜,崇祯用笔杆在名字上敲了敲,然后把百官图谱一扔,于是,新一届内阁辅臣出炉了,陈演仍然是内阁首辅,范景文、李建泰、邱瑜还有奉命督师的中极殿大学士孙传庭,一共五人。

第二天朝会上,崇祯当众宣布了对内阁辅臣的任命,范景文为文渊阁大学士、李建泰为文华殿大学士、邱瑜为武英殿大学士,自蒋、黄二人辞退后,瘫痪了半个月的大明内阁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他似乎在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大明即将到来,但是他们全然不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日还没有过去。

下午,皇上又召见了朱震,朱震自然把那番先要取得郑家同意的话搬了出来。崇祯不好推托,只得应允。朱震很识时务的叩求解除山东总兵官、肃虏将军的官职。这倒让崇祯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他为了笼络人心,只得说道:“山东虏寇已清,肃虏将军印爱卿不宜再挂,便交回兵部吧。山东总兵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爱卿就先挂着,等到大婚前夕再辞去不迟。另外朕加封你为太子太傅、左军都督府右都督,这些官职在你大婚后也不必辞去。”

朱震领旨谢恩,太子太傅从一品、右都督正一品,算去来朱震的官职已经做到最大了,但他心中却觉得很不划算,去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官职,换来两个很高的虚衔,这亏吃大了。

得知朱震升官,他结交的那些王公巨卿、名流文士均来庆贺,但奇怪的是那些在宫里有后台的人却一个也没来,因为他们知道,皇上要招朱震为驸马,也就是说朱震要失去手中最大的依仗——军权了。一个驸马和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如此花天酒地的过了三日,崇祯没等来山东的回信,却接到孙传庭送来的战报。不过不是捷报,是战败,而且败得很惨。

“李自成轻兵袭击白沙,十五万援剿大军断粮数日,先败于郏县,再败于方城,臣欲暂回陕西整顿军马,却被李自成精骑衔尾追击,一夜追出四百余里,在孟津幸得一万五千山东兵断后,臣才得以摆脱贼军,北渡黄河,然臣之步军全军覆没,骑兵亦只剩下三万余人!微臣败师辱国,死罪死罪!叩请圣上责罚。”

崇祯狠狠的把孙传庭的奏章仍在地上,怒吼道:“说,你们都给朕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崇祯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前些日子还一路高歌猛进,怎么一下子就变成惨败了?此时,大家都觉得当初冯元飙说得有理起来,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当务之急,是要如何解决这件事。打了败仗,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替失败负责,于是大臣们开始同心共济起来,他们一致把矛头指向了孙传庭,首辅陈演率先说道:“孙传庭用兵失谋,致使贼军轻易断绝粮道,乱我军心,有大罪!”

兵部尚书张晋彦也迫不及待的说道:“孙传庭不识敌情,便妄自追击,大军孤军深入,焉能不败,皇上应给与重罚!”

崇祯怒道:“够了!朕不是叫你们说孙传庭有什么罪,是叫你们说说该如何面对此事。孙传庭有罪还需要你们说么?他自己就上疏乞罪了!”

新上任的大学士李建泰连忙说道:“应速速派遣新督师前往中原,收拾余兵,固守潼关,以防李贼复入陕西。”

邱瑜也不敢落后,赶紧说道:“李大人所说正是,李贼部下亲信多出于陕西,若放他们回陕西老家,恐怕声势更盛。”

崇祯冷哼道:“那你们倒说说,朕派谁去陕西督师?”

这一回大臣们再无言了,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比孙传庭会打仗,何况就是比孙传庭能打仗那又如何?孙传庭调集七省二十几万大军尚且大败而归,现在去收拾那些残兵败将就想挡住李自成需要何等本事,他们都自认为没有。

崇祯再次拿起一本奏章,狠狠的往大殿中央一扔,大声喝道:“怎么了,一个个都哑巴了!刚才不是说得挺热闹的么?”

范景文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孙传庭虽然败师辱国,朝廷亦有责任。而且遍观朝中大臣,带兵打仗再也无出孙传庭其右者,况且现在正是关键时刻,若临阵换帅,更难驾驭那批将领,故而皇上可以在处罚过孙传庭后,仍命其收拾余兵,扼守潼关。”

大臣么见有人带头,让孙传庭继续充当替死鬼,纷纷说道:“臣附议!”

崇祯思索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晓谕兵部:孙传庭轻谋寡进,以致败师辱国,实有大罪。特削去中极殿大学士、督师尚书等称号,以陕西三边总督职戴罪收拾余兵保守潼关,图功自赎,如纵贼入秦,前罪并论!”

