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对男子说道:“大哥快回去吧,考试我自然会着紧。”
  土豆觉得冯翔还是差了些意思,不肯为了冯家和男子翻脸。
  男子点点头,最后说道:“小心这小子。”
  他驱马缓缓而去,土豆看都不多看一眼,对冯霖说道:“我……我要去读书了。”
  “晚了些。”
  冯霖皱眉道:“等你读书有成时,起码要三十岁了,哎!不过总比不读的好。”
  哪怕科学和儒家明争暗斗了那么久,甚至还取消了士绅的特权,可在冯霖的心中,科举的地位依旧崇高。
  土豆点头道:“不,只要几年就出来了。隔一阵就有假期。”
  冯霖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得去买菜了。”
  土豆见冯翔神色黯然的和李叔在说话,就趁机说道:“我也要回去了。”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的走了,冯翔在和李叔说着自己的难处,并未发现。
  “……她的父亲是学官,这倒不是要紧的事,可都定亲了,若是把事情闹大,两家就成了仇人,家中的父母也不安……”
  ……
  街道上行人不少,大多是急匆匆的赶去干活。
  街边有一家卖油饼的小摊,居然用的是柴火,烟熏火燎的。
  土豆伸手赶走飘过来的一缕烟雾,问道:“那人……”
  “他是未来大嫂的大哥,家里有个做学官的父亲,所以大哥才忍了下去。”
  土豆恍然大悟,不过觉得那家人有些奇葩,还未成亲就多番倨傲,真要成了亲的话,冯家怕是要扛不住对方的压力,然后就会变成附庸。
  “你在哪读书?”
  在泰宁侯府不来找麻烦之后,冯家也算是阴霾尽散。
  冯霖挎着篮子,显得很是轻松。
  “我在……私塾里。”
  土豆鬼使神差的没说自己在武学,他不知道自己为啥这般说,可说出来之后,他感到了一阵轻松。
  武人哪怕被取消了户籍,可依旧不被社会主流看好。
  也就是说,在读书人的面前,武人依旧低了半等。
  包子脸微微鼓了一下,冯霖微微偏头看着土豆,说道:“那要好好读书,不读书以后就只能去做买卖,再不行就只能去做苦力了。”
  她上下打量着土豆,说道:“你肯定是做不了苦力的,所以……记得要努力。”
  她挥舞了一下手臂加强自己的语气,看着很严肃。
  土豆哦了一声,“好,我会好好努力读书。”
  两人走到路口,左边去菜场,右边是出城去武学。
  土豆看着冯霖,眨眼的速度明显的快了不少。
  “你……我我下次有假了再来看你。”
  冯霖微微皱眉,说道:“你要好好读书,再说……”
  土豆失望的问道:“难道你也觉得男女之间不该是朋友吗?”
  冯霖本想点头,最后却摇头道:“谁说的?我和李叔家的孩子就是朋友。”
  土豆微笑道:“好,那下次我再来。”
  说完他怕冯霖拒绝,就牵着马赶紧走了。
  冯霖看着他远去,郁闷的道:“可是……可是李叔家的孩子才七岁啊!”


第2457章 山东,干旱
  山东这地方有些邪性,这是解缙说的。
  他说山东这地方靠海,可旱灾却隔三差五的出现,简直就和陕西那边差不多了。
  济南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姗姗来迟。
  布政使司衙门里,常宇和钱晖站在堂前看着天色,面带忧色。
  “这春雨来迟了!”
  常宇忧心忡忡的道:“再来一场旱灾,今年山东一地的赋税怕是没法看了啊!”
  钱晖知道他的心结,是在担心没政绩,到时候升官没戏。
  可他也在等啊!
  若是常宇飞升去了京城,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接过常宇的位置,成为山东文官之首。
  “大人,那家人最近很是低调,今年若是旱灾的话,要当心土地兼并啊!”
