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翔霸三国-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陆逊也是够阴狠,一改他谦谦君子的形象,竟然逼兖州的百姓去挖墙脚。
这些兖州的百姓,竟然还有人是自愿的。
幸好守北城的是杨旭,陆逊狠杨旭比他更狠,比耍狠陆逊还差的远呢?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卒,陆逊是有一个杀一个,有两个杀一双。
百姓可比士卒好杀多了,而且更有威慑力,同样是死人效果可是一样的。
如果说北城是血流成河,那么东城那就是锣鼓喧天了,只听见声音没听见动静,要知道曹仁这边还没缓过劲来呢?
那次夜袭,曹仁这边可是损失惨重啊!
先不说那些魏兵老卒,就说那些新过来的援兵也死伤过半了,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当了逃兵,根本就无力再战。
要不是城中的士卒真的不多了,郭嘉还真想支援杨旭。
许昌城的战事,张翔当然知道,可是现在张翔也是自保有余啊!根本就不能分兵,曹操步步紧逼,而且孙权这边也跟着卖力气。
也不知道曹操承诺给了东吴什么,让孙权这么全力以赴,也不怕给他人做嫁衣。
不过好像因为这件事,孙权和周瑜闹得更僵了,孙权还拿回了一点兵权。
这对张翔来说是唯一的好消息,如果都是周瑜带兵,情况只会比现在更糟。
司马朗现在怎么说也是军中谋士,自然要为张翔出谋划策,“王上,你有没有想过招揽周瑜。”
“想过,但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
“伯达,你想说什么?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如果现在的吴王是孙策,周瑜自然不会反叛,但是现在的吴王是孙权,这就未必了。”
张翔还以为司马朗会说什么惊世之言呢?原来说的就是这个,“周瑜真正效忠的可不是孙权而是江东,是为了江东百姓。”
“属下自然知道,如果我们把江东送给了周瑜呢?”
“你什么意思?说清楚。”
“古之制度,分封。”
分封制和州牧制那可不是两回事,如果说州牧制就是土皇帝的话,那么分封制就是国中之国了。
春秋战国为什么会出现,还不是源于分封制的弊端。
“这绝对不行,分封制不能重现。”
“这有什么不行的,一旦周瑜同意分封,那么我们就可以插手江东的政权,只要周瑜一死,江东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虽然多花了很多时间,但却不会造成很多死伤。”
司马朗说的这个分封,好像跟古之分封不同,到是有点后世一国两制的味道,想法到是挺超前的,“可以一试。”
“那属下这就去办?”
能拉拢到周瑜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实在拉拢不了,也能进一步分化孙权和周瑜之间的关系。
第八百九十二章 周瑜动摇
周瑜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将领,那可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可是有很多自由的,而且孙权巴不得周瑜不在他眼前晃悠。
就算是周瑜失踪了,孙权都不会管。
所以司马朗想找到周瑜很容易,而且周瑜也是艺高人胆大,自然不会惧怕司马朗这个文人,“张翔没有来吗?”
“王上,万金之躯岂可冒险。”
“这么晚,你想说什么,不会告诉我月色很美吧!”
“都说大都督傲气冲天,今日一见果然是谣言不可信啊!”
“司马先生真是谬赞了,怪不得能当说客。”
“看来大都督,知道了在下的来意。”
这并不难猜,两军交战,一方谋士秘密找另一方的将领,是谁都知道对方想干什么?更不用说是周瑜了,“我只是没想到,张翔会这么做?”
“大都督乃大才也。”
“可张翔应该知道我不会背叛东吴。”
周瑜说的是东吴,却不是孙权,这在司马朗的眼里就是大有机会,“不会背叛东吴,却不代表不会背叛孙权是吗?”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打算,我的确不喜孙权,但我却是看着孙权长大的,你觉得我会害他吗?”
“但是为了东吴的百姓,大都督应该可以大义灭亲吧!”
“就凭现在的张翔还威胁不了江东的百姓,等他什么时候可以威胁,什么时候再来找我吧!”
“大都督不觉得那个时候太晚了吗?”司马朗可是准备充足。
周瑜开始正视司马朗,不愧是司马懿的大哥,“张翔就这么自信,可以打赢这场仗。”
“输了又如何,王上照样可以退回北方,但是东吴能得到什么呢?”