这时,陈演又想起朱震来,李自成大败孙传庭,朝廷眼看没多少时日了,他在朱震身上投了不少资本,若是仍由朱震呆在京城,恐怕这些资本会血本无归。只有让朱震回山东去,才能如虎归山、龙入海,前途无量。便出列说道:“皇上,朝廷还应考虑到李贼不顾孙传庭败军,北上直取京师的情况!”

崇祯看了陈演一眼,冷冷的说道:“山西、保定不是还有兵马么?让两地督抚整顿兵马,亲自驻守黄河沿岸,若是哪地纵贼过境,督抚、将领严惩不怠!”

第201章 美人(一)

孙传庭汝州兵败之事,虽然朝廷极力隐瞒,但那些王公巨卿们总有获得消息的渠道,所没几日此事就在京城中传开了。他们也由开始的庆贺变成了恐慌,孙传庭的战败,标志着朝廷再也无力控制中原。而李自成获得中原后该做什么呢?北伐京城?这是迟早的事。

京城的王公巨卿们开始对大明朝廷彻底失望了,他们开始谋划着另谋出路。李自成对待权贵绅士的手段太狠,在他手底下就算能保住性命,也的剥去一层皮,所以指望不上,他们的目光只能瞄向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

毕竟按着近二千年来的经验,最后获得天下的大抵是手握重兵、雄霸一方的将领。如隋末李渊、唐末朱温、李克用等。而威名最盛的将领,数来数去,朱震无论如何排的上号的。至于皇上想收回朱震手中军权的事,不用考虑了,贼寇一日不清,皇上一日不敢正眼瞧朱震手中军权。毕竟这时候像朱震这样的将领突然起兵造反,才是最要命的。

于是乎,那些在朱震升官之时没来庆贺的权贵又都纷纷找上门来,补上贺礼,还一个劲的解释着自己未能道贺的原因。朱震当然心知杜明,却也不去和他们计较什么,送来的贺礼也一一笑纳了。

补完贺礼,权贵们又开始设宴邀请朱震,增进感情了。朱震接到的第一张邀请函是国丈田畹送来的。田畹是崇祯宠妃田贵妃的父亲,上次曾设宴邀请过朱震一回。对于田畹此人,朱震只有一个评价:暴发户。

此人本是淮南一户寻常人家,为了富贵,把女儿田秀英送给信王作妾。哪知熹宗驾崩后,信王继承大位。作为信王妾室的田秀英立时身价百倍,成为西宫贵妃。田畹也跟着升了天,晋爵开藩。得势之后,田畹公然索贿,聚集财富,又大兴土木经营苑囿,把田府经营得金碧辉煌,绮罗绚烂,重楼杰阁,锦榭香栏,倒亘矗云霄,遮天蔽日。不论大小,单说繁华,比起皇宫来也毫不逊色。而府中的歌台舞榭之上也是笙管连宵,声歌达旦,田畹鸣鸣自得的和人吹嘘:“后宫有佳丽三千,田府有金粉三千。”这等暴发户的行迹、可见一斑。

朱震也没少送过他钱财,不过此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极其识趣,知道朱震手握重兵,不敢得罪,每当朱震送去钱财宝物后,总会添加一些给他送回来,说是回礼。如今孙传庭败于汝州,大明情势更坏,田畹再邀请自己,想必是要坦而言明,需要自己保护他的财产了。

“这就是古代啊!没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条例,权力就代表一切,谁家钱多,抢过来就是!”朱震喜滋滋的想着,他的权势,虽不敢说站在巅峰,却也距离不远了。

朱震性子并不喜欢铺张,他穿着一身普通的武士劲装,带着刘峰便徒步朝田府赶去。来到田府,田畹早已经在等候着了,见朱震到来,亲自迎入大厅,今日田畹设宴,却只款待朱震一人。田、朱二人即分宾主坐定,此时桌案之上,美酒佳肴早已备具,田畹先和朱震寒暄了几句,接着双手一拍,一部女乐鱼贯而入。这不女乐约莫四五十人,有的各持乐器、有的罗衣彩裙,人人都在二十五岁以下,都称得上年轻貌美了。及至大厅,便纷纷奏乐起舞,顿时大厅里舞袖纷飞,状似七彩云朵。

朱震不大喜欢这些调调,但还是装作很认真的欣赏着,田畹并非愚蠢之人,很快就瞧出其中端倪来,便微笑道:“将军不好女乐?”