  钱晖的声音低沉,带着些许劝诫。
  常宇负手转身,叹道:“金幼孜在这里,闫大建也在这里,那方醒也不知道何时回来,今年的山东怕是要不安生了,只希望……”
  他的嘴唇蠕动着,却没说出自己的希望。
  钱晖点头道:“应当不会,那家人近几年很低调,去年陛下还降旨夸赞。”
  常宇无奈的道:“陛下那是在安抚士绅,可士绅那么多,哪里一一能顾到,这不就拿了他家来当牌坊。”
  钱晖笑道:“牌坊也好,根深蒂固也罢,陛下应当不会轻易动他家。当然,若是他家不知趣,非得要掺和地方上的事务,吃相太难看……那陛下的性子可就说不准了。”
  常宇摇摇头,失笑道:“本官担心的却是那方醒。想想那年……那围墙轰然倒塌的事。”
  钱晖讶然,然后笑了起来。
  两人都想到了那近乎于恶作剧的手法,事后那家人跺脚叫骂也无济于事,朱棣那里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就说明了皇家对那家人的态度,真的和牌坊差不多。
  牌坊要立起来,但是要警惕牌坊有野心。
  所以朱棣没啥反应之后,那家人就非常警觉的开始蛰伏了。
  这是多年传下来的东西,趋利避害最是管用,别人家都学不来。
  “大人,金大人他们回来了。”
  金幼孜戴着斗笠进来了,见常宇和钱晖在堂前,就说道:“本官去下面看了看,今年弄不好有些干旱,各地要注意了,沟渠要整理一下,还有就是打井。”
  这有些喧宾夺主了,不过常宇二人并未介怀。
  “是有些干旱的意思,本官昨日去乡下找了老农询问,说是有,但应当不厉害。”
  三人进了大堂里坐下,随后闫大建也来了。
  “情况不大好,百姓有些担忧今年的收成,下官问过几家粮店,他们也在观望。”
  金幼孜冷冷的道:“观望什么?不说山东的粮仓,就京城周围囤积的粮食,养山东一地的百姓绰绰有余。不过……”
  金幼孜的眼中多了厉色,说道:“各地的粮仓该去查看一番了吧。”
  常宇心中一凛,说道:“本官这里马上安排。”
  ……
  青州府城,春雨漫漫。
  细雨落在田间,只是润湿了薄薄的一层,却不足以保障耕种。
  田间站着不少农户,有人挖开些泥土,失望的道:“不够!”
  所有人都在望天,希望那春雨从丝丝缕缕变成倾盆大雨。
  “贼老天!就算是来个水灾也好过旱灾啊!”
  “算了,好歹也能耕种,都盯紧了。”
  有老汉在劝说着,“哪家的家中没有存粮?都消停些,回头官府肯定会来人查看。”
  “查看个屁!前几日德州那边旱了,一千余人吃老本吃的心慌,也没见官府有动静,反而是士绅给了些粮食。”
  “嗯,这事我也知道,那些士绅以往修桥铺路也不落人后,只是现在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可咱们的日子呢?”
  老汉听到那些年轻人都对士绅的遭遇表示不满,就骂道:“今年陛下还减免了一成的粮税,怎么就不见你们夸赞了?”
  那些年轻人听了也觉得不好意思,有人说道:“可那是粮食多的吃不完了才免的粮税。”
  这道理没法说了,老汉把脚下的麻鞋弄下来,拎着就冲向了说话的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是他的晚辈,见他凶恶,转身就跑。
  两人一个跑一个追,边上的人都在笑,直至一群骑士缓缓而来。
  方醒看到了打闹,他下马走进田里,伸手摸了摸泥土,起身说道:“今年的雨水偏少,青州府怎么不出来组织百姓自救?”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那些百姓见方醒一行人在琢磨泥土,有人就低声道:“会不会是陛下派人下来看了?”
  虽然他们对士绅表示了同情,可那是因为利益。
  而减掉了今年一成粮税的皇帝他们同样也拥护。
  是的,就如同是信仰一般,华夏的百姓总是很博爱。
  方醒拍拍手走过来,那些农户马上就开始聚拢。
  这是戒备。
  方醒笑眯眯的问道:“在下看这场春雨怕是够不着田地解渴吧,大家都没引水打井?”
  没人和他说话,方醒也不尴尬,自言自语的道:“在下才从济南那边来,当地官府都在组织百姓修水渠,还出资出人帮百姓打井呢!”
  那个老汉终于忍不住问道:“敢问贵人,济南那边的官府真的管了?”
  方醒点头道:“管了,还出钱出粮。”
  方醒不但心百姓闹事,因为现在大多人家都有些余粮,远远没到闹饥荒的程度。
  他更想看看本地官府的表现。
  老汉一听就有些不满意的道:“没呢!本地的官府就派了几个小吏下来看看,说是回头想办法,想到现在都没人来。”
  方醒点点头,然后走出了田地。
  “呸!这是来消遣爷爷们的吧!”