“曹操承诺给王上,事成之后让出荆州。”
“大都督,你信吗?”
周瑜当然不信,要不然周瑜也不会轻易说出来,不过孙权却信了,还跟周瑜发生冲突,所以周瑜才会跟司马朗见这一面。
不过是想找一个不相干的人,好好的发发牢骚而已。
有些话不能跟熟悉的人说,也不能跟身边的人说。
“你觉得呢?”
“曹操一旦胜出,就会过河拆桥,东吴这次出兵可是拼尽了全力,徐州兖州都是主力,死伤应该不小吧!拿什么抵挡大魏的反戈相向。”
“所以我才会带兵来豫州。”
“大都督你是高瞻远瞩,但是孙权鼠目寸光啊!”
“你不用多说了,我自有打算,我可不想我的身上背负着一个背主之臣的骂名。”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史书也是由胜利者所撰写的,后世的人不会知道真相,只知道江东有一个诸侯吴王周瑜。”
“你闭嘴。”
“等王上统一天下,愿分封大都督为吴王,封地江东。”
周瑜拔出了佩剑,架在司马朗的脖子上,“我剑下从来不杀无法反抗之人,这次你说的这些我就当没听见,不要再有下次了,我不会留情的。”
“在下相信,大都督日后也不会想见我了。”
“算你有自知之明。”
周瑜带着几个亲卫先离开了,司马朗最后一句话只是以退为进而已,其实司马朗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等周瑜在想见他的时候,就是自己人了。
司马朗很高兴,今天见到了另一面的周瑜。
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人,怎么会甘心臣服于江东孙氏之下呢?
张翔一直等着司马朗,张翔倒不是觉得周瑜会反叛,像周瑜这样的人才,就算是要策反,也不能一触而就。
张翔是担心司马朗回不来了,现在想想司马朗这次是太冒险了。
“王上。”
“失败了吧!回来就好,不要再去了。”
“还是有机会的。”
“哦,没想到周瑜是这样的人,但不管如何你不要再冒险了,你现在对吾来说也很重要。”
“王上体恤,臣诚惶诚恐。”
“如果没有要事你下去吧!不想听你说话,真是太费劲了。”
“喏。”司马朗还真走了,毕竟天色也不晚了,就算是有要事,也可以白天说。
张翔看着这样的司马朗只能摇了摇头,实在是太正经了,让张翔很不习惯,既然周瑜有点摇摆的意思。
那么张翔也不会客气,张翔这边一直都是以曹操为主的。
现在看来要以孙权为主了,只要东吴死伤惨重,周瑜才会不得已而为之。
人都是被逼出来了,不逼怎么行呢?
张翔这边一发力猛攻,孙权当然就承受不住了,最后要靠的还不是一直跟他不和的周瑜,孙权这么做?更让周瑜瞧不起了。
东吴江东多么好的地方啊!怎么就落在了孙权之手。
不过这些落在曹操眼里,却认为张翔这是受不了了,想要先杀退江东再说,总不能一直腹背受敌吧!
曹操这样的想法,才是合情而合理的,只是可惜他完全想错了。
曹操自然不会让张翔得逞,现在这些东吴兵,才是曹操手中重要的一把匕首,其起到的作用可比曹操手下的这几十万大军还要重要。
“张翔,以一敌二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曹操这样就太小瞧张翔了,只要魏兵冒进,张翔就会给予强有力的反击,让魏兵损兵折将。
张翔这一改变策略,反到有了一点好的效果。
不过这点便宜占了和没占一样,对双方众多的兵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张翔也没必要心喜。
只能算是一种心情的调剂而已,战胜曹操才是张翔真正想做的。
这一点自始自终都没有变过,东吴不管怎么折腾也不过是陪跑的而已。
周瑜不知怎么了,好像是有意的避让,也许是司马朗的话起到了一点作用,或者是周瑜想减少一点伤亡。
不管怎么样,周瑜这样的改变,对张翔这边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周瑜越是避让,张翔越是步步紧逼,就像是曹操紧逼张翔一样,沙场之上想的太多,死得越快。
最好的找软柿子捏,捏到一个是一个,这才是最实际的。
孙权因此对周瑜有了更多的埋怨,“吾的大都督,战事为何如此。”
“末将自有打算。”周瑜可不会跟孙权解释。
第八百九十三章 伯达一句道破
周瑜可是大都督,孙权还不是王上的时候,周瑜就已经开始掌握兵权,不管周瑜此刻再想什么,都不喜欢孙权指手画脚。
统帅最厌恶的就是身边有人指手画脚,就算是其君主都是一样的,所以才有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
尤其孙权还是一个外行人,而且跟周瑜还不和。
这个时候就不要插嘴了,要不是周瑜还顾念什么君臣之别,就已经开骂了。
孙权竟然看不出好赖,“周瑜你这是什么态度。”
如果不是周瑜,孙权还在曹操手里,过着那种暗无天日被虐的生活,现在却摆起架子来了,跟别人可以,周瑜可不吃这一套。
周瑜可不怕孙权,“王上,这是想领兵吗?”
