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丰军-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通海赶紧出班奏道:“回都督话,已经打造完毕,不知都督下一步有何计划?”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谋夺安庆

    “打安庆!”

    郝仁掷地有声,此言语一出,在座文武无不惊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余阙在安庆颇得民心,恐怕不太好打啊!”

    “安庆城墙高大,三面陆地,被余阙开垦为稻田,引水灌城,马步军兵,陆地上很难展开!”

    “余阙大军现在囤积在肥西,时刻窥觊庐州城,兵力数倍于我,一时很难取胜!”

    “应该与郭子兴联合打月阔察儿”

    ……

    庆丰军在座文武,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有人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余阙不容小觑,打安庆,时机尚不成熟。

    郝仁双手虚按,让太守府衙恢复平静,郝仁朗声道:“我们叫什么?庆丰军,如今安庆不在我们手中,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叫庆丰军!”

    庆丰军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取安庆路、安丰路两个地名的一个字,如今庆丰军占有安丰路、庐州路、和州路,却不占安庆路的一寸土地,甚至庐州西面的大片属于庐州路的土地,都在余阙的控制下。

    “嗯?这个……”

    “都督说的有礼,可是……”

    郝仁不待手下说完,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余阙大军,对于庆丰军来说,如同虎狼在侧,余阙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打来,先前是因为余阙与杨通贯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提防,如今杨通贯已经被调往杭州,余阙乘机出兵,已经将三万精兵压在肥西,单等看到我们的空档,就要进兵了,所以,这个威胁,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解决。”

    余阙是个能吏,若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守卫安庆,郝仁也未必着急打安庆,偏偏这个余阙是个厉害角色,他的存在,对于庆丰军的威胁太大。

    众人点头,认为郝仁说的有道理。

    庆丰军,安庆路、安丰路两路之地的简称,安庆不在自己手里,有什么资格叫庆丰军?

    郝仁又道:“张士诚、赵君用、郭子兴凭借坚固的城防死守,脱脱大军一时刻也难以破城,我们出兵向东,除了帮助三个诸侯保住城池,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既不能得到城池,也不能获得钱粮!所以我们出兵打安庆,安庆对于我们庆丰军的战略意义,尤其大……”

    安庆锁控长江,若想保有长江下游之地,必死牢牢控制安庆。

    当年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与曾国藩鏖战安庆,为的就是掌握安庆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安庆陷落,没多久,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也陷落了。

    庆丰军目前在长江北岸,只有一个和州,相当于庆丰军整体地盘,延伸道长江边的一个点,此时情分军渡江南下,条件还不成熟。

    若庆丰军主力此时难度长江,在脱脱与余阙的两面压迫下,江北的狭长的后方基地,很难保住,郝仁的地盘小,每一寸土地,都尤其重要。

    郝仁已经垂涎安庆城许久了,为了谋夺安庆,早就已经做足了功课,他亲自查看安庆的城防,又亲自送余阙的家眷返回安庆,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谋夺安庆儿做的准备,如今占领和州,就是为攻打安庆的水军,寻找入江口。

    庆丰军在座文武,听完郝仁的长篇大论,知道郝仁已经谋划许久,或者可以说,郝仁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得到安庆,自从郝仁占领寿州,就已经开始一步一步的图谋安庆了。

    “打!”

    “都督下命令吧!”

    武将们嗷嗷直叫,催促着郝仁赶紧下命令,因为他们跟随郝仁打仗,虽然有几次很艰苦,但是,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如今各军都已经中百完毕,各个将领,都急着打一场大仗,证明自己的实力。

    文官们沉吟不语,因为他们考虑的还没有郝仁那么长久,也没有进行过实地考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命令——”郝仁见一应文武已经没有反对意见,他冷喝一声,全场文武,笔挺的从椅子上站立起来,整个庐州太守府衙,静得连掉落一根针,也能听得清楚。

    “前军万户徒单钧,率领本部兵马,佯攻肥西!记住,我不要你破肥西,只要你牵制住肥西的官军,协同施耐庵太守守住庐州就可以!”

