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翔霸三国-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肯定不会上书,事情应该已经很糟糕了,有可能比信上还要糟糕,所以放粮是刻不容缓之事,黄权这边的书信刚到,紧接着虞增那边也来了。
信上的内容虽然不一样,但内容都差不多,一句话就是要粮,可是张翔手下也没粮,这就是出兵的代价,战争说白了比的就是谁的家底够厚。
经此一战张翔家底过薄的弱点暴漏了出来,借粮是不可能了,天下所有的诸侯张翔都给得罪变了,孙策也许愿意支援张翔,可惜江东过于遥远。
而且就算是孙策愿意,周瑜也不会愿意,支援张翔就相当于资敌,周瑜可不会任由孙策胡来,更何况现在孙策出入都有一群人跟着。
想胡来也没有办法,让人孙策竟敢冒险去司隶,能活着回来周瑜等人都觉得是万幸了,在孙策身边增加护卫是其母吴夫人的决定。
孙策是一个待母至孝的人,自然不敢反对,借肯定是不行了,借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打猎,冬季其实不是一个适合打猎的集结。
但却很适合出海打渔,如果不是虞增上了这封信,张翔也想不到辽东,大海可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保障,为此张翔带人动身亲往辽东。
粮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张翔自然有事先安抚一下,张翔很快的就回到了幽州,张翔毕竟是在幽州长大的,幽州的气候虽然很恶劣。
但是张翔非常的适应,和回家的感觉差不多,张翔在虞增的陪同下去了辽东,此时的虞增跟张翔记忆中的虞增变得很不一样。
苍老了很多,看来塞外的日子并不好过,张翔对虞增产生了一丝愧疚,就因为这一丝愧疚,张翔以后才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辽东国可以说是幽州最冷的地方,毕竟靠近海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辽东国的确有很多打渔的人,张翔找到了其中一个资历最老的人。
当地人称之为海老,就是因为德高望重,当年辽东经历战乱,也是这个海老带人去海上躲避的,也算是一个有点见识的人。
并不是一个愚民,张翔见到海老那一刻,更坚信心中的猜想,别说是一般的百姓,就是一些世族子弟见到张翔都会打怵。
而这个海老却像是一个无事人一样,老而为贼虽然有点不好听,但是老人的智慧可不要小瞧,张翔觉得从海老这里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
张翔:“尔就是海老,早有所闻啊!”
海老:“州牧大人说笑了,草民不过就是一个打渔的,能让州牧记住,是草民的荣幸。”这些话张翔不是第一次听,而且是经常听。
以前张翔却觉得很厌恶,但是从海老嘴里说出来却很不一样,看似在奉承,但更像是敷衍,“不知大人找小人前来,所为何事。”
张翔:“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你们入冬以来的收成。”
海老:“今年的冬天跟往年不同,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打渔收成最好的季节,但是迟迟不下雪,海面上没有结冰,我们小船走不远,所以收成很不好。”
张翔:“如果出海远点会收成好吗?”
海老:“肯定会,大人是用打渔来弥补粮草的不足,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海老果然不简单,竟然能猜出张翔心里的想法。
张翔:“你真不像是一个老人,打渔有点可惜了,当官你愿意吗?”
海老:“卑鄙之人,不配州牧重视。”
张翔:“不愿意就算了人各有志,吾不会强求他人为吾做事的。”几天之内,张翔征召了辽东国所有的大船,包括从青州过来的海船。
为此张翔付出了不少的钱财,一些青州来的海船还是非常抵触,不过在张翔的强势兵力下只能拖鞋,张翔注定走不了王者之道。
所以只能行霸者之事,强迫别人张翔已经习惯了,第一次出海捕鱼,张翔自然要亲往,为了可以出海捕鱼,张翔特意让底下的人准备了大网子。
白天下网,到了晚上时候拉网,但是怎么拉都拉不起来,可想而知这一网下去有多少鱼,张翔也害怕空欢喜一场,特意让一个水性好的士卒下去看看。
没一会那个士卒上来,直接就来了一句,“主公,网里都是鱼。”这句话也让张翔放心了,有鱼就好。
次日回程,因为拉不上来,所以只能在水下拖着,近海区域可是有很多暗礁的,一些渔网就被划破了,事情发生了就来不及了。
张翔只能停止行进,反正已经是近海了,所以张翔让一些渔民过来帮忙,一直忙活了一天,在把网中的鱼弄出来,可以说是真正的满载而归。
张翔手下的确是没有粮,但是有了这些鱼就能解缺粮之危,鱼肉总比粮食好吧!冬天鱼肉还易储存,冀州和幽州距离辽东国也不远。
张翔想要做的就是让这些饥民吃鱼吃到吐,有了这些海鱼,地方上的情况好了很多,当地百姓对张翔也感恩戴德,鱼肉可是肉啊!