“周瑜,你是不是觉得吾没有你不行。”
“王上,乃天生之才,缺了谁都行,那末将就真的不管了。”
“周瑜…”
现在周瑜只要听见孙权的声音都觉得恶心,而且是那种吃多了的恶心,想吐也吐不出来,想消化也消化不了。
“看来王上是不想领兵了,那么就全权交给末将吧!”
孙权此刻也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替代周瑜的人,只能任由周瑜这么下去了,“死去的可都是我们江东的百姓,你好自为之。”
“这个末将自然不会忘。”
对江东百姓的爱护,周瑜比孙权只多不少,周瑜可是看着江东从贫穷到富庶走到今天的,而且还参与其中,这个感情是孙权不能理解的。
如果说孙权是装出来的,那么周瑜就是发自内心。
在军中孙权想要跟周瑜抗衡,依靠的只有陆逊,因为陆逊后面有江东四大世家的支持,现在应该是东吴四大世家了。
可惜现在陆逊不在身边,孙权只能忍一忍了。
张翔一直在步步紧逼,但是周瑜的心中还没有想好自己要怎么做,司马朗一席话的确让周瑜平静的内心产生的动摇。
什么君臣不和,什么为了江东,这些其实都是借口,真正让周瑜内心动摇的,无谓就是两个字权力。
权力可是比财帛更加可怕的东西,财帛动人心,那么权力就是改变人心了。
可以说是司马朗为周瑜打开了权力的大门,周瑜才会渐渐陷了进去。
现在周瑜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张翔合作对抗曹操,要么就是带着兵卒离开豫州,周瑜出现豫州本来就是意料之外。
如果周瑜离开了,对全局来说也没用什么改变。
在关键的时刻却是远在江东的鲁肃帮周瑜做出了选择,江东之地的山越有一次作乱了,每一次都是这样。
只要江东这边出兵,山越就会死灰复燃。
周瑜已经习惯了,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东吴的兵卒已经死伤不少了,不能再死伤了,要不然连平叛都平叛不了。
所以周瑜选择了先退兵,以退为进回到兖州,先拿下兖州再说。
这种事可不能瞒着孙权,周瑜只能如实禀报。
孙权却说了一句,“你想背信弃义。”
“是曹操背信弃义在先,要不然王上也不会被软禁了。”周瑜这句话可真是戳到了孙权的痛处。
孙权也想到了那些自己受到的琢磨,出奇的没有反对周瑜,“那就走吧!不要跟曹操那边打招呼。”
“这个并不好,毕竟双方名义上还是盟友,该说的还是会说的。”
曹操当然是不想让东吴兵离开了,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刻,曹操只能继续用荆州来诱惑孙权。
可惜这次曹操这边的人和信都被周瑜派人拦截了下来,周瑜如果想让孙权什么都不知道,是件很容易的事。
现在周瑜可不能让孙权继续胡闹了,再胡闹下去江东就真的完了。
一支部曲想要离开战场,做为对手的张翔当然也察觉到了,“周瑜这是要走了,伯达看来你失败了。”
“不见得,周瑜忠心于孙氏很多年了,不是说叛变就叛变的要慢慢来。”
司马朗可不是什么都没用做,而是又写了一封信送到了东吴的营地,这次司马朗不需要跟周瑜见一面。
只是表明了一件事,承诺依然有效,也就是说周瑜只要反叛,日后就会分封江东。
这句话才是真正厉害的,周瑜听见之后自然不会忘,总有一天这句话会起到他该起到的作用。
周瑜的领兵能力不是假的,离开的很快,可以说干净利索,没用给张翔任何突袭的机会。
现在豫州就剩下张翔和曹操了,好像一切都归于了原地。
