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庆丰军-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普胜作为彭莹玉的徒弟,历经徐寿辉、陈友谅、陈善儿三朝而不倒,乃是引为他明哲保身不争,如今大汉若主强臣,他感觉自己在这个时候,也应该争一争了。
“邹普胜,你泄漏机密,是何居心?”陈友仁怒道:“郝十三绝非善类,他肯罢兵,必然是又什么不可告人的难处,侄儿切不肯轻易与他议和!”
大汉的群臣昔日被陈友谅的权谋压服,而今陈友谅作古,纵然有陈友仁辅政,群臣们也不似陈友谅在时一般瑟瑟发抖,大多数人都不想与陈家王朝一起覆灭,纷纷站在邹普胜一边附和他的提议,同意与郝仁暂时罢兵。
陈友仁见自己独木难撑,虽有高位却斗不过群臣,无计可施间,鼻子一哼,拂袖而去。
刘伯温却笑岑岑的摇着羽扇,心中却在合计:
“邹普胜以军事机密透漏与我,必然是在向大宋抛橄榄枝,日后回师灭汉时,邹普胜或许可用。而陈友仁如此难以对付,下一次宋军再来,恐怕宋军的讨贼檄文上要说‘陈友仁祸乱朝纲,只诛杀陈友仁一人!’,陈友谅残部实在不足为虑也!”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七十九章 粮食奇缺
天空没有阳光,而空气却异常潮湿闷热,郝仁感觉自己似乎是在一个巨大的蒸笼中,热得他心烦意乱。
郝仁乘船渡江,顺着安庆走致富路回庐州,如今安庆以东之地,算的上是大宋的腹地,一路上到处可见烧毁的稻田,黑漆漆不见尽头,愤恨的百姓呼天抢地,拦路喊冤。
“陛下,挨打天杀的廖永安,下令烧了我的稻田,让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怎么活啊?”一个老妇跪在郝仁的马前,状告廖永安。
郝仁骑在马背上,浑身已经被汗水浸湿,他遮目看天,想看一看时辰,可是天上并没有一丝太阳的影子,正是这样异常的桑拿天,导致穗颈瘟大流行。
非人之罪,实乃是天灾也!
郝仁翻身下了马背,将地上的老妇人拉起,拿出一颗稻穗问道:“你家的庄稼是否也害了这个病?”
老妇人点点头,颇觉受宠若惊,但心中愤怒,切并未消失:“庄稼虽然害了这个病,怎么就见得秋后没有收成呢?庄稼都砍了,让我们这一家老小,如何能挨到秋收啊!”
“大娘,烧掉害病的庄稼,是我的命令!你看啊,就是这东西造成的庄稼生病,这东西能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倘若不将他们烧掉,她们会在土壤中继续留存下去,将来会继续让水稻害这个病,也正是这样闷热的天,导致稻瘟病的流行!”郝仁挂着标准的微笑,语重心长的耐心解释道。
老妇人却不肯听从郝仁的解释,至于什么病原体、感染源的问题,老妇表示不关心:“陛下,有此大灾,夏粮颗粒无收,让我们如此过活啊!”