对于这些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的百姓来说,张翔此举就是天大的恩赐,好的事情总是很容易让人仿效的,更何况张翔弄出了那么大的动静。
青州的海船被扣留,最后都闹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刚开始并不清楚张翔想干什么?可是后来曹操知道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方法。
青州也是靠海的,张翔这个办法,也是帮了曹操,曹操也在为粮草问题发愁,两方势力都在海上打渔,刚开始都没有走的太远。
但后来却走的越来越远,最后两方人在海上发生了大战,这种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张翔和曹操本来就是对立的,在海上相遇自然不会和平收场。
张翔一直没有离开幽州,毕竟幽州和冀州这边的饥情是缓解,而不是解决,张翔本打算事情彻底解决之后才离开,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不管是海上还是平原,张翔是绝对不能输的,海战张翔不熟悉,想必曹操也不熟悉,双方的所拥有的条件是相同的。
张翔可不惧曹操,张翔早晚要打到南方去,南方多水肯定会发生水战,正好在大海上适应适应,适应了海上的征战,南方的河流就不算什么了。
别人都是先易后难,张翔偏要先难后易,决定在海上跟曹操一争高下,张翔特意把魏然调到了幽州,魏然可以说是张翔手下水性较好的将领。
其他的将领大多都是旱鸭子,就是调过来也没什么用?与其过来送死,还不如老实的在原地待着,曹操这边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跟张翔在海上作战。
而且这么冷的天,弓弦都未必拉得开,打什么打啊!可是张翔的部曲在海上先发出了挑衅,曹操也不能不接着,双方在海上发生了交战。
后来张翔发现在海上的死伤比平原上要少很多,所以张翔就更加肆无忌惮了,甚至在冬季招兵,都是那种会水性的青壮。
冬天是最难熬的,很多青壮都空闲了下来,张翔的招兵令一下,很多青壮都够来了,尤其是辽东国的青壮,曹操曾经派兵攻打过辽东国。
致使当地百姓死伤无数,为了报仇很多青壮都进入了军中,可以说在海上张翔的大军是压着曹军打得,虽然海战的规模不大。
就算损失也损失不了多少,但能暂时压曹操一头张翔就已经很满足了,没有人不喜欢胜利,张翔也是如此,张翔可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
尝到了甜头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为此张翔还把所有的海船前面装了撞角,可以说是又细又长,这个细是相对整个海船来说的。
怎么说有人头那么大,有了撞角曹军的海船纷纷溃败,张翔愿意胡闹,曹操可不愿意陪着胡闹,所以就收拢了船只,大不了不去远的地方就好了。
打不过还躲不过吗?曹操就不相信张翔的海船,会划到青州这边来,曹操这一退就变得没意思了,张翔三天都没有听到海上有战事了。
张翔渐渐的也失去了兴趣,除了宣扬了一下海战的胜利,其他的也没做什么?幽冀两州的粮草问题也解决了,张翔也到了会长安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学
张翔等人在回长安的路上,老天爷终于下雪了,虽然给张翔造成了一些阻碍,但张翔还是很高兴的,这场大雪至少给老百姓一点盼头。
老百姓要的东西一般都很简单,老天爷满足了他们,张翔满足了他们,老百姓才会听话,张翔去了一趟辽东,才发现辽东真的是一个聚宝盆。
公孙度抱着一个聚宝盆,龟缩了那么多年,难怪他会失败,辽东背靠大海,不只有取之不尽的海鱼,还有最重要的海盐,海盐在中原地带跟粮食的价格差不多。
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张翔决定大力发展辽东国的商贸,就算是海盐这一项的税赋,就能顶得上一州的税赋,这是张翔最低的要求。
由于雪下个不停,所以张翔等人就在附近借宿了一宿,张翔身边的人不少,自然选择了一个大户人家金家,家主金磊是本地的县令。
自然也是张翔手下的官员,如果不是这一点张翔也不好意思借宿,毕竟这么多人,不管去哪都是扰民了,金磊自从张翔住进来之后,就没敢离开府邸。
随时听候调遣,连地方政事都不处理了,要不是冬天政事较少,张翔早就把他撸了,不为百姓做事的官员是没有用的,不过张翔也理解。
这个世上特立独行的人很少,随波逐流的人很多,县令这么做也很正常,如果张翔真的把他撸了,那才会让手下的人寒心呢?
