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翔霸三国-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像是说笑的样子吗?反叛一次反叛两次是一样的,同样是死,但人可没有两条命。”

    “先生你说的这些我懂,但是我们陆家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没有能力反抗,可不代表着不反抗,坐吃等死很容易,可是陆家主你真的愿意做吗?”

    陆准当然不愿意了,要不然也不会在这听司马懿夸夸其谈。

    别看陆准被司马懿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但是做事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司马懿没有教他如何反叛。

    而是教他如果先保全自己,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的确是很在行,别看他在江东看似举步维艰,但是手下的实力可一点都没有减少啊!

    反而由于陆家的关系,还有所增加,别人的实力的确是别人,但一旦可以利用,那跟自己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陆家开始把自己家族的子弟,都散了出去。

    跟原来的举动反差很大,为难的时候就要弃车保帅,那些纨绔子弟死了就死了,就算活下来也是浪费粮食。

    但家族中的文武之才,就要先藏起来了,这些纨绔子弟在前面打了很好的掩护。

    在家族里面对着四面高墙,把这些纨绔子弟都逼疯了,一个个花天酒地的,就差欺男霸女了。

    地方上的官吏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好机会了,该抓的抓,不该抓的也要抓。

    该抓的地方官吏可以论功行赏,至于那些不该抓的,地方官吏也可以勒索一点好处,没人比这些官吏精明。

    陆准当然要装模作样的送钱财了,这些钱财在这个时候真的没什么用了。

    所以陆准出奇的大方,大方的就连一些中庸之官,都无法拒绝。

    陆准可以说把很多人都拖下水了,此时的江东各地都贴满了司马懿的通缉文书,可以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啊!陆准竟然感同身受。

    这个时候还愿意当家主的人,脑袋的确有点不正常。

    陆家这边的动作太大了,就算地下的官吏愿意欺上瞒下,但是底下的百姓也不答应啊!现在虽然没有告御状一说。

    但是找个大官申冤还是时有发生的,陆家更加的在劫难逃了。

    就当地方上派兵过来的时候,却受到了司马懿袭击,一下子溃不成军,只能说这些地方上的兵卒太差了。

    司马懿把陆家救了下来,陆准还要对他感恩戴德,这跟认贼作父又有什么不同。

    可是陆家也无从选择,这是走投无路的办法,司马懿既然敢这么做,自然可以帮陆家逃出生天。

    至于逃出生天之后的事,司马懿就不用客气了,一条船上的人自然要互相扶持了。

    可以说司马懿这么大费周章,就是为了让陆家上了他的贼船,有心算无心,当然就是防不胜防了。

    “陆家主,你看见了吧!孙家根本就不会留情,那些官吏更是翻脸不认人啊!拿钱的时候笑脸迎人,把你当祖宗一样供着,可是你出事了,连一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你难道不想报仇吗?”

    “对谁,对孙家吗?”

    “孙家在江东根深蒂固,我们无法撼动,但是那些官吏就不一样,我们可以先拿他们开刀,祭奠这次陆家死去的那些子弟。”司马懿说得挺好,其实一点都没安好心。

第九百二十八章 周瑜无顾忌

    司马懿的确是要杀了这些官吏,但却不是真刀真枪的杀,当然要先让他们生不如死了。

    这可不是什么闲情逸致,而是司马懿要诋毁孙家的名声。

    这些官吏可都是私相授受的,当然乱世之后,这些就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死人都变成常见的事了,更不用说这些小事了。

    可是这些普通的百姓却不能接受,虽然是乱世,但是他们的税赋可一点都没有少交。

    常年征战,江东之地拿什么来支撑,还不是这些税赋,致使苛捐杂税众多,百姓忍饥挨饿食不果腹。

    就算这样百姓就觉得很好了,至少不用饿死。

    但一旦百姓知道了实情,那么他们必定生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平时不闹事,怎么打怎么骂都行。