“我是皇帝,你们是我治下的子民,我有义务解决你们温饱的问题,如今到夏收还有些时日,百姓家的存粮应该能等到夏收之后,至于夏收之后的粮食供给问题,我自然会跟各位辅政大臣协调解决,你只需做好自家田地的补种就好了!”郝仁继续解释道。
郝仁一挥手,将两袋随军的军粮,留给老妇人,算是打点好了老妇人一行人,大军继续赶路。
一路上如老妇人一般拦路喊冤者,比比皆是,郝仁心中也觉得烦躁异常,稻瘟病流行不是他导致的,与他又有何干系?如此浪费军粮,反而倒显得自己有愧于百信一般。
但是,郝仁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成就圣名需要很多的努力,毁掉名誉,只是一夜之间。哪怕只是一句无心的话,都能导致自己的形象大跌。自己的名声,必须要自己爱惜,不能因为烦躁、愤怒,而毁掉自己亲民的形象,更不能显得自己高高在上,忘记自己出身低微的本性。
刚送走老妇人一行,大军行不数里,安庆劝农使又来拦住请罪,说什么自己办事不利,惊扰了圣驾云云,郝仁也没有责罚他,只是勉励一番,算是原谅劝农使的过失。
吃饭乃是百姓的大问题,不是单纯靠劝农使便能弹压下去,劝农使没有在老妇人拦路喊冤前将其斩杀在路上,就算是劝农使仁德。倘若郝仁对劝农使痛下杀手,日后百姓通天伸冤的门路便断绝了,下面的官员宁可冒险将喊冤者秘密杀害,也绝不能允许民冤上达天庭。
如此堵塞百姓的伸冤希望,官逼民反,郝仁将会被各级官员所架空,导致与自己百姓彻底隔离,而失掉民心。
“陛下,你可算回来了!”几个在京的辅政大臣,忧心忡忡在城门外迎接郝仁入城,首辅廖永安道:“稻瘟病仍在继续流行,此时夏粮减产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倘若继续流行下去,大宋下半年将面临着巨大粮食缺口。如今庐州人心惶惶,百姓都开始囤积粮食,粮价陡增十倍,如何解决粮食缺口问题,还请陛下圣裁!”
“余阙大人!”郝仁在城门之下吩咐道。
“臣在!”余阙出班抱拳道。
“任命你为北地宣慰使,代我去徐州、亳州、蒙城巡视,看一看那里小麦的产量如何!让北地尽可能的多产出粮食,以供应南方!”郝仁命令道。
“臣领命!”余阙抱拳道。
“穆有才大人!”郝仁又道。
“臣在!”穆有才出班抱拳道。
“命总管经商的莫布里大人,告诉他手下的那些商人,再从将作坊进货者,一律以粮食充当货款,各地商人返回宋地着,其他货物一概不带,只需带粮食!”郝仁道。
“臣领命!”穆有才抱拳道。
“车兵总徒单斛大人!”郝仁又点将道。
“命你部车兵,迅速将寿州的屯粮,运抵庐州以平抑物价!”郝仁命令道。
“陛下!”徒单斛并未领命,而是规劝道:“寿州屯粮,乃是为日后北伐所囤积的粮草,如今粮食匮乏,真的要贱卖给百信吗?倘若府库没有粮食,士兵们饿肚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徒单斛是郝仁的宿卫千户出身,说话向来直接,从不藏着掖着,而徒单斛所说的确实是实情,若是军队缺乏粮食,军队哗变,甚至直接发生兵变,酿成流血事件。
“徒单大人尽管照办就是,将粮食运抵庐州府库,我日后自有计较!”郝仁命名道。
“诺!”徒单斛抱拳领命道。
“宿卫总管陈达,派人到平江,请沈万三老先生来庐州与我一会!”
“诺!”陈达抱拳领命道。
“廖永安大人,你代我起草一份圣旨,大灾之年,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就算家有余粮,也要节约粮食,暂时就禁止酿酒吧!”郝仁无奈道。
“臣领命!”廖永安抱拳道。
“如此大灾之年,我准备祭拜天地,为民祈福,御史蔡子英大人,此事就交给你来办理吧!”郝仁又道。
蔡子英向来思想游离,思念故主王保保,而今被突然点名,情急之下,只道:“哎??领命!”
“陛下,你不是向来不相信鬼神的吗?祭拜天地,倘若真能国泰民安,那也没有终止的社稷了!”廖永安规劝道。
“你我不信,但有的是人信,照办吧!”
