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对男子说道:“大哥快回去吧,考试我自然会着紧。”
土豆觉得冯翔还是差了些意思,不肯为了冯家和男子翻脸。
男子点点头,最后说道:“小心这小子。”
他驱马缓缓而去,土豆看都不多看一眼,对冯霖说道:“我……我要去读书了。”
“晚了些。”
冯霖皱眉道:“等你读书有成时,起码要三十岁了,哎!不过总比不读的好。”
哪怕科学和儒家明争暗斗了那么久,甚至还取消了士绅的特权,可在冯霖的心中,科举的地位依旧崇高。
土豆点头道:“不,只要几年就出来了。隔一阵就有假期。”
冯霖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得去买菜了。”
土豆见冯翔神色黯然的和李叔在说话,就趁机说道:“我也要回去了。”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的走了,冯翔在和李叔说着自己的难处,并未发现。
“……她的父亲是学官,这倒不是要紧的事,可都定亲了,若是把事情闹大,两家就成了仇人,家中的父母也不安……”
……
街道上行人不少,大多是急匆匆的赶去干活。
街边有一家卖油饼的小摊,居然用的是柴火,烟熏火燎的。
土豆伸手赶走飘过来的一缕烟雾,问道:“那人……”
“他是未来大嫂的大哥,家里有个做学官的父亲,所以大哥才忍了下去。”
土豆恍然大悟,不过觉得那家人有些奇葩,还未成亲就多番倨傲,真要成了亲的话,冯家怕是要扛不住对方的压力,然后就会变成附庸。
“你在哪读书?”
在泰宁侯府不来找麻烦之后,冯家也算是阴霾尽散。
冯霖挎着篮子,显得很是轻松。
“我在……私塾里。”
土豆鬼使神差的没说自己在武学,他不知道自己为啥这般说,可说出来之后,他感到了一阵轻松。
武人哪怕被取消了户籍,可依旧不被社会主流看好。
也就是说,在读书人的面前,武人依旧低了半等。
包子脸微微鼓了一下,冯霖微微偏头看着土豆,说道:“那要好好读书,不读书以后就只能去做买卖,再不行就只能去做苦力了。”
她上下打量着土豆,说道:“你肯定是做不了苦力的,所以……记得要努力。”
她挥舞了一下手臂加强自己的语气,看着很严肃。
土豆哦了一声,“好,我会好好努力读书。”
两人走到路口,左边去菜场,右边是出城去武学。
土豆看着冯霖,眨眼的速度明显的快了不少。
“你……我我下次有假了再来看你。”
冯霖微微皱眉,说道:“你要好好读书,再说……”
土豆失望的问道:“难道你也觉得男女之间不该是朋友吗?”
冯霖本想点头,最后却摇头道:“谁说的?我和李叔家的孩子就是朋友。”
土豆微笑道:“好,那下次我再来。”
说完他怕冯霖拒绝,就牵着马赶紧走了。
冯霖看着他远去,郁闷的道:“可是……可是李叔家的孩子才七岁啊!”
第2457章 山东,干旱
山东这地方有些邪性,这是解缙说的。
他说山东这地方靠海,可旱灾却隔三差五的出现,简直就和陕西那边差不多了。
济南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姗姗来迟。
布政使司衙门里,常宇和钱晖站在堂前看着天色,面带忧色。
“这春雨来迟了!”
常宇忧心忡忡的道:“再来一场旱灾,今年山东一地的赋税怕是没法看了啊!”
钱晖知道他的心结,是在担心没政绩,到时候升官没戏。
可他也在等啊!
若是常宇飞升去了京城,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接过常宇的位置,成为山东文官之首。
“大人,那家人最近很是低调,今年若是旱灾的话,要当心土地兼并啊!”