    可是一旦闹大了,那就是大事,非大军不能平。

    陆准这边可是有一个账本的,这些官吏就是有了千万张嘴都是没有用的。

    百姓激愤,最后孙绍都有所听闻,事情到了孙绍这里,一切都好解决了,因为孙绍只会一种解决方式那就是杀。

    他以为只要把人都杀了,百姓就不会再生气了。

    只能说孙绍的见识太少了,有句话叫做一丘之貉,每一个贪官都不是什么独立的个体。

    军中的那些将领自然支持孙绍,但是那些文人可不答应,最后还是孙绍一意孤行发兵的。

    武将们当然扬眉吐气了,要知道孙权可是有点重文轻武的,孙绍上位真是太符合他们的胃口了。

    那些官吏自然也手段了消息,因为他们上边有人,这些小官小吏永远拿的都是小头,大头早就交到上面去了。

    要不然他们哪来的胆子,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私相授受呢?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也别谁清清白白,不是没有只是太少,盛世不多乱世更少。

    这些官吏自然都先跑了,官吏跑了可是百姓还在啊!人都跑了就算是来的这些将领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总不能变个人出来吧!武将杀人可以,嘴都笨让他们安抚,跟骂人似得。

    能文能武的将领实在是太少了,而司马懿这边也没闲着,这些官吏想跑也要跑的了啊!早就派人跟着他们了。

    有的官吏还真不错,躲到了深山老林里面,没有跟上官添什么麻烦。

    但是更多的官吏却都是去了上官那里寻求庇护,毕竟一年那么多钱财都交了上去,关键时刻得用得上啊!

    要不然他们不是亏大了吗?这些官吏更像是商人,估计只有乱世才可以看到这样的官了。

    司马懿直接把消息散播了出去,甚至还出动了一些兵马扰乱一下,地方就变得更乱了,孙绍也不敢再杀人了。

    陆准不得不夸赞司马懿,“先生,真是高明啊!”

    “这只是刚刚开始,更高明的还在后面呢?江东只要乱了,才有我们东山再起的机会,孙绍不行周瑜更不行。”

    司马懿的确在说大话,这个时候只能说大话,如果在言语上都不能让身边的人宽心,那么谁还会跟他们。

    “我们陆家,必效犬马之劳。”

    “陆家主真是言重了,互惠互利而已,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江东这边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曹操知道之后,不免有点幸灾乐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荀攸:“司马懿反叛不奇怪,但是这未免反叛的太快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司马懿本来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但他不会不智,要不然网上曾经也不会重用于他。”

    诸葛亮:“以属下得到的消息来看,应该是孙绍先动的手,司马懿才被迫反抗的。”

    “孔明这句话你就说错了,怎么可以说是被迫呢?最多只是逼司马懿提前出手而已,他不是真的效忠于吾,又怎么会效忠于孙绍呢?”

    “可为什么当时司马懿会不顾一切的进入江东呢?这不是太奇怪了吗?”诸葛亮总觉得其中漏掉了什么?

    曹操:“不管怎么样,今天真是让人舒心的一天啊!”看着别人倒霉,总比自己倒霉要好。

    如果曹操这边大多只是猜测的话,那么张翔这边知道的就更多了,毕竟周瑜那边的书信就从来都没有听过。

    “司马懿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都这样了还能搅风搅雨,也许你文品说的不错,司马懿日后真的是祸患啊!”

    郭嘉:“不会的,我们不是还有周瑜吗?东吴只要有周瑜在一天,司马懿就翻不了天,他现在只是小手段,根本就不能动其东吴根本,直接让周瑜武力平叛就是了。”

    “周瑜不会对江东子弟下杀手的。”

    “可是现在他不下也不行了,那些百姓别管可不可怜,却真的闹事了,周瑜现在杀的人越多,日后对我们就越有好处。”杨旭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冷血。

    其实有些事情不用张翔说,周瑜也是会做的,如果周瑜什么都听张翔的,他就不是江东的美周郎了。

    也不会有名动天下的威名了,周瑜是爱护江东的百姓,但同时慈不掌兵,再让司马懿这么闹下去可是不行的。

    既然已经杀人了,那么就杀到底,把那些贪官收刮的民脂民膏都还于百姓,百姓的怨气就可平息。

    孙绍不敢杀人了,但是他周瑜敢,一切的后果他周瑜承担,没有了小乔周瑜什么都不会顾及。

    周瑜此举可是对司马懿有着很大的打击啊!他本来就有浑水摸鱼的心思。

    可是现在水越来越清了,他还怎么摸鱼啊!

    周瑜常年清剿山越,司马懿的亲信部曲藏得再隐秘,还有那些山越藏得隐秘不成,周瑜就不信了。

    陆准:“先生这可如何是好啊!”