让张翔没有想到的是当晚就遇到了刺杀,刺客刺杀的不是张翔,而是当地的县令金磊,这可不是一个小事,县令的官阶虽然不大。
但实权很大,一县之地更是张翔势力组成的重要部分,张翔可不会姑息,如果没遇见那就算了,自有底下的人处理,但是张翔偏偏遇上了。
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也许对方是无意的,如果早知道未必会动手,毕竟张翔等人入住金府,也是临时起意,刺客是糊里糊涂撞进来的。
最后被张翔的护卫拿下,不管怎么说张翔都视之为挑衅,让张翔最气愤的是这些刺客竟然都自尽了,连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周仓亲自参与抓刺客的过程,“主公不对啊!这些人不像是死士?”
张翔:“一群刺客都死了,还不是死士,那么就是说你们下手太重了,罔顾吾的命令。”
周仓:“主公误会了,属下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死士的含义是视死如归的精锐之士,我们军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而这伙刺客的确不怕死,但没有经过训练,更像是亡命之徒。”
张翔:“吾不管是死士还是亡命之徒,这都是你该关心的问题,吾只要看到结果,随便查查这个县令底子干不干净,如果是贪赃枉法之徒,就不需要在查了。”
周仓当晚就出去了,而且是冒着大雪,伴君如伴虎跟在张翔身边也没有那么容易,一旦有事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要去办的。
跟张翔这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周仓出去之后查了一个晚上,终于有了一点眉目,虽然没有具体查出刺客的主使者是谁。
但也缩小的范围,而且也把金磊的底子查清楚了,“主公这个金磊在当地的声明不错,应该算是一个好官,问题应该出现在税赋问题上。”
税赋在任何势力之中都是重中之重,税赋的多少代表着实力的强弱,“税赋竟然出现了问题,那么就是说这个金磊并不是一个好官。”
周仓:“主公,这个金磊原来是并州境内的一个县丞,幽州东部归入主公麾下之后,金磊才调到幽州东部的,小小的提了半级,冬季就要面临着税赋的问题,主公手下的税赋都是一年一收,而曹操手下的税赋却是一月一收,所以县中的豪门纷纷抵触。”
张翔:“幽州东部和冀州东部都是我们刚打下来的,应该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其他的地方是怎么解决的?”
周仓:“曹操收的是曹操收的,我们收的是我们收的,如果交不上税赋就先画押,来年一起还毕竟我们的税率并不高,如果出现缺粮的状况,在治理就好了,幽州和冀州缺粮就是因此爆发的。”
张翔:“公事公办,这么做并没有错,这是谁的主意。”
周仓:“黄权黄先生。”
张翔:“黄权治理的是整个冀州,都没有遇到刺杀的事情,怎么在这个小县之中,却出现了问题,难道不是这个金磊办事不利吗?”
周仓:“虒奚县抵触郡界要道,来往的商旅很多,其实商税也一直算不清楚,当地豪门偷税漏税的情况很普通,金磊为人有点不知变通,在手段上有点强硬,所以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张翔:“地方豪门敢刺杀吾手下的官员,真的是胆大包天,也就是说税赋还没有征上来。”
周仓:“双方还在僵持。”
张翔:“传吾的命令税赋必须三天之内交齐,如果谁不交格杀勿论,吾张翔虽然是幽州人,但也不会做任何偏袒,这些人是嫌我的刀不利啊!”