钱晖的声音低沉,带着些许劝诫。
常宇负手转身,叹道:“金幼孜在这里,闫大建也在这里,那方醒也不知道何时回来,今年的山东怕是要不安生了,只希望……”
他的嘴唇蠕动着,却没说出自己的希望。
钱晖点头道:“应当不会,那家人近几年很低调,去年陛下还降旨夸赞。”
常宇无奈的道:“陛下那是在安抚士绅,可士绅那么多,哪里一一能顾到,这不就拿了他家来当牌坊。”
钱晖笑道:“牌坊也好,根深蒂固也罢,陛下应当不会轻易动他家。当然,若是他家不知趣,非得要掺和地方上的事务,吃相太难看……那陛下的性子可就说不准了。”
常宇摇摇头,失笑道:“本官担心的却是那方醒。想想那年……那围墙轰然倒塌的事。”
钱晖讶然,然后笑了起来。
两人都想到了那近乎于恶作剧的手法,事后那家人跺脚叫骂也无济于事,朱棣那里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就说明了皇家对那家人的态度,真的和牌坊差不多。
牌坊要立起来,但是要警惕牌坊有野心。
所以朱棣没啥反应之后,那家人就非常警觉的开始蛰伏了。
这是多年传下来的东西,趋利避害最是管用,别人家都学不来。
“大人,金大人他们回来了。”
金幼孜戴着斗笠进来了,见常宇和钱晖在堂前,就说道:“本官去下面看了看,今年弄不好有些干旱,各地要注意了,沟渠要整理一下,还有就是打井。”
这有些喧宾夺主了,不过常宇二人并未介怀。
“是有些干旱的意思,本官昨日去乡下找了老农询问,说是有,但应当不厉害。”
三人进了大堂里坐下,随后闫大建也来了。
“情况不大好,百姓有些担忧今年的收成,下官问过几家粮店,他们也在观望。”
金幼孜冷冷的道:“观望什么?不说山东的粮仓,就京城周围囤积的粮食,养山东一地的百姓绰绰有余。不过……”
金幼孜的眼中多了厉色,说道:“各地的粮仓该去查看一番了吧。”
常宇心中一凛,说道:“本官这里马上安排。”
……
青州府城,春雨漫漫。
细雨落在田间,只是润湿了薄薄的一层,却不足以保障耕种。
田间站着不少农户,有人挖开些泥土,失望的道:“不够!”
所有人都在望天,希望那春雨从丝丝缕缕变成倾盆大雨。
“贼老天!就算是来个水灾也好过旱灾啊!”
“算了,好歹也能耕种,都盯紧了。”
有老汉在劝说着,“哪家的家中没有存粮?都消停些,回头官府肯定会来人查看。”
“查看个屁!前几日德州那边旱了,一千余人吃老本吃的心慌,也没见官府有动静,反而是士绅给了些粮食。”
“嗯,这事我也知道,那些士绅以往修桥铺路也不落人后,只是现在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可咱们的日子呢?”
老汉听到那些年轻人都对士绅的遭遇表示不满,就骂道:“今年陛下还减免了一成的粮税,怎么就不见你们夸赞了?”
那些年轻人听了也觉得不好意思,有人说道:“可那是粮食多的吃不完了才免的粮税。”
这道理没法说了,老汉把脚下的麻鞋弄下来,拎着就冲向了说话的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是他的晚辈,见他凶恶,转身就跑。
两人一个跑一个追,边上的人都在笑,直至一群骑士缓缓而来。
方醒看到了打闹,他下马走进田里,伸手摸了摸泥土,起身说道:“今年的雨水偏少,青州府怎么不出来组织百姓自救?”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那些百姓见方醒一行人在琢磨泥土,有人就低声道:“会不会是陛下派人下来看了?”
虽然他们对士绅表示了同情,可那是因为利益。
而减掉了今年一成粮税的皇帝他们同样也拥护。
是的,就如同是信仰一般,华夏的百姓总是很博爱。
方醒拍拍手走过来,那些农户马上就开始聚拢。
这是戒备。
方醒笑眯眯的问道:“在下看这场春雨怕是够不着田地解渴吧,大家都没引水打井?”
没人和他说话,方醒也不尴尬,自言自语的道:“在下才从济南那边来,当地官府都在组织百姓修水渠,还出资出人帮百姓打井呢!”
那个老汉终于忍不住问道:“敢问贵人,济南那边的官府真的管了?”
方醒点头道:“管了,还出钱出粮。”
方醒不但心百姓闹事,因为现在大多人家都有些余粮,远远没到闹饥荒的程度。
他更想看看本地官府的表现。
老汉一听就有些不满意的道:“没呢!本地的官府就派了几个小吏下来看看,说是回头想办法,想到现在都没人来。”
方醒点点头,然后走出了田地。
“呸!这是来消遣爷爷们的吧!”