    “周瑜现在是自掘坟墓,蹦跶不了几天了,你切看下去吧!”

    “这怎么可能,周瑜可是手握兵权啊!”

    “兵权有用,但是其他权利就没用吗?远离庙堂之上,可就管不了庙堂之事了,周瑜杀的那些人非富即贵,上面的人真的会不追究吗?周瑜这次太没有顾忌了。”

第九百二十九章 孙绍无法承重

    文武之争自古就有,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自然不是一路人了。

    周瑜所做之事在孙绍这样的武人眼里自然是一力承担了,把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都做了。

    但是在文官里的,周瑜就是一意孤行嚣张霸道。

    这两者的看法那真是南辕北辙啊!文官是不会作势周瑜胡来的,文官的反应周瑜早就预料到了,所以周瑜才会快刀斩乱麻。

    用分兵的方式,才几天的功夫,就把那些参与其中的官员给拉下马了,就算是上面的人再想保也来不及了。

    人死了就没用了,保不保没什么区别。

    但是周瑜此举,真的把那些文官得罪了,周瑜兵权在握,不知道让多少人眼红啊!乱世之中谁又不想手掌兵权啊!

    周瑜在那谁都不能染指,这次就是这些有心之人的机会。

    纷纷的给孙绍施加压力,孙绍在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政事,自然承受不了这些。

    可是孙绍又是王上,有些事情他是逃避不了的,那些面孔还是要见,而武将在战场上可以逞威风,但是在朝堂上就不行了。

    如果周瑜在,文官也不敢放肆。

    但是眼下周瑜却在外面,这些文官一个个就站起来了,“王上,大都督扰乱地方,实在有太多不可取之处。”

    周瑜是何人,在江东所有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就算要对付诋毁周瑜,也不能直言。

    孙绍也是个直肠子的,不懂就问,有些话是不能接的,“大都督扰乱地方,这谈何说起。”

    “地方官吏犯事,要依法惩治,为了一时之痛快,却对地方有害无益。”

    “难道大都督杀错人了吗?”

    “没错但方法错了就是错,大都督是我东吴的官员,这么做就是罔顾法治,理当严惩。”这就是文官真正想说的。

    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站出来了,只有张昭没有站出来,他是文官之首没错,但张昭也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物。

    私下里跟一众文官,也没什么来往,有人说他清高,有的人说他狂傲,但是这些张昭从来都不会理会。

    所以这次张昭没有跟他们同流合污,因为他事先根本就不知道。

    不过张昭也没有帮周瑜说话,张昭和周瑜也算是老熟人了,如果周瑜真的有事,张昭也不会不管。

    但是就凭这些文官的弹劾,还动不了周瑜。

    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就是江东不能没有周瑜,这是在这大殿之上所有官员都明白的一件事。

    他们弹劾周瑜,不过是想分权而已。

    现在的周瑜已经不是当初的周瑜了,自从小乔死后周瑜变得很是反常,这些张昭都是看在眼里。

    这个时候的周瑜的确不适合独掌兵权,当然了后面的这些文官更不适合,文官就要有文官的事,跟兵权可是一点都不沾边啊!

    张昭更看好鲁肃,鲁肃虽是文官出身,但武略也不俗,每每在危难时刻守卫江东。

    现在的鲁肃还在地方上驻守呢?

    孙绍被一众文官吵得是焦头烂额,“你们到底想怎么样?难道让我杀了大都督不成。”

    “我等不敢。”

    此话一出,所有的武将都怒目圆睁,如果文官敢点头,他们就真的要杀人了,好在这些文官很识时务,要不然今天这大殿之上就真的要见血了。

    孙绍也当了一段时间的王上,也不是什么都没学会,至少他学会了一个字拖,“大都督的事,让吾在考虑考虑,日后再议吧!”

    这个时候张昭才站了出来,孙绍可以不顾及其他的文官,但却不会不顾及张昭,张昭可是辅佐过孙坚孙策孙权的。

    虽然主上在变,但是张昭的位置却从来没有变。

    张昭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江东六郡之所以可以支撑连年征战,都是张昭的功劳。

    跪在地上的文官也看到了希望,老大人出手肯定有所斩获。

    “王上,周瑜大都督这事的确有欠妥当,的确不宜在独掌兵权。”

    武将之中也只有程普还有点智谋,“既然如此,就请张老掌握兵权吧!”