    徒单钧出班抱拳:“诺!”

    “李普胜大帅、廖家兄弟,我请求你们,从巢县出发,横渡巢湖,威胁肥西官军的侧翼!切记,也不要死战,只要佯攻!”郝仁目前和李普胜合兵,所以不能用命令,只能用请求。

    “诺!”李普胜、廖永安、廖永忠抱拳领命。

    “和州总管吴六奇,督领后军万户杨通知并重武器千户焦禄,向西而动,牢牢的把握裕溪河河口!”

    “诺!“

    “含山总管付友德、中军万户张破虏,沿着裕溪河南下,肃清裕溪河边一切的敌军堡垒,保证水中顺利通过!”

    “诺!”

    “水军万户俞通海,集结全部水军船只,亲自与本都督率领水军,从庐州出发,走裕溪河,下长江!”

    “诺!”

    “任命参军罗本为含山知县,率领所编练的新军,镇守含山!”

    “诺!”

    郝仁一应调拨完毕,各将领纷纷领命回营整军,孙德崖的存在,就显得有些孤零零了。

    孙德崖感觉到危险的临近,脸上冷汗长流。

    全椒,距离攻打滁州的月阔察儿太近了,可以说就在月阔察儿大军的眼皮子地下,如今郝仁大军西去,他没有后援,很容易受伤,六万打孙德崖一万,孙德崖肝颤,他想撤退。

    “都督打安庆,正是用人之时,莫不如俺老孙从全椒撤下,一并与都督西行!”孙德崖感觉这样做似乎安全些。

    “月阔察儿全力攻打滁州,目前没有足够的能力分兵打全椒,孙大帅只要守紧门户,别骚扰月阔察儿,他若攻打全椒,你只要守住十五天,我就帅军从安庆回援!”郝仁宽慰孙德崖道。

    “嗯?那个……”孙德崖沉吟半晌,不知道郝仁的话有几分可信。

    他以前一直认为占了郝仁的便宜,白白吃他粮食,白白用他的火炮,还用郝仁这个老虎,抵挡郭子兴这个老狐狸的报复。不过目前看,好像郝仁要把他当做看门犬,弄不好还得当炮灰。

    

 第一百三十四章 阻断长江

    裕溪口,地处长江北岸,把控着裕溪河与长江的水道链接,由蒙元水军都元帅康茂才率领大军守卫。

    康茂才四十多岁,本是湖北蕲县人,天完徐寿辉举事浠水,他起兵保境安民,率领军队攻克九江、黄连寨,一路高升,从长官(地方官名)、镇抚,逐渐升任水军都元帅,为蒙元剿灭天完红巾军,立下汗马功劳。

    天完红巾军政权基本已经被消灭,康茂才水军从长江顺流而下,前来围剿庆丰红巾军。

    裕溪口在吴六奇、杨通知、焦禄的联合打击下,根本没有还手余地。

    含山、和州、巢县都已经失守,小小几平方公里的裕溪口,地处裕溪河北,长江以东,根本守卫不住,也没有死守的必要了。

    康茂才率领千余艘的水军战船,弃了裕溪口入长江,向北撤退十余里,拒守长江江湾地段的三村岛。

    三村岛是长江上一个东西宽四里,南北长十余里的狭长岛屿,因为岛上有杨、魏、吴三姓三个村庄而得名。三村岛横亘在长江上,岛两侧水道狭窄,其中岛屿南侧水道相对宽阔,最窄的江面,也不足三里宽。

    康茂才有水军战舰千余艘,遏制住此岛,就控制住此江段的治江权,和州是庆丰红巾军唯一的下江口,守住三村岛,红巾军就不能在长江造船,就不能过江下江东!