一个年轻人见方醒从容不迫,但看着就像是个普通的行商,就觉得刚才自己被他震住了有些不值。
声音不大,方醒没听到。
他上马后,回身看着这些农户,说道:“不必担心,但凡有官府的地方,今后就不会饿死人。”
一群农户看着方醒等人远去,有人就骂道:“装什么装?什么狗屁官府!哪次出了事能看到他们?”
“狗东西!若非是在大道边上,刚才咱们就能把他们弄死。”
一个个老实的农户的眼中渐渐多了狰狞之色。
世道一乱,什么狗屁的规矩,什么狗屁的律法,弄死再说。
一路上方醒看到的都是淡淡的麻木。
这次干旱情况不算严重,加上粮价不算高,所以不必担心饿死。
可皇帝才将免除了今年一年的粮税,大家都在期待着好日子。
旱灾的出现,就像是泼在这个期待上的冷水。
……
青州府里有两个大粮仓,上次大旱时检查少了许多,然后人头纷纷落地。
那次之后,山东也算得上是老天赏脸,虽然时不时的有些小灾小难,可粮食却从未出现过缺口。
所以白清很懒,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就坐在门房里打瞌睡。
他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马蹄声,却懒得睁开眼睛。
大明现在不差粮食,倭寇也消声灭迹了,弥勒教的教众也因为能吃饱饭都回家了……
所以守卫粮仓的军士们都在营房里偷懒。
嘭!
大门方向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白清迷迷糊糊的抬起头来,就见到大门已经飞了进来。
一队骑兵冲了进来。
“你们……你们是谁?”
第2458章 粮仓
白清被吓住了,他呆呆的起身出来,呆呆的问道:“诸位大人……”
一个骑士策马过来,战马摇头晃脑的打着响鼻,喷出的白气冲到了白清的脸上。
“经历何在?驻守的最高军官何在?”
白清下意识的道:“经历,我们这没经历,只有王通判,杨百户在。”
“谁管事?”
白清茫然的道:“是杨百户和王通判,府衙的人会经常来查看。”
骑士没有下马,说道:“去找他们!”
一个骑兵过来,单手就把白清擒上马来。
白清被吓的尖叫了一声,骑兵喝道:“去找那王通判和杨百户。”
白清喊道:“他们就在营房里。”
“指路!”
一行人从粮仓中间转了几个弯,前方就有一排营房。
营房的外面并未放置哨位,有人喝道:“冲进去,大棍子打出来!”
这队骑兵冲进了营房里,然后下马踢开房门,里面马上有人叫骂,可随即就被打的惨叫求饶。
白清被丢了下来,他摇摇晃晃的爬起来,看着下马的那个男子,心中忐忑,就问道:“大人,敢问您可是京城来的吗?户部?”
大明的粮仓很多,平时就是本地管理,但户部和都察院会不时派人下来巡查,一旦查到亏空,那就是大案。
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堪称是血流漂杵。
一群军士被大棍子抽打了出来,个个衣衫不整,神色惊慌。
“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方醒握着马鞭,喝道:“列队站好。”
“谁!谁特么的……啊!”
这时后面有人在叫骂,随即就传来了惨叫声。
那些军士看到这群人凶神恶煞的,都在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从京城下来的官员没那么凶,只会阴沉沉的查验。
民以食为天,他们在查天,一旦天错了,那么天也就塌了,所以不得不沉着脸。
随即后面就被赶来了两人。
这两人喝的面红耳赤,当先的百户官骂骂咧咧的,等看到站在前方的方醒后,就缩了缩脖子,问道:“你们哪的?”
后面的那个官员嘴角有些青肿,他看了握着马鞭,面无表情的方醒一眼,就加快脚步。在追上了百户官之后,就低声道:“小心!”
百户官还想叫骂,官员的嘴角疼痛,抽搐着说道,“怕是京城来的。”
百户官心中一惊,就看了看那些骑兵一眼。
那些骑兵并未下马,甚至还抽刀在手,目光冷漠的看着这些被赶出来的军士。
这是老兵!
百户官心中有些慌乱,等到了前面时就笑道:“敢问是哪位大人当面?今日下官身体不适,就告了假。”
他的目光转动,最后落在了站在最前面的方醒身上。
“大人……”
方醒是便衣,看着就像是一个穷酸的打扮,压根不起眼。
可他把马鞭收在手中,轻轻敲打着左手的手心,目光冰冷,气势却不凡。
“喝酒治病?”