唯一能见证其过程的,只有那些死去的士卒尸体。
周瑜和孙权的离开,最生气的莫过于曹操,周瑜只要在张翔的后方,张翔就会如刺在背,就算周瑜什么都不做,也有这样的效果。
张翔就不能全力以赴,这下子好了周瑜走了,张翔可以放开手脚了,那么曹操将要面对的就是更加离开的张翔。
周瑜去兖州,虽然对曹操也有一些好处。
但曹操总感觉弊大于利,周瑜孙权如果拿下了兖州,那么自然不会归还,在兖州大魏这边只有一个曹仁。
自然不能与之争锋,那么日后曹操再想夺回兖州,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也许仅仅一个荆州都不够,孙权的贪婪曹操可是知道的,“大意了,当初就不该放了孙权。”
诸葛亮荀攸等人都是绝顶的聪明人,自然知道曹操在想什么,“王上想的实在是太长远了。”
“只有杀退张翔,王上担心的那些事情就不会发生。”还是司马懿最干脆了。
不过司马懿说的这个,恰恰也是最难的一件事。
曹操担心的这些虽然跟张翔没关系,但是张翔却担心另外一件事,战场上任何的变化,都会引出一些连带的结果。
周瑜去了兖州,张翔就开始担心郭嘉和杨旭的安全了。
司马朗做为谋士自然要感同身受,“王上,有没有想过反攻。”
“光是维持眼下的局面就已经很难了,还要反攻。”
“王上别忘了,徐州还是我们的,徐州可是紧临扬州,扬州现在正是空虚的时候,只要有一支偏军杀进去,就会使地方动荡。”
第八百九十四章 黄巾校尉浮云,罗市
司马朗真是一句道破,张翔身在战局之中,所以只知道维持局面,却忘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妙计啊!”
“王上,觉得好就好。”
“可是现在没用什么领军的大将啊!”张翔手下的重将,一部分在张翔的身边,一部分镇守北疆,中原还真没用什么拿的出手的将领。
“扰乱地方可不需要什么大将,只需要一些校尉之职就好了。”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不管是从自己身边抽调重将,还是从北疆抽调,都很容易打草惊蛇,被曹操知道。
还真的不如随便找个将领,至少能出其不意啊!
既然是校尉,张翔只能派出那些黄巾出身的校尉了,这些人因为出身的问题,只能屈居于校尉之职。
而且在治军上也有诸多的问题,但是论到为祸地方,这些人一个顶俩。
以前张翔都让这些校尉偏居一偶,其实也就是闲置。
空有校尉之名,但没有校尉之实,不过这些黄巾出身的人也很自足,大多都是贫苦百姓出身,只要能让他们吃香喝辣其他什么都不管。
张翔现在看来,还真的不是白养他们,眼下不就派上用场了。
张翔命浮云、罗市为将突袭扬州,这两个人是黑山黄巾出身,后来才被张翔招揽的,即使在黑山黄巾之中,也属于名声不显的人物。
也就是混日子的那种人,但就是这种人,出手的时候才不会引起注意。
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当地有妻有子,这些都是投靠张翔之后才有的,张翔更容易控制。
这不能怪张翔冷血,只能说这两个人的运道不好。
罗市、浮云二将也很害怕,但是张翔的命令他们又岂敢不听呢?混日子的人都怕让他们可以混日子的人。
罗市和浮云穿过徐州,直插扬州而去。
扬州本来就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地方,地方上也有很多贼寇,罗市和浮云到了这里真可谓是如鱼得水啊!