    康茂才忽略一点,郝仁居然在方圆数百里的巢湖北岸造船,在他弃守裕溪河的同时,庆丰红巾军分水陆两军,沿着裕溪河,直下长江,不一日,七八百搜的大小船只,已经列阵在三村岛前。

    郝仁的水军船只,绝大多数属于巢湖水上的渔船,只有极小部分,乃是攻打巢县的时候,缴获水军万户陈也先的战船,有那么二三十艘,上面能放一两门炮的,都算是大船了。

    不过,郝仁有五艘大船,确实高大,三艘是缴获成也先的半成品,经匠户修缮完成。三艘船基本都是一个模样,两侧船舷可放置十门火炮,船头、船尾各一门炮,分别命名为通海、通渊、通源号。

    另外两艘是根据郝仁的图纸,在庐州水边打造的,船宽三丈,长十五丈,高两丈,没有船桨,船头设置三个风帆,船舱底下,靠脚踏涡轮为动力,甲板上设置两层楼,一楼两侧,开炮口二十,二楼两侧,开炮口十六,二楼上面,设置木质女墙,设置投石车四架,弓箭手两百。

    两艘战舰分别命名寿州号、庐州号。其中,寿州号作为郝仁的旗舰,泸州号作为水军万户俞通海的战船。

    康茂才面对平地里冒出来的水军,康茂才不敢怠慢,要消灭这支水军,才能掌握治江权,下令军队出击!

    郝仁见数百艘战船冲来,赶紧让五艘战船一字排开,左舷向外,待敌人靠近,一声令下,战舰上火炮,次第炸响,瞬间,将康茂才的水军战舰,击沉二十余艘!

    康茂才见红巾军火力强大,在再打下去,只能增大自己的损失,他弃了三村岛,顺江继续北下。

    郝仁可不肯放过他,康茂才的水军存在,对红巾军水军是个威胁,红巾军逆流而上,康茂才威胁后翼安全。

    “升帆!追击!”

    一时间,五艘大船升起了船帆,船借风力,再加上人力,五艘大船如同离弦的利剑,直想敌军舰队冲去,不出一刻钟,又将二十多艘敌船击沉。

    康茂才心急火燎,头皮挠掉一片!

    长江上下游数百里,只有康茂才这一支强大水军,结果被五艘红巾军战舰追着打,速度没有人家快,火力没有人家猛,这样下去,恐怕只有全军覆灭。

    康茂才跑了二十余里,感觉自己跑不掉了,干脆,船靠江东,弃船上岸。

    船可以不要,从家乡带出来的子弟兵性命不能不要!

    郝仁见蒙元水军上岸,也不追赶,只将康茂才的船只收拢了,去西岸装载等候多时的步兵。

    郝仁此次作战的目的是长江上游三百里外的安庆,打得过,打不过难说,得给自己水军,找一个可靠的港口,三村岛,就成为首选的对象了。

    三村岛方圆二十余里,两侧长江水稻比较窄,凭借庆丰军的三磅火炮,足够封锁两侧江面,郝仁水军向上游出击,阻断长江,也就阻断后背的威胁。

    “右军万户吴六奇,命令你帅本部人马,并半数红巾军重武器,屯驻三村岛,不许让载有一名蒙元士兵的船只通过!”郝仁召集吴六奇,命令道。

    “末将领命!”吴六奇很无奈,这次都督打仗,不带他玩了。他的右军万户,善于防守,不善于攻城,两次大战,都是右军军阵危险,也属于右军死伤惨重。

    “我给你留下通源号并一百艘战船,保证和州的水上安全,切记,目前是在水上,务必要保证火药的干燥,不要受潮!”郝仁又叮嘱道。

    “末将谨遵都督教诲!”

    一艘平地江船顺流而下,沿着三村岛南侧水岸而下,船顶上悬挂着蒙元朝廷的八边太阳旗。

    “让他们靠过来,检查!”郝仁命令道。

    “喂!那艘平底江船,靠过来!”侍卫喊了半天,那艘船也不肯靠岸。

    “咚——”

    “咚——”

    两发炮弹打在飞驰的货船前边,溅起诺大的水柱,侍卫又喊:“再不靠过来,我们的火炮,就叫将你们击沉了!”