方醒问道。
百户官和那个文官都低下头。
方醒见他们不狡辩,就问道:“库里的粮食可完备?可有亏空?”
那文官的眼中多了欢喜,然后抬头道:“大人,敢问您是……”
百户官先前被吓坏了,闻言下意识的道:“大人,都齐备,没亏空。”
方醒笑了笑,边上有一口水井,这是灭火用的。
他走到水井边上坐下,用马鞭从后面招招。
一个青衫男子过来,方醒指着前方说道:“和他们交涉,马上查验!”
“是。”
青衫男子上前说道:“本官都察院御史李二毛,奉旨来山东查验各地粮仓,这是文书。”
那百户官傻眼了,说道:“王通判,是京城来的御史。”
那文官的嘴角抽搐着,嘴里嘶嘶有声。
李二毛见两人惶然,就说道:“本官奉旨来查仓储,你处就在其中,开仓吧!”
所谓粮仓,实际上都在屋里。
一排排的仓房就在前方,保管钥匙的小吏来了。
天气依旧有些冷,可小吏的面色通红,看着很紧张。
他的手中是几串钥匙,很沉重。
所以他步履蹒跚。
方醒就站在仓库外面,看着管粮仓的通判和驻军百户,说道:“最后问一次,可有亏空?”
那两人都摇头,目光坚定。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就开门吧!”
那小吏低头找钥匙,速度很慢。
方醒就站在他的身后,说道:“抽查五间仓库。”
小吏的手抖了一下,然后找到了钥匙。
房门打开。
门外挂着一个册子,方醒取下来看了一眼,却是这间仓库进出粮食数量的记录。
仓库里有五个大粮筒,边上还堆垒着几百袋。
方醒点点头,有户部的小吏就在边上提起一个大斗,放在了粮筒的下面。
粮筒装粮需要爬梯子,从上面装进去。
而放粮就简单多了,在下面的一个闸口出。
小吏把大斗放在闸口下,然后抽起闸口。
大米顺着闸口冲了下来,大斗里就像是下了雨,一阵密集的敲打声。
小吏是个老手,他盯着闸口的出粮处,猛地伸手去抓了一把,然后压下闸口。
粮食不再流淌,小吏仔细看着手心里的那些大米,抬头对方醒说道:“伯爷,是去年的粮食。”
在看记录的方醒点点头,“对的上。”
伯爷?
那跟进来的粮仓通判嘴唇在颤抖着,身体也在摇晃。
小吏又过去放了隔壁的几个粮筒,其次就是那些粮袋。
出了这间仓库,方醒见那通判面带汗渍,就说道:“你慌什么?”
通判不知道他是哪位伯爷,心中一颤,就堆笑道:“伯爷,小的从小就胆小。”
方醒看了一眼那个百户官,说道:“查!”
他带来的不只是骑兵,里面有几个户部的老吏,都是精于仓储猫腻的老手。
“这一间打开!”
带着钥匙的小吏被带着四处跑,很快就打开了不同地方的五间仓库。
方醒就站在粮仓的门口,闻着里面的大米味道,说道:“这里储藏的都是大米,而山东一地的主粮却是麦子,知道这些大米是从何处来的吗?”
没人回答,方醒说道:“都是奴儿干都司那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那些人远离家乡迁徙到了那里,种出来的粮食让大明的北方都不再担心遇到灾荒,功在社稷。”
那些军士和小吏站在下面听着,有人在颤抖,有人在微笑。
“粮仓是什么?”
方醒看到有人在前方的粮仓进出,脚步匆匆,心中的把握就更大了些。
“粮仓就是大明的命!谁要是敢动大明的命,那全天下就会要了他的命!”
下面的那个百户官低着头,看不到他的神色。
当汗水在他的下巴汇集,并滴落下来时,却被方醒看到了。
“伯爷,有假!”
这时前方跑来一人,一脸欢喜的喊道。
他满面喜色,而不少人都面如死灰……
第2459章 粮耗子
方醒走进了粮仓里,一个小吏正踩着梯子趴在粮筒上面,手中拿着一个很长的铁管往下戳。
他交换地方戳了几下,然后抬头喊道:“放粮!”
有小吏请军士帮忙,搬运了些大斗过来。
这边在搬东西,那通判和百户官被带了过来。
两人见这个阵势就相对一视,然后神色惶然。
“谁偷的?”