  一个年轻人见方醒从容不迫,但看着就像是个普通的行商,就觉得刚才自己被他震住了有些不值。
  声音不大,方醒没听到。
  他上马后,回身看着这些农户,说道:“不必担心,但凡有官府的地方,今后就不会饿死人。”
  一群农户看着方醒等人远去,有人就骂道:“装什么装?什么狗屁官府!哪次出了事能看到他们?”
  “狗东西!若非是在大道边上,刚才咱们就能把他们弄死。”
  一个个老实的农户的眼中渐渐多了狰狞之色。
  世道一乱,什么狗屁的规矩,什么狗屁的律法,弄死再说。
  一路上方醒看到的都是淡淡的麻木。
  这次干旱情况不算严重,加上粮价不算高,所以不必担心饿死。
  可皇帝才将免除了今年一年的粮税,大家都在期待着好日子。
  旱灾的出现,就像是泼在这个期待上的冷水。
  ……
  青州府里有两个大粮仓,上次大旱时检查少了许多,然后人头纷纷落地。
  那次之后,山东也算得上是老天赏脸,虽然时不时的有些小灾小难,可粮食却从未出现过缺口。
  所以白清很懒,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就坐在门房里打瞌睡。
  他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马蹄声,却懒得睁开眼睛。
  大明现在不差粮食,倭寇也消声灭迹了,弥勒教的教众也因为能吃饱饭都回家了……
  所以守卫粮仓的军士们都在营房里偷懒。
  嘭!
  大门方向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白清迷迷糊糊的抬起头来,就见到大门已经飞了进来。
  一队骑兵冲了进来。
  “你们……你们是谁?”


第2458章 粮仓
  白清被吓住了,他呆呆的起身出来,呆呆的问道:“诸位大人……”
  一个骑士策马过来,战马摇头晃脑的打着响鼻,喷出的白气冲到了白清的脸上。
  “经历何在?驻守的最高军官何在?”
  白清下意识的道:“经历,我们这没经历,只有王通判,杨百户在。”
  “谁管事?”
  白清茫然的道:“是杨百户和王通判,府衙的人会经常来查看。”
  骑士没有下马,说道:“去找他们!”
  一个骑兵过来,单手就把白清擒上马来。
  白清被吓的尖叫了一声,骑兵喝道:“去找那王通判和杨百户。”
  白清喊道:“他们就在营房里。”
  “指路!”
  一行人从粮仓中间转了几个弯,前方就有一排营房。
  营房的外面并未放置哨位,有人喝道:“冲进去,大棍子打出来!”
  这队骑兵冲进了营房里,然后下马踢开房门,里面马上有人叫骂,可随即就被打的惨叫求饶。
  白清被丢了下来,他摇摇晃晃的爬起来,看着下马的那个男子,心中忐忑,就问道:“大人,敢问您可是京城来的吗?户部?”
  大明的粮仓很多,平时就是本地管理,但户部和都察院会不时派人下来巡查,一旦查到亏空,那就是大案。
  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堪称是血流漂杵。
  一群军士被大棍子抽打了出来,个个衣衫不整,神色惊慌。
  “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方醒握着马鞭,喝道:“列队站好。”
  “谁!谁特么的……啊!”
  这时后面有人在叫骂,随即就传来了惨叫声。
  那些军士看到这群人凶神恶煞的,都在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从京城下来的官员没那么凶,只会阴沉沉的查验。
  民以食为天,他们在查天,一旦天错了,那么天也就塌了,所以不得不沉着脸。
  随即后面就被赶来了两人。
  这两人喝的面红耳赤,当先的百户官骂骂咧咧的,等看到站在前方的方醒后,就缩了缩脖子,问道:“你们哪的?”
  后面的那个官员嘴角有些青肿,他看了握着马鞭,面无表情的方醒一眼,就加快脚步。在追上了百户官之后,就低声道:“小心!”
  百户官还想叫骂,官员的嘴角疼痛,抽搐着说道,“怕是京城来的。”
  百户官心中一惊,就看了看那些骑兵一眼。
  那些骑兵并未下马,甚至还抽刀在手,目光冷漠的看着这些被赶出来的军士。
  这是老兵!
  百户官心中有些慌乱,等到了前面时就笑道:“敢问是哪位大人当面?今日下官身体不适,就告了假。”
  他的目光转动,最后落在了站在最前面的方醒身上。
  “大人……”
  方醒是便衣,看着就像是一个穷酸的打扮,压根不起眼。
  可他把马鞭收在手中,轻轻敲打着左手的手心,目光冰冷,气势却不凡。
  “喝酒治病?”