张翔命令一下,整个虒奚县为之震动,张翔的大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幽州东部,所以对当地的百姓,露出的也是宽柔的手段。
当地百姓对张翔的大军非常拥戴,因为张翔在怎么说也是幽州人,比曹操这个兖州人要亲近的多,曹操甚至连袁绍都不如。
袁绍至少还是在河北起家,而曹操是在中原起家,距离太远了,自然就得不到民心,在加上曹操一直都没有重视幽州这块地盘。
谁都看的出来,幽州早晚都是张翔的,曹操就没有白费那个力气,这次张翔下狠手,底下的百姓很意外,但也不敢不从,县中的地方豪门还传出了一些流言蜚语,说张翔忘本。
张翔不可否认军中的大部分骨干都是幽州人,所以对这种流言张翔格外的重视,一旦弄不好就会认出大乱子,张翔亲自接见了这些地方豪门的家主。
这些豪门平时都饶武扬威的,看见张翔之后就开始不说话,最后还是张翔先开的口,“你们对吾的政令有意见,现在就可以提了,吾是幽州人,自然不会难为自己人。”
“州牧大人,税赋是不是太高了。”等了半天,终于有个人敢说话了,张翔还真怕他们乐于当一个闷葫芦。
张翔:”税赋太高,这是一年的税赋当然高,如果跟往年比起来应该相对的少很多,各位都是一家之主,应该知道吾说的是不是事实。“
”可否减免今年的税赋,来年我们一定会如数交上。“人都是这些,你给他好脸色,他就会越发的贪得无厌。
张翔:”吾对你们够礼遇的,就因为你们是幽州人,税赋过重带来的问题,吾也在解决,想必你们也看到了,难道你们不信吾。“
张翔的语气加重了,一众家主连抬头都不敢抬,”吾张翔并不是忘本之人,幽州是我的老家,吾不会亏待自己人,让吾过得去,你们才会好过。“
最后这些豪门也没了办法,只能如数交齐了税赋,这些家族都是有家底的,张翔给了他们三天的时间,他们一天都交上来了。
这些人的德行张翔也看出来了,吝啬是真吝啬,连破财免灾的事情都不想做,张翔也知道投桃报李,这些家族中的优秀子弟都被张翔带走了。
攀附张翔的机会可不多,这些家族再也没有怨言了,这些豪门子弟还是有些才干的,张翔就是地方豪门出身,燕赵之地极其尚武。
这些豪门子弟都有两把刷子,至少比张翔要厉害,最重要的是张翔还发现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才不是出自于这些豪门,而是出自于金磊的府邸。
地方豪门刺杀金磊就有一部分是这个人才的原因,他算是金磊手下的小吏,负责证明书面上的东西,非常擅长算学,各家偷税漏税的情况他都能算得出来。
而且账目做的非常清楚,金磊就是拿着他算的帐才去征要的,自然要比普通的百姓多很多,这是这些家族以前欠下,还起来当然麻烦。
地方豪门不知道这个小吏,都以为是金磊做的,可以说金磊是替自己手下的小吏背黑锅,连金磊自己都不知道,背了个稀里糊涂。
这个小吏张翔亲自去见过,是那种非常不起眼的那种人,张翔给他出了一道难题,用现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用古代的算法却要麻烦很多。
这个小吏愣是用了一个时辰算了出来,其中的毅力是不言而喻,当然其算学天赋也是有的,张翔决定重用他,算学人才在内政上还是很有用的。
想必阴夔和法正会很喜欢,”你是哪里的人?“
此时这个小吏还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张翔,不过也看出张翔的出身不简单,一身华服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小人钟斌,是洛阳人。“
洛阳人这个出身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洛阳被毁之后,就很少有人以洛阳人自居了,看来这个不起眼的人,出身应该不简单。(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双助手
当今天下敢自居洛阳人的少之又少,董卓离开火烧洛阳之后,把所有百姓都挟裹到了长安,沿途不只死了多少的洛阳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秘密。
张翔也不想追问,只要这个钟斌确有其才,张翔就会重用,税赋之事的确跟金磊没有多大的关系,是因为钟斌算的太细了,把几年前的老账都翻了出来。
本来税赋就不少,经过钟斌这么一算只会更多,但是金磊的确是办事不利,事情走到这一步,也有他做事拖沓之责,要不然事情不会这样。
金磊虽然能力有点不足,但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是张翔手下的老人,要不是因为这一点,张翔早就拿他问罪了,钟斌在金磊的手下的确很屈才。
有这样的手下其实对金磊来说也是一个负担,于是张翔就把钟斌带走,金磊自然不敢拒绝,可以说在幽州之地没有人敢拒绝张翔。
钟斌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张翔手下做事还是在金磊手下做事,对钟斌来说都是一样的,如果真让钟斌去选择,他更愿意跟着金磊。