方醒扛着一根外面被弄的很光滑的竹筒,看似随意的问道。
百户官艰难的转过头来,可那通判却更快。
“伯爷,偷什么?”
通判的脸色很快恢复了自然,甚至还当着方醒的面扫了百户官一眼。
方醒不禁笑了:“你很大胆,若是去出使海外,当能如鱼得水。”
外交官要的是什么?
一是口才,二就是脸皮。
脸皮越厚的外交官,多半名声就越大。
当你能把对手有理有据的指责视为污蔑,并对此深信不疑时,那么你就是最出色的外交官。
那通判一脸自然的看着那闸口不断在放粮。
“噗!”
就像是有人放了一个很厉害的屁一样,闸口突然中断了出粮,然后一股风从口子冲了出来,方醒都被吹到了。
方醒看着口子问道:“粮食呢?”
地上摆放着十多个大斗,可才装满了三个。方醒走到粮筒前仰头看着上方。
粮筒的高度大约有三米左右,里面能装不少粮食,至少三个大斗是装不完的。
那通判茫然的道:“伯爷,小的也不知道啊!”
上面的小吏拔出了铁管,说道:“伯爷,好像中间被什么拦住了。”
他身体微微后仰,看着有掉下来的危险,然后伸脚进去踩了几下。
“轰!”
粮筒里突然一声响,然后摇晃了一下之后,下面又重新喷出了大米。
大米中间带着些干草,有人过去拿起来看了看,说道:“是草席。”
“救命!”
上面的小吏一脚踏空,整个人就掉进了粮筒里。
小刀两步就从梯子冲了上去,一阵忙活后,总算是把那个全身斑白的小吏救了出来。
粮食不断倾泻出来,等全部放完之后,有人统计了一下,对方醒说道:“伯爷,对数。”
那通判和百户官都木然看着,有些委屈。
“是草席?”
方醒过去检查了一下,等那个小吏颤巍巍的下来后,说道:“查!再查五间。”
随后那些骑兵甚至都不等钥匙了,直接按照方位,间隔很远撬开了五间仓库的锁。
所谓的草席就是挑衅!
方醒就在库区中间散步,当有人禀告,说青州知府来求见时,他玩味的道:“这位看来是有恃无恐啊!”
青州知府张路在外面站着,神色平静,身后的几个官员却有些急不可耐。
“大人,究竟是谁来了?”
张路没有回答,他眯眼看着里面,说道:“这粮仓都是他们在弄,和咱们无关。”
这时里面来了人,带着张路他们进去。
路上见到一间大门打开的仓库,里面的大斗装满了粮食,正在被接力送到粮筒里去。
一个官员在张路的身后低声道:“大人,是抽查粮仓,没咱们的事。”
张路微微点头,他对方醒的印象不怎么好,唯一的好感就是青州的藩王被方醒给弄没了,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等见到方醒时,他正在看着一个小吏在粮筒上面插管子。
方醒回身看着张路说道:“本伯出京后一路潜行,自问并未暴露行藏,除去在济南府待了一天,说了要来青州之外,无人能知道消息,你从哪知道的?”
张路坦然的道:“守城门的军士里有人见过您。”
方醒点头道:“是了,本伯来青州几次,每次都是血腥,记不住都不行啊!”
张路苦笑道:“兴和伯,这里的仓库年前才有户部的人下来查过了。”
方醒说道:“本伯路过这里,见山东今年有些灾荒的苗头,就想看看。”
张路说道:“是该看看,可要下官去调集些人来吗?”
张路在撇清自己的责任。
他是老江湖,以前在各地任职时,对仓储多多少少的知道些情况。
一句话,天下就没有干净的粮仓。
而且方醒怎么可能私自来查粮仓?多半是带着密旨。
他看了一眼那个通判和百户官,见他们面色如常,就觉得这事儿怕是白跑了。
“不必了。”
方醒说道:“历朝历代的监守自盗,只要开了头,就没人能收手,所以若是亏空了,马上就能查出来。”
“隔壁!”
方醒突然改主意了,那刚抽出铁管的小吏一愣,然后下来把管子里的大米倒出来。
“伯爷,这边没问题。”
辛老七突然近前,低声道:“老爷,说隔壁的时候,那两人都有些慌乱。”
方醒点点头,那小吏就带着铁管去了边上。
砸锁的声音听着有些沉重,每砸一下,通判和百户官的身体就抖动一下。
张路见状就问道:“可是有情弊?”