    那艘货船还是无动于衷,只是沿着江道,加速前行。

    “让通源号拦住他!”郝仁一挥手,岸上的卫兵打出旗语,通源号飞奔而去,不一刻,将那艘货船逼停在三村岛的南岸,一个蒙元七品文官,被带下船来。

    那文官名叫李朗,乃是安庆的通判。安庆路夏粮已经丰收,余阙派李朗先行,查看长江水道情况,准备将朝廷的贡米,顺长江而下,走京杭大运河,运抵元大都。

    郝仁毫不客气,连人带船,统统扣下,连同船上的数万石的白米。

    阻断长江,对于庆丰军来说,就有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湖广、江西、四川的贡米,都是顺着长江而下,走京杭大运河或是海路,往大都运送粮食,和州三村岛,是必经之路,郝仁阻断长江,上游运下来多少粮食,都是他的了。

    如今此江段已经被红巾军控制,花了多少钱,废了多少心?过往的船只,好歹得交点税意思意思吧!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兵临安庆

    蒙元安庆镇守大人余阙,最近忙得焦头烂额。

    先是,与朝廷调拨来的湖广元帅阿思兰的苗军龌龊不断,后来,朝廷总算给阿思兰调走了,自己也升官,升任淮南行省左丞,可是他在朝中的政敌,揪住他的小辫子,以“通贼”的罪名,多次被监察御史上书弹劾余阙。

    余阙的家眷留在庐州,庐州被红巾军攻破的时,家眷全部被庆丰红巾军都督郝仁所掳掠,郝仁不远数百里,亲自送余阙的家眷返回庐州,这就是余阙“通贼”的罪证。

    郝仁是红巾贼,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凭什么送余阙的家眷返回庐州?监察御史认为,余阙暗中与红巾军有来往,朝廷本来要派苗军攻打庐州红巾军,也是余阙从中阻拦,而且,余阙的公子被留在庆丰军做参军,这也是余阙“通贼”的罪证。

    余阙有口难辩,亲自上书,自陈委屈,元惠帝好歹不算老眼昏花,着其继续留任,为脱脱南征的四十万大军征调粮草,着其率手下兵马,限期攻破庐州。

    余阙不敢怠慢,待夏粮收获后,亲自在安庆征调粮草,派李朗率船先行,走长江勘察水运情况,待水路通畅,再将数百万石的粮草,走长江运抵高邮及元大都。着义兵都元帅李宗可都帅兵马,屯驻肥西,做脱脱大军的西路声援,待庐州有风吹草动,趁机攻破庐州,立功洗脱言官给他扣的罪名。

    运粮的探路先锋李朗出发没多久,庐州方向传来战事,肥西遭到庐州红巾军的攻击,而且李普胜的大军横渡巢湖,在巢湖西岸登陆,威胁庐江,大有将李宗可的三万大军包围之态势。

    余阙目前镇守安庆,没有大的过失,言官尚且上书弹劾他,若是损兵失地,那可真的给言官所奏“通贼”罪状造成口实,朝廷以损兵失地给他定罪,那时候,余阙就是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

    恨,只能恨挨千刀的郝贼十三,攻破庐州,在庐州的家属,曾经为郝仁所‘挟持’,长子得臣,也在郝仁的威逼利诱下,暂时滞留在贼营。

    “派义兵元帅胡伯颜,督军两万,支援枞阳,做李宗可的后援!”