  方醒问道。
  百户官和那个文官都低下头。
  方醒见他们不狡辩,就问道:“库里的粮食可完备?可有亏空?”
  那文官的眼中多了欢喜,然后抬头道:“大人,敢问您是……”
  百户官先前被吓坏了,闻言下意识的道:“大人,都齐备,没亏空。”
  方醒笑了笑,边上有一口水井,这是灭火用的。
  他走到水井边上坐下,用马鞭从后面招招。
  一个青衫男子过来,方醒指着前方说道:“和他们交涉,马上查验!”
  “是。”
  青衫男子上前说道:“本官都察院御史李二毛,奉旨来山东查验各地粮仓,这是文书。”
  那百户官傻眼了,说道:“王通判,是京城来的御史。”
  那文官的嘴角抽搐着,嘴里嘶嘶有声。
  李二毛见两人惶然,就说道:“本官奉旨来查仓储,你处就在其中,开仓吧!”
  所谓粮仓,实际上都在屋里。
  一排排的仓房就在前方,保管钥匙的小吏来了。
  天气依旧有些冷,可小吏的面色通红,看着很紧张。
  他的手中是几串钥匙,很沉重。
  所以他步履蹒跚。
  方醒就站在仓库外面,看着管粮仓的通判和驻军百户,说道:“最后问一次,可有亏空?”
  那两人都摇头,目光坚定。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就开门吧!”
  那小吏低头找钥匙,速度很慢。
  方醒就站在他的身后,说道:“抽查五间仓库。”
  小吏的手抖了一下,然后找到了钥匙。
  房门打开。
  门外挂着一个册子,方醒取下来看了一眼,却是这间仓库进出粮食数量的记录。
  仓库里有五个大粮筒,边上还堆垒着几百袋。
  方醒点点头,有户部的小吏就在边上提起一个大斗,放在了粮筒的下面。
  粮筒装粮需要爬梯子,从上面装进去。
  而放粮就简单多了,在下面的一个闸口出。
  小吏把大斗放在闸口下,然后抽起闸口。
  大米顺着闸口冲了下来,大斗里就像是下了雨,一阵密集的敲打声。
  小吏是个老手,他盯着闸口的出粮处,猛地伸手去抓了一把,然后压下闸口。
  粮食不再流淌,小吏仔细看着手心里的那些大米,抬头对方醒说道:“伯爷,是去年的粮食。”
  在看记录的方醒点点头,“对的上。”
  伯爷?
  那跟进来的粮仓通判嘴唇在颤抖着,身体也在摇晃。
  小吏又过去放了隔壁的几个粮筒,其次就是那些粮袋。
  出了这间仓库,方醒见那通判面带汗渍,就说道:“你慌什么?”
  通判不知道他是哪位伯爷,心中一颤,就堆笑道:“伯爷,小的从小就胆小。”
  方醒看了一眼那个百户官,说道:“查!”
  他带来的不只是骑兵,里面有几个户部的老吏,都是精于仓储猫腻的老手。
  “这一间打开!”
  带着钥匙的小吏被带着四处跑,很快就打开了不同地方的五间仓库。
  方醒就站在粮仓的门口,闻着里面的大米味道,说道:“这里储藏的都是大米,而山东一地的主粮却是麦子,知道这些大米是从何处来的吗?”
  没人回答,方醒说道:“都是奴儿干都司那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那些人远离家乡迁徙到了那里,种出来的粮食让大明的北方都不再担心遇到灾荒,功在社稷。”
  那些军士和小吏站在下面听着,有人在颤抖,有人在微笑。
  “粮仓是什么?”
  方醒看到有人在前方的粮仓进出,脚步匆匆,心中的把握就更大了些。
  “粮仓就是大明的命!谁要是敢动大明的命,那全天下就会要了他的命!”
  下面的那个百户官低着头,看不到他的神色。
  当汗水在他的下巴汇集,并滴落下来时,却被方醒看到了。
  “伯爷,有假!”
  这时前方跑来一人,一脸欢喜的喊道。
  他满面喜色,而不少人都面如死灰……


第2459章 粮耗子
  方醒走进了粮仓里,一个小吏正踩着梯子趴在粮筒上面,手中拿着一个很长的铁管往下戳。
  他交换地方戳了几下,然后抬头喊道:“放粮!”
  有小吏请军士帮忙,搬运了些大斗过来。
  这边在搬东西,那通判和百户官被带了过来。
  两人见这个阵势就相对一视,然后神色惶然。
  “谁偷的?”