那两人齐齐摇头,方醒看着高大的粮筒说道:“本伯上次在山东曾经说过,整个北方的气候都会慢慢的变化,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差,所以粮食是重中之重。”
他回过身,走到通判的身前,问道:“为何要监守自盗?”
通判抬头,面色惨白,却强笑着说道:“伯爷,下官……”
“啪!”
方醒一巴掌扇倒了通判,森然道:“有人举报到了京城,说山东的粮仓亏空不少,陛下令本伯前来查验,你以为是本伯心血来潮吗?”
通判捂着脸说道:“伯爷,没有的事,年前才有人下来巡查!”
那百户官已经浑身湿透,汗水依旧在不断冒出来。
“伯爷,下官……”
方醒看了他一眼,说道:“年前下来的那人,被户部的夏元吉一茶杯砸破了头,随即被抄家,你们以为呢?”
“伯爷,小的不知啊!”
二人跪在方醒的身前,那模样真是比窦娥还冤。
“伯爷,找到了。”
一个小吏冲了进来,兴奋的道:“是双层仓!”
张路面色一紧,随即就退后一步。
若是这里出现亏空,他作为知府也逃不过责任。
不过他才到青州任职不到半年,所以觉得自己能置身事外。
“什么双层仓?”
方醒问道,那通判和百户官已经瘫坐在了地上。
小吏说道:“伯爷,双层仓就是上面和最下面有米粮,中间全是米糠稻草等杂物!”
“好手段!”
方醒倒是见识了这些粮耗子的手段,不禁冷冷的道:“传令封住青州府两个粮仓,人都控制住,查!”
张路知道事情严重了,就想主动一些,好歹留个好印象。
“兴和伯,下官可以召集人手去帮忙。”
方醒看了他一眼,说道:“青州官场的人,目前本伯一个都不信任。”
张路有些羞恼,却不敢和方醒辩驳。
“伯爷,这是损耗啊!”
第2460章 硕鼠
“哦!”
方醒认真的问道:“什么损耗?”
二人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争相说话。
“伯爷,那些粮食有霉变的,还有生虫子的……”
“伯爷,这边的老鼠多,而且大,每年都要被吃掉不少粮食……”
方醒点点头,就在这两人心中欢喜时,他却问道:“损耗了几成?别想欺骗本伯,否则查验出来后,本伯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官法如炉!”
百户官说道:“伯爷,三成!”
“三成?”
方醒心中杀机大盛,面上却不显。
那通判满头大汗的道:“伯爷,是……是三成半。”
方醒仰头看着屋顶,叹道:“最少得有四成吧,人说老鼠胆小,可粮耗子的胆子却让本伯大开眼界。果真是好大的胆子,本伯看这里没什么老鼠,你等就是硕鼠!”
外面进来了几个军士,他们提着大斗,而大斗里的大多是米糠。
后面再进来一人,手中拿着一抱稻草。
方醒抓了一把米糠仔细看着,夹杂在里面的几粒米映入眼中。
“还有霉变的大米,不怕毒死人吗?”
方醒转身看着外面,面沉如水。
张路有些紧张,他担心事情要是闹大了,自己遭遇池鱼之殃。
“兴和伯,下官可以叫些人来帮忙。”
人一旦心慌,那么应对就会失措。
这是他第三次主动要求帮忙。
方醒摇摇头,看着外面的天色,说道:“本伯希望此行最好落空,什么都查不到,可惜了。发信号!”
“伯爷有令,发信号!”
稍后外面传来了焰火升空的爆炸声。
马蹄声阵阵,骑兵们开始在城外出现,然后迅速逼近城下。
守门的军士早就傻眼了,等骑兵逼近城门时,才颤抖着问道:“哪的?你们哪来的?”
为首的骑兵戴着面甲,他先抬头看了一眼城头上那些慌慌张张赶来的军士,然后说道:“奉旨出京!”
这时城中来了一骑,到了城门后这人说道:“这是都是跟着伯爷出京的人马。”
双方验证兵部的文书和信物,随即这队骑兵就轰隆冲进了城中。
随后这些骑兵的去向都清楚了,就是两个粮仓。
“出事了!”
消息迅速扩散,粮仓被封锁住了,那几乎不用思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