    余阙安庆城距离庐州直线距离三百余里,就算郝仁诡计多端,想从陆地上穿插,直接到安庆城下,三百里,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吹草动,而且安庆城,尚有万余名守军。

    余阙根本没有考虑到水面上的威胁。

    湖广苗军从安庆撤走的十余万大军,走的是水路,一部分向上回了湖广,一部分向下,去了杭州,沿江的红巾贼,早就已经被肃清,根本不可能有来自江面的大规模舰队威胁。

    要说从江面带来的威胁,莫过于长江南岸池州的双刀赵普胜的红巾军,可是赵普胜两次打安庆未下,手中没有船只渡江,而且安庆也有自己的水军三千人,屯驻在安庆城东南的江心岛——新洲岛,小规模江匪水贼,根本过来安庆。

    余阙正在府邸与淮南行省的一应官员,商议往高邮运粮的问题,一个浑身带血的军官,跑进府邸,声泪俱下道:

    “左丞大人,红巾贼从长江逆流而上,偷袭安庆水军,水军仓促迎战,无奈贼人船多炮利,水军全军覆灭!”

    余阙简直不敢相信,长江中什么时候冒出一支这么强大的水军?听闻手下丧军战败,怒从中来,花白的胡须直挺挺的竖了起来:“可看清来人旗号?”

    “旗舰上旗帜上写着‘庆丰军都督郝’!属下知道大人的军令,属下战败,情愿领死,下官一死不足惜,请大人早作城防准备!”水军千户声泪俱下道。

    “郝十三,这个腌臜泼贼!”余阙听闻红巾军的旗号,咬牙切齿的骂道,却一屁股瘫坐在太师椅上。

    ‘早作城防准备’?还准备个屁啊?上了郝贼十三的大当了。这厮,派军队走陆地佯攻,吸引安庆城中大部分的军力出援,却亲帅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巢湖,下长江,直抵安庆城下。

    用得好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啊!

    余阙镇守安庆,厉马秣兵,励精图治,万万没想到,本来认为最安全的江面,居然出现了问题,余阙修整安庆城,三面陆地的城墙都加高两丈六尺,唯独江面威胁小,目前还没有来得及修缮。

    “好一个郝十三,上回潜入安庆,没有抓住,安庆城防的虚实,都被他瞧见了,如今正是从薄弱环节攻击上来!”

    余阙毕竟是余阙,虽然被郝仁红巾军主力到来的消息震惊,片刻间已经恢复平静,从身后的兵器架上操起一把铁戟,对在座双股寒战的文官安慰道:“诸位同僚,莫要慌张,红巾贼若要破城,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传令,命各里坊民兵,登城协防,亲兵卫队,随本大人登城杀贼!”说罢,余阙操铁戟,大大喇喇走出府衙。

    曾经在庐州护卫家眷的亲随李二、张三,互相对视一眼,眼神意味深长,见余阙并没有着甲,二人端起余阙的铠甲,飞也似的跟了出去。

    江面上,数百艘战船,旗帜遮天蔽日,战鼓敲得震天响,五艘高大的战舰横在江面上,数不清的战船,将船头的火炮,投石车对准城墙,场面异常壮观,高大楼船上,五色旗帜飘扬,‘庆丰军都督郝’的大字帅旗,插在楼船顶上的女墙边,被江风吹的咧咧作响,旗帜下一应文武,簇拥着一员高大银白铠甲的将领,正是郝仁郝国祚。

    郝仁已经看见在人群中穿梭过来的余阙,郝仁登上一艘没有船篷的船只,在吴六玖率领的七八十盾牌兵的簇拥下,来到安庆城下,准备在余阙自杀前,送上一段悼辞。

    “呵呵!”郝仁冲着城头上的余阙,得意的笑着,上前一个浅浅的握胸礼,不痛不痒的说:“高贵而博学的余阙大人,别来无恙啊?”

    余阙强压怒火,以一个饱学儒士的风度,还了一个长揖礼,怒气冲冲还礼:“郝都督别来无恙!”