郝仁知道,祭拜天地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还得靠智慧。而祭拜天地,乃是做做样子给那些相信的人看的,也算是安抚民心的一种方法吧。
郝仁做了很多应对灾荒的手段,最后是哪片云彩下雨,郝仁自己也说不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八十章 囤货居奇
郝仁回到自己的帅府(皇宫),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身宽松的丝质地长袍,才终于感觉到一丝凉爽,心中的烦躁顿消,在贵妃翠袖儿的陪伴下,重新来到会客厅,几个忙完郝仁交办事情大臣们,都来会客厅与郝仁叙话。
“陛下!”庐州太守罗本离席抱拳道:“水稻病害流行,一时恐怕难以彻底遏制,而今庐州米价陡增十倍,长此下去,恐怕激起民变,如何平抑粮价,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本来能买十斗粮食的价钱,而今只能买一斗米,而且有价无市,今日是这个价格,明日便又升高了许多,粮行将粮食囤积起来捂着不买,坐等粮食价格继续增长。
而拿着钱准备买米的百姓,如同火上房一般着急,今日买不到米,明日价格还会继续涨,手中的钱财能换的粮食便越少。
“是谁在操控米价啊?”郝仁抿了一口香茗,轻描淡写的问道。
“是几个旭烈兀汗国的商人,囤积粮食操控米价。我曾经几次派人与其交涉,让其卖粮于百姓,这些黑心商人,非说陛下有自由经商的旨意,他们属于合法经营。臣恐怕用暴力手段,给旭烈兀人造成排斥他族人的口实,又怕违背陛下‘天下通商’的国策,臣暂时没有良策应对,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罗本无奈道。
“这帮黑了心的商人!”枢密使张破虏随驾回京,怒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就该籍没他们的家产,把他们光着屁股赶回老家去,根本没必要收留他们在我大宋的土地上。想我大宋,物阜民丰,少了他们,我们一样生活!臣请求派兵查封粮行,让士兵们把那些黑心的商人,先打个生活不能自理,若不平价售粮,我便一刀咔嚓了他!”
“破虏!”郝仁呵斥道:“你现在已经是枢密使,不再是打家劫舍的强盗,说话做事情要经过考虑!众生平等是我等起兵时候的主张,而今刚刚得了半壁江山,难道就忘记我们最初的目标了吗?驱逐这些旭烈兀商人,难道也要连徒单兄弟、俞家子侄、余阙翁婿还有飞山蛮的杨家人都一道驱逐吗?用暴利解决问题,乃是最下策,有很多比暴力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没事儿多动动脑子!”
郝仁没有拿张破虏当外人,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批评起来才会如此深刻。
而郝仁和以前已经大有改观。不打脑勺也不踢屁/股了,更不用刀背砸兄弟们了,对于这样的批评,张破虏早就自身带着免疫呢。
“嘿嘿!”张破虏挠着脑袋,嬉皮笑脸道:“我这方法虽然简单些,确实欠考虑,可我也是为了咱们大宋好,为了老大好不是?”
郝仁拿张破虏这个嬉皮笑脸的样子,确实也没有办法。毕竟他跟随自己时间太长,一直是这样嬉笑打闹过来,张破虏在安庆镇军、甚至是在战场上,一脸严肃,全然不是这个样子,在郝仁面前,就是这个样子。
两个人在私下独处的时候,没有什么帝王也没有什么枢密使的差别,更没有因为年纪都长大了好几岁,变的沉稳许多。
“明明是错了,还敢狡辩!”郝仁佯作大怒,拿起案几上的青铜镇纸,便假装要打张破虏。
张破虏明知道郝仁不是发怒,也不是要真打他,却夸张的捂着脑袋,嬉笑道:“别打脸!别打脸!我错了老大!”