  方醒扛着一根外面被弄的很光滑的竹筒,看似随意的问道。
  百户官艰难的转过头来,可那通判却更快。
  “伯爷,偷什么?”
  通判的脸色很快恢复了自然,甚至还当着方醒的面扫了百户官一眼。
  方醒不禁笑了:“你很大胆,若是去出使海外,当能如鱼得水。”
  外交官要的是什么?
  一是口才,二就是脸皮。
  脸皮越厚的外交官,多半名声就越大。
  当你能把对手有理有据的指责视为污蔑,并对此深信不疑时,那么你就是最出色的外交官。
  那通判一脸自然的看着那闸口不断在放粮。
  “噗!”
  就像是有人放了一个很厉害的屁一样,闸口突然中断了出粮,然后一股风从口子冲了出来,方醒都被吹到了。
  方醒看着口子问道:“粮食呢?”
  地上摆放着十多个大斗,可才装满了三个。方醒走到粮筒前仰头看着上方。
  粮筒的高度大约有三米左右,里面能装不少粮食,至少三个大斗是装不完的。
  那通判茫然的道:“伯爷,小的也不知道啊!”
  上面的小吏拔出了铁管,说道:“伯爷,好像中间被什么拦住了。”
  他身体微微后仰,看着有掉下来的危险,然后伸脚进去踩了几下。
  “轰!”
  粮筒里突然一声响,然后摇晃了一下之后,下面又重新喷出了大米。
  大米中间带着些干草,有人过去拿起来看了看,说道:“是草席。”
  “救命!”
  上面的小吏一脚踏空,整个人就掉进了粮筒里。
  小刀两步就从梯子冲了上去,一阵忙活后,总算是把那个全身斑白的小吏救了出来。
  粮食不断倾泻出来,等全部放完之后,有人统计了一下,对方醒说道:“伯爷,对数。”
  那通判和百户官都木然看着,有些委屈。
  “是草席?”
  方醒过去检查了一下,等那个小吏颤巍巍的下来后,说道:“查!再查五间。”
  随后那些骑兵甚至都不等钥匙了,直接按照方位,间隔很远撬开了五间仓库的锁。
  所谓的草席就是挑衅!
  方醒就在库区中间散步,当有人禀告,说青州知府来求见时,他玩味的道:“这位看来是有恃无恐啊!”
  青州知府张路在外面站着,神色平静,身后的几个官员却有些急不可耐。
  “大人,究竟是谁来了?”
  张路没有回答,他眯眼看着里面,说道:“这粮仓都是他们在弄,和咱们无关。”
  这时里面来了人,带着张路他们进去。
  路上见到一间大门打开的仓库,里面的大斗装满了粮食,正在被接力送到粮筒里去。
  一个官员在张路的身后低声道:“大人,是抽查粮仓,没咱们的事。”
  张路微微点头,他对方醒的印象不怎么好,唯一的好感就是青州的藩王被方醒给弄没了,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等见到方醒时,他正在看着一个小吏在粮筒上面插管子。
  方醒回身看着张路说道:“本伯出京后一路潜行,自问并未暴露行藏,除去在济南府待了一天,说了要来青州之外,无人能知道消息,你从哪知道的?”
  张路坦然的道:“守城门的军士里有人见过您。”
  方醒点头道:“是了,本伯来青州几次,每次都是血腥,记不住都不行啊!”
  张路苦笑道:“兴和伯,这里的仓库年前才有户部的人下来查过了。”
  方醒说道:“本伯路过这里,见山东今年有些灾荒的苗头,就想看看。”
  张路说道:“是该看看,可要下官去调集些人来吗?”
  张路在撇清自己的责任。
  他是老江湖,以前在各地任职时,对仓储多多少少的知道些情况。
  一句话,天下就没有干净的粮仓。
  而且方醒怎么可能私自来查粮仓?多半是带着密旨。
  他看了一眼那个通判和百户官,见他们面色如常,就觉得这事儿怕是白跑了。
  “不必了。”
  方醒说道:“历朝历代的监守自盗,只要开了头,就没人能收手,所以若是亏空了,马上就能查出来。”
  “隔壁!”
  方醒突然改主意了,那刚抽出铁管的小吏一愣,然后下来把管子里的大米倒出来。
  “伯爷,这边没问题。”
  辛老七突然近前,低声道:“老爷,说隔壁的时候,那两人都有些慌乱。”
  方醒点点头,那小吏就带着铁管去了边上。
  砸锁的声音听着有些沉重,每砸一下,通判和百户官的身体就抖动一下。
  张路见状就问道:“可是有情弊?”