金磊那边的事情不多,钟斌可以很容易就解决,每天可以剩余很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跟着张翔,就没那么容易了。
连张翔都不知道,其实金磊见识过他的手段,当年少帝路过并州,张翔直接在边界上屯兵,美其曰护送少帝,谁都知道张翔不想让少帝进入并州。
对付少帝,张翔都敢于用这种手段,那么对付自己人,想必也没有那么简单,看来事情要多了,别人受到张翔的赏识都是很开心。
只有钟斌低着一个头,无精打采的走到后面,要不是他胯下的战马是军中的战马,早就不知道被拉到哪个地方了,对于这样的人才。
张翔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放任不管,这种人是不会坏事的,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张翔手下谋士中有不少特立独行之人。
比如说杨旭、郭嘉都是这样的人物,钟斌跟他们相比要好很多了,当然能力也差了不少,张翔最后只能安慰自己能力越大,怪癖越多。
谁让张翔手下有这么多不听话的谋士,先斩后奏这种事都时有发生,张翔慢慢都已经习惯了,钟斌这种不配合的情绪太小儿科了。
如果是郭嘉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都在站在大街上喝酒撒泼,郭嘉才是大大的狠角色,张翔本以为这场大雪会持续很长时间。
但没想到当天下当天就停了,就像是老天爷在开玩笑一样,给了你一点甜头,却非常的不过瘾,入冬没有雪,来年必受灾。
这些古话可都是老百姓的智慧凝结而成的,老百姓也许不懂得之乎则也,但懂得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毕竟这些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没有大雪的阻挠,张翔等人很快的就回到了长安,回到长安张翔才知道,长安等地都没有下过雪,可以说老天爷连个安慰都没给。
张翔把钟斌安排到阴夔的手下,阴夔有了一双龙凤胎之后,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很快的就开始处理政事,他的夫人连月子还没出呢?
阴夔这也算是投桃报李,张翔用传国玉玺救了他的夫人,后来这个消息就走漏了出去,毕竟当时有很多外边的产婆,这些产婆大都是一些长舌妇。
阴夔的龙凤胎也拖了传国玉玺的福,被称之为玉子玉***夔处理政事之后才发现,案牍之事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乱。
阴夔也翻看了杨旭和郭嘉处理过的案牍,说实话还不错,往往都一针见血,一些连阴夔都没有看出来的问题,都被二人一眼看出来了。
可是这恰恰就是大问题,幸好这些案牍没有发出去,否则底下的官吏肯定会先乱,有些事情是不需要一步到位的,尤其是地方政事。
不是阴夔想拖沓,而是这个拖沓有它的必要性,快刀斩乱麻只适合势力的初期,后来阴夔才知道这些案牍都是法正压下来的。
但是法正却没有办法窜改,毕竟不管是张翔还是郭嘉杨旭,都是他必须要仰望的人物,最后只能等到了阴夔来处理,对于张翔新调来的这个法正,阴夔还是很满意的。
终于来了一个靠谱的人,没过多久张翔又送过来一个钟斌,钟斌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起初的时候非常不起眼,后来阴夔才发现钟斌处理的案牍都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
这是非常难得的,就说明钟斌的见意都是对的,总的来说钟斌的效率很快,仅次于法正,尤其是账目税赋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
突然身体冒出了两个得力助手,阴夔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以前的阴夔在处理政务上可以说是孤家寡人,阴夔已经很少有放松的机会了。
每天恨不得埋在案牍里睡觉,多了两个人之后就不一样了,阴夔竟然有时间喝茶,一天的政务竟然在黄昏之前就结束了,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
阴夔喝到插那一瞬间眼睛都湿润了,好日子终于是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阴夔这边刚享上福,张翔这边就又来事了。
张翔回到长安还没到半个月,好不容易过上一点舒坦的日子,但是老天爷不让啊!或者说是杨旭和郭嘉不让,天没亮的时候二人就求见张翔。
当然有冬季黑夜长的原因,但未免也太早了吧!二人是直接到了张翔的府邸,有这样权力的张翔手下也没有几个,但杨旭和郭嘉都在此列。
张翔是被周仓叫醒,那个敲门声很大,张翔感觉都快把自己的门敲烂了,周仓也没办法,杨旭和郭嘉同时到来肯定是大事。
周仓可不敢怠慢,杨旭和郭嘉都是那种随军的谋臣,他们的大事一般都是战事,周仓可不敢耽搁一刻,就是害怕坏了大局他可承担不起。
张翔睡眼朦胧的走了出来,“周仓谁来了?”