罗本和翠袖儿都想笑,可是郝仁和张破虏地位在大宋差不多同样崇高,二位只能将脸扭到一边,抿嘴想笑,却还不敢笑,模样更是滑稽。
“没事儿多读点书!”郝仁也被张破虏的滑稽逗笑,放下镇纸,却见罗本和翠袖儿二人在偷笑,郝仁颇觉自己有失体统,才正襟危坐,干咳两声道:
“罗大人,你做的很对!旭烈兀商人着实可恨,不顾百信的生死和安定,哄抬物价,我们不能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这样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既然旭烈兀商人囤货居奇,我们就用商人的手段,叫他们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陛下可有什么良策?”罗本道。
“既然他们自诩为商人,用其他手段打败他们都不算我们的本事,我们就用商人的手段,让他们长长记性,也顺便教一教他们,什么时我们华夏的‘诚信经商!’”郝仁道。
“陛下,那臣应该做些什么?”罗本道。
“你再去跟那几个旭烈兀的商人沟通一下,虽然他们不可能平价售米,我们也算做到仁至义尽!”郝仁道。
“臣领命!”罗本抱拳告退。
“陛下!”宿卫总管陈达进来报告道:“沈万三老先生到了!”
“哦?这么快!”郝仁上午才刚刚派人去平江请沈万三,而下午沈万三就到了,难道沈万三也有刘伯温的预测手段?
“快请!”
“草民沈万三,叩见陛下!”沈万三须发皆白,一身丝绸,进门便要叩拜。
“老先生来的好快啊!快快免礼,赐座!”郝仁笑脸恭维道。
“今夏粮食欠收,草民推断陛下可能征调沈家船队出洋运粮,未等信使通报,便已经早数日启程了!”沈万三欠身接过宿卫低过的香茗,解释道。
沈万三不愧是精明的商人,善于捕捉商机,他从粮食欠收的情况,便推断有大生意要做,而自己搭上郝仁这条背景的商道,既然要利益均沾,否则动静闹大,郝仁绝不会坐视不管,没准沈家会血本无归。
更精明的是,他算准了郝仁归来的日期,偏偏赶郝仁回到庐州,忙完手下一应事情他才到。
“东洋通商大使沈旺大人如今在扶桑尚未返航,我准备派人去扶桑通知沈旺大人,归来的船队,以运粮为主,以对抗即将到来的粮荒!”郝仁道。
“此时虽是风暴高发季节,然南宋时海船便已经四通八达,我家有上好的航海高手,此事不难,草民愿意接受此命!”沈万三道。
“我还有一事要与老先生商议。我计划再组织一支船队下南洋,不知此事可行性有几分?”郝仁道。
第三百八十一章 粮食崩盘
“陛下!”沈万三道:“下南洋多半走近海海岸,从航行的困难程度来说,要比下扶桑容易许多,不过岭南之地尚在蒙元手中,沿途海盗横行,若没有强大的水军护卫,恐怕难以通过!”
“这个不难!我可以抽调海军战舰,护卫船队出海,此次老先生从我这带出去的货物,我一概按八成价格计算,只需要你将南洋的粮食运回,我以平价收购!”郝仁急于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慷慨为沈万三解难。
“陛下真是够慷慨的!”沈万三黏着花白胡须笑道。他知道,就算是八成的价格,郝仁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哎!”郝仁也打起太极拳,颇为体恤道:“老先生为了修路也没少花钱,我总该给老先生有所补偿不是?”
“嘿嘿!”沈万三笑道:“这真是一笔好买卖!不过草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郝仁既然把大批库存积压的货物,从沈万三这换成现钱,而且船队返回,还能解决大批粮食的问题,对于郝仁来说,简直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
沈万三下南洋,有海军的护卫,能够保证路途安全,返程运回来的粮食,基本上等于白赚,虽然利润远没有郝仁的大,也足够沈万三赚了个盆满钵满,至少这几年修路耗费的巨额资金,会有所回笼。
“老先生但说无妨,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郝仁慷慨道。
“我准备此次出海,带一千把连弩。我保证全部带到南洋,一把也不会沦落中土!”