    余阙但是这一句话,就着了郝仁郝国祚的道了!城头上的安庆文武,目目相觑。

    监察御史上奏余阙“通贼”,如今与贼人在城头上往来应答,从这话语上看,这二人似乎有些交集,“通贼”的罪名,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第一百三十六章 船上城头

    “余大人十年寒窗,饱读诗书,需知道‘大丈夫当造福苍生’,如今大兵已经兵临城下,我劝余大人,还是速速开城投降,免得生灵涂炭!”郝仁知道劝降余阙不可能,但是,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列阵完毕,只好分余阙的心,让自己手下从容列阵。

    “哈哈!”余阙朗声大笑,诸子百家中没有‘大丈夫当左幅苍生’这句话,是出自电影《天国王朝》主人公家的门楣,而且还是用英文书写的,余阙自然没听过:“余某不才,饱读圣人之言,十年寒窗,一举登科,高中榜眼,余某只知道为君效命,为国献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身事贼之事,余某孤陋寡闻,未曾闻也!你无故兴兵作乱,犯我城池,使得生灵涂炭,何来‘大丈夫当造福苍生’?”

    “余大人此言差矣!”郝仁朗声道:“大宋太祖誓碑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今奸臣横行,民不聊生,‘汉人之命贱如驴,文人轻贱等同狗’,国祚不才,正是为天下苍生计,兴兵为民立命,君不见国祚治下,不分人种姓氏,人人平等,科技发展,百姓安居,虽余大人此等能吏,治下恐怕也不能及。况且,余大人乃是唐兀人,并非蒙人,何故为无道的朝廷效命?不如顺应天意,归顺本都督,使得百姓和士兵,免受战争之苦。就连俞延玉等蒙元王族,也已经顺应天意,归顺本都督,余大人为何还要螳臂当车,为他人做炮灰。”

    余阙心知道朝廷无道,如他这等能吏,屡屡遭到言官的弹劾,心中也颇为寒冷,但他受‘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影响太深,宁死重名节,向北抱拳道:“蒙元陛下与色目人共治天下,余某世受皇恩,当衔环结草,以死相报,岂是俞氏逆贼,所能比拟?”

    “脱脱南犯淮南,军纪涣散,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余阙助纣为虐,都运粮草,此其罪一也;蒙元无道,压榨汉人,余阙不顺应天意,做反动阶级卫道者,此其罪也……国祚吊民伐罪,惊扰了一城百姓,稍后破城,当以府库钱粮补偿民众,希望城上百姓,为我擒获此贼,国祚当重赏!”郝仁见说降无效,开始怂恿城中百姓。

    余阙哈哈大笑道:“我城中百姓,万众一心,岂是贼人一番话语,就能离间!”

    “说大话能打败敌人,人们还带刀干什么?”郝仁听见身后号角争鸣,知道己方已经列阵完毕,无心和余阙做口舌之争,又道:“贵公子得臣在我处一切安好,余大人勿念,炮矢无眼,余大人多加小心,别一会急的抹脖子上吊,寻死觅活的!”

    郝仁一挥手,藏入盾牌阵内,水手操起船桨,向大船划去,正在此时,红巾军火炮齐名,直打城头的余阙。

    余阙知道郝仁的火炮厉害,但没有想到厉害道如此程度,瞬间身边数名卫兵,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余阙自己,也被城头蹦起的砖石擦伤数处,浑身鲜血。

    郝仁谋划许久的安庆攻城战,正是打响。

    红巾军的五艘大船,放完一通炮,又原地调转方向,将另外的一面火炮打完。

    郝仁的火炮射程远,只在远处放炮,急的余阙跺脚,城上的弩车、投石车,根本奈何不了江面上的船只,而是一架一架,逐渐的在损毁。

    余阙也不还击,还击也没有用,他的武器够不到江心的船只,只好让士兵躲藏在垛口后减少伤亡,等郝仁攀城墙而上的时候,再进行反击。

    “投石车,压上去!”

    郝仁一声令下,二十艘载有投石车的中型战船,在焦禄的带领下,一齐向前,在军阵前,整齐排列。

    “投石车发射!”