朱震苦笑道:“末将幼时家境微寒,刻苦习武以盼着有个出路,微有成就后便同将士宿于军营之中,哪有时间来欣赏女乐?征战四方,**之心日渐消磨,心中唯存战鼓高歌,哪里懂得丝竹之声!所以国丈府上虽然号称金粉三千,只怕也难有让我重生**之心者。”

田畹正色说道:“将军高义,方今国家多难,外有金虏之忧,内有流寇之患,正需要像将军这样武勇超群,功名盖世之士,为朝廷奋勇杀敌,抵御外忧内患,从而保全国家。倒是老夫深感惭愧,得将军之力、受朝廷之荫,享受荣华富贵,但却身无寸功。如此浑浑噩噩过完了大半辈子,如今到垂暮之年,方能醒悟过来,奈何残存之身,不能执鞭挥刀,上阵杀敌,唯一能做的,只有在将军归来之时,为将军舒心怡神、解忧消愁了。”

朱震笑道:“国丈言重了,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有所作为,建不世之功业,才不枉此生。况且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亦是末将份内之事,实在不敢受国丈嘉奖。末将心想,国丈年轻之时,适逢天下承平,才优游府内,看那燕瘦环肥;左拥右抱,听闻丝竹之声。若是国丈晚生几年,定能威震沙场,享誉宇内!”

田畹大笑道:“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众人只知老夫终日笙管连宵,声歌达旦,却又有谁了解我心中的苦楚?今日得到将军这个知音,便再无遗憾了!请容老夫敬将军三杯,感谢将军知遇之情!”

朱震心中一阵厌恶,居然和这种人成了知己,这国丈爷顺杆而上的本事也太大了吧。但伸手不打笑脸人,朱震不好意思推却人家盛情,便举杯和田畹对饮了三杯。

几杯酒下肚,田畹、朱震均有了三分醉意。中国自古传统,三分醉意时最好说事,就算事情不成,也能推脱酒后失言。所以田畹便开始进入正题,说道:“将军兵威之盛,本朝第一,当此乱世,人人思危。老夫老弱,还盼将军多多照应!”

朱震自然不会一顿酒席就给他许若好处,便敷衍道:“国丈之言,末将记住了。今日得国丈盛宴邀请,他日必定有所回报。”

第202章 美人(二)

田畹见朱震明显的在敷衍他,顿时起立道:“将军稍待,老夫年老体弱,身子多有不便,先去方便一回。”说完,便朝内厅走去。

田畹来到后厅,却见后厅一直有一妇人藏于帘后垂听厅堂上的谈话。他对那妇人说道:“圆圆觉得朱震和吴三桂相比,谁更胜一筹?”

那名叫圆圆的妇人说道:“吴三桂虽有几许心机,却三两下被国丈爷套出话来,表面虽装作一本正经,骨子里却是好色之徒,点名道姓让贱妾去表演歌舞。而此人一直似宠辱不惊,和国丈爷说了这么久,全是您问一句,他答一句,且全是敷衍之词,无一字可信。贱妾也不好评说,请容贱妾去大厅抚一曲,看看此人心态!”

田畹笑道:“在圆圆面前,还没有哪个男人不动春心的,我看那朱震定然是不知圆圆大名,否则早就同吴三桂一样了,叫嚷着想见一见你了。等圆圆抚过一曲之后,他定然也会像吴三桂那样依依不舍!”

圆圆听了面上洋洋自得,心中却是哀怨,真正的王者岂会被一个女人所迷惑?比如当今陛下,就不受我迷惑,很快的把我赶出宫来!原来,这名叫圆圆的妇人正是秦淮八艳之一,有‘天下第一美人’称号的陈圆圆!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崇祯末年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以解上忧,遂派遣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

陈圆圆不但颜色娇丽,容颜称绝,而且雅擅词曲,兼工书画,尤通文翰,平日帮着田畹检理书吏,凡谈论经典,滚滚不休,田府里皆呼为校书美人。田畹对她宠爱有加,大小事情,都要和他合计。前天,田畹从宫里得知李自成大败孙传庭,占据千里中州,登时便吓了一大跳,像他这种皇亲国戚,全依赖大明才能有今日权势,若是大明灭亡,他性命都难保。

回家之后,田畹忧心忡忡,长吁短叹,人都快急出病来了。陈圆圆见了,便问道:“国丈权倾当朝,贵甲天下,为什么如此闷闷不乐?”

田畹叹道:“老夫今日的权势却是兴盛至极,但是盛极必衰,我的权势都是皇上所赐,如今李自成占据中原,兵锋直指京城,大明国运衰微,我怎么能不担忧?”

陈圆圆也叹道:“国丈担心不无道理,贼军声势日渐好打,朝中官员却只会争权夺利,朝廷越来越微弱,一旦贼军攻破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