连弩乃是军品,如同六磅火炮一样不对外出卖,沈万三信誓旦旦的说,表现的及其急切。
商人图的是利,既然是要带,肯定是南洋诸岛有需求的地方,郝仁有求于沈万三,也未多想,便爽快的答应了。
“我还想请老先生以你现在声誉,帮我和庐州的几个旭烈兀商人做一笔买卖,货物我来出,你只负责出面交涉就可以了!”郝仁又道。
“旭烈兀人经商向来精明,但是我沈万三更精明,陛下放心,我保证不会让他们黑去陛下一分钱——不知道陛下要与他们做什么生意?”沈万三道。
“粮食!”
“粮食?”
大宋全国粮食短缺,都要动用海船从国外进口了,郝仁居然还有粮食卖给商人,难道还怕粮价格不够高吗?
……
远来粮行,沈万三带着两个小厮,拨开人群,径直走到门前,早被在门后观望的粮行老板见到,认得来人是华夏第一首富沈万三,赶紧开了门缝,放沈万三一行人进来。
“阿拉呀!”穆罕默德双手向天,一副漂亮的胡子透着精明,白头巾一尘不染,夸张道:“夏日的凉风,将尊贵而仁德的沈大人吹来了,穆罕默德不知道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
沈万三一翻恭维道:“我欲采办货物出海,在庐州急需银子,回平江运又来不及,所以想把庐州的几仓粮食出手,不知道贵埠可否有兴趣?”
“沈大人,不要开玩笑了。如今这粮食价格层层见涨,你只需如我一般,开埠售卖就是了,沈大人又何必将粮食卖给我呢?”穆罕默德眼珠滴溜溜的转,想着天底下没这好事儿。
“穆罕默德大人有所不知,我儿乃是当朝的官员,倘若我出面哄抬物价,恐怕与我儿仕途不利,所以我便想到穆罕默德大人。我多让些利给你,不过是买一个好名声罢了!”沈万三解释道。
默罕默德之所以捂着粮食不买,是因为仓库的粮食有限,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能等到粮价最高点抛售,倘若有更多的粮食,他便有更多的利润,就算是沈万三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把粮食卖给他,只要囤积个三五日出售,便有丰厚的利润可以赚取。
“什么价格?”
“平价七倍!”
穆罕默德彻底动心了!
现在粮食的价格是平价的十倍都不止,只要以这个价格进来,直接售卖便有三成利润。
“有多少?”
“八十万石!”
穆罕默德感觉是一个大馅饼从天而降,‘咣当’一下砸在脑袋上了一样,不过以穆罕默德的财力,自己吃不下这些,只能联合另外六家粮行。
七家粮行凑在一块,也出不起那些钱,只能求着沈万三写下一纸文书,将全部的身家、财产全部典当抵押,以十日付清尾款为下限,倘若逾期不还,所有抵押之物,悉数归沈万三所有,白纸黑字,写的清楚。
旭烈兀人精明,眼看着这是到手就赚的生意,只要卖掉些粮食,不用等十日便可以凑齐货款,大把的银子就算赚到手了。
沈万三倒是慷慨,拿着大笔的现钱,并七家粮行的抵押文书,转身就走了,八十万石粮食,一粒不少,准时在夜间送抵七家粮行在城外的仓库。
穆罕默德心中乐开了花,只等着天亮开市,便是大笔资金回笼时。
天刚蒙蒙亮,睡梦中还在笑的穆罕默德便被伙计推醒:“主人家,了不得了,庐州官府开仓买粮,以五倍市价售卖粮了!”
“没事!没事!”穆罕默德早已经摸清情况,故作镇定道:“大宋连年用兵,征西一战,庐州府库的粮食基本耗尽,要不了两日,他们的粮食便会卖光,到时候粮市还是我们的霸盘!”
“了不得了,主人家!”午后,店伙计又火急火燎的跑来:“官仓以三倍市价格售卖粮食!”