  那两人齐齐摇头,方醒看着高大的粮筒说道:“本伯上次在山东曾经说过,整个北方的气候都会慢慢的变化,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差,所以粮食是重中之重。”
  他回过身,走到通判的身前,问道:“为何要监守自盗?”
  通判抬头,面色惨白,却强笑着说道:“伯爷,下官……”
  “啪!”
  方醒一巴掌扇倒了通判,森然道:“有人举报到了京城,说山东的粮仓亏空不少,陛下令本伯前来查验,你以为是本伯心血来潮吗?”
  通判捂着脸说道:“伯爷,没有的事,年前才有人下来巡查!”
  那百户官已经浑身湿透,汗水依旧在不断冒出来。
  “伯爷,下官……”
  方醒看了他一眼,说道:“年前下来的那人,被户部的夏元吉一茶杯砸破了头,随即被抄家,你们以为呢?”
  “伯爷,小的不知啊!”
  二人跪在方醒的身前,那模样真是比窦娥还冤。
  “伯爷,找到了。”
  一个小吏冲了进来,兴奋的道:“是双层仓!”
  张路面色一紧,随即就退后一步。
  若是这里出现亏空,他作为知府也逃不过责任。
  不过他才到青州任职不到半年,所以觉得自己能置身事外。
  “什么双层仓?”
  方醒问道,那通判和百户官已经瘫坐在了地上。
  小吏说道:“伯爷,双层仓就是上面和最下面有米粮,中间全是米糠稻草等杂物!”
  “好手段!”
  方醒倒是见识了这些粮耗子的手段,不禁冷冷的道:“传令封住青州府两个粮仓,人都控制住,查!”
  张路知道事情严重了,就想主动一些,好歹留个好印象。
  “兴和伯,下官可以召集人手去帮忙。”
  方醒看了他一眼,说道:“青州官场的人,目前本伯一个都不信任。”
  张路有些羞恼,却不敢和方醒辩驳。
  “伯爷,这是损耗啊!”


第2460章 硕鼠
  “哦!”
  方醒认真的问道:“什么损耗?”
  二人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争相说话。
  “伯爷,那些粮食有霉变的,还有生虫子的……”
  “伯爷,这边的老鼠多,而且大,每年都要被吃掉不少粮食……”
  方醒点点头,就在这两人心中欢喜时,他却问道:“损耗了几成?别想欺骗本伯,否则查验出来后,本伯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官法如炉!”
  百户官说道:“伯爷,三成!”
  “三成?”
  方醒心中杀机大盛,面上却不显。
  那通判满头大汗的道:“伯爷,是……是三成半。”
  方醒仰头看着屋顶,叹道:“最少得有四成吧,人说老鼠胆小,可粮耗子的胆子却让本伯大开眼界。果真是好大的胆子,本伯看这里没什么老鼠,你等就是硕鼠!”
  外面进来了几个军士,他们提着大斗,而大斗里的大多是米糠。
  后面再进来一人,手中拿着一抱稻草。
  方醒抓了一把米糠仔细看着,夹杂在里面的几粒米映入眼中。
  “还有霉变的大米,不怕毒死人吗?”
  方醒转身看着外面,面沉如水。
  张路有些紧张,他担心事情要是闹大了,自己遭遇池鱼之殃。
  “兴和伯,下官可以叫些人来帮忙。”
  人一旦心慌,那么应对就会失措。
  这是他第三次主动要求帮忙。
  方醒摇摇头,看着外面的天色,说道:“本伯希望此行最好落空,什么都查不到,可惜了。发信号!”
  “伯爷有令,发信号!”
  稍后外面传来了焰火升空的爆炸声。
  马蹄声阵阵,骑兵们开始在城外出现,然后迅速逼近城下。
  守门的军士早就傻眼了,等骑兵逼近城门时,才颤抖着问道:“哪的?你们哪来的?”
  为首的骑兵戴着面甲,他先抬头看了一眼城头上那些慌慌张张赶来的军士,然后说道:“奉旨出京!”
  这时城中来了一骑,到了城门后这人说道:“这是都是跟着伯爷出京的人马。”
  双方验证兵部的文书和信物,随即这队骑兵就轰隆冲进了城中。
  随后这些骑兵的去向都清楚了,就是两个粮仓。
  “出事了!”
  消息迅速扩散,粮仓被封锁住了,那几乎不用思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