    一时间,投石车齐射,将诺大的震天雷,投向城头,一时间,城头血肉横飞,两处城墙,轰然断裂出出一张多宽的大缺口。

    “都督,城墙太高,我们没有攀爬城墙的工具啊!”水军万户俞通海,见战事顺利,急于破城,焦急道。

    “无妨,让两艘大船船头向前,对准两处缺口,在船尾装载石头!”

    郝仁下令,两艘大船庐州号、寿州号调转船头,将船头对准两处城墙缺口,大小船只,往来往船尾装填石头,片刻间,船身因为载重不平衡,向上倾斜三十度,船头抬高许多,目测,差不多应该与城墙的两处缺口高度等同。

    “弩手向前,压住城头!”

    郝仁一声令下,大小船只,满载着两千弓弩手,齐涮涮的列在大船两侧前面的射程内。

    “火炮,投石车,装填准备,护住缺口两侧!”

    红巾军的火炮和投石车,暂时陷入平静,装填上弦,准备下一轮齐射。

    “大船向前,冲向缺口!”

    郝仁一声令下,两艘大船,徐徐向前开动,高高敲击的船头,直奔城头缺口。

    余阙见红巾军已经进入射程,一时间,城头旌旗摇动,城头上站满了兵士,只将弓箭,向靠近的船只攒射。

    通海号以下大小船只,见城头士兵又来,次第开炮,将城头打得血肉模糊,压在阵脚的两千弩手,也将弩箭,向城头平射,一时间,城头上死伤无数,不知道有多少蒙元士兵,翻身坠入江中。

    片刻间,大船已经靠近城墙,刀盾兵先将震天雷向城头丢弃一轮,梨花枪‘呲呲’的喷着灼热火舌,与刀盾兵一同,登上城头,本来准备扑上来搏杀的安庆军,又被炸的血肉模糊一片。

    余阙万念俱灰,知道完了,安庆守不住了。郝仁这厮,居然利用大船做云梯,这种战法,余阙从未见过,貌似此等战法,如当年太祖成吉思汗以土填城,如出一辙,而且郝仁的士兵火力强大,兵士勇猛,安庆城数千残兵,根本抵挡不住。

    余阙抱着必死的决心,不避梨花枪的火焰,操铁戟冲杀,瞬间,将冲上城头的十数名红巾军,悉数挑下城头,端的是凶猛异常,哪像是一个五十二岁的文官老者?

    簇拥在郝仁身后的左卫千户吴六玖,见士兵死伤,余阙着实凶猛,操起画角弓,瞄准余阙,搭箭便要射,被郝仁组拦住:“留他一条性命,还有大用!”余阙才免受这一箭穿心。

    “此等冥顽不化之人,留着有何用?”吴六玖放下弓,颇为不解的问。

    “安庆路地广兵多,难道要靠弟兄们一刀一枪的搏杀吗?余阙若投降,安庆路以东、和州以西的广大土地,都将被庆丰军所有!”郝仁冷冷的说,心道‘不知道如何让余阙这个老顽固,为我所用!’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破城安庆

    南宋景定元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在盛唐湾宜城渡之阴筑城,是为安庆城。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安庆襟带吴楚,北界清淮,南临江表,处于“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衢”,“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向为四塞之国而兼五达之衢,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历来是长江中下游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誉。

    郝仁自然不知道安庆城池有这许多典故,他只知道安庆战略意义很重要,占据安庆城就占据地利的优势,待城破之时,各万户、千户分兵平靖各处,郝仁带着左右宿卫千户,直奔安庆余阙府衙。

    安庆府衙余阙的家眷,刚从庐州破城的恐慌阴影中走出来,如今安居安庆,不曾想,未出一年,城池又被红巾军攻破,满院子都是恐慌四处乱串的家眷,不明外界虚实,似乎只有在躁动,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

    院子中跟着众人奔跑的小女孩,无意间正与郝仁撞了个满怀!

    那小女孩只有五六岁,正是余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