“呵呵!”穆罕默德笑道:“三倍市价买粮,他府库光的更快,继续捂着粮食,不卖!”
“了不得了,主人家!”傍晚时分,店伙计又火急火燎的跑来报告:“巢湖湖面上,塞满了运粮的官船,码头上的粮食堆积如山,官仓,官仓,以平价出售粮食!”
粮食价格一日三连跌,而且有大宗粮食运来,穆罕默德一下奔溃了。
“完了!完了!让沈万三坑死了。这个老鬼肯定早就知道官家有大宗粮食靠岸,打了一个时间差,彻底把我赔了个倾家荡产啊!”穆罕默德无比绝望,一屁股瘫软在地:“伙计,去给我找条绳子罢,活不起了!”
“主人家莫要如此,就算粮食滞销,我们还有粮食和家产在啊!”店伙计安慰道。
“没有了!十日内不能偿还沈万三的欠款,我在庐州的全部家当,就都是沈万三的了,难道我们要把粮食烂在大街上吗?”穆罕默德欲哭无泪。
第三百八十二章 解决粮荒
百姓本身具有盲从性,本来家里有粮食,看见大家都在疯抢,便也参与到疯狂抢购之中,尤其是粮食价格在增长的时候,百姓们购买欲便越发强烈,花越高的价格卖到粮食,便越觉得自己成功。
待庐州官仓贩卖的粮食,一日粮食价格三连跌,最终平稳在平价的水平,百姓购买粮食的欲/望,便也没有那么强烈。尤其是看见官仓的粮食堆积满码头,百姓恐慌的情绪终于彻底冷却下去,脑袋削减先买到粮食的百姓,见自己手中的粮食降价几倍,愤恨的摇头叹息,大有想剁手之意。
官仓的粮食那么多,恐怕整个庐州城的百姓,吃个三年也吃不光,再等一等,没准粮食的价格还会跌破平价。有粮食吃的便不在召集买,就是家里没有粮食的,也宁可饿几天肚子,等着粮价继续下跌。
只有郝仁知道,码头上堆积的麻包,里面装的根本不是粮食,装的只是沙子,庐州官仓确实没剩下几颗粮食了,按照百姓这样平价买上去,不处十天,庐州的粮仓必然见底,郝仁不过玩了一次相对高些的空城计罢了。
“罗本大人,你去把旭烈兀商人的粮食买回来吧,只给他们二倍平价的价格!”郝仁吩咐道。
“陛下,你太仁慈了!”
庐州太守罗本,平素便有仁德的名声,他几次与庐州的粮商商议平价售粮,得到了黑心商人的拒绝,他心中对几个旭烈兀商人异常愤恨。
“如今官仓已经稳定了粮食价格,就算是以平价收购他们的粮食,都算是便宜他们,倘若他们在十日内不能偿还沈万三的债务,待沈万三的一纸诉状送来时,我便将他们的店铺、家产全部封了,然后抓他们去坐牢,好好惩治他们一番。”罗本好不容易抓住商人们的把柄,想好好的惩治他们一翻,一解心头只恨。
“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郝仁宽慰道:“商人们赚钱也不容易,下手太狠,会引起商人们的忌惮,给他长长记性就好了,看日后谁还敢昧着良心,哄抬物价!”
“下官领命!”罗本抱拳告退。
……
庐州太守府衙,七个旭烈兀商人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心力交瘁,前来接受庐州太守罗本的召见。
穆罕默德听闻罗本想以市价两倍的价格收购粮食,一声惊呼道:“阿拉呀,太守大人想以两倍市价收购粮食,我可是以七倍的价格收购的,太守大人要我赔个底朝天吗?”