周仓:“主公,杨先生和郭先生都来了,都在前厅等着呢?”张翔瞬间就清醒了,周仓能想到的事情,张翔又怎么会想不到。
只是张翔不明白大冬天的谁这么闲要挑起战端,杨旭和郭嘉也不是外人,张翔披了一个披风就去了前厅,“奉孝你能这么早起来,真不容易了。”
郭嘉很显然非常的困,坐在那就开始打哈气,“属下也不想,大清早就被文品拉了出来,想睡个回笼觉都难,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张翔:“文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杨旭:“属下当初跟奉孝交接的时候有一些眼线没有交出去,因为这些人都是极其隐秘的暗子,对于这些暗子几年都未必联系一回,所以当初属下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郭嘉也来了精神,他到不是生气,而是看到了一下卸下重任的机会,“文品,你既然回来了,那些暗线的事还是交给你吧!我还是有点不适应。”
张翔:“做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告诉吾不适应,想撂挑子不干门都没有,还是先听听这些暗子发生了什么事?”一定是这些暗子出事了。
要不然杨旭也不会突然提到,“其中有一个暗子在虞增的身边,当初虞增在塞外,有独断专行之权,所以属下不得不小心对待。”
张翔:“难道是虞增出事了,这不可能啊!前段时间吾还见过呢?”
杨旭:“虞增的确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属下的暗子发现虞增暗中竟然跟曹操有来往,而且不止一次,双方的关系好像不简单啊!”
张翔:“会不会是离间之计。”
郭嘉:“这不可能离间之计,一般都是动主公身边的人,虞增可是远离主公,就算离间也没什么用啊!毕竟鞭长莫及。”
张翔:“你们认为虞增会背叛吾?”
杨旭:“主公,这个很有可能,这个虞增是主公特别提拔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虽然效果不错,但我们对这个虞增并不是很了解。”
张翔:“虞增所立下的功绩,还不足以证明一切吗?”
杨旭:“主公交待给虞增的虽然是公事,但是虞增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私事去做,毕竟回到幽州也是他所想的,人心思变,更何况是这么多年不在身边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把虞增先调到长安,如果真的是个误会,我们在放了她就行了。”
张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吾既然已经用了虞增,自然就不能朝令夕改,最多在虞增身边多派点人手吧!盯紧一点随时回报。”
杨旭:“这个恐怕很难,暗线是主公一手建立的,后来才交托在属下的手上,而虞增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做事的那一套他非常的熟悉,恐怕会打草惊蛇。”
张翔:“吾始终都不相信虞增会背叛,派些人过去是让众人心安而已,如果虞增发现了,他没有这个心自然不会追究,如果他真的有反叛之心,那么肯定会疑神疑鬼杀人灭口,也能逼他跳出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逼降
虞增可是一个有功之人,张翔自然不能用对付外人的方法对待他,虞增这些年为了张翔也牺牲了很多,张翔都看在眼里,所以才会让虞增统领一州的将士。
这可是实权人物,其实怎么轮都轮不到虞增,张翔也是排除了很多麻烦,才把虞增推到了那个位置上,就是为了弥补心中那一丝的愧疚。
这是张翔的坚持,杨旭等人也不得不那么做,等待虞增是否会犯错,那样一来就完全被动了,幽州可不是其他地方,靠着大海,虞增可是随时都能离开的。
所以虞增擅作主张,不但派出了眼线,还派出了一队刺客,消息情报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自然需要一些守护力量和清除力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