    张昭名动天下的时候,别说是他程普了,就连孙坚也不过是一个小小武馆,所以程普才会称张昭为张老。

    “我这把老骨头,可掌握不了兵权,老夫是想举荐一人。”

    孙绍:“不知是何人?”

    “鲁肃鲁子敬。”

    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鲁肃在军中的威望也不小,而且在东吴百姓的心中,鲁肃就是一个好官。

    一众武将自然不会太过反对,至于这些文臣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只要周瑜不独掌兵权,他们就有机会了。

    鲁肃在当文官的时候,与他们来往的也不错。

    在文官的眼里鲁肃就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我等附议。”

    文臣武将都没有意见,张昭这个做王上的自然也不会反对,“既然如此,就让大都督回到建业吧!”

    周瑜不在孙绍一点底气都没有,这才离开几天啊!朝堂之上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再过几天还得了。

    孙绍一想到刚才发生的事,就一身的冷汗。

    官员都下去了,孙绍站起来的时候都有点站不稳了,这比他练武还累。

    “绍儿,你这是怎么了。”

    大乔带人走了进来,后宫不得干政,就算大乔是孙绍的母亲也不可以,所以等官员都退了下去,大乔才敢进来。

    大乔还是第一次在孙绍的脸上看到害怕,要知道孙绍一直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母亲,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当这个王上。”

    孙绍说的这些,大乔早就知道了,孙绍这个孩子太实诚了,那里可以承受的在这个位置上的血雨腥风呢?

    孙权死的实在是太突然了,就算大乔一万个反对,也不能改变孙绍将要继位的事实。

    孙绍体内留着孙策的血,他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这是你该承担的。”

    “可是那些文官,没有一个把我看在眼里。”

    “绍儿,你一定要知道,这个位置一旦坐上,就不是想下就能下来的,遇到什么事都要稳住,如果实在不行就把事情都交给周瑜。”大乔不是让孙绍逃避,而是只有这样孙绍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第九百三十章 鲁肃掌兵权

    当上吴王是好事,但孙绍这个当上的时机不对,孙权留给孙绍的就是一大推烂摊子,府库空虚兵卒锐减。

    如果东吴不是在南方,估计军中就要饿肚子了。

    这个时候大乔当然很担心了,大乔并不是一个望子成龙的人,所以大乔更喜欢周瑜能出来替孙绍承担。

    可以说她头发长见识短,但是大乔能相信的只有周瑜这个妹夫了。

    自己人总比外人强吧!至于孙家的其他人,大乔也不敢相信,那些人原本就跟孙权穿一条裤子,现在孙权死了,就靠向了孙绍。

    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相信呢?就算他们没有害人之心,那也是无用之人。

    如果他们不姓孙,又怎么会有今时今日的地位呢?

    既然孙绍无法坐稳这个位置,那干脆就别坐,这个位置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孙坚孙策孙权哪个不是一身雄才。

    可是坐上了这个位置之后,最后都死于非命了。

    大乔可不想看到孙绍有这样的下场,既然孙绍不能自己走下去,那么大乔就想让孙绍渐渐的失去威望。

    大乔的性格中充满了包容,所以才可以得到孙策这个江东小霸王的青睐,但当一件事大乔包容不了的时候,就变得非常霸道。

    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乔从来不是一个平庸之人,而且大乔现在身处的位置,也注定她不是一个平庸之人。

    孙绍一向最听大乔的话,“知道了母亲,等公瑾叔父回来,吾会跟他详谈的。”

    “这样就好。”

    周瑜也很快的回到了建业,不过上边要保住的人一个都没有保住,周瑜是何许人也,他在江东想杀的人,很少能跑的掉的。

    当然周瑜也知道鲁肃要掌握兵权的事,这个周瑜到不会反对。

    首先鲁肃与周瑜之间私交不错,其次鲁肃还有真才实学,最重要的是现在周瑜是有力无心,小乔死后一直让周瑜一蹶不振。

    如果不是东吴的百姓需要周瑜,周瑜不会坚城到现在的。

    鲁肃要是能为周瑜分担,那就再好不过了。

    周瑜可是深夜求见孙绍的,他现在怎么说也算是戴罪之身,如果白天的时候出现,肯定会被一众文官声讨的。

    周瑜是不怕这些,但是却会感到厌烦。

    晚上就不一样了,清清静静的方便谈事情,“王上。”