“前几日的价格我不管,这几日的粮食价格便是平价,至于你是多少钱收购的,我也不管,若不是陛下让我筹集一些军粮,我才懒得以二倍的价格收购你们的粮食呢!卖不卖你们说了算,本官也不强求与你!”罗本一脸平静,心中得意。
七家旭烈兀商人中,规模最小那人为人激灵聪明,他知道,沈万三来卖粮、官仓平价售粮一切都是暗中策划,而这幕后黑手,便是他们认为软弱可欺的郝仁。
有道是民不与官斗,他便想退让了。
待他大脑高速运转,发现自己按照这个价格将粮食卖出去,不过是将前几日暴利赚来的钱赔了出去,顺便小小的折些的本钱,他想,按照大宋宽松的政策,只要自己不死,奉公守法的经商,要不了多久,便可以把赔了的本钱赚回来。
倘若不把粮食卖出去,待到了与沈万三规定的还款日期,自己的家产全部成为沈万三的,那个时候本钱全无,再想翻身,可就难了。
“小人愿意把全部的库存十二万石的粮食,全部买给太守大人。”
七个商人中,有一人带头,其他人便再也撑不住了,想法大抵都是一样的:粮食卖出去,还有还本的机会,若是卖不出去,家产全无。
罗本一统计买回来粮食的数量,不但将原先卖出去的八十万石粮食全部收购回来,七个商人连自己原来库存的二十四万石粮食也一并买了出来。
如此一来,不但将商人前些日子暴力所得的利润放进大宋的府库,而且庐州的粮食价格,彻底平仓。
“只要尔等奉公守法,诚信经商,本太守日后一概给你们优惠政策,需知道,你们在大宋的土地上,你们就是大宋的子民,不要把自己当做外人!”罗本还不忘训诫道。
几个商人,彻底明白民不与官斗的道理。并非陛下郝仁软弱那他们没有办法,只是不想弄死他们罢了,哪一个还改再玩投机倒把?众人唯唯诺诺,连连称是。
连续几日放晴,天气干燥起来,稻瘟病便没有传播的气候条件,而且水稻已经过了灌浆期,就算继续染病,也不至于绝产了,郝仁悬着的一颗心,才总算放下来。
据户部廖永安初略统计,大宋的夏粮食的产量已经减半,没有造成水稻的彻底绝产,下边年粮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口,总算是损失有限,若是调度得当,顶多挨饿,不至于饿死人。
沈家的船队在庐州备齐了货物,交给工部大量的现金,郝仁命沈茂作为南洋通商大使,海军万户福童都帅八艘海船,作为随队护卫,南洋商队,正式起航。
半月之后,北地宣慰使余阙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热情洋溢道:“蔡州知府武甲,组织飞山蛮垦荒,北地百姓,多来归附。郭天叙部、盛文郁部、付友德部,今春便开始在杞县、蒙城、徐州垦荒,臣见小麦长势良好,料定应该丰收,以北地的小麦运往南方,今年的粮食供应应该不会有问题,只可惜陛下的北伐大计,恐怕要延后推迟了。”
颍州以北,黄河以南,本是刘福通经略之地,经过与蒙元的反复争夺,百姓大多被杀死或逃离,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郝仁在北地留下的几支垦荒军队,除了自己开垦荒地,逐渐以军队屯驻地为中心,各处流散的百姓逐渐聚拢过来,经余阙普查时,蒙城以北,户籍居然要比去年多了十七万户。
当然,有如此成绩,这也要得力于大宋几个干将。
首功当是一直驻扎的蒙城的吴六玖军,其次便是蔡州屯垦的飞山蛮家属,再次,便是在由战兵变成民兵的郭天叙部,再次,才是去年冬天刚刚攻占徐州的傅友德军。
“北伐之事暂时推迟无妨,待东洋、南洋的粮食运来时候,先彻底消灭陈友谅残部,北伐前还有许多打仗要打!”郝仁道。
第三百八十三章 国策难定
远离战争的日子很无聊,赈济灾民便是一件大事了。
好在是建国之初,六个在朝的内阁都是能臣,下面的知县、知府、太守们,也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办起事情来颇为用心,将刑部尚书施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