那人马越来越多,最后连地方上都无法阻止了。
这才上报,如果一开始上报,不管是曹操和还是陆逊这边都可以轻易的解决,但可惜扬州的这些官员,实在是太负责了。
不想给曹操添麻烦,反而给曹操添了一个更大的麻烦。
张翔这一招,可以说正中要害啊!扬州才是大魏和东吴的退路,如果扬州有失,那么再谈其他就是枉然。
这个麻烦可是周瑜惹出来了,如果周瑜不离开徐州,哪里还有这样的事。
这样落井下石的机会,孙权自然不会放过了,此时的孙权虽然在兖州,但是兵力仍由周瑜把持。
就连孙权一向看好的陆逊,也不能跟周瑜争锋。
孙权当然就无法接受了,这可不是在豫州的时候了,“大都督,你去解决进入扬州的那支兵马吧!”
“那是曹操应该担心的事。”
“这个我们不需要那么较真,曹操在豫州面对的可是张翔的主力大军,大都督见识过了,应该知道张翔的厉害,曹操根本已经分身乏术。”
“进入扬州虽然是张翔的兵马,但不过却是一群乱匪,脾疾之患随便一个将领就可以解决,兖州这边更重要。”
“大都督别忘了,这些乱匪是怎么进入扬州的,大都督就没有责任吗?”
陆逊也在替周瑜说话,“王上,兖州这边的确离不开大都督,如果王上不放心,那让末将前去吧!”
这个时候孙权可不会让陆逊离开,“谁惹出的祸端,自然就需要谁来解决,大都督应该不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吧!”
真是竖子不足为谋,周瑜在兖州还真不是自己能说的算的,“末将领命。”
周瑜突然离开兖州,郭嘉和杨旭当然是喜出望外了,周瑜对许昌城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不管是兵力上的支援,而是统兵上的手段。
都让郭嘉杨旭焦头烂额,这下好了终于是走了,而且还是让孙权逼走了,“孙权啊!孙权,你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君主。”
“奉孝,说话的时候背着点人,也不想自己刚才说了什么?”
“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要是让我王上听了去。”
“王上可不是你杨文品,王上要是在这,比我夸都厉害,你又不是不知道王上什么时候在乎过这些虚名啊!”
“你说王上,为什么会让罗市浮云领兵攻打扬州呢?”
这个郭嘉到没有多想,但是细细思量之后,脸色就变得很难看,“王上,只是在减轻我们的镇守许昌的负担。”
郭嘉虽然一直盼着援兵到来,但却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和杨旭这些顶级的谋士,那一个个都是眼高于顶的人物,都有一种自信就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
张翔此举,可就是对郭嘉杨旭能力上的怀疑了。
“王上,已经开始不信任我们了。”
“这到不是,王上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据我所知这个主意是司马朗出的,王上只是采纳而已。”
“司马朗,司马懿的大哥,这个家族真有意思,文品你也很厉害啊!困在城中还知道豫州发生的事。”
“当然要眼光六路耳听八方了,时刻小心被小人所害啊!”
“你这话说的司马朗就是功利了一些,也不见得是坏人啊!”
杨旭可不会像郭嘉想的这么简单,郭嘉没有功利心,自然不在乎这些,杨旭同样有功利之心。
自然不想看到另外一个有功利心的人上来与他争锋,司马朗现在已经是张翔身边的谋士了,已经对他产生了威胁。
杨旭不会想司马朗为什么会成为张翔身边的谋士,因为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朗已经让张翔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日后对他来说就是劲敌啊!
“我们不能这么一直困守城中了,要不然会让王上失望的。”
杨旭说的这个郭嘉当然知道,这也是郭嘉一直烦心的事,“孙权回到了兖州,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
“这个可不容易啊!陆逊可不是周瑜,孙权可是会听陆逊的。”
“就因为如此,孙权才可以手掌兵权不是吗?”凡事有利有弊,就看如何利用了。
第八百九十五章 孙权真的不智?