    “公瑾叔父,你可算回来了,你不在这几天,这建业城都要翻天了。”

    “王上,切不可再以叔侄相称,现在你是君我是臣,还是要守一些君臣之礼的。”周瑜不是一个古板的人,只是不想再跟王权这些事牵扯上了。

    如果孙绍是雄才大略或者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周瑜早就离开了。

    “叔父,这个位置吾承担不起,还是由你来做吧!”大乔白天的时候说的很隐晦,如果换做另外一个人说,孙绍根本就听不懂。

    但大乔是孙绍的母亲,孩子又怎么会听不明白母亲的话呢?孙绍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又是四下无人的,自然没有一点遮掩。

    就算周瑜经历过了大风大浪,也没有经历过这些啊!

    周瑜并不会觉得孙绍这是试探,周瑜是看着孙绍长大的,而且如果没有周瑜一直在暗中保护,孙绍早就死于了孙权之手。

    孙绍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孙权很清楚。

    “这种话,王上以后就不要说了,否则会害死臣的。”

    “你不知道,这几日大殿之上…。。”

    “大殿之上发生了什么我很清楚,鲁肃可以重用,其他的王上就更不用担心了。”

    其实今晚周瑜本来是想跟孙绍好好商量商量的,可是看孙绍眼下这个状态还是算了,孙绍的确有点让他失望了。

    不说是虎父犬子,可孙绍与孙策相比差得太远了,孩子是好孩子,但是当一个王上还不够格。

    周瑜直接给出了最后的结果,孙绍也不用在操心了。

    分权是一句话的事,孙权那么纠结,也是在顾及周瑜的态度,既然周瑜都不在乎,他就更不在乎了。

    孙绍其实最想当的还是一个武将驰骋沙场的,至于这个王位爱谁当谁当,他还真的不稀罕。

    周瑜交出了兵权,可是鲁肃接收起来却很麻烦,其中有太多的阻碍了,鲁肃刚回到建业,那一群文官就登门了。

    相熟的过来还情有可原,就连以前没有交集的也登门了,他们存着什么心思真是昭然若揭了。

    鲁肃真是想闭门谢客的,但是又不得不顾及人言可畏。

    还没有得到兵权就把众人得罪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外人就会说他鲁肃眼高于顶,没得到呢都这样了,得到了还得了。

    鲁肃可受不了这些,只能笑脸迎人了。

    一天下来鲁肃只想借酒消愁,这都是什么事啊!鲁府的管家又走了进来,“老爷,外面来人了。”

    “就说我睡下了,这都什么时辰了。”

    “外面的是大都督。”

    “那还问什么,快请啊!”如果是以前周瑜来了,管家是不会通报的,可是眼下鲁肃分的是周瑜的兵权,这个管家也是怕做错事。

    周瑜走了进来,“子敬,你现在可真难见啊!”

    “公瑾,我压根就无意染指兵权。”

    “这个兵权其实是我愿意给你的,如果不愿意,你觉得你能分到吗?昨晚我就见过了王上,把一切都交待清楚了。”

    “这样就好,你可不知道那些闻风而来的官员,把我府上门槛都快踏平了。”

    “这是好事。”

    “公瑾,你就不要拿我说笑了。”

    周瑜说的可不是什么风凉话,而是真的这么觉得的,“那些文官都围着你转,地方上的事就会少一点,江东经不起折腾了,这个冬天快点过去吧!”

    “公瑾,可是忘了司马懿,听说他最近很不消停啊!”

    “秋后的蚂蚱而已,我们东吴都是人家砧板上的肉,更不用说他司马懿了,野心不小可惜身不逢时,也难逃要上砧板的事实。”

    鲁肃可是忠心耿耿之人,他效忠的只有东吴,“公瑾,你可是不看好明年一战。”

第九百三十一章 试探定下手

    周瑜这次登门,可不只是跟鲁肃说分权之事,最重要的是周瑜要试探鲁肃的态度,明年战事一起,周瑜可不想看到鲁肃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子敬不是这么觉得的吗?”