孙权可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热衷于权势之人,自然热衷于兵权,没有周瑜在身边指手画脚。
孙权就又有了当王上的威严,再加上陆逊不是一个强硬的人。
只要孙权没做出什么大错,陆逊是不会阻挠的,只会在暗中把孙权所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掉,让孙权一切顺风顺水。
这就让孙权产生了一个错觉,觉得自己什么都行。
以前不行,是因为周瑜在身边,对他暗中使坏,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孙权可是东吴的王者,却这么想自己的大都督,实在是太小气了。
孙权知道只要拿下眼前的许昌城,那么兖州就是他的了,那还等什么?孙权直接发动了猛攻,而且孙权直接用曹仁做先锋。
以前陆逊也能曹仁做先锋,但这个先锋跟孙权这个先锋完全不同,陆逊这个先锋,只是让曹仁打开局面,剩下的东吴兵去解决。
而孙权的这个先锋,就明摆着让魏兵去送死。
陆逊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对劲,“王上,这么做可是会让这些魏兵离心离德的。”
“他们本来就不属于吾。”
“但眼下我们和大魏是盟友的关系,这些魏兵的存在可以帮我们啊!”
“你觉得现在我们和大魏还是盟友吗?”
事情到了现在的确是名存实亡,但是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至少双方还是一个目标,陆逊还是觉得这么做不好,“王上……”
“你知道吾是王上最好,难道你也想学周瑜吗?”
陆逊到是想学了,但是陆逊是学不来的,周瑜在东吴军中的威望,陆逊是望尘莫及,现在陆逊最多是声名鹊起而已。
很多老将都在他的上面,就连周泰都比陆逊有威望,“末将,不敢。”
“陆逊,你可不要辜负吾对你的期望。”
陆逊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孙权之所以会重用他,就是因为要对付周瑜,如果没有周瑜,也就没有陆逊的必要了。
孙权在权力上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不想跟他人分享。
所以也不喜欢有人违逆自己,“末将,不会让王上失望的。”
“很好。”
曹仁在前面已经登上的城池,如果是以往东吴兵应该压上来才是,但是现在还是按兵不动,看着己方的士卒一个一个的倒下。
曹仁做为沙场老将,当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陆逊不是这样的人,那么肯定就是因为孙权了,“孙权,你真的以为我是捏的。”
“退兵。”
曹仁率兵退了下来,孙权自然让人阻拦,曹仁当场就杀了一个东吴的校尉,陆逊一看事情闹大了,连忙过来阻拦,“曹将军,你实在是太冲动了。”
“不是我太冲动了,而是孙权太过分了。”
孙权也过来了,“就凭你曹仁,也跟羞辱于我。”
“我曹仁虽然是一个将领,但我却是大魏的将领,可不用看你这个吴王的脸色,今天我太累,不想攻城了。”
“曹仁你不要坏了大事。”孙权真是恶人先告状啊!
不是身为王者就可以乱说话的,这也太任性了。
“是我坏了大事,还是吴王坏了大事,天下人自有公断。”
曹仁可是曹家人,而且跟曹操关系密切,不管他做什么还是说什么,孙权都不敢下杀手,这跟曹操软禁孙权很像。
曹操可以虐待孙权,却不可以杀了孙权。
孙权也想对曹仁不利,可是曹仁后面可有着千军万马,是没有孙权手下的江东兵多,但是也不算少。
一旦发生冲突,损兵折将是再说难免的。
曹仁在孙权面前堂而皇之的离开了,这真是一场闹剧啊!
郭嘉和杨旭在城头之上也是一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好像是孙权帮了我们。”
“孙权,可真是一个好人啊!”
让战场的敌手称之为好人,还真不是什么可以高兴的地方。
次日曹仁干脆就没有出现在战场之上,这可不是曹仁不顾大局,而是曹仁怕孙权秋后算账,曹仁惹不起孙权,当然躲得起了。
曹仁不出现在战场之上,当然是最好的。
不过不是对于孙权而言,而是对郭嘉和杨旭而言,孙权对他们实在是太好了,先赶走了周瑜再赶走了曹仁。
不知道的还以为孙权是张翔这边的人呢?真是帮了大忙了。
也许是杨旭多疑,鬼神神差的问了郭嘉一句,“你说孙权会这么笨吗?”
杨旭这话一说出口,郭嘉和杨旭同时停顿了一下,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的,不说出来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对劲的。
但一说出来,就感觉匪夷所思,孙权真的会这么不智吗?当然不可能了,孙权可是在乱世长大的,还经历了讨董之战,还经历了孙坚败落,这样的人就算在兵事上有所欠缺,也不会欠缺至此。
周瑜的事还情有可原,毕竟周瑜和孙权之间的关系矛盾由来已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