    “公瑾你变了,以前的你做什么都不言败,现在你却未战先怯。”

    “我不是未战先怯,明年战事一起,我依然会统帅大军至死方休,但的确无力回天,曹操不可信我们东吴的处境非常艰难。”

    鲁肃也不是真的责怪周瑜,周瑜现在承受的太多了,“尽力就好。”

    短短四个字,就已经表明了鲁肃的决心,这是周瑜最不想看到的,周瑜心高气傲,所以知己好友并不多。

    孙策算一个死了,那么鲁肃就是另外一个。

    为了避免鲁肃死在自己的手中,周瑜是不会让鲁肃真的得到兵权的,就算明天在大殿之上,孙绍下令也没有用。

    兵权一直掌握在周瑜手中,还是那句话,他如果真的不想给,谁都得不到,鲁肃只得到了一个名而已。

    东吴的朝堂之上忙着分权,而司马懿也没有闲着,开始收拢叛军,还有山越,这些兵力加起来还是很可观的。

    司马懿一直以为,江东常年清剿山越,山越已经没有多少族人了。

    可是到了江东之后,司马懿才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山越依然有很多人,山越也不并不是什么蛮人。

    而是汉人,被逼得无路可走的老百姓。

    躲避苛捐重税才成为山越的,东吴可没有外人眼中那么清明,现在司马懿同样也在等待明年开春。

    张翔大军南下,东吴这边必然也要派兵,这是无法改变的,那样司马懿就有机会了。

    陆准:“先生,你说我们真的有机会吗?”

    陆准已经跟着司马懿有一段时间了,自然见识到了司马懿的手段,陆准对司马懿是非常佩服的,但同样的陆准也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自然看得出眼下的形势,所以才会有此一问的。

    “项羽说过一句话,英雄造时势,我们不是英雄,依然可以创造时势,当年的强秦可不是比今日的张翔还要强大的。”

    可陆准还是担心,张翔是不如始皇强秦,但是他们也不如项羽刘邦啊!

    “但愿吧!”

    时间过的很快,尤其是这个冬天,除了张翔这边,其他的势力都在期盼着这个冬天可以过的慢一点。

    可是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的,冬去春来张翔毫不犹豫的剑指南方。

    这是最后一战,张翔绝对不会输,“杀,封侯拜将就在今朝。”

    这次张翔可下了血本了,张翔以前就是一个很大方的人,这次出手更是大方,别说是底下的士卒了,就连军中那些将领都看着眼红。

    张翔这次是孤注一掷了,把麾下所有的将领都调过来了。

    同时还从塞外请了很多胡人过来,既然怕他们难事,还不如直接让他们进来,南方富裕张翔可不怕花钱。

    张翔先派出的就是这些胡人骑兵,大魏军中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士气,都被这些胡人消磨了。

    曹操:“张翔,没想到你竟敢勾结异族外敌。”

    曹操是一个枭雄,视人命如草芥,但曹操却是有一个民族大义的人,他对外族从来都不会手软。

    张翔这么做,真的是碰到他的逆鳞了。

    诸葛亮荀攸也在尽全力的散播这些消息,借天下之力声讨张翔。

    可是做这些最后还是徒劳无功,张翔准备的太充足了,从益州豫州兖州徐州四个方向都开出了大军。

    兵力之雄厚简直就是不敢想象,就连那些嚣张跋扈的胡人都不敢造次。

    扬州大地转眼间就失去过半了,江东这边也做出了反应,孙绍毕竟是武人心思,竟然要御驾亲征。

    这不是开玩笑的,孙权之死那可是前车之鉴啊!

    这次可比上次还要凶险的多,谁看不出来啊!这次张翔是势在必得,有的官员已经提出要死守江东了。

    虽然有点鼠目寸光,但绝对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办法,靠着江东的水军还能守几年。

    张昭:“王上,切不可御驾亲征。”

    “老大人,你要知道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并没有错,但战事不会随着王上亲征而做出什么改变,军中有周瑜鲁肃,王上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瑜:“王上,还是留在江东吧!我们走后江东也不会太平。”

    周瑜知道司马懿虽然已经肖声觅迹,但绝对不会沉寂太久的。

    别人的话孙绍不会听,但周瑜的话孙绍不会不听,“那好吧!祝大都督旗开得胜。”

    “旗开得胜。”

    “旗开得胜。”

    声